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8 13:3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能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计划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而且早期的学习计划要富有弹性。
首先学习计划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越复杂和严密的计划,越容易出师未捷身先死。。在计划早期应该留下一些空白的时间段,保证计划能全部实行。全部落实计划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下一阶段的计划安排。
(2)计划要考虑个人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是“夜猫子型”的,而有些人是“百灵鸟型”的。曾经有一个孩子说他有吃过晚饭马上就睡觉,第二天凌晨开始学习的作息习惯。别人的方式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应该让孩子通过实践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定能事半功倍。
(3)计划要参照教学进度。
要让学习计划和学校学习和学习进度相结合,让计划对课堂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计划有多种:比如日学习计划,可建议为某门落后的功课或某门感兴趣的功课多安排些时间;还可以制定单元或专题复习计划,有计划地学习和复习。
(4)学习计划要与学习内容相匹配。
一般孩子们都喜欢清晨背诵、夜晚复习、演算。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临睡觉前记忆效果更佳。多了解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的内容不同,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有些内容是需要证忆的,而有些内容只能靠推理演算。应让孩子在精神最旺盛和塌易疲倦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内容。而且,一般应避免连续两三个小时学习同一门功课,除非孩子很感兴趣,否则容易造成疲倦而降低学习效率。
篇2
一、问题设计应把握好应有的“度”
肤浅的、缺少深层次的互问互答设计,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形成被动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便失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把握好难度,又要赋予问题一定的深度;既要照顾到学优生,又要关注中等生和学困生。比如,教学七年级上册 Unit 3“ Let’s celebrate” Main task一课,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万圣节的一系列知识后,决定针对学生较为熟悉的圣诞节作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师生之间展开的对话:T:What can you do on Christmas Day?MSs:Yes.MT:What can you do on Christmas Day?MS: We can...;we can...M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 How can you know more? MS1: I can look fo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MS2 : I can borrow some books on it from the library.MS3: I can have interviews with our parents, and our friends and our relatives.MT:Great!If you don’t know how to study them by yourselves, you can read the following form. It can help you to do this study better....
教学活动中,笔者在提问设计方面注重把握好应有的“度”――一是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可以激发求知欲,吸引注意力,激活思维,让学生带着热情参与,体会到交流与分享的快乐。二是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针对教材内容,笔者制定了“了解西方文化习俗,明确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一目标,通过有效手段,促使他们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为他们透彻理解与灵活运用英语这门语言打下基础。此项活动还拓展了学习与探究的舞台,将视角由课内转到课外,跳出了教材的限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为完成任务必须走合作之路,一同突破难题,实现训练目标,实现能力提升。
二、问题设计应瞄准学生的“兴趣点”
英语学习需要兴趣来支撑,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对英语学科心生厌恶,而兴趣的激发跟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直接联系。问题设计若能瞄准学生的“兴趣点”,那么学生就会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九年级上册Unit 1 “Star signs ”Reading部分,导入环节教师围绕歌星王力宏进行了一番煽情式的对话,然后在投影仪上播放王力宏的歌曲《星座》,青春阳光的形象、动感的舞姿、令人陶醉的音乐、如梦如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受到感染。有的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起来,有的开始讨论起12个星座,气氛颇为融洽。T: Do you know when is his birthday? S1: He was born on May the 17th. T: What is his star sign? S2:lt’s Taurus.T: What are his characteristics?S:He is... T:Do you know what your star signs is and what your good friends’ star signs are? 教师先让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2生肖及各个动物的性格特点,再对照自己的生肖,看性格中是否具有这些特点。之后学生分组讨论外国人是否也有12生肖?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占星术中也有12星座,一个人的星象通常取决于他出生的时间段,占星家用来分析性格,还可以用来预测事件;同样,每个天体都被认为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在问题设计时瞄准了学生的“兴趣点”,先以学生崇拜的歌星王力宏的歌曲《星座》作为切入点,利用课件展示歌曲,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然后导出十二星座。在交流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十二星座的划分情况,并让他们对照自己的出生月份确定属于哪个星座,探讨每个星座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描述是否与自己相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性格特征,描述好友和家人的性格特征等;接着采访同伴和老师,对照其性格特征是否跟他们星座的描述相符。教学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推进,圆满地完成“Main task”,学生不仅掌握了描述写性格的词汇,还领略了中西文化的异同,学习兴趣亦潜滋暗长。
三、问题设计应体现一定的“阶梯性”
篇3
关键词:“导学、展示、反馈”教学模式;理论准备;实践尝试;阶段性收获
一、引言
伴随着英语新课标的实施和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以下简称“我校”)2003年的整改,我校英语教学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何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性课题。2008年9月,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带着问题奔赴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调研学习。从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归来,我校在七年级四个班开展了“导学、展示、反馈” 教学模式的教改实验。
二、理论经验的逻辑总结与创新——“导学、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理论准备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分为三种课型: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中学课堂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小组合作的设置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等条件来具体实施,如依据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和学习风格方面的不同,设置小组内相互合作的优化结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每组6~10人的六个小组,学生桌对桌、面对面而坐,便于交流、合作。杜郎口的教室除了窗口以外其余三面都是黑板,教室外墙也有一排黑板,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自己一小块黑板供上课时展示所用。
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形成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资料整理和阅读,学生则通过双色笔的预习笔记、组内交流等来完成预习。
展示课主要是进一步交流和巩固学习成果,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展示学习的效果并可以在交流沟通中获得有效提升。
反馈课是根据学生在预习课和展示课中有关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与反思,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反馈课主要是进行“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一种课型是后一种课型的基础,后一种课型是前一种课型的提升和发展,三种课型缺一不可,从而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特有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三、实践尝试——“导学、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实质性展开
2008~200年度开始,我校根据杜郎口的经验,筹备在七年级的四个班进行“导学、展示、反馈”的教改实验。
1.把时空还给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
教改的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
2.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英语课堂游戏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激发其潜能及创造力。采用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方式,一来“死的东西变活了”,二来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当场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有效地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思维活动及其情感上的力量。
3.课堂自主合作开放式,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小组合作是使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全面把握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分析来优化组合。如在学习Unit 4中的数字(40、41、50、60、70、80、90、100)时,学生巧妙地运用了某电视娱乐节目的“终极密码”游戏。主持的同学给出数字51(范围为40~100),参加游戏的某一同学说:“60。”其他同学齐说:“No, It’s from 40 to 60.”参加游戏的同学依次给出答案,而最后一位说到51的同学为输者。这个游戏既把枯燥的数字学习趣味化,又使学学们能在轻松愉快中记忆单词,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进取性,特别是能帮助那些胆小的同学消除恐惧的心理,使其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又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6的
“ It’s raining! section B 3a Reading”时,在展示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让我为之赞叹。
Group 1:
Answer the questions:
a. Where are they?
b. How’s the weather?
c. What are they doing?
d. How do the people feel?
(旁白:下面请听我们第一组同学的展示。)两位同学走出座位,大方地站在黑板前。
A: Hello, Lucy.
B: Hello, Tom.
A: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B: Yes, please.
A: Do you know the people on vacation?
B: Yes.
A: Where are they?
B: They are in Australia.
A: How’s the weather there?
B: It’s a beautiful, sunny day.
…
A: Thank you very much.
B: You are welcome.
篇4
关键词: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功能需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0-0072-04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培训的一种新型学习、教育方式。数字化学习平台是为学习者和教育者实现数字化学习提供了管理、服务、学习的平台和载体,一般由门户网站、管理模块、学习模块、数据库模块等组成。但在进行学习平台建设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梳理、明晰并完善用户对平台使用功能的要求,开发者与用户就系统的功能需求取得共识,使平台的系统功能、适应环境、技术标准等内容有较为准确的描述和说明。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全国确定了15个“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示范单位,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作为示范单位之一,在总纲要的引领下,结合区域特点和数字化特征进行了杭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区域性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总体功能定位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对象满足需要的属性。从此定义出发,结合杭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总体上应具备管理、学习与服务三大功能。
1.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是管理人员为保证和实现学习平台的正常运行而使部属顺利完成组织之任务和目标,包括在线和离线两个方面的管理。
在线管理功能:有助于管理者对学习平台进行快捷、实时的管理和维护,是平台正常运行必备的功能。主要项目有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学习资源管理、运行监控等。用户管理对学习者注册申请进行审核做出准予通过或提醒补充信息等。用户一般分级进行管理,如可分为普通用户、授权部分管理权限用户、系统用户。普通用户适用于学习者,授权部分或全部管理权限用户适用于学习内容提供者及管理人员,系统用户为系统运行技术支持人员。数据备份指定期对学习资源库作备份以防各种不测。备份方案应经过周密设计与严格测试。学习资源管理是指教学内容按预定的标准、要素,通过一定的程序增加新的学习内容和资料或修改现有的学习资源及对已不适用的学习资源清理出库等。运行监测主要指及时发现平台实际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或数据内容方面的差错等。
离线管理功能:也是平台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功能,不在平台上直接运行和表现。主要有:课程标准、学习者分类和收费标准、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激励学习的机制与制度等。终身学习课程种类繁多,但也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标准。多少容量的学习内容可算一门课程,折算多少学分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其分级办法必须事先明确。虽然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具备公益性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资源均免费开放。平台会吸收一些专业化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内容,并适当收费供学习者选择使用,其收费标准必须事先明确并向学习者公开。如何判定学习者已学习完成某一课程,学习效果如何应有评价考核办法。终身学习课程考核办法与传统学历教育以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会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激励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活动,会有各种各样的激励办法和机制,这些办法和机制会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习者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调整。
2.学习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人们需要终身学习以谋求自身发展和生活、工作的需要。因此,学习一般可分为三类: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兴趣爱好。在学校以外为广大民众提供经过科学、系统编排,内容丰富准确,更新及时并事先通过专家的严格论证的学习资源,为各类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服务,是终身学习平台的主要职能和建设目标。
人们通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的终身学习具备非正式学习的特性,即可能只是扩大知识面,而不具备学历教育那样特定的功利目的。同时人们进行的学习可能是分散的、零碎的,不具备系统性学习的特点。因此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特性,利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如有线、无线宽带上网,通过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电视等用户终端灵活、方便地学习,同时能较客观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为了更好地体现个性化服务,激发人们学习的动力,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学习经验和兴趣以及年龄、职业等情况,将学习内容和项目进行组合、搭配,提供学习菜单供学习者自主选择。
3.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为学习平台的管理者实施管理、维护和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主要包括学习平台使用手册、在线支持服务系统、用户服务热线电话、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站、平台使用培训等。使用手册针对学习者和管理者进行分类编写,用户手册是普通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南,指导进行注册、选课、在线学习和测试、学习讨论、资源下载等,同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管理人员手册主要为平台管理人员服务,涉及平台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学习资源进行添加删除和整理的办法、课程标准、用户的分类、学习评价、数据备份、监控平台操作等。在线帮助系统通过不同方式来提供服务,如即时帮助,指根据学习者学习进度在线提示帮助信息;开设BBS论坛或微博、微信平台通过问答方式解决学习者的问题等。热线服务电话主要是平台工作人员通过直接对话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如个别学习者不具备上网条件,可使用在社区、企业、公共设施等地点专门设立的平台学习服务站来解决,并解答其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可以通过开展平台使用的专门培训提升学习者使用平台的水平,同时也是宣传平台、扩大平台影响的重要渠道。 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是学习平台可以实现的各种功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服务。学习平台的开发价值体现在能为学习者提供所需的功能,使之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针对此,我们以杭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实践建设为例,对区域的基本功能性系统需求分析如下:
1.学习个性需求
学习个性需求是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各自的学习习惯、技能特点、个性偏好等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基础环境,为自主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服务。主要包括平台界面皮肤和功能设定、学习者信息注册、学习资源的系统自动筛选、主动推送或显示等。①平台界面皮肤和功能设定。学习者可在登录平台时,根据自身状况及喜好对学习环境界面进行接口、格式、颜色、布局、背景等的选择与设置,对平台默认的功能模块根据需要进行添加或省略,以提高学习者的适用性和学习界面的亲和性,从而达到较佳的视觉效果。②学习者信息注册。学习者可以根据系统要求填写包括自己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通讯方式等在内的基本信息,同时可以设置查看权限及密码,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选择身份注册和身份验证的不同方式(平台的一些学习内容面对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的权限是不同的)。③优先显示资源媒体的设定。学习者在学习前,可以设置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和学习媒体(如文本、视频、音频等)的优先显示级别,分别为“优先显示”、“正常显示”和“不显示”。
2.学习资源需求
学习资源需求主要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上传添加学习资源和平台推送学习资源。①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的最基本需求和学习平台的最基础条件是学习平台能为学习者提供充足、丰富的学习资源。终身学习的学习资源涉及各个专业、学科领域,学习平台的系统不可能将海量的资源完全由自身存储,可以通过“云技术”或系统的导向功能,引导学习者搜索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源。②上传、添加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上传或制作一些学习资源,系统管理员经过审核后可添加到学习系统中来,方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这是实现“教育淘宝”理念的一个重要实现功能,将以往远程网络学习中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变为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三者之间的“多向互动”,学习者既是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受教者,又可以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施教者。③推送、推荐相关学习资源。学习者在进行信息注册、登录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平台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偏好及关联信息,筛选一定的学习资源或内容主动向学习者推送或推荐以供选择。
3.学习活动需求
学习活动的需求主要有选择或设置学习活动形式,选择或设置学习活动序列,系统推荐的相关学习项目、路径或策略,建立学习群,学习评价和反馈。①选择或创建学习活动形式。学习者通过描述自己的学习目标或目的,通过系统提供的相关条件,查询并选择设置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及系统提供的可能条件组合、创建新的学习活动形式并加以保存。②选择或创建学习活动序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的需要,通过系统提供的学习活动顺序,查询并选择设置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序列;也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序列,根据需要及系统提供的可能条件调整、创建新的学习活动序列。③系统推荐的相关学习项目、路径或策略。平台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选择设置或创建的学习活动形式和活动序列,推荐经过系统优化后的学习计划、路径或策略供学习者参考、选择。④建立学习群。学习者可以根据注册信息搜索或系统条件设置,查询有着共同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的其他学习者,邀请组建学习群或通讯群,加强沟通交流以促进学习。⑤评价和反馈。学习者之间对于参考和借鉴他人的学习活动形式和序列,可以在学习中或学习后给予评价和反馈。
4.学习服务需求
主要需要有:学习记录自动存档、学习效果测试、信息检索、添加学习工具和求助服务。①学习记录自动存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即时保存、归档学习进度和相关资料,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并保存实时学习档案,便于学习者查询和学习活动的接续。②学习效果测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结束后可以使用平台系统提供的多种在线检测方式来测试自己的学习成效,如试卷测验、在线提供问题解决、小组问答等。③添加学习工具。在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自主添加所需的学习工具和应用程序。④信息检索。根据学习者提供的关键词和条件设置,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检索服务。⑤求助服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平台系统和在线服务实时无法解决的,可以将问题提交保存到问题银行,由平台系统管理者或其他学习者予以解答。同时也方便其他学习者在遇到类似问题和困难时可以较快找到解决方案。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系统来构建一个庞大的、超能的学习服务器群,这个服务器群系统对在线学习者来讲,就如同是一台服务器,所有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进行知识和资源的共享。
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需求实现的技术方案设计
根据对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需求分析,其技术实现承担主要的在线教学与交互学习模块,面向不同的使用对象,如学校、政府、社区、企业、家庭、个人等形成不同的业务模式,支持PC机、手机等不同的接入方式。即建设一个面向全体市民、服务不同受众、多门户接入的平台――终身教育自主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一张多层级、统筹城乡的终身教育助学实体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站以及建设一个兼收并蓄、多受众的开放式资源库――终身教育资源库(如图1)。
这个在线平台要具备学分互认的功能,学习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统一支付资金、统一享受服务和学习历程能积累并能转化(如图2)。通过建立个人终身学习信息管理制度,为每位学习者设立“学分档案”。无论参加何种层次、何种类型、何种方式的学习,学习者都能获得一定的学分。在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或奖励,甚至可以经过转换和认证,将非学历学习成果学分计入学历学习,如学校远程教育、公务员或教师培训、职业考试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党员培训、生活休闲等之间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之间能彼此互认,并逐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
总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区域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杭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教育淘宝”、“网上教育超市”的建设理念建立运营模式,逐步建立各类教育、培训的对接、融通机制。在探索实现各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的基础上,打破原先各类教育资源相互间无法沟通衔接的封闭格局,探索非学历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与学历教育的学分融通机制,实现职业资格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替换,实现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学分互换和相互承认,为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下一步我们也将结合杭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经验,进一步探索相应的平台教学模式和相应的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德人,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严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
篇5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有密切关系,相辅相成。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理论。而且观察过程中越是引导学生精细地观察物质及其变化,他们就越能提出问题,弄懂其中的道理,对所学对象印象越深、记得越牢。
一、培养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普遍存在下列情况
(1)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经常接受那些只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产生那种比较自然的、轻松的、不易疲劳的“无意注意”。例如,为形成“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教师演示镁带燃烧这个实验。学生被那耀眼夺目的炽烈白光吸引住了,大家兴高采烈,陶醉在“看热闹”中,甚至还会要求老师“再来一次好不好”。
(2)不善于完整地、全面地进行观察,总是以局部代替整体。例如学生观察钠和水的反应时容易注意溶液显出红色和钠的杂乱无章的跑动而忽视了钠溶成小球和浮于水面的现象。这样也只能片面地认识钠和水的反应而不能推断出它的某些重要物理性质。
(3)观察笼统模糊,容易见到显明的主体,而忽视较为隐蔽的本质特征。例如观看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一看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发亮的红色,就异常兴奋,以为实验已达到目的,仿佛观察任务已完成了,但却忽视了试管壁上出现的小液滴。这样,就犯了科学性的错误,即观察事物的变化以局部代替整体,以明显的代替隐蔽的,当然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概念。
(4)忽视稍纵即逝的现象,不能把它们及时纳入自己的意识范畴,因而产生错觉和“误诊”。例如,用带有尖嘴的玻璃管点燃氢气,刚点燃时,火焰呈蓝色,但很快就变成黄色,如果学生没有及时仔细观察到这一现象,蓝色火焰就被黄色所遮盖,忽视了稍纵即逝的现象,就必然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二、观察中经常遇到的困难
(1)对稍纵即逝的现象观察困难:有些化学反应,变化多端,瞬息即过,学生往往不能及时纳入自己的意识过程,使观察记录发生困难。
由于这一系列过程进行得很快,学生往往区分不清,眼花缭乱,把握不住整个变化过程。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定向重复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逐步观察整个变化历程并采用恰当的方式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视感觉的敏捷性和思维跟踪的速度,由重复训练迁移到其它新的快速反应情境,让学生观察。
(2)多种观察并存,观察中难以抓住本质特征:某些化学反应,如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预先滴有指示剂酚酞的水变成红色,现象很鲜明,观察时不能很好地分配观察的注意力,就容易对鲜艳的颜色产生兴奋,而忽视了喷泉形成的水柱,难以很快得出氨易溶于水的主要结论。
篇6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利用人机交互,创造自主学习环境。所谓人机交互就是人工和机器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人机交互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选择,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作为主要角色的,学生只是简单的服从和配合,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学习,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是老师提前安排好的,没有灵活性,学生只能被动配合和参与,没有自主性,教学效果甚微。在信息技术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通过新型的多媒体课件,创造一个交互性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基础,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内容和方法,选择自己的练习作业和课题。因为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是完全有能力来制作这种类型的教学课件的,再加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置也是适合人机交互的,从课前的知识预习到课中的例题讲解到课后的习题练习都是根据不同层次设置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和练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老师不仅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而且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老师,要懂得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协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以及课后联系方面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和任务,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指导,让学生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学会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现实出来的一些问题,老师也要不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寻找答案。例如找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和例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进行解读,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也可以让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落后的学生进行帮助,共同探讨,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然后再与老师的想法相结合,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会知识,促进自己思维的形成,学会自主学习。例如在对“幂的运算”这一章知识点进行总结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做一个基本的总结和概括,标出自己认为难以理解和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然后老师再做一个较全面的总结,进行相互结合,让学生提出老师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和完善,并且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加以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增强自主性,学会自己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样化探索学习,提高主动性
1.把无形的知识有形化。初中的数学知识逻辑性是相对比较强的,理性知识比较多,传统的数学教学仅仅是比较片面的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是缺乏充分的图像支持,学生没有可以研究的环境和条件,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有的人对许多概念都不理解,无法熟练运用,在正式解题的时候非常吃力,而且正确度也不高,学生的主动性缺少,长期下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主动学习。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把无形的知识变得有形化,让学生在有形中学会学习,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时,通过师的讲解学生最后可能知道平移后的图形是不变的,但是对于这个过程可能难以想象,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运用一些多媒体的软件和技术来展示这一过程,比如运用“几何画板”这一软件,将三角形平移的过程一点点的展示出来,从第一部第一条边到最后一步都能显现出来,非常的清晰和明显。用这样的方法显然要比老师光用语言叙述要直观和有效得多。
2.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初中数学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接受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只有强化记忆来背熟公式和概念,以此来掌握数学概念的特性和用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他们不能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无法主动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概念,学习效果很不好。因此,老师要把抽象的公式和概念,通过信息技术媒体的转化和解读,形成比较具体的图像和可感知的物体,让学生在兴趣中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对于刚开始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的学生来说,有时候不太容易理解,比如a=b+3这个方程式,只要是要让学生明白对于b的每一个值,a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之对应,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解析这个方程式,用动画、图像等来表示,如假设b是一堆苹果,3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能变,我们可以用3个橘子来代替,在一个篮子里放3个橘子,要不断地往篮子里放苹果,那么a就是苹果和橘子的总数,当往篮子里放3个苹果的时候,篮子里一共有六个水果,那么a就是6;当往进放5个苹果的时候就是8个水果,那a就是8,以此类推,不管b是几,a都会随着它变化,并且变化的值只有一个。这样用具体的物体把这样的方程式表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记忆和认识,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自己去探索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3.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人类对于动态的物体感知能力显然要比静态的物体感知效果要好,运动的物体能更好地刺激人的大脑,对现象做出反应。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只是都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只是光看书本或是黑板,很难想象或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新媒体课件或是电脑技术,静态的课本知识用动态的图像或现象表达出来,让学生对看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图形的对称需要发生许多的位置变化,但是最后的结论是不变的,所以老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来展示这一变化。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每一个角的运动轨迹都展露无疑,更加立体和动态,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变化掌握大体的技巧,然后让学生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动手,更加清楚明白的揭示图形的变化和对称,对于许多的类似问题,如旋转、翻折等的一些图形的运动都可以用这类软件来进行教学,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己去研究探索,从而逐渐养成中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篇7
关键词: 技能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 应用
现如今,对学生的教育实行全面发展式的教育,学校家长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关注,希望学生能在其他方面优秀的同时锻炼出好的身体。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应进行深入探索,不能再继续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体育知识上取得良好成绩,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所以,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十分有必要。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过分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没有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现就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一、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可能性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运动技能作为体育健康课程的主干,能够将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体现出来,而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其他学习领域目标实现的载体,若是没有学习运动技能,则其他的学习领域将会失去该课程的特征,也就无法实现整个健康的目标,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掌握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学生的已有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地掌握一至两项基本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体育,不仅在内容和形式及作用,而且在参与对象上,都具有综合性。一般可以将运动项目分为篮球和排球游戏等,按照游戏形式可以分为接力、追逐、攻防争夺的游戏等,按照身体的素质可以分为速度、灵敏游戏等。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体育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掌握好身体的各个活动的运动技能。因此技能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体育游戏的综合性可以将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作为素材和训练手段。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游戏
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且大脑兴奋点容易转移,所以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体育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当中,可以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发展的重点,置于主导地位。而且体育游戏的形式复杂多样,具有较强趣味性,所以能够引导学生将无意的注意力指向于集中,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及对体育运动的本能喜爱。
小学低年级学生都处于身心的发育期,身体素质具有骨骼硬度较小,但是韧性较大的特点,在骨骼组织内的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含量较少,骨松质较多,骨密质较为稀薄,不容易产生骨折,但是容易发生变形。上述情况表明,学生的负荷不适合太大,运动时间不能太长。而体育游戏本身就具有时间短、适合人体活动的特点,而且学生可以在游戏的合作过程当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还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够完成,所以不会出现单个人负荷过量的情况出现。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技能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都比较差,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出现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糊里糊涂的情况。这就说明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只重视教,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技能学习十分枯燥,但是教师不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一味让学生游戏玩耍,也不能只重视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技能教学的方式要进行改革。因此我们要将运动技能和体育游戏有机结合,从内部进行改变,从而获得教学和学习上的快乐双赢。例如,我们在开展沙包技能学习的时候,主要的关键技术点就在于肩部,通过肩上屈肘和背后过肩的姿势形成一个抛物线,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将五个人分为一组,进行沙包接力,不能超过划分好的区域,而第二个人投掷的起点就是上一个沙包的落点,依次接下去,将投掷的距离总和直接作为胜负的标准。而在第二个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好强心理有效利用,进而升华,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激化。教师可以创设相应情境:“同学们,获胜的游戏组为X组,我们要不要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赢过他们?”孩子们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喊:“要!我们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技巧,而在潜移默化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教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有利于学生产生爱学的意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技能教学,这时候的学生都是专注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在第三阶段,教师就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完善技能,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前可以通过激励学生,选出“制胜之星”等,从而激发学生玩游戏的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技能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现如今,社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师的责任重大,在往后的教学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为学生身心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对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制定可实现的课程目标,这是一种积极的、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语言文化 导入差异 兴趣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教等方面的知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社会准则、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和思维特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可以围绕高职高专课本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适当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逐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词汇方面入手
词汇是对文化反映最为直接的语言要素。词汇教学中文化知识的讲解是文化导入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词汇的内涵,如英语的cousin一词涵盖了汉语的“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繁殖“农业劳动者”,而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peasant”带有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斯大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犹如:英语中的颜色词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能典型的体现出来。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旦了解这些颜色词的用法和文化内涵,明白了其真正含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不但对我文字知识印象深刻,还可逐渐形成较好的文化意识。
2. 从习语方面着手
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习语的创造和使用离不开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地理环境等。它的比喻和联想是由其民族的背景和现实所决定的。不了解习语所依赖的民族环境是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的,有时甚至会导致极端错误的理解。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涉及对欧美人对动物的文化理解,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忠实真诚的朋友,狗在英语中除了极少数因受其它语言的影响而含贬义外,绝大部分没有坏的意思,并且许多习语还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普通生活、行为,如“a lucky dog”;“to work like a dog”及 “tobetop dog”。而汉语对“狗”更多的是倾向于贬义使用,如:“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狼心狗肺”等等。因此,若按照汉语的习惯去理解的话,则与原语中所传达的意思大相径庭,甚至不可理喻,所以才会有“爱屋及乌”这种不同于我们对其字面意义理解的翻译。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更能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
3. 从社会习俗及社交礼节方面着手
如讲授Holiday时,可以不失时机的向学生讲清楚一些重大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等的由来和意义,并结合几个重要的假日(如Christmas, Halloween等)举办一些晚会和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民情风俗,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把语言学习活动贯穿到文化活动中去。中国人见面时常问:“你吃了吗?”“你去哪?”而英美人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中、西方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 where, meal.
I 代表income; W 代表weight, A 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 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正确掌握文化禁忌是实现跨国文化交际的前提。此外,在中国,individualism表示“个人主义”是贬义,在中国更强调集体表现和合作精神,而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和竞争,他们认为不愿意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文化差异,即价值观不同的问题。这些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差异会给英语语言的顺利交流与应用造成一定障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以教育和导入是有必要的。通过文化得到如何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当然只在课堂上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是不够的,适当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补充。为此,我们英语教师在设法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努力拓展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各种交际活动。如:阅读英文报纸,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组织英语沙龙,编排英语短剧,组织英语角色表演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英语的文化知识,体会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于现代高职高专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使用外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同时也是高职高专生成为各企业人才的前提。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先从语言的本身着手,渐渐渗透,寻根逐源。既而在文化的背景下来学习语言,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Edward Sapir 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2] 柯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M].科学出版社, 2004.
[3] 王晨.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篇9
一、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化解教材内容的难点
1. 找出新旧知识联系的梯子。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概念或理论性知识、具备了化学学科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知识与已学知识挂钩,让学生沿着旧知识的台阶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前进过程中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从实际出发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找出新旧知识联系,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朝新知识的大门走去,在走向新知识的路途中观察着思考着感悟着收获着。
2. 将难点化整为零。对于一节化学新课“如何突破课时难点”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有时将难点化解为几个容易操作的实验或在实验中设计几组承上启下的思考题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如原电池教学的难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何“以铜锌原电池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如何理解原理中“电流的形成、电子的流动方向、两极的反应”这部分内容?
我设计了三个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通过三次实验和环环相扣的三组思考题,“辩、练、用”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能量转化的一种方式、该转化必须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而且还需要原电池这种装置,学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电流产生的原理就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掌握了。这些设计,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处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尽可能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外显,在关键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等待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与习惯。原电池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次将难点化整为零教学设计产生的教学效果不错。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对待学生的知识难点就像对待遇到困难的朋友,而教师在问题预设中帮助了学生又不让他察觉,让学生觉得是通过自己努力所获,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难点就不再难了。
二、设计有驱动性的问题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
驱动性问题是在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中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和回答,并用来组织和驱动的活动。当学生合作寻找驱动性问题的答案时,他们就发展了对于与项目有关的核心概念的理解。
1. 化学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是不确定的化学问题。比如鲁教版必修1学习硝酸的性质时,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硫酸和盐酸的性质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硝酸与铜能反应吗?硝酸与稀硫酸、稀盐酸性质相似吗?(2)常温下,浓硝酸与单质铁、铝反应放出氢气吗?为什么?如果加热呢?(3)浓硝酸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产物是什么?稀硝酸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产物是什么?(4)硝酸如何保存?为什么?
这里的驱动性问题是:“硝酸与铜能反应吗?”在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拿硝酸与熟悉的硫酸和稀盐酸性质相比较,这样就打开他们思维的匣子,带着疑问和好奇,产生学习的欲望。下面接着设计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驱动性问题的梯子,顺着这个梯子,学生分析讨论、动手实验或观察实验,寻找出硝酸、稀硫酸、稀盐酸之间的异同,掀开硝酸性质的“神秘”面纱,从而获得硝酸的性质。思维流淌的课堂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善于诱思,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进行质疑、释疑。
篇10
伴随着当前高度信息化新时代的到来,在我们生活圈中,流传着微信、微博、微小说、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等等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微媒介”信息平台,为我们的现代娱乐消谴、学习探论、日常生活、开启了一个具有当前文化潮流的新时代——“微时代”。在这以当今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微时代”中,“微媒介”的具体表现有:容易申请,组建速度快,更新传递信息速度快且广,编辑内容短小精练且语言变化丰富、文化内涵简明浅显且具备通俗化,整个庞大群体中能随时随地快捷地接收和参与等等特点。小,精,浅,散,快的“微媒介”,特别是近期快速流行发展起来的“微信”,传播交流信息到情感的沟通,完全可以通过几字就实现,极易被我们当代的中职生所接受和参与。它对于中职生而言,阅读和学习耐力的时间短而有限,这就需要我们中职专业教师高密度、冲击力大地提供奇而丰富的信息内容和数量,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在极短时间内被吸引来阅读和学习。
二、“新时代”信息技术用于美术专业教学指导的需求与挑战
鉴于美术学习是一种十分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个性化的指导。但在实际的实训课堂上,教师只能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很难兼顾全班,对于其他学生的疑惑与学习需求,教师应怎样及时有效地去实践呢?如果说,花更多地时间应对个别学生可能遇到的疑惑,这样,明显会大大限制班级课堂教学的效率!鉴于中职生是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敏感群体,简便快捷“微时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也对美术专业教学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挑战,学生手机的问题是我们中职教师教学管理中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既然不能完全禁止,就得想办法,要好好地利用它,发展它。有效地允许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使用。在美术的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多的学生的需求,如有一定共性的问题,只有在教师理论的讲解时给学生总结。产生个别问题心得并记录下来,教师有效地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个别的问题进行分享,提出和回答切合学生特殊需要的问题,让学生随时随地做笔记和心得,让所有观看学习,分享,有效地改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微技术”用于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搭建“微媒介”教学平台在班级中搭建起自教师到学生的”微媒介”信息共享教学平台,我们的专业教师就是召集领头和发起人,把学生分为多个专业组,设立每个专业学习组的组长来当任信息的牵头人,在分组技能学习后对本小组的心得体会进行收集。并且以多元化方式为负责“微媒介”信息的收集去寻找共享资源,来和传播、分享和监督,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每天简短的感想日志、点赞、分享和评论,可以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也可以分享别人的日志和公众号,这样切实贴切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日志式的发表教学内容有效地补充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且更便于学生的翻阅、复习和查询回顾,记录自己技能和知识成长的历程。教师计划的安排,教案的知识点的共享,就是学生上课笔记的补充;学生感想的也就是对课堂教学反馈。“微媒介”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而展开的信息共享教学平台,它注重于有效地开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它具备明确的目的方向性和系统规范性。这样,我们就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微媒介”进行学习和探讨。
(二)开发微课程,培养“微技能”“微媒体”教学是正常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强有力的补充,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单向式灌输教育,更是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参与其中,进行双向全面地沟通。教师是理论的讲解者和技能传授者,学生是知识问题的产生者和反馈者。建立在智能手机虚拟基础上的“微媒体”其中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美术技能的获得和发展是在于手上的功夫更是建立在眼力观察和辨别上,这就给虚拟的“微媒介”沟通和教学带来可能,以至于更加便捷地介绍和欣赏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认识、欣赏和辨别能力,让学生去进行有效的认识和领悟。改变以往日常教学、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引导,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成长的动力。在“微时代”下的“微技能”引导是“微媒介”最便于开展和最为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图文声色并茂。这就要需要教师对技能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和学生的探索思考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力。要求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学会分析思考,领悟技能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经验。其次,在链接和分享公众号上,结交和处理各种关系中有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和文化,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投身到“微时代”中,相互交流技能的发展。
(三)利用微技术,增进反馈交流的及时性、多向性和针对性在“微媒介”的环境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要求学生利用微媒介进行回应制度,教师在、分享知识、技能、作业等后,要求学生及时评价、点赞,转发等反馈手段,及时的反馈能使教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快速地选择最佳方式解决教学的问题。这样,在调整教学活动时候,能更快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恰当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学生的及时评价让教师了解到,除在实训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教师所观察到的。不同学生对美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认识不同的情况,这样,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会产生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尽快地得到发现和纠正;正确的观念和技能方式得到及时的确立和强化、表扬和传播,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身和其他人在下一次类似的技能练习中的准确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技能中走上认识的偏移和弯路,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传授新技能、新知识之前,教师让学生欣赏和分享名家名作及技法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形成,在练习和理论学习之后,看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如何?这样,多次反复、逐渐加深的方式来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针对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微调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和适应学生的能力特点。在微媒介的平台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多方位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平台的讨论和互动,能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反映和不同的学习效果,有效地反馈到正式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把握。学生之间也会在交流中顿悟和理解,毕竟他们同学之间是朝夕相处,影响是最长远的。这样,反复相应的补充,修正和提高符合了艺术的潜移默化教育规律。
四、“微技术”用于美术教学的初步成效
俗话说,学习美术要先提高眼力,“微媒介”平台的分享,它提供了便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欣赏。学生可以以轻松、亲切的姿态走进身边的公众号和朋友圈,分享中名家的示范得以重现,高清晰的大师的名作就在身旁,让学生建立欣赏名作的眼光,站在了“艺术巨人”的肩旁上。它还为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展示和传播机会。在“微媒介”平台上,学生的美术作业得以最快捷、有效地晒出来,分享到朋友圈。它形式是那样丰富多彩,既可以自我系列性地整体推介,也可以独幅配以笔记式的感想;既可图文并茂或以微视频的方式,也可以让完成作业与步骤图并列。这样实现多方位的立体性展示,既摆脱了平时有教师来挑选作品展示的为难,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在完成优秀作业后展示的成功感。
微时代”所带来的这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视野和能力方法,也让教学活动更加接地气,在“微媒体”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双方都可以即时展现作画现场中的状态和技巧,随时表露出作画心境和感悟、构思与过程。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评说,同学相互之间的赞赏、建议、鼓励或批评,虽然有时会缺乏点专业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常常表现出认识的幼稚和不足,其中,这恰恰弥补了专业教师上课讲解的欠缺。同学间里相互的互动可以洞悉到知识和技能的真谛,并因此能更清晰地观察到自身学习的不足。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就不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开启和培育了审美的意识,反过来也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启发和修正。教师只有放下傲慢的姿态,坦诚地面对着学生,心灵也将变得开阔和明朗,不再因此孤芳自赏。学生则因此走进了美术家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美术教学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 上一篇:小学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 下一篇:开学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