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17:2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学习计划

篇1

(一)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要熟悉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引入?它有什么用?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那些其他物理量相似或类同?与谁有联系?怎样记忆它?等等。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五)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篇2

【关键词】学习兴趣;无机及分析化学

一、引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环境、材料物理、油气储运、给排水、食品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其教学质量对于奠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有机融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基础化学课程,学习内容多,且知识点较分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理解较难, 公式多且适用条件复杂,使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是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绿色化学教育的改革

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一) 强化教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应重视塑造自身的授课形象。 教学过程实际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注意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就能给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当的引导。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中需要描述的内容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对教材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寻找一些具有启发意义、思考价值和颇有情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另外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让学生体会到课程的魅力和教师的风范,渴望学习这门课程。

(2)要求老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讲课有一定的激情,声调抑扬顿挫, 这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为了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作用,教师要自己经常阅读和收集各类科技信息,将最近的科研成果以及自己科研感想,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 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例如,作者一直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工作,在讲授“吸光光度法”时,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自己通过光谱仪器进行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工作;在讲授“酸碱滴定法”时,介绍了自己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对果蔬及其制品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和草酸等进行的测定;这些内容要么趋向前沿、反映现代,要么趋向实际应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起到培养兴趣及探索创新精神的作用。

(二) 重视绪论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绪论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开始,绪论的讲授可以让学生明白教材的主旨和篇章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教材的知识体系轮廓。上好绪论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只是培养兴趣的开始; 教授不同专业学生,绪论课要有针对性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和材料物理专业的特点,多举一些日常生活、材料类工业生产中较熟悉的实例 (针对材料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使之认识到这门课程不仅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关,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1)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在有效的学时下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认真组织讲课程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合理地精简与材料物理专业联系较少的纯化学理论以及中学或其它课程重复的相关内容,省去一些繁冗的公式推导和证明。不同章节的内容密切和材料物理专业融合, 比如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一章中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对了解合成材料的性质和反应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将上述理论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中,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等作为一般介绍,而元素化学部分,学生在高中期间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只做简单的变化规律分析即可。

(2)精心设疑采用问题教学。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重点知识设置成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考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讲“稀溶液依数性”的时候,笔者以一些与稀溶液依数性相关的生活现象为引子,作为整堂课的导语。如“为什么腌咸菜的水冬天不易结冰?”“为什么下雪以后,公路要撒融雪剂?”“为什么化肥施多了,植物会被‘烧死’?” 给学生讲授溶液的渗透压时,可以先给学生提出疑问,是否知道护士给病人输液将药物溶在什么液体里? 它们的浓度是多少?通过设疑,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目的的学习。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微观过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此时如果借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化学微观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抽象变得具体,让枯燥变得生动,同时也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直观、更加有趣。例如在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很难把握,利用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把常见指示剂在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形象的演示出来,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不当和终点颜色判断不准确而造成体积误差,这样既直观、生动、经济,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除了注重课堂设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该课的实用性得到证实。例如,在学习溶液这一章,讲授气体溶解度与饱和蒸汽压关系时,提出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时有气泡产生?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结合工业合成氨的具体状况,探讨如何提高反应速率,增加氨的产量,等等。通过联系实例,让学生感觉到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揭示生产和生活中许多所以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及灵活应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建立一套“以笔试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考试评估制度”

采用灵活的考试形式,那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肯定会大大提高。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革现有的一考定结果的应试方式,变为贯穿课程始终的、多方式的测试,如可以实行阶段考,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多一些灵活性、创造性、实践( 至少是模拟实践) 性的考题,如可以让学生写写学习心得等,这样既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又可以作为改革的一种手段。

三、结束语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愉快主动地学习。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趣激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学好无机及分析化学。

参考文献:

篇3

一、挖掘德育因素激发兴趣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利用青少年爱听故事及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的卓越贡献,使学生感到新颖、奇特,不由得萌发出敬佩的情感和向科学家学习的愿望。

例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形成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这些事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科学家是凭着对自然界强烈的探索热情,以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毅力战胜困难和逆境的。学生往往被科学家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所感动,以他们为榜样,对追求真理和科学研究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加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并建立概念规律,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力将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认真做好,还要根据需要增加一些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做实验。例如,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自制一只潜水艇模型;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自己用手拍打桌子来体验一下;讲导体和绝缘体时,让学生将铅笔芯和笔杆的干木头连入电路等等,使全体学生经常处于动眼、动手、动脑的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通过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讲究教法,寓教于乐

目标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进行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实施情感教育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个性健康而和谐地发展。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寄予真诚的期待和信任,并表现出应有的激情,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学生也就会尊重、信赖教师,课堂内就会创造出融洽、和谐的气氛,学生的学习便会生动活泼。当学生感受到物理有趣、新颖、实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以深化。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俏皮。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的基础,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四、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1 创设情境,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性,需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地引入小组学习、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如较简单的课题可让学生先小组学习再由学生执教的方法组织教学,较简单的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动手完成等,通过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联系实际,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 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兴趣。如可区分层次让学生参与课堂,对待后进生可让其动手协助完成演示实验,对待中等生可让其描述现象,对待尖子生可让其解释现象、得出结论等,以此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爱上物理课。

篇4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练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练习,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非凡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练习,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练习,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如:用物理科学技术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我国在实施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几大重点工程中有关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练习,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练习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练习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练习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把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把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

2、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练习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练习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练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奇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1、类比推导法

 

将已知或新给出的原理、知识或方法横向类推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以解决新问题或得出新知识,即已知(或新知A)类推新知(或新知B),其要害在找好横向类比迁移的“参照点“。

2、逆向思维法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按常规正向思维分析不方便,此时可改变思维方向,由正向思维改为逆向思维,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光学中的光路可逆原理,匀减速运动倒过来考虑就变为匀加速运动等。

3、等效思维法

 

物理学中的问题,有时直接分析有困难,此时,可用效果相同的模型来等效代换,使问题便于分析解决,如: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力的分解与合成等。

(五)加强学科交*渗透练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篇5

【关键词】学讲计划 探究性学习 合作讨论 创新

由徐州市教研室倡导和大力推行的学讲模式在徐州大地已经推广数年。学讲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一脉相承,深受广大教师的支持。本人通过学讲计划的学习,并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引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能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一、探究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自主学习是学讲的基础,通过自主W习解决大部分的基础性问题。这种探究体现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先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给学生设计出不同梯度的问题。然而总归会有个别同学由于理解力问题存在,对知识把握的偏差。这要求教师在巡视中,及时把握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态,引导学生,对教材再次阅读去探究所出现的问题。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内容简单,但学生容易忽视很多知识,在运用中容易犯错。所以在学生展示长度的各种测量工具的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概括这些测量工具的共同点:都有零刻度线,有各自的量程和分度值。进一步探讨他们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方法并选取一组同学的测量实验发现物体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在了两个刻度线之间,进行探讨。从而引出了准确值和分度值。然后我延伸如果是一个刻度尺,从中间断了,怎么使用。

二、探究学讲环节中,“讲不透”的问题

当后进生出现问题时,小组内优秀同学帮助进行探究。这种探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习答案在什么地方,而是帮助组员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物理教材中有留给学生去验证某些的原理,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材料去验证,但学生缺乏这方面材料,所以学生需要利用教师、网络去探索。如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点之间跨度大,这种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就会给学生带来困难,导致学生混淆的知识,如重力和压力;功和能。教师照本宣科,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一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遏制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此时,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无疑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探究滑动变阻器”一框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方法时,为了更加直观明了,物理课代表从网上找来了flas;另一同学则从实验室借到一个变阻器,现场拆卸一个看其内部结构。

三、探究实验中没有达到实验目的的环节

当学生知识产生的问题并进行质疑时,教师要善于点拨、诱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各抒己见,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验证。做实验学生总是很兴奋甚至跃跃欲试,教师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鼓励大家对实验活动的器材进行自己的改造和建议。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偏差甚至与教材相反的结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改进措施,然后再次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能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此一举,却正是非常有价值的奇思妙想。这种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质疑问难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每组一大桶水放一个气球让学生用手往下慢慢的压感受一下浮力,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猜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得出:①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③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实验验证: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四、探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篇6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财务报销; 会计核算; 财务流程; 财务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5;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110-02

一、背景简介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前几年通过全校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在学校预算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做到了将预算申报与审核、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分析与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流程都固化到系统中,通过校内网让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能实时、清晰地了解预算下达及执行的情况,从而能方便地实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的预算管理目标。但是,由于该预算系统与会计账务系统是两个不相关联的系统,信息尚不能共享,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两个系统的信息可能由于报账时间、用款额度、预借款、托收等原因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二是需要在两个系统中登记、记账,客观上增加了工作量。由于以上问题,两个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影响财务核算与管理的质量。

基于此,学校在以往预算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系统优化的问题,设计开发出将现有预算系统与会计账务系统相融合的软件系统,从而实现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信息集成。本文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出发,对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来优化提升学校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探讨与阐述。

二、学校财务管理系统优化设计理念

系统设计理念是系统的灵魂和精髓,基于目前现状,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定位为:技术先进、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信息共享。系统设计的理念是:在校园网环境下,结合原有财务管理的现实基础,以“网络报销”为设计主线,将预算、审批、报销、核算、查询等流程关联起来,在不改变现有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以信息化、电子化为手段,实现业务办理简单化、单据填写规范化、业务审批流程化、财务制单自动化、付款方式电子化的目标,创建一种新型的财务报销与预算控制系统。

三、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

(一)梳理财务流程

对工作流程的梳理与设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能与使用,对系统设计有着重要影响。财务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预算、财务审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信息查询等。原先的系统主要是解决了财务预算流程中的预算申报与审核、项目与额度控制、汇总分析等问题,其他财务流程大多仍是手工方式处理,各流程之间信息不能实时共享。在手工审批情况下,费用审批人员在审批单据的时候,无法及时了解各部门已经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预算余额、实际如何使用等。部门与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导致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此外,手工审批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很多管理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因为职工每天的工作很多,不能指望职工记住很多管理制度来进行人为判断,因此,有必要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将预算、审批、核算、监督、查询等各项工作流程固化下来,每项业务按规定的流程规则运转,参与业务的人无需记忆各种复杂的流转规则,从而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规范及低效率。

从负责相关审批手续的管理层来看,他们有大量的日常业务需要审批,如采购、出差、借款、资金审批等。手工审批中各环节都需要手工签字才能逐步走到下一个环节,而利用电子化报销流程则可以把管理和财务的职能进行区分,作为管理层主要是关心该事务允不允许发生,允许发生多少,而财务的职能则需要判断该事务发生的凭证(发票)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超过财务报销的标准。所以在电子化流程下,电子单据和纸质凭证分别走各自的流程,管理层以电子单据填入的数据作为审批依据进行快速审批,不用在纸质凭证上审批,纸质凭证由财务审核即可,这样可以支持领导远程审批。按此流程操作,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费用报销效率,又可以规范费用报销流程,实现费用的有效控制。

因此,通过对各项财务、业务工作流程的全面梳理,确定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将预算、审批、报账、核算、监督、查询等各项财务流程有机地整合起来,重点是在原系统基础上增加以下功能:电子审批、来款登记、借还款、预约报账、预算与核算有效对接等。

(二)设计表单

针对学校财务报销流程的特点,系统设置各类标准单据,覆盖学校各项业务需求。表单设计力求做到简便规范,高效灵活。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主要可设计以下电子表单:

1.针对学校内部使用的单据。(1)“借款单”、“借款报销单”:主要用于学校内部的借款及借款报销流程。(2)“费用报销单”:主要用于学校内部费用支付的直接报销流程。

2.针对学校外部使用的单据。“付款单”:主要用于学校外部费用支付的付款流程。

(三)设计业务申请、审批流程

1.报账申请

在发生报账业务时,业务经办人首先需要在系统中填写业务申请单,按照预先设定的单据格式填写相应内容,在填写申请单时,系统自动获取该业务的预算总金额、目前实际累计发生额以及预算余额等数据,提供预警和多种控制方法。

填写完毕后,可按“流转”按钮提交单据进入流程。系统自动根据业务类别提示本单据相关流程环节和责任人。

2.报账审批

学校各级领导可在电子流程中对单据进行审批,审批责任人可以对审批单据做“通过、退回、加签”等操作。

(四)设计财务审核、付款、记账流程

财务相关岗位可在流程中进行财务审核、付款、记账等财务操作。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及进行会计确认等,这将大幅度减少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财务人员在对纸质单据核实确认后,在电子流程中完成“财务审核”环节,然后批量生成记账凭证。财务人员也可以通过手工方式增加新的凭证,以解决规则外的凭证生成。

2.财务人员对生成的凭证进行复核,确保生成凭证的正确性并可对凭证内容进行修改。

3.财务人员根据预约的结算方式进行付款。现金结算方式下,报账人到出纳窗口领取现金;非现金结算方式下,财务人员将账款直接打到报账人银行卡上,并设置短信通知。

4.财务人员可通过记账、报表等功能形成核算需要的各种文件。

(五)设计查询分析功能

在系统中设置查询分析功能,对已经发生及正在发生的报销事项进行查询。用户可以通过“我的单据”功能,查询自己填写的单据当前的流程状态;通过“我的任务”功能,查看和处理当前责任人是自己的单据。学校和部门领导可以通过“单据查询”功能查询学校或本部门的所有单据,通过“费用分析”功能查询学校或本部门的费用使用情况。

四、对优化设计财务管理系统工作的评价

基于学校原有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基础,通过对各项财务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对学校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各项财务流程得到了有机融合,这项工作符合并顺应了财政部、教育部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该系统可以在业务申报、审批以及支付等不同环节及时提供预算数据、实际数据及对比差异,实现资金支出的事前、事中控制,从源头避免费用超支,实现了费用报销、会计核算与预算控制的结合。

通过将财务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可以做到流程规范,制度透明;依托校园网,支持职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交报销申请和预约,领导可以自由安排时间签批,每个单据的进展情况可以清晰地进行展示,提高报销效率。系统可以根据正确的报销申请单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录入工作量,可以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各部门、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可以查询相关事项的已报销情况以及已申请未报销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严格控制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便于财务信息公开。

五、结语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报销、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的重点。在优化设计财务管理系统过程中,对预算、报销等事项的审批流程和控制流程进行了清晰梳理,从事前到事后,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及时准确的控制,完善了内控,提高了审批和报销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利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参考文献】

[1] 孙琪华.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会计之友,2010(4).

[2] 王志成.网络报销――高校财务报销的新途径[J].教育财会研究,2011(6).

[3] 孙思惟,段宏勇.基于Internet的高校网上预约报账解决方案[J].教育财会研究,2009(5).

[4] 毛卫东.网上报销系统的开发应用[J].财务与会计,2008(8).

[5] 李敏,吴应宇.网上预约报销在高校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12(2).

[6] 李珊娜.财务经费卡及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

[7] 许志俊.高校网上预约报账实践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11下).

[8] 梁勇,林琴珍.高校财务报销问题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会计之友,2012(6中).

篇7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使人反应敏捷,思路开阔,特别是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机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象逼真的物理情境,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努力地想方设法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模拟实验 创设教学情境。演示实验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物理学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宏观和微观领域,它们的一些物理现象如“静电平衡”、“光电效应”、“链式反应”等,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用实验进行演示,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将一些微观的、不可见、变化太快的或太慢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布朗运动”的教学,由于学校没有这种特殊的显微镜,致使学生不能观察到真实的布朗运动,我们就用自制的布朗运动课件模拟演示。用小黑色圆点代替小碳粒,使其动画效果为闪烁,制成两张幻灯片。第一张幻灯片为无痕迹布朗运动,单击鼠标后,可以观察到小黑色圆点,在大白色圆(模拟镜头所观察的范围)中无规则地不停地闪烁出现,就好象小碳粒由于受力不平衡,一会儿被撞击到这儿,一会儿被撞击到那儿。第二张幻灯片为有痕迹布朗运动,单击鼠标后首先可以观察到第一个黑色圆点闪烁,接着第一条直线画出和第二个小黑色圆点又开始闪烁;然后第二条直线又快速画出和第三个小黑色圆点又开始闪烁;以此类推,不断进行下去,就得到象课本中的碳粒每隔30秒的位置连线图。通过这两张幻灯片演示,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实际上就是在短短的30秒内,微粒的运动也是无规则的,演示的效果很好。

2.物理史实 创设教学情境。物理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展示了物理学产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辨证过程。物理学史充满了各种哲学思想的斗争,有许多献身于真理的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在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方便地讲述物理学发展史上生动有趣的事例,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可以再现历史的一些情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树立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二、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很多人都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女生在这方面就更差一些,但他们具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信息技术能将一些抽象的、难易理解的物理过程、物理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从而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例如:碰撞过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得很快,几乎是一瞬间完成,很难看清作用的细节。利用信息技术,就可将碰撞分为三个阶段:接触、挤压、分离,甚至更细一些,通过慢放,就能地观察和感受到物体相互碰撞作用的整个过程,对于在什么时候弹性势能为最大的问题,就很容易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信息传达到学生,多数采用“粉笔加黑板”的简陋手段。因为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信息传递的容量。而采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地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更加有条件扩大课堂的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物理课堂教学应当走向更多地运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例如在《热机》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运用网络自学的环节,让学生借助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对所研究的内容及其相关规律进行学习。在其后的展示课上,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精美的幻灯片,将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并对所研究的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展示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对内燃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燃料的热值及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资源,在与教师协作交流中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向的灵活的学习活动,将传统教学的教师讲解为主变成了自己掌握学习主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

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地学习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善;创设;解决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没有信息或者信息量不足,将一事无成。这无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成了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计算机在创设物理情境、演示技法、反映现象、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的演示效果,使物理概念、定理定律以及现象、过程更生动、更直观。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消化和运用,弥补教师单纯讲解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物理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丰富的功能,创设物理情境,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模拟(这里强调的物理模拟,不是示意性的简单动画,它演示的物理过程接近于物理的真实),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把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形象生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时,习惯的做法是在演示平抛竖直仪的基础上分析介绍平抛闪光照片。以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演示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并同时落地(高度相等),课堂上学生只能听到落地的同一响声,看到平抛的起始情况,了解到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的等时性。但对平抛运动的整个过程,由于人眼无法仔细准确地分辨,观察不出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教材上提供的平抛闪光照片不是现场拍摄的,该闪光照片是一幅静止的画面,缺少动感,因此学生对平抛运动不能准确地理解。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教学环境。一开始用计算机以文本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样的运动是曲线运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计算机模拟的平抛运动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看:小球运动是匀速还是变速?小球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并分析小球运动的条件和规律。学生通过眼观――小球运动轨迹,耳听――两小球是否同时落地,脑想――两种运动时间为什么相同?两球运动轨迹有什么不同?两球在运动性质上有哪些不同?最后由计算机给出平抛运动的定义、条件、性质及运动方程。再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分布情况,通过显示器形象生动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电磁场和电磁波概念的理解。

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直观化,使物象存于学生的记忆里,印象深刻不易流失;还可以将物理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往往习惯于采用静态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因此对于一些瞬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者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感到非常困惑。这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完成一些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图像或过程展示。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多种感知和思维形式的整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学中在讲授“重核的裂变”一节时,笔者曾经采用多米诺骨牌为学生做演示,但过程太简单,无法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有时还会出现部分骨牌被碰了也不倒的现象,所以模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笔者在教学中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原子核裂变,现象非常明显直观。当播放原子弹爆炸实况录像的时候,学生们异常兴奋,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促进了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教师可以用慢镜头或静态的形式播放重核裂变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表现宏观场面,又可表现微观场面,便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若遇到复杂多变的物理现象,教师可采用物理教学软件辅助教学。这些软件能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学生获得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当讲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的内容时,由于两种图像极为相似,学生非常容易弄错,尤其对于机械波的多解问题,复杂的变化过程使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多解过程呈现出来,并找出多解的周期特点。一些相对复杂繁琐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领域绝不是难题,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更直接、更轻松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课时矛盾,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容量更大,可打破时空限制,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学生们在这种动态的学习环境里,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程,即使课堂上教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这样不但能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有助于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很难通过讲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地球磁场的特点等。如果一味采用讲授法,即使教师讲满一节课,很多学生也是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物理有畏惧感。如果在讲授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再配合教师的生动讲解,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同时将部分解惑的时间也节省了下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的课堂,没有所谓的“垃圾时间”,教师讲解得轻松,学生学习也少了压力,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也会变得充满生气。

总之,中学物理是一门教给学生物质结构和运动基础知识的学科,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合适的用武之地。作为物理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海泉.高师《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1,(03)

[2]韩景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06)

[3][英]大卫・霍克里奇.王晓明,王伟廉译.教育中的新信息技术.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

[4]王国川.略论平台教育.教学与管理,1996(6)

[5]韦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管理信息系统,1999(8)

[6]刘晓镜.信息化:面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G4,1998(4)

篇9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优点分析

1.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把物理知识中比较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化,把微观的实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宏观化,能对以前的课堂组织形式积极改变,同时还能优化物理在教学过程中的模式,让学生利于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物理知识,保证学生清晰的认识物理世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自然就会提高物理成绩,不仅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负担,往往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在黑板上直接书写,然后再将物理知识讲解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耗时较长,同时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别在实验中,会导致大部分学生由于看不清楚物理实验的具体变化、过程和运作的原理,进一步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如果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如果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会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物理实验演变过程,掌握其原理,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

二、优化整合现状分析

1.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性比较差。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工具,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会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物理的程度具有直接联系。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程度也会存在较大区别,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差的,很难保证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实现最佳整合效果,所以导致其结果一般都不是很理想。

2.教师信息素养不是很高。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大部分认为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讲解就属于整合教学,对其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在课堂上通常只关注课件的形象性以及直观刺激性,对讲课内容进行忽视,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完全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灌输物理信息,这样对物理的实际教学进行脱离,教学质量不会得到提高。还有些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听,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到多媒体上,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三、优化整合措施分析

1.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积极改进。硬件设施是否到位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否成功具有直接关系。所以学校应该建立起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对网络积极优化,利于学生查阅信息,特别是信息技术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其关键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积极改善,如果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信息完整,在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不再是问题。另外,和教学有关的教案以及题集等分类存放,这样利于教师和学生查阅,对物理知识丰富的同时,还能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2.对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在优化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会对进程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育部门和中学学校要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另外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主动学习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保证在物理教学中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打破,对初中物理教学积极优化。

3.积极建立初中物理学习网站。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已经建设自己学习的校内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初中物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对物理教学资源共享进行丰富。目前初中物理这一学科不仅存在难度大特点,同时具有相对来说比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初中学校应该在校内网上建造出独立的物理门户网站,物理教师应该把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资源整理好传到网站上,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上上传优秀教师教学视频,利于学生具有针对性学习,学生可以在该网站上提出疑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方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对加强物理教学质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建立起新型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形式的积极转变。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充分为学生创造相对来说比较多的探究情景,保证物理课程具有开放性教学特点,进一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情境,保证物理课程的开放式,实现新型教学模式。

四、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教师主导作用合理协调。在优化整合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对这点给于重视,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研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对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要成为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物理知识。

2.重视优化整合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知识的实质。对于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而言,能为学生提供图片以及声音等比较直观的刺激,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片面追求物理教学的形式化,忽视教学需求,对多媒体技术盲目利用,这样会对学生注意力进行分散,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要想保证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作,就要对其适当运用,并且对知识的实质重视。

3.不能夸大整合教学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对整合教学作用夸大,这样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分析、思考的能力,所以要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质量保证,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整合的意义分析

一是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对《光的色散》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处于光照下的不同色彩动植物图片充分的展现在同学面前,结合动听的音乐,积极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利于物理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例如对《声音的特性》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高、低音歌唱家的作品,把声音有效的传入到示波器,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不同音调下的声波变化。

篇10

一、教学内容情景化――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液体浸润,就从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落汤鸡”而不说“落汤鸭”引出;讲“实深”与“视深”,引用了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传递轻松愉快。

二、增强成功的体验――是保持“兴趣”的关键

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

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科学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物理实验多元化――是产生“兴趣”的载体

中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实验特别喜欢。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如投影、幻灯、录像、录音、模型等),组织好实验教学,使课堂教学声、情、形、色并茂,情景交融,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实验中,动眼、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因此,教师除精心准备和组织好教材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增设一些有趣、生动、启发性、直观性强的实验来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动手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除保证学生实验的进行和成功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我特意在班里找两个“大力士”,结果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半球也未拉开,学生感到惊奇,顿时哗然,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得感性认识。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同时还增设一些学生的趣味性实验,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手脑并用,激发兴趣,乐学中学到新知。

结合课文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四、现代教学设施的使用――是产生“兴趣”的辅助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将我们无法再现的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展现出来,将我们无法演示的实验现象和动态过程演示出来,将一些瞬间变化可以慢慢演示出来。所以现代教学设施(多媒体手段)是学生产生“兴趣”的重要辅助。我们每个物理教师要学好、用好!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的软件设计师们尚须努力,各位教育工作者还得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