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08:3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语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语学习计划

篇1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如:张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习作》,让我走出了总以为农村孩子没什么可写之处的误区,明白了习作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作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只有追求儿童的需求,营造儿童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作文的成功,才能铸就小学生作文的辉煌。

又如:沈大安专家在讲解《农村小学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提到“农村学校没有的资源可采用替代品”这个问题,教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没有书法家的字可供展览可以展览老师和同学的字;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搜集信息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没钱买贺卡可能自己用纸画还比买的有个性等。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二、与学员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篇2

一、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

任何一种文化想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长足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产业化的道路。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处理。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由古汉语所支撑的中国“国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但是,由于近代白话文的兴起,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

由此可见,技术上的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在硬件上的要求。

二、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

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首先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汉语逐渐成为一种被认可并被广泛接受的语言。在这点上对外汉语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必须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这就需要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

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诺贝尔文学奖不一定是一国文化获得国际认可的唯—途径,只要拥有足够多的国际广泛认可,汉语言文学完全可以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脱离了产业化谈国际化和脱离了国际化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国际化与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走将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够更好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篇3

[关键字]会计学科;教学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外资企业的纷纷涌入,不仅加大了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而且提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和发展的动力。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典型表现就是全球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选择,高校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竞争,其内容包括各种教育资源,如观念、课程、人员、技术、信息等的跨国界流动,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理解国际事务、能有效生活和工作在多样化世界的具有各种技能的、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国际经济活动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会计专业教育国际化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势头,旨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会计人。只有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才可以培养出与国际紧密联系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在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高校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支持下,展开了关于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与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

1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际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国际化合作办学视为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由于国际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较短,目前国内外系统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1.1 国外研究现状。国际上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以WTO的教育服务贸易为背景,把跨国高等教育作为商业存在形式加以论述,如"Trade in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The Implications of GATs"(Jane Knight,2002),"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A European perspective"(Spreek vcersie,2002)等;另一方面,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以及建立国际学历、学位证书互认框架等方面的研究,如"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Sergio Machado dos Santos,2000),"Quality Assurance Implica-tions of New 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Robin Middle hurst,2001)等。

简而言之,国外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为宏观性研究,主题涉及跨国高等教育的产生背景、意义、概念界定、类型及其在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等。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研究主题逐步呈现专题化,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证书认证等课题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大部分研究者从输出跨国高等教育较成功的发达国家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输入国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

1.2 国内研究现状。尽管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非常热门的实践话题,但目前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知识面过窄,学科结构单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又日益明显。对于会计人员来讲,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化要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第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远未到位,学生在学习上还受到很大限制,在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从学校实践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向院校主导型转变。各高院制定相应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将国际化纳入教学和研究等整体办学过程之中,国际化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手段。而会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缩影和表现。通过国际化办学体制,采用ACCA考证和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办学形式,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学习到先进的办学经验,经过消化、吸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而创造出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方法。

受教育对外开放和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推动,国外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在我国开始流行。国际劳动力市场需要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国际化人才。我国加入WTO后,急需跨国界、跨地域、跨民族、跨经济、跨文化、跨学科的涉外型、复合型的会计国际化人才。

总之,国内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显得比较宽泛,但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跨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其盈利性特点、办学模式、办学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内总体情况的分类、归纳等研究尚需进行开创性研究。

2 高校会计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措施

会计是一种商业标准化语言。会计学科国际化人才,不是传统的只懂会计理论或只懂会计技术的人才,而是具有国际会计准则知识;不但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的人才。相关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国际化手段,提高会计人才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

2.1 会计学科教育观念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会计教育观念国际化,即从全球视角出发来认识会计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一是在思想方面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主要是指为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而加强国际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二是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国际社会中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说,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善管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

2.2 会计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有必要探讨会计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强化会计学科的国际化背景,确立会计学科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课程国际化,不仅要开设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所有课程都应该体现国际观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从以往单纯、外在的人员交流,扩大到课程国际化和跨国教育等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

内容的扩大化表现为会计高等教育使用英语教学,开设广泛多样的国际化课程、课程国际化是实现整个会计学科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会计学科教学和研究水平、培养会计国际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2.3 会计教学内容的国际化。针对会计国际化办学,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专门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的课程;二是在现有教学内容中补充国外先进的会计知识;三是选用国际上的先进教材。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有以下方式:①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②并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题;③在已有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内容;④推进国际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⑥建立校际联系,把国外参观学习与课程联系起来。

2.4 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开设国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培训班,例如开展ACCA、CGA、CFA等职业认证培训,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会计职业的国际化背景,鼓励并培训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到国外获取一定的学分或者参加境外实习。强化会计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相互理解。建议中外国际化合作办学,强强联合,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交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

2.5 学生交流的国际化。现代科技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交流,要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就必须派学生到相关国家生活,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才能够真正深入地理解对方。高等学校学生的跨国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大规模的学生留学国外,不仅有助于各国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而且有利于扩展课程内容的国际广度,开展跨文化的研究与讨论。给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推进国际化项目的发展和实施,促进会计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6 师资培训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学生出国学习、教师出国授课,建立相互认可交换的学分和学位等制度。建立一支具备现代化意识和国际意识,拥有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知识,并掌握和了解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研究方法的师资队伍。这样使教师队伍趋于国际化,也使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和教学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篇4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自从二零零五年开始对于本专业英语化教学本科实验班进行招生,因此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化的教学进行探讨一直形势逼人,与此同时近几年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全英语教学可以让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时候可以增加一项课程的选择,可以为人才创造国际化的培养环境,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服务。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化的教学在当前形势下存在着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到目前为止还让人们十分头痛,解决方式也差强人意,这些问题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实行全英语化教学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需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正视。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我国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国际经济和贸易拥有一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认真负责同时教学科研水平十分高的师资队伍,我国当前的最优的师资结构大多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的有八人,其中三人拥有博士学位,两名为在读博士生,教师的支撑和学历十分适合高校的教学需求,同时还承担北京市教研项目、学校教育改革与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教师们拥有很强的责任心,能做到认真授课课后精心备课,同时对于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让其能够对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进行适应,全面推行英语化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探索性以及创新性的体现。

但是对于其他一般性质的高效来说,师资问题变成了推行英语化教学最先遇到的难题,对于这些院校来说,可以做到英语化教学的师资力量十分不充足,能够兼顾英文和专业课的教师少之又少,完全无法兼顾,令人无所适从,甚至大多数老师的口语都不过关,可以说根本不能听,但是却能很好的讲授专业课程的知识。如果校方无端的限制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让其固定使用英语来讲授课程,便会对于教师的讲课内容产生限制,导致教师教授的知识真呢个停留于表面,使用英语往往无法比汉语授课讲的更加的全面和透彻,而英语好的老师却对于教材的了解十分浅显,对于教材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这些情况都被学生所反映出来,对于英语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的讲授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当前我国的英语化教学的形式便是,我国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虽然都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却仅仅是最初级的英语水平,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些教师无法对于英语专业课程讲授进行灵活自如的运用,自身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这种差距十分大,这便那是英语化教师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想要让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和解决,可以让教师经历长期的培训以及进修之后,教师们共同努力,不断的对于更多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最终打破师资力量短缺的瓶颈,最后总可以对于全面英语化的教学进行尝试,最终解决这个难题。另外,想要让这些高校的师资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缓解,可以高新聘请海外的教师、外籍教师等,可以十分快速有效的在一定时间段内解决英语化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现英语化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问题

所谓英语化教学并不单纯的是英语教学,而是将英语作为教学或者工作的语言来进行使用,英语化教学的目标并不单单只是英语教学的延伸,所以英语教学是进行强化、集中的学习,这种做法十分的舍本求末,得不偿失了,因此,在进行相同的教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以及学生都将面临各种各样样的挑战,课堂上出现问题,教师如果处理不当,都会让学生产生个各种各样的负面效果。另外想要对于英文教材进行读懂和理解,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英文的教材进行实践的时候其产生的难度会让教师不自觉的降低专业课程的教学深度,这对于学生听课效果的深入和今后的深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后期埋下隐患,让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专业知识不足而居于劣势。

(二)教学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英语化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渗透型、整合型以及思维型三个层面,所谓渗透型指的是根据不同师生的语言实际,其中以汉语为主,英语作为渗透,讲英语口语逐渐从少到多的逐渐渗透到专业课程的课堂之中,让学生在较小的压力环境下抓紧获得英语化的教学体验。所谓整合型教学,指的是让汉语和英语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不分主次,一般情况下大多使用英语的板书而讲课则使用英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每一节课的一半时间以上都使用英语进行授课。所谓思维型,指的是在课堂上基本都用英语进行教学,实用英语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板书、讲课、软件以及实验报告、作业、考试、答疑等环节都使用英语,同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环节可以使用汉语进行解释,但是这种方式过于突兀,需要逐渐的进行。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基于工作过程 印制电路板课程 教学实施

1 教学模式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导向下串行发展到串并行再到并串行的一种很好的系统形式。以坚持“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

2 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组织学习活动的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教学制,道尔顿制(废除班级授课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形式结合)都是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可哪种形式最适合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呢?为了解决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学组织困难的问题,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比较合适的。将整个教学班级按3~6人分成若干的小组,依据企业车间的模式,采用班组长负责制。学习时教师下达工作任务书,任务书中对该任务进行一定的描述并提出要求,学生则以教师下达的任务书为共同的活动中心分组学习讨论,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有下面四个方面:(1)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工作环境和工作工程;(2)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3)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4)让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成为考核评价的一部分。

在采用分组教学法的时候,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1)分组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协作能力,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进行合理分组,最终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并培养其欠缺之处;(2)加强组长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3)组长可以轮流担当。

3 教学方法

(1)四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包括计划、演示、实施、检查。由教师做计划并进行演示,学生实施,教师检查,评价学生的实施情况及达到的状态,学生也对自己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相互评价。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指导学生独立计划和检查任务,而且没有给学生留太多机会来做独立的决定。可用于完成某一个完整项目任务中的一小部分。

(2)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以及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提出项目实例,将学科知识巧妙地隐含在项目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3)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项目教学法的重点是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感知自主学习的实质和乐趣。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迁移旧知识,构建新知识。以串联稳压电源电路印制板制作项目为例,针对原理图元件的导入、编辑与元器件的新建,涉及多种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报表的生成与修改,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PCB图设计中涉及到对电路板物理特性的规划,元件布局涉及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元件封装涉及到对电子元件尺寸的考虑等等的知识内容。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资源共享,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4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利用的条件,除了通常包括的教材、课件、教具、工具书、仿真器以外,我院还引进了小型工业快速制板系统,建立了仿工业的制板实验室。该系统包括计算机、激光打印机、数控钻床、手动裁板机、热转印机、图形转移机、自动线路板抛光机、程控曝光机、烘干机、线路板丝印机、化学沉铜机、化学镀锡机和全自动多槽腐蚀机。该系统大大提高了制板速度和效率。

5 教学实施

(1)布置任务。首先将情境(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不太大的,新知识、难点不太多的任务。如情境二串联稳压电源PCB板的设计中可细分为9个任务:原理图环境设置;原理图元件的制作;串联稳压电源原理图的绘制与设计;电气规则检查及生成网络表;串联稳压电源的仿真;PCB板的设计环境设置;PCB板的库操作;PCB布局;PCB布线。

(2)分析任务。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就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分析。除了一部分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学生自己能给出解决方案的问题以外,剩下的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正是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老问题一定要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得出解决方案。方案得出后,教师一般需要对操作过程作示范。

(3)完成任务。学生独立或者分组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老师是指导者,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检查任务。学生实践完成后,教师要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 课程考核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减少考核误差,学习效果评价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篇6

实施ETHOS项目

实施ETHOS项目,旨在促进学生对技术全球化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当工程技术与文化、政治和经济等相关联时,他们将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工程技术的涵义,并能更好地进行服务。ETHOS项目的主持人希望通过服务与学习、团队活动、合作研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经验式学习,为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运用实用技术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ETHOS项目能够在服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处理技术、环境伦理、社会责任和文化敏感等问题。项目的实施,能够在日益增长的全球化时代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眼光与国际事务胜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ETHOS项目的实施始于2006年,到2010年,ETHOS项目成员的足迹遍及非洲、亚洲、中美洲、北美以及美国本土的20多个国家。所实施的工程种类繁多,包括非洲农村的供水与水净化系统设计、喀麦隆供水系统的设计、多哥的屋顶结构设计、危地马拉的木质炉灶设计、尼加拉瓜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工程、玻利维亚的工业炉和烘干机设计、秘鲁的计算机系统工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太阳能炉的设计等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在服务与传授实用技术的同时,通过与当地人接触,亲身感受与体验当地的文化,使他们享受到不同文化带来的快乐。工程结束后,极大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学生们对工程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建立全球学习生活区

目前,戴顿大学的国际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以上。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4%的学生来自中国。随着国际学生的急剧增加,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戴顿大学扩大了位于瑞克中心的国际学习生活区,建立了全球学习生活区。建立全球学习生活区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文化敏感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世界公民;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关系的发展。⑦在全球学习生活区中,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自由地讨论问题,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浸在一个全球对话的社区之中,共享着他们所热衷的国际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传递到大学的其他社区。在国际学习生活区中,学生上课、进行移民咨询、工作以及进行课外活动、查找他们所需的资料等等,国际学习生活区成了国际学生和对跨文化感兴趣学生的理想家园。该校国际项目部主任艾米•安德森说,“在我们的校园里呈现出美妙的国际性,我们一直在寻求积极的改进措施来促进国际化的发展”。

集中开拓中国市场

到目前为止,戴顿大学已经与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在中国的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戴顿大学敏锐地意识到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在制订国际化发展战略时将主要目光投向了中国。从2003年开始,戴顿大学与中国高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在,已经与中国10余所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新局面。戴顿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项目非常广泛。在上海师范大学实施了“工程技术3+1项目”、“暑期海外学习计划”、教师(研究人员)互访项目。为了发展普通话教学,戴顿大学语言系从南京大学聘请客座教授,以帮助他们进行教学与课程开发。戴顿大学还与美国的跨国企业合作,从南京大学挑选优秀的学生到戴顿大学学习。如果学生完成了跨国企业美国总部的暑期实习,毕业后愿意到中国分公司工作,美国的跨国公司赞助其在戴顿大学的学习费用。2007年,戴顿大学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实施了教员互访项目,签署了“1+4招生协议”等。同年,戴顿大学视觉艺术系与南京艺术学院实施了“艺术交流项目”,并于次年将交流的成果在对方学校进行展示。2007年11月,戴顿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在医疗与健康护理领域进行合作教学与研究等。2010年,戴顿大学与南京理工大学签署实施了“政府规划与领导项目”,该项目旨在向中国学生介绍美国的公共管理、领导能力与技巧。戴顿大学不仅与中国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还积极拓展合作范围,寻求机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现在,戴顿大学已经和江苏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在“江苏教育计划”中,已经实施了“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教育项目”。戴顿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在园区成立了戴顿大学中国研究院(苏州)。依托戴顿大学的优势学科,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与中国高校合作开设纳米技术、电子光学、生物工程、再生能源等专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实施“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

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国际化水平,戴顿大学实施了“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⑨该计划被看做是学校制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要素,它为教职员工的海外学习提供条件,拓展教职员工的国际化视野,激励他们用全球化的眼光进行教学与科研。该计划的实施使许多没有国际经验的教师对国际化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戴顿大学的国际关系网络,还能激发出新的学术项目,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让学生到国外学习很重要,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所改变,将对更多的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历史教授查尔斯•安格纽通过三个月的中国之旅,已经开出了三门新课,并计划开发一门亚洲研究选修课。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始于2010年,第一批人员在2011年5月至6月访问了中国。第二批人员于2012年暑假成行,访问与学习目的地依然是中国。项目完成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拟订一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建议,修订其所教授课程以提高国际化水平。该计划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作为一个群体性活动,却又是高度个性化的,能够满足每一位教师的独特兴趣与需求。

成立国际教育委员会

为了保证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评估国际化项目的实际成效,戴顿大学成立了“国际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招生副校长、学生发展副校长、学术评议会主任、国际项目中心主任、教务处长,以及相关学院的院长等14名成员组成。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有以下方面:制定国际化发展策略;审查正在进行的国际化项目;制订或审查大学层面的国际化发展政策;审查所有新的国际化项目,并向校长和教务长提供建议;在尊重财务模式的基础上对国际化项目进行审查;检查与评价国际化成果;收集与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国际教育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会议由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和教务处副处长共同主持。会议审议国际项目中心和大学的其他国际化工作,提出新的国际教育项目建议,讨论国际教育政策等。为了对国际化项目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国际教育委员会每年至少向教务长或教务委员会汇报一次工作。

篇7

关键词:汉语言 产业化 国际化 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实现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做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国际间交流的友好桥梁。而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媒介,其对于国际双方的交流来说意义重大。中国作为语言文字的重要起源国家,语言文化历经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而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汉语言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大力的开展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扩大其影响的力度,逐渐的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大发展和大交流,进而实现其全面的发展。当然,要做好汉语言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让汉语言文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还需要积极的进行探索,进而寻求出有效的方式呵呵途径。下面,笔者就将结合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新时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仅体现在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上,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也是这样。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语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中国来说,汉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和变迁,在新的时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的扩大。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汉语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国家的人民都在积极的学习汉语,开始接触古老的中国文化,感受魅力无穷的汉语言文学,在世界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这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也是汉语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迎接机遇,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大发展。

当然,汉语言文学要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发展需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结合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在这方面,汉语言文学就要更加的树立自身的特色,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不断的实现突破和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国际化的规划,有步骤有层次的实现汉语言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二、对于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探讨和分析

1.树立起产业化发展的理念,不断的实现产业化发展目标。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对于这种文化自身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也知道任何一种文化如果要实现好的发展就需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发展的力度,针对这一问题,产业化地发展模式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那么就要有效的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分析和探究,进而寻求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划。那么,从当前的汉语言文化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就需要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讨。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 他对于汉语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随着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近代的白话文开始兴起,汉语言文学也就开始了一场变革和发展,而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注意。

2.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就需要做好全面的规划和详细的分析。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其国际化的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更大范围内接受汉语。这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让汉语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认可,这对于汉语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语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代表。在这方面汉语言的发展就有了很好的一个发展平台。与此同时,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就要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的文化产业有很多重要的组成,但是在发展汉语言国际化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汉语言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尤其是在人力以及物力和财力上,在这几个方面做好支持。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要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就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放眼全球的发展规划,进而建立起汉语言发展的体系。

3.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对于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必须紧密的和国际化的发展大环境联系起来,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任何淡化了或者是脱离了国际化来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缺乏客观性的。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国际化与产业化是互相支持和紧密相连的。所以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大发展和产业化路子就要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还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树立品牌意识。对于汉语言的产业化发展来说树立品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是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同时,产业化和国际化应该是共同进行的,这一点美国的全球精英教育不可谓不是典范。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振兴不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应该是与中华民族的崛当然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和中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和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一道走向世界。而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支持和后盾,这就需要国家在汉语言的发展上予以支持。我们相信只有多方联手进行准备,汉语言的发展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经济应用数学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编号:16SDJ014,主持人:孙少平)阶段研究成果。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核心课程为:物流概论、物流企业会计、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采购实务、配送实务、运输管理、国际物流、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物流电子商务等。要求学生要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具有物流行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运筹学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应用数学模型来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关信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物流企业管理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框架,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

笔者从工作岗位、相应的职业活动、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对应的数学知识四个方面分析物流行业人员应具备的数学能力。物流信息处理员具有信息的梳理与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预测能力,需要用到数据拟合、预测方法以及极限的知识。商品流通加工员能够制定商品的加工、原材料的采购和管理方案等,能制订最优生产及采购方案,用到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导数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物流配送业务员具有制订装箱、运输路线方案,制订最优物资装配、流通运输路线的能力,需要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的知识。物流仓储业务员具备原材料进购、库存管理,制订采购、存储方案的数学模型能力,利用导数应用的知识。物流市场营销员具备市场开发、业务承揽、价格谈判,判断业务成本、收益和利润的变化、走向及合理定价能力,需要极限、导数应用的相关知识。企业管理员具备企业管理决策、最优化企业管理、决策方案制定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学习导数及应用、积分及应用、线性动态规划、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等知识。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包括以下10个宏观的方面:课程信息(代码、学分、学时、授课对象、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整体目标设计(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名称、学时、子项目编号、名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实施方式、手段及步骤、可展示的结果),课程进程表(周次、学时、单元标题、项目编号、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师生活动、考核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节课及最后一次课梗概(着重介绍课程的目标、项目任务、考核方式,利用典型的案例、实例、问题和操作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考核方案(课程组集体研讨确定),教学材料(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具体课程教学设计,高职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来实现,共68学时。第一学期,1~5单元,16周,每周2学时,合计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经济活动中的函数关系分析,极限与变化趋势分析,经济最优化问题分析,边际与弹性分析,经济总量问题分析。第二学期,6~11单元,18周,每周2学时,合计3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销售与市场、生产作业计划安排、配送与运输、物流中心选址和车辆配装、指派问题和旅行商问题、物资调运问题的图上作业法。

笔者以第4单元的第2节“边际分析”为例,具体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能力目标:能够掌握边际成本、收入、利润的概念;能够求出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能够掌握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商家提价和降价的促销手段加以分析。知识目标:边际成本、收入、利润;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若干边际分析模型。素质目标:深刻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理解边际的概念和边际函数;任务2,掌握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任务3,学会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及知识讲解:案例1,麦穗问题;案例2,边际利润问题1;案例3,边际成本问题;案例4,边际收入问题;案例5,边际利润问题2;案例6,最大利润问题――边际分析模型。还有课堂操练实训任务和课下实践作业,以及课后教师教学的反思体会。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分为5个模块(情景):公司经营和生产情况分析,公司生产和产品的边际分析及弹性分析,公司总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公司决策规划的最优化模型,公司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

8个知识目标:掌握需求、供给、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理解函数的极限概念,掌握求函数极限的方法;理解导数及微分概念,掌握求导数及微分的方法;理解微分的经济意义,掌握微分近似计算的方法;理解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掌握求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方法;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结构,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初等解法;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其基本方法。

15个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典型的、常用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应用其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能用极限方法确定贷款和投资方案;能进行边际与弹性的计算,明确其经济意义和做出实际分析;能用导数的方法解决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问题;能用函数的极值和最值,对常用经济函数的问题做出最优决策;能利用利率、现值、终值和贴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能分析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之间的经济关系;能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在经济变量的边际变化条件下,经济变量的积累变化、总量及平均量;能用表格表示的经济量之间关系的计算;能利用线性代数方法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能合理的获取数据资料,并作出估计和检验;能计算产品的合格率;能对随机事件、随机变量问题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能预测连续或者离散变化的经济现象的状况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为指导,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课堂教学内容为“国美商场”商品采购与库存控制的最优化方案设计,课下作业为“国美商场”商品营销的最优方案设计。利用经济案例,开发实际的数学模型,应用案例驱动教学法,作为现实经济环境的仿真,是很适合高职学生的应用教学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衬托数学知识的经济背景,有意识地从经济案例量化分析中汲取建模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拨开经济迷雾、捕捉关键信息、洞察内在规律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下图即为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的基本线路图。

四、课程改革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笔者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较早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经济应用数学课堂生态化、项目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编辑项目化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实训实验课教学项目,编写数学建模课教案及竞赛练习册。

笔者在两个学年度(四个学期),在所任教高职学院经管系物流管理专业6个大专班级进行了实践,以2个物流卓越技师班作为实验班,其他4个普通班作为对照班,以下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得知:卓越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18.7分,增幅为29.03%;普通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9.8分,增幅为18.56%;卓越班比普通班的入学成绩均值高11.6分,但是期末成绩均值高20.5分,增幅为76.72%,差距拉大了;根据表1和表2入学和期末成绩计算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1和0.873,这说明相关性很强。由此可以证明卓越班所采用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2]姚成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编写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3]程德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7).

篇9

论文摘要: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进行讲解,将较为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通俗化、形象具体化。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内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机化学是进入大学后,化学、化工、材料、药学、医学和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奠基石。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与许多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关系密切而又相对成独立体系。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系统专业知识构架和培养人才质量。有机化学其内容相对庞杂,理论抽象,如果按部就班讲述教材,同学们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应注意适当活跃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使教学变得生动、多样、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阴。下面笔者简羊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以比喻方法使学生深人理解有机化学知识的实例。

1以形象比喻讲解氯和澳与烷烃取代的选择性

有机化学的教学通常是从烷烃开始讲解。烷烃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取代生成卤代烃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反应。与烷烃进行取代反应的卤素通常是氯和澳,从反应活性来说,氯更容易与烷烃发生反应,反应总产率高可是主要产物比例比澳低;而从选择性来说,澳的选择性更高,产物中主要产物所占比例更高,副反应少。活性高的氯代主要产物比例反而比活性低的澳代少,这个问题有些同学一时难以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CAI课件设计了动画,将其比喻成果农摘树上的果实的过程。把一个含有3个伯氢和2个仲氢的某烷烃分子画为一棵果树,氢原子画为树上的果实,不易反应的伯氢处在较高位置,容易反应的仲氢处在较低位置,向学生讲明我们需要以取代仲氢的卤代烃为主要产物。而进行反应的卤素自由基则画成果农,氯自由基活性高,则身高较高,澳自由基活性低,身高较矮,氯或澳取代氢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果农摘果实的动作过程。接下来播放动画,当高个果农(氯自由基)经过树下时,他的高度可以将5个果实(伯氢和仲氢)都摘下来;而矮个果农(澳自由基)经过树下时,高度不够,只能摘到较低位置的两个果实(仲氢)。通过动画过程使学生看到,氯的活性高,5个氢原子都可以反应,但取代伸氢的主要产物只占到所有产物的40%;而澳代虽然活性低,只反应了2个氢原子,但取代的都是仲氢,主要产物比例为100%。这样一个形象比喻使该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清楚的理解了反应性和选择性为何会不一致的问题。在理解了该问题的基础上,接下来再结合实际,从原料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和原料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介绍工业合成上如何更好的选择反应物的内容,使学生对于有机反应在实际中的使用同样有了更加深人的理解。

2以形象比喻讲解手性分子的R,S构型判断

手性分子在制药工业、催化工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手性分子的R,S构型判断同样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正确判断分子的R,S构型需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正确判断不同原子或取代基的优先顺序,这是判断R,S构型的基础;二是将手性分子摆在正确的观察位置上,再按照判定规则进行判断其构型。一般判断R,S构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排出手性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或原子的优先顺序,选出优先次序最低的基团/原子;沿着手性碳与该基团/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方向看去,使得该基团/原子被挡在手性碳原子后面,该摆放方式即为判断构型时正确的观察位置;最后按照优先次序由高到低观察其他三个基团/原子的排列方向,顺时针则构型为R,逆时针则构型为S。

在实际授课时,为了学生能将上述判断方法形象的加以记忆,笔者将判断手性分子构型的规则以司机开车这件事进行形象比喻。将手性分子比喻成中心向下凹陷的方向盘,那么手性碳和它所连的四个基团都处在方向盘及其转动轴上。手性碳原子处在方向盘与转动轴所连接处,也就是方向盘的凹陷中心,次序最低的基团/原子所处位置是转动轴的最下端,而另外三个基团/原子则均匀分布在方向盘上。这样做比喻后,作为观察者的学生就成了司机,司机坐在驾驶位上,俯视方向盘的方向恰好就是判断构型时正确的观察方向。这样一来,由高到低方向盘顺时针转就是R构型,逆时针转就是S构型。这样一个容易理解且形象的比喻很好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判断构型的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笔者在课堂做比喻讲解判断构型时,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即意会到笔者比喻的含义,而先于笔者说出该比喻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而大多数学生也在笔者做比喻后后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如何判断构型的规则。

3以形象比喻讲解小环烷烃易开环加成的性质

小环烷烃,尤其是三元环和四元环烷烃,具有类似于烯烃的性质,容易发生开玮的加成反应。这主要是由于三、四元环由于形状的原因,碳碳键键角与正常键角相差较大,使得环内部潜在有较大的角张力,因此容易开环。笔者在介绍三、四元环的开环的性质时,将其形象比作是用刚性很大的弹簧弯折而形成的环,弯折的边数越少,其内角角度越小,则弹簧内部产生的弹力越大,越容易弹开,三元环像绷的最紧的弹簧,也最容易弹开,发生开环反应的条件也越容易,而四元环相对的内部张力比三元环要小,开环趋势没有三元环那么大,所以开环条件相应要比三元环高一些。而到了五元环、六元环,其碳碳键角已经接近或等于正常键角,随着环的边数逐渐增多,弹簧张力逐渐变小了,因此五、六元环以及更大的环烷烃不容易发生开环反应。学生通过将小环烷烃想象成弹簧,很好的了解了其容易开环的性质。

此外,在教学时还有其他一些用比喻加深理解的例子,如在介绍SN1和SN2取代时,笔者将其与公车上让座进行联系,介绍SN2反应的中心碳原子构型翻转时,将其比喻成下雨时雨伞被风吹翻过去的现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比喻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大学英语;学习情境;创设

1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以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更应结合学生现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然而,纵观我们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发现很难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际教学,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具备良好职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学生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索然无味,教师基本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复习―导入―讲解―操练―作业”来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注重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造成英语教学难于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职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

20世纪90年代,德国教育界和商界合作,首次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随后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给予推广。2004年左右,我国的高职教育掀起了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新浪潮,强调职教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要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教师结合课程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并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人协助、做中学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竞争力。这次改革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英语课程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发挥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课程能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通常由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任务、案例、项目等)构成(赵志群)。该学习情境的创设包含5方面的小内容(严中华):

(1)以支持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教师为辅的“教”为基础;

(2)以“情境”为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自主习得信息、建构知识;

(3)以“真实存在”为形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实际职业情境中自我探索知识;

(4)以“必然性、规范性、整体性”为特点,即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学生职业的成长规律。情境之间呈平行或递进等关系;

(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包括接受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社会交际、与人合做、自我学习等能力。

那么,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英语学习情境,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英语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呢?

3 大学英语学习情境的创设

我们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是以王守仁主编的《实用综合教程1、2》为教材。我们的教师研究团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结合现有的教材、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将来的岗位需求,经过调研、分析、讨论,把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整合为十六个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学习领域,由两个学习情境组成,如表1所示。从模块1的“大学教育”到模块16的“职业定位”,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递进,体现了学生从学校学习到职场工作的成长规律。

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培养的学生职业英语能力,有助于他们的职业成长。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实用综合教程2》第四单元―Text A: The Joys of Shopping为例,如表2所示。

4 小结

实践证明,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情境的课堂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表现,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乐于与人合作,努力提高其职业英语能力,为将来做一名成功的职业人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39-140.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0.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