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00:5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篇1

1、把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课堂内外,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彼此协商、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

4、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

6、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文化素养:可以进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对信息进行关键性评价;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种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日常生活的安排:包括在学校与家庭中某日活动的安排,涉及到的词汇有场所、日常活动、时间等。由此拓展到学生周末与假期活动的计划与安排,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话题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

2、学生个人信息的表达与描述:包括学生谈论自己的体貌个性特征、爱好、生日、家庭、朋友等。涉及的话题较为广泛,但可引导学生重点谈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3、月份与季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一年四季的特征与活动、十二个月份的名称与顺序。然后可以拓展到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与月份以及喜欢的原因。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中外常见节日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措施:

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开放性、综合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3、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

4、教师在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中,应渗透启发性、激励性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研习活动应多肯定、赞赏、鼓励,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使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和贬损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5、精心设计任务型活动,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附: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4 认识我自己 4

5---7 小学生假日生活调查 3

8---11 昆虫世界探秘 4

篇2

关键词:趣味实验;家庭实验;个性教育;成功的体验

一、设计趣味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开展趣味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趣味性实验简单明了,现象引人入胜.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极旺的时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兴趣.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中引入趣味性化学实验,把课堂内容设计得惊奇不断,学生便会紧跟着课堂节奏,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例如,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笔者课前用无色酚酞溶液在纸上写上“化学欢迎你”,并晾干,上课时,将纸挂在黑板上,课堂上请一位学生用喷雾器把氢氧化钠溶液喷向该纸,像变魔术一样,空白的纸上立刻出现五个红色大字,学生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接着设计让学生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内壁分别沾有酚酞、硝酸银溶液的两个透明的“空”杯中,“白开水”马上变成了“红酒”和“牛奶”,学生都惊叹不已,觉得化学太神奇了,化学实验让他们着迷了.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启蒙阶段,让学生满怀好奇心,走进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趣味性化学实验不仅给学生带来欢笑和惊叹,也带来了困惑和思考,它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吸取养分.

二、 设计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有趣”的家庭小实验能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充分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加强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笔者将家庭小实验作为日常生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桥梁,设计一些独特的家庭小实验.在学氧化碳时,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来制造汽水,但没有制取汽水的体验.笔者结合二氧化碳的知识,设计让学生在家里利用白糖、果汁、食用的碳酸氢钠,柠檬酸、和一瓶纯净水,按照实验的操作要点来制作汽水,最后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汽水带回学校和教师学生一边品尝汽水,一边探讨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兴趣变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化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生活中恐怕还有许多化学现象我们没有发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因此,帮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程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讲授化学知识时,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觉得亲切易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有机合成材料的知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虎门一年一度的服装交易会上有一位销售商说他卖的衣服是百分一百纯羊毛的,你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鉴别其真假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在运用自身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终于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把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融合到课本的知识里,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比如,笔者结合课本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角度分析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酸雨并保护环境?等,这样,课堂知识就紧密地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培养起来了.

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注重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或者其他学科在化学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和物理、生物知识讨论、分析、解决:(1)为什么点根小蜡烛就能把“孔明灯”升到半天高?为什么只能到一定的高度而不能无限地往上升? (2)变色龙怎样做到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3)鱼在水中是怎样通过增减腹腔的空气量而随意升降的?大千世界,社会万象,无不错综复杂,生动有趣,只有保持充分的好奇心,才能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一个新闻报道中,一个成年市民在街上的沙井盖旁点火放烟花,竟然被炸了重伤,沙井盖飞到两层楼高,街两边窗户的玻璃也被震碎,这好像很不可思议,可是,只要想到沙井盖处有沼气泄漏,里面的混合气体比例在爆炸范围内,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综上所述,趣味实验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日新月异的日常生活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只有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只有取材于生活,知识才不会枯竭;只有与时驱进,知识才能历久常新.

参考文献:

[1]李闻霞. 从生活走进化学 用实验探究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

[2]刘成坤. 从优质课评选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

[3]应永萍. 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成功的体验[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9).

[4]叶景鹤.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J] .百花园地,2009(8).

篇3

我国的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是最早的个性化教育的思想雏形。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就是遵循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心理规律,根据学生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倡多样化的直接经验的获得,丰富个人体验,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各自不同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堂。

一、依据学情,分层设计目标,构建生本课堂

教学目标的一刀切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层次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特级教师季国栋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口头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2. 初步熟悉代数式的简写。3.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在目标的设计中,教者运用了这样的关键词“初步理解”、“会”、“初步熟悉”、“体会”、“感受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关键词层次鲜明,切中要领,要求得当。围绕这个目标,教者设计了“神奇的魔盒”教学策略,堪称经典。

课上,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数量关系,教者设计了神奇魔盒的教学环节:

(1)出示魔盒,演示神奇之处。学生说个数,课件演示从魔盒出来的结果。

(2)学生猜测,揭示魔盒秘密。鼓励学生猜想验证:a+10表示的就是出来的数。

(3)将字母作为数学对象,理解意义。这时,师揭示,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进入魔盒的数是变化的,出来的数也是变化的,然而“a+10”所表示的关系却是不变的。正如开普勒所说,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不难看出,教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进行适时的小结,层层递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顺学而导,学法自由选择,构建生本课堂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教学《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时,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红白硬纸片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红纸片面积略大一点,使学生更容易看成与白的一样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

学生根据观察,说出自己认为比较大的纸片。接着,师问: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进过组织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测量法,有的学生说用重叠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这些都是观察法。观察法的局限性是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个面积大,大多少。“师:重叠过程结果发现还是很难说出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呢?”进而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

如此,通过师生对话,逐步从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到数格子法的筛选的过程,引入了数格子法,并且突出了还必须统一格子的大小才有意义,进而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的意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面向全体,组织分层训练,构建生本课堂

课堂练习习题的编排要有层次性,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还是练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各自体验成功。

贲友林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组织了多维度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口诀、运用口决。

师:7是个很神奇的数,我国古代有很多问题都跟七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古诗《枫桥夜泊》)。

首先,从儿童熟悉的古诗入手,复习7的乘法口决,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7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决,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学生关于7的乘法口决的认识又跃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时,教师又问: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配音呈现“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两只碗,7个矮人14只碗……”的儿歌文字)师: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师:那好,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把这首儿歌继续编下去,好不好?

生(合):好!

篇4

关键词:学习分析;学习服务系统;开放教育;教育大数据;风险学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89-05

引言

至2010年以后E-learning的发展进入了相对成熟期,形成了基本的学习逻辑与框架。Khan Academy获得巨大成功,Moocs的快速发展及广泛推广应用,[1]全球性学习平台的出现,智能终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可视化,尤其是开放教育平台信息化已经进入了融合发展和创新阶段。[2]随着教育信息可视化的普及与逐渐深入,各类数字化学习系统产生了大量教育信息,即教育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已成为研究热点。[3-15]

2005年戈尔茨坦[8]等首次把成熟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随后,不断有国际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CLOW D 研究了学习分析的内容及步骤;[9]SIMENS G关注学习分析,研究了学习分析的内容、实现的技术及平台,提出通用的学习分析平台及模型。[10,14,15]国内学者郁晓华等试图从学习活动流角度来探讨学习分析的行为模型,侧重考虑了学习来源的多元化及学习活动的持续性问题;[6]马晓玲等学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给出学习分析系统中对象及数据的时空及交互演化。[7]

本文通过研究学习分析,尤其在深入分析和研究普渡大学Course Signals系统[7]、北亚利桑那大学的Grade Performance Status系统[8]的基础上,将学习分析的成果应用到开放教育中,用于指导开放教育的过程,使“风险学生”通过学习服务系统顺利完成学习。本文介绍了学习分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学习服务系统,最后结合实验案例探讨基于学习分析的开放教育学习服务系统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一、学习分析技术

1.学习分析概念解析

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指利用工具测量、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建立适当的模型加以分析,评价教与学,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以优化学习和学习环境。[5,10,12]在开放教育领域,学习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中潜在的问题,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以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在校率,以及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学习分析不同于学术分析,学术分析旨在运用数据分析为教育系统的各级决策提供参考,它侧重于行政管理服务;而学习分析则关注教师和学习,着重于改善教学,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侧重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表1概括了学习分析要素的基本要求点。

2.学习分析模型

综合国内外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学习分析过程均包括数据收集及预处理、数据分析及结果输出(预测)。

Siemens的学习分析模型包含个性化调整/适应,[6]将数据来源分成学习背景数据和在线学习的学习状态数据,前者是隐性数据,后者是显性数据。而胡艺龄等提出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分为数据、机制及结果三部分。[5]在结果中加入了干预和自适应引擎,干预主要是指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从预测结果中判断学生的未来学习情况,对其中学习有困难的“风险学生”进行干预,比如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导师与学生进行深入谈话、一对一的指导学习,教育管理者可用来判断当前教育决策是否合适,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机制和结果三部分。

根据学习分析模型,可以把学习分析分为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应用以及反馈三个过程,这是不断循环的过程。本文主要关注结果模块中的干预部分,结合学习分析,设计符合开放教育特点的干预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开放教育学生在校率,帮助开放教育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甚至提高学生毕业率。

二、基于学习分析的开放教育学习服务系统设计

1.学习服务系统设计目标

学习服务系统针对开放学生的特点,运用学习分析理论,实现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学生学习数据可视化,预测学生的未来学习情况,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干预,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这里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一定指无法通过考核的风险学生,也可以包括暂时碰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此将学习服务系统设计目标分为三部分。

(1)及时发现“风险学生”,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其通过考核。

(2)及时发现有临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解决问题。

(3)鼓励上进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教育机构,甚至对同一个组织单位来说在不同时期,这三个目标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相关各方可利用在线学习服务系统更好地实现目标。

2.学习服务系统基本组成

学习服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人员、学习分析结果可视化呈现、服务干预机制等,如图3所示。其中人员包括教师、教辅人员、教育管理者及家长,以及受益的主体对象――学生。由于此处是开放教育的学习服务系统,因此“家长”角色可被弱化。学习分析结果及可视化呈现主要利用NODEXL来处理。干预机制是学习服务系统的核心,主要是学习服务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警示,并把重要的信息发送给相关的教育管理者或教师,由他们做出进一步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措施。

如图1所示,学习服务系统中,教师、教辅人员及教育管理者的服务干预并不是孤立的,这三者之间的干预应该是相互协作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而学生对于干预机制也并非被动的接受,会对干预机制产生影响,从而改进干预机制,使干预机制更有效,更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有利于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从实验验证的结果来看,在初期系统应用实施时,系统的干预是非常有效的;在成熟应用期,后三者的作用将会有所提升。后三者的干预可以通过学习系统产生作用,也可以是线下直接干预,比如电话或面谈。

3.总体设计思路及步骤

根据学习分析系统和开放教学特点,将学习服务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及步骤分为四部分:

(1)从在线学习平台导出在线学习数据,运用学习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获得学生学习状态的全局可视化数据。

(2)教师、教辅人员及教育管理人员,根据相应权限获取可视化数据,利用系统可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3)学生在受到相关人员的干预及获得可视化的学习数据后,做出反馈(也可能置之不理)。系统或相关人员针对这些反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设计更为合理的干预机制。

(4)学习服务系统的评价及改进。好的学习服务系统至少满足三个条件:①有效;②学生乐于接受;③教师、教辅人员等可实施。

三、开放教育学习服务系统个案设计

以某学院的专业为例,虽然总体学生个数不超过500,学生地域分布广,学生数量少,学生的情况较以前更复杂。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广泛应用,使学生的学习途径更为多样,真正能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被提上日程。而个性化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服务,好的技术体系加上先进的管理体系更能促进个性化学习。

1.提取学生学习数据,利用NodeXL进行分析

以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本学年选修的学生大约为80人。图2(a)是从moodle系统中导出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

选择三次作业,两次网上学习讨论,四个重要的学习资源,作为分析依据。所有的学习评价为五分制,五分表示满分,三分合格,如图2(a)所示。为方便NodeXL进行处理,将其转换成图2(b)所示的节点模式。此处暂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得分,只看学生是否进行学习。NodeXL的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是NodeXL利用图2的数据做出的学习分析结果,采用Harel-Koren Fast Multiscale布局方式。图中,小黑点是学生,蓝色的正方形是作业,红色的菱形是课程资源,黄色的三角形是学习讨论。越靠近中心的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越好,而越的,则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越差。三个游离的点表示这三个学生没有任何在线学习行为,即没有参加学习讨论,没有完成作业,没有在线学习记录。图3(b)中标记了部分“风险学生”的学号,以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查看。

2.干预服务及反馈

在学习服务系统中,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给出初步的处理结果。主要是:

(1)激励好学生与要求上进学生,如给予明星学生等荣誉称号,并给予若干学习币。

(2)鼓励团队学习。对于学人物或学习系统中的活跃人物,在评估其带动其他同学学习或对系统做出贡献的前提下,给予学习币。

其中学习币可换取资源或某种权限,也可以换成小礼品。在学习服务系统运行初期,这种干预机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来设置警示等级。在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端,也可设置接收何种类型或等级的消息。另外,教师及教辅人员可以根据各自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或标记。他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1)表扬优秀学生,邀请他们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

(2)不忽略普通学生,给予适当关注和鼓励。在系统中教学相关人员可在系统中编辑并发送个性化消息,或发送即时短信息等。

(3)主要处理的是风险学生,如图3(b)所标记的学生。对于风险学生的处理步骤如下:

①查看学习分析结果的可视化面板,发现其中在未来的学习中存在学习风险的学生。

②查看这些学生的较为详细的学习记录资料,进一步进行分析。

③分类汇总风险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处理。表2是汇总的调研结果及处理方法。

④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干预与服务机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干预与服务机制的反应是积极配合的,愿意接受有利于他们完成学业的干预与服务机制。

图4是某学院学生一学年的学习数据,随机选取2013-2014年度选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80名学生,其中第一学期基本无学习干预与个性化服务,第二学期初启动学习服务系统。纵坐标为考核分数,横坐标为学号,蓝色菱形标记为期中检查数据,绿色三角形为总评数据。启动学习服务系统后,学生的总评成绩普遍比期中检查成绩略高,特别是不合格学生的人数显著下降,合格率提高。

另外,学习服务系统中在线学习活跃程度、学习任务的完成率以及课程考核的通过率都显著提高。以2014年以某学院专业为例,在线作业的完成率从原先的45.7%提高到67.9%,瓶颈课程考核通过由原来的平均46.7%提高到71.3%。

四、结论

虽然开放教育教学中一直存在学习服务,但之前并未能充分利用及全面、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这种服务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长期性、系统性和延续性。应用学习分析工具对在线学习平台记录的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全面、快速并准确地获得第一手的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使教师、教辅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从收集学生学习数据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本系统有以下作用:

(1)从学习服务系统能获得全局的、详细的学生学习状态数据,有利于全局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将教师、教辅人员及其他相关教育工作者从收集学生学习数据的简单、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教学及管理的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2)学生能从系统中查看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自己在所有学习者中所处的学习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引发学习兴趣。

(3)学生是此系统的最大受益者,他们通过学习分析系统及学习服务系统,获得了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总体来说,基于学习分析的学习服务系统是有效的,但该系统必须随着学生的特点、教育方针策略的改变而改变,不能恒定不变。

参考文献:

[1]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 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2]吴战杰.大数据时代E-Learning融合式学习框架――学习的规模效益与个性化的实现途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3(4):53-59.

[3]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张海.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6):11-15.

[4]顾小清,张进良,蔡慧英.学习分析:正在浮现中的数据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2(1):18-25.

[5]胡艺龄,顾小清,赵春.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建模及挖掘[J].开放教育研究, 2014(2):102-110.

[6]郁晓华,顾小清.学习活动流: 一个学习分析的行为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20-28.

[7]马晓玲,邢万里,冯翔,吴永和.学习分析系统构建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2).

[8]Campbell J P, DeBlois P B, Oblinger D G. Academic analytics: A new tool for a new era[J]. Educause Review, 2007,42(4): 40.

[9]Clow D. The learning analytics cycle: closing the loop effectively[C].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ACM2012: 134-138.

[10]Goldstein, P.J.and Katz, R.N. Academic analytics: The use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DB/OL][2005-12-01].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CM/ECM0508.pdf,2005.

[11]Johnson L, Adams S, Cummins M, et al.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Austin[J]. TX http:// nmc. org/publications/2013-horizon-report-higher-ed, 2013.

[12]Johnson L, Adams S, Cummins M, et al.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J].2013.

[13]Ritsos P D, Roberts J C. Towards more Visual Analytics in Learning Analytics [J].

篇5

论文摘要:基于FMS技术开发了模块化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该系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的理解,掌握车间柔性制造的方法,最后以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研究性、综合性实验为例,论述了该系统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为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将所学到的各门专业课的知识综合性地应用到接近于生产实际的过程中,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应用这种新的理念打下基础,学院除了建立适合于现代教学法模式的几个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外,筹建了一个开放式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在这个综合实验室中,我们开发了一套完全接近于生产实际的模块化柔性制造系统,由省部共同投资。实验室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组成具有开放性,系统中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可相互兼容,便于以后扩展;二是实验室资源具有开放性,实验室可面向校内外各种层次的学生或培训学员,做到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

1FMS系统组成

柔性制造系统机电一体化训练设备,包含一条闭环柔性输送装置和六自由度并联加工中心(加工站)、三自由度数控雕刻机及其控制系统、四自由度上料检测站及其控制系统、搬运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智能分类站、现场总线、多层次立体原料库及其控制系统、多层立体成品库及其控制系统、自动化输送线及变频调速控制系统、PLC数据采集及物料监控系统、系统监控及管理控制软件。

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运动控制卡发送位置信号给旋转立体上料库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驱动步进电机旋转一定角度,实现零件位置对准,同时设置检测开关,通过PLC采集至计算机,判断托盘上相应位置是否存在零件。自动上料机器人将待加工物料送至加工位置后,系统驱动锁紧装置进行物料定位固定,上位机按指定程序控制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行零件前序的加工。在主界面中点击数控雕刻机控制按钮,进人数控雕刻机控制界面,三自由度数控雕刻机主要实现对工件端面的雕刻,通过用户编制G代码也可以用软件将模型转化为G代码,然后通过计算机的串口将G代码传到雕刻机,雕刻机执行G代码。

零件前序加工完毕后,计算机控制零件搬运机器人将加工完的零件搬运至下一工序的加工位置。

在主界面中点击立体仓库状态按钮,进人立体仓库状态界面。立体仓库状态是用来实时显示立体仓库仓位的占用情况,系统实时检测各个仓位的状态,然后系统给码垛机发指令决定码垛机下一次将装配的成品放人哪个仓位,操作者通过观察状态位的图标情况,操作者就可以知道哪个仓位是否为空,并且知道各个仓位物件的重量,通过生产统计还可以知道立体仓库一共有多少个成品,每一类成品的个数及总重量。

2系统特点

(1)包含多种关键技术及单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机器人技术;物流仓储自动控制系统;立体仓库;自动输送线;自动码垛机;物流仓储管理和监控;PLC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网络化视频监控技术;数据库技术;多轴运动控制器;气动技术;步进电机及驱动;伺服电机及驱动;VC,VB等高级语言编程。

(2)结合机电教学,编制了的实验指导书,包含多个实验:为了方便教学实际使用,我们为系统提供了专门实验指导书,其内容涵盖机械、控制、机器人示教、插补、自动装配、码垛等多项实验,供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专业选开,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3)交互式图形化操作界面:系统控制软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交互式和图形化特点,操作简单易学,自动化程度高,使教师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掌握对系统的操作。

(4)丰富的状态反馈功能:通过计算机与各单元及传感器的通讯,将系统中各环节的状态显示在操作界面上,使操作者通过计算机随时了解系统各环节的工况、状态、运行数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

(5)完善的生产及物料存储统计功能:根据现代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及仓储物流的发展动向,不但在工作过程和原理上仿真实际生产过程,而且开发了生产及物料存储数据库,根据系统的运行随时记录和分析生产和存储数据。

(6)开放式系统结构: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结构,提供了完善的控制功能动态链接库和二次开发函数,不用了解底层复杂的时序和操作过程,只需要在VC或VB中简单的几行代码,学生即可开发出自己的运动或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网络化视频监控模块,使操作者在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可通过电脑屏幕实时观看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控制计算机与校园网相连解,使更多的学生和老师通过网络观看现场实验过程,提高系统利用率,也可实现远程教学。

3如何应用FMS进行本科实验教学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大幅上升,而大型实验设备台套数少;而且大型实验设备的实验通常包括编程、上机、结果分析等,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大型设备开设的实验不能简单的照搬其它实验教学的模式。我们分别探索了以下几种模式:

3.1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本中心老师提出项目申请,参加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组织的“工程实践”和机电工程学院组织的“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项目。这些项目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双向选择接受学校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学生分为2-4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查阅文献和学习FMS的有关知识,编制程序,上机测试;实验的内容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而定,一般涉及多种设备;实验时间根据老师和学生双方商定,实行弹性制,不拘泥于课堂安排的时间。由于学生人数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做到师生面对面的随时交流。

例如: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实验。

“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实验”的内容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加工工件信息,设计一个单件小批量零件加工的“作业计划与调度”的仿真系统,使目标函数“最长流程时间”的值最小,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的目标是:使学生加深对“作业计划与调度”概念的理解,掌握车间调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验系统要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一个很好的、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使学生知道他们是在那个车间、那个环境为加工那些工件设计“作业计划与调度”的方案;

(2)提供一个很好的仿真环境及工具,用来建立仿真模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车间调度的运行过程;

(3)提供实现“作业计划与调度”的算法和软件开发环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该算法的原理,并在仿真环境中实现算法,得到仿真结果;

(4)提供一个真实环境,如FMS车间或可真正运行的FMS车间模型,在此环境中对上面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针对“FMS教学实验系统”只讨论一种特殊情况,即最长流程时间Fmax的计算先讨论n/m/P/Fmax问题,目标函数是使最长流程时间最短。最长流程时间又称作加工周期,它是从第一个工件在第一台机器开始加工时算起,到最后一个工件在最后一台机器上完成加工时为止所经过的时间,由于假设所有工件的到达时间都为零(Ri,I=1,2,3,…,n),所以Fmax等于排在末位加工的工件在车间的停留时间,也等于一批工件的最长完工时间Cmax。

设n个工件的加工顺序为S=(S1,.S2,……,,Sn),其中Si为排第i位加工的工件的代号。以CK(Si)表示工件Si在机器Mk上的完工时间,Pk表示工件Si在Mk上的加工时间,K=1,2,3,……,m;i=1,2,……,n,

式(1)是一个递推公式,当由式(1)得出Cm(sn)时,Fmax、就求得了。在熟悉以上公式之后,可以直接在加工时间矩阵上从左向右计算完工时间。对于某一工作地,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顺次决定下一个被加工的工件。

3.2开设选修课

由于学习FMS的有关知识,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大型设备一般只有一套设备,要面向学生人数众多的本科生开设实验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首先开设了FMS的选修课。在讲授FMS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FMS的上机实验课,学生分为3-5人一组。由于课堂讲授FMS的时间有限,加之是选修课;因此,在实验课之前,面对设备再介绍一次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用途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指导学生编制程序、适当的上机操作,辅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

3.3为本科毕业设计提供实验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利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学习和掌握大型实验设备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4FMS进行本科教学的体会和希望

4.1FMS进行本科教学的效果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向本科生开放大型实验设备,对学生选择专业有一定的帮助,也增加了学生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和就业等的竞争力。例如,一名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了“FMS研究”项目后,对数控技术有关知识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报考研究生时选择数控技术专业。另一名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学习了切削图形设计、数控雕刻机及其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选择刀具和切削参数,观察不同的切削过程,加深了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了作业计划与调度的原理、立体仓库的基本操作;该生通过面试后顺利地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近年来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在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和选修课时,也接受其他学院的学生。学生结束项目后,对所参加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兴趣。

相比较而言,综合设计性实验效果明显好于选修课的实验。前者由于有充分的时间,我们摒弃了传统的验证实验的模式,采取了“双向互动”,教师以更多的精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这种实验模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现代科学技能的理论和知识;在实验方法,应用技能方面也得到了提高,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存在的问题

篇6

关键词:文化兴趣;个人兴趣;文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53-05

20世纪90年代,Hidi和Krapp在兴趣研究中将兴趣分成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1,2],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多的从受情境兴趣影响而转为受个人兴趣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初更多地依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3]18。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科本身魅力以及学生自身经验的增加,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他们对学科的长远规划和对生活的目标就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个人动力。Hidi认为情境兴趣与个人兴趣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一般来说,在教学中凡是与学生的需要及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合的事物,就会使他们产生情境兴趣;当遇到困难,感到乏味,不愿意再学习的时候,就需要把情境兴趣转化成个人兴趣来推动他们的学习。对某一事物的情境兴趣,只有向个人兴趣发展,这种兴趣才能具有持久性和方向性[3]19。我们所做的研究就是要弄清文化教学在英语学习兴趣中所起的作用。

自上世纪4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教学法学家将文化引入语言教学,语言与文化的讨论就一直是外语教学的热点。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掀起过轰轰烈烈语言文化大讨论,至今对语言文化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究仍方兴未艾。纵观前人研究,多针对外语专业学习者,强调文化教学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部分,论述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文化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其中零星提到文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真正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的理论和研究很难见到,笔者曾就文化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可行性作过理论论证[4],本研究则是从实证出发,用调查数据来说明文化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并尝试寻找一条较为有效的文化教学模式。

一、研究设计

1.测试。被试者为本校大一学生。测试时间为学年的第二学期,此时有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四级考试。按照文理科专业,随机抽取会计、会展、汉语言文学、新媒体、信息工程和信计科学六个专业90名学生,发放问卷90份,回收85份。

2.测试工具及预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法。测试工具是自行编制的问卷,计分方法采用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问卷首先将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区分,分别为性别、专业(非英语专业)和目前英语水平(是否过四级)。测试题第一题考察学生对英语的内在兴趣,命名为个人兴趣。其后测试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Q2-Q14)为文化类型兴趣,测试题来自各种文化类资料以及学生的预测调查结果的整合。第二部分(Q15-Q24)为努力程度,参考的是高一虹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中的部分试题[5,6]。第三部分(Q25-Q36)为文化教学模式,主要参考陈申对文化教学的分类[6]102-156。调查问卷在正式发放前在学生中进行预测,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改进。实测问卷整体信度(Cronbachs Alpha)达到.913,三部分各自信度分别为.899、.791、.861。

3.数据统计。问卷所得结果全部转换成数字形式后,输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第一部分的文化类型兴趣和第三部分的文化模式进行因子分析。第一部分结果显示KMO=.813,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为显著(p=.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转提取出三个公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包含8、9、10题)解释性不强。当规定因子为2个时,这3题与2至7题归为同一个公因子,概括性更强。2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百分比69.293%。对文化类型的归类此处采用语言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分类方法,将因子1归纳为“大写字母C文化”,因子2为“小写字母c文化”。前者指“人类文明成果和对文明所做的一切贡献之总和”;后者指“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和传统等”[7]325。因子结构及载荷见表1。

第三部分结果显示KMO=.806,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为显著(p=.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转提取出三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百分比60.364%。分别命名为交互模式、传统模式、综合模式。因子结构及载荷见表2。

2.文化兴趣、努力程度、文化模式的组间差异。将第一部分的文化类型兴趣13个题目相加之和的均值命名为总体文化兴趣作为变量进行分析。将第二部分努力程度10个题目相加之和的均值命名为努力程度作为变量进行分析,其中5个反向选择负值题在计分时已反转。以性别、专业、目前英语水平为自变量,以文化类型兴趣(取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正交旋转得出的公因子值)、总体文化兴趣、个人兴趣、努力程度、文化模式(取交互模式、传统模式、综合模式正交旋转得出的公因子值)为因变量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英语水平对个人兴趣和努力程度有显著效应(分别为F[1,77]=14.424,p=.000和F[1,77]=6.082,p=.016);性别对交互模式有显著效应(F[1,77]=7.905,p=.006)。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估算边际均值如图1。

从总体上来看,女性、文科和已过四级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分值都要比男性、理科、和未过四级的学生高些。语言文化在我们教育体系文理分科中属于文科,更侧重于情感理解和欣赏。而女性情感边界相对更敏感,文科生又比理科生接触语言文化的机会更多,语言文化水平较好的学生对语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深入,因此他们对语言文化的兴趣会更浓厚,也会相应投入更大精力,对各种文化模式也具有更大的接纳度。

(1)兴趣的组间差异。具体来看,两种文化类型兴趣与总体文化兴趣以及个人兴趣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在个人因素存在情况下,文化兴趣对个人英语兴趣是有促进作用的。总均值上看,大写字母C文化为-0.3869,小写字母c文化为0.1235,也就是说学生更倾向于小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从生活方式的视角诠释文化,更贴近现实,也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在三组自变量中,目前英语水平与个人英语兴趣关系呈显著水平。可以看出,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对英语及其文化有更广更深的认知和理解,包容性也更强,因为了解而喜爱,更容易建立起个人兴趣。各兴趣结构中,小写字母c文化和个人兴趣在专业上的变化与总体变化有异。文科生的大写字母C文化和总体文化兴趣值都高于理科生,但小写字母c文化分值要小于理科生,而这一变化也导致个人兴趣值上文科生也略微低于理科生。从中可以看到大写字母C文化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及其对文科生的深远影响。而对于文理专业学生相对接触较少的小写字母c文化,它的变化对个人英语兴趣的影响却直接而有效,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

(2)努力程度的组间差异。努力程度在三组自变量上的变化依然与总变化一致,其中目前英语水平对努力程度关系呈显著水平,说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其在英语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多。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越深入,也越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激发起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懂得越多,其投入也相应较高。

(3)文化模式的组间差异。文化三模式按总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交互模式(0.567),传统模式(0.345),综合模式(0.302)。相比之下,交互模式更受学生喜欢。交互模式的教学方式以体验、互动为主,学生能亲自参与并能直观感受,即时思考、消化、领悟,这样的形式活泼且有效,更受学生欢迎。传统模式中的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自身参与度较小。综合模式兼有传统模式和交互模式的特点,但被动性和互动性都没有前两种模式那么突出,其对文化的探讨上要更加深入,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挑战,因而两者接受程度都不高。文化模式在三组自变量上的变化延续总体趋势,特别是交互模式在性别方面呈现显著水平。大体上女生与男生相比,其与人交流欲望和沟通技巧更高些,在人际交往方面边际更开放,而男生可能更加内敛和封闭些。

3.兴趣结构内部关系及兴趣与努力程度、文化模式的关系。

(1)文化兴趣与个人英语兴趣。以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总体文化兴趣为自变量,个人兴趣为因变量做单变量方差分析,均值统计如图2所示。

两种文化类型和总体文化兴趣对个人兴趣的估算边际均值总的走向是由低到高,也就是说学生对文化的喜爱或多或少都能促进其对英语的个人兴趣。三条折线中,大写字母C文化与总体文化兴趣在起伏走向上非常接近,从低点开始,起伏向上,到中高兴趣区间,兴趣值都是急剧升高,在各自最高值处,个人兴趣值也达到最高。而小写字母c文化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起点相对较高,在中高兴趣区间也有急剧升高的表现,但到文化兴趣最高值处却反而下落到中等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兴趣促进个人英语兴趣的形成过程中,要真正培养学生对英语的个人兴趣,必须使学生的文化兴趣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大写字母C文化在此发挥的作用更重要更有效。如前所述,大写字母C文化是以往文明的提纯和精粹,是人类智慧的尽善尽美,因此其对人内心的影响和触动应是深入和持久的。另外,这与我们传统的文化教学也有关,传统的外语教学把阅读书面语言和了解外国文学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而不是把交际能力放在首位。这是和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协调的。因此学生长期以来接受的文化知识是以大写字母C文化为主,因此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各方面的影响也是最主要的。

(2)兴趣与努力程度以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总体文化兴趣和个人兴趣为自变量,努力程度为因变量做单变量方差分析,均值结果如图3。

努力程度总体是随兴趣值增高而增高。其中大写字母C文化、小写字母c文化、总体文化兴趣三折线都是起伏向上,在中低兴趣值区间,起伏较多,到中高值区间,一路升高;而个人兴趣始终保持向上趋势。大写字母C文化和总体文化兴趣较小写字母c文化和个人兴趣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兴趣中高值区间,两组自变量对努力程度的值都急剧升高并各自达到最大值,但前者的急剧拉升幅度和最高值都要大于后者。

由此可见,个人兴趣在学生对学科的投入上具有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学生对学科的个人兴趣达到高值时,这一促进愈加明显。文化兴趣在学生对英语的投入上的作用并不是一贯的,毕竟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因素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而言,如果学生只是将文化当作英语学习当中的一种调剂,一种消遣,那么这种兴趣只能是暂时性的,产生不了持久的动力,这在中低文化兴趣区间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但当学生对英语文化真正产生浓厚兴趣时,由此产生的动力将是异常强大的。另外,两种文化类型对努力程度的不同影响和大写字母C文化与总体文化兴趣走势的相似性应仍与之前讨论的文化性质和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相关,但努力程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大写字母C文化和总体文化兴趣上而不是个人兴趣上,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兴趣所蕴藏的能量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篇7

论文关键词:设计教育 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 延展性教学 

论文摘要:在各个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程逐步实施模块化教学的今天,模块化教学效果良莠不齐。笔者基于八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实施教学延展性的几种方法:一线教师参与培养计划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等)引导学生关注业内动态;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课题等。 

 

设计是创意产业,它强调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在任何产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当技术取得进步,为生产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时,设计总会担当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因此,高等学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程相比于公共必修课和其他专业课程,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并将设计创意应用于产业实践,由此也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另外,随着社会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高校也更需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输出人才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培养。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和设计类专业教学连贯性强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多所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程在2003年前后逐步实行了模块化教学。所谓模块化教学,是指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一门专业课的教学单元,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操作练习到实际项目设计。这样的集中授课更有利于本专业课程从知识理论学习到实际能力训练的教学全过程一脉相承,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更一致,学生集中精力学一门课程,思维更加连贯,技能掌握得更加娴熟。 

但课程模块化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不适合学生逐步消化和长期思考;教学方式单一,不够科学;理论和实践课题的深浅度不够明确化和标准化。因此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深刻的领会;其次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达到“双师型”的标准;再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和奋斗精神,还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搞好教学工作。 

在实施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延展性可以十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去实施设计教学的延展性呢?笔者归纳了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1.一脉相承,注重课程之间连贯性 

 

教师必须要非常清楚本专业方向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自己所上的课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明确某一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要解决的关键任务,并根据总方向及时调整该课程的授课计划和目标。因此,笔者强烈建议一线教师参与培养计划制定和培养大纲的撰写,做到心中有谱,才能顾全大局。而且专业教师有责任借助各种机会使学生尽快尽早明确专业需求,注入学习动力,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所教的《界面设计》课程。在此之前,学生除了基础专业课程(如三大构成和基本绘图软件等)外,还需要学习《图形界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课程。图形界面设计课程解决的是基本的图形用户界面(简称gui)风格设计;flash动画设计解决的是基本动画和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实现;在界面设计课程里更侧重从用户调研到交互方式演示的整体过程。如果不了解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在flash课程里专门讲解动画运动规律,那可就违 

背教学目标了。因此,教学的延展性是建立在课程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的。 

 

2.课程互动,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 

 

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必须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影响,这是延展性教学在课堂内的表现。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整合学校信息资源,改善师生交互方式,推进学生这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案例教学则有助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通过举一反三式的训练,推进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邀请企业相关专家结合实际课题给学生作讲座与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性能力,并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时效性。 

在《界面设计》课程的第一周,继概论讲解之后是前期的用户调研环节。因为在整个课程体系里从未涉及过用户调研的教学,为了使课程更生动有效,笔者专门请我院另外一位心理学博士来给同学们作了关于如何进行用户调研的讲座,对于调研任务的执行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第二周的重点在调研结果的整理和用户需求的分析。第三周的重点在界面交互设计:确定流程图,绘制纸质原型图并进行第一次用户测试。第四周的重点在视觉效果的表现和媒体演示设计。最后课程结束举行一次作品发表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进行作品点评。在这样一个模块化教学单元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产品定位,结合理论知识将最终的界面产品完整演绎。整个过程中都十分强调团队分工协作,因此课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3.以点带面,铺开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直以来,笔者都非常认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观点,所谓“功夫在课外”。因此在课堂上我都告诫学生:“从来没有一位高手是靠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要成为专业上的佼佼者,必须要靠自己努力。”但是教师们要做的也绝不是从此袖手旁观。我们有责任告诉学生他可以沿着哪条路去走,帮助他们铺开专业发展的平台。此为延展性教学在专业领域内的延伸。 

像界面设计和开发,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而活跃在国际计算机界和设计界的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对于将来有志于投身界面设计和开发的同学来说,了解业内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设计前沿的大赛,如ophone界面设计大赛、upa界面设计大赛、微博应用开发大赛等,并鼓励大家在微博上关注国内外知名用户体验设计师博客和其他高校的参赛小组并与他们进行交流。这种直观高效的交流方式拉近了世界各地用户界面设计师和爱好者的距离,让学生们课外的专业学习更加主动和充满乐趣。同时邀请企 

业设计师和历届毕业生来校进行讲座,也是拓宽学生专业眼见和发展舞台的有效途径。 

 

4.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笔者一直强调系统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要阅读相关书籍并勤作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优秀的学生都会在课后不断进行总结与思考。与此同时,则更要注重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 

我们积极尝试全新的课堂——工作室——企业的三通道教学模型,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技术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设计方面的创新尝试,并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以及企业中的设计师展开多通道的合作,保证学生开发的前瞻性。同时将竞赛机制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创意。部分学生在赛事中的获奖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群体后续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良性的循环。通过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工作室制、导师制、校企合作培养平台等计划的实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项目能力,保证学生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发挥。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加课程的新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延展性教学,是区别于传统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提倡课程之间、课程内部和从专业课程到专业领域以及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展开式系统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的、研究的、合作的学习能力为主。在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趋向模块化教学的今天,在集中授课单元里实施延展性教学非常必要,探究有效的延展性教学方法十分必要。而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因材施教,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程虽然历时短暂却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成为掌握前沿资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教师将培训的内容内化为教学实践中高效的教学技能。要想针对不同教学技能水平的教师,提升其个性化的教学技能水平,则需要教师教学技能个性化发展的培训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通常组织区域性体育教师业务培训的方式是短期集中培训,这类培训大多处于通识层面,其优点是让教师能够学习把握教学改革的最近发展信息,其缺陷是不能满足不同教学技能水平的教师个性发展的需求。

培训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个体将培训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内化为高效的教学技能。短期集中培训要想使不同教学技能水平的教师,都能有所提高,则需要寻求一种恰当的培训方式,即教师教学技能个性化发展培训方式。

二、概念的界定

教师教学技能涉及课前教学设计、课中驾驭、课后反思等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技能个性化发展培训方式,根据教师个人教学特点,以及在教学技能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组织阶段性的过程培训,挖掘教师潜在的教学技能特色,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的目的。这种培训方一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针对性: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置、教与学组织结构设计、讲解语言表达、技术动作示范、练习方法与手段选择、学生学练过程个体差异状态调控、运动负荷安排、场地器材(器械)布局使用等方面存在的教学技能差异,确定各种培训专题。

2、阶段性:按不同专题内容规划培训周期,明确培训目标。

3、过程性:采取“问题预设”—“课例设计”—“现场观摩”—“研讨补充”—“操作论证”—“交流反馈”的流程,构建相对完整的专题培训系统门

三、研究对象

对我区16所中小学17名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学历的中青年体育教师,实施教学技能个性化发展培训。

四、研究方法

1、差异分类法。组织参训教师根据自己教学技能个性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参加不同专题的培训,通过择先补后,完成各种专题培训。

2、结对帮扶法。以区域体育中心组为各种专题培训骨千,发挥中心组成员个人教学技能专长,与参训教师实行结对帮扶,并依据培训流程,制定专题培训系统的操作计划。中心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每个专题的培训辅导。

3.充实过渡法。根据每个专题培训系统的流程,布置参训教师个人培训目标与计划任务。适时组织培训进度效果的分析交流,使专题培训的各个环节之间清晰过渡。

4、个性展示法。通过同课异构,挑选争议集中的问题,激励参与培训教师发表不同观点,展示实践创新性操作方法与手段,将问题引向深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区于2008-2009学年开始,尝试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个性化发展的培训试验,目前已进行了所有专题两个周期的培训,参与培训的教师17名,占区域体育教师总数的20%。研究发现,参与培训的教师在下列方面有明显变化。

1、在善于接纳他人不同观点的同时,形成自己比较鲜明的个性化思维特征,增强了对问题追根寻源的意识。

培训的各种专题,来自现实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容易激发教师们的深人思考,进而在各种观点的比较和碰撞中,寻找到相对统一、效果更佳的途径与方法。例如,针对小学水平三学段体操教材“支撑跳跃”新授课的教学,为使学生获得最佳学练效果,让同类专题参训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并通过说课进行交流研讨,形成了各自对问题更深的认识。

2、在现场课的观摩研讨中,让参训教师带着典型的共性问题去观察课堂教与学,形成自己个胜化的行动主张。

如在体操教材“支撑跳跃”同课异构的现场教学中,参训教师就怎样使学生获得最佳学练效果的问题展开讨论,凸现出他们各自教学技能的个性化特色。诸如:从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视角,采取“分层选择学练式”的教法程序;从支撑跳跃组合动作结构的视角,采取“逆反式”教法程序;从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视角,采取“动作范例迁移式”教法程序;从场地器材布局的视角,采取“渐进循环式”教法程序,等等。参训教师针对这些教法程序设计的不同视角和课堂上学生学练的效果,论证各自教法程序设计上的“利”与“弊”,从而提升了教学技能个性化的品位。

3、通过不同专题的培训,凸显了教师教学技能的个性化风格,加强了各自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提高了他们个性化的教学技能水平。

不同专题培训的各个环节,相互紧密衔接,体现了循环式互动的特点,参训教师在“思”—对问题的思考与课例设计、“说”—阐述自己的观点、“做”—现场操作与观摩、“研”—比较反馈之后,都能清楚自己培训目标达成的程度,及时写出阶段性培训小结,对白己的培训效果作出自我评价,从而明确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4、通过实施教师教学技能个性化培训,有两名参教师在无锡市体育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有三名青年教师成为区体育教研中心组的新生力量。

六、结论与建议

1、实施教师教学技能个性化发展培训的方式,在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能够充分挖掘教师潜能,有效促进区域内体育教师整体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篇9

关键词:动机缺失 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办大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竞争也愈演愈烈。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民办大学的英语老师经常要面对一些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没有兴趣,缺乏信心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丧失了学习的动机。在民办大学中学生英语学习"证书"型动机尤为突出。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英语仅仅是权宜之计,决不会有英语学习真正坚实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了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Jakobovits 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 5%。可见,动机是语言学习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需要。

2.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在达到预定目标的前提,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持续的驱动力。根据现代心理学的描述,动机有"使动性"、"导向性"、"强度"和"维持性"四大特征。科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取得高的学业成绩,也能反过来增强动机水平的提高。而学习的成败除了学习环境,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之外,还涉及学生本身的情感因素。在学生的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他的学习成效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3.采用个性化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1. 教师主"导",学生主"演"

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好比一位导演,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学生就好比主要演员,目的是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参与者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的组织、管理、示范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时都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较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和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

2. 教学手段个性化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教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不能总是老一套,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想方设法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如采用交际法,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趣味性和生动性,必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外语学习效果。

3. 课外活动个性化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变厌学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能长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将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课堂之外,要多举办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英语角,学唱英语歌曲,与外宾交谈,放映英文电影,录像,举办英文电台广播等,以营造一种英语氛围。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并让此类活动的优胜者成为其他学生学习和追赶的榜样,从侧面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动机。

4.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Bloom 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因此,教师要设法创造有利的条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总体的英语成绩较差,但也不乏英语学习较成功的学生,其间的梯度较大。实施"分层次教学",即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科学育人。

5. 学习目标明确具体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确定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就能有足够的经历和心理准备克服各种挫折。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远景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帮助他们逐个实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确定行动的措施,让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必须清楚地提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才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英语的动机对于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学习主动性的存在与否又是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外语学习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需要创新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决不可忽视动机对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采用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我们的外语教学才会有效,学生的外语学习才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篇10

关键字:后勤分队课程 研究 学习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就军校教育而言,由于军校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确定性、严格的规范性、近似实战性和教学科研统一性的特点,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将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学员自学四种方法构成(引自《现代军校教学论》)。在上述四种教学方法中,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去掌握或验证知识,其中隐含着对问题的研究;科研训练方法本身就要求我们要研究问题;理论教学方法则需要我们要努力改革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员的主体作用,给学员留有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即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理论教学方法有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和研究式四种模式,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即要压缩讲授时间,灵活运用学导式和讨论式,深化和升华研究式,也就是说,用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理论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变教与学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乃至于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网络交流。鉴于后勤分队勤务课程内容的特点,是比较适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一)教学准备。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征求专家意见和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感到要在课堂教学上顺利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总体调整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实施计划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作用是规范教员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控制授课进度,把握授课重点和内容难点,系统、全面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当前我们所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其不足之处是时间进度与教材内容过于均衡,留给教员的机动时间少,教员能够留给学员主动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时间更少。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在不突破教学大纲时间和教学内容规定的前提下对教学实施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方法一是应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分化归类,进而将其区分为几个内容阶段,以便于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二是在教学实施方法上,对于一般性教学内容,采取学员自行理解与集中答疑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采取提示性讲解方法。对于难点内容,采取重点讲解的方法。对于有研究空间的内容,引导学员自我研究;三是调整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时间的调整,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安排而定,其问题是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如果教员能够努力克服传统的“讲”课习惯,当前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还是有较大的压缩空间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努力优化教学实施方法,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是可以作到的。

2.优选有研究空间的研究性学习内容。院校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一般有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特点,且受教材容量限制,对内容的阐述一般比较原则和带有普遍性,而对于现实性问题、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实际操作性较强的问题,不一定写的到位。针对这样的问题,当前一般是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往往是教员累得满身汗,学员听的直泛困,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如果能采取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员广泛参与,教员与学员互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后勤分队勤务教材中关于车队正规化出车问题,教材上仅有三行文字,而这项工作的实际组织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在教员的提示下,通过挖潜学员的智力潜能和学习兴趣,让学员动脑筋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而且教学效果好,因此这个内容就可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不可过多,考虑教员的精力和学员学习的时间,一般每2周安排一次为宜。

3.确定合适的研究形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个人撰写小论文、分组讨论和解决某一问题、模拟演练某一课目、实地调研和网上调查某一问题、制作某种实物、制订某项工作的完成方案等形式体现。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研究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4.资料和器材准备。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教员给学员提供大量的辅导资料,进行模拟演练和制作实物需要各种器材,同时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工具,这些在课前准备时都应准备到位。

5.整体备课。在教学计划完善和各项教学条件满足后,应组织任课教员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进行备课,使教员熟练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实施

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应将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上报教学主管部门审查,待批准后方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二)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可按宣布课题、跟踪辅导、成果鉴定和成果推荐的步骤进行。

1.宣布课题。当某一阶段的理论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需要对其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时,教员可根据教学计划宣布研究课题,规定作业形式,提出作业要求,并相应地提供保障条件。也可由学员自选课题,或者是在教员的课题下选择子课题。

2.跟踪辅导。为了使学员的研究工作能够正确、及时的完成,教员应在课堂上或者自习时间及时辅导学员研究问题,纠正错误,并提供其他各项帮助。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类似于科研,又不同于科研的特点,学习要求高,所以教员要正确引导,防止学员望而生畏。同时要求教员要放下架子,变权威者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辅导过程中,教员要教会学员写报告、处理资料、收集管理信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和获得体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