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08:4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换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以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大学生“第二校园”学习经历为目的的交换生培养被越来越多高校广泛推行。通过分析交换生管理现状,以存在问题为导向,通过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新媒体建设、构建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结构合理的电子档案、实施全程互动的学籍管理等途径,实现地方高校交换生学籍管理信息化,为提升管理效能及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系统支持。
关键词
地方高校;交换生;学籍管理;信息化;路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日益加快,被视为高等教育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的教育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通过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以扩大教育开放”,国家明确提出要“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分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1]2,为高校开放办学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校际交流与融合,将丰富学生“第二校园经历”、加强交换生培养作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交换生的内涵
所谓“第二校园经历”,就是借助于校际与校研合作平台或协议,让学生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习期间,有机会到国内外其他高校或科研机构访学,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2]12。而交换生的定义,英文译为“exchangestudent”,是指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增进交流为目的,在交换国家、地区、学校或研究机构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划分范畴,交换生又分为不同种类,如从交换生人员构成看,主要有在高校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类型的在校生;从交换周期看,交换的时间主要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短期交换生[3]1,也有二至三年的长期交换生;从交换范围看,主要分为国(境)内交换生和国际交换生;从交换类型上看,包括语言类交换和专业类交换;从学位获得角度看,分为学位生和非学位生[3]1。
二、交换生培养的意义
积极丰富学生“第二校园经历”,加强交换生培养对高校具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促进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由于各高校办学定位、办学基础、办学条件以及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特色不同,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内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水平都有巨大的差距。而交换生在本校学习所受的因国家、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引起的高校间人力物力及学科发展水平制约的限制,可以通过交换学习得到弥补,选择到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交换学习,可以充分依托地域优势,借助优势教育资源与平台,有效强化学生能力,拓宽视野,扩充知识面,助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返校后的交换生将所见所闻所学知识与本校融合,可以推动学校弱势学科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2.加强高校国际化,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知识创新的内在需要。交换生学习最早的雏形应该称之为游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率弟子们周游列国增进学识,到唐代玄奘远赴印度求取真经,元朝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及蒙古一带,清朝时期达尔文环球考察等,表明游学自古以来是世界各国的一种传统学习教育方式,虽这些游学学习更多属于自发性质,不涉及双方协议或邀约,但其对跨国跨民族文化交流以及知识创新、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增进互相了解、文化沟通与友好往来为目的的非营利性项目“国际学生交流计划”,在欧洲盛行40多年后,才在20世纪70年代由中国教育部引进中国,又经历了缓慢萌芽、发展阶段,到1995年美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加入“国际学生交流计划”,我国高校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才日益密切起来,各类交换生项目才得以蓬勃发展,高校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跨国跨校文化交流极大激发了学科知识的碰撞与创新。
3.实现高校与学生共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必然要求。交换生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校际之间交流与联系,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可以在增加接收学校的学费收入的同时扩大学校知名度及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宣传与推广;从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可以促进校际沟通与交流,学科专业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从学生个人的角度看是对沟通交际能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的综合锻炼与提升,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交换生项目的实施,在交换生学习提升过程中促进了高校知名度、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效实现双方共赢的目标。交换生项目的蓬勃发展,必将加快实现人才强校战略,加速学校国际化进程,为各高校实现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提供必要保障。
三、交换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交换生”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各界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加上受区域、高校间管理制度及文化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交换生培养存在一些问题,质量有待提高。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研究情况来看,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有基于学校国际交换项目从宏观管理层面对交换生管理进行研究,有以具体某所高校某项协议为个案对交换生进行针对性研究,也有少数对交换生学分转换认定、学生管理进行研究。总的来说,交换生管理因协议不同,培养内容及方式、管理模式等各不相同,但学习目的相同,管理重点相同,即通过交换学习,在达到文化交流、知识贯通、拓展视野的目的的同时,对自身学业发挥促进作用,对交换生的管理关键点都集中在学籍管理、学分认定等几个具体问题上。一是交换发展水平不均衡。从交换生的输出和输入角度来看,由于学校地域间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高校交换生发展水平不均衡,交换项目较繁荣的多集中在发达国家高校及国内985、211等知名高校,中西部地区受区域及学科发展限制,高校交换生发展相对滞后,交换学校数量及参与人数较少。且大多数交换项目输入输出不对等,仍停留在单向输出或输入的培养阶段,既不利于文化交流与学术创新,更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二是学籍管理导学助学督学机制不完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首先,交换生在交换申请获批后,高校由于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发挥引导帮助作用,学生对本校与交换学校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不了解,导致交换生交换学习缺乏规划和针对性,只能到对应专业跟班学习,所选课程及所学知识具有局限性,学习成效不明显。其次,不能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严重影响交换生对第二校园的认同感、归属感,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缺位严重。教育部2001年颁布《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改革,随后陆续开展录取数据网上审核、电子注册管理,2007年明确要求实施学籍电子注册,具有学籍的学生最终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到2008年进一步要求对在校生进行“学年电子注册”,全国基本实现了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统一[4]61。但在交换生学籍管理中,全国统一平台发挥作用有限,大多高校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人工管理阶段。由于目前大多高校交换生管理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学生在跨校学习过程中诸如评优、住宿、学习及社会活动等均由接收学校管理。而学生的学籍管理则仍属输出学校管理,且学籍管理中诸如学籍注册、成绩管理、学分转换、学业警示、违纪处分记录、档案等问题由于学生在交换学习期间,原输出学校无法及时掌握,存在管理缺位问题,各管理部门间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四是学分认定转换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大多高校学分转换是在交换生学业完成返校后进行,且双方学校使用管理系统不同,成绩认定及转换往往依靠人工操作完成,转换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交换生的评优评奖及后期选课计划。此外,部分课程由于与本校课程性质、名称有一定差距,导致学生所修课程得不到对等转换,返校后还需重复选修,极大浪费了交换生的时间精力及财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学籍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服务质量,导致服务单一,质量低下。五是成绩认定转换制度僵化,学习成效不明显。一般交换学多通过选课修读、参与毕业设计所获得的学分进行认定替换,及课程与课程的学分认定转换,但交换生交换学习,除了课程学习,还涉及社团活动、文化交流、社会调研、学科竞赛、听讲座、本校宣传推广等方面,僵化的学分认定转换制度,极大制约了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探究异域文化、拓宽知识面、加强交流与宣传推广、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成绩构成单一,学习成效不明显。
四、交换生学籍管理信息化路径
地方高校受地域经济发展制约,教育水平往往落后于发达地区和国家,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加强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化水平,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交换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解决学籍管理诸多症结、提高地方高校交换生管理效率及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完善交换生学籍管理制度及机制,加强学籍管理新媒体建设。教育部2005年新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学籍管理是指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活动。高校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籍的取得和注册管理、课程考核和学业成绩管理、纪律与考勤、学籍异动管理和学历与学位证书管理等。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5]205。因此,作为提升交换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要将交换生学籍管理制度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围绕这一系统构建一整套交换生管理机制体制。加强交换生学籍新媒体建设,通过建立交换生学籍管理网站或主页、微信微博、QQ群、BBS等多种新媒体介质,将管理制度、机制体制等内容在网站中逐一呈现,供学生及社会各界阅知,同时达到宣传推广、知识普及的效果。网站应包含几大模块:一是明确交换生学籍管理的指导思想、实施目的。二是明确学籍管理的实施主体和客体。实施主体是教务处或主要负责交换生学籍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实施客体是交换生,同时要理清交换生的定义、特点、分类,使管理对象明确,分类清晰。三是交换生学籍管理的实施内容,包括学籍注册、成绩记载、档案管理等的管理与实施。四是课程修读与成绩评定及成绩替换、认定的原则、要求与规则标准。五是学业警示与违纪处理。以上五点是构成交换生学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关键性内容。交换生学籍管理机制则包含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是交换生学籍管理的内驱力,以最大化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的、提升培养质量为目的。要将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有机融合,发挥内在驱动和外在制度环境的相互作用,贯穿学籍管理全过程。
2.构建结构合理、科学规范、人性化的交换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基于网站建设的进一步优化。网站等新媒体介质侧重制度、政策、体制的宣传推广、普及教育,而平台则是基于学籍管理规章制度、规则标准在实际交换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学籍注册、档案管理、课程选修、成绩录入、学分认定替换的辅助软件,也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可靠保障。基于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功能实现上,按照既定程序、公式、数据计算及转换均可轻松实现,其中的难点在于学分替换认定标准的制定,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标准、规则的明确、统一。
(1)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时,需遵循课程名称类似、课程性质相近、学分/课时对等、成绩一致的原则,方能给予课程认定,受理学分转换。
(2)学分转换过程中由于国内外各高校、地方与发达地区高校的管理差异,课时标准、成绩标准需按本校建立一定标准。课时标准:交换生在对方学校交流学习期间所取得学分的认定需参照派出学校学分与学时的对应关系,如一般课程18学时计1个学分,实验课36学时计一个学分。学生在交换期间修读的理论课程需在15学时或以上,实验课时需在30学时或以上才能认可并记入成绩单。
(3)非百分制的成绩由派出校按规则折算,折算规则是依据对方评分等级数目参照下表相应进行折算,如成绩等级后附有“±”级别的,按“±3”分对应折算;成绩不及格不予折算,学分不予承认[6]。
(4)丰富成绩认定内容,增强学分转换弹性。由于交换学习受语言、选课时间、开课年级等限制,所选课程及学分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有限时间最大限度发挥交换学习效能,必须丰富和拓展交换生成绩认定内容,增强学分转换弹性,将一些没有课程修读学分、成绩的活动,如社团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社会调研活动、参与科研课题及项目、实验实习活动等可视具体情况替换为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等学分或替换为教学计划中的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认识实习等学分。
3.建立交换生学籍管理电子档案,提升学籍管理完整性。常规交换生交换学习后,接收学校会根据其选课修读情况、在校表现,出具相关成绩证明、学习证明,学生返校后存入个人档案,受传统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制约,交换生学习档案记录的学习成果及内容十分有限,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交换生学籍管理电子档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交换生学籍电子档案分展示档及文件档,展示档具有公开性和推广性的特点,依托网站等新媒体,建立学生个人主页、博客,将交换学习分为课程学习、文化交流、实践探究、社团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师生互动等模块,提供学生全方位展示与推广平台,学生可将交换学习过程在对应栏目中以文字、图片、照片等方式上传、记录、展示,教师及管理人员可对网页内容进行评价,也可为弹性学分认定提供参考及图文佐证材料。页面的公开互性,为交换双方学校宣传、推广、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文件档则具有规范性、隐密性、安全性等特点,主要与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进行对接,将交换生成绩、学分、违纪情况经由双方管理部门负责人如实记录、转换,并以官方文件形式进行保存,管理双方通过平台可随时查阅、调取档案。两种类型电子档的建立,形成优势互补,极大提升学籍管理完整性及有效性。
4.将全程互动的管理理念贯穿交换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全过程。交换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初衷和主旨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确保交换生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交换生学籍管理涉及交换双方学校、交换生及家长、高校教师、各级管理人员及社会各界,要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除了依托信息化手段,还要有全程互动的管理理念,并将其贯穿交换生学习全过程,寻求各方利益共赢点,建立及时反馈信息机制与快速处理的管理平台,才能切实提高各方积极性,增强管理合力,提升管理效能,最终推动交换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作者:梁微 沈大强 黄瑞捷 黄书楼 单位:广西大学教务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参考文献
[1]王瑞德.大学国际交换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梁秀梅,李斌,胡元木.高校开展校际合作新举措的审视与思考:基于山东经济学院本科生“第二校园经历”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3]赵子健,陈溪.大力发展交换生项目促进高校国际化进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4]魏琛.关于对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初探[J].信息时代,2009(6).[5]曲明川.地方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探析[J].科技资讯,2010(22).
篇2
一、时间安排
(一)每月初,组织1次全处行政学习会。
(二)每月中旬,各党支部组织1次党员学习会。
(三)其他没有统一安排的工作周,各行政科室以周四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组织学习会;各支部及处属各部门自行安排相对固定时间组织学习会(每月不少于2次,内容不限、参加人员不限)。
二、学习要求
(一)政工科每月初根据市局责任书规定的学习专题以及时事或本处实际制订本月度学习安排。
(二)各支部或行政科室及处属单位根据处月度学习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学习中提倡采用讨论形式,发挥每位参加学习者的积极性。
(三)处综治办、安全办等机构,处工会、共青团、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都要根据自身职能,及时、足额地组织相应的学习教育活动。
三、注意事项
(一)学习会要做好签到记录工作,并于每月底将各自当月的学习开展情况(含内容、签到等)按照规范表格的要求报处政工科,列入处学习台帐。支部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内容列入本支部“四个好”台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 发展 教育环境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flec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LI Yujie
(School of Economic and Politics & Law,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is nowadays the hotspot in the discussio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social environment, campus environment in two aspects analyzes th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function and the curr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measures for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成长不可能离开环境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素质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水平。
1 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作用
教育环境是指对教育活动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素质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构成教育环境的两个重要部分,这两种环境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影响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环境。
1.1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作用
(1)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社会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政治形势和社会政治因素等。首先,国内外政治形势对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社会环境中的政治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的形成。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总会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意识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处于善于接受信息和知识时期的大学生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2)社会的经济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首先,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物质生活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并且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其次,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来看,大学生素质发展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一部分,然而精神生活必须要以一定程度的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只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最后,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社会生产关系制约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良好的社会生产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而且能够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然而不正确的社会关系一定会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混乱,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3)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首先,社会文化环境日益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导向作用。文化多元化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形成了多元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比如文化多元化使各种错误认识和非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其次,社会文化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大学生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一些社会风俗习惯、社会舆论以及社会风尚总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其行为方式;造就大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最后,社会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有重大的影响。
1.2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作用
(1)校园物质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校园物质环境是指校园内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的一切客观因素和物质条件的总和,包括教学楼、生活休息场所、校园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大学生身处学校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物质条件,大学生素质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因此,校园物质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
(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大学生素质发展中实质性、根本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环境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教学为目的,由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环境。所谓校园文化环境具体包括校风、学风、教风、教育制度、教育技术、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其中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本质表现,教风是基础,学风是中心,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手段。
2 教育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但又因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宏观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给大学生素质发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其次,在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强行推行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最后,在社会文化方面,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对大学生的影响日异严重。随着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西方的生活方式逐渐渗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都对大学生素质的正面发展提出了挑战。
2.2 校园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高校教师质量有所下滑。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广大教师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目标,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教师的教风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有少数教师出现了重商轻教、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漠不关心等行为,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教师身上,但它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阻碍了良好教风的形成。
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亟待改进。虽然高校都积极地完善改进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仍有些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规章制度陈旧不堪,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有些高校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教职工和大学生宽严不一。如此容易引起校园环境的混乱,不利于大学生素质发展。
3 影响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环境的优化
3.1 社会环境的优化
(1)优化社会政治环境。首先,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大国作用,认真地履行相关职责,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充分发挥一个大国应有的作用与责任,在世界上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形象。其次,优化国内政治环境:加强党风、党纪建设,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减小经济发展动荡,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首先,要努力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改革制度,因时制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各种经济改革制度;其次,政府还应通过进一步推进经济改革,完善各种配套的经济制度,以消除或减少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带来的振荡,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最后,要解决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问题,为大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社会环境条件。
(3)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弘扬社会正气。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就是要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导向作用: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并且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造大批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2 校园环境的优化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首先,加强校容校貌建设,营造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园布局需要讲究整体和谐,注重各建筑单体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关联,注重人文景观和建筑物、自然景观的相辅相成,从而体现出朴素、自然、典雅的建筑形象和宁静、优美的学府气氛。其次,加快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网络的出现为数字电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先进的数字电子校园,是通过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和学校的组织与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有机整体性地联系在一起,为其提供集成化、智能化、共享型、开放型的数字化的高科技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环境。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深化校园学风、教风建设,加强校园制度建设:一是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素质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二是加强教风建设,对教师加强培训并强化政治方向性引导,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引导、示范作用,从而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三是加强校园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使高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建立在规范、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起到积极的社会示范作用;四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创造有益的活动平台,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庆红,陈成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其优化[J].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1.
[2]李彬.教育环境与大学生素质发展[J].江苏高教,2005.6.
[3]韩萍.高校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4.
篇4
(一)明确学习目标。近期内先学习韩语,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并多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去了解韩国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九、十月,这是到达韩国的第一、第二个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学校的概况、结交新同学、适应新环境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身边的外国朋友、亲身实践是来完成此项任务,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交换生的责任和义务,为华师为祖国增光添彩。
(三)十、十一,这是到韩国学习的中间阶段,也是转折点。第二项计划完成的情况会影响接下来的几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前一项计划一定要尽可能完美地完成。不可否认,韩国各项经济水平都比中国高,相应地生活水平也高,到韩国学习,这种开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为此,在这三个月里,我会勤工俭学,在学校里当中文老师或者到外面做兼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学习,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一定数目的收入,既能够与韩国人打交道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何乐而不为呢?十一月份将有其中考试,我想这正是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大好时机,我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以饱满的信心迎接韩国交换生的第一场正式考试。
(四)十二月,这是韩国大学期末考试时间。我会比在华师期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备考,不仅是因为韩语教学,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证明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
(五)2011年一、二月,这是学校的寒假时间。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会放弃回国休假的机会,将会选择留校学习。这期间主要是反思自己这一个学期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订下下半学年的计划,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六)三、四月,新学期的开始。对比上年的自己,我应该更加成熟更加稳重,应该能够克服一切的困难来完全融入到韩国的生活中,并且反复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
(七)五、六、七月,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后期的学习。
篇5
我和在坐的很多同学一样,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机会到大学里深造.于是,能到大学的课堂里学习成了我的一个梦想,而今天就是我们梦想成真的时刻.对此,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及各级部门和台州电大落实农村政策,关心农村工作,关注农民文化素质技能建设,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创业和经营人才,使我们农民也有机会进入到大学课堂,实现我们的求学梦想.
我们选择市场营销作为自己未来两年半学习的专业,是因为该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其广泛的学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者与消费者在空间上的分离加深,要求市场信息的分离也随之扩大.由于市场范围突破了原来狭窄的地区交换,扩大至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生产者与消费者从原来的直接交换变成通过中间商的间接交换.这种生产与消费信息的分离,要求宏观市场营销机构进行市场营销调研,并通过广告媒体传递市场信息.市场营销学应运而生,因此,我们选择的这门学科还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能为我们日常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同学们向各级领导和学校郑重承诺:
一、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选择电大学习,可能是对所选的专业有爱好,或者已经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或者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我认为无论我们抱着怎样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立足之本.让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努力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鞭策,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业,顺利取得文凭,的确是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我们文化基础不是同步,年龄差别较大,因此要根据自己情况,按照各自的需要制订学习计划.
电大教育的优势在于网络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不刻板于死守课堂,自主学习与课堂辅导是电大学习的两大教育形式,解决了我们长期渴望学习,一直没有机会的矛盾.这也是我们非常乐意接受的,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会充分调整好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不让紧张繁忙的工作影响了我们的课程成绩.
三、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这次学习的机会,是党和政府提出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一定倍加珍惜,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深化台州电大的"形象工程",注意自身文明形象,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尊师敬长,言语文明,举止得体,坚决杜绝一切违纪现象.我们09级的每个学员,都要热爱自己的学校,要在台州各个地方为学校争得荣誉,今天我们以电大为学习的基地,明天我们将以自己的成绩和业绩向母校献礼.
篇6
督点: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决定》,特别是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方面的新举措;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及全市计划生育业务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上半年任务完成情况及数据真实程度。侧重通过户上调查,了解掌握工作力度、主要工作措施到位情况和四术等主要数据真实程度。
督查内容:1、县区、乡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对新年度工作的安排部署及提出的新举措。
2、200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指标执行情况。主要是出生、初婚的统计上报及历年漏报的清查清理(主要通过入户调查看是否有漏统漏报现象,并通过报表分析说明漏报程度);新增二女户绝育情况,对当年新增二女户统计不到位、绝育率低、外逃现象严重的县区、乡镇,责成限期落实。
3、上半年工作进展及经常性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核实上半年阶段性任务特别是二女户结扎等主要措施的真实程度;了解春节期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查看是否在春节前后工作有大的、明显的断档现象;了解生育间隔取消后,各县区应对生育堆积所采取的措施及初步效果。
4、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入户访视和环孕情服务等主要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对社会抚养费着重了解征收力度和依法征收情况,并核查上报金额的真实程度;入户访视和环孕情服务要着重了解对外出返乡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情况及环孕情服务的质量。
5、流动人口管理情况。重点通过调查了解节后流动育龄人口的管理服务情况,对流出的重点人群是否签订了合同及按市上要求登记造册建立信息统计制度情况。另外,要了解县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预算、投入情况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新举措。
6、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交换使用情况,督查组要对各县区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县区做好对流入育妇生育、节育等相关信息的全面提交工作和流动人口相关信息的及时提交和反馈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提交和反馈的质量和数量。特别要提醒渭源、通渭和岷县对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使用引起高度重视。
7、深化宣传教育改革创新情况。主要看县区中心学习组学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特别是学习中央《决定》情况;固定标语进村进社和入户宣传情况;县级开设人口专栏及省市媒体宣传报道情况。
8、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情况。一是城镇出生、初婚统计掌握情况;二是在严把城镇二孩生育指标上报关方面要采取的措施及对已申请和审批的部分夫妻调查核实情况;三是党员干部超生违育查处、干部提拔任用和评优奖先及事业人员晋升职称时计划生育审查情况;四是加强城镇计划生育工作新举措、新办法及加强下岗职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情况。
9、有奖举报和打击“两非”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通过有奖举报查处超生违育、提供“两非”案件线索等主要进展情况及对相关举报人员兑现奖金情况。
10、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的使用、运转和信息准确程度;城镇人口录入情况;乡镇上互联网情况。
11、了解“两户”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村组计划生育干部报酬落实情况、自管小组长的海选和四种资金“直通车”发放情况。
12、乡镇服务所改革、标识化建设、技术服务力量配备及业务开展情况。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05-01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我国学者庞维华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与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批评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是自主的。自主学习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学习,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得到开发,主观能动性就被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如教室的布局、必要的设施等,让学生感到温馨、身心舒适,又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学生,严于律己,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微笑是一种美的风度,尊重是一种爱的关怀,表扬是一种美的激励,耐心是一种美的涵养。心境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人生。心境是可以传递的,老师的微笑、尊重、表扬和耐心,能够传递给学生阳光般的心境,学生才能自信、自强、自立、自尊,才能使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同时,教师本身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学能力,以此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得到学生的信赖,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还应善于组织、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强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时,可以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教师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即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程式化。如果那样教学,就没有灵性,没有生气,学生对学习就失掉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讲述,采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细细的品味,采用真实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仅有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努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认同教学目标,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如何才能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那就要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得以实现。比如在讲商品价值时,可以首先向同学们讲述商品的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然后提出问题:商品之间之所以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什么?1只羊可以与20斤米相交换,5尺布可以与1把斧头相交换,这是为什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又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是使用价值,有的同学说是消耗了一定量的人的体力和脑力。通过讨论,很显然它们之间之所以能够交换,共同东西不是使用价值,而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然后归纳出价值的涵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接近,既不能将目标定的太高,也不能太低,必须与学生的水平相接近,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训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在线学习;模式;网络
1.什么是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或是手机无线网络,在一个网络虚拟教室中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取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并在互联网上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找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再者,可以和学友及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心得体会的交换,疑难问题的探讨等等。学员可学习到大学、研究生以及职业教育的会计、法律、英语、计算机、管理、金融、工程、公务员、贸易、商务等近1000门最优质、最全面的网上课程。
2.在线学习的特点
2.1可以相对自由的安排时
可以自己决定何时学习,早上,下午,晚上,夜晚可以按照本人的职业,学业或者自己允许的时间,老师也会针对你个人来设定学习计划。随时可学,不比传统的授课模式需要长途跋涉,有时间的局限性。
2.2节约成本
比如参加一些励志的,有关销售方面的课程,需要个人自己出差旅费,主讲教师培训费,活动相关经费等,现在很多家庭都请家教、如果你用有一张学习卡,不仅可以和很多名师交流,还节省费用,更不受时间限制,再也不必担心学习成绩跟不上去!实现了普通学校学员也可以听到全国各大名校、各学科优秀教师的精心讲解和解析,样的情况按照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
2.3查找资料的齐全性,广泛性
“在线学习”不仅包括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德、行为习惯、即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一些方面,另外又加了云技术的资源共享平台,查找资料非常容易。资源可进行比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益于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网络的空间很大,当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跟网上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还可以查找资料。由于没有任何约束,对于问题的探究也更加的深入,对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也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点击学习。
2.4没有地点的局限性
通过消除空间障碍,切实降低成本;提高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能力,可以说网络发达的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上学习。
3.在线学习的模式
在线学习有两大模式,一个是引领式模式,另一个是自主学习模式。无论是哪种学习模式,学习者最初的目的是一致的,学员都希望既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
3.1引领式学习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带领下,按照学习计划和进度进行学习。引领式模式是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注重群体学习,有统一的学习计划,授课可以参与互动,回答疑问,讨论学习为主体,同时课程也很注重沟通。互动与沟通是引领式在线学习平台的突出特点,实际上引领式在线学习平台并不一定需要很复杂的功能,甚至运用论坛或电子邮件等工具 就可以开展引领式在线教学。学员与老师通过现场或非现场的交流,比如通过留言板,发邮件,课程公告等来进行学习。
3.1.1引领式模式对老师的要求:
以教师为中心,在线教师与传统教师不同,需要专门的在线教学技能,了解网页的基本知识,并将资料放在教学服务器中,一个新的在线教师需要数月的系统化培训才能上岗。
3.1.2引领式模式对学生的要求:
对于学习者的自由度是有限制的,在不同的项目对学习者的要求限制都不同,除了按照老师引领的各种学习资源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学员参与及讨论
3.2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拥有充分的自由,需要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学习的资源多样化,可选着性非常强,学习的种类非常多,课程更注重内容。
3.2.1自主学习模式对老师的要求:
自主学习模式从理论上将教与学是分开的,因此不注重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的角色可有可无。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开发上,从自主式学习的特点来看,它更适合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学习资源库、信息检索等非正式学习领域。学习方式多样不仅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到MP3中。自主学习模式体现了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方向。不受时间所限,可24小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2.2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要求:
学员需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具备刻苦的精神和良好的态度,还需要有能自我控制及安排作息时间。
4.在线学习的缺点
4.1监督不足
学习没有严格的监督,对学员的自觉性要求提高了,刚开始积极性可能都会很高,但时间久了感觉课程枯燥,会导致渐渐的中断学习。而且任何人都不能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短时间上可,长时间则不胜其烦。
4.2学习的氛围较差
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对比较少,学员基本上是孤独的自行学习,没有足够的学习的氛围。在线培训课程就放在网络上,但是究竟学员学习了没有?学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效果? 无法监控。
4.3学习失败率高
一些网上课程往往没有教师指导,百分之百依赖学生自学。而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会加大。
4.4学习充满盲目
由于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因此常常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遇到难解的试题或者难题还是需要老师指点迷津。各大网站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有害信息泛滥,同时,也有些学生过多注意一些消遣性的文章或节目,从而分散了学习精力,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自主获取知识、自主交流讨论、自主探寻研究。
总之在线模式作为一个新形的学习模式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一个方便的学习方式。它的自由行、低成本、丰富性、跨地域性给我们带来了以往无法比拟的学习方式。无论选择引领式模式还是自主模式都为求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获得知识的方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大英听说课堂 习得无助 常见表现 产生原因 减轻方法
一、习得无助理论
习得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有机体在经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的心理状态。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Seligman)发现,狗在经历了某种无法控制的情境后,即无论怎样做都躲避不了被伤害,它们会将这种无助感迁移到另一个可以避免受伤害的情境中,绝望地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失败的结局,因此停止主动地逃避和反抗,消极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种心理现象就是习得无助。其后塞利格曼等人的试验证明,不仅是动物,人也会产生习得无助感。习得无助对人的学习活动有极为消极的影响,而且人一旦产生习得无助感,不仅会产生操作活动的减退,还会产生智力活动的减弱。习得无助有三个特点:一是稳定性,习得性无助者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某种稳定因素,该稳定归因造成个体对将来情势的消极期待。二是普遍性,习得无助者在某一领域的失败使其对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成功产生怀疑,并产生在其他领域也会失败的心理暗示,此心理暗示可能导致其再次失败。三是内化性,习得无助者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个体内部,忽略外部客观因素,这种内部归因会导致个体自尊降低,产生情感障碍,进一步增强习得无助感。
二、大英听说课堂中习得无助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1.习得无助在大英听说课堂中的表现:大英听说课程是通过课堂上模拟真实场景、引发课堂互动,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课程。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同教师及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互动,实践会话技巧和交际策略,以此提高听说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有的甚至产生习得无助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当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部分学生只是敷衍应付,或是保持沉默。二是遇到困难易放弃,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限,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提高听说水平。三是出现自卑、焦虑、愤怒、冷漠等情感障碍,对课堂交流活动甚至教师有抵触倾向。学生一旦产生习得无助感,就会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无助感将阻碍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中各种旨在提高交际能力的技能训练活动;缺乏技能、策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提高,这又将增强学生的习得无助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习得无助产生的原因:一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往不愉快、不成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信。比如犯错后被同学嘲笑,或者教师的负面评价,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因而较难再次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二是听说基础教薄弱,实践知识较匮乏。相较于其他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难度更大,学习任务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一方面,如果这种不成功的经历一再发生,学生只会认为能力不足是其学习失败的唯一原因,进而产生习得无助感。另一方面,学生的世界知识较匮乏,互动时特别是生生互动时,缺乏拓展话题深度的知识准备,交流只能停留在浅层,而浅层的交流互动无法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看不到学习的进步,学生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
三是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科学的学习计划。一方面设定的目标过高,当学习预期和结果产生差距较大时,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无用;目标过低,轻易就能实现,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无法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满足感等积极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听说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不科学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无法有效地监控学习进程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当学生认为自己难以对学习行为进行控制时,较易产生习得无助感。
四是不适应听说课堂特有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以往的英语课堂,大学阶段的听说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使得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适应大学听说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教师将课堂自下放给学生,学生却不知如何使用,感到无所适从。小组活动是最易让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对在活动中应该做什么没有概念,也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理解课堂活动的意义,也无法通过课堂活动满足其求知欲和体现其自我价值,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
三、减轻习得无助感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课外学习:教育生态学认为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课堂内部环境和课堂外部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和补充。当学生仅凭课堂有限的时间无法完成语言知识的积累时,课堂外的学习能拓展课堂时空,弥补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基础较差学生的习得无助感,就要加强其在课外的学习和训练。实践证明,听得越多的学生,说的能力越强。接收性语言技能即理解性语言技能,可以而且必然会转化为生成性语言技能。[1]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听和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两大途径,对口头交际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基础特别是听说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外更应加强听力和阅读方面的练习。教师应按计划给学生布置听力和阅读的课外训练任务,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听自己感兴趣的英语节目,多看喜欢的英文书籍,从简单的开始,慢慢提高难度。这样学生的听说基础得以夯实,同时世界知识也得以丰富,顺利完成课堂任务的可能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2.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以真实的条件为依据。教师应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风格和语言水平等,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避免目标设置得太高或太低。当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时,应引导学生将总目标和总计划分解为阶段目标和阶段计划,比如月目标和月计划。这样,学习过程变得可掌控、可预知、可调整,而且各个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取得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师生加强沟通:首先,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听说课程的特点。明确告知学生听说课程是典型的实践性课程而非讲授型课程,需要学生参与课堂的各种交际活动,只有通过实践参与,才能将交际策略、语言信息等知识转化为实际听说技能,否则这些抽象的知识只会存在于大脑。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将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整学习方法,积极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听说课堂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式。
其次,教师应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课堂的行为给予客观的、正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即使在大学阶段,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还有赖于教师的权威评价。研究显示,学习水平不同,表扬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表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用最大,中等差之,优秀生最小。[2]由此可见,积极正面的评价对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更加重要。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教师的正面评价,其自信心会增强,正面的自我概念也会得到强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漠视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错误,教师可以更多地通过暗示法引导学生注意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错误处理有助于学习语言,但是比错误处理更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呵护学生的兴趣和信心。[3]学生将认识到偶尔的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进步。当学生不再恐惧错误,其习得无助感将有效降低。
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其生态位。小组活动对提高听说课堂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多变,但总的来说,小组活动都要求学生能在和组员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但教师应该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中小学阶段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考虑到部分学生对听说课堂交流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比较陌生,教师应给予其适应的时间和必要的引导。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每个学生在课堂,甚至在不同的小组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所谓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4]教育生态学认为生态位就是学生在某一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最适合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优势。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其在课堂、小组中的生态位,按照其需求、能力和个性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和学生协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派学生担任小组中的某种角色,并给予相应的语言方面的指导和培训,给学生建立完成任务的“脚手架”。当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完成小组任务时,可以由小组成员协商,交换任务,尝试不同的角色,拓展生态位、拓展能力。学生有事可做,而且其能力可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习得无助感将减轻。
4.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错误的归因带给学生错误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其放弃努力。有研究显示,当学生将其失败归结为能力不济时,就可能会失去信心;归结为方法不当,努力不够时,他会试着努力去做;当学生把成果归结为自身能力时,成功会使其增强自信。[5]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学习成果不如预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归因,还可以分阶段地通过访谈、问卷和学习日志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学生对其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正确归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5.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这不仅意味着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听说技能对其日后的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还意味着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其产生继续学习的需求。此外,不同动机的有机结合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动力,其中内在动机的作用时间长并起主导作用。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很多,包括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6]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关心爱护,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小组活动时成员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这样学生不会担心因为犯错而被嘲笑,反而会因为同学的鼓励和帮助而更希望参与和同学的交流互动。
四、结语
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学生易产生习得无助感,这种情况在听说课堂尤为严重。习得无助的出现是学生的不健全心理和有限认知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消除这一不良心理,教师既要在心理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从根源上克服习得无助感。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47.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9.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92.
[4]马晶文.影响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4):186-187.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误区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99-02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代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理念与奋斗目标。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还指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但我们的一些所谓高效课堂却存在"新教材,老教法"的误区。因此,分析这些误区对创造真正高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努力建立有效教学方式的策略
1.1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将问题留下让学生课后再思考、讨论,再下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正确结论公布给学生。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正整数指数函数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足够大的纸(厚约0.01mm)对折30次,猜想一下: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学生都议论纷纷,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对折100次呢?学生在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注重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教学整合的策略。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没兴趣,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投影图将日常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现象生动展示,接着每一个定理的推出都是由学生自主做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这节课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生积极性很高,配合也非常默契,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同时更要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的策略
2.1引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学习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2引导好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并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3引导学生专心听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2.4引导学生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3.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作为三门主要学科中的重中之重的数学成绩如何,决定着高中学生的命运。因此,数学学习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高质量,轻负担"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在"五严"背景的情况之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犹为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建构高中"高效数学课堂"。
3.1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 要真正做到课堂民主性,我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讲授的主阵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享受成长的主阵地,课堂要让"学生当家"。教师更像主持人,充当学生的协调员、服务员,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上的顾问。这位主持人应该多提示,少讲解,由学生进行反思、升华,总结出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升到一定高度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反思、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互动,情感交融。经常会有我开个头,学生抢答或齐声回答的现象出现。由于师生关系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2实现信息过程的探究性。 在"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上,我采取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寻找解题思路,总结数学规律。如讲解某道题目时,我会先让他们写出某题的多种解法,对于学生习题的分析讲解,我首先肯定他们思考的价值,再引导学生比较几种做法的优劣。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边讨论、边评定、边补充、边更正、边总结,进而弄懂哪一种是通解,哪种解法比较巧妙,寻找解此类题目的突破口。这样,既能防止学生只做题不思考的毛病,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解题效率,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极大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