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政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9:5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政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政治论文

篇1

城市核心竞争力与城市文化力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涵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城市价值。其中资本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

城市文化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支撑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创造物,又是人类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土壤。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文化力不仅是城市竞争力中的一个重要分力,而且是对其它分力进行优化、强化、整合的要素,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支撑。

城市文化是影响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根本因素。作为价值观念形态的文化,在通常的情况下并不直接介入具体的社会活动。文化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曲折地反映出来,又反过来影响经济活动。

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不仅需要经济手段,更需要逆向、发散思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制约和影响有时比经济本身的因素更重要。

城市精神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作为城市文化核心的城市精神,日益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城市精神的讨论成为各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先进而发达的城市精神文化,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竞争力量,推动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精神是第一竞争力,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城市精神,谁就最具有竞争力。

首先,价值取向影响城市的资源配置。一个城市如果商业气氛浓郁,社会看重商业成功,将使居民更倾向于把从商发展实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资源向实际产业倾斜,将使城市创造价值的产业规模增大。其次,创业动力是城市竞争力中最根本的力量。创业动力影响城市产业规模、生产规模、企业创新、劳动效率、生产成本、工业租金,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富有创业精神的移民文化是深圳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经验。海内外一批批渴望自由、不安现状、敢于冒险、充满梦想、勇于创业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形成了宽容、自由、效率、进取、合作、竞争的创业精神,使深圳迅速崛起。一座没有创业精神和创业动力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第三,道德操守良好,对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道德操守会激发城市居民的工作热情,能树立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商业上的成功,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打造“诚信政府”对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根本性作用。多年来,苏南各城市政府致力于坚守诚信原则,打造信用品牌,降低了外来企业“本地化”成本和投资风险,吸引了外资和内资的大量聚集,大大提升了当地城市竞争力。第四,创新型文化是城市保持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标新立异、开放宽容、无拘无束、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业者敢冒风险、勇于进取、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美国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其倡导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意识和精神文化。

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化,是外化了的文化。城市形象也是一种竞争力。良好的城市形象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投资力,形象可以带来资源。但没有文化的形象是单调的、低水平的,也难以吸引人。城市形象工程不是简单地把城市外表装饰一下,搞几条大道,搞几座漂亮建筑,种一点花草。关键要在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富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物质文化、生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城市人文文化是城市凝聚力的灵魂。高文化含量是城市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以先进的城市人文文化来凝聚人心,聚集资本,吸引人才,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一个城市的辐射和吸引力,主要是靠人文文化。人文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先进的人文文化犹如一面旗帜,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快捷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城市资源实现最佳组合,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她能鼓舞人、激励人去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的家园,并且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社会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完善性。所谓开放性是指一个城市应当营造起一种对外来文化敞开胸怀的博大气概:所谓包容性是指能够建设起与各类文化并行发展相互兼容的宽厚环境:所谓多样性是指在发扬建设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营造出适合不同人所需的文化环境,使其有宾至如归之感:所谓完善性是指健全的文化服务设施、良好的文化氛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文化产业是新世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是现代城市的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的开发成为全球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趋势,大量的劳动和资本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等活动中。美国文化产业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量的七成左右,收入占外贸的38.5%。新的文化产业门类还在不断增加,电视业、策划业、网络公司、翻译公司、猎头公司、各种中介服务行业、宣传包装广告业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产业中所没有的。我国文化产业前景广阔。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4800亿元,而现在我国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1800亿元,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国外文化占领。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经济是高技术与高文化相结合的经济。有学者把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提升了商品、服务、社区、城市的竞争力。越是有高品质文化附加值的商品,就越可能拥有较高的经济含量,其实现的经济价值就越大。一个成本一元的磁盘,注入文化内容就可卖到十元、百元、甚至上千元。商品如此,城市更是如此。文化一旦与经济、科技融合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的经济意义,可以使一种新经济资源迅速进入显现经济价值,实现关联度极高的拉动效应。

文化引导传统消费,创造新的消费领域。人类观念变化带来的新产品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乃至经济结构变化日趋增大。绿色消费观念带来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对传统污染产业的遏制和取代,自然和谐观念带来退耕还林,现代人文观念带来观光农业、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寻根旅游等等。

正确评价和把握城市文化经济和人文价值,提高城市竞争力。如何对城市

文化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力进行评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从城市文化的功能看,城市文化具有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二重性。城市文化的经济价值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创造了多少产值,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实质上就是指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城市文化的经济价值是生产、需求和环境这三个经济因素互动的产物。具体地说,城市文化的经济价值应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文化生产: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来多少直接的经济收入: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文化精神动力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影响其他产业。二是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结构是否合理。三是文化环境,文化体制能否促进文化的发展,主要包括政府的文化政策以及非文化环境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支撑。

城市文化的人文价值是城市文化提升人类精神状态和人文水平的能力。城市文化的人文价值应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一是文化发展是否符合普遍的、公认的道德标准。二是文化发展是否促进城市公众利益,是否增进了其他部门的经济发展。三是文化发展是否增进了公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艺术欣赏需求。四是文化发展是否有助于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从价值量上看,城市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一部分可能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而另一部分只能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来衡量。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看,城市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是可以比较的。实施一个文化项目前,应当考虑它能够带来多少收入,同时也应当认真考查这个项目是否会带来城市人文方面的负面影响。经过比较权衡,如果发现负面作用比较大,就应该放弃该项目,不管其经济价值有多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化产品实现人类普遍利益的程度来确定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制定对某一城市文化项目和文化范畴的态度和政策。因此,高人文价值和高经济价值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最高目标。

篇2

现在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在网页制作课程中,课内项目通过课件展示和真实网站的欣赏,把书本上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即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在动态网页原理模块中,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在课外拓展模块中,教师应将录好的教学视频发到教学平台上,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方便参照与模仿。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1.情境探究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基本模式

现在我校在网页制作课中的应用确定为以下几个步骤。

2.自主学习模式

现在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就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在网站建设课堂中我们将自主学习的研究重点基本流程初步确定为以下几个步骤:

3.协作学习模式

网页制作这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模式,因为多数优秀的网站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在课程中的协作学习模式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4.研究性学习模式把学生作为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在求异、探索的环境氛围中进行学习与实践。

三、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单一的纸笔测试为评价形式;以老师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在评价的技术上,强调量化而忽视质的分析;在评价角度上,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形成性评价。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之后,教学评价也应强调实时、动态或基于作品的评价。要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性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在网页制作课程中,在以上的几种教学模式中,通过强调参与互动、小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向多主体的多元化转变;同时,评价方式多元化,从网页设计规划到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最终到实习报告的总结,都进行评价,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注重整个学习过程,使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而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评价。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为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工具,下面结合在网页制作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在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也很活跃,但是如果没有详细计划和教学设计,学生们反而会杂乱无章,不去思考,只是看热闹。所以在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进行整合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重要了,这体现在课前的设计上,每一个提出的问题,学生要解决的任务,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要好好的进行设计,课堂中让学生成为主体,但是真正的导演还是教师,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脚本表演,但这脚本要是隐形的。这样一节课下来,从教师到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的整合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更艰难的挑战。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要应用的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固然好,但它与专业学科的整合重在“实用价值”,没有必要在原本传统手法就能解决很好的内容上把信息技术强加上去,比如在计算机软件的讲授课程中,没有什么比直接演示操作更好的效果了,如果在这时非要去做课件去完成,那就有些画蛇添足了,那就会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五、结束语

篇3

【论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提问艺术”的运用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问题教学为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本文拟通过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对“提问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浅见。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借鉴早期新课改实验学校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提问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浅见。

一、“提问艺术”的重要性

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可见,这种“问题教学法”具有三大鲜明而独特的基本教学特征: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必须重视“问题的设置”,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和“提问艺术”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从而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问艺术”的运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有效性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如检查式、固设悬念式、抛砖引玉式、引导式、创设情境式、反问式、扩展式、层递式、联想启智式。有效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适度性原则

提问的适度性大致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问题难度要适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应注意在不同的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所差别,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提问时机要适度。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多用疏导性、铺垫性提问,注意知识的梳理性,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每一框都有它的逻辑思路。再次,问题数量要适度,提问要适量,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因此,教师要抓住知识关键点、学生的兴趣点,注重突破重点难点,击破考点疑点,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道插主旨的就不绕弯子,坚决克服“问题战”“满堂问”的形式。

(三)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就是说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多向后进生提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多向尖子生提一些发展思维的问题,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四)鼓励性评价原则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对一个学生的积极成长,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鼓励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实事求是,一定要做到公正、合理,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对那种“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之类的廉价而空泛的表扬并不领情,他们更想要的是充满真诚的、艺术化的鼓励。

(五)生活性原则

教学提问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新课程教学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人,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烘托,领悟生活,进人社会,感受现实,引发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

三、“提问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

良好的课堂答问氛围会形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共鸣。良好的课堂答问氛围意味着教师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感悟。课堂提问贴近生活,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积极回答教师们的提问。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性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正如西方古代哲人所说的: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又如中国古代哲人所说:实践出真知。体验性学习使学生重新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体验性学习使教学效果因体验而更有成效。陶行知先生说:“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原理。

(二)把握提问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必须关注教学中学生不断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创新,及时关注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做“文章”,调整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前在判断是否是有效教学时,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考虑教学是否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应在此基础上更重视教学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

(三)用启发提问实现“撑杆跳”

孔子的“不愤发不启,不徘不发”告诉教师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瓤一在上个学期必修4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先是提出问题:“田忌是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然后层层诱导启发学生思考“田忌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最后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必须做到三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强化。

(四)“金口”少开,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反主为客,答疑解惑,调节学生“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问题意识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导致新的问题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新的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观点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由继承然后创新。

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如果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问题性水平低,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备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高,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问题性水平高也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跳跃,到头来徒劳无益。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坚决避免“果子”挂得太高或太低,或学生怎么“跳”也摘不到或不用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减少“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内驱力,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羞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提问,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毗而就。为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问题的表述要尽可能清楚明白。

再次,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联系不紧密,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教学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习心理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一思维一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一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感情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而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也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体现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发言权,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人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达欲望。这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同时,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二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