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级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06:0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中级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习时间的规划
年后学习的时间规划分为两大阶段,过渡阶段和备考阶段。过渡阶段是指假期刚刚结束,重新进入备考状态的前几天。这几天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难熬的时期,很多小伙伴们还未走出春节的氛围,还没有完全把心收回到学习中去,那么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怎样来安排呢?对过渡时期给大家几点建议:
1、将中心放在复习较为基础的知识和较为简单的科目上去,比如看一看经济法,复习一下初/中级会计实务的基础章节等。
2、将有效学习的时间尽可能的延长,比如第一天工作日你认真看书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那么第二天你就尽可能的延长到两个小时。
3、将年前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一遍复习巩固。年前学习的知识可能经过一个假期就忘掉,如果继续赶进度学习就会严重影响效率,所以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在这个过渡时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一遍复习。
针对备考阶段小编的建议:
经过几天的过度,当我们的生活作息步入了正轨,我们就顺利进入了备考阶段。备考阶段比较漫长,直至考试结束。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将它分成几个小阶段,比如报名前阶段、学习新教材阶段、复习阶段、冲刺阶段等。小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喜好、学习方法自由划分,但是最重要的是每个小阶段都要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目标,度过每个阶段后都要完成该阶段的任务,达到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在报名前阶段,我的任务目标是完成我的预习计划,将旧教材知识点进行整理预习。在学习新教材阶段我都有我每天的任务和时间的规划,这样才能将时间规划好,达到高效学习。
二、每天的学习安排
在过渡阶段,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做固定的安排,只有一点:尽可能的延长有效学习时间,每天最好达到2~3个小时。
在备考阶段,每天的学习安排如下:
固定学习安排:每天晚上的7:30到11:00左右(共三个半小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大致分配为:单科精读学习两个小时、做练习题一个小时、回顾复习知识点半个小时;周末两天整,可以分时段,反复进行精读、练习和复习。
自由学习安排:早上6:00起床学习到7:30;午休中的一个小时;上下班在公交、到地铁上的2~3小时。不要小看了这些挤出来的时间,加起来每天有近5个小时呢,早上起床后的时间可以用来温习知识点,午休时间做一些小练习,长期的积累,积少成多。
以上是针对上班族学员们的一份学习计划表,针对全职学员时间比较充裕,可自行安排,建议全职学员每天的学习时间能达到6个小时。
三、学习进度的计划
关于学习进度的计划,学员们可以根据每个科目的难以程度、考试难度和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安排。
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框架,帮助你来对细节进行安排:
1、在20xx年会计职称考试报名之前对2013年的旧教材进行全面预习。
2、在新教材出版后进行新教材的精读计划,以重点章节为主。具体的重点章节总结以及学习方法可参考链接中的其他文章以及相关资料。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电算化 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多年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篇3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述
在现代会计领域中,会计信息化是发展方向,是指将会计信息看做一种会计信息资源,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工具,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处理、存储等工作,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方面的依据。会计信息化的重点就在于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于传统会计方法与会计处理工作的优化升级,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在会计处理工作中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从而在全社会中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提供更多完善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加重要的会计信息基础。会计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在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会计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从而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目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对会计信息化理念的认识不足在过去传统的会计教学活动中,大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往往只是将会计信息化看作一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内容,仅仅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处理的一种新形式与新方法。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处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但是却没有看到会计信息在现代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创新性。这种片面观点,导致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中的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缺少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安排比较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去学习。其次,中职学校对会计信息化所需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没有给予学生完善的实践环境去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最后,我国中职学校在会计信息化教学队伍建设上也比较薄弱,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二)教学手段尚不完善会计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对实践与理论教学都十分看重的学科。对于实际情况中的会计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一方面需要做好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安排,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来进行会计处理方面的实践。这一要求对于会计信息化也是一样,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我国中职学校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填鸭式教学的情况。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缺少实践性与互动性,一方面理论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活动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上机操作当中。这就导致学生对于会计信息化方法与理念的学习,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在理论教学中没有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内涵,在实践中也没有时间去充分锻炼会计信息化中的具体操作。
(三)课堂教学缺乏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同前文所述,会计是对于实践与理论教学都十分看重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只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安排中,要给予学生更好的实践机会去锻炼。但是由于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的不够与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完善,我国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由于对于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不够重视,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实际情况中都缺少社会上正常经营的合作企业来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环境。其次,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会计实践缺少系统性的指导,表现在实践活动缺少合理的规划,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很难对学生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发挥帮助,对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积极改革教学观念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所具备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也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理念在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这也就需要中职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给予会计信息化教学足够多的重视,将信息化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其次,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的比重。最后,中职学校要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投入,做好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整合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活动需要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作为支撑,这是完成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就需要中职学校做好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工作。首先,中职学校要做好会计信息化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与其他会计相关课程教学的要求不同,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好必备的会计教学知识,还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方面也能够达到教学标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做好会计信息化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选聘符合要求的优秀教学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其次,要做好教学活动的创新工作,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做好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创新,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理解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与手段。
(三)全面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是保证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重视起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研三者结合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做好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会计信息化的实践需要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及贴近现实的模拟环境,这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其次,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教学内容。最后,中职学校要在社会上寻找合适的企业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实践场所,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处理工作将在我国的现代化企业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中职学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利用“互联网+”理念,不断改革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会计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全面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登.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改革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
[2]邹娜娜.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当代会计,2017(01).
[3]谈先球.基于多方合作共享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3).
[4]徐玮.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实验课程教学研究——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法优化视角[J].新会计,2016(09).
篇4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以学为中心;任务驱动;解决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现就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多样化来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软件
教学软件的选择对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应用非常重要。有的教师选择单一的某个会计软件来授课,则学生往往只是掌握这种软件的操作,换了其他软件就不知如何入手。但不同的会计教学软件在操作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同时讲授多个会计软件,学生容易出现操作上的混乱;在有限的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又难以讲授多个会计软件。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软件来授课。在学生掌握了通用教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后,再选择1~2个目前市场使用较多的会计软件(如金蝶、速达),以对比的方式介绍软件功能以及操作的差异,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对会计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
二、在机房采用广播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演示法授课
《会计信息化应用》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理解操作过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软件操作,可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教师要做好授课前的准备,以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授课时,教师应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教学,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由于机房设备和教学管理软件提供的强大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屏幕广播、语音广播、分组讨论、系统锁定、远程关机、电子举手、示范教学、遥控辅导、屏幕监看、电子教鞭等各种教学手段。其中屏幕广播是机房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软件的操作步骤或流程,利用电子举手、遥控辅导等功能辅导学生学习。灵活的教学手段满足了教学各方面的需要,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高端技术支持。利用多媒体广播方式进行操作演示,直观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三、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实训的主线
(一)课程实验
当教师完成某一阶段的课程教学时,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课程实验(任务驱动)。课程实验是配合课程教学进度进行的单个分散实验,是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应用实操的关键起点。在这一阶段,以单模块训练为主,讲授与实训交叉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应用形成感性认识。
1.每一个课程实验,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实验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总结巩固操作流程,并定下考核标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模拟操作变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
2.学生刚开始操作软件,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把问题进行整理并给出解决方法,对学生作出重点提示。在讲演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进行整理记录,以免下次碰到相同问题时,学生又要依赖辅导。
3.在此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软件的帮助文件或软件的操作手册;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来理解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加深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每完成一个课程实验,教师要总结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重点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学生因一知半解而机械简单地操作,造成对辅导老师的依赖。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所进行的集中上机操作实训,集中1~2周的时间,在机房实验室模拟企业会计全套账务处理的实际操作。
在这一阶段,首先,设计一套模拟一家企业一个月的相对完整的经济业务作为案例(任务驱动)。为了增强案例的全面和实用性,案例要尽可能取材于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的实际业务,再根据实训目标及学生的情况对资料有目的地筛选和补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综合案例。
其次,将学生按照财务各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的角色如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利用教学案例使学生亲身体会理解各财务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全面掌握会计软件的各方面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找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训过程的经验,书写《实训报告》。通过书写《实训报告》,使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应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提示或资源,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如此来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出错诊断”进行探究性教学
对学生软件操作过程中的出错提示分阶段进行收集,分阶段集中进行“出错诊断”。围绕软件操作步骤和出错提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查找出错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例如:在总账系统教学中,进行记账凭证填制不成功时,若出现“凭证类型错误”的出错提示,则引导学生在明白表面的出错原因后,还从记账凭证类型设置限制条件的角度去解释原因,这样学生就可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
示范:教师演示典型问题的解法,学生观察;
教练: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观察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放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巩固理解软件操作流程,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加强了财务软件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自学各类财务软件的能力,既授予鱼,还授之以渔。
技能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必要的训练,以自己的经历获得的。以学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实训的主线,能够培养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则林.初级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改革的探讨.中职教育研究,2007(4).
[2]李春友,王秦湘.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优化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4).
作者姓名:廖永幸,女,本科,就职于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学校,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zation”
in the Secondory Vocational School
Liao Yongxing
篇5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一、《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
1.中职教育层次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技能型劳动人才。《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新生。传统的与实践脱离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必须进行 “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可看作是它的延伸、扩展与充实。只有通过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拟仿真训练,才能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及内容框架的认识。
3.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当前社会条件下,加大“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力度,强化学生会计技能,变传授职业技能为中职办学的亮点。
二、《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准备工作
1.准备“剧本”。 “剧本”的来源: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材料。二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教学“剧本”。三是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剧本”。四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剧本”。五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剧本”。
2.培训“演员”。一方面通过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剧本”――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得出结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对白,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做好“导演”。在整个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发挥主角作用,教师则尽可能走向幕后发挥“导演”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材的处理
我们把《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对象与核算方法;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相关理论;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分录的编制方法与技巧;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登记、错账更正与对账结方法,明确账务处理程序;能阅读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作好铺垫。
2.注意《基础会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教学设计中,按 “大目标小任务”细分策略,依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之间的关系,将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大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实际项目或问题(小任务),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创造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模拟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资金筹集、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与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脉络,熟悉企业实际生产与经营过程,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完善《基础会计》实训资料,统筹一体化教学流程
在实训模块教学中,我们结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实训所需,适时穿插必须的理论知识,并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类型,精心汇编、整理出与之匹配的会计核算所需的一整套原始凭证资料,使之成为会计实作实训的“配套教材”,为实现理论与实训技能教与学的对接。
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自我意识的发挥
“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的同时,主动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采取 “实物示范”、“情境设置”等教学的方法,展开形象化教学,教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适时开导、诱导,在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不但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地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5.改革考试考核内容与办法,完善考试与考核评价机制
考试分两个阶段。上半学期考查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学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理论知识考试立足于会计基本基础知识,实践性考核应注重学生对会计业务操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表格的编制等。在成绩评价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的考核。
四、《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1.理实一体化应贯穿于会计全部教学活动中,例如,《基础会计》中讲解“会计凭证”时,学生先要掌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写的要求,再进行实践操作,边讲边练,把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
2.学以致用。在讲借贷记帐法时,学生要理解记账规则,熟悉帐户的性质,根据帐户的来判断借、贷方向,然后是借贷记帐法的运用,根据经济业务内容编制会计分录。
篇6
关键词:化学魔术;实验教学;课外活动
所谓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笔者认为,学生对化学学习只要有了兴趣,快乐自然能在课堂中绽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断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并经由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笔者就此略谈自己的三点心得,以求共识。
一、利用化学魔术,诱发学生学习的有趣阶段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要想诱发学生学习的有趣阶段,使化学教学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作为化学教师的你绝对不能忽略这样一个重要的手段――化学魔术。在化学的第一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向学生尽情地展示妙趣横生的化学魔术。如:上课伊始就给学生来个冰棍点炮的魔术(事先在炮引里放上金属钾)。短暂而响亮的炮声标志着新学科的开始,同时也给学生点响了一个大问号。其后,再来个清水变牛奶(在试管里装澄清石灰水)。然后,又来个吹气点灯(将撒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放置于灯芯中)。最后,来个喷雾绘彩画(在白纸上分别用硫氰化钾、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1,2,4―苯三酚绘画,再用喷雾器将氯化铁喷在上面)以满堂彩结束。在这一个接一个神奇而又喜庆的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奇怪:
冰棍为什么能点炮?(火都差点点不着,现在用冰!)
水为什么会变牛奶?(水都能变牛奶,那牛奶厂不倒闭啦?)
吹气,怎么能将酒精灯点燃?(吹气不灭就不错了,居然给点着了?)
还有白纸上怎么会出现鲜艳的彩画?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并保持学生的乐趣
实验就是化学教学的优势。进入乐趣阶段的学生,由于深入钻研所带来的新收获、新成绩使他们不仅乐学而且能学,他们对事物及其内在联系的探究很感兴趣。要想让快乐在化学课堂中美丽地绽放,实验在这个阶段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这点也是得到了充分体现。课本中的实验通常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教师演示实验不仅要保证实验的成功,还得生动鲜明,这样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每次实验前必需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当然,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前,我都要给出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根据教材的实验大多都是简单且便于操作的这一新特点,老师尽可能地把完成这些实验的机会让给学生。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按座位顺序依次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如有不足之处被同学发现,随时可上前进行更正。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我就让1号同学上讲台上向全班同学介绍他所知道的有关它的一些性质,介绍不全面时由其他同学补充。但如果介绍较全面的,那我就会让这位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来向同学证明,最后再来个表扬鼓励,进行一下常识教育。这么一来学生不仅对熟悉的事物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有效地保持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学会了关注身边的事物,对学习化学更有信心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握并强化学生学习的志趣阶段
到了志趣阶段,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个人志向相结合,兴趣具有自觉性、方向性,学生能在学习志趣的调控下克服内外干扰而入迷地学习,但是,这个阶段的学习是紧张的。绽放快乐所要做的就是缓解学生学习紧张的压力,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它侧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化的,如:通过化学知识讲座可以向学生介绍“空气和水污染的形成、危害、及防护”的有关知识。“温室效应的原因”“人工降雨的奥秘”“化学与国防科技”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化学的发展史,如: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阿伏伽德罗、侯德榜、唐敖庆等著名的化学家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7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普及的阶段,高职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肩负着向社会输入有用人才的重要职责。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会计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以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实际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会计教学实效。有关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面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教与学不统一。现代职业教育,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相比其他教育,高职教育更加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是,某些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会计专业特性认知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体系出现了教、学分离的现象,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效。部分高职院校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轻视甚至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关注不足,其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更是表现出重重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设计不合理两个方面。某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一味地强调课堂教学,单一地采用教学教材,教师向学生大量的灌输会计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知识巩固与掌握的部分,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会计知识点越来越难而且复杂,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扰。教师主导功能的发挥就需要掌控好教学节奏,分配好教学任务,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指导,单一的教学形式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外,教学设计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依据,其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效果。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不足,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所欠缺。(二)实践环境匮乏。良好的环境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主要包括思想环境以及教学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环境是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对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在思想环境建设上存在不足,将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这虽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弱化教育的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他们的思想认知层次直接影响了教学实践效果。假如教师没有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那么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可能是低效或无效的。在当前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职业教育理念急速更新,指导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因此,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优化教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学环境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制度以及教学设施等。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不足则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施落后上。某些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和优化意识,在教学模式开发上略显后劲不足,而且对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限制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进程。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作者结合上文对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以供参考。(一)优化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和依据,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其相关活动应该以此为中心开展。高职会计专业定位需要确定就业的方向,体现出职业岗位需求,参照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因此,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需要坚持职业活动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辩证统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对课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高职会计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水平,制定多层次、多维度的灵活性实践教学计划,科学设置教学情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首先是思想层次上的优化,高职院校必须要树立相关教师的优化意识,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及时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为更深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奠定基础。(二)优化教学课程。课堂是高职会计教学的主要阵地,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从本质上讲,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是一个产、学、研共同作用的过程。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建设,重视高职会计专业的产品开发,基于企业发展并且高于企业发展,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征,即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分析、提炼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构建综合操作和职业向技能转换的课程体系,梳理整合会计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素质点,有效地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实现演、练、学三种方式统一的教学。高职会计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还需坚持资格证考试的引领,创新岗位实训、技能大赛、考证强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几个会计实训方式,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注重学生基本素养、应用技能方面的培训。高职院校应该不断优化会计课程教学环境,加大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教师和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三)优化教学模式。高职会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传授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框架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受到某种程度的束缚,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而会计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具有消化、深化以及转化理论知识等多项服务功能,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系统化、活性度高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刺激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兴奋性,形成他们良好的职业判断习惯,为其以后的择业、就业奠定基础。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以理实一体课堂结合为基础,不断扩充课堂内外实践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当前学习实际,进行凝练和升华,把企业经营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融入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中,努力缩小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间的差距,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四)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重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技能训练以及社会实践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设计应该从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实现,其中,课堂教学应该融入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部分,将企业生产实际录制成短片,通过视频影像展示为学生创设形象化、直观化的课堂教学情景,结合相关知识传授和讲解,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反思,强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应该以课堂作业为补充,以课堂作业的形式明确学生学习的重点和目标,指导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性项目训练,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设计中,还要融入社会实践的部分,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联合教育,共同打造会计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真实、丰富的动手实践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实效,还保证了企业人力资源充足,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总之,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情况存在差异,作者有关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教育界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工作,结合高职会计教学实际,提出更多有效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寇鹏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琪霞,赵蕊芬.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师,2012(10)
[2]肖瑞利.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会计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安排[J].商业会计,2012(09)
篇8
一、自主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莫曼(B.J. Zimmerman) 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自主学习要顺利开展,元认知、动机、行为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还需要具备积极的态度。如何才能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呢?美国心理学家德西(E.Deci)和瑞恩(R. Ry an)提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它们分别是胜任力(competence)需要,自主(autonomy)需要和关联(relatedness)需要。每一位学生从自我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那么学生将获得最大的学习动机,即积极性。和传统课堂相比,学生将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最大化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模块化教学理论
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外在形式结构表现为课程的“块”化处理,但是其内在实质是满足课程的可选择性、学习的个别化需求,这是一种以课程外在形态变革下的个别化教学形式。它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学生是主体;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强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体现了掌握学习思想和继续进步原则。模块化教学理论提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方式,非常符合自主学习理论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高的模块化达成度,因而自主学习可以以模块化为手段。
三、模块化自主学习
(一)信息技术模块化实现方式
为了打破以软件操作技能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就需要打破对软件的依赖,而是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可使用的软件。信息技术模块化的具体方式:撇开具体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Flash等,而是将其共同之处提取出来,如这几款软件都涉及文字内容,又有所不同,那么将共同之处打个包,不同之处作为附属包。在具体应用时,将包进行组装,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整知识体系,就能熟练应用软件,并且便于拓展。就比如打铁,制作的产品多种多样,单一学习某一产品的制作,不如将打铁技术打包,同时将各种产品的塑形技术打包,根据需要自由组合,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同时也将应用核心和具体的产品分离开来。就好比将能力的学习和软件分割开来,不但能够学习好软件的使用,还能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以后使用新的软件也能很快上手。
(二)模块化自主学习的组织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并没有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 “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导演”。教师如何组织模块化自主学习呢?
1.模块设计。教师进行模块的主体设定,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对模块进行二次设计,相互交流补充,形成完整的具有个性化的知识模块。在模块的内容设定上,采取“边界线”原则:对学生的个性化模块进行统计,找出知识的最广度和平均度,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指导,在平均度上达成教学目标,在最广度上拓展学生的思路。
2.辅助方式。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指导,但又需要有灵活性,因此可以采取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课、微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位学生能够灵活选取不同模块进行自主学习。
3.评测方式。提供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前和学习中的学业评估,以便教师更好地组织学习辅导工作。
(三)模块化自主学习的过程
1.学前测试。在选择学习模块前,学生进行自我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选择自己有能力达成的模块进行学习,使其能够满足胜任力(competence)需要的心理条件。
2.场景选择。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应用,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设定自己现在或未来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用场景,促发学生自主(autonomy)需要的心理条件。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中职教育 教学模式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教学中的影响
1、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及特点
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会计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归集、加工、传输、储存、共享等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全面性、复制性、智能性、多元性、开放性、渐进性等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信息系统》等共同构成了会计信息化教学。
二、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再局限在专业基本知识本身上,而是定位在综合型、创新型、合作型的人才培养上。目前,国内的很多中职院校在信息教学的模式上,都局限于由“计算机工具”代替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达到了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的,但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这种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教学中的工作环境、工作背景假设。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地更新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2、教学手段单一
会计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种实践性也进一步加强,但纵观国内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多数的教学手段仍停留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虽然也有一部分的电算化实际操作过程,但大多数的实践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在两种主流财务软件上进行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产供销、工资、报表等单一的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与实际社会情况脱节。
3、师资力量薄弱
经过对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调查,可以明显的看出,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相对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学校的专业老师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基本上都属于出了校门,就进入校门,其知识结构局限与课本,而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但却不能够将实际问题代入到实践操作,更不用说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计算机系统问题;另一方面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转变而来从事电算化教学的老师,虽然能够熟悉计算机的相关问题,但不熟悉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无法将除了信息化教学意外的实践会计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目前的中职生基本上将属于“00后”,这些学生个性较强,自律性较差,没有学习的压力,贪玩。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物质生活的改善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虽然他们对计算机等网络很感兴趣,但只要涉及到让他们实际动手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了。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目前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现状,结合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会计教学模式。
1、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本身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够用的操作型人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何完成我们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国家规定,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底子相对薄弱,但要从一开始教育获取学生该证书的必要性,同时也以自身多年的考工经验告诉学生,虽然会计证的鉴定国家通过率很低,但学生在校期间只要能好好把握,其实是不难的,要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首要目标。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多数教育是围绕这会计证的取得进行。虽然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会计证,但进入企业实习之后,我们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欠缺,不能实现学生和员工的直接转换。在校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不能局限于手工账务处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操作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需要我们的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教会学生如何融会贯通。
2、积极改善现有的实习环境
对于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来说,很多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手工操作中,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会计这个专业,也建立了会计模拟实训室,但这些都停留在手工账的基础上,学生仅仅练习了珠算、手工填制凭证、手工编制账簿等。虽然这些是基本功,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种教学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处于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模拟企业的实际操作。因此建议设立会计实训室,一个基本模拟实训室,设立基本的企业账务处理沙盘、手工账务流程等模块;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本着“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原则,引入相关的会计软件,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出纳会计实训软件、基础会计实训软件、中级会计实训软件、成本会计实训软件、会计综合实训软件等,全方位的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
3、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我们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普遍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多数的专业教师仅局限雨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继续完善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鼓励并支持教师走向企业,到实际的工作岗位进行锻炼,熟悉企业里面各种会计岗位的具体业务,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另外可以聘请企业里面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做兼职老师或针对具体的业务环境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互相交流,明确双方的需求和目标,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企业的会计人员。
4、加强学生管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中职院校的学生固然调皮,不学习,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尽管我们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和师资队伍方面做了那么多的尝试和改善,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环节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会计并不是和枯燥的数字在打交道。这就需要在入学之初引入本校以往学生的成功经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教学开始,就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兴趣教学,使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在实际的实践模拟教学环境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各类企业的具体模块案例,分配具体的岗位,让他们实际感受企业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同时,鼓励并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竞赛,从竞赛的环境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庾志;对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曹文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代职业教育》2014年第07期
篇10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模式;技能教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2802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构建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师,尤其要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实际教学,应不断总结、摸索适合自己及学生的一套“一体化”的特色,并通过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杜威“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世界近代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创建了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从做事情中求学问、以做中学为基本原则的实用主义教学论体系。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教育理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
德国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其核心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两种教学模式特点目前中专学生多数是中考落选的初中生,文化底子薄,理解能力差,而电算会计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变换,强调突出实践技能。为此必须在电算会计课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不再觉得单调乏味,培养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能力。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向武汉财政学校等多所学校取经后,开始进行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对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那么如何在电算会计课程教学中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呢,笔者谈谈我校的做法。
3 “理实一体化”技能教室的创建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技能教室。这几年乘着申报示范校的东风,我校大力建设了数控模具、会计等“理实一体化”实训场所,如电算会计技能教室即学生学习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教室,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有按岗位以企业实际案例为流程主线,将企业业务与软件功能有机结合的ERP实训设备,在教室里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操的分析和练习。技能教室的课桌既有课桌的功能,又可做学生操作台使用。专业技能可以在课堂边学理论,边动手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教学的课时时间安排
传统教学是把理论和实践分开上,以前电算会计周课时6节课(4节理论、2节上机),理论讲的很多,再在教室里用多媒体演示,几天后再去机房上机能动手的人很少。现在随着条件的改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到一起,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大纲要求基础上,可以合理支配每节课的时间,可能10分钟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操作训练,这样学生可以把知识当时理解渗透,并且应用于实践。如现在电算会计周课时改成6节“理实一体化”技能教室教学,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改善,一个完整的账套,就连动手最慢的学生也能在四星期内完成,操作好的三星期就可以了。
5 “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效果。目前我校选用的是电算会计(用友T3版),也不是完全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如会计证考试所需的购销存章节的内容就没有,但专门的电算会计考证教材理论过多,实操性不强。现在根据考证的要求,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与案例编写了电算会计校本教材,编写时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学进程以及考证的要求编排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教材围绕技能训练,技能比赛、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
6 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行,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中,其教学尺度难以把握,过多操作又类似于工艺课或实验课。2010年10月开始,我校会计教学部选择了电会092班、电会101班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试点班,并由4位教师为课改主持人(包括电算会计),主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示范。经过两个多月的教改试点,一年多的教改推广,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经验是:学生课改准备工作到位、老师课改思想统一,集中备课导学案,狠抓预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各课改主持人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大容量展示案例、及教学重点、难点,并采取小组竞争、学生课堂表现考核等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有所获。不足是:教学硬件资源有所欠缺,造成学生展示舞台不足,操作性强的课程课前自主预习不是很到位、学生潜能定位不准,班额大影响了课堂教学大容量的开展。这里主要讲一下导学案的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导学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理实一体化”教学导学案应该有以下环节:
(1)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态度)。
(2)学习重点。
(3)学习难点。
(4)课前准备:教学设备、书、资料等。
(5)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2课时):
①预习展示:自主学习:15′,讲授、操作展示:20′,点评:10′。
②提升展示:小组交流:10′,拓展提升:20′,达标检测:15′。
导学案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教学做考合一”,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展示、操作训练、技术纠正、达标检测等等。这一部分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学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7 “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逐步把教师全部逼上“双师”型轨道。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学生的操作失误以及遇到很棘手的问题,你要在第一时间就要及时解决,知识日新月异,比如用友软件的购销存模块,都是今年中职学生考证、会计电算化国赛新加的内容,老师必须提前学习,并学会在现实工作中熟练业务处理方法。因此要加大“理实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使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结合我校实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利用各种渠道每年将骨干教师派到企业学习或参加国家各级专业技能培训,或是请用友公司、银行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师技能讲座,或是通过中职的全国各级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另外学校每年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表现出色教师,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目前各专业教师已能担负起“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各项任务。
8 有效学生成绩考评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