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04:4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程教育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远程教育学习计划

篇1

一、学习目标

认真学习远程教育内容,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网络优秀资源。

二、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

(一)集中学习

按时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与活动,时间为周三、周五下午4:20——5:00,周二上午10:30——11:10,在学习过程中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学习活动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实际,努力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提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自由学习

学习时间:

1.周一至周五,利用业余时间每天晚上8:30—10:00学习一个半小时。

2.周六、周日,学习2个小时。

三、学习措施

1.每周坚持上网学习,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制订学习时间表,张贴在家中,让同事和家人见证、监督自己的学习。

3.定期完成远程教育布置的作业。

四、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29-03

“现代教育技术”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主要任务是让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前接受现代化教育技能的训练,掌握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熟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对基于各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进行设计并实施,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制订了45课时的教学计划,其中理论教学25课时,实验教学20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特别注重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和建设。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搜索可以得知截至2011年,共计11所高等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本科类3所、国家级网络教育类2所、省市级本科类6所。经过多年建设与改革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

(1)资源共享性不强,大部分没有更新内容。通过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许多课程部分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内容需账号登录方可使用,大部分课程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就很少对课程网站进行完善和维护,课程内容几乎没有更新,只有一些公告通知或论坛有更新。因此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和健全课程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完全共享,并能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学科资源及时上网,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2)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管理,重复性强,适用性不强。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时可采用知识管理系统,对资源建设作统一的、科学的管理。

(3)资源内容的国际化交流有待强化。现有的课程资源网站均提供参考文献、网站链接、扩展读物等资源内容,这此内容多为国内学术成果,而国外学术知识则仅以网站链接为主,缺乏专项的最新学术会议、成果介绍和交流。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结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保证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应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以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助于师生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生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信息资源建设。

(2)系统性原则。为使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系统整体,在资源建设准备阶段,必须全面考虑资源建设的目的、标准、结构、现实条件等因素,有整体的、系统的资源建设规划与设计。

(3)发展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内容日新月异的课程,因此资源的建设也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资源使用过程不断地补充新内容,与时俱进。

(4)创新性原则。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加工、修改,提炼出更实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的规划

依据我校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李方、叶谷平著),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设计了八个理论学习模块、九个实践活动模块,如图1所示。在实际授课时,每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教学设计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活动流程,也可针对专业特性灵活调整实践活动模块的课时安排。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教育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并通过必须的数据元素(LOM核心集)、扩展的数据元素(分类属性),可选的数据元素三个维度对教育资源加以描述和限定,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开发的兼容性和共享性。[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程数字化建设的升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提升,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可分为:教育资源、过程资源、环境资源,如图2所示。

(1)教育资源。是指保障教与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资源,此教育资源的含义比《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更广,包括:导学资源、教学资源(技术规范中所界定的资源)、移动资源。

1)导学资源。指顺利开展网络学习必备的引导资源、学习说明举例等。它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此类资源包括视频导学、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课程导航、知识地图等。如视频导学是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特点、内容结构、学习方法,使学习者对课程有总体认识,对课程要求有基本了解,以达到有效学习课程;知识地图则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包括显性的、可编写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2]

2)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阐述了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四个层次的含义: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的评价与筛选;工具层次的建设,并界定了九类资源:包括有媒体素材(又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源、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3)移动资源。此类资源的作用是师生使用移动设备可实现4A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活动。从所采用的媒体形式来分,主要包括文本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丰富且格式多样的移动学习资源,并配套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络平台,登录手机平台即可浏览课程,获取资源,参与讨论等。

(2)过程资源。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作品和成果,这些作品和成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提高学习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此类资源包括有论文作品、实践成果、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学习论坛等。

(3)环境资源。此类资源是指支撑教与学过程的软件环境。主要体现为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学习工具(如学习计划制定工具、学习笔记工具、学科词典、QQ群组、博客平台、学习论坛等)。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评价阶段、与再创新阶段,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在准备阶段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可通过学前测评或学习风格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以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或测试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学习支持,并进行学习内容模块分析,整体规划课程学习内容,再经过对教育资源、过程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分析,从而获得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整体设计。在资源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开发工具,进行素材收集,开展资源建设阶段。建设完成后的资源要进行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检验和评价,评价不达标,则返回再修改,评价达标则正式,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资源的累积和对资源的整合、加工,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五、结束语

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4]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各种学习,从而培养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数字生存”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1-55.

[2]知识地图[DB/OL]baike.省略/view/766171.htm.

篇3

关键词:柔流输电系统;模块化;工程案例;仿真工具

作者简介:王华昕(1975-),男,浙江绍兴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张美霞(1979-),女,江苏无锡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电力学院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47-02

柔流输电系统是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已经出现在电能的生产、传输和使用的各个领域。[1]许多高校已经把它列为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或者电气传动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融合了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多门课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力工程背景知识。处在专业课程体系末端的课程不单单是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探知能力,如文献查找和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这门课程自身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掌握此课程内容,因此“柔流输电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多元化教改的含义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3]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及科研实践经验,结合该课程特点,做了教改探索。

一、存在的问题

上海电力学院于2002年开设了柔性输电课程,2010年前教学学时数为32学时,2010年培养方案修改后,该门课程为16学时。在“柔流输电系统”的多年专业教学当中,有如下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深奥

该技术属于前沿科学技术,科学专著较多,教材较少;现有如清华大学和机械出版社的教材面对的对象是研究生,理论阐述翔实,但在短学时内要把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灌输给本科生,教材难度、梯度太大,理论抽象,没有联系当前工程实际。教学内容上有与电力电子技术重复之处,未能与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好地衔接。因此现有教材并不适合本科生。

2.教学方法未与时俱进

多媒体课件是专业课程最直接的教学手段,但该课程教学一直停留在板书阶段;教学内容关注于理论,对工程介绍太少;课程教学没有与科研相结合,学生仅停留在学分获取阶段,未吸收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没有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工程实际能力缺乏锻炼。

二、教改内容

1.教学内容模块化

针对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将教学内容梳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程范例等模块,突出工程范例教学作用。教学内容模块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概念的提出,柔性输电领域从以前的交流扩展至直流。为了在内容上统一,笔者把该课程名称改为“柔性输电技术概述”。柔性输电技术包含柔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以讲柔流输电为主,柔性直流只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示范工程。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承接性,在电力电子学方面介绍电压型变量器、基本脉宽调制方法和大容量变流器的拓扑结构。模块4和5介绍串并联补偿技术,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柔流输电装置。模块4和5设计思路是基础理论加示范工程,分别介绍晶闸管和可关断器件两种类型的补偿器。这样学生能对比这些补偿器,从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模块6是总结和提高,介绍先进的综合补偿技术,该技术能完成串并联补偿功能,设计思路依旧是基础理论加示范工程。

在模块1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明白柔流输电装置的基本原理,用图2来体现。以功角公式为例,串联补偿相当于改变线路电抗,并联补偿相当于提高末端电压。综合补偿技术能改变功角。这样学生能从电力系统角度来考虑柔性输电装置基本工作原理。

2.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完成后,教学方法的改进体现在教学课件和仿真工具上。教学课件充分体现现代化多媒体的优势,在课件设计上以教学模块为依据,将最新的科研和工程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笔者查阅了大量柔性输电领域的资料,抽取了代表性示范工程,从系统设计、装置基本参数、控制方法和试验结果等方面一一展现柔性输电工程领域的进展。学生可以从具体工程实例中明白理论到现实有巨大的鸿沟,同时工程需求又不断提出新的课题。

仿真工具PSCAD是研究柔性输电的很好的仿真手段。PSCAD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EMTDC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而且软件可以作为实时数字仿真器的前置端,可模拟任意大小的交直流系统。[4]笔者介绍装置基本理论后,用PSCAD搭建装置模型,设计控制策略,直接观察装置仿真波形。以可控串联补偿器为例,阐述了串补的原理,指出串补有感性补偿和容性补偿,其调节依靠调整触发角,并给出了阻抗随着触发角变化曲线。而实际中触发角调节策略并不好调整。笔者设计了电流过零锁相方法,从而可以很方便观察容性补偿和感性补偿效果,如图3所示。串补所有电气量都可以展示给学生,随意调整触发角角度,可以观察各个电气量的变化。

通过项目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限于学时限制,无法开展实验教学。为此笔者开始了综合式项目训练。让学生组成小团队,从串联和并联补偿各选择一个小题目,一名学生负责系统设计,一名学生建立仿真模型,一名学生设计控制策略,提交一份设计报告。这样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不断发现问题,教学效果比直接讲授要有效得多。

三、结束语

本次教改撰写了柔性输电技术新教材,设计了教学内容模块,引进了仿真工具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开展了工程案例教学。在16学时内,学生对“柔流输电系统”得到了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教学效果反馈看,学生对教材满意程度高,知识点密度大,课程外需要掌握的工具和方法较多。该课程教学改革将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为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文亮,汤广福,查鲲鹏,等.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4):1-6.

[2]徐颖秦,邵华杰,王小龙.工厂供电课程多元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12):157-160.

篇4

[关键词]课程设计 项目化 教学资源动画库

[作者简介]李雪冰(1980-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90-02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即学习情境的设计,是项目化课程改革所突出的重点问题,也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的学习领域课程对动画演示类课件这一教学资源的需求量极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当下缺乏有执行能力的专业队伍开发建设这一资源,缺乏较为完整、专业且制作品质优良的教学资源动画库来满足多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本文结合现实矛盾,对动漫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开发相结合在高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对二者结合带来的重要意义、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实施的难点等进行了梳理,并逐层展开分析,提出了二者结合的思路。

一、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提出背景

1.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设的主流趋势,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实施一个完整工作项目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但目前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慢慢地浮现出了一些问题,如教学中无法确立何种教学模式适应项目化课程内容;在学习领域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证课程内容的持续性等。很多教师对这些问题没有透彻、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方式,使得项目化课程改革总是流于表面,无法真正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建设在专业建设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水平,专业的改革最终还是会落实到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上,所以对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进行探索显得日益重要。

2.教学资源动画库的开发与建设日趋重要。教学资源动画库主要用于承载用动画形式展示的课堂教学内容,其目的是满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多媒体动画资源的需求,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将枯燥的讲授变成生动的动态效果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认知度。随着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用形象的动画演示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挂图、模型及教师口述已成为一种既定趋势,教学效果也更好,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国外较早地将动画演示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作品的制作水平、学科涵盖面都领先于国内,例如美国运用先进的三维制作手段,在生物学、现代医学等课程中大量地运用三维演示动画,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但由于语言、思维习惯、学科设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与国内差异较大,所以我们无法直接利用国外的动画作品。国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以制作课件为主,只有极少部分专业能够有条件用动画演示作为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辅助手段,而且其制作水平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针对的学科比较单一,制作的内容比较简单,运用的范围很狭小,而且十分零散。由此可见,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在今后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突破重要环节,建设一套为教学服务的动画演示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动画库平台。

3.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在各职业学院如火如荼地展开,动漫专业作为注重创新,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调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对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要求也就更高。如何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就成了动画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动漫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要求在内容上摒弃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将“学”与“做”有机结合起来。但是现在的教学多以虚拟的情境模拟现实工作环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定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的深入性、逻辑性及有效性都无法得到保证。由于在学生制作项目时缺乏实际检验标准,所以也无法完整、真实地再现实际工作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而将课程内容与动画库开发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真实的项目、明确的项目要求、严格的考核机制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从而很好地回答了学生为什么学、从哪里学、哪里学得不到位等疑惑。这说明将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结合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条件来说,由于目前国内比较缺乏有执行能力的专业队伍来承接这一繁重的资源建设工作,致使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平台无法搭建,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虽然没有专业的队伍给资源库建设带来了阻碍,但是我们应看到动漫专业有专业的师资及具备较好制作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倡导师生合作,让师生共同组建较为成熟的制作团队,这就在软件上具备了动画库开发的条件。在硬件环境上,学校具备完善的教学、实训环境,在教学环节中基本具备项目实施的客观条件,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动画资源的制作工作。可见,结合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在硬件、软件上都具有可行性。

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科学有效结合既可以突破课程内容设计上的瓶颈,又可以降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工作强度,既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养,又能够提高动画库建设的整体质量,这样的结合是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二、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科学结合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使之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提高动画库建设速度,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其一,如何改革固有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对技能与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更要求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梳理,重新排列组合。其二,如何保障动画库建设有序进行。各专业学科的动画课件制作的内容、制作的级别、制作需求的时间等要求都不一样,如何在规定的课程范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动画库建设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三,如何保证动画资源库建设的质量。学生是动画资源制作的主力,既是学习者又是工作者,学生的工作的时间及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如何保证学生制作的每个动画课件都能达到质量要求成为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重要问题。

三、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思路

结合国内各院校各专业对教学资源动画库开发需求强烈的现状,在高职动漫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中合理导入教学资源动画库需要开发制作的项目,是符合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总体趋势的。无论从学科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角度,还是从社会对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开发的需求角度来说,二者的有机结合都有着极高的实际价值,也为专业健康发展、课程深入拓展、项目有序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二者结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求解决思路:

1.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关键。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知识内容的全面性,也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等因素,既要满足项目制作中的知识需求,又要满足动画资源库开发项目的实际工作需求。与系统化的知识讲解不同,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分散的、有代表性的,课程特点是以项目过程为主线,要想将若干环节的知识点穿插起来,就必须选择适合的案例项目来渗透知识要点,将一个个具体项目引入到学习领域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教学动画库开发内容的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理论知识教学计划制定出重点明确、详实具体、切实可行的“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包括项目的内容、步骤、方法、评价标准、项目时间等。教师还要负责传授知识,引导整个项目实施的进程,解答学生的困惑。以“三维建模技术”课程内容设计配合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为例,机械自动化专业提供动画演示课件的制作要求、制作周期及验收标准,教师根据需求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需求方还要提供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实际参观校内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介绍各种车床的实际操作流程。学生将参观后的直观感受融入项目制作中,既创造了学生活动,营造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完成了该专业课件演示动画的制作。

2.项目的分解、分级处理是开发前提。根据教学资源动画库开发进程,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将独立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并根据难易程度,将子项目分级,以保证团队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适合的项目。一个完整的项目应按照制作难易程度分解成A,B,C三个层次的子项目。其中A类项目的制作难度及强度相对较高,将此类项目安排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使这部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提高。B类项目安排给中等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保障其可以完成项目教学内容。将相对简单的C类项目安排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其因为无法完成项目案例而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3.合理的项目验收是有效保证。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的理论是一纸空谈,没有得到认可的项目制作是流于形式的作秀。在实施过程中配备相应的检验机制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成效。首先,项目提供方要给予监督。项目提供方不仅需要提供项目制作的详细资料,也需要在学生项目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监督。由项目提供方对项目最终成果进行核准,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动画库项目开发的真实性、完整性。其次,要多方共同考核实施效果。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表现考核学生个人能力,考核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是否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委托方根据作品是否符合项目委托方的制作标准进行验收,并对未合格项目作品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组内互评,考核个人在团队中的具体贡献。个人能力不再是个人成绩的唯一标准,团队完成项目的最终效果及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都成为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各类竞赛、社团活动、项目投标等方式考核项目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四东,付洪萍,吴荣光.高职动画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12).

[2]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3]刘进军.基于社会性平台的动漫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8).

篇5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设计与开发 地方院校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42-03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融合了地理学、测绘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展现了超凡的学科融合能力,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提升。到目前为止,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应用在国土、测绘、气象、地震、林业、军事、水利、环境、交通、环保等领域,全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1]据统计,全国共有350多所高等学校近800个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2]矢量化与建库、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GIS软件开发与系统管理分别是GIS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三个层次技能。GIS软件开发是GIS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占GIS从业人员的32.01%。[3]各高校GIS专业越来越重视学生GIS开发能力培养。[4]地方院校GIS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GIS设计与开发以行业结合应用型为主。故地方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GIS应用项目设计与开发能力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方院校受生源、基础设施以及师资条件等影响,GIS设计与应用教学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GIS设计与开发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设计与开发经验,同时需要丰富多彩的实例演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GIS设计与开发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功底。地方院校特别是地方师范类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女性比例较高,其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功底相对薄弱。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GIS设计与开发教学内容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GIS设计与开发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目前以组件式开发为主流。[5]通过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提供的可视化开发组件,可以快速便捷地搭建自己的GIS应用程序,嵌入常见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为进一步与应用行业融合提供接口。目前,各高校GIS设计与开发大都采用组件开发,且一般选用ArcGis,SuperMap,Mapgis,Mapinfo的二次开发平台。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征:1.实践性强。GIS设计与开发以应用开发为主,需要依靠大量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学科交叉性强。本课程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学科和具体应用行业学科知识,学科交叉性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融入行业应用当中。3.教学方式灵活。GIS设计与开发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课程教学需要。GIS设计与开发常采用项目教学法[6]、分组教学法等,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趣味性、能动性。因此,GIS设计与开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知识,而在于实践教学。[7]以实践操作深化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在不断掌握软件开发技能的同时,完成理论知识的顿悟。

二、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优化模式探讨

(一)强化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设计

GIS设计与开发是GIS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需要配套一系列课程构建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来辅助教学。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2.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差异;3.坚持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原则[8];4.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5.以需求为导向,坚持课程可调整性原则。

基于当前对GIS设计与开发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院校课程设计情况,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应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GIS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设计模式、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GIS软件开发、WebGis开发等课程,囊括了GIS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大部分知识,全面反映了“概念―原理―方法―操作―应用”五位一体的特征。

(二)多模式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大部分GIS课程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且实验教学过程多采用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即由教师进行程序演示与操作,再由学生进行模仿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编程重现。在此模仿过程中,学生往往更多的关注了代码的书写,而未能主动思考,不能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大降低了程序运行成果所获得实践成功的成就感。因此,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GIS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架构示意图

项目示范型。以教师科研成果作为典型案例,从项目的背景、需求、设计、编码、测试进行分析、讲解、示范以及实践,将学生带入学科前沿和具体工程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展现“读、想、练、用”的教学要素。

团队协作型。GIS设计与开发设计项目过程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达到最大工作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教学知识点假设项目背景拟定题目,教师担任指导,由学生分组自学、协作完成教学工作。小组中一人负责问题分析,担任项目甲方,负责提出需求;一人负责与甲方沟通,建立规范化需求清单;两人负责系统设计与系统原型快速构建;一人负责项目测试;建立系统设计之后,全组分工协作完成系统开发工作。

开发竞赛型。GIS开发大赛注重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选题、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最后的测试,周期长、任务多样、难点多,能锻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并磨炼学生意志,非常接近工作状态,能使学生尽早接受社会竞争。目前,除ESRI和SuperMap每年均会举办一次全国性GIS大赛外,很多高校会举办一些校内竞赛,其中GIS设计与开发均是其重要的竞赛项目,这为GIS设计与开发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型。通过与相关GIS软件公司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为学生提供进入社会和接触实际项目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辅助完成项目的同时,熟悉项目流程、认清重点和难点、提升开发技能等。同时加强校企技术交流,邀请企业技术总监、项目经理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讲座,增强学生项目阅读能力。

软件测试型。通过对GIS系统进行黑白盒测试,发现GIS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点、难点以及常见Bug分布情况,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并提升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避免自己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犯同类错误。

就业引导型。按照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就业意向进行应用行业分组,与相关行业企业、协会、就业指导中心建立联系,举办企业专题、行业发展前沿、就业指导等讲座以及到企业中参观学习业务流程、观摩企业成果,扩展学生学术视野与知识面,了解业界动态,建立行业发展与GIS应用交集,缩短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

(三)围绕课程群打造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是学科建设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GIS设计与应用课程群学科交叉广泛,知识增长点众多,发展迅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扩展学科领域和提升知识结构,以优化与提升整个教学团队。地方院校多数将学校定位为“教学为主型”,教研仅限同门或相似课程教师间的交流,根本谈不上团队建设。[9]众多实践表明,科学研究是团队建设的核心与抓手。科学研究可以以项目为纽带团结各层次、各学科人才,凸显学科带头人与技术骨干的作用,能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建立以点带面形成合力的局面。在项目资助与带动下,才能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结构更新、人才交流,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教学与研究,形成良性的“引进、培养、锻炼”长效发展机制。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凝练研究方向,覆盖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在科学研究中建立教学团队。

三、结语

GIS设计与开发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GIS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是GIS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GIS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性、系统性、多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从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群设计以及围绕课程群打造教学团队、多模式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可丰富GIS设计与开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获取转变,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GIS设计与开发教学质量优化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稳固提升。

[ 注 释 ]

[1] 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问题、创新与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7(2).

[2] 董隽.高等综合院校地理信息系统教学问题探讨[J].林区教学,2009(1).

[3] 赵银军.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

[4] 蔡菲,孙英君,单宝艳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GIS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J].测绘通报,2008(6).

[5] 钟广锐.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GIS设计与开发”课程实验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07(2).

[6] 黄猛,李攀.项目教学法在地里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2(5).

[7] 赵冠伟.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4).

篇6

1951年我国函授教育出现,成为我国远程教育开端,虽然晚于英国100多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函授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第一阶段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学习支持服务是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必不可少的。

1、入学前出现的问题

我国远程教育的推广和学生咨询主要以网站为主,学校在网页中提供招生简章等基本信息,使学生最直接了解学校选择所学专业的途径,但学生不能通过网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学校不能给予学生入学前评估,咨询老师数量少,不能做到一一回复。

2、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习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分布不合理。根据调查远程教育的学生中只有60.16%对学习资源比较满意,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资源不足、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不能及时发放学习相关资料。我国远程教育经历了函授教育、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三个阶段,可以看出远程教育发展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我国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上的应用不够成熟,课程资源的兼容性差,学习资料传输速度慢,应用会议系统的远程教育学校不多,造成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下降。学生不能方便使用学校公共学习设施,远程教育学生大多已经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自控能力,对这些学生增加了困难。远程教育脱离的传统教育在时间和地点上的束缚,带来的却是教师不能很好的与学生沟通,学生之间也不能方便的交流,特别是课上需要小组完成的任务。工科专业以及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比例较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组走的实验资料设备和场地,缺少实践环节影响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学生在书本上所学知识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学生应用能力下降。第二,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不足。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一些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技术互动技术支撑。没有了软硬件支持,不能及时回复学生,学校不能应用聊天室、在线会议室等技术,大大局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沟通方式。有67.11%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缺乏自我管理,远程教育的学生知识背景复杂,很多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高校脱产学生明显不足,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积极辅助学生学习。特别是刚注册入学的学生不了解远程学习的关键,刚刚接触所学专业,对于学习方法还不能熟练地掌握。在入学初期学生会出现无法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了解学校提供服务的方式,考核方式等,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日后的远程学习。第三,统一的学习支持服务无法满足学生需要。2010年远程本专科教育人数已累计超过1000万人,在校人数超过450万人,远程教育的在校学生数量大教育资源有限,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单一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基本同样的方式。因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造成了学生的工作性质、家庭情况不同,在同一时间学生能够学习的时间不同,学生之间的存在学习能力、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如果学校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人辅导,就会降低辅导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3、学习后期出现的问题

第一,学生评价方式不合理。远程教育学生评价基于考试成绩,考试基本由现场卷面考试为主面授辅导课程增加出勤率为评价标准,学校为了公平兼顾统一管理,教师没有自主选择评价方式的自,形成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为分类的不同外,每一个的评价方式基本一致。单一的考核方式形成了学生为成绩而上课,上课效率不高,为考试突击背知识点,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应用。平时作业作为出勤率的一部分,对于学生作业的好坏没有过多影响,这是教师对平时作业标准底,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对于一些工作的学生,教师更是放松标准,只要过得去都给几个成绩,失去了卷面考试的公平性。由于学生数量多,实践设备与场地不能满足考试需要,实践性强的科目没有实践考核。优秀的学生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缺少了实践考核方式,造成了学生对实践技能不重视。第二,学生反馈机制不完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我国对教师的评价与工资福利、评优联系到一起,这样的评价不能从根本上让教师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教师的评价基本为教学效果、满意度等,对于每个教师的评价标准单一,教师没有自主选择评价题目的自。一套反馈题目应用与全校所有教师,并没有为不同学科提出不同标准,教学过程中关注点是评价的任务,并不是为了更好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不会在成绩确定前为教师评价低分,所反馈的信息不能促进教师工作。

二、建议

1、拓宽入学前咨询途径

入学前咨询是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第一步,这其中分为自主咨询和人工咨询。网页、宣传单等方式为自主咨询,是学生主动获得学校信息的方式,最直接方便。增加网页信息量,方便学生查找下载需要信息。人工咨询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咨询教师极大耐心,咨询教师应了解学生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学生学习建议。咨询教师必须熟悉远程教育各个学科的特点,了解远程学习过程,以及办理资助、提供特殊学习支持服务等的具体过程。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建议,提醒学生应准备的资料证明。

2、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资源质量

学习资源是学生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载体,学习资源的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联系。收集学生对所课程的反馈意见,为提高学习资源质量提供依据,针对不同生活工作环境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意见进行分类考虑。分析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科目学习资源进行优化。增加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之间的优势不同,加强学校间的联系,共享教学资源,同门课程可以由一个在此方向有突出成果的学校开发以及更新,共享实验场地,面授课程和住宿课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人才,根据企业需要向学校输送员工进行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定制课程,提供短期住宿培训等。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设备场地,推荐优秀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工作。企业职员做远程教育教师,把实际生产过程穿插到课程当中,弥补远程教育中实践性差的不足。企业参与教学资源开发与评估,企业了解社会先进生产技术以及理论知识,教学资源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那部分知识点应该更新企业有一定话语权。完善教学资源的评价过程,通过评估小组进行评估,保证教学资源质量。评估小组除专业评估人员外还应有相应课程教师和学生,真正的使用者对教学资源更加了解,教师主要对课程资源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学生主要进行学习效果评估。

3、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

学生是不完全相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工作、在不同家庭结构中生活,远程教育的宽松入学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巨大,针对不同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支持服务方案。首先,为学生配备辅导教师,由于学生数量大,授课教师很难兼顾授课与课下辅导。辅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正确解决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注重辅导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及时获得学生信息,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供阶段学习目标、下阶段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做好下一个学习阶段准备;提醒学生作业期限。课下辅导教师还是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定时找学生谈话,对学习活动出现巨大改变的学生进行了解疏导。辅导教师可以由在校学生、远程教育优秀学员、企业职员等担任,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成为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其次,建立全面的学生档案。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目标不同,相同专业学生可能所选课程不一致,所选课程相同的学生会来自不同专业,全面地学生档案为辅导教师提供了学生资料。方便不同辅导教师对同一学生进行连贯的辅导,防止对学生的辅导产生断裂,避免重复工作。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入学咨询到学习结束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状态、完成作业情况、出勤率、家庭情况、工作性质、心理辅导记录、考试成绩等信息。新辅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前可以根据学生档案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和进度及时修改学习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4、完善评价方式

增加对学生评价方式,平时作业与课程项目成绩计入总成绩中,评价目的是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足之处,辅导教师需要明确扣分项目和扣分原因,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辅导教师利用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公平评价并且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学习计划。结课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另一考核,辅导教师应对学生分数做出全面揭示,帮助学生发现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对授课教师和辅导教师采用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最终目的,给予教师评价自。教师选择能够帮助自己发展的同事或专业人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不予工资、评奖等挂钩。学生评价教师试题由固定题目和教师自选题目组成,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水平为主,为了促进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辅导教师的服务水平。

三、小结

篇7

一、学习计划的制定

学习计划分为专业学习计划和课程学习计划。专业学习计划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确定个人所选课程。课程学习计划是指学生入学后,每学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为完成学习任务所确定的具体时间安排;它是在专业学习计划的基础上,由任课辅导教师在学期初指导学生制定的。在教学中,通过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个人学习计划包括选课计划和课程学习计划。远程教育的学生阅历不同(个别学生参加本科学习前的专业与本科学习的专业有时也不相同)、背景各异、学习时间与毕业时间不同,学习进度、学习要求不能完全一致。所以,学生注册入学并确定攻读的专业后,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选学课程和学习时间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生专业学习的选课计划和课程学习计划由教师负责审核与实施检查。

1.制定学习计划的原则

一是弹性原则。由于学习计划是教师教学前、学生学习前的行为,因此,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存在着主观与客观相适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使主观与客观趋于一致,学习计划的制定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弹性以便于调整。

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开放教育一般都没有固定的学制。这是根据远程教育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的政策。它充分考虑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阅历、学习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实际,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参照学生入学水平测试的成绩合理制定。

三是目标性原则。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它的实现是以学生个体的高质量,通过学生努力学习才能实现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离不开这一基本目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学习计划中必须把这些分散的学习个体与教学的总目标进行有机的衔接,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是反馈性原则。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呈现一种有序性。这一计划是否可行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因此,学习计划要有反馈性。这种反馈性是通过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检查实现的。远程教育是一个分级办学的系统,每一个层级都有检查督促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任务。因此,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具体、可操作、有说明、有要求,便于反馈工作,有助于检查,确保学习规划的有效性。

2.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专业学习计划。一是从学生进行了水平测试后到毕业所需要的时间;二是课程学习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办法。根据学生经过水平测试后的成绩及学生的其他具体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好“学生自主学习计划表”。对学生学习进行规划。“学生自主学习计划表”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所学专业、所选课程(按学校要求选定每个学习阶段所学的课程)。教师在指导学习选课时,应该向学生交待所学课程应该采用的媒体,以方便学生自学。填写好“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表”后应该转入第二个环节,利用媒体自学阶段。

二、利用媒体学习

利用媒体自学,也称自主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远程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的多媒体进行学习,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目前,学生学习所利用的媒体较多,各个媒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教学媒体。

在自学中自学文字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是其它学习的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提前预习是被证明了的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自学是指课前的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应用到远程教育的教学中来。自学的方法很多,古今中外有许多读书的经验。这些经验无论多么丰富,都是前人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产生的一些体会而形成的,对学生来说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学生自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只是学生自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向学生指定学习参考书目,布置适当数量的课外阅读书目。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扩大学习的知识面,充实教科书的不足;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通过阅读课外参考书,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而且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也是有益的。应该注意的是,布置阅读书目除了除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外,还要有保证措施,避免流于形式。

利用媒体学习还要利用视听卫星电视、录音录像教材或CAI课件,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学习上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可以利用媒体进行学习。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远程教学中,卫星电视、录音录像、光盘教材在远程教育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不同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计算机不能代替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制作VCD光盘和录音带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的效果比卫星电视播送更好些。音像教材比卫星电视播送课程更为灵活和方便,真正体现了不受时间和地点控制的现代教育思想,在学习中有疑难问题可以停止播送课程而进行讨论,可以咨询辅导教师,可以反复播放,使学生在听课时有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了音像教材的生命力。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传播教育教学信息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所有网上有的资源可以无偿地向学生提供,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习费用问题(有些远程教育学校设有数字化图书馆),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可以有效发挥已建设备的效益。

二是网上资源的存贮性,学生可以随时索取,闲时多学,忙时少学或不学,使学生免除了因脱产学习耽误工作的后顾之忧。

三是资源共享性,远程教育的学校组织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制作学生所需要的资源,使学生可以随地索取,不限地点,学生在家或网吧就可以享受到过去只有在学校才能获取的知识之益。

四是网上资源丰富性,目前,一些开展远程教育的学校在网上向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资源,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有各方面的学习资料,数不胜数。

五是网络教学的互动性。过去远程教育中利用媒 体教学最大的不足是师生不能互动,多以录像为手段的教学媒体,尽管具有直观性等特点,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随时随地解决,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兴趣,使学习半途而废,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会议视频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运用,师生互动问题基本上不成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也可以随时得到解决。

六是远程教育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学习需要。当然利用媒体学习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利用学习资源的方法、上网技术;指导自学过程、保证学生按计划学习;采用个别答疑和集体答题的方法为学生自学释疑解难。

三、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

研究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章节的总结、检测;交流自学方法、心得,上网学习经验等。教师对参加合作学习的学生提出活动的要求,做好自学笔记和中心发言稿,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自主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在法学、会计做好合作学习的角色分配:总结人、检查员、裁判员、联络员、观察员、记录员,根据需要学生角色可以互换;要积极发言,讨论和交流。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建设,帮助制定小组学习规范;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学习合作学习,答疑解难;指导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网上讲座,与学生交互,及时解决学生困难.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目前,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网上合作学习,二是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三是课内学习小组的活动。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课程的性质。有些课程适合问题教学法,有些课程则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应用型、实用型的课程。如法学中的一些实体法,特别是一些与现实联系十分密切的案例,在法学教学中的一些实体法的案例由于与学生工作有着紧密联系,他们的兴趣高、有积极性,参与程度高。相反,一些理论性、概念性、定理、定义类的课不适合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教材,确定课程的性质,不是所有的课都适用,不要为了单纯的实施合作学习而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必须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形式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设计一种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知识、领会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最终达到获取知识,发展他们实际学习能力,达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学习形式为主,在合作学习的三种(课内讨论、网上互动、课外学习小组)形式都适用,但是必须与学生所学课程的内容相符,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合作学习的主要实施步骤

1.教师在了解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设计。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一环节是整个合作学习的最为重要一环,它涉及教师对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设计过深过浅对开展教学活动都不利。设计过浅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学生不经过或稍经过思考就把问题解决了,合作学习没有意义;设计过深同样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没有兴趣,不会产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围绕问题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以法学教学为例。法学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就是法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模拟法庭要有公诉人、被告、原告、律师等,使法学的教学内容与法庭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法庭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教学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也经常运用这一方法,有些教材的编写就是情境教学,如在商店里,在医院里等等。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前应该对所学教材进行讲解,对合作学习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问题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目的教学要求,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开展动手活动、合作学习中角色的担当所学知识的认知和感悟,通过合作学习来强化对教材的理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4.教师对本问题的总结,学生要写出学习报告。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一是问题的解决过程;二是问题在教材中的地位,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掌握教材起了什么作用;三是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策略;对解决问题的思想进行概括,强化教材中的知识,巩固所学的内容。指导学生写出学结报告,通过总结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更重要的是系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具体问题的不断解决实现的。

(三)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采用“问题教学法”。它要求学生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而要发现问题,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学习中产生的,不认真学习就不会发现问题。就学生来说,发现问题说明自己在某个方面是无知的,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参加合作学习的学生在准备活动时需寻找资料,和各种学习所必备的信息;在参加合作学习中他们所获得所需的资料、信息与资源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讨论中发表各自意见的同时是向其他成员提供学习资源之际。因此,合作学习过程,也是他们之间相互共享各自的资源的过程。

(四)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传统教育中的知识讲授者成为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设计者,学生解决问题的向导、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掌握合作学习的必要学习理论和信息处理等能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教师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最为适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为合作学习设计学生学习的活动情境,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奠定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结合自学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结论进行分析与总结,使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正确认识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结论相结合。

篇8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远程教育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一种必要补充,它既满足了因为教育经费的日益减少而不能以传统方式扩大校园设施的校方的需要,又满足了很多成人因为时间或金钱的不足而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更重要的一点是它符合现代人终身教育的观念,给现代人提供了终身教育的机会。

对很多人而言,早期所学专业落伍于现代所从事的职业,或是以前所学知识过于陈旧,都会使他们渴望得到再次学习的机会。但生活和工作的繁忙,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致命的限制。远程教育对时间和地点没有固定要求,但它所提供的课程内容、结构、作业、毕业要求及考试,跟传统教育方式无任何区别,费用也少很多。所以远程教育实现了许多人接受再教育的梦想,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许多无法以传统方式接受教育的人因此而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远程教学课程设置多为一些人文和社科方面的课程,还有为特殊职业而设计的培训课程,商业类课程也较多。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工作而又急需“充电”的人,所以他们都选一些实用性的课程。时间的灵活性对在职成年人来说是接受远程教育最大的优点,而且没有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压力和紧张感。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

1.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远程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的自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表现在自主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自主选择知识信息。

首先,学习主体可以根据工作、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进度,自己决定如何更好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最大限度地克服工学矛盾。其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远程教育能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不同学习主体对不同知识进行自主选择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学习主体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有效地学习。

2.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远程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形成一套合适于自己实际情况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既可根据网上导学进行自学,也可参加面授辅导和讨论(有BBS讨论),还可进行电子邮件的交互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3.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必须是交互的。远程教育必须强调在远程教学环节和过程中的交互性。这里的“交互”指的是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或E-mail,BBS等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互相交流。远程教育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能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实现共享,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面临远程教育的加速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对下列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

1.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学习层次的要求逐步提高,且社会上在岗的大批业务骨干也急需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同时伴随着机构改革与调整,有大量分流与下岗人员(包括下岗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所有这些,都向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任务。因此,远程教育的办学形式应定位于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和各类培训、进修为辅,经过试点,在保证质量、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

2.专业设置要合理化。在专业设置方面,既要培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的多学科综合人才,又要大力培养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面向各地的支柱产业的专业人才,以缓解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在这方面人才的缺乏。

3.教学质量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要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建设方面,好的技术及设备是首要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及设备应既能满足网络运行初期的需要,又有利于今后的更新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二是课件的质量问题。在教学和制作课件时,可以依托全日制高校雄厚的技术力量进行课件开发,在授课时还要引进生产第一线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习更生动、实用。三是学生的学习管理。远程教育学生管理不像面对面教育那么直接。笔者认为,让远程教育的学生,每年都有一定返校集中学习的时间,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有保证。四是努力提高办学条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学校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须注重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使远程教育更快地发展。五是加强与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的联系。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必须与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紧密联系,掌握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计划,减少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毕业生对岗位以及工作的适应性。

篇9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时间管理;学习驱动

远程教育的本质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这种时空分离会给教学和学习带来困难和问题,学习过程主要靠学习者自主完成,由于学习者分散性强,学习风格不同,自主性差异等,导致学习过程难以监控,学习任务完成程度差异大。远程教育教与学分离带来的一大问题是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减少距离所带来的孤独感或由于学习对像特定问题引起的焦虑,甚至退学。考虑如何在远程教育中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相互作用,这就需要学习支持服务来整合远程教育的教与学。

一、学习支持服务的关键

学习支持服务是解决远程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提供的服务。近年来,尽管学习支持服务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只是一味的扩大开放度,尽量减少和避免时空上的限制,忽视为学习者提供时间管理支持和学习驱动支持。事实上,大多数远程学习者虽然时间价值感较高,往往缺乏时间管理意识,缺乏理性的学习计划及熟练的学习技巧。在心理学界,时间管理相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作为一种调节变量,能够缓和压力源和工作紧张之间的关系;时间管理行为的运用与后继的抑郁、焦虑存在负相关;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远程学习者主要的特征:多数学习者是成人外在学习动机强,内在学习动机较弱;多是在职人员,工学矛盾问题较大,即便有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时间管理支持,不仅对解决学习时间有限的问题有所帮助,对于提升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减轻焦虑和压力,顺利完成学业也将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学习者增强学习驱动,也能正确引导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支持服务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是,采用什么的策略和方法来实施教学,才能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时间管理支持和学习驱动支持,提高学习者时间管理能力,增强学习者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远程教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1.学习模式。学习模式中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远程学习者外在学习动机较强,内在动机不足,在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如果得不到教师和他人的帮助,可能会有挫败感,学习动机将减弱。可以统计分析学习者学习时间,根据学习者时间划分小组。学习者在个人零散灵活的时间内,可以灵活安全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寻求学习支持服务中辅导教师的帮助,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共同解决,减少挫败感,获得情感支撑,增强学习动机。在小组学习中,师生可以平等对话,教师或学习支持人员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时间管理,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和监控者,教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进程,并适度调整小组分配。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展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够使学习者自我实现感增强,每个人可以对小组学习做出贡献。

2.时间管理和学习驱动支持。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能够解决学习者时间管理和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不仅要求远程学习者要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要求远程课程设计者在设计网上学习课程的时候也应该使学习者花尽了少的时间找到需要学习的有用信息。这里的时间管理,包括学习者自主时间管理和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对时间的管理。远程学习更多地靠学习者的自主完成,需要对学习者进行自我时间管理行为训练,增强时间管理技能,使学习者能够达到自我监控,能够合理计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压力,还需要对远程学习实施外部监控,建立在线时间监控系统,现代网络技术为在线监控提供了可能。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中引入时间管理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时间管理行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实现对学生的外部监控。这不仅改善了在线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自动监控过程中逐步引导学习者由外部监控下的学习过程向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过程转变,将系统约束的行为转化为自身的时间管理技能,并最终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习支持服务被认为是一种系统化的组织形式,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学习者可以充分地利用系统提供的教学以及服务设施,教学机构也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的关键是时间管理支持和学习驱动支持,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形式,学习支持人员提供良好的时间管理支持,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者学习驱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质量;途径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现代化、构筑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然途径。

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由于认可程度不高、教学资源欠缺、学生素质偏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如何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重大难题。当然,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涉及到社会观念的转变、教学资源的丰富、网络平台的建设、专业学科的设置等等,本文仅从学生管理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群体特征

1.学习基础差异明显,学习技能普遍偏低。由于学生在年龄层次、专业背景、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整体学习基础较普通高校学生略差。学生大都缺乏学习经验,尤其缺乏远程自主学习经验,加上自身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他们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方面能力不足。

2.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功利性倾向明显。由于对远程教育的认识不足,大多学生仅仅为了获取毕业文凭而学习,因此功利性的学习目标是促使他们保持积极学习状态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识记能力明显下降,在规定的培养计划限制下,他们往往很难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3.社会背景多样复杂,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他们兼职学习,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很少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是远程教育学生的主要特点。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特征

1.教学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教学媒体搭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地,对学生管理的网络化和虚拟化特征也非常明显。只有在新生报到、面授辅导、结课考试、学位授予等情况下,学生才有必要到校与老师见面,平时对学生的管理基本是通过网络来进行。

2.教学管理的定制化、全程化。由于学生基础、背景不一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培养方案的许可范围内自主调整学习计划。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必须进行定制化管理,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档案、日常考核等学籍管理)。同时,学生在入学报道后的所有事宜,包括学习作业、学籍变动、考试辅导等等,均需要全程化的跟踪与服务,以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3.教学管理的分散化、个别化。与传统学生在校培养的模式不同,现代远程教育强调的网络学习和便利学习、自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选择,不利于统一和集中的管理。因此,必须采取一种分散和个别化的管理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

三、影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是影响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根本因素。由于远程教育学生群体功利性太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低,并且大部分学生很难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才有可能。

2.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途径太少,直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基础偏差、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由于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分散化特点,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能力,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交流,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这也是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3.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作用的发挥不够。远程教育学生虽然组建了班级,选举了班委,但是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不够,很难履行其应有职责。导致班级活动、通知信息、同学交流工作的不畅,影响了班内学生的学习。

四、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途径探索

1.转变服务理念,实施柔性管理。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将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支持作为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地点,打破了统一上课的教学模式,由集中管理变为松散管理。这就要求强化与学生的信息沟通,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及时传递教学管理信息,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服务。同时要实施差异化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对功利性强、不主动学习的学生,要对他们规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端正其学习态度;对基础不好、缺乏网络学习技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技能;对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深入学习以便掌握更多技能。

2.全力构建“全员育人”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籍管理教师、课程辅导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往届毕业生、学生单位等各方面作用,全力构建立体、全方位的“全员育人”管理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提高能力,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1)加强学籍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管理的服务质量。学籍管理教师承担着学生管理的大部分职责,从新生报到、入学导学、课程介绍、选课培训、考前辅导、考试安排、毕业要求等,所有方面都需要他们的参与。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籍管理教师的培训、学习和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服务水平;要通过与学生接触的各种机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组织班级文艺、体育、团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组织经验交流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2)增强任课教师责任心,保证教学环节质量。任课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根本,教师上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往往很多任课教师态度不端正,认为远程教育教学不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激励和选拔,让更多有责任心、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3)加强课程辅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辅导水平。课程考试之前,学校会安排课程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这有利于学生梳理本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复习。可以通过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增强辅导水平。(4)加大学生干部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聚集的机会,为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提供必要条件。由于远程教育模式的学生自主学习性太强,导致学生之间相对陌生,他们也需要集体的温暖,因此可以通过学生干部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5)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把所有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及时跟踪毕业后学生的表现。可以定期邀请表现突出的毕业生,为在校学生答疑解惑。

3.制定完善的学生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师水平的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学习。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自发学习,应该制定完善的学生激励办法。对主动参加课程学习、教学辅导、考前指导等教学环节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平时表现成绩。课程考核也可以适当地提高平时成绩比例,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克服学习与工作、家庭的矛盾,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艺林.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76.

[2]袁昱明.教育现代化与远程教育的改革、贡献及作为[J].中国远程教育,2011,(8):16.

[3]权鸿丽.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J].教育时空,2010,(3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