学习国语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7 04:0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国语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国语计划

篇1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如:张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习作》,让我走出了总以为农村孩子没什么可写之处的误区,明白了习作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作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只有追求儿童的需求,营造儿童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作文的成功,才能铸就小学生作文的辉煌。

又如:沈大安专家在讲解《农村小学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提到“农村学校没有的资源可采用替代品”这个问题,教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没有书法家的字可供展览可以展览老师和同学的字;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搜集信息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没钱买贺卡可能自己用纸画还比买的有个性等。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二、与学员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篇2

一、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

任何一种文化想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长足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产业化的道路。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处理。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由古汉语所支撑的中国“国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但是,由于近代白话文的兴起,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

由此可见,技术上的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在硬件上的要求。

二、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

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首先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汉语逐渐成为一种被认可并被广泛接受的语言。在这点上对外汉语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必须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这就需要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

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诺贝尔文学奖不一定是一国文化获得国际认可的唯—途径,只要拥有足够多的国际广泛认可,汉语言文学完全可以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脱离了产业化谈国际化和脱离了国际化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国际化与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走将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够更好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学科半衰期 化学 引用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 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4-0061-06

1 引言

篇4

关键词:低成本;数字鸿沟;信息化战略

一、世界各国普遍推动信息化

(一)“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

信息化的发展表现为数字化,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的一场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使人类实现一体化信息资源成为可能,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一个人获得信息的手段和途径的多寡,影响着他在社会中获得机会的多寡。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因此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形象的将当代信息领域中信息富有者与贫困者之间的差距称作“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为信息鸿沟。它是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二)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推动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呈现出信息全球化的趋势。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着眼于总体和长期发展,制订统一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计划,引导和指导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组建高层次的信息化协调和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同时调整原有的政策法规,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及时信息化的项目指南,对企业投资进行信息指导,并加大基础性、关键性、引导性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力度,为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围绕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美、日、欧共体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计划,如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SDI,含反卫星计划、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生物信息技术、激光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将快速发展,并会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世界各国都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出发,高度重视信息化,力争抓住信息化机遇,实现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实施低成本信息化战略的必然性

(一)我国消除“数字鸿沟”的紧迫性分析

分析国外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我们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紧迫的挑战和不利因素。如果我们能够牢牢地把握信息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就可以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以及社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随着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已经开始十分突出地显现出来。不仅发达城市的居民体会到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即使是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民,如今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新变化。但是,我国无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在我国内部不同地区都存在这着显著的数字鸿沟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在我国内部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数字化程度相对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程度较低。无论是实际上网人数,还是上网人数所占人口比例,东部省区都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各地的信息化水平差距正在拉大,一条无形的“鸿沟”开始阻隔在信息化程度不同的地区之间。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低成本信息化战略的选择

实践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轨大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增长阶段,结构调整也在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城市管理正在对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产生较大的需要。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发展信息化的成本代价课题。信息化成本有硬性成本与软性成本之分。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把更多的眼光聚焦在硬性成本上,对软性成本却视而不见,结果导致实际收益远远小于信息化总成本。因此,对信息化成本的全面认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软性成本很难量化测算,这就给信息化成本的预算带来了不便,这也是我们今后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正处在由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三、我国低成本信息化战略框架构建

(一)建设以IP为核心的融合网络,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融合网络是以IP为核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因特网、移动通讯网络和固定电话通讯网络的“三网合一”的技术。融合网络要求在同一城市的数字化分组交换网络中同时支持上百套电视节目、数千套点播节目、上百万话路服务和传统数据传输服务。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这一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尚不充分,无论网络用户规模、网络应用、网络技术或网络产品都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全局着眼,应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国下一代网络体系的研究、应用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掌握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以最低成本填平数字鸿沟,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二)以EPC技术应用为契机,引领企业成本节约

任何信息系统都离不开数据,没有数据的流动和对数据的处理,就没有信息化。众所周知,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被处理成信息化系统,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目的。人们往往用手工作业方式将这些数据信息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但这种方式速度慢、易出错。与这种方式相比,应用EPC(electronic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EPC完全由机器来自动识别读写,比手工录入快千倍,并且出现EPC扫描错误的可能性也非常低。据统计,人工键盘录入的差错率为三百分之一,而EPC技术录入的差错率仅为三十万分之一。

(三)开发中小企业适用的价格便宜的软件,消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信息化差距

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还相对较差,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管理信息平台(MIS),大量关于客户、合作伙伴、产品、交易记录和商业机会的信息资料分散于各部门及员工的私人邮件、传真件、文本文档、工作簿中,现在要求他们像大企业一样,进行复杂的业务流程重组,将销售业务的运作和人员活动强行细分管理,分析客户、分析销售、通过客户关怀实现二次销售等,这只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中小企业在组织机构方面往往轻型简洁,业务分工不十分明确,具体业务运作上具有弹性。

(四)以电信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信息化

虽然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全新物质和精神生活,但绝大部分农民手中没有计算机,也没有条件上网,常规的信息传播有时也存在困难,由于“数字鸿沟”的阻隔,造成电脑、网络、信息服务与农民的距离还在拉大。最近,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推出了一套未来20年我国信息化方案,着力解决较为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加快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数字鸿沟成为电信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要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就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与外界的沟通环境,加快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村电信为突破口使农民能够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家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林胜.“企业e化转型的‘能力陷阱’”[J].经济管理,2004,(15).

篇5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引言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篇6

关键词: GCE;化学高考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英国GC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水平(Advanced Level)考试类似于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的考试成绩被视为升入大学最重要的指标。A水平的考试说明也是编写高中教材与实施高中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按学科性质分,GCE考试包括语言(Language)、数学(Mathematics)、科学(Science)、商业(Business)、人文科学(Humanities)、神学(Divinity)和艺术与设计(Art & Design)等各类A水平考试等。

GCE化学(物理学、生物学)A水平考试属于GCE科学A水平考试的一部分。它主要分为高级辅助(Advanced Subsidiary, 也称AS,下同)考试与第二(A Second Examination 即A2)考试两部分,两部分考试统称为高级(A水平)水平(Advanced Level)。若考生的AS考试合格,又希望获得A水平考试成绩,则可选考A2;若不继续选考A2,则只获得AS成绩[1]。不同大学或就业单位对考生的GCE考试科目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考生可结合实际选择考试。

2 GCE化学A水平考试简介

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目的、评价目标与内容、考试方案等主要由英国不同级别的政府授权的考试机构颁布。鉴于国内对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报导与介绍较少,以下主要结合英国最大的授权考试机构AQA(The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2005-2006年颁布的化学A水平考试说明对其作一些介绍。

2.1 考试的目的

AS及A水平化学考试说明的意图在于鼓励考生(1)逐步学习和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在特定的情境下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发展面对新情境时所必需的技能;(2)加深对理论和实验之间的联系的理解;(3)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实验仪器应用于化学的优势;(4)欣赏化学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科学知识与原理的实际应用;(5)维持与发展化学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6)将与化学相关的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2.2 考试的评价目标

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评价目标(Assessment Objectives,简称AO)主要分为 ①知识的理解(AO1);②知识的应用、理解力、分析和评价(AO2);③实验和探究(AO3);④知识、理解与技能的综合(AO4)。其中AO1、AO2和AO3均适用于AS考试与A 级考试,而AO4仅适用于A2考试。表1为GCE化学考试的评价目标与要求;表2为各评价目标在不同GCE化学考试中的比重分布。

表1GCE化学考试的目标与要求

表2评价目标在不同GCE化学考试中所占比例

2.3 考试的内容

英国GCE化学考试内容由六大模块组成,前3个AS模块为高一年级的化学内容,后3个A2模块为高二年级的化学内容,二者在总的A水平考试中各占50%。每个模块所涉及的化学内容如表3所示。

表3GCE化学A水平考试内容

2.4考试的方案

GCE化学A水平考试主要包括笔试与实验两部分。所有笔试内容均为必考,而化学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考。整个A水平考试分六次进行,每次考一个单元(Unit)。前三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为前述之AS模块1-3,后三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为A2模块4-6,其中第六个单元为综合性化学试题,全面考查前5个模块的化学知识内容。表4为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具体实施方案。

表4 GCE化学A水平考试方案

除AS模块3B、A2模块6A和A2模块6B外,其它每个模块的考试主要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其中前者主要题型为短的结构性试题(Structured questions),这种题型采用考生必须自己以文字表达的问答题形式为主,其包含的问题具有较为明确的层次性,是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测验目标而设置的,并据不同的层次赋予不同的分值;后者主要为拓展性试题(Extended questions),这种题型类似于我国化学高考的的信息给予题的,它要求考生须能依据题目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或结合部分已学的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有效解决新的化学问题。

A2模块6A考试由40道客观性试题,即单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items)和配对题(Matching-pairs items)或填空题(Completion items)组成。

AS模块3B与A2模块6B考试内容为除笔试外的选考内容,它们主要以实验考核的题型为主,均要求考生在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Centre-assessed Coursework)或实验考试(Practical Examination)中选考一项。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则在AQA授权的中心进行,该中心根据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表现,按照AQA提供的相关评分标准,从计划、应用、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评价证据和过程四个技能方面为考生打分,并由AQA最终审定考生的成绩。其中活动的数量、类型和时间AQA不作统一和具体要求,由各中心自主掌握[2]。对于实验考试,以新加坡2005化学高考采用的英国GCE化学A水平考试为例,它通常由四道实验题组成(完成时间为2.5小时),前三题(如用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确定IOn-的n值;酸碱滴定能量变化规律的探究;两组分混合物的鉴定)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它们先为考生提供特定的化学情景及(含相关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数据表格、有关的化学反应式等),并通过经精心设计(有良好的层次性)的问答题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或探究过程,其中包括记录有效的实验数据(如药品用量、温度计读数等)、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何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如利用滴定的反应原理计算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考虑变量的影响(如中和反应过程能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碱液的体积关系如何等)、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如探讨“分步滴加”与“一次滴加”两种方式造成的实验误差等)、预测有关的实验现象(如预测往两组分混合物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后出现的可能现象等)以及推导实验结果等;最后一题则偏重于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它要求考生按照指定的某化学实验(如金属锂与冷水的反应),设计实验的反应装置(包括每一个反应装置及其规格、如何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反应物的量的取值范围等)与解释某些“反常”的实验现象(如分析“为何常温常压下某同学所制得的1摩尔的氢气的体积只有22升,而理论计算值为24升”)。

3 GCE化学A水平考试评析

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笔者将英国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特点归纳如下:

(1)考试内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试内容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表现为旨在鼓励考生将化学学习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联系起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考试的评价目标(AO)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譬如针对考生不同的升学或就业意向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非常明确与细致,力求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对学生机械记忆书本的化学知识方面的要求相对不高。

(3)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不同水平的考试(如AS或A水平考试)要求也有所不同,考生只有在打算参加A水平考试的前提下,才需要附加选考A2模块的内容;另外,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覆盖面较大,如对于选考A2模块的考生,要求他们必须修读高级无机化学、高级有机化学和高级物理化学等内容(如过渡金属、氧化还原平衡、有机合成与分析等);而我国化学高考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基础水平的化学内容的考查上,若涉及大学化学的内容,一般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降低化学内容的难度。

(4)考试题型体现多样化。如前所述,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主要题型包括选择题、配对题、填空题、问答题(含实验题与计算题)。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问答题所占的权重最大,能更有效地考查考生对某化学概念或知识原理的理解,以及其文字表达的能力和信息提取、加工与运用的能力;而选择题的比例较小,一定程度上降低考生答案的投机取巧性。另一方面,实验题型的问答题分若干小题(多达9小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作答,有利于在实验考核中加强与完善学生的实验思维的系统性与合理性。

(5)考试实施的分阶段性。整个A水平考试分6个子单元完成,总共需要11.5小时。分阶段考试主要出于对不同模块内容知识点考查的细致性及全面性的考虑。我国化学主考时间为2小时,所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于更全面有效地评价考生对相关板块(如“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称为一个板块)的理解与应用。

(6)考试重视化学实验的过程性。在AS模块3B和A2模块6B的实验考核中,无论是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或是实验考试,考生都要求必须按给定的化学情景动脑设计与动手实施实验。考核的重点在于通过对许多实验细节(如所用实验仪器的规格及用量等)的考查,有利于化学教学工作者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科学探究的素养。我国化学高考的实验考查大部分仅仅落在纸笔设计或模拟实验的层次,致使许多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仍能在实验题部分获得高分,即学生的实验能力难于被客观地给予评价。

(7)考试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结合上述考试题型与内容来看,GCE化学A水平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计算类和开放性类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绘制实验图表、实验问题解决能力、分析与得出结论能力等)、知识迁移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尤其在对实验能力考查的有效性方面,是我国化学高考相对欠缺的。

(8)考试强调STS思想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赵保钢.英国GCE物理课程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5(9):93-96.

[2]梁志国,郭玉英.英国GCE物理A水平考试简介[J].学科教育,2002(1):45-49.

篇7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如:张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习作》,让我走出了总以为农村孩子没什么可写之处的误区,明白了习作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作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只有追求儿童的需求,营造儿童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作文的成功,才能铸就小学生作文的辉煌。

又如:专家在讲解《农村小学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提到“农村学校没有的资源可采用替代品”这个问题,教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没有书法家的字可供展览可以展览老师和同学的字;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搜集信息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没钱买贺卡可能自己用纸画还比买的有个性等。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二、与学员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篇8

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

“外企时代”的到来和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扩大了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根据笔者对外企人才招聘网站的调查,仅美国惠普公司的亚太金融结算中心就需要超过3000名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再加上中国目前的3万家外企,平均1家外企需要2个国际会计人才,近两年至少急需6万个本土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那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呢?通过对用人单位网络招聘会计人才的职位描述、任职资格和要求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既精通国内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能熟练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企业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岗位要求比例最高的前五项为拥有从业资格证书(占100%)、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占98%)、熟练运用外语(占96%)、熟悉财经法规(占93%)、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占91%)。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既精通我国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正日益深化,这就要求作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经济活动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我国的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同时又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国际会计准则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时障碍最小的会计语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和披露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所必须掌握的工具。Www.133229.coM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首要素质。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和娴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得到迅速发展,使会计的规范领域超过国界,形成国际化趋势。同时,随着众多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成立,国际会计公司和会计人员的介入,促进了会计人才的国际流动。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将进一步成为大多数企业会计操作的主要工具。网络的运用将更进一步促进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见,娴熟的计算机技术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

(三)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是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将更加需要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趋同,特殊会计业务不断涌现,要求国际化会计人员判断并作出决定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判断和敏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发挥创新能力,建立与之相应的会计方法。另外,我国经济将逐步融汇到全球经济中去,各国市场的变化与风险全部结合在一起,企业完全暴露在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动的风险之中,因此只有具有宽阔的复合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才能在应对这些变化、挑战、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同时,进行有效管理、控制与核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笔者于2011年4月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06~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有关就业去向的问卷调查。调查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调查问卷为参考,在每届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位学生抽样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中排除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特殊的就业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到三资企业工作的比例相当小,比例最高的一年也仅有6.5%的学生在三资企业工作。这隐含着一个信息:并不是很多学生能达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而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被调查的学生中普遍专业外语水平不高,根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提供的财经系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2007级学生通过率为25.69%,2008级学生通过率为29.41%,仅有2%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生大学英语水平不高导致了专业英语水平也偏低。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制约其进入三资企业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较低,导致其没有能力或自信投身于三资企业工作。

转贴于

导致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可能有:(1)会计专业技术词汇并非普通交际英语,因此生词量大,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2)学生不适应专业英语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中文专业课学习上的差别。他们习惯于教师按照教材逐章逐节的细致讲解,下课后基本不复习或稍稍复习就能完成作业;而双语教学信息量大,需要学生下课后认真复习,自己去仔细地体会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等。(3)缺乏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学生潜意识里对双语学习有畏难情绪,毕竟用母语学习和表达比用第二语言更轻松、自如。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西方会计》这类双语课程时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专业术语、单词的理解上,容易忽略专业学科知识点,学生普遍感觉专业难度大,师生之间难以形成互动。特别是实操课的教学,师生间难以用英语展开交流,本来活跃的教学气氛变得平淡无味,异常沉闷。结果是学生的外语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分量却大大削弱。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持担心和怀疑态度,严重者甚至焦虑、无助或厌学。因此,对学生而言,双语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提高《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以明确的目的制定科学务实的双语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的积极举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否已经满足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2)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3)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的能力要求。①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开始打破思维定式,从新的角度、相反的方向、不同的途径看问题,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尤其是发散思维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应通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将英语应用于会计专业知识的获取,以专业教学来推动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通过专业教学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思维方式和应对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和支撑的专业技能。

此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与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合作的基础,通过《西方会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考证与双语学习的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完全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与职业考证大纲内容挂钩,教师授课时指定参考书即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课堂上也应尽量联系注册会计师证书考试内容。这样,专业课堂就能做到以内容为主导,并取得更好的效果。转贴于

(二)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编写双语版《西方会计》教材

目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一般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知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与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要求和目标不太一致。因此,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自行编写了《西方会计》教材。它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会计实践与方法为导向,介绍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和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四大模块的知识。而且此教材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采取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体态活动法为编写原则,教材突出了高职高专的特点,以“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式教学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英语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工作的能力为目标,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表示满意。

(三)以有效的师资培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而言,除了需要高水平的本校师资之外,外聘师资和客座师资都是日常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首先,对本校师资的培养应该实行“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将从事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输送到国外或者国内相关国际会计的培训学校进修,提高其运用英语讲解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然而,介于中西教学差异、经费不足、出国培训时间长、师资不足等因素,各高职院校长期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并不实际。在此,各高职院校可选派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到有多年会计双语教学经验的本科和高职院校培训学习,大力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随堂听取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此举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可操作性强。其次,依靠外聘师资提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水平。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要利用好具有留学背景或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聘教师以及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示范性的教学、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给予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师广阔的思想空间,为其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②结合《西方会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了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讲解、专题讲座等方式教学,如图1所示。学生以“任务驱动”方式学习,小组学习为主要的组织活动形式,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合作。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生接受了一个关于计算资产折旧的任务,由教师用英语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从英语到汉语的转换强调了某些资产折旧用语,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完成该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营造了积极的情感氛围,当学生被分配给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外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感到更安全、学习效果更有效。为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教师可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在网络上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并且为学生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使学生可以自己去品味、理解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其更好地面对国际经济和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以动态的过程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西方会计》课程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和一锤定音的末端考核方式,大力推行过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多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过程考核中,课堂提问占10%,课业设计占20%,课堂演示占30%,期末考试占40%。通过过程考核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可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思路和方法。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尽量增强题目的主观性。如,学生的课业设计及平时考核中尽量采用一些综合性、主观性内容,尽量减少学生容易抄袭的浅显内容。这些考核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深度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与终结性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程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强化学生对双语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

注释:

①章翰,朱正浩:《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第144页

篇9

/

关键词 教育游戏 娱教技术 化学游戏 520化学动漫扑克

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种,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在国外,一般把“教育游戏”分为“Edutainment”和“Educational Games”。“Edutainment”是指教育中的娱乐形式,即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各种娱乐形式,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国内称为“娱教技术”;而“Educational Games”则是指把教育内容以电脑游戏的形式在计算机平台上呈现的一类教育游戏。

检索国外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JCE)、science Education(SE)、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JRST)等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从19世纪初开始国外已有一些教育游戏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研究人员针对中学化学学科特点,开发了Quia web、Old Prof、Corel ChemLab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游戏。但涉及内容较为单一,娱乐性较强,而学科知识性显得不足,也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中国港澳台地区有诸如香港中文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办的“学习村庄”,台北教育局负责的“台北教育入口网”,台中教育大学开发的“科学游戏实验室”,但只涉及到小学科学常识。中国大陆地区对教育游戏的研发起步较晚,而专门针对中学化学领域教育游戏的研发仅十几年。虽然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和教育专家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为止该领域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为此,有必要对中国大陆地区中学化学教育游戏设计情况进行系统地分析。本文将分别阐述中国大陆地区“娱教类化学教育游戏”和“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的概况,特别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发的产品,最后介绍该领域教育游戏开发的新进展,以便全面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中学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情况,为今后设计更高水平的中学化学教育游戏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中国大陆地区娱教类中学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概况

笔者以“化学游戏”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谷歌(google)、百度(baidu)等搜索引擎中进行检索并归类,把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娱教类中学化学教育游戏大致分为“化学实验类游戏”和“化学卡片类游戏”2类,统计信息见表1。

1.1 化学实验类游戏

“化学实验类游戏”就是利用化学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用魔术表演等方式呈现的游戏形式。例如,有的化学教师在化学课上利用化学知识变魔术,学生看到的“冰棒点烟”、“不沉的肥皂泡”等就属于这类化学游戏。此类游戏利用魔术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

1.2 化学卡片类游戏

另一种游戏是“化学卡片类游戏”,这种游戏用卡片作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游戏规则考查化学用语知识。吴茂江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游戏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了解常见化学药品的名称、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途及制备方法。此类游戏玩法单一,重在考查识记性的化学知识,趣味性不强。

化学扑克牌游戏是卡片类游戏中非常热门且较为成熟的一类游戏。笔者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以“化学扑克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计有7种化学扑克牌申请了国家专利。在“淘宝网”、“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国内知名网络购物网站以“化学扑克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仅有钱扬义课题组的“中学化学扑克牌”和“化学智力扑克牌”2种产品在淘宝网提供销售。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从知名度、可玩性、销售额等关键指标看,影响最广泛的化学扑克牌产品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钱扬义教授课题组所开发的“520中学化学扑克牌”。

初、高中化学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元素名称及符号等化学用语一直都是教学重难点,呈现出教学时间短、数量多、难记忆的特点,“520中学化学扑克牌”开发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识记难点,寓教于乐,轻松学好化学。每套产品包含初三化学、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高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共3副扑克牌:第一盒牌(初三化学全册)总计56张牌,涉及初中化学常见的59个方程式,第二盒牌(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包含56张牌,第三盒牌(高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有68张牌,全面覆盖高中化学教材中86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总共180张牌展现了近70种中高考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性质和用途,不同知识水平的玩家可选择其中的一副或多副牌来玩。它以凑齐完整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原则,通过串出、单出、多补、对出等多种出牌方式进行游戏,学生还可根据化学反应规则灵活地制定更多的游戏规则。这款扑克牌既能巩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已在华南地区和湖北、贵州等中国大陆地区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推广。

纵览以上中国大陆地区娱教类化学教育游戏,笔者认为设计者抓住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及“不懂化学用语,就无法进入化学之门”这2个关键点,令化学实验类游戏发挥了趣味性和生动性,令化学卡片类游戏体现出知识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但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传统的游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了,一场变革正在袭来。

2 中国大陆地区信息技术类中学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游戏逐渐成为学界关注与推崇的新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在生动性和直观性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当代中学化学教学策略改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相关教育游戏的开发已成为热点。从对网络需求的角度来划分,信息技术类中学化学教育游戏可以分为单机版游戏和网络版游戏。

2.1 单机版化学教育游戏的发展概况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单机版化学教育游戏大部分都是基于flash制作软件开发的。最初,大陆地区一些学科教师针对部分抽象的学科知识,开发了一些化学Flash小游戏:北京师大亚太实验学校的姚斌在2003年开发了一款元素周期表Flash拼图游戏;安阳市一中化学组教师开发了化学仪器组装游戏;浙江洞头二中姚宗演老师开发了开心学化学的射击方程式游戏。这些Flash小游戏针对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学科知识性很强,情境性薄弱,制作水平比较粗糙。

之后,某些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化学师范专业等师生也把设计学科教育游戏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们用C#、Java等更高级的编程语言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游戏。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的郑楚萍、许越、吴锦伟等设计了一款名叫“沉淀连连看”的记忆游戏软件,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王琳、刁永锋以《哈利·波特》为题材,改编了一段《哈利·波特与宝藏》的游戏情节,讲述了哈利为了不让宝藏落人妖魔之手,历经艰难坎坷,终于来到古墓,成功获取宝藏的故事。该游戏类似于所谓的RPG(角色扮演类)游戏,它设计有4个场景,串联起5大化学知识点,每个场景由情节展示、模拟试验、原理讲解3个环节构成,此游戏情境性较强,知识点也较为丰富。

2.2 网络版化学教育游戏的发展概况

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http://ccopyright.com.cn)以“化学”、“游戏”、“扑克”等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找到一款具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网络版化学教育游戏——化学动漫扑克牌游戏软件V2.0(登记号:2008SR22697分类号69000-8700著作权人:钱扬义,陈建林)。笔者又在google和baidu等搜索引擎中键入“化学网络游戏”、“在线化学游戏”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中国大陆地区有一款在线化学教育游戏——化学动漫扑克牌游戏,它与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检索到的软件是同一款游戏,由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设计。该游戏系统由化学网络扑克动漫游戏客户端软件和相配套的官方网站——“我爱你”游戏网(520hx.com.cn/yx)组成,2者分别为玩家提供游戏服务和相关信息。此款多人在线的化学网络扑克动漫游戏是纸质版化学扑克牌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延伸,该游戏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所要考查的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化学性质等)通过扑克牌的形式呈现,以凑齐完整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原则,通过串出、单出、多补、对出等多种出牌方式进行游戏。它可以让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化学扑克牌游戏比赛,玩家还可通过聊天功能交流心得体会。

笔者的课题组选择了广东省河源市某中学进行该软件的教学应用实验。通过化学用语前测,作为被试的高一年级1班和2班的t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962(此概率>0.05),即2班整体水平相当,随机选取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控制班。调查显示,97%的学生存在着化学学习上的困难,40%的学生存在化学用语书写的困难,但100%的学生会使用电脑,其中71%的学生接触电脑时间超过2年,由此,实验对象经过简单的游戏培训后,可以顺利操作化学网络扑克游戏软件。作为对照,实验班使用该软件,而控制班不使用。2周后,通过让实验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和化学用语后测检验该游戏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班前测和后测的成绩有了明显差异,后测均值高于前测均值3.31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成绩虽然差异较小,但实验班均值高于控制班1.83分。

通过对学生们调查问卷的分析,高达90.90%比例的学生对该游戏充满期待;52.73%的学生认为该游戏难度水平适中且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另外的18.18%学生觉得游戏偏难,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显著增加胜率;81.82%的学生表示能够意识到自己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47.27%的学生觉得此游戏能帮助自己学好化学,另外的21.82%学生觉得它能够给人带来乐趣,玩牌过程使人心情舒畅。课题组还以“期望度”、“吸引力”、“互动性”、“操作性”、“节奏感”、“沉浸感”、“趣味性”等6个关键指标对该游戏可玩性进行量化分析(见图1),结果显示该游戏可玩性较高。有同学在访谈中这样说到:“自从上高中以来,我就觉得高中的化学方程式特别多而且特别难记,在玩化学网络扑克牌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就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产生了兴趣,游戏结束后,我会主动地去看我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不会的方程式,然后争取在下次玩牌时取得胜利。”有的学生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再增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游戏大厅,还有学生希望更有化学的特色,如把卡通人物改为知名的化学家,自由选择人物角色等。

此外,课题组随机选择了110名华南师范大学2007级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李克特式5点计分法调查职前教师对化学网络扑克动漫游戏的态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职前教师对化学网络扑克牌的推广持积极的态度;90%以上的职前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方式让他们耳目一新,并认为化学网络扑克牌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育工具;70%以上的职前教师愿意花时间来研究化学网络扑克牌游戏教学法,并肯定了化学网络扑克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用语。调查也显示,众多职前教师趋向于在课余时间而不是课堂时间使用该游戏,所以,化学网络扑克动漫游戏的使用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职前教师还对游戏的内容、界面、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地区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教育游戏吸取了娱教类的游戏设计灵感,让部分娱教类游戏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游戏题材比娱教类的更为多元,除了化学用语,也涉及到实验仪器的组装和实验现象的描述等方面;部分游戏设计因为有一线教师的加盟,所以在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同时,学习目标明确;网络版化学扑克牌游戏是大陆唯一具有软件著作权的在线化学教育游戏,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有机会“从做中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化学用语教学难点问题,通过该游戏平台,学生可以打破地域、时间和学习水平的限制,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

但中国大陆地区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设计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还反映出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游戏的形式设计尽管有趣,但游戏任务并未与学习目标紧密联系;技术水平上与商业游戏相差甚大,大部分游戏还比较粗糙简陋。不过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尤其是更多地受到了师生们的青睐。

3 中国大陆地区中学化学教育游戏的开发进展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中学化学教育游戏的发展特点是:传统娱教类游戏稳步发展,在初高中课堂逐渐推广;新游戏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设计与玩法不断创新。传统娱教类游戏的开发较为成熟,部分游戏已经走进课堂,对辅助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类中学化学教育游戏的开发与设计是当前研究的热门与前沿,新的游戏总结了前代产品中存在的不足与优点,目前正逐渐推广开来。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化学扑克牌游戏的研发。在纸质牌和网络版在线游戏推出后,目前又推出了网页版“520化学动漫扑克”游戏。在多人同时在线游戏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该游戏设计为网页版人机交互模式,玩家联网后登陆游戏网址便可以随时随地与电脑虚拟玩家进行扑克牌游戏。玩家进入游戏界面以后,选择合适的等级(等级分为铜牌级、银牌级、金牌级,等级越高难度越大)后开始游戏,也可以选择“新手教学”,该模式模拟真实出牌情况并指导玩家出牌,目的在于让玩家尽快熟悉规则,进行“新手教学”后获得奖励,之后可以选择继续进行教学或选择等级开始游戏。铜牌级选牌范围包含初中阶段50种较常见的单质、酸、碱、盐等化学物质,银牌级选牌范围包含初高中阶段72种单质、酸、碱、盐、有机物等化学物质和点燃、加热、气体符号、沉淀符号等4种情境牌,金牌级选牌范围包含游戏所涉及到的全部92种化学物质和4种情境牌。

该游戏总规则是:按化学反应方程式出牌,出牌时尽量凑齐一个完整的方程式(出牌时不考虑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一局中谁先将手中的牌出完,谁就是赢家。新的游戏在前代的基础上丰富了玩法:“整牌”的含义是如果玩家手牌有一个完整方程式中所包含的全部反应物和生成物,那么玩家可一次全部打出,出牌后获得新一轮出牌权并奖励5个财富值;“补牌”的含义就是玩家在对方出牌后,必须出一张或一张以上能和桌面上已有牌反应的物质,如果桌面上的牌已凑齐反应物,则乙方可以出生成物,最后跟出物质的一方获得新一轮的出牌权;“接牌”的含义就是以桌面上最后一张牌(可以是反应物或是生成物,系统自动排好)为“标准牌”,打出一张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牌;“吃牌”的含义是以桌面上最后一张牌为“标准牌”,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比较化合物的金属阳离子并打出一张比“标准牌”活泼的牌,把对方的牌“吃掉”,“吃掉”对方的“标准牌”后,可得到那张“标准牌”并获得新一轮的出牌权;“情境牌”在打出生成物前出,也可和反应物一起出,用以表示反应条件。

篇10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化理解度;文化宽容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57—02

一、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流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环节,人们也不是随意的进行交往。而是根据文化意识来分享信息和思想。所以文化意识是人类交流的基础,主要为重新审视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思想的能力。(Quappe,Cantatore,2007)。在交流中,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根据Hanvey将文化意识的分类(1976),本文主要研究文化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理解度与宽容度。

文化理解度指学习者感受到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存在,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最终采取行动。文化宽容度是几种文化接受形式,如学习者是否宽容外族行为,并加入其中享受这个过程。但理解度不一定是宽容度的基础,宽容度也不全是理解度的表现。

由于个体的性格和认知不同,他们在文化中尤其是组织和社会群体中有着独特的身份。(Moran,2009)所以在处理冲突中,女生一般会比较敏感,比男生更谨慎,语言表达能力也普遍优于男生。可以说,男生更激进,女生更具社会性。(王米渠,王颖冰,2009)所以教师应关注、分析学生文化意识表现方式,来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在不同文化场景中,中国英语学习者文化理解度和宽容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影响两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以某一场景为例,列出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或国外的处理方式,向学生提问。根据其作答情况,探究其理解度与宽容度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示例如下:

请阅读下面几组信息,并如实回答相应的题目,谢谢!性别:

1、中国游客在照相时,觉得摸着雕像会得到神灵的祝福。在东南亚照相时,禁止人们触摸佛像,或把有佛像的东西放在地上。

(1)这两种拍照方式,你能接受哪一种,为什么?

(2)若在东南亚国家,你会按当地的规则来拍照吗?为什么?

2、在中国聚会上,人们喜欢和同性一起庆祝。在英语国家中,在聚会上人们很少与同性朋友在一起。若参加国外聚会,你会采用哪种处理方式?为什么?

3、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若不确定,中国学生会偷偷看书,再回答。外国学生会不参考任何东西,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看资料再回答,是作弊。

(1)这两种方式,你愿意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2)在国外,你会采取他们的方式回答问题吗,为什么?

4、汉族人民宴请亲朋时,喜欢用鱼或肉作为主菜,以示主人的热情好客。傣族人会吃蚂蚁蛋、蛆和刺猬,他们认为这是大自然的精华。

(1)你对傣族人民宴请的方式有什么想法?

(2)在了解了傣族人民习俗后,你可以接受他们的宴请方式吗?为什么?

5、汉族人民大都采用火葬。在,有水葬。人们将尸体抬到河边,用刀肢解,并把它们投到水中。

(1)你对水葬有什么想法?

(2)若你要参加观看水葬,你可以接受吗?为什么?

(三)被试与测试执行

被试来自北京丰台区某中学同一位英语老师教授的两个高二班级学生。共72人:男生32人,女生40人。被试在同一天12:40—13:10,各自班级中进行测试,每个班各有2名人员负责问卷发放与回收。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四种关系类型的出现

统计、分析学生答案后,我们发现其理解度与宽容度关系类型与Hanvey的跨文化表现形式相一致。即A型:理解并宽容,B型:不理解不宽容,C型:理解但不宽容,D型:不理解但宽容。(表1)

在前4个场景中,A型人数和百分比居首位,说明学生具有较高跨文化意识。通过研究学生的解释,发现若学习者理解异族行为,便更容易入乡随俗。

但不是所有同学都是这4种类型,如情景1中,没有人是C型,情景2中,也没有人是C和D型。因此题目场景设置、学习者认知能力和性别性格特征会影响其关系的表现。

(二)影响四种关系的因素

具体在各自性别组别中(表2)以场景为单位,场景3和2中A型人数和比例是5个场景中的前两位,场景3有53位A型同学(73.6%),场景2是50位同学(69.4%)。两者分别是在课上回答问题和参加聚会时,中外处理方式,内容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所以研究得出若场景越贴近被试生活,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宽容外族处理方式。反之,像情景5,学生觉得它过于恐怖和血腥,此时他们的关系类型与前4种场景的就会有差异。

虽然场景5中,每个关系类型都有相应的学生,但每个类型中,男女生比例都少于25%,甚至比重最大的B型也是。所以外族与本族处理方式差异越大,学习者的关系结果变更复杂。

除了场景设置这一客观因素,学生认知能力等主观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被试的态度影响他们是否宽容其他文化的处理方式,而且他们的取向也是其理解度与宽容度关系最直接的表现。

分析学生表达的观点后,研究者得出不同性别性格也会很明显的影响着学生关系类型。因为场景和问题只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外族的环境,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而学习者的性格,如外向或内向则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因此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性别的性格是如何影响该学生的关系类型的。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女生的关系类型表现得比男生更复杂。尽管在情景2中,男生、女生都在各类型中有空缺,但在其他场景中,女生在各类型都有体现,男生还是会有空缺。可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女生比男生考虑得更复杂,行为会受更多因素影响,其关系也会更微妙。

最终,研究者得出学生面对不熟悉的场景甚至文化冲突时,男生往往会从自身需求出发,若他们对外族方式或文化有兴趣,他们会更开放些,比女生更积极地参与当地人的活动。、女生会考虑更多因素,特别是她们害怕丢脸,更注意当时的环境和当地人的感受,所以她们考虑会更全面,行为也会更谨慎。

四、结语

由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中的日益突出和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教师应更重视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所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有交际的意识,而且在交流中存在冲突或困难,并且学生有想要解决该障碍的动机。

因此教师要首先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以学生的观点或理解为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阐述文化场景,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刺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而不是直接传授文化知识。最终,教师还会举出其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场景,来保持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且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恐惧、焦虑和迷茫。

参考文献:

[1]Moran,Patrick,R.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