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3 23:4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德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德学习计划

篇1

学校师德学习计划【1】新的一年已开始,为了维护教师这一崇高的形象,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自身师德修养。在新的学期中,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学生的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学生的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从大局出发,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二、在教学中,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1、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

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乐于奉献,保持心态。

自古以来,为人师表、以教为荣、不计名利、甘于奉献,都

是一名教师的真实写照,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对工作尽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耐心对待每一名学生、无偏袒心理,无歧视后进生心态。不勒索或暗示家长送礼,遵守教师道德十不准。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品德上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在治学上以身作则、语言美、仪表美、以广博的知识,才学和完善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一名光荣的、真正的人民教师将是我终身的追求!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立足本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振兴虎小的教育事业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学校师德学习计划【2】一、 指导思想

以《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立足于“学高为师、品正为范”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德育教育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本着“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原则,以达到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的目的,塑造自己为拥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

二、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学习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学习和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规范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培养师德典型,树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坚决遏制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现象。

四、学习措施

1、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普定县中

小学教师行为“六禁五不准”》以及下发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在坚持两周一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平时个人学习,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端正态度,积极投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3、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

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一个教师当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4、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道德风尚,为献身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自己职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不懈追求,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这也是我个人工作计划中的主要目的,在这不断的反思中,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真正使自己在思想、政治、业务等各个方面都要很大的提高,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学校师德学习计划【3】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弘扬高尚师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精于教书的教师队伍。

一、工作目标

1、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起来。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创建一支“爱岗敬业、精于教书、悉心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敬业精神。

3、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4、师德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按时参加学习。结合学习内容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加强个人职业道德教育素质

1、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建设的开展。

篇2

工作十多年来,我的教学经验增长了不少,但在教学研究上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缺失。平时思想上有惰性,读书不够多,对教育名家及名著的了解少,不能很好借鉴、运用一些名家的教法及观点解释教育现象。写作水平也有落后趋势,因为很少能抓住教学灵感等写出高质量的教育随笔。

二、成长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读书,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做个学习型教师。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反思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专心写作,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做个科研型教师。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具体要求

(1)教学方面

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理念,汲取名家教学特长,认真备好每一课,备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善于请教,及时总结。

(2)学习方面

定期阅读教育专著等刊物,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

(3)师德方面

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握教育脉搏。注重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学会用心爱护学生,用民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肯定。

四、实施措施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每天分时段读书,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扩大读的范围,在追求量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3、学会反思,形成创新的工作局面。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中,并形成书面笔记。

篇3

教师积极心理学主动学生积极心理学是1997年在美国心理学界新兴起的一个新概念,是由心理学家Selienan提出的,随着关注这一领域心理学家的不断增多,一场针对于积极心理学的运动便由此展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要研究人潜在的善端、美德及具有建设性的力量。老师可以通过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积极心理学三个层面的意义

1.主观意义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对不同时段的积极主观的体验,社会及个人的发展不仅仅靠消除消极的东西,主要还是要靠社会和个人对积极事物的积累;它还强调要用积极的方式去解释社会及个人所出现的问题,并得到积极的意义。

2.个体意义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格中的积极特质和方面,尤其是积极的美德和力量特质,而积极的任何特征还包括:乐观与希望、爱与召唤能力、勇气与爱、快乐与充盈、人际交往技巧、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与创造性、宽容心与毅力、智慧与天才、职业道德与适应、利他与责任等。

3.集体意义

从机体层面上讲,积极心理学主要对积极的组织系统进行研究,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等。从积极心理学出发建立有利于培养人积极品质和积极量的相关组织,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业及身心成长。

二、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动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和老师都是发展和成长中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人们平时以为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所以老师应该首先具有积极的心理,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从而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今老师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增强与学生的叫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学生的人格深深地受到了其影响,在此背景下,学生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需要老师或父母的帮助,但碍于情面却不愿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内心,渴望老师能够与之进行沟通。老师此时可以通过私下谈心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想法,或者可以利用QQ、博客、微博、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交流,通过积极的心理学知识去影响学生,破除心理困惑,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增强信心,促进形成积极的人格,从而为学习创造良好的心态。

第二,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多加使用积极的、平等的词汇,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通过言谈举止影响学生。学生在听到或看到积极的语言或行为,会在内心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多样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迎合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或教学内容,制造一些插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现实发生的及学生感情去的话题结合课堂的学习进修师生对话,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可以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新发现与学生分享,强化新发现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兴趣。总之在积极的心理学视角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其学习效率,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寓教于乐,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体验到了积极的情绪和快乐。比如,在学习如何写简历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电子简历设计大赛,在此情况下,学生积极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简写电子简历设计,并通过分组评议,推选出最佳作品。老师还可以设计情景教学,积极鼓励最佳的建立设计者在课堂进行自我介绍和推荐,然后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此,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通过整个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小结

从小学、中学、再到高校的教学中,无一不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积极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会影响到其学业的进步,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非常关键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符。

参考文献:

[1]蔡培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部专门成立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办公室,教育信息化的一系列高端推动正在悄然进行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现在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分化为二个分支: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和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也正步入信息化社会。

2000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距今已经整整12 年,在过去的这十几年中,我们的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我们教师和学生而言,大多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教育部,200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教育部,2001)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的出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通俗地讲就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组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

未来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对于信息技术的作用,她做了如下的诠释:1、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延伸了我们的教育手段。3、信息技术扩大了教育资源。4、信息技术拓展了教育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和范围。(多媒体、网络)5、信息技术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创新教育环境。6、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动力。7、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处于一个高速淘汰与高速发展的双重状态。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终生受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二点:(1)“基础性”,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大致工作原理、Windows 的基本操作、键盘及鼠标的使用、网络技术等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2)“迁移性”,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例如:键盘、鼠标、窗口、网上搜索等等这些操作不管在什么系统中或在不同的软件版本中,操作都是一样的,不会因系统的改变或者软件的升级而淘汰,所以,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迁移性,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是开课,开设信息技术课。2000 年我们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已经普及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其次是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到中、高考中,很多的地区已经在做,并且做的非常成功了。未来的发展,未来的推动作用,王馆长提了两点,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字化应用;二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统计是利用信息技术来统计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一些数据,为教师与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可以更好的进行个性化教育与学习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还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融合”一词,与多年前一直提的“整合”一词相比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整合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而融合则包含着学科间互不分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体化的过程,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结合、无缝连接。

篇5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一、强化演示化学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这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化学实验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无兴趣,谈不上学习,没有正确规范的基本操作,就谈不上严谨的科学实验能力。成功的实验能满足学生好奇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到学化学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对于“浓硫酸的性质”,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可将一块蓝色的CuSO4·5H2O晶体投入浓硫酸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再进行蔗糖晶体在浓硫酸中的实验;最后让学生根据现象思考问题,在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主动性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潜移默化的培养。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情境的预设和创建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重视。比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二、开启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9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1+1是否等于2”通过简单的家庭实验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使学生形象的明白分子之间有间隔的道理;通过点燃蜡烛并把冷盘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的炭黑,让学生思考蜡烛燃烧为什么会产生炭黑?让学生在家自制汽水、叶脉书签,使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喜欢化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在同学中表演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趣味实验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篇6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6-5869-04

1 计算机审计信息化教学现状

计算机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处理实际问题技能[1]。在审计实务过程中,需要多种综合技能对被审信息进行专业判断,其分析途径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此外,随着审计范畴的不断外延,审计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理论课程中所讲授的基础知识是分散和广泛的,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审计知识感到零散难学。而实践课部分由于缺乏高仿真的审计环境,部分高校的实践课程甚至沦为了某种审计软件的培训,过于注重单一软件使用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课程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培养。审计实务教学还面临着实习的业务范围较狭窄,不能纵观全局。此外,跨学科发展力度也显不足,财经类审计专业的学生仅停留在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水平,对软件设计和信息安全等较专业的知识点了解甚少。

为此,该文提出在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化体验式实践,结合支架教学理论来构建基于审计实务仿真的学习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的体验式学习。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构建高度仿真的审计环境,并在系统中引入对抗竞争,利用多种激励手段来强化学生的体验感,激发自主学习意愿[2]。学生在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中通过个人阐述、团队点评等多种方式来相互促进对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构造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

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的设计包括模拟审计实务环境的模拟和自主学习平台两部分内容,两者的结构关系如图1。学习平台的构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建审计仿真情景,提供以目标任务为驱动的学习环境

学习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课程内容融入审计实务的仿真环境,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目标和审计背景,以目标任务为驱动、以审计背景为基础来激发学生按需的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对完成审计任务所需的学习内容的支撑上,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与课下的相关学习资源按照目标任务需求来设计,强化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并按审计主体设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类型的审计实务场景,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使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实时智能交互,环境系统根据学生的状态来动态调整阶段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式学习。在学习资源的支撑上,通过按场景和阶段提供相关内容外,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模仿座谈会和相关人员询问时的场景来间接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学习与协同分工策略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自主按需学习,使学生通过完成审计目标任务的过程来掌握相关知识点。此外,学习平台中同时强调团队协助,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协作任务,通过目标任务来组建审计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按审计任务分工。通过分工合作和互相讨论,强化学生个体在团队中的认同感;同时通过共享团队的思维成果,取长补短,能够获得对知识更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2.3 建立团队任务

团队任务的设计从简单的脑力激荡到复杂的策略问题都有涉及。结合审计特点,该文沿袭McGrath与Hollingshead(1994)的研究方法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群组项目,这个项目发展的过程被分为四项活动:1)审计方案的初步构想;2)选择适当的完成方法;3)讨论协商方案的进行;4)执行方案。在第一个活动中的成员必须以脑力激荡的方式找出审计项目的方向,并且设定团队的目标。第二个活动是团队在期中提出完整的审计方案计划书,内容包含审计项目的进行方式、组员的工作分派与协调,以及项目自我检查的时程设定。第三个任务是收集审计项目所需的资料以及与其他成员互动讨论,或是监督项目进行的工作等。最后是在期末完成审计项目执行、撰写报告,以及上台解说报告。这种在成员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团队,具有弥补个体独立学习的社会感不足的功能;建立目标任务共同体有利于使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后而建立自尊和归属感,以及人际间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强化[3-4]。

2.4 发挥教师的调节与主导作用

教师的调节与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平台的实施效果,它是“支架”能否充分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教师通过支持、引导、监控、调节和评价等手段,依据学生的个人任务和群组任务的完成进度情况来调节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互和进度报告来分析各个团队的不足,并间接帮助学生进行目标任务的合理分解与最优重组,鼓励学生团队间的协作,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解决。通过智能算法对团队完成的阶段任务进行实时评估,并以公告、奖励等方式来强化不同团队间的竞争意识。团队成员们能够在相同的价值观与规范中,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利用合理有效的目标评价方法,使评价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起到外部激励作用。这种作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能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学生能产生持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平台的核心是要通过教师、团队及任务反馈来支持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学习,并诱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并随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最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审计项目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对实际审计方法的训练和审计判别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分析能力、综合及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通过这种仿真审计项目的方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提升理论的良性循环。信息化教学平台以“支架”理论为基础,以审计项目为导向[5],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进行建构设计,其建构方法如图2 所示。

3 教学实施

3.1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结合学校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整体目标,《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要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国内高校对《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应用型、实施性、开发型。通过审计实践中发现,由于目前审计软件多是工具式的软件,当审计软件没有提供某种功能时,往往需要审计人员自行设计一些小程序来提高审计效率。因此,我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审计方向)指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级的应用型审计人才为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高级应用型计算机审计人才,即具有熟练实施和一定开发能力的计算机审计人才。

3.2 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审计实务的需求,依据教学进程把学科知识点按逻辑关系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以此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比如将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这五大循环作为财务报表审计分析的主线进行知识点设置。在系统安全审计分析中涉及到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环境安全等审计点的关键技术设置。

3.2.1 根据知识点设计实践中的审计点

根据《计算机审计》课程知识点分布,可以发现审计实践过程中前后具有较强的逻辑连贯性。所以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来设置学习平台中的审计问题点。审计问题点设置注意三点原则:①必然性,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验证所发现的审计问题;②可逆性,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推导出问题最初所在的根源;③逻辑连贯性,将多个问题小的审计发现关联起来后,将导致更大的审计发现。例如职责分离不明确、网络安全缺少行为监控、补偿性控制失效,这些问题的累加将可能导致银行欺诈案的发生。

3.2.2 根据知识点分类设置主题讨论

围绕某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主题讨论。讨论主题设计原则:一则根据审计实务操作的进程和涉及知识点类型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入型主题;二则主题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三则主题要贴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布;并体现审计实务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讨论主题在系统资料中并没有直接答案,正确结论的是要通过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而后所领悟得出的。根据审计实务各阶段的知识类型来设计讨论主题。比如被审计系统的收费算法的合理性检查方案上可以引入讨论主题:用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受控处理法,还是别的什么方法?通过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平行模拟法中程序如何编写,受控处理法中控制条件如何设计,如何利用立体科目以及如何利用钩稽关系进行辅助核算等。

优秀的讨论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3.3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中,按照审计实务的过程进行仿真。首先,教师进行审计项目的基本背景介绍,然后通过学习和收集信息来形成审计实施规划并公开“海选”竞争审计组长;并由教师最终确定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挑选组员按每组4人的配置成立审计组。小组分好后,利用学习平台开展小组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学习动力,发展学习兴趣。审计实践中通过学习平台来跟踪完整的审计日记、审计发现、审计底稿、审计取证单等规范文档,并通过BBS子版块的形式开展每组的内部交流,每次集中讨论都可邀请教师参加进行旁听或者进行适当的引导。审计过程中的检查节点如:实施方案、审计发现问题、审计问题落实、审计报告形成、审计成果汇报等环节都将进行多组间的综合评价。评价将围绕着团队奖励、个人责任和平等的成功机会这三个方面进行开展。

4 学习评价子系统的设置

学习评价作为学习平台的反馈调节机制,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评价系统提供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审计任务的阶段成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反馈;通过评价系统可以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和价值判断。此外,自主评价模块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阶段学习和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不断调整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优秀的评价系统是保证学习平台中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学习平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学习平台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需求并进行综合评估,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遵循如下几个方面:

1)将学习评价系统作为一种监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习任务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困难,例如孤独、焦虑、迷茫等等。此外,自主学习环境相对自由松散,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没有一定的外部控制条件下,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会造成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学习平台利用情绪识别模块并结合在线任务的激励和团队间的认同感来进行学习的综合评价,将评价作为学习平台监控的一种外部手段,让学生感受通过到学习平台获得的成就感,并乐于接受引导和帮助。同时,评价系统按阶段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信心,使学习的兴趣能长期保持。

2)实施综合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判断

评价标准多角度:实施多角度评价标准,综合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角度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从更深程度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评价构成多元化:评价内容中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扩展了自我评价、同组同学评价、和异组同学评价综合构成。这种多元化摒弃了以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的情况,从主观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自我评价、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给学生做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信息利用的多角度:评价信息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定性分析更适宜面向过程,帮助被评价者改进不足;定量分析适宜总结结果,得出比较。因此评价信息也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其评价特性,反馈到学习平台的各个调节阶段。

评价方法多元化:学习评价是一种面向结果又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评判,但更应注重衡量与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得到较准确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综合评定。

3) 注重形成性评价

①互信息为基础进行准确评价

利用系统交互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同步和异步方式与教师或团队间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最近的审计线索等内容的交流。而学习平台则通过收集用户的交互信息,了解个体学生状态和团队进展程度,综合分析后形成准确度较高的指导性评价意见。学生通过评价意见,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团队的整体情况。此外,将评价功能与系统交互功能融合,使评价成为交流平台的一部分,是评级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②用趋势分析的评价功能

趋势分析是一种目前使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其合理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它是一种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的优势,面向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手段。趋势分析通过图形化的结点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是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学习变化的集合体,它可以直观展现学生的学习经历、探索过程、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学习平台的趋势分析模块运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来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可能的发展结果给出评价。

4)教学方案设计

合理的教学方案是学习平台的成功关键,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考虑教学内容、审计任务仿真情景、激励和对抗的评分点等。

①仿真情景设置

环境的仿真度对于学生的实践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 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参与的环境。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就是通过图片、语言、空间的布局来塑造一个真实审计任务的工作氛围;软环境是一种很难看到,但可以感知的环境,比如团队氛围、精神等。

在能力培养环节中,需要创造一个真实、信任、合作、竞争的环境。环境的构建要有利于进行完成目标任务所需的团队协助。其次,同时利用学习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团队的名次和任务完成进度进行实时展现,并产生阶段性简报,让学生增加对团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最后,在目标任务的安排上,除了考虑个人任务外,还要安排团队任务。团队任务既可以整合多方面知识以解决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

②组间对抗的引入

对抗是一种竞争,通过竞争可以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提高学习效率。在目标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刻意营造一种对抗的机制,通过适度的竞争压力让学生自发产生竞争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③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是诱发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生完成审计目标任务的过程中,结合目标任务的特点,并按相关知识点多寡与难度设定相应的积分或成绩奖励,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使之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奖励的设计覆盖面要广,如最快进步、最佳团队、最佳分享、最有价值等;还可以将激励范围从课堂延伸至全校乃至全国,如针对审计方法开设校级、国家级专业专项竞赛。

5 结束语

为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在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融入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的构造中。以审计任务仿真为基础,以准确、多元的评价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工具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团队间的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的计算机审计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在更大的领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伟.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100-103.

[2] 马红亮,Stephen Powell,傅钢善.引入国外开放课程构建网络学习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1(9):68-74.

[3] 高洁.个体高效率网络学习的支持服务策略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149-151.

[4] 李运福,傅钢善.网络学习中反思性学习及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2):99-102.

篇7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好奇心

趣味化学实验可以起到由浅入深的作用,培养学生化学方面的浓厚兴趣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通过趣味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趣味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着感觉、知觉、思维等存在的心理现象。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个唯一的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理引起感觉来。”由此可见,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注意才能认识世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物的新异和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差别都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趣味化,用变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后,也要在适当的时机明确实验目的以及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意注意,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趣味化学实验能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然,只利用书上原有的实验,没有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化学实验教学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将实验趣味化,做到“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现象课本外,原理课本中”。

三、趣味化学实验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控制,从而使其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也有利于攻克教学上的难点。例如,学习“碱及其性质”这一节时,如何理解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后的产物是教学的难点。可以设计以下实验:用锥形瓶事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口塞一单孔橡皮塞,孔中装一导管,导管下端扎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橡皮塞上插上两只针筒,一只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一只盛放稀盐酸。先向锥形瓶内慢慢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气球变大。再向锥形瓶内慢慢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小气球变瘪。利用锥形瓶内外气体压强差引起小气球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向锥形瓶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气球逐渐膨胀,有两种可能:一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二是二氧化碳只是溶解在了氢氧化钠溶液中,或与氢氧化钠中的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向烧瓶内液体中滴加稀盐酸,液体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逐渐变瘪,这就说明液体中含有碳酸盐,也就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碳酸盐(碳酸钠)生成,从而突破难点。

总之,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趣味化学实验带到课堂上。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神奇的色彩。

篇8

关键词:化学 课堂 细节

不少老师经常感叹:学生学习不用心、基础不扎实、做题不是看题不仔细就是运算粗心、答题不规范不科学等等,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逻辑不严密,教学过程不到位等有关,尤其是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处理不周到有关。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倡导的“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理念,正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1 目标细节

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学目标。教案上没有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标很简单。老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会:观察――分析、讨论――评价、概括――综合、运用――迁移等科学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情感态度与养成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用已有知识为基础,以化学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正确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发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2 内容细节

一节课没有重点和难点,谈突破便成了纸上谈兵,新老师的课表现尤为突出。教学中心不明确,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眉毛胡子一把抓”无疑成了老师上课的通病。为什么会出现老师上课抓不住重点、难点内容呢?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点是指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重要;或者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大、应用较广;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应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在听小李老师上《物质的量》这节课时,小李老师提出:请同学们思考能否在店里买到一粒米、一粒盐或者一粒白糖?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可以趁势引导,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展开对分子、原子、离子等指定微粒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强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A表示。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物质的量,又加深了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理解与应用。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讲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大大淡化了课堂教学的中心。

3 语言细节

注意老师的语言艺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多花些时间准备语言关。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讲解有条理。利用丰富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讲解,严肃中不乏幽默,平淡中蕴涵机智,声情并茂是因为课堂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无疑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课堂教学中切忌口头禅太多,小吴老师在一节课中,竟然使用了近二十个“啊”,只会对教学起到负面影响。

老师还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不能整节课都是一种姿势,这样显得过于呆板,缺乏生气。如果老师语气和蔼可亲,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种手势,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语言的生硬,更不能粗暴的对待学生,多使用“请说”“请回答”“请站起来回答”“请到黑板前来解答”“请坐”等,让课堂更富有人文关怀,多些人性化。注意多些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和指责。

4 应变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很难避免各种偶发事件。老师面对突发事件,是按照原来设计好的教学思路继续进行教学?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实际情况,临时改变教学思路?新的情景,可能是恐惧、也可能是搞笑、还可能是冷场。如何处理这种场面,对教师来说是考验,在处理这些情况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决定着老师的基本素质。

小刘老师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这节课时,突然挂在墙上的小黑板掉在地面,“砰”的一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学生们顿时砸开了锅,刘老师并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面带微笑,用眼神与同学们交流以后,说:“刚才‘砰’的声音就是能量的一种变化形式,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是!“对,它是物理变化,是势能”这样就很自然的过度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想象能达到教学目的。

5 板书细节

板书要尽量工整简洁,做到重点突出,书写科学规范,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还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小王老师在讲解到钠钾的保存时,涉及煤油的密度,写成0.8gocm3,上课时过于紧张导致!正确的应该是0.8gocm-3或者是0.8g/cm3。再比如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不配平;没有反应条件;写错别字等,如将“石蜡”中的“蜡”写成石字旁。

6 演示实验细节

李贽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毕速。”化学课堂经常会有演示实验,老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安全问题,决不能麻痹大意;其次,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该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取用化学药品注意限量使用,防止出现猛烈反应,溅出液体。假如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事故,应立即紧急处置。小李老师在做钾与水反应实验时,因为钾块稍大,反应中发出爆鸣声音并伴燃烧,吓的赶快躲开,这是老师对实验的操作不当造成的。还有如对稍有危险的实验采取回避不做;点燃酒精灯的火柴梗随便丢弃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总之,多听课,多交流,针对课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找可借鉴点与不足,多一点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记得有一个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特级教师称号是听课听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 探究式学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81

[中图分类号] G642;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22- 02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正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的最本质要求是使学习者得到尽可能完善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压制下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内外的教育界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由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其旨趣在于:发展学习者适应信息/知识时代所强调的素质;变革学习方式;关注高阶能力和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宗旨下对现行课程的教学进行变革是历史的需要。

1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宗旨则是要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结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大能力。而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习者去主动地、有意图地、合作性地学习。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学习该学科本身而言,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应用,还要能熟练操作流行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上马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这也使得学习者为了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数据库开发维护的知识,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各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就被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理论型,重点讲解系统的理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脱离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出校门后难以适应;另一类为实务型,重点讲解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这类学生与前者相反,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一旦具体运用中,软件出了问题,就会束手无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不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指导,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指导。具体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操作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并能掌握其业务流程和开发设计理念,能够进行系统维护,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2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应当体现综合性/跨学科特征。

(1) 凡是接触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人都知道,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柱,这也意味着它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近年来基于ERP的财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这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对于这种思想的传导并不明显,从而造成学生容易养成割裂地看待事物的思考习惯,缺乏系统的观念和全局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特征,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现实生活中会计知识与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这门课程的讲授一般采用的是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室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往往是课堂讲授理论框架结构及操作流程,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法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室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机械、呆板地处理实验数据,只求实验结果准确,而不能真正领悟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这就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适应不同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开设常见财务软件操作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和系统维护的实验。

(3) 由于社会需要的是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又懂得企业管理和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涵盖这几方面的知识。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过于专注财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第一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由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但也仅仅满足于应付考试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模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尽可能提高该方面的实验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

(1) 理论教学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材的选择方面,一本好的教材能够使学习者得到很大的帮助,选了一本好教材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做出了第一份努力。综观国内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为主线,其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弱;另一种是以会计软件的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性较弱,实践操作性较强。但是,不管是那一种类型的教材,甚至是在教学中实际上采取了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未能收到所期望的效果。问题在于ERP的基本知识、电子商务、网络财会、网络审计等人们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会计信息系统教材中介绍得非常肤浅,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想详细了解和掌握的求知欲望。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自己首先要成为“发展中的专家”、“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不断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并给予学生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帮助,从而发展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能力。

(2) 实验教学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更新,近年来伴随信息化进程的步伐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的商品化财务软件不断更新。从单一功能软件,升级到综合性软件;从单机版,升级到网络版;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升级为基于ERP管理理论的企业管理软件。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就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用友或金蝶ERP财务软件而言,不仅应使学生体验到ERP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还应该体验到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对整个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有深刻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学习者通过综合性实验有效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对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大帮助。

(3) 要注意实验形式的更新。在ERP环境下实验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秉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现行的ERP系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ERP实验中心,它可为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提供软件、教材、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解决方案。

2.3 教学内容应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习者布置的学习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且需要持续的学习时间。这样学习者要想成功完成这种学习任务,就需要不断延伸他们的思维技能和社会技能。因此,可以考虑引入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增强,同学们扮演企业实际中各种角色,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应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结合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又分为笔试考核和上机考核两部分。在平时的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每做一个实验,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的流程、问题、对策做出说明,以评定平时实践考核的成绩,这一部分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5%;而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的学习探究情况,可占总成绩的15%;在期末考核时,编制一套较简易的账套,进行上机考试,并按上机完成的情况给出考试分数,这部分成绩也可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的笔试考核部分可占40%,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冀生. 以人为本与教育创新――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2]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媛媛,梁东.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构想[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123-125.

[4] 徐玮. 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 财会月刊,2011(15).

篇10

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其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的构建者,并且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给我们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课堂教学因此变得直观形象,知识信息的传输效率也大大提高。近几年来,在我校实施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是以逻辑思维为主,但是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应用一些形象的视频画面来呈现课程内容。

2.七年级学生渴望社会、学校、家庭等能给与他们关注、尊重和信任,所以在课堂上尽量多鼓励,多肯定。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微课视频、PPT课件

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