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05:1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想象中的大学是可以在学海里恣意的,是无忧无自由自在的。但刚到这同学们个个都打算要埋头苦考,明明不喜欢英语还是在准备考四级,电脑二级。我想自己终究还是个俗人,毕竟四年之后还得找工作,不能在起步时就落后,说这话是多么的无奈啊,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计划。
大一:自由
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了解交际技巧。
学习英语:上课时认真听讲,珍惜去语音室听听力的时间。为提高英语水平,争取更多发言机会,尽可能和同学交流;计算机:提高打字速度,学好课本上要求的课程如word等办公文件,学习制作网页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网上查找信息功能的能力;专业知识:看相关的书籍,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有初步了解,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准备;公共课:上课占前边的位置,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积极勇敢的回答问题。对有兴趣的科目,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进行深人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课配合好老师工作做好老师要求的动作,不挂体育课学好篮球。
生活早睡早起,坚持锻炼才能身体棒。
交际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和师哥师姐交流,和同学友好相处,多在公共场合讲话,为自己增添一些人气增加自信。
大二:紧张
在课余时间多,了解自己的专业做与本专业有关的活动,努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学习英语加大课外阅读量并以此加大词汇量,为考试英语四级打基础。英语作为一种沟通手段需要学习来熟练掌握,而沟通技巧与能力则需要通过锻炼来得到提高。计算机:加强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练习。
大三:冲刺
目标所定在提高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目标所定在提高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术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验。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假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大四:找工作
找工作,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
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技。
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2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大一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感概一下,确实发现了许多自己虚度的时光,也许是高中非常人的高压下,来到大学后,发现自己突然没有压力,过度的开始放纵自己的懒懦,无论如何再后悔也没有用,只得把握现在,珍惜现在,同时对自己的接下的三年做一个计划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首先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我的目标是三年后的考研。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在这三年中努力学习,弄清楚自己所报院校的考研科目,在自己所能控制的时间里,认真学习。
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前提
1、坚持每天七点起床;
2、每天起床后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背一下英语单词;
3、有着锻炼身体的习惯,有空打球确保每星期的打球次数
二、在学校要结伴学习,寻找自己的对手
同学之间只有竞争才能共同前进,共同发展。只有竞争了,才能激发自己的的潜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我们需要敌人,才能让自己感到危机感,让自己不再以为自己考上大学而洋洋得意,忘记了自己的本分还是一个学生。
三、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打工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的视野太过于狭隘,正如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广阔,还洋洋自得。学生打工使我们学习生活的一种补充,毕竟我们学习出来了之后,是要步入社会的,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打工并不意味着提前上班,只是开阔我们的视野。虚心向那些已经上班的前辈们吸取经验。
四、在大学中尽自己可能多获些证书
本人认为也许有些证书对于我们以后的就业就形同鸡肋,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去获得,因为拥有那些证书,就是机会,如果你连那些证书都没有,那么你连机会都没有。
五、兼职
在大一的学习中应该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去外面丰富一下自己的只是可以通过打工,也可以通过旅游等等方法。在大二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努力去考一些证书例如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家政证书,会计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等。同时因为大二结束后会分流,所以要努力提高成绩以便分流是的选专业。在大三的学习生活中因为已经确定自己的计划目标,所以需要努力为此而你努力学习各种专业课。在大四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浪费时间的说法,只能埋头于苦学中。
曾经高考的那个巨大的坎我们都已经努力的跨过来了,现在的我们更是有三年的时间来默默的有计划的实现我们的目标。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那么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决心。
大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3
计划一:
我美好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接下来要开始的是我大二生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今年我们要学很多专业课,大一下学期的专业课只是专业基础课,只是学校为了让我们对这个专业保持最初的热情而开设的。上学习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我认为学习计划能够为我达到学习目的而服务,能推动我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所以,现在我将进一步的对我即将开始的大二生活做一个整体和细节的规划,做出下一年的学习计划。
学习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学习一种在社会上是生存能力。如果说寒窗苦读20xx年为的是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我们上大学甚至考研等的继续深造为的就是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或者是更好的生存、过得更好。
大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我们学习的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相反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所以我制定了大二这一学年的学习目标——学好英语,争取大二上学期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努力学好其他课程,争取在期末拿奖学金。利用周末课余时间打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习方向,
我的计划: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这学期的目的在前面我的目标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学好英语并争取大二上学期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努力学好其他课程,争取在期末拿奖学金。利用周末课余时间打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习方向,课后业余时间,在复习完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多查阅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书籍,争取做到涉及范围广,从而明确什么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分科学习计划:
线性代数:我想对于我们理科生来说线性代数算不上什么难点。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在它身上,所以这就要求我上课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下课稍微复习一下笔记,做几道题就可以了。很简单的。
大学英语:六月份的四级考试考得很糟糕,所以十二月份的四级一定要过。所以这学期就得很辛苦的学习英语了。因为下学期没有了早自习,所以这得考验我的自觉性了。坚持早上六点半起床,坚持晨跑二十分钟因为大四的体育好像很重要哦,不到要素质好身体也要好。然后去教室读英语或者听四级英语,每天练习一句英语日常用语。大学开设的自主学习的听力坚持每周四上午去听一个小时。每周坚持做两套四级题。周末晚上对四级题进行分析,特别是阅读。
西方经济学:这是这学期学过的课程,没什么难的,只要理解和学会看图就可以了。
虽然现在已经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但是应该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我希望能坚持我的计划,努力的过好我的大二生活。
计划二: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在适应了大学生活之后,就要开始在学业上有所进步了。现在写下下学期的计划,希望自己可以时刻的鞭策自己。
学业上:
大二12月份随之而来的就是英语四级考试,本来自己的英语就是弱项,所以大二上学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主攻英语了,一定要付出的比别人多才有可能取得与他人一样的成绩。争取一次通过四级考试!
当然,进入大二,专业课也随之增多了,所以部分心思也得放在专业课上。大一的时候过了会计基础考试,这学期就得多注意一些与初级会计考试有关的消息了。希望尽量把初级会计证考到吧!咩咩,
呼呼,似乎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额!大二上也要参加普通话考试额~~加油吧,为未来奋斗!
兼职上:
希望自己可以在学习之余多锻炼一下自己,提高自己动手能力。顺便挣点外快吧,
这学期希望在开学之初可以做一段时间的校园,不知道自己做不做的好了,一定要加油啊。然后最好可以在学校饭馆里找点事情做吧,那样既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也不用经常向外跑了。当然在外面卖饮料也以的,希望自己可以像小郑一样,独立自主一点,向小郑学习!!
休息时:
篇2
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学会了的话很有意思,那么如何学好它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一数学学习计划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1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古人寒窗十载,才得以有金榜题名的荣耀,现在虽说废除了八股取士,在入大学之前同样有十几年的书要读,读这么长时间书,我想学好数学,计划显然必不可少。
学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所以作计划自然也分学习计划与复习计划两种。
在学校,就应当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学习计划的第一条。然后就是根据这一目标制定远近期计划。
从长期看,一个学期、一个学年都可,但一般以一学期为宜。计划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打算考到的名次,包括保位名次或超出几个名次。
2、对分数的阶段性要求。
这就使你在短期内有了目标,在每次小测验、单元考中向所定的目标靠拢,但切记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结果如果离目标太远会十分打击自信心。
从短期看,作出一周至一天的计划来,可以使自己对学过的东西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对于一周的计划,每周可以有一至两个重点科目,如果你对知识的渴望超过对升学的热衷,计划中的自由时间可以多一些,反之可以少一些。对于一天的计划来说,要注意对老师所讲内容消化时间的安排,并留出适当的时间以备调整。对于新生来说,全面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总之,远期与近期计划都应符合自身情况,并要结合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它的效果。
另外也要做好复习,学完所有的内容后,老师一般会按他出的计划带领同学们复习,而对同学来说,课余时间没有必要按老师的思路做。首先,计划书中要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基础知识,无论哪一科,基础知识往往比考生忽视,实际上,这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须踏实。其次,考试题型训练,熟悉高考,消除手生的感觉,做到熟练解题。第三,留出时间放松心情,这对考前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冲刺阶段搞坏了身体,以致无法正常发挥的。最后,在临近考试时,回顾基础知识与历届考题应是计划的主要内容,这时计划不要过紧,养足精神备考。
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2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的一个学期的到来,几门新功课来到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我去探索去研究,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新知识,获得长足的进步,我特此制定一份数学学习计划。
争取获得优良成绩,能切实在大学里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常识。增加文化素养,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勤奋的学风。做学习计划来自我敦促,自我勉励。
一、具体安排
1、坚持预习,坚持在上课前先预习一遍课文,在上课之前对所上的内容有所了解,能提高听课效率。
并且在老师上完一章的内容后,能够主动复习。温故而知新。
2、每周早上起来背公式。
3、每周坚持在家里自习。
4、坚持去校图书馆借书阅书,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做好读书笔记,时时复习。
5、对于课程知识,要多想多问,并且把其中有收获的部分记入笔记之中,常常翻阅。
6、每个月进行一次数学学习清算,反思自己这个月是否达成了学习计划,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个月要注意改进。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
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三、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数学书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自己喜欢的课,而不喜欢数学。
(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这都是要靠自己自觉的,也许很多人都会因此放纵自己,但是我们要坚信,如果在高一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的时间就等于是浪费了的,这是人生的黄金时光,我们应该努力多学点东西。因此坚决执行此计划,鼓励自己,学有所成!
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3开学第一天,老师告诫同学们说,即使你拥有再辉煌的过去,也并不代表你会在接下来的中学生活中依旧会活得潇洒。是的,高一的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未来充满未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的学期我确立了新的目标,“学习成绩进位争先,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此,我制定了新学期数学的学习计划。
1.早上起床后,背数学概念
2.放学后立刻回家,不能贪玩
3.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一些其它的练习,而且作业要干净,字迹要工整
4.平常不看电视。
多多刷题
5.不能受外界的影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另外,在数学课学习上,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平时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请教,多与同学交流,不让问题过夜。数学侧重多练,每天晚上坚持一小时数学练习,每周坚持半天奥数学习,及时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
计划定好了,关键在执行。我将把我的新学期计划打印张贴在床头,每天第一时间提醒自己按计划朝着新目标迈进。但愿我的计划经过努力后能取得预期效果,努力过了,就不会后悔。
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4新的学期又到了,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挑战自己,相信自己,我个人认为,人一生的时间的有限的,时间不等人,因为这是我初中生涯的最后一年,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
环顾学习生涯,我觉得最薄弱的科目是语文,化学。强项是数学和物理。每次月考都有化学,语文拉分,我认为在这些方面我应该加强。
我觉得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应该认真听课,将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完全消化,让思维与老师同步。一般先以课本为先,书上的内容是基础。在掌握的基础上,做专项训练,按层次补缺和提高。
1.因为我最薄弱的一项科目是语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作文干巴巴的,不生动。
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写作练习。争取每次作文练习都在95分以上。
2.提前老师的讲解做考纲和全品的题目,前天晚上认真预习。
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
3.每天坚持朗读外语作品,养成良好的语感。
认真识记考纲后面的单词,严格避免考试因单词而失分。认真复习和预习全品的考点聚焦和附录,要求重点掌握语法,句型。注意活学活用。
4.循环复习和背诵常用原子质量表,元素化合价,酸、碱、盐溶解表,严格避免因为忘记它们而在考试中失分。
认真识记和归纳老师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要求活学活用,知道反应条件,反应结果。
5.认真识记物理公式,物质常量,电学和光学是物理里我最薄弱的环节,我要跟随老师的总复习,认真,仔细的巩固电学和光学知识。
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各点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做笔记。
6.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历史知识点,在未来的2个多月里循环复习,加强记忆,认真记忆老师归纳的口诀,表格,利用它们能很好的记忆知识点,关注今年发生的时事,联系时事与中学历史的联系。
7.根据考纲与全品上面的题目和知识点循环复习,背诵。
由于今年中考政治变得很活,所以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认真参考其他地市的中考题目。
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5海大平鱼越,天高任鸟飞!经过高考,才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为了日后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我要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学到更多的本领,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主要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争取获得优良成绩,能切实在大学里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常识。增加文化素养,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勤奋的学风。做学习计划来自我敦促,自我勉励。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二、具体安排
1.坚持预习,坚持在上课前先预习一遍课文,在上课之前对所上的内容有所了解,能提高听课效率。
并且在老师上完一章的内容后,能够主动复习。温故而知新。
2.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时间背诵英语课文。
3.每天坚持到自习室上晚自习两个小时。
4.对于课程知识,要多想多问,并且把其中有收货的部分记入笔记之中。
5.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清算,反思自己这个月是否达成了学习计划,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个月要注意改进。
6.订阅英语辅导报,自学报纸上出现的一些英语单词,并且完成报纸上的练习题。
8.在这学期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建筑是我的专业,我系一直都比较重视建筑的学习,抓好建筑学习对我说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关乎大家的毕业证书和专业证书。
为进一步提我的英语成绩,能够更加自信、坦然地面对三级考试。
7.身为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对于建筑的绘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坚持在平时多写一些练笔。
8.争取利用周末时间多学一门外语。
9.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关键是积极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渐渐把自己带进书的海洋中,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爱上学习。古人说:学为立世之本,学可以立德,学可以增智,学可以致用。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人生的出发点,也是人生的极致。在这世间,任何事都讲究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就和,和谐安乐由之生焉。学习也是如此,你爱它,它也会回馈于你。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力 问题 对策
大学生学习力是大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简称,是大学生在学习上所具有的潜能,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毅力、学习创新活力和学习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不仅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学业成长,而且直接决定大学生立足社会的竞争能力。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强调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当今,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学习力日益受到关注。近期,我在对韩山师范学院7674名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动力普遍不足。
刚经历完高考的大学新生在学习上普遍如释重负。不少“老生”对新生高谈“大学生活远比中学丰富且轻松”,可见学习松懈在其他年级学生中并不罕见。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力最突出的问题。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层次不高,有明显的自我本位和庸俗化倾向:21.3%的学生表示“为振兴祖国而学”,50.0%的学生“先为自己后为祖国而学”,22.8%的学生“完全为了自己而学”,4.9%的学生“为光宗耀祖而学”。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较有兴趣和热情,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缺乏求知欲望:25.3%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45.4%的学生兴趣“比较浓厚”,26.6%的学生兴趣“一般”,2.4%的学生“没有兴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主动性不强,处于“动力缺乏”状态:有的学习要求不高,浅尝辄止;有的学习懒散,耽于玩乐;有的甚至对学习厌倦冷漠,畏缩逃避:自我感觉动力充足者仅占34.4%,动力一般者占47.8%,动力不足者占14.3%,完全没有动力者占1.9%。
(二)学习方法缺乏效力。
大学生学习力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学习方法缺乏效力。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大部分学生重视学习的计划性,但计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不强,在学习上自我组织和管理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中,82.6%的学生学习有计划,但能严格执行者仅13.1%,49.2%的学生“有计划,有时执行”,20.3%的学生“有计划,难以执行”。造成学习计划未能执行既有计划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意志力不足的原因。在听讲、笔记、作业、复习、应试等学习环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失当而学习效果欠佳。有的学生不重视预习、不带着问题听讲,有的被动接受知识懒于思考,有的不注重平时积累等到复习考试才搞大突击。在调查中,55.1%的学生“有时预习”,17.9%的学生“极少预习”,5.6%的学生“从不预习”;51.0%的学生“有时做课堂笔记”,5.8%的学生“等复习一齐抄”,4.1%的学生“从不做”;对待完成作业,16.0%的学生“慢着来”,16.2%的学生“抄别人的”,1.9%的学生觉得“无所谓”。
(三)学习毅力普遍缺乏。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对大学生来说早已入耳、入脑、入心,但却往往不能付诸行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坚持性、持久性,学习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好高骛远,样样都想学,精力不集中,最终一事无成;有的开始学习劲头十足,但半途而废;有的执行学习计划有始无终,对预习、做笔记、复习等需要坚持的学习行为不能持之以恒。在调查中,仅13.1%的学生学习“有计划,严格执行”,21.4%的学生“坚持预习”,39.1%的学生“坚持做课堂笔记”。这一情况表明,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坚持性普遍缺乏。另外,不少学生缺乏迎接学习挑战、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当学习遇到难题时,近一半的学生不想坚持独立思考,11.3%的学生“马上问别人”,32.6%的学生“很想得到别人指点”,3.6%的学生对难题“不懂拉倒”。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参加挑战性学习活动缺乏信心。如对学习竞赛,想参加怕失败者占23.7%;对科研活动,想参加信心不足者占41.4%。
(四)学习创新活力缺乏。
学习创新活力是学习者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将新颖、独特的学习方法寓于其中,以实现创新学习活动的实际本领。当前,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学习中显现学习创新活力者却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循守常规学习,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对创新学习缺乏认识、重视不够、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创新学习是高尖端技术人才或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对自身的创新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如在对创新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上,仅8.0%的学生自我感觉“很高”,28.3%的学生感觉“较高”,52.2%的学生自认水平“一般”,10.2%的学生自认水平“差”。又如对创新创业类活动,仅29.0%的学生“很感兴趣”,53.2%的学生“有点兴趣”,15.0%的学生“没兴趣”,2.3%的学生“很讨厌”。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创新活力。
另外,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大多数大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分科学习能力上呈现普遍的不均衡。大学生往往存在“文科生学不好数理化,理科生学不好文史哲”的学习能力局限情况,文理渗透的学习能力普遍不够强。大多数文科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和大多数理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大学生学业成绩显现的学习潜力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学习潜力一般水平,学习潜力出类拔萃者为数极少。大部分大学生反映,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应试教育模式,学习潜能未能很好开发,到了大学,由于受自身的应试惯性、学习惰性和学校学业评价单一化、终结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潜能仍未能很好挖掘。
二、增强大学生学习力的对策
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表明,当前大学生学习力的状况从总体上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力还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因而增强大学生学习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研究增强大学生学习力的对策,不仅是社会和学校培养人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究的重要课题。我着重从大学生个人层面对增强学习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确立高远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大学时代是确立志向的关键时期,远大的学习志向能使大学生将学习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紧密结合,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内驱力,指引大学生为目标的实现而坚持不懈。反之,近景性和庸俗性的志向容易使大学生达到目的,即丧失动力、不思进取。大学生要重视学习目标的确立,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国家前途命运,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定理想信念,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立高远的学习目标;要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将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体现到服从社会需要、热爱所学专业、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基础的具体行动上,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习道德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始终保持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
(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能力。大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树立实践理念,确立新的能力观,为参加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准备;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参加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要积极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鉴于以上,大学生通常可以参加下列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其一是低级形态实践活动――练习性实践活动,如朗读文章、做计算题、练习听力、临摹字帖等;其二是稍高形态实践活动――教学性实践活动,如专业实验、见习、实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等;其三是高级形态实践活动――社会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人物访谈、志愿服务等。
(三)掌握科学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力。
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事半功倍,反之,学习则会事倍功半。大学生要重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要扎实用好传统学习方法,而且要灵活用好新的学习方法。传统学习方法按照教学环节可包括预习学习法、听讲学习法、复习学习法、作业学习法、实验学习法等,按照发展智力的方式可包括观察法、思维法、记忆法、想象法等,按照学科特点可包括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逻辑推理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观察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等[1]。新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网络学习法[2]、体验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面对种类众多的传统和现代学习方法,大学生要结合个人学习实际,选择符合个人特点的科学有效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力。
(四)经常磨炼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的过程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要经历许多曲折和反复。大学生要顺利、持久地进行学习活动,必须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3],增强学习毅力。首先要有自觉学习意志,这是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服从社会和时代要求,积极主动学习,并排除外界干扰,自觉努力学习,坚持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其次要有自制学习意志,这是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控制自己的知识发展,克制自己的欲望,掌握自己的心境,约束自己的言行。再次要有坚持学习意志,这是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大学生要勤恳踏实、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五)树立学习创新理念,提升学习创新活力。
学习创新活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结论,以所学内容为基础,独立思考,多向思维,主动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结论的实际本领。它是学习能力的高级层次,也是学习者学习力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习创新活力的要素包括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品格和创新学习成果[1]P8。大学生要树立学习创新理念,运用创新学习思维方法,通过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信息网络等途径,着重提高问题学习能力、联想学习能力、迁移学习能力、组合学习能力、变通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独创学习能力、操作学习能力[4]P9-13等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创新活力。
(六)激发多元能力,挖掘学习潜力。
学习潜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的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音乐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5]。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学习潜力,激发多元能力,是增强学习力的核心和目的。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力,就要了解个人学习潜能的状况,准确分析把握个人在多元能力上的优势与短处;要保护、巩固、扩大、提升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强项;要正确认识个人在能力上的短处与弱项,做到巩固强项,提升弱项,扬长避短,使之均衡发展,从而挖掘学习潜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林天卫.科学学习观的探索[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91-192.
[2]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3]叶瑞祥,吴华钿,陈洵.青年学习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5-86.
篇4
【关键词】远程教育;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力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是进行成人教育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与保障,直接影响着和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网络环境下,为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为了有效地培养成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的对成人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就需要准确地对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掌握在网络环境下培养成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评价与培养网络环境下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科学评价和有效促进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一)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学习方式。Huttunen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Huttunen,1986);Little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自主学习中的态度和能力是核心,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Little,1999);Dickinson从自主学习者的基本特点方面去定义: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Dickinson,1993)。[1]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想学、自己能学、自己会学、自己善学、自己独立坚持学。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所具备的自己解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就其定义,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描述。Holec(1981)认为,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2]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3]综上所述,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成人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是成人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各种心理要素的总和,包括成人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策略抉择的能力,成人学生监控自我的能力,成人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等。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心理能力,也是一种社会会能力,同时,还是一种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
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成人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抉择学习策略的能力,成人学生监控自我的能力,成人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等。
1.确立学习目标与抉择学习策略的能力
确立学习目标与抉择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指成人学生在分析学习任务后,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抉择科学的学习策略的能力。确立学习目标与抉择学习策略的能力既解决“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的问题,这是成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有利于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还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培养了成人学生学习信息获取能力、拓宽学习资源渠道的能力和学习信息与资源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和寻求帮助的能力。
2.监控自我的能力
监控自我的能力是指成人学生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中,将学习活动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主动积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欲调节的能力。自我检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强化能力三大能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监控自我的能力。成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该也必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这种提升与发展过程中,监控自我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经历了“不自觉—自觉—自动化”的变化过程,自主学习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
3.评价自我的能力
评价自我的能力是指成人学生根据对自身先前的表现与结果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自身学习的效果的能力。评价自我的能力包括自我反省与自我总结的能力,又具体包括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和结果等方面的评价。一个善于学习的成人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全面分析与了解自身在自主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对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不是为了将学生分等级,而是为成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进而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作用和产生的教学功能,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进行当中,即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4]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与评价内容的一致性。终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能和教学质量[5]易于量化,是教育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成人教育自主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终结性评价以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习过程,单纯强调学习的结果。
形成性评价是为了学习的评价,而终结性评价的关于学习的评价。两者各有有缺点,各存利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网络环境下成人学生一方面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并能自主控制自身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成人学生还能自行评定自身的学习行为。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将两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成人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关注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强调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师评价的重点是成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并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就需要教师在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与调整。把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如网上教学、网络答疑、作业检查、测试等方面,通过成人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师生交流等使成人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成人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而非单纯的被评者,建立鼓励性与奖励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善于去发现成人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激发与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从评价结果中指出成人学生的不足与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引导成人学生自主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判断自身在学习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找到自主学习成败的原因。
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及时修正、调整教学计划或对教学内容,依据成人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教学。
第二,重视成人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
对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是为了让成人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个性发展。因此评价要尊重成人学生的差异、个性特点及具体情况,这样才有利于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于能力评价中常用的手段——考试也应进行个性化处理。对同一考试,可采用分层方式,把试题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必做题,包括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在命题时应充分考虑基础较差的成人学生,为他们提供可以发挥自身实际水平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看到自己真实的学习成果,调动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第二部分为选做题,额外计分,这部分题目的设计应具有一定深度,主要针对基础较好的成人学生,给予他们发展与提高的空间,促使他们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这种测试方式给各个层次的成人学生都提供了成功与自我实现的机会,有利于激发成人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成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促进每个成人学生的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另外,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考试成绩应作为教师教学的信息反馈表和成人学生掌握知识全面与否的晴雨表,以便师生双方查漏补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因此应鼓励成人学生以个人发展为参照,自己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关注自己的努力与进步情况。
第三,加强综合评价,关注成人学生的全面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评价,它能帮助教师全面、深入、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成人教育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新的评价机制是以成人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成人学生的长足发展。教师作为成人教学的引导者,只有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成人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评价并不等于考试,但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着力培养成人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成人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在评价测试中,侧重强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成人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成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成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与现实的心理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设法使成人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吸引成人学生去认识、了解、理解与获得,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网络环境下的成人教学就是一种可以调动成人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视频教学可以将抽象、繁多的文化知识通过声音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从而刺激成人学生各种感官,成人学生可以反复研学,增强成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语言材料可以开拓成人学生的视野,调动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立成人学生学习目标,制定具体学习计划
确立成人学生学习目标属于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正如Gardner& Miller所言,“别人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目标但是如果他们自己不动手去做,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是计划的主人,也就不会对计划的执行负起责任。”[6]在这项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组织成人学生在网上讨论各自学习目的,根据自身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要求成人学生制定各自的周学习计划。为了更好地监督成人学生们的执行情况,教师可以要求成人学生每周回顾计划执行情况并以书面报告电子稿的形式完成教师要给成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与指导,使成人学生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能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成人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懂得制定执行学习计划和监控学习进程的成人学生更容易取得进步与成功。
(三)基于任务情景的成人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调节自己的学习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学习策略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成人学生的策略意识,使成人学生能够运用策略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鼓励成人学生对自主学习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估,从真正实现成人学生的学习自主。OMalley & Chamot(1990)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种类型: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策略,由计划监控评估三个分策略组成,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结合,是学习者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转换时所使用的策略。[7]社会—情感策略用于与他人的言语互动行为或调控情感态度动机等以辅助学习。
成人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得到发展,是成人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体现在能否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灵活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学习策略训练融入到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中,通过设计不同类型且活泼生动的任务进行策略训练,使语言文字的教学通过交际沟通环境来完成。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成人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思维与方式,为成人学生提供促使新旧知识有机相溶的信息桥梁和问题解决的实际策略。动态的学习使得成人学生学会运用技巧去思考与处理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培养学生的交际与合作策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沟通的技能。成人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后,教师应该结合大纲设计更多任务,鼓励成人学生积极地在新的学习任务中勇敢尝试,为成人学生营造使用沟通、求助、协作、合作等社会策略的氛围,引导学生多开展互助式合作式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引导成人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内容提问、设定任务,然后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式学习。
(四)成人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评价
鼓励成人学生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方式互相交流学习的经验与方法,从而培养成人学生自主、自觉反省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评价其合适性和各种策略的协调性,有利于成人学生对不正确、不适合的策略进行纠正或改善。教师可以制定一份自我评估表格,让成人学生填写,项目包括学习积极性是否有所提高,能否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措施,并且按照计划完成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是否有所提高,学习质量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能将所学策略用于相似或相关的学习任务中,是否坚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等等,以此来培养成人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春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gn Language Learing[M].Oxford:Pergamon,1981.
[3]Dickson,L.Autonomy and moti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2).
[4]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66-68.
[5]罗少茜.外语教学:终结性评价是否该终结了[N].中国教育报,2003-10-23(8).
[6]Gardener,D.and Miller,L.Establishing self-ass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7]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UP,1990.
篇5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价值观、价值取向,这是理所当然的。根据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在于知识还是在于社会,我们可以将指导人们高等教育实践的价值观大致分为个人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三种不同的髙等教育价值观的主要涵义在于:个人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是将高等教育利于个人发展的价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以达到完善个性之目的;知识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是将高等教育利于知识、学问发展的价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认为髙等教育的基本价值、主要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究,促进学问的发展;社会本位为主的髙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是将髙等教育利于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置于首位,或者是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以此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个人本位为主的髙等教育价值观不仅盛行于19世纪的英国大学,而且现代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仍然以此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不过,随着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及价值的日益彰显,社会本位为主的髙等教育价值观愈来愈在许多国家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中得到比较明确的体现,尤其是在采取集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各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不仅影响着髙校中人们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指导着高校中人们的管理活动。
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一直是我国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髙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髙校开展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统一的管理,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实际上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与指导的。最典型的事例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高等教育部领导下展开的全国学计划的制定。院系调整之后,为了保证各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髙等教育部1953年开始着手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在其下发的《关于修订髙等工业学校四年制本科及二年制专修科各专业统一的教学计划的通知》中指出,必须明确认识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的重大意义。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要求,髙等学校,特别是高等工业学校,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能相适应地培养高级建设人才;而为了保证培养具有一定质量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即使各校目前条件各有不同,也必须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作为统一的基础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在高等教育部的直接指导下,1954年共制定了173个专业的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其中工科119个,理科11个,文科5个,农科9个,医科5个,财经12个,法律2个等。⑴虽然1957年后不再实施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但是教育部仍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着具体的指导作用,如196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就要求,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制订或批准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
其次,严密的计划,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以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作为起点,而且教学管理实施之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得以按照教学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计划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的基本纲领,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完成教学计划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没有教学计划,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便无所依据,就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引向有目的、有计划的轨道上去,也就失去了完成学校基本任务的保证。可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学计划是高校开展教学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而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具有鲜明社会本位特色的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决定了髙校教学管理活动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第三,刚性的制度,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来说是刻板的、严格的。由于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干部、为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学生的学习是国家或受国家委托的学校制定好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展开过程,因此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别无选择。这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是控制,控制学校的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展开,控制学校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预定的符合国家需要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
上述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髙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取向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社会改革潮流中,尤其是进人21世纪之后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在价值取向上的转变成为改革之必须。引起这种转变的高校内外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得大学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某些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高校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譬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髙校的办学经费基本上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办)高校的经费除继续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之外,由于政府财政拨款的不足,高校还必须多渠道自筹办学经费。目前已经形成了财政支付、社会出资、高校自筹、受益者负担的多渠道经费来源结构。据统计,2001年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已降至52.6%,包括学费在内的髙校筹措的经费在高等教育总经费中的比例则上升到47.4%。!^这种经费来源的变化使得高校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为政府办学、依赖政府办学逐渐转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自主办学。又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习惯了接受免费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工作的模式;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髙校收费制度的实施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习,交费上学、自主择业成为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
第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高校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教学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某些带有根本性盾的改革。选择性成为当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即髙校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所占比重明显提髙。以复旦大学为例,其近年来的改革除构建了由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组成的新课程体系之外,大幅提高选修课程(学分)的比例也是一重要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生四年学习的总学分为147,其中综合教育课程48学分(选修课23学分),文理基础教育课程28学分(均为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选修课14学分),任意选修课6学分,选修课学分合计为71,占147总学分的48.3%;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四年总学分142,其中综合教育课程41学分(选修课16学分),文理基础教育课程28学分(均为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其中选修课14学分),任意选修课8学分,选修课学分合计为66,占142总学分的46.5%0131高校课程体系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或完全必修转变为现在的选修课比例大幅提高、甚至接近50%,这就要求髙校的教学管理从理念、制度到方法、手段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否则管理有可能成为改革发展的障碍。
第三,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这种观念正在成为影响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在今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行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以认为,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从学生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这样一种价值观。而高等教育制度上的一些改革,如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则构成了上述理念、价值观转变的客观基础。学生在缴付了一定的学费之后,就拥有了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权利,这种选择学习的权利不仅体现在进人大学之前,而且也要体现在进人大学之后;面向市场、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要求高校学生为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对自己在高校的学习内容与发展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自我设计,这种自我设计的基础是其拥有选择学习的自由。
在市场改革的背景下,伴随着髙校教育、教学活动与髙等教育价值观的变化,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由完全的社会本位为主转向兼顾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这种转向在教学管理理念、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具体反映,我们似可做以下几点归纳:
1.服务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个基本性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髙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是控制,这是由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髙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国家发展培养干部、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所决定的。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价值取向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就不仅仅是控制了,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为新的内容。这种服务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在美国大学留过学的人,大都对美国大学中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以及为学生学习所提供的便利条件留有深刻的印象。在美国大学的教学管理理念与制度中,学生不是“管理”的对象,而是“服务”的对象,学校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条件、氛围与环境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得以顺利进行。应该说,这种由“控制”到“服务”的转变是深刻的、带有根本性的,它不仅是理念上的,而且还是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的。
2.以新的质量观指导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得到一定的彰显之后,学生个人的发展被逐渐纳人教育的视野,高等教育的质量目标在考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同时,还要关照学生个人的发展。就实现质量的过程与途径而言,依据国家对专门人才的规格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完全是由国家或受国家委托的髙校制定并主导的,学生扮演着被动参与的角色。当从学生出发成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则,学生选择学习的自由不断增加之后,学生就成为完成自身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的一个主要制定者。就质量评价而言,在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取向指导下,髙等教育质量的if价你准是统一的,或者说是单一的,即主要以是否符合专门人才的规格要求作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髙低的尺度。为了维持统一的质量标准,人们往往注重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统编教材t而在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状况下,髙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这是由人的多样性、人的发展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即学生获得选择学习的自由,参与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之后,就再也无法用一个尺度来衡量髙等教育的质匮:
3.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以社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指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促使社会发展目标、高校教育目标、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和个人有效行为四者的顺利实现与有机统一。自我管理是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个人学习生活目标是自我管理的核心,社会发展目标和高校教育目标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赖以确定并实施自我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个人的有效行为则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得以实观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与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面对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除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更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顺利融入到集体和社会之中,不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及合作,逐渐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适应了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尽早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发展完善自我。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自我认识还不够完全,不同程度上不能把环境要求和自我分开,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环境作出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只有通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矛盾和困惑,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并把自我发展和社会要求相统一,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与提高。二是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独立性极强的大学学习特点,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的制定等能够自我决定、自主安排,提高学习效果,而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活动,良好的学习效果就无法保证。三是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诚实、责任感、合作意识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品质。大学生通过加强自我管理,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内化,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四是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在现代社会,没有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难以适应社会主发展要求的。大学生一方面要积累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主动自主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动的进行选择、判断,发展自我。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就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
1、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既有模式存在不足,缺乏有效载体与实现途径。我国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实行的都是传统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它具有强烈的行政倾向和浓重的政治色彩,尽管此种管理模式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上在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在某些方面又管得过细、包得过多;二是有时将学生单纯地视为被管对象,不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就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善于创造开拓,缺乏创新能力;只懂得埋头苦干,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共处,群体意识明显较差,社交能力较弱[2]。
⑵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中国的父母喜欢为孩子“大包大揽”,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即使孩子已经成年,父母也总是把他们作为小孩对待,尽可能为他们打理好一切。这样的家庭模式,极易让孩子依赖心理强、自理能力差。父母的过分关照让孩子失去了尽快自理、自立的机会,而孩子也习惯了在父母的管束、安排下生活,一旦没有外力的约束,就茫然不知所措。
⑶大学生角色意识不强,影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行。大学生活和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众多方面都有了较大差别。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生活上需要自理,学习上由于大学教学方法的改变,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课余时间,同时还需学会人际交往,一些学生对原来中学生活产生了一种定势,进入大学后还沉浸在原来的梦幻之中,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
2、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不良影响
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管理能力得到到充分发挥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少、层次低、程度浅,只能参与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日常生活相关的方面,但在学校发展目标规划、学校定位选择、改革发展决策等方面则极少有大学生参与。另外,大学生参与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和形式化:只是在决策制定的初始阶段,通过座谈、征文、校园网、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途径,征求意见、建议和要求,但在进一步的研究信息、拟定方案、及组织实施、追踪反馈过程中,普遍的参与程度不高。大学生被排除在高校管理活动之外,并且参与管理的资格常常被忽视,这就使得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⑵大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管理能力,过度依赖教育管理。一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都能够学习领会和熟练应用,但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不够积极,轻视技能方面的提高,极大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二是缺乏金钱管理能力,消费过于随意。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是家庭给予,但当大学生远离父母,掌握着支配自己生活费用权力的时候,在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消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形形的消费项目,比如娱乐、旅游、网络、通讯、化妆品等等,没有科学与理性的消费观念,使攀比和从众心理等虚荣心快速滋长,引发各种问题。三是对时间安排分配欠妥。大学课余时间大大增多并全部由大学生自己安排,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导致其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计划,学习做事都比较盲目,更谈不上规律性与时效性,而部分学生上网和谈恋爱成了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
⑶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能力不足。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对于自我心理问题还不能妥善处理,在这方面的管理能力仍然薄弱,或多或少存在着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等,当遇到有关竞争的压力、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问题时,难以妥善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于忧虑、紧张、偏激、迷惘、自卑等消极情绪不能适当进行转移和调适,而是深陷于心理困扰或危机中。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⑷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较大。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信息网络一经诞生,他们就相伴相随,产生强烈的恋网情结,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为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然而网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在网络面前迷失了自我,没有时间概念,逃课上网,甚至不吃不睡,陷入网瘾中无法自拔,这部分大学生在网络面前已经彻底丧失自控力。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1、确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新理念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这一宗旨来开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高校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以往“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由管理训导者向咨询服务者转变,积极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同时,要努力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从而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创造条件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潜能,通过双向互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运转机制
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要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尽量体现大学生的声音,使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吸收大学生参与制定学校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在规范、引导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过程中,就能够增强他们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进而形成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另外要大力加强有关大学生自我管理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使自我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氛围的营造,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3、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够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能够引导他们由自发到自觉地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在校园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氛围,达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和“空气指引人”的效果[3]。由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要组织和开展学术科技类、文娱体育类、社会实践类以及志愿服务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通过讲座、演讲、辩论、竞赛等形式,借助广播、电台、刊物、网站等途径开展自我管理为主题的讨论,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在校园内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风气。
目前,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4]。高校对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大力加强,要努力将课堂、心理咨询、社会实践、论坛、个人主页等内容搬上校园网,促进丰富多彩的网络社区的形成,从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大学生参与到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各种措施,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
4、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分阶段指导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在大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分阶段指导。大学一年级,要指导大一新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从中学生向大学生顺利过渡,重点是强调自理与自立能力的学习培养,尽力减少刚入大学后的茫然和不适应,为以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二年级,要巩固和扩大成果,引导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到自觉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同时强调自我人格的塑造,进一步筑牢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思想基础。大学三年级,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自觉接受社会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社会大熔炉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四年级,要促使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与完善自己,增强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尽快成长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5、开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教育环节的开拓和延伸,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但社会经验却相当贫乏。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知而行,是大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步骤。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参加实验、实习、考察和劳动等实践环节,并做到勤学习、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组织和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使自己自立、自强,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昕,白婧静大学生自主管理范畴[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4):31
[2]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01):10
[3]马燕浅议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2)
篇7
关键词: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王思民(1966-),男,江西瑞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和高教研究;柯海珠(1993-),女,江西瑞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管理方向);李丹(1993-),女,湖南岳阳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编号:14YB055),主持人:王思民;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批准号:校教字【2013】22号),主持人:王思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72-0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各大高等院校都在努力攻克的难题。本科阶段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本科学历人才,是社会人才构成中的主体,当前高校本科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以独生子女较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一,有思想、有主见,但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第二,个体学习能力强,但主动性不够,动手能力差;第三,碎片化知识面广,全面系统分析能力弱化。针对占主流的90后本科生的人才的培养定位标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储备,而是衡量在社会组织的运作实践中发挥出来的作用。因此,加强本科教学的改革,是高校教育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其改革创新更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有别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组织中感受组织文化,接受组织的理念,有目标、有纪律、有计划地学习,更适合学生的特点,促进全员参与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组织化学习”概念的诞生最初只是一个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1],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教学实践,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创,但其理论基础的立足点始终还是企业管理,侧重于企业管理案例应用[2]。在国内高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尝试把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学》教学实践,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由于“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是管理学与教育学二个学科交融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无经验可循,因此,将管理学的组织职能中的“分工、协作”二大主题与教育学中的“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找到“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突破口,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基础。
(一)管理学理论基础―“组织”的相关理论
管理的组织职能就是根据一个组织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3]。“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就是根据“组织”的职能建立学习的组织名称、组织理念、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学习计划以及保障组织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等,从而使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达到“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要求。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相关理论。素质教育相关理论认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在组织中的学习业绩考核不再以试卷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而是学生平时在组织中的各项学习实践成绩和试卷成绩的综合,从而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实施教育时要切实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平等的人、发展的人,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班级等关键点和细节上下功夫,以强化管理为核心内容,全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突出“学”的地位与价值,统筹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愉悦性和发展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组织化学习水平,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以全面落实,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二、“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确定“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
根据管理学的“组织”职能相关理论知识,“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基本要素应包括“组织化学习”的名称、理念、文化、结构、目标、计划以及保障组织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组织化学习”的各项内容,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核心内容。
(二)设计“组织化学习”课后实践活动的内容
课程实践活动的策划和设计是关系到“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否能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课程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校内课后小组活动)和第三课堂(校外实践体验)活动中领悟第一课堂所学课程知识。活动内容应具有应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要素。课题组依据重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运用组织化教学教学方法,设计了八次新的实训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课后的参与组织化学习的积极性。
(三)制定“组织化学习”的绩效考核方法
毕竟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还是以试卷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标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成绩考核办法,那么“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就会对学生失去组织力、推动力和号召力。“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特色就是强调学生个体在组织中学习的行为,课程考试成绩应突出平时考核成绩(遵守组织纪律绩效、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分工协作表现绩效、课后各项实践活动绩效),而淡化试卷考试成绩。试卷考试内容设计方面应避免考核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多增加灵活运用的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和实践题等等,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组织保证。
(四)“组织化学习”全过程的监控和纠偏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把班级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因为要分组讨论,小组应以双数为宜),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能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教学8课时)有展现的机会,每小组成员应控制在8名以内,但由于各小组成员性格、能力、习惯等各不相同,在小组学习中存在许多差异,各小组之间也存在竞争的情形,难免在“组织化”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偏差,无法实现小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因此,在制定班级的“组织化”学习目标、学习制度的同时,还应让各小组制定适合小组的制度,将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绩效与小组整体成绩挂钩,由任课教师、课代表、小组长逐级监管,及时纠偏,确保“组织化”学习的目标得以落实,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基于课题组所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资源条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管理学》为例,结合“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内容,选取改革试点的一个班级作为实例来具体展示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试点班级的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当作一项他们重要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拟定班级名称,随机组建学习小组,设计班级的“组织化学习”框架,确立组织学习目标,制定组织学习计划,倡导组织化学习的理念,塑造组织文化,建立组织化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各项管理活动,活学活用、边学边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学生和生活的实践能力。具体设置如下:
(一)《管理学》课程改革试点班组织构成要素
组织名称:终极一班
组织目标:做精英的管理者
组织口号:We are the best
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班级“组织化学习”组织结构图
组织文化:主动学、积极学、实践学、共同学
组织纪律:制定“五不一拿”课堂纪律――“五不”:不迟到、不开机、不堂食、不走动、不抄录;“一拿”:拿铭牌(学生校园卡背面写有个人的座右铭,起到时时激励的作用)。
(二)《管理学》课程改革试点班组织制度和学习计划
1.组织奖惩措施(即管理职能中的控制)。上课时,后门关闭,前门进入,迟到报告,鞠躬致歉。上课超过一分钟即视为迟到,3次迟到记一次旷课;5次旷课,则本门课的平时成绩记为0。不能上课则需提前请假,请假一次记一次迟到。①扣分项:迟到扣0.5分,旷课扣2分,作业完成不合格或未完成者扣1分,如果各组织管理者在日常组织化学习管理中作弊扣10分,整个学期不发言的扣1分;②加分项。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发言并代表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得到大家评分前3者、优秀作业(或作业得到小组全体认可的)加0.5分,小组长加2分,课代表加5分;
2.组织学习计划(即管理职能中的计划)。①完成各章作业,教材阅读以及预习、复习;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身边的管理案例分析”调查研究;③完成人生规划(应包括座右铭、学习计划);④阅读8本课外书籍(管理经典书籍2本,中外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企业家、佛家或者心理学家传记),撰写四篇读书心得;⑤参加学校组织的名家学术讲座1-2次,参加并体验一次校外实践活动。⑥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心得交流和模拟管理实践。
3.组织绩效考核(即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笔试闭卷。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分标准: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课程考试成绩应突出平时考核成绩(遵守组织纪律绩效、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分工协作表现绩效、课后各项实践活动绩效),应淡化试卷考试成绩。平时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班级“组织化学习”平时成绩考核表由正副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签字后计入学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与终结性评价试卷成绩一并存档。
四、“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的体会
(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针对当前本科学生特点创建的一种适应时展需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有效的组织形式。该方法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各项课后教学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策划、组织和亲身感受,达到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管理能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创建组织结构,并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分工和协助,交流学习体会,开展课后的管理实践活动,在“组织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遵守组织规章制度(如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旷课等),履行组织成员义务(如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小组作业)等组织观念。
(三)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组织化学习”并非学生消极的“听、记、背”过程,而是学生有组织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在组织中,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单靠个体学习去解决完成,而是通过具体探究、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这就要求每个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因此个体学习的能动性就被充分发挥出来。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个体学习单调、乏味和学习不主动等弊端
在“组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学习经验,便于提高学习质量,由于班级各小组都有相同的学习任务,学习成果需要在课堂进行展示,因此各小组存在学习的竞争,这样可以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激发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之精神。
综上所述,课题组把“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用三句话来概括:即“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学习有组织”就是强调学习组织的建立,“组织人人学”强调的是发挥学习组织的作用,“人人组织学”强调在学习组织的作用下学生的全员参与和自我发展。“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针对当前90后本科学生特点应运而生的,它是管理学与教育学二个学科交融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个体学习”转化为“组织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观能动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选课制;引导机制;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73-02
1 选课制存在的问题
(1)选课指导体制不健全。实施选课制之前学生是按照预置课程按部就班的修完每学期的学分,选课制实施后,那些自律性和计划性很强的学生就能很快适应这一变化,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明确选课过程和操作,顺利完成选课任务;而那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依靠教师和家长安排每一步学习计划的学生相对来说就缺乏自我教育管理能力,对自身的认知也不足,突然面对大学自由的学习生活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盲目感,一方面表现为不能根据所学专业的专业发展要求和本身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选择课程,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对选课学分和总学分等认识不清楚,出现少选,退选,选择学期不合适等问题,最终导致不能按时修满学分,影响毕业时间。对于这些心智还不成熟,对社会,自己和专业都没有清晰了解和把握的学生就需要一个全面了解学生兴趣和专业培养计划的导师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个人学习计划、明确选课过程和操作,对学生成功选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教务处和院系是指导学生选课的主要执行者,无论是在培训选课指导老师方面,还是在编制选课指导手册或回答学生关于选课制问题的咨询,解决他们选课中出现的问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选课的顺利进行。但目前各高等院校的指导体制还不健全,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一些好的指导方法也未能真正的得到有效施行,全面发挥指导作用,所以选课中的指导问题也是阻碍选课制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2)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趋易避难性。除学生的兴趣,教师个人魅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影响学生的选课外,一些学生在选课时为了凑足学分常常选择一些较容易且学分多的课程,仅仅只考虑任课老师是否在期末考试时实行开卷或者划定考试内容,让他们轻而易举的通过考试,获得学分,混得大学文凭。有时全系或全班同学也存在跟风现象(跟着同系或班上的同学选课程),你选我也选的趋同心理趋使他们不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兴趣选课,结果既造成学习吃力,半途而废,学无所获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影响那些对此课程真正有兴趣和适合专业发展的学生选择该课程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一些热门课程选的人多, 但由于当前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定人数,使部分想选学生选不上的局面。
(3)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小。首先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在实施选课制的同时各高校仍然根据各专业的发展要求和计划规定了个专业必修课要达到的学分,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可用来选择选修课程的可支配时间,主要体现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上课时间的冲突,或者是每天选修课的课时占满了整天课时;其次由于近年来的扩招使部分高校师资力量缺乏,在一些高校远远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1:19的上限,加上长期以来专业的过分细化,形成了教师专而窄的知识结构,不具备一专多能,不断开出丰富的、高质量的新课的能力,对选修课的深度和广度造成影响,尤其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开设的选课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也成为学生选择空间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缺少足够的上课场所和教学设备都会影响排课等。
(4)教学管理不健全。选课制下学生可以相对自由的跨院系,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地点,即使是同一任课教师的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和前面一个选修班一起听还是和后面一个班一起上课。这样就可以降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时间冲突,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但这大大加大了学生出勤率的考查难度,给缺乏自律的学生提供了逃课的机会。同时伴随着选课制出现的弹性学制(学生在3-6年内根据学分的修满情况决定毕业时间)带来了毕业时间的不同和毕业数量不固定等诸多教学管理问题。例如学生的推迟毕业数量太多会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教育资源数量。另外当前各高等院校的选课制选课操作都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经过笔者采访发现,由于各高校的选课时间都有一定期限,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选好课,就只能等到下学期,这就造成选课网络在选课高峰时常常出现“瘫痪”,不能为学生的选课提供一个高效的选课平台,对于一些对选课网络不熟,或者操作计算机很难的同学会出现让同学代选现象,整个过程都没有全面了解学校所开的全部选修课程,更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特点,常常出现学生退选,少选,补选现象,进一步加到了选课网络的负荷量,使其停运或瘫痪。 总之,选课制的推行必然加大选课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的信息处理,但目前选课制改革处于初级阶段,成熟的教学管理系统还未建立,也必然给选课制的顺利进行带来困难。
2 完善选课制的对策分析
(1)提高选课制的认识。任何事物的顺利实施都需要对该事物的明确认识。选课制的顺利推行需要各个参与者对选课制有着深刻的认识。首先要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选课制的认识, 了解选课制的实施是顺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要求的,是势在必行的事,以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应对选课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同时也要让他们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明确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趋势,选课制下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计划选择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以人为本。其次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对选课制的认识,认识到选课制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让他们对自己的选课负责,无论是在选课过程中对选课网络出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沟通促使其改进,还是在选择课程种类上都要从自身的切身利益和知识结构出发, 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避免盲目性,这样才能很好解决由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带来的一些选课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完善选课指导体制以及绩点制。选课指导是指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爱好以及态度等综合因素,并结合专业计划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方案,选课学期,任课教师相关信息,选课方法和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刚刚离开教师和家长的襁褓,踏入大学的新生显得更为重要,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对社会的需求,专业要求和计划,自身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定位,在选课时难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产生无助感或者过完大学生活一半的时间后才发现所选课程不符合自身兴趣和知识结构等,所以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是成功实施选课制的关键,只有在选课初期遏制学生选错课,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等正确选课,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才能有效在学生选课源头解决部分选课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选课指导老师在选课的整个流程和实施细则方面的培训、并督促他们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要求、学生自身特点给与正确指导。另外针对校园中流行的及格万岁的观点,学校应该除修完必修课的学分之外,将课程考核成绩换算成相应的绩点。以平均绩点作为评价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并运用这一标准来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以及保研等评价指标。
(3)加强资源建设和整合。
①加快课程资源建设。丰富的,高质量的课程是选课制成功实施的关键。也是学生有课选,选好课的保证。学校要时时关注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和学科发展新动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需求,各个高等院校也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通过高校联合,实现课程互选,互认学分,优势互补,使各高等院校的有限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和最大化利用,例如日本一些高校,美国的威廉玛丽大学和弗吉尼亚大之间也实现了课程的互选,学分互认。通过加快课程资源建设和各高等院校的课程资源互用让学生可以真正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课程。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基本要素,针对当前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落后的状况,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必要的也是推行选课制顺利进行的保障。各高校要把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在职教师的培训相结合,不断的构建一支高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他们开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课程。从教师的监督督导制度和评价方面看,可以将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奖与惩、晋升与否、去与真正结合起来,加大教师的内部竞争,使教师实现优胜劣汰,而不是“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从而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师结构。
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设施的健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的安排,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选课制实施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作保障,真正的得到完善。例如保证选课制下有足够的计算机用于学生选课,不让每一个学生因为用不上计算机而错过选课期限,同时也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保证选课网络的正常运行,选课网络的稳定性和操作性,构造一个在选课高峰时都能正常运转的网络选课平台,同时要保证数据不易被入侵和更改;界面友好,易操作,即使是对计算机相关操作知知甚少的同学也可以在弹出窗口的信息提示下顺利地完成选课任务,当然学生也要对自己负责,通过选课平台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将在网络选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反应到网络管理部门,使选课网络不断的到完善。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其它教学硬件的建设,使相关教学硬件不影响选修课的安排。
参考文献
[1]贾凤芹.学分制下大学生选课动机与行为调查[J].当代教育科学,2008,(6).
[2]张以科.学分制改革与发展之略论[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3]李剑锋.选课制与人才培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04).
[4]熊卫华,冯向东.哈佛选课制中的理念冲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与人的自由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6).
[5]杜振财.确立选课制理念完善选课制度[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05).
[6]王慧青.学分制与选课制[J].教学研究,2005,(01).
篇9
论文摘 要:西方部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强调基于SLI理论之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制度建设,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效果。本文借鉴SLI理论,阐述当前我国高校构建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的具体举措。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教育质量也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在保证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个体成才与发展的需要。为此,可以借鉴西方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基于SLI理论之上针对学生建设学习支持制度的做法,调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我国高校中构建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有效承担起学生学业支持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1 SLI理论简介
SLI是英文“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的缩写,它源自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的一份报告,报告中,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了一个鲜明新颖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 forStudent Affairs,简称SLI)。SLI 提出“面向学生学习的学生事务部门”的特征是:(1)学生事务部门的工作是对学术工作的补充,它以提高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为根本目的,学生事务人员应严肃认识地履行职责——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2)使用一定策略鼓励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3)学生事务人员应联合其他机构和部门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4)学生事务的领域包括学生问题的专家、环境和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5)学生事务的政策和方案的制定是基于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研究和学院具体的评估信息。SLI项目推出后立即为人们所关注。这一观点出台后,立即受到美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指导学生事务及其管理的新的理论基础。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的专业杂志《大学学生发展》在 1996年3、4月间特地发行一期以SLI为题的专刊,SLI促使学生事务工作者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责任,明确未来的工作使命,即“我们——学生事务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作为我们的任务和根本目标”。
2 西方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学习支持制度状况
基于SLI理论,西方部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强调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制度建设,效果明显。学习支持是指建立一套明确的制度促进学生学习。教师除在课堂讲授教学环节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以促进学生学习。学习支持基于如下的假设:学生的学习如果得到专业的、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学习效率就能得到提高。学习支持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随着西方一些大学本科教育正在经历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移,学习支持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学习支持制度就是一个典型。它不仅有专门设立的很多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而且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辅导。课堂讲授课时少、人数多、信息量大,而相对应课程的辅导课课时多、人数少。理科学生的辅导课多为答疑,文科学生则多为交流思想。很多老师还提前为辅导课准备交流讨论的材料,提前复印好发给学生。而学生则通过网络注册辅导课。
学习辅导主要采取教师咨询和学习辅导两种方式。教师咨询由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助教及其他有关人员执行。他们对学生的选课、作业及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提供意见和辅导,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在某一课程上的学习起到促进与指导作用。因此,美国大学的教授与助教都有固定的答疑时间。学习辅导主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举办学习技能讲习班、讲座、个人学习辅导和附以自学材料等。个人辅导是为在某类学科上学习吃力的学生提供的课余辅导,它通常由在该学科成绩突出的同学担任。
3 我国高校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3.1 加强学习支持系统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进高校内涵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完成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工作的重点已经从注重规模扩展全面转向加强内涵发展。内涵发展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增强学校竞争力的根本之所在。高校内涵发展的实质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说,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在提升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实现高校真正的内涵发展。
3.2 加强学习支持系统建设,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大学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会更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解答,会影响其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同时,大学学习具有更强的探索性,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留待学生通过更多的自主学习去发现和探索,可以说,大学赋予学生更多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空间。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大学建立学习支持系统,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努力创新。如果在课堂教学之外没有一套系统支持学生继续学习,学生就会积压很多学习方面的问题,长此以往,会逐步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最终严重影响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可能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3.3 加强学习支持系统建设,有利于夯实学风建设基础,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学生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高校学风出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旷课、缺课、不及格等现象屡见不鲜,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导致高校学风问题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捉襟见肘,原先的小班额上课已被大班额上课所取代,除课堂时间之外,学生个体答疑很难进行;二是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纪律松懈;三是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部分教职工育人主导意识不强,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亟待加强。因此,加强学生学习支持系统建设,有利于夯实学风建设基础,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加强学习支持系统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学习支持系统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更体现于学生除智力因素之外诸多非智力素养的提升,如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依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的互动来完成,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构建较为紧密的和谐师生关系,可以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而当前师生关系趋于松散却是大学教育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正常上课时间之外,缺少其他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学业和思想交流。这不仅是对高校优质教师资源的一种无形浪费,更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致使大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诸多困扰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疏通,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也就必然要求加强学生学习支持系统建设
综上所述,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加强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 高校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的具体举措
4.1 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等专门支持学生学习的机构
以各学院、各专业优秀教师为主体,以学院教学科长、教学秘书及辅导员为重要补充,以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形成以教学辅导、教学服务、朋辈辅助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学习支持系统。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参入到为同学提供学习答疑、学习规划、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咨询、帮助和指导工作中来,重点指导学生自我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在指导帮助过程中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把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打造成为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广泛支持。近几年,清华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部分高校已先后成立了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其中,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喜爱并经常参与交流的地方,对于同学们的学业进步和个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2 完善导师制,加强学生学业指导
选择部分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大学本专科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班级的学业指导教师,对同学进行思想、生活特别是学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度、自主选修相关课程,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3 对学生学业进行动态监控,对重点学生进行及时介入
教学管理人员、导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组成学生学业动态监控系统,经常进行信息沟通,定期对学生学习需要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对重点学生及时介入,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
4.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辅导职能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心理问题,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辅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注重以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学业测评,让学生体会到学业进步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
4.5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构筑网络学习支持平台
校园网络不仅是联系教师、学生及诸多管理人员的桥梁,更是实现学习支持的技术支撑。大学应利用校园网络构筑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利用其为大学生学习提供支持,让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了解有关政策和信息、查询成绩、选择课程等,而且还可以通过专题网站与教师及其他优秀学生进行学业交流、课外辅导、答疑等学习活动,提高解决学习问题的效率。
4.6 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热情
校园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热情意义重大,而学生内在学习热情对于帮助学生自身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业成绩起着他者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无形中也起到了重要心理支持作用。因此,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保障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校各个单位学风建设积极性,形成“学生以成才为志,教师以授课为业,学校以育人为本”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奋发进取、创新成才。
总之,构建高校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不仅是一项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建设,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 ACPA(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Journal of Student Dvelopment,March/April 1996.Vol37,No2.
2,5 于伟,韩丽颖.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与职能[J]. 外国教育研究,2003(4).
篇10
当前,学分转换制度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我国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鼓励学分的转换与累积制度的施行。实践证明学分制更适合成人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以及富有弹性的指导性课程体系,有利于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提高成教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然而,我国成人教育在学分制的运作上尚且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学分转换与互认制度难以有效实行。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是学分制成功实行的典例,至今,欧洲学分转换制度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形成了固定的运作模式。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也需要针对成人学习特点,贯彻学分制理念,实施学分转换与互认制度,通过推动不同区域成人教育学术成果的相互认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成人教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一、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内涵及运作流程
1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内涵分析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在欧盟不同学校之间取得的学分得以转移和承认,打破校与校之间的藩篱,消除国与国之间的障碍,1996年6月,欧盟来自于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并建立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的认证系统,规定学分可以在本高等教育机构以外的场所获得,并终身有效,在相关接受学校审核认可下即可转换。作为高校学分认证工具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加快了欧洲教育的一体化进程。
2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运作流程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章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修得的学分得到认可和转移,以促进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承认。其实施的步骤主要有四部分构成,即交换信息包裹、提交学分申请书、签订学习协议书和成绩单审核认可。首先是参与系统的成员国必须为其合作的院校及大学生提供详尽的信息包,其中包括学校概况、学术权威、课程安排、社会实践等重要内容。
同时将其公布在学校网站醒目位置并实时加以更新,以帮助学生可以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其次是学生填写学分转换申请书,其中涉及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个人语言能力证实、出国学习缘由说明以及拟申请的学校信息等重要内容。ECTS规定学生申请学分转换系统需要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后期学分认证环节的成功率。其申请结果需由接受院校与官方机构共同联合签署同意,方可生效。一方面确保了真实性及准确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单方组织的舞弊行为。
再者是学生个人、原就读院校以及转入院校三方签订学习协议,其中包括跨校学习的学习计划、课程清单以及相对应的学分设置。协议规定双方院校都必须一致同意学生在转入院校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同时明确告知学生需要完成课程计划及考核标准。为了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协议书中还规定了双方院校的学分转换方法。如果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拟更改学习计划,相应的学习协议同样也需要经过三方协商一致方可生效。最后即为成绩审核及学分互认环节。在学生离开母校前,原就读院校应当将其已经完成的课程及成绩发送至转入院校,转入院校经过严格审核后予以存根。在学生完成相应课程学习之后,接受院校应当将学生留学期间的学习负荷量及成绩档案,同时附上具体的等级评定标准,一并发送至原就读校院,由母校相关权力部门对其审核通过后即实现了全部的学分转换过程,同时该审核结果需要上传至官方认证中心加以备案。
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制度的优势分析
从上述欧洲学分转换系统运作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尊重各国教育系统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区域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及多维透明工具开发系统,外加官方认证中心的宏观调控,全方位打造出欧洲学分转移及互认系统,促使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学习产出及其学术资格具有可比性。具体分析之,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具备开放的教育理念支持、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合理的网络支持系统建设,值得我国成人教育系统学习与借鉴。
1开放的教育理念支撑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支付能够成功运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开放的教育理念支持。在开放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国家间、校园间的教育壁垒得以打破,学生获得较大的自由选择性,不仅可以共享学习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真正共享,且学生的流动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流动,从而推动了欧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欧洲国家间的教育水平不一、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然而,面对多种阻碍因素,欧洲尚且可以实行学分累积和转换,我们不得不承认开放的教育环境对此的大力支持。
2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有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欧洲学分转换制度在创立初期便得到法律保护与约束。在其发展过程中,多种法律文件不仅从侧面印证了学分转换制度的持续发展,且真正实现了对学分转换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伴随学分转换制度的普遍发展,其在欧洲获得了极高的认可,欧洲很多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确保了学分转换制度的合法性地位。虽然一些国家还没有通过法律途径承认学分转换制度,但是很多学校通过颁发一系列认可文件来保证学生跨校学习后获得的学位、学历、文凭以及联合学位等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格都能得到认可。法律的强有力约束使得高校普遍承认学生在其他国家高校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学分转换系统在法律层面的保障下得以顺利进行。
3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
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可以为成人教育的发展供给物质性保障。当获得充足的物质保障后,成人教育才会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置于提升教育质量工程上,如此,则更加利于实现成人教育学分的转换和累积制度。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运作过程中,学生想要实现跨国学习,须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然而,阻碍欧洲学分转换制度发展的一大因素是资金缺乏。但是,为了顺利实现留学生的出国学习梦想,排除资金不足的困难,欧洲国家尝试以多种形式向需要帮助的留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具有相关工作经历的留学生而言,其获得跨校教育的资助机会更为容易。因此,欧洲学分转换的实施在资金保障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4完备的网络管理系统
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的网络管理系统较为先进,成人学生可以在网站进行实名注册,在成功注册后,通过登录网站获得承认院校信息及其他有效信息。在综合了解信息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院校与课程选择,之后打印申请表和学习计划表。完备的网络管理系统提升了远程教育互认的可能性,且在远程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升级,从而满足了学生跨校园课程学习进行学分转换的客观需求。为了保证网络管理系统运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信息核准人员同时也针对院校的课程调整和授课时间以及考核方式的变化进行实时升级与维护。
三、欧洲学分转化系统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1学分转换制度是时代所需
学分转换制度是欧洲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伴随欧洲教育的发展,学分转换制度增添了学分累积功能,之后其逐渐被应用于成人教育中。我国成人教育运用学分转换制度是时展所需。首先,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纲要点明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连接。因此,国家坚持中长期的教育改革要求,即切实实现不同教育结果间的相互衔接,是成人教育的发展所需。其次,学分转换和累积制度的建设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需要。学分转换和累积制度满足了成人学习的特点,可以促进成人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是成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最后,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的建立迎合了建立成人教育机构联盟的需要。教育机构间因缺乏沟通平台阻碍了成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的建立则可以使得各机构优秀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有效提升其办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
2学分转换需统一学分标准
学分转换的实现需以统一的学分标准为前提。学分的核算依据包括学习量、时间和考核结果等。其中,学习量是指一切和学习相关的活动,学习时间是指课堂时间、个人实习、工作及自学等时间,考核结果是指多种形式的考核手段所测评出的结果。不同成人教育学校间建立学分转换制度需要一定的质量保证。成人教育学校的质量保证及资格框架、质量评价标准和工具、信息披露机制等是建立学分转换系统的必要前提,同时应当重视统一学术规范系统,杜绝不同的成人教育学校采用不同的学术实施标准,建立起一套可以量化及通用的学分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增加与国外成教院的学分认证合作,以增加我国各成教院之间学分流动环节的透明度及相互转换的成功率。
3学分转换需固定模式支持
学分转换系统的理念提出时间较为久远,目前,其已经受到各国各界人士的认同,然而,却未形成固定可行的模式。鉴于不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处于极为不平衡的状态,除此,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不同,学校与学校间的情况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很难形成固定而统一的学分转换模式。然而,伴随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与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探索出适用于不同国家与高校的学分转换系统是可以实现的目标。毋庸置疑,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学校自身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均是学分转换制度发展的阻碍,如果上述阻碍不能得到消除,那么,则很难建立真正的学分转换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国家仍然在探索途中,我国相关研究学者也应当研究学分转换的支持定式。
4学分转换需稳健机制推动
我国成人教育实施学分转换需要可行的机制推动。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推动机制,则需要学校与学校间自行沟通,则无论是广度或是深度都会受到限制。学校结构和规划如果缺乏灵活性和现代性,则会导致学校与其他机构间的活动的协调难度增大,加上缺少来自外界的协调主动性,学校的对外开放水平会大幅度降低。成人教育学分转换问题与成人教育发展存在较大的联系,仅仅依赖学校的力量难以实现学分转换制度的实施与发展,必要时,需依靠政府“有形的手”,通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研发、制定和推广学分置换体系,通过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统筹规划,从而有效促进了院校之间在学分上实现同等互认的目标。
四、我国成人教育学分转换系统的机制建设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具有很大启示,促进我国成人教育学分系统转换机制建设可以汲取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精华之处,从公开课程信息与完善选课制度、逐层践行与实现学分累积与转换、加大对学分文件系统的开发力度及建立健全学分转换系统的保障机制几大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1公开课程信息与完善选课制度
我国成人教育机构应当公开课程信息,不断完善选课制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权限。选课制的完善极为必要,原因在于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课程信息得到公开后,成人学生对于学校信息、课程信息等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当学校的课程信息被公开后,大批的成人学生会自主做出选择,选择结果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专业及课程在社会上的需求度。除此,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并非设有特色课程,而欧洲选课制度的成功在于不断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我国的成人教育也应当针对学生的工作、学习需要不断开发出教学质量高的优质课以及改革力度大的特色课,同时,可以建立“课程认证专家审查制度”,实行优胜劣汰,不合格的课程应予以取消。
2逐层践行与实现学分累积与转换
我国成人教育应当逐层践行与实现学分累积与转换,从而促进成人教育机制的完善。首先,努力促进区域成人教育学分转换的实现。鉴于同一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学习资源等条件差异性较小,因此,区域内实现学分转换的可能性较高。其次,促进同类型成人教育的学分转换的顺利实现。我国成人教育拥有多种形式,成人教育学分转换可以尝试在同类别的教育机构间进行,为此,同类别的成人教育应当在教育内容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统一起来。最后,促进同级别成人教育学分转换的实现。即在对成人教育机构教育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后,由于同一类别的成人院校之间的教育内容、形式及课程设置上都比较相近,建议按照院校类别划分优先在彼此之间施行学分转换制度。
3加大对学分文件系统的开发力度
成人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成人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应扩大可量化范围,而非仅仅将学分与上课和考试相联系,可以将自学、合作、讨论和论文等纳入学分文件系统内。系统文件作为欧洲学分转换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载体,从学生到校报到,再到学生带着学习成绩单返回母校均具备对应的系统文件。伴随系统运行的成熟化,系统文件逐渐有了固定的模式,加上英语语言的规范性,系统文件的运行不会受到其他内外在因素的干扰,这为学生学分的转换和累积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我国的成人教育也需要开发学分文件系统,这对改变成人教育院校自然隔离的诟病有着较大的纠正功能,可以先从某个区域着手,通过建立“大学城”类似的合作方式,逐渐开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整个地区,甚至全国,以实现统一、规范的学分文件系统。
4建立健全学分转换系统保障机制
欧洲学分转换和累积制度在实施的进程中,除了欧委会须负责协调工作以外,很多国家选择在学校内设置办公室,并配备专业协调人士。由此可见,组织保障是欧洲学分转换制度顺利且长期运行的重要支持要素。因此,我国的成人教育也应当强调培养专业化协调人士的重要性,要求其不仅充分知晓学分转换,且可以自觉承担起指导成人学习者的职责。其次,在成人教育机构内部可以成立关于学分转换和累积的专职管理部门,一方面为成人学生提供课程信息及学分转换与累积信息等服务;
另一方面做好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在保留自身一定自治性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与合作院校的融合性,以最大程度上促进双方的合作进程及运作效率。最后,亟须制定详尽的成人教育学分转换法律及行政法规,以保障各级成人教育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同时规定各院校不得以不合理缘由拒绝学习者在非母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除非具有法律条文明确列举的情形),为我国成人教育学分转换系统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此外,针对我国成人教育学分转换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建议采取政府财政资助、高校基金会供给及留学生学费收取三元合资的方式共同解决此问题。其中政策财政资助需要依据院校课程设置水准、学生参与实效以及就业被认同程度等方面设定具体拨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