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3 11:2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泽桂辅
在丰田汽车公司工作42年
主要从事品质管理、工厂运用管理
曾负责丰田史上最高品质,最高产能,最高技术水准的装配工厂――田原工厂的高级轿车生产工厂的运用管理工作。
对于熟知“丰田生产方式”的人而言,提到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的图片应该是丰田安全屋(如图1)。
图1:丰田安全屋(资料来源:小泽桂辅《T-TPS》课件)
丰田方式两大支柱之一: “JIT”
小泽老师介绍说,丰田生产方式的起源来自其两大支柱,“JIT”和“自动化”。JIT即准时化生产,是指在必要的时间内以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此种生产方式能够让材料如流水般传送,使其停留在生产现场的时间最短,降低库存量,尽量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在JIT生产方式中,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非常重要的工具――看板。看板的出现与“后工序领取”密不可分。后工序将需要的原料的数量提前告知前工序的人员,才能保证定量的材料定时到达,定时生产出定量的产品。计划需求量告知就通过看板来实现。看板会实时更新,原材料的进入与领用都有记录。这种拉动式的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少半成品的堆放而造成的浪费。但看板仅适用于长期批量生产的产品,对于只是在一段时期生产的产品而言,看板的导入不一定有效。小泽老师建议企业在导入看板时,可以先从公司内部开始,从一条简单的生产线开始,比如加工、组装或者仓库,先进行尝试。效果明显并且稳定后,可以再尝试全面导入看板。除了看板以外,JIT的实现也离不开均衡化生产。单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就无法避免庞大的中间库存,无法降低浪费,因此需要采用小批量均衡化的生产减少浪费。
图2:均衡化生产(资料来源:小泽桂辅《T-TPS》课件)
图2中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工厂的产品组装需要ABCD四种半成品,他们的生产节拍分别是4分钟/台、10分钟/台,10分钟/台和20分钟/台。组装成产品分别需要50%A,20%B,20%C,10%D。那么落实到月的生产计划为每月1-10日生产A,每月10-15日生产B,每月15-20生产C,之后生产D。ABC生产完以后需要等到20日左右,等到D生产完以后才能进行成品组装。此种方式会造成大规模、长时间的库存。同时,员工在生产节拍密集时非常繁忙,机器损耗大;而在节拍相对没有那么密集的时候,员工较为轻松,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被利用。于是,丰田设计小批量均衡化生产来改善这样的问题。具体操作方式为,一台机器同时可生产ABCD四种半成品,而且按照生产节拍安排生产次序。这样,在降低半成品库存的同时,也平均化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和机器运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此“自动化”非彼“自动化”
“丰田生产方式”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支柱为“自动化”。此“自动化”非彼“自动化”。“自动化”,即用机器生产代替人工生产。自动化以后,一旦有次品出现,就会不间断一直出现次品。但丰田的“自动化”多一个人字旁,意思是丰田的“自动化”需要像人一样智慧地去自动,保证做到只制造合格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要实现以上目标,首先要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保证异常情况出现后可以及时停止设备。丰田是如何做到这两点的呢?丰田在确保工序能力的同时,启用安灯(ANDON)装置以便及时能够掌握异常情况。防错装置和QA网络的设置确保异常情况出现后可以及时停止设备。丰田的“自动化”取消了设备监督人员、返修作业,提高运转效率和合格品率。小泽老师建议中国企业对于防错装置的构建可以先从不花钱或者少花钱的环节进行。比如,采用不同颜色作为材料识别的标志;在相似部件和材料的放置区设置隔板或分隔空间;尽量使事项的标示大而显眼;不同部件采用不同卡口,发生错误则不能安装等等。
职场活性化
T-TPS (Total-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是丰田现在采用的生产方式,是在TPS的基础上加入了职场活性化和全过程品质保证。职场活性化是指工厂创建一个让员工感觉开心、生机勃勃的生产环境。丰田意识到损失一位成熟的员工将花费较大的成本,因此它一直努力建设让员工长治久安的环境。丰田主要从明确组织结构、明确管理监督者的职责、开展QC小组活动、培养作业人员的多能工化、推行创意改造提案制度、制定生产率评价指标、人才培养等方面来打造职场的活性化。丰田制造部门的组织分为7个层级,从上到下依次为工厂负责人、制造部长、制造科长、工长、组长、班长以及操作工人。只有职场经验(主要以从业年限为判断标准)达到一定标准,通过专业考核之后,才能进行晋升。每层的管理者都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并且有明确细致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晋升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丰田定期会开展QC小组活动,以班长为单位,一般为10人以下,每个参与者轮流作为活动主持人。QC小组会针对职场问题点的改善展开主题,在工作中实施改善,并将最终改善成果制作成为创意改造提案。年末,丰田会对创意改造提案进行评价,包括有形效果(减少人员、成本、设备投资等)、无形效果(削减工时、提高安全性、改善环境、提高品质)、利用程度(能否横向展开)、独创性、构思性和努力程度等方面,并对优秀的创意改造提案进行表彰。此外,丰田还致力于培养人员的多功能化。培养人员的多能工化一方面能提高作业人员的能力、追求和寻找工作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作业人员间的互助、有利于作业改善的推进;同时有利于管理者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调配人员。在生产方面,丰田每月会举行一次生产部门会议,就生产率进行评价。会议内容包括确认现场的改善活动、防止重要问题的再发生、对生产率(生产能率)的评价及结果。丰田会根据生产能效评价等级设定奖金差距。在人才培养方面,丰田主要围绕三大支柱展开:传承技能、培养新人、培养后继人,以保持个人的活性化,同时保证企业的长存和发展。目前,丰田的人才培养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详细可见图3。
图3:丰田人才培养体系(资料来源:小泽桂辅《T-TPS》课件)
“顾客至上”的全过程品质保证
丰田的全过程品质保证是在“顾客至上”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每一个丰田人都知道到后工序是前工序的“顾客”,他们绝对不会向后工序流出不良品。在全过程品质保证的过程中,每一个丰田人都需要彻底坚持T-TPS的“自动化”的基本思想,即防止次品发生以及防止次品流出;这就要求各个部门在各个工序之中打造子工序完结,在设计、生产准备、生产的各个阶段实施先行改善,在工序内遵守标准作业、实施自主检查、实施质量相互检查、改善成容易操作的作业等,以确保没有次品发生和流出。丰田是采用QA网络来保证产品品质。QA网络是指从作业方法、工具设备、工序的流化、品质检查的方法、检查工具以及管理方法来提高保证水平的改善措施。全过程品质保证特别注重对变化点的管理。当人、设备、作业方法、材料、检查方法等发生变更时要进行工序确认。同时,丰田会设定品质专栏,清楚详细的列出生产台数、不良发生的状况、后工序产生的不良、品质不良对策状况以及对不良品的实物展示等,旨在让任何人都能明白制造工序的品质状况。每月的制作品质月报,制造部门定期召开各个工序的品质会议,品质管理部也定期召开全公司的品质会议也是丰田全过程品质保证的工具。小泽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丰田对于采购件的质量保证措施,即采用指导供应商加质量监察的方式,而不是抽查检验的方式。丰田认为即使是抽查也不可能保证采购产品100%合格,那么抽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丰田会指导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制造工序上进行改善,以达到指定的标准;这样丰田可以对供应商采用无监检查接收方式。丰田对于认定的质量优良的供应商均采用无检查接收,并对于无检查接收的部件供应商给予一定的优惠。
三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小泽老师精彩讲解下,学员们对T-TPS的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样一家伟大的企业而言,今日所学还只是皮毛,学员们纷纷表示,学习永无止尽。
篇2
关键词:评估机构 企业文化 成本 效益
一、引言
评估机构作为特殊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一般的公司制企业相比,“人合”重于“资合”、“公信力重于赢利”。在机构的利润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评估机构的劳动过程也主要是智力投入,评估机构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最终产品――评估报告是机构内部人员脑力劳动的结晶。因此,对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对外如何提高评估报告的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评估机构的持久稳定发展非常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作为机构内部发展的“软性”力量,提高评估机构的竞争力和公信力,特别是这种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组织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增强机构的“软实力”,有助于机构做大做强。从20世纪80年代起,企业文化就开始进入管理学领域,它一般被看作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意识形态化,由企业特定的价值取向、内部交往习惯以及员工的工作方式等构成。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商业运营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认为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指导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评估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意义
(一)从评估人员的行为选择看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门瑟・奥尔森教授(MarlcurOlson)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在其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认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当一群理性的人聚在一起想为获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奋斗时,每一个人都想让别人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成本,而自己却“坐享其成”,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便导致了“搭便车”困境。并且奥尔森认为“搭便车”行为会随着群体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加剧,假设在一个由n个成员组成的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边际努力程度所带来的整体效益的增加被更多的人所分摊,结果就会产生一个缺乏效率的低努力水平,并且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努力水平越低,因此,人数越多,把该群体成员组织起来参加一个集体行动的成本会大为的提高。奥尔森这一理论用于描述评估机构内部也较容易得到验证。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评估项目的完成都是许多评估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一般工作人员和外聘专家等,产生的评估结果也要经过机构内部不同人员对评估过程和结论进行必要的复核。许多人在一起工作,评估报告的质量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都有关系,而机构内部的激励机制通常采取利润分享制,即任何一个人的报酬都取决于其他人的努力。每一个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在进行博弈,即使能够获得足够的剩余索取权,他们也会产生偷懒的行为,并且试图占别人的便宜。搭便车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产生。而在实践中我们激励员工采取集体行为仅仅是依靠利润分享制,结果致使许多机构的管理者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阻碍了机构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除了薪酬激励之外,如何在机构内部形成核心的价值观念,使机构内部形成具有统一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促进员工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对于评估机构的做大做强更为重要。
(二)从评估报告的成本构成看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评估报告作为机构的最终产品,是所有员工在统一的价值观念和集体意识下智慧的结晶,对外代表着机构的整体形象。评估报告的成本构成可以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一般是指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产出,是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在评估机构内部,主要是物质资本的构成,即非人力资本的构成。在一般企业中,非人力资本主要是用于购买厂房、设备、原材料及支付其他生产中的必要支出,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收回,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如此循环往复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起到垫支的作用,而评估报告作为一种智力劳动的产品,并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固定成本,因此非人力资本在评估机构内部只是起到一个抵押担保的作用。而一般意义上的变动成本是指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评估机构人力资本是为机构带来经济利益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人力资本的不可抵押性,但人力资本的成本或者价值往往无法可靠的计量。评估报告的变动成本主要是机构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评估师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一种,其收入主要采取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形式,许多机构将薪酬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现实成本评估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会计成本也就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现实成本,即打造企业品牌的支出,包括聘请优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超额支出,对员工的培训支出,确保评估报告质量的支出。聘请优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还要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为评估机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基础。一般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着评估机构整体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因此加强对员工品德和行为的诚信教育是评估机构内部人员后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评估报告的质量关系着机构的整体形象,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评估报告的使用者只能通过机构员工主观努力的结果来了解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而做出重要的决策。
(二)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机会成本
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探讨的主要内容,即评估机构获得超额利润的成本。机会成本虽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但却直接影响到企业对生产要素方向的选择,因此,机会成本对于评估机构这种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形式来讲,同样很重要。我们可以将评估机构的机会成本理解为,机构为了提高评估质量,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对委托方进行严格的筛选,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所失去的从被排除的潜在客户中获得的最高收益。资产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评估师与委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评估师的执业行为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评估机构在承接评估项目之前,必须考虑评估项目的风险、机构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等因素。从机构的整体声誉出发,考虑是否承接评估项目。当然,评估机构为了树立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又必须把客户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考虑社会中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增加机构的交易机会。不能对客户存有偏见,以评估师的个人偏好来决定是否承接评估项目,否则客户对评估师这一行为的直接报复就是减少交易的次数和降低评估费用,这样会直接减少评估机构同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的次数,带来净收益的直线下降。
(三)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效益分析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效益的相关关系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与詹姆斯,赫斯克特做出的。在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他们以实证的方式揭示了以下事实: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尽管不容易改变,
但它们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企业文化(张根明等,2005)。因此,众多的企业家积极的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企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在不断的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评估机构作为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机构内部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的变革,必须消除机构内部人员的特定的价值取向,就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企业文化成本,才能最终在机构中形成统一的凝聚力,找到机构的股东、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利益的结合点,反映在评估机构由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效益上,就是股东收益的增长率、管理者薪酬的增长率与员工薪酬的增长率将会出现逐步接近的趋势。通过企业文化的变革使机构保持不断创新与增长的活力。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所带来的效益包括,对内改变机构整体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形成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对外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评估机构形象的塑造可以通过机构提供的产品质量的高低而传出去,评估机构如果能够赢得良好的声誉,公众会不断购买机构的产品,机构就会不断巩固和发展客户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实现机构和客户的双赢。为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而达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我们可以用模型来描述评估机构内部企业文化形成的成本――效益变化状况,c为企业文化形成所耗费的成本,u为形成企业文化为评估机构带来的效益,N为企业文化底蕴不断提高的程度,如(图1)所示。基于对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成本效益分析,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并且最终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形成过程理解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此项无形资产的形成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假设评估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则对于评估机构形成企业文化来说,不存在固定成本的消耗,所有的要素都是变动的,因此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先凹后凸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这是由投入的各种要素成本所带来的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所决定的,而所形成的效益曲线与相对应的成本投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必然在开始时以低于成本的速度增长,但最终会超过成本的增长速度。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企业文化在初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而产生相应的效益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促使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初始成本投入不会立刻影响到员工和社会公众。伴随着成本投入的增加,企业文化便会愈来愈影响到机构的内部、外部环境,其效益便愈来愈大。
四、评估机构提升企业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以人为本”的观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评估机构的经营主要是各类专业人员的智力投入,因此,人是决定事务所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在评估机构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内部人员从高管人员到一般的员工都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是机构得以发展的宝贵的人力资源。以我国目前最大的评估机构中企华为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企华公司的最佳优势。公司本部拥有70余名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业评估人员,其中获硕士、博士学位的占80%。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为组织带来的效应具有综合性与持久性,能够很好地提高员工对机构的认同感与忠诚度。出资人对机构的投人不仅仅需要财力和智力的投入,也需要对其员工感情的倾注。作为领导要知人善用,关心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员工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和谐、自主创新、富于协作精神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高于一切,强调对员工的人本管理和参与式管理,通过尊重员工,激发员工的热情,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 网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79-01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学习目标不明确,调查表明,38、6%的学生几乎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对于自己来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在校期间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职业学校是不情愿、茫然、被动的;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学习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况严重,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不能与时俱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只能呆板的教授教材。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理论偏多,缺少实践;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
1.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
(1)信息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①支持课堂教学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
为了能达到显着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目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需要实施结构性变革。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的目的。
②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③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强化自己,使自己具备现代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1.2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
(1)基本能力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者,首先面临的是自身信息技术的扫盲和基本信息能力的具备。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像、声音等进行处理;其次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扫描仪等;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如幻灯片,PS,画板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
(2)多媒体教学
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实训设备昂贵等原因难以一时开展真刀实枪的实践操作,而通过软件的仿真模拟操作则一样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装配高标准仿真实训室,模拟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其学习动机,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网上教学资源
国际互联网是继“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作为重要的基本通信设施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的巨大信息网络。如何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呢?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网络化辅助教学。
2 在职业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举措
2.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等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缩短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纳入到课程改革规划。
2.2 实现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教室、办公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等相关的设备。将国际互联网引入到校园,使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知识含量。
2.3 信息技术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建立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库,不仅方便了教师备课、上课,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将大量可用资源引入校园网中,将大大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2.4 鼓励、组织教师学习并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老师的讲解亦生动形象。
学校应鼓励多媒体教学,并为师生创造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引进其他学校的先进的多媒体授课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听课,并鼓励教师在此方面进行创新实践。组织多媒体课件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并授予奖项。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中职学校;实践教学
1 引言
信息化课堂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2 构建高效信息化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构建高效的信息化课堂,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堂要构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成就感的工具;教材不仅是知识的来源,还能有效的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
2.2 注重积极的情感投入及成就感的获得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都要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成就动机,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2.3 广泛的认知范围
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接触教材以外知识。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源。Internet带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国际上有许多优秀的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博览、大百科全书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使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4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指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五个方面。
传统教学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甚至压抑、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信息化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始终处于研究、设计和创作的前沿,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判断有效的信息化课堂的一个重要依据。
2.5 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终极目标,考试结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信息化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将课堂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迁移到其它情境中,能否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带有综合性,需要学生掌握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问题加以阐释。即使是考试或测试,也要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 信息化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本文结合汽车专业的仿真软件,通过课堂演示与实训相结合,以汽车电器中的更换发电机教学环节为例,我阐述一下我在实践教学应用的一些办法。
⑴开始新课之前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汽车充电系统的故障(充电指示灯常亮)分析,导入故障原因是发电机不发电,结合目前4S店维修流程导入本节内容。
⑵开始实训之前通过电子白板展示4S维修流程(接受派工、整理工位、准备工具、领取配件、更换步骤等)。
⑶通过实车展示操作,加深学生对该节课程的兴趣及记忆
⑷通过分组实践,让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的技能及工作要求,与企业培训无缝对接。
⑸通过实践总结,让学生对实际操作中的失误加深印象,提高技能水平。
4 小结
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减少教学复习时间,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
篇5
关键词:信息化 企业竞争力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众所周知,信息化的实施会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由于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认识程度不够、信息孤岛、资源闲置等问题,信息化实施成功的比例并不高,这减弱了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信心。而就信息化本身而言,其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探讨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企业的高产品价值,即低边际成本、高边际收益;二是差异化。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高产品价值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企业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确定产品价格和产量(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企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处(图中的P1、P2点处)确定产品价格与产量。企业具有更高边际收益与更低边际成本(P2点),相对于具有较低边际收益与较高边际成本而言(P1点),可以更低价格销售更多产量的产品,获得更高的收入,获取更大的利润。
而信息化就是提高边际收益与降低边际成本的重要方式。信息化导致的成本缩减体现在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等方面。生产成本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降低了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方面:库存管理更为合理,实现了库存的合理控制,精简并优化了组织结构,部门间信息交流更为便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费用;交易成本方面:信息化的实施减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环节,实施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客户管理的成本。同时,信息化的实施,使得很多新技术得以应用,企业生产出更加优质、利润更高的产品,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信息化使得边际收益提高与边际成本降低,从而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二—差异化
企业竞争力的第二个重要来源是差异化,差异化可以认为是企业垄断势力的一个反映,企业的垄断力越强,就越能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就更有可能获得高额收益。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具有一定垄断势力、可以生产差异化产品的企业在P1点确定的高价格和低产量处生产一种产品,而其他企业当前时期不能生产该种产品,具备垄断势力的企业可以获取高额利润(见图2)。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其他企业也具备生产该产品的能力后,企业回归到完全竞争状态,再根据P2点确定的价格与产量进行生产,而此时,前一段时间由于该企业能够提前生产差异化的产品,已经获取了高额利润,可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继续先于其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由此可知,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式。制造企业利用Internet让顾客直接参与产品设计,通过采用CAD/CAM技术和新的计算方法,顾客可以精确地定制其所需要的工具,制造商可以和顾客一起来研究产品设计、成本、交货期等问题,能够提供这种业务模式的制造商会赢得竞争优势。利用信息系统,供应商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准确及时地供应各种产品,并且根据客户的需要,制订不同的供应方案,形成自己独特的供应体系。由上述分析可知,信息化能够通过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提升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选取
指标的选取应该满足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由自身的资源情况决定,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对竞争力的评估就必须采取系统设计的原则。另外,指标体系的设置将尽量与现行的会计指标、业务核算指标统一,使评估指标所需要的数据易于采集,并且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同时各项指标数据都要规范化。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和中国经营报共同开发的企业竞争力监测项目的指标体系,其指标选取了在问卷调查中被选择次数最多的,专家们也认同的16个指标,这16个指标中的前10个反映了企业的规模、业务增长、盈利水平、市场份额、融资能力等,这些指标是较容易获得的。第11-13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潜力,第14-16个指标反映了公众和行业对企业的评价,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采取我国通常采用的评价企业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以 2002 年 2 月由财政部等四部委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确定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为准,并且采取基本指标,不采用修正后的指标。将偿债能力中的已获利息倍数指标(计算方法为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调整为负债权益比指标,因为年报公布的数据中没有列出利息支出项目,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且负债权益比也能很好的反映偿债能力,做此处理,其余指标不变(见表1)。
(二)权重分配
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特尔菲法、AHP法等,本文采用特尔菲法和AHP法确定权重。财政部等四部委组织专家对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也设定了权重(见表2)。
数据收集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保证分析的前瞻性,本文选取上市公司数据。因为ERP是信息化中较为重大的投资之一,本文选取年报中公布实施ERP的公司,还要求在实施ERP前后,公司没有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重大事件发生,比如重大的融资、合并等。王立彦等(2004)认为ERP实施效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比较明显,因此本文选取了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即在中小企业板块中选取企业进行研究。经过对比查找,于2004年实施ERP的永新股份(002014)符合样本公司条件,考虑到ERP建设的周期问题,文章选取对比永新股份2004年与2006年竞争力指标的变化。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见表3)。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对2004和2006年的指标进行排序。
首先,建立原始数据表(见表4)。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归一化后的数据表(见表5)。最优值向量与最劣值向量分别为:
Z+=(0.7093,0.7621,0.7176,0.7564,0.7738,0.8011,0.8158,0.9998)
Z-=(0.7049,0.6474,0.6965,0.6542,0.6334,0.5986,0.5784,0.0203)
根据2004年、2006年的指标值与最优值之间的距离(Di+)、最劣值向量之间的距离(Di-),计算得到其与最优值接近程度的结果(Ci)的值,排序结果(见表6)。
由上可知,实施信息化之后企业2006年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明显好于2004年。由此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信息化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信息化实施对于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进行了验证。如果采集更多符合要求的企业信息,计算出指标均值,并且选取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与检验,扩大取值范围,取得更多年份的数据,则能更全面、更准确的验证信息化实施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规律。
参考文献
1.姜继忱.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
2.朱幼平.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5)
3.谢康,陈禹,乌家培.企业信息化的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9(9)
篇6
【关键词】严重创伤;CD4+T细胞;CD3+T细胞;CD8+T细胞;细胞因子;免疫;血液;早期诊断
Early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CD4+T cells and the related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HUA Rong*, CHEN Fu-xing, ZHANG Yong-mei, ZHOU Zhong-hai, WANG Shang-jing.*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The 97th Hospital of PLA (HUA Rong), Xuzhou 22100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 Rong, Email: ilovezq@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changes of CD4+T cells and the relevant cytokines in blood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Methods Sixty-one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trauma admitted into the 97th Hospital of PLA from September 2009 to November 2011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① Patients were younger than 18 or older than 75 years. ②Patients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③Those suffered from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tumors or diabetes, or recent history of virus, bacteria or parasites infections. ④Those had current or recent treatment with corticosteroids or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According to ISS score≥16, there were 61 traumatic patients divided into mild trauma group and severe trauma group. Seventeen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taken as control subjects. At admission, the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 of patients were taken to count the number of CD3+, CD4+, CD8+ T cells by flow cytometry and to detect TNF-α, INF-γ, IL-1, IL-4, IL-6 and IL-12 levels in plasma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anwhile the ratio of Th1 / Th2 type cytokine were calculated.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t test and ANOVA or Kruskal-Wallis test by using SPSS version 16.0 package. P value < 0.05 was considered to b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mild trauma and severe trauma groups showed a similar decrease in number of CD3+ T cells, and severe trauma group showed a most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number of CD4+T cells. Severe trauma group had a lower INF-γ level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L-1 level in both mild trauma and severe trauma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F-γ/ IL-6 in seve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ild group. However, INF-γ/ IL-6 in mil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The early stage of severe trauma exhibit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number of both CD3+ and CD4+T cell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ost of cytokines, and has a tendency of shift to Th2 type cytokine. Therefore, the changes of immune cells should be promptly and successively monitored after severe trauma.
【Key words】Severe trauma; CD4+T cell; CD3+T cell; CD8+T cell; Cytokine; Immune; Blood; Early diagnosis
严重外伤的发病率很高,即便进行了有效复苏和手术,仍有许多患者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 或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1],其主要原因与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3]。理论上,给予恰当的免疫治疗可降低病死率[4]。目前创伤后免疫治疗的效果仍不确定,其原因可能与对创伤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了解较少,临床缺乏有效的观察指标造成治疗时机和方法不当所致[3]。因此,研究创伤后早期的免疫应答对于评价损伤程度以及依据应答程度提供恰当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1 年11月收入第九七医院创伤中心的61例创伤患者被纳入此项研究。纳入标准为: 成年男性,外伤后4 h内入住急诊创伤病房[5];病例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5岁者[6];伤后已输血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者;近期有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病史者;正在或近期使用免疫抑制、激素等药物者。以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为严重损伤标准[7],把患者分成轻伤组和重伤组两组。17 例健康体检成年男性血样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
1.2观察指标及方法
(1) 血标本采集:在入院当时、手术和输血前采集血标本,立即置于内含肝素的无菌试管中。(2)外周血中CD3+、CD4+、CD8+ T细胞含量的测定:采用免洗法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取外周肝素抗凝血100 μL,加入含有抗人CD3-FITC、CD8-PE、抗人CD45-PerCP、抗人CD4-APC的混合流式细胞荧光标记抗体20 μL(BD公司,美国),室温避光孵育20 min,各加入溶血素2 mL,避光静置15 min,离心,PBS洗涤2遍,再以300 μL PBS混悬,上流式细胞仪(BD FACSCalibur,BD公司,美国)检测。采用cellQuest Pro软件进行分析。(3)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NF-γ、IL-1、IL-4、IL-6及IL-12 水平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将剩余血标本在4 ℃、2000 r/min 条件下离心10 min,血浆过滤、分量并保存于-70 ℃待测,3 d内统一按说明书(试剂盒购自R&D Systems公司,美国)检测。(4)Th1/ Th2型细胞因子比值计算:测得TNF-α、INF-γ、IL-4、IL-6实际水平,按公式INF-γ/IL-4,TNF-α/IL-4,INF-γ/IL-6,TNF-α/IL-6计算Th1/Th2型细胞因子比值。
1.3统计学方法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和方差不齐时),以P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轻伤组34人,年龄19~56岁(平均46岁),ISS评分(8.44±3.20),受伤至入院时间0.5~4 h(平均1.3 h);重伤组27人,年龄21~53岁(平均42岁),ISS评分(26.44±16.59),受伤至入院时间0.5~4 h(平均1.8 h);两组间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17例,年龄21~50岁(平均40岁)。
2.2CD3+、CD4+、CD8+ T细胞变化
重伤组与轻伤组CD3+ T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重伤组CD4+ T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CD8+ T细胞、CD4+/CD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创伤后早期患者血浆中TNF-γ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F-γ在重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IL-1在轻伤组和重伤组均低于对照组;IL-4、IL-6、IL-12在轻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重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创伤后早期患者血浆中INF-γ/IL4,TNF-α/IL4,IL12/IL4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INF-γ/IL-6重伤组明显低于轻伤组,而轻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IL-6轻伤组高于对照组(表3)。
讨论
创伤后早期的免疫应答影响创伤的预后[8-9],研究创伤后早期患者血浆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指导免疫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手术干预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等[10] 。本研究中,创伤后早期患者血浆中T细胞总数即CD3+ T细胞数明显减少,可能与创伤导致T细胞凋亡有关[11]。根据细胞的功能以及膜表面的标志将淋巴细胞分为三个亚群: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其中T细胞根据TCR又将其分为αβT细胞、γδT细胞和NKT细胞,在末梢血中主要为αβT细胞,它们又进一步分为CD4+辅T细胞(Th)、调节性T细胞和CD8+细胞毒T细胞。CD4+ T细胞具有辅助B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的功能,而CD8+ T细胞通过杀伤靶细胞发挥其免疫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中,在重伤组CD4+ T细胞减少、而CD8+ T细胞不减少,其原因可能与CD4+较CD8+细胞对创伤敏感有关[1]。初始CD4+ T细胞被称为Th0细胞,活化之后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Th1、Th2和Th17等效应T细胞亚群。Th1主要分泌INF-γ、TNF-α和IL-2,Th2则主要分泌IL-4、IL-10和IL-6等。本研究中,INF-γ、IL-1、IL-4、IL-6、IL-12分别在轻伤组和重伤组中减少,推测原因可能与创伤早期CD4的活化被抑制[11],或与CD4+ T细胞减少有关。
TNF-α是创伤后早期反应的细胞因子,其半衰期约20 min,尽管半衰期短,其仍可促使许多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与文献报道一致[5],本研究中创伤后早期TNF-α并不升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创伤早期缺乏病原体模式分子(如LPS)和IL-1的刺激有关[5]。IL-1的半衰期仅6 min,其确切的分泌机制尚不清楚,LPS能够有效地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1,在发生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时血液中IL-1明显升高;IL-1还能够直接作用于T细胞,辅助其活化,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脓毒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5]。本试验中IL-1在创伤早期无明显升高,反而降低,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半衰期较短或尚无微生物感染有关。
另一早期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是IL-6,它既是促炎介质又是抑炎介质。IL-6促使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宿主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6水平与Th2细胞反应有关[5],其抑炎作用不能被其他抗炎因子取代[12]。多数作者认为,IL-6的水平与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关[13]。但其升高是否是导致MOF的原因还是MOF的标志尚不清楚[5,14]。本研究中,重伤组IL-6并未发现明显升高,可能与本组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对较低以及检测时间较早有关[5]。
IL-4是Th2型细胞因子,它下调Th1反应。抑制Th1细胞的分化可导致感染的播散和MOF[1]。IL-12是促使原始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必须的细胞因子,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在免疫保护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INF-γ的产生依赖于IL-12的存在,反之INF-γ也促进IL-12的产生,形成正反馈,致IL-12明显升高[16]。本研究中,轻伤组IL-12虽然减少,但仍可使INF-γ维持在正常水平;重伤组即使IL-12无明显减少,但INF-γ明显减少,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重伤导致Th1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下降[5]。
宿主的免疫保护主要依靠免疫细胞的内稳定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平衡[15],严重创伤后就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偏向有不同的报道,有的认为无偏移[2],有的认为向Th2型偏移[17]。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创伤类型中Th1和Th2细胞分化类型不同有关[1],也可能与研究的样本构成不同有关,如女性对创伤的耐受性更强[18],以及手术、输血对研究的结果影响较大[15],创伤的不同时期免疫功能变化也不相同[19],以上均可导致不同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为此,本研究中排除了女性,并在手术和输血前抽血检测细胞数和细胞因子水平。创伤后的促炎与抑炎的动态平衡对于创伤后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微循环、凝血和代谢均有重要影响,如平衡被破坏,当促炎细胞因子占优势时,则导致SIRS;当抗炎细胞因子占优势时则引起免疫抑制,表现为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而产生Th1型细胞因子的功能明显减退[20],从而导致感染和脓毒症,两者均对创伤的恢复不利。本研究发现,在创伤后早期,轻伤组Th1、Th2细胞因子均下降,Th1/Th2型细胞因子比值略有增高,倾向Th1型;重伤组Th1细胞因子下降,Th2型细胞因子维持不变,虽然Th1/Th2的比值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向Th2型偏移的趋势。然而,是否轻伤组易于发生SIRS,而重伤组易于发生免疫抑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提示,创伤后早期即存在免疫失衡的情况,不同伤情可能失衡的表现不同,由于手术、出血、输血、感染等“二次打击”均会进一步损伤免疫功能[21],在进行免疫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同时,对于严重损伤者,在手术时应考虑术后发生免疫过度抑制的可能而进行干预性治疗。
参考文献
[1]Flohe SB, Flohe S, Schade FU. Invited review: deterior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after trauma: signals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J]. Innate Immun, 2008, 14(6):333-344.
[2]Heizmann O, Koeller M, Muhr G, et al. Th1- and Th2-type cytokines in plasma after major trauma [J]. J Trauma, 2008, 65(6):1374-1378.
[3]Spruijt NE, Visser T, Leenen LP.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immunomodulative interventions on infection, organ failure, and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 [J]. Crit Care, 2010, 14(4):R150.
[4]Elster E. Trauma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success [J]. J Trauma, 2007, 62(6 Suppl):S54-55.
[5]Yadav K, Zehtabchi S, Nemes PC, et al. Early immunologic responses to traum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major injuries [J]. Resuscitation, 2009, 80(1):83-88.
[6]Sotosek Tokmadzic V, Laskarin G, Mahmutefendic H, et al. Expression of cytolytic protein-perforin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ed patients [J]. Injury, 2012, 43(5):624-631.
[7] 王正国. 创伤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 21(6): 565-567.
[8]Visser T, Pillay J, Koenderman L, et al. Postinjury immune monitoring: can multiple organ failure be predicted ? [J]. Curr Opin Crit Care, 2008, 14(6):666-672.
[9] 花嵘,毛姗姗,张咏梅,等. PACAP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CD4+/CD8+ T细胞水平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 21(6): 572-576.
[10]Reikeras O. Immune depression in musculoskeletal trauma [J]. Inflamm Res, 2010, 59(6):409-414.
[11]Kasten KR, Goetzman HS, Reid MR, et al. Divergent adaptive and innate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are observed in humans following blunt trauma [J]. BMC Immunol, 2010, 11:4.
[12]Xing Z, Gauldie J, Cox G, et al. IL-6 is an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required for controlling local or systemic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J]. J Clin Invest, 1998, 101(2):311-320.
[13]Tsukamoto T, Chanthaphavong RS, Pape HC. Current theories o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fter trauma [J]. Injury, 2010, 41(1):21-26.
[14]Sperry JL, Friese RS, Frankel HL, et al. Male gender i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IL-6 expression following severe injury [J]. J Trauma, 2008, 64(3):572-579.
[15]Kimura F, Shimizu H, Yoshidome H, et al. Immunosuppression following surgical and traumatic injury [J]. Surg Today, 2010, 40(9):793-808.
[16]O'Sullivan ST, Lederer JA, Horgan AF, et al. Major injury leads to predominance of the T helper-2 lymphocyte phenotype and diminished interleukin-12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J]. Ann Surg, 1995, 222(4):482-490.
[17]Chen GB, Tang ZH, Bai XJ. Var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NKT cell and its subse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J]. Chin J Traumatol, 2009, 12(6):323-327.
[18]Frink M, Pape HC, van Griensven M, et al. Influence of sex and age on mods and cytokines after multiple injuries [J]. Shock, 2007, 27(2):151-156.
[19]Ward NS, Casserly B, Ayala A. The 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Clin Chest Med, 2008, 29(4):617-625.
[20]Tschoeke SK, Ertel W. Immunoparalysis after multiple trauma [J]. Injury, 2007, 38(12):1346-1357.
[21]Gebhard F, Huber-Lang M. Polytrauma-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J].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08, 393(6):825-828.
(收稿日期:2013-06-1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12.026
基金项目:创新项目(09MA036);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KJS1103)
作者单位:221000江苏省徐州,中国人民第九七医院急诊科(花嵘,王尚静),生物治疗中心(陈复兴,周忠海);徐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研室(张咏梅)
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规模化;煤矿安全;规模经济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自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近两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慢,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极不乐观:煤炭市场疲软、库存居高不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仅2013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面达22%以上,同期利润下降40.3%。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煤炭企业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抓紧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大型煤炭基地,加强煤炭企业规模化经营。喻勤娅(2009)也论证了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相当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是煤炭企业的必由之路。各煤炭集团为了企业长远发展,争抢能源,纷纷进行煤矿兼并重组,企业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是否可以只考虑大规模大利润就可以进行兼并,这些都值得企业深思。
1 煤炭企业规模化的重要性
保罗·萨缪尔森是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认为:“导致企业里组织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来自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以哈罗德·德姆塞茨和贝恩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集中研究了企业规模与利润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市场结构中产业集中度高的企业,企业规模与利润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利润率随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增加,利润率随企业的规模扩大而增加。
煤炭属于资源型行业,具有不可再生性,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多、小、散、差"的局面,导致政府监管困难,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中,如果生产相同产品的前4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总和为40%以上,竞争秩序才可能趋于正常。如果市场集中度低于40%,就会出现无序竞争现象。截至2008年底,我国煤炭行业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约为24.1%,同年美国前产煤企业的行业集中度约为60%,俄罗斯与印度的行业集中度更高,分别达到95%和77%。作为世界上主要产煤国之一,中国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明显偏低。不管从煤炭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还是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来看,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企业规模化都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煤炭企业规模化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
煤炭企业是指主要从事煤炭产品的采掘、生产、加工和辅助工作的企业组织形式。煤矿工人生产作业主要在地下,劳动强度大,因此对安全管理的要求高。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保障,也是国家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煤炭企业规模化经营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煤炭事故的发生。自2009年山西省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至今,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历时5年,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加强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在有效产能上升的情况下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2010年,全国共有2045处小煤矿被关闭,2亿吨落后产能被淘汰。2011年,全国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429家、淘汰落后产能4272万吨。2012年,全国又关闭小煤矿628处、技改提升小煤矿662处、淘汰落后产能9780万吨。经过这一系列的关闭、淘汰、提升之后,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3 我国煤炭企业规模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规模经济即规模经济的有效性, 是指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而使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的情况。若产品平均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则称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外在规模经济。内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是由于单个企业因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外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是由于企业所在的整个行业规模的发展而间接带来的收益。煤炭企业规模经济表现在:集团化运作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节省很多谈判费用,可以把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一个10万人的煤炭企业,可能只需要5个人组成一 个小组负责企业的财务核算;假如把这10万人的大煤炭企业分成功100人的小煤矿,就有1000家,即使每个企业只需要1个财务人员,1000家就需要1000个财务人员。这样算来大集团的成本比一个个小企业的的低很多。在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就会相对提高。
多元化经营是一种重要的经营方式,它具有规避经营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产生1+1>2效果的作用。但多元经营是有条件的,当企业经营规模较大、市场覆盖率较高(一般在25%以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同时具有开拓其他行业的技术、管理能力等时,进行多元经营是可行的。但就我国煤炭企业的现状看,我国一些煤炭企业除了经营煤炭运销外,还经营房地产、酒店、生物药品等跨行业大且技术要求高、毫无关联的业务。这样难免在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都确立不起优势,并且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进入不熟悉的行业搞多元经营,由于缺乏竞争优势,缺少必要的知识,无必备的经验,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甚至还会把原有的优势丢掉,降低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
【参考文献】
[1]李少林,叶秀东.煤炭行业集中度对煤矿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1)
[2]卫民堂,张文军.规模经济的有效性[J]:概念与分析.现代管理,2005(6)5~6
篇8
[关键词] 血液净化;急性中毒;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198-02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疾病,由于毒物种类繁多,中毒剂量不同,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原料及试剂的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意或无意接触到各种有毒物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急性中毒患者住院人数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最新研究发现,血液净化急性中毒的治疗上疗效确切,抢救成功率高,尤其对无特效解毒药或中毒剂量大且危重的患者有不错的疗效[2]。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急救中心对73例急性中毒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146例急性中毒患者,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急救医学》[3]中急性中毒诊断标准。观察组男30例,女43例,年龄6~78岁,平均(43.7±8.4)岁;对照组男32例,女41例,年龄5~81岁,平均(44.2±6.5)岁。中毒种类:有机磷农药49例,杀鼠剂35例,镇静催眠类药物28例,抗精神病药21例,氨基酸甲酯类13例。职业:农民83例,无业人员26例,工人18例,学生6例,干部2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及中毒种类等其他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利尿、吸氧、解毒剂及拮抗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净化治疗:采用金宝AK200型血液透析滤过机,HA230型灌流器和尼普洛130G型透析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通路,其中颈静脉置管23例,股静脉管50例,均采用单针双腔静脉导管;设定血流速度160~220mL/min,置换液速度2000mL/h,透析液速度1000mL/h。置换液基本配方:生理盐水2500mL,注射用水1000mL,25%硫酸镁3.2mL,10%葡萄糖酸钙30mL,5%碳酸氢钠250mL,10%氯化钾10mL。根据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调整置换液中电解质含量和碳酸氢钠用量。对有出血倾向者可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出血严重者应给予补充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治疗期间每小时冲管1次,观察滤器凝血情况;治疗时间根据患者损伤脏器功能恢复情况而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73例患者治愈率为93.2%,死亡率为6.8%,昏迷时间为(38.1±10.3)h,住院时间为(10.5±2.8)d;观察组73例患者治愈率为80.8%,死亡率为19.2%,昏迷时间为(75.2±16.8)h,住院时间为(15.6±3.7)d。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中毒是指达到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短时间内被吸收造成组织器官功能性损害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4]。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几十万人急性中毒,且患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若单纯应用洗胃、利尿、导泻和药物解毒等常规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特别是对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效果更差,患者病死率高。
急性中毒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治疗必须争分夺秒。主要治疗原则包括:对已吸收毒物给予静脉输液以降低其浓度,使用利尿剂或血液净化技术促进毒物排除体内;对未吸收毒物采取洗胃、导泻等方式排出毒物,防止吸收[5]。急性中毒患者会因中毒类型、剂量、就诊时间等诸多因素而呈现不同的转归,因此,早期进行病情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极其重要。
血液净化是利用净化装置,通过不同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以达到净化血液、替代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组新型治疗技术[6]。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多种方法。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清除毒物、部分炎性介质及机体代谢产物,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和替代重要脏器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7]。研究发现,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中毒的重要救治手段,也是对症支持治疗、帮助患者度过危重期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治疗中[8-11]。我院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昏迷和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恒.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和临床救治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57-58.
[2] 邹水华.血液净化在重症中毒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21-22.
[3] 王育珊.急救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3-407.
[4] 杨,高丽丹,陈芝,等.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2):197-198.
[5] 黄宏强.丹参粉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5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5):112.
[6] 潘友文.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1):3528.
[7] 彭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79-80.
[8] 柴永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急性重症中毒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72-173.
[9] 代丽芬.血液净化治疗蜂毒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2-43.
[10] 左艳,刘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41-142,144.
篇9
关键词: 分析化学 中药学专业 整体观 启发式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谁做主体决定了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的方法[1]。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记笔记,自主思考的时间偏少。分析化学在中药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后期的学习打定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在中药学专业中开设分析化学往往存在着和理工类院校开设该课程相比课时不足的困难,因此,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实践更多的教学方法,而是“填鸭式”教学。而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中药学专业学生由于专业课偏向于文字叙述,学习过程中比较接受“背课本”的学习方法,而分析化学是一门严谨的、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其理论的连贯性、互通性强,尤其是化学分析部分,各个章节理论及编排思路相近,在内容上有区别而已。因此学习分析化学的时候应该是从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的方法,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善于整体的学习该课程。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3],而在化学分析中应用整体观的哲学思想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化学分析学习每个章节是个独立的个体,各个章节之间也可以建立相互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独立的学习每个章节的内容,然后对几个章节进行总结找到相互之间的关联部分,找出其异同之处。
化学分析滴定分析主要包括四大章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沉淀滴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分别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酸碱滴定中的酸碱滴定过程,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指示剂及其应用。络合滴定中稳定常数,滴定过程,滴定曲线,指示剂及应用。氧化还原滴定学习首先讲授与前两章不相同的原理,即电极电动势、滴定条件电位及滴定应满足的条件,其后和前两章类似,滴定过程,滴定曲线等。沉淀滴定共包括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总体讲授思路也是滴定原理,滴定过程,滴定条件,指示剂及其应用。各自章节介绍完了后,学生总觉得各章之间都是独立的,每个章节知识点不同,学习十分困难,但是觉得每章有相同的地方,经常记错记乱,常常出现各章指示剂混淆,过程混淆等现象,致使学生始终认为分析化学就像天书一样难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单独讲授每个章节时候采用启发式教学。以酸碱滴定曲线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直接灌输于学生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以一些公式进行计算。改革后则采用启发式教学,以flas教学演示滴定过程中,以酸度计测定过程中的pH值,使学生在动态中掌握滴定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请学生亲自绘制滴定曲线,得到滴定突跃,进一步启示学生如何选择指示剂,从而使学生掌握酸碱滴定的整个过程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而后面讲授其他章节时,滴定曲线是其中的重点部分。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以整体观的科学思想进行指导,启发学生各个章节的滴定曲线同酸碱滴定曲线雷同,以四个过程即滴定开始前,滴定过程至相对误差为-0.1%时,化学计量点及相对误差为0.1%点,来分析滴定过程中相应分析物的变化,绘制滴定曲线。如此将四个章节中的难点相互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在单独讲解完每个章节后进行从部分到整体的总结,对四大章滴定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上述表格的总结,学生找到四大理论间的相互关联之处,即四大方法整体思路相同处,而其中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复习时学生再次由整体分解为部分,按照相同廓式结构分解每个章节,如四大章节原理部分,酸碱滴定原理引导学生给出酸碱定义,进而引入一元酸,多元酸概念及相关酸碱分布系数知识。络合滴定中根据滴定原理,引导学生根据络合反应定义,进一步给出络合反应稳定常数。根据前两章的引导,让学生写出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引入的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及能斯特方程,沉淀滴定中的沉淀的特点及沉淀滴定中沉淀转换问题。如此通过从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的整体观思想指导学生学习复习分析化学,理出清晰的思路,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总之,在整个分析化学讲授过程中,将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的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从各个章节学习到期末的整体复习阶段,均以整体观哲学思想进行指导,使得学生脱离了以往单独学习各个章节时孤立地识记相关理论从而导致混淆记忆的难题,而是将经典滴定分析方法之间相同点和异同点贯穿整个学习和复习过程,给予学生总体指导。以整体观及启发式教学指导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分析化学,既能促进教学互动又能加强教学效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SCORM标准;信息化;移动学习
一、引言
企业要在当今世界求得生存和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其必然选择,而信息化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信息化技术应用人才、管理人才的储备。在线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培训的首选。各企业网络学习系统或培训网站以指数级递增,但未遵循统一标准构建、缺少系统规划,导致同类资源重复建设、共享化低,影响了培训平台的发展和推广。本文引入ADL组织制定的SCORM标准,能够成功解决平台共享性差、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等问题。为了突破传统在线学习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选择移动学习这一新手段,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构建了基于SCORM的企业信息化移动学习平台。
二、相关理论简介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全新的远程学习方式。很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对移动学习的见解和看法:如AlexzanderDye等人提出:移动学习通过借助移动计算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移动计算设备能够有效展现学习内容并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提供双向交流”。我国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崔光佐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是学生和教师凭借相对成熟的国际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应用移动设备更灵活地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活动。”一般的移动学习方式有:在移动终端链接浏览式学习,在移动终端获取短信息学习,基于智能客户端的移动学习,以及流行的多媒体信息(即彩信)等。
(二)SCORM标准
SCORM标准由美国国防部及美国白宫科技办公室1997年启动的“高级分布式学习”(ADL 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研究项目提出,称为“可共享性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Sham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它是被广泛认可并贯彻实施的数字化学习标准。SCORM定义了一个在线学习的“内容聚合模型”和学习对象的“实时运行环境”。此模型设计内容模型(Content Model)、元数据(Metadata)和内容包装(Content packaging)三部分。
三、基于SCORM的企业信息化移动学习平台的模型及设计
(一)基于SCORM的企业信息化移动学习平台的体系结构
移动学习平台(LMS)由移动学习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组成。系统采用C/S结构与B/S结构相结合的框架,C/S结构使学员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的移动学习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进行学习;B/S结构为培训师和管理员提供课程管理、系统维护等各种管理服务。本系统采用J2ME加Web Service解决方案,由于目前主流智能终端设备不支持ECMAscript脚本语言,而SCORM RTE API编程接口必须通过ECMAscript脚本语言调用,因此RTE API部署在服务器端承担部分客户端任务。
(二)基于SCORM的企业信息化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结构
1、服务器端功能结构设计
移动学习系统服务器端是系统的核心和枢纽,由表示层、业务层、控制层、数据持久层、数据库构成。表示层包含JSP页面显示以及封装SCORM RTEAPI的Web Service,控制层用Servlet响应客户端各种请求服务,业务层包括用户管理、课件管理、用户交互等,数据库记录系统用户的基本信息、SCORM教材的基本信息、详细资料,内容组件单元信息、学员学习课程历程等。
系统用户有三种角色:系统管理员、培训师和企业学员。系统管理员维护和管理整个系统,具有用户管理以及课件维护权力;培训师的可进行课件维护、交互信息管理以及学员成绩、疑难答疑等相关功能;企业学员是系统服务对象,包括用户信息管理、学习功能以及部分课件管理功能。下图描述了服务器端的功能分布情况。
2、客户端功能结构设计
移动学习系统客户端由用户界面、MIDP应用程序、系统网络接口以及本地RMS存储等几部分构成。用户界面获取用户操作信息并展示课件,MIDP应用程序完成各种业务操作,网络接口调用Web Service,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信息交互,本地存储RMS存放课件及学习过程信息等。
系统客户端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学习功能以及用户交互。用户信息管理主要是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密码修改、基本信息修改等功能。学员学习部分主要包括课件浏览、课件查询、课件下载、课件学习等功能,是客户端的核心部分。学员可以下载课件或是进行学习,课件下载是学员选择好课件后,向移动学习系统服务器端提交请求后获得服务器端所发送的课件包。课件学习根据用户的操作,对课件包进行解析。用户交互是学员通过系统论坛,查看论坛内容、发表内容、课件反馈、疑难咨询等操作。
四、基于SCORM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移动学习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
(一)移动学习系统服务器端实现
服务器端实现使用J2EE以及Web Service技术,JSP技术实现系统管理员和培训师管理功能,Web Service技术包装SCORM RTE API调用客户端服务。
1、服务器端环境搭建
服务器端架设在开源项目 Apache Axis和Tomcat上,操作系统为 Windows XP。Aache开源组织的Axis提供创建服务器端SOAP操作的基本框架。
2、课件上传实现
上载SCORM课件是课件管理的核心功能。用importCourse.jsp文件的action属性upload上传SCORM课件,交由Server端uploadServlet处理后把课件存放至 webServer临时目录下,解压缩课件并解析imsmanifest.xml,把课件信息和内容清单文件解析结果分别存放入数据库中相应目录下,完成整个教材上传工作。
3、SCORM RTE API包装实现
SCORM运行环境旨在SCO和LMS之间提供互操作方法。API提供8个标准函数,LMS启动后SCO自动寻找APIAdapte后调用Initialize初始化与LMS通信,SCO和LMS间利用LMSSetValue、LMSGetValue交互数据,利用GetLastError, GetDiagnostie和GetErrorString交互状态,利用Commit提交修改数据,通过LMsFinish结束通信,最后借助Axis工具org.apache.axis.wsdl.Java2WSDL和AdminClient完成辅助代码产生和WebService。
(二)移动学习系统客户端实现
1、移动设备选择
目前常见的移动终端有PDA、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学习机等。本文选择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系统终端。
2、相关技术
XML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在移动学习系统中不可或缺,用于SCORM课件打包、文件传输以及课件解析。
J2ME是适用于消费类电子和嵌入设备的JAVA2平台缩微版,是SUN公司针对嵌入式、消费类电子产品推出的开发平台。J2ME是一个多层的软件体系,包含配置(Configuration),可选包(Optional Packages)及简表(Profile)三部分。
3、移动学习系统客户端程序基本结构实现
客户端选用的硬件符合CLDC配置标准,客户端图形界面、输入输出以及本地存储需使用移动信息设备简表MIDP,提供了基于javax.microedition.midlet包的MIDlet应用程序主框架。其余利用MVC设计思想将视图界面与业务分离,在Mob1leModel类中实现客户端各种功能及界面,最后用Mobi1eModelConto11er类实现控制器功能。
4、移动学习系统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实现
基于SCORM规范的移动系统架构采用J2ME客户端调用Web Service方案,自行编写代码实现客户端与Web Service交互,远程调用SCORM RTE API。调用通常有HttpConnection、JSR172和kSOAP三种实现方案。移动学习系统需要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支持。本系统选择中国移动通信提供的GPRS网络连接方式KJava+GPRS,即CMNET。
五、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信息化在线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CORM的企业信息化移动学习培训方案,设计了基于SCORM的移动学习系统框架,从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描述了平台设计方案,并对其中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进行了论述。系统满足了程序跨平台需要,可以在不同平台上部署。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高效地共享分布式学习服务,并在基于SCORM的移动学习平台构建领域进行了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7-18.
[2]SCORM规范[EB/OL].http://adlnet.gov/scorm/.
[3]孙运动,刘,顾明.用Java和Web Services技术实现移动位置服务.计算机应用,2004(12):72-74.
[4]钱进.SCORM规范在移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5,5(4):27-282.
[5]于勇,周杰.运用J2ME与Servlet技术的手机程序开发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23(9):115-117.
[6]王志刚.基于SCORM标准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0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