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7:1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政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最主要的学科,因此,开展德育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政治教材中的任何一节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优秀素材,而且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哲学常识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已任,不管是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和价值观等,都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观点。当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将德育穿插在其中进行授课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天然职责,这样的教学能够做到润物无声。再如,在讲授“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为了更有效的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逆境也能成才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结合“青蛙效应”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在一锅滚烫的开水中将一只活青蛙突然投向到锅中,就在将要落入锅里的一瞬间,青蛙奋力一跳,竟然死里逃生了。接着,专家又将锅里的水换成温水,将青蛙缓慢地放入到锅中,这个时候青蛙在锅里悠闲的漫游着,但是,随着水温逐渐的升高,这只青蛙却没能跳出水面。”接着让学生分析这只青蛙最后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是否也在上演着青蛙式的悲剧?学生们开始展开激烈的讨论,很多学生得出一致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地去思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蕴含着的深层哲理。这样的教学,既能够优化政治课堂的教学结构,又能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促使德育教育在政治学科中的渗透得到更进一步的落实。政治常识则是宣传国家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国际关系观的有力阵地,教师可通过大量知识载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我们人民、我们党的热爱之情。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去学习,以此来逐渐地开展德育渗透的目标。要想将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及学习方式和课后反馈等方面都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教学时,还要同时兼顾到教学的导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连续性发展。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来代替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多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这也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过去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引导他们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逐步地转移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向上来。设置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道德行为和认知行为的和谐统一,增强他们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习政治知识的内涵,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地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的且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篇2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唯一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有趣的导入形式来进行教学。所谓趣味是吸引学生的良好途径,有趣、和谐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开心、愉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让学生发散其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礼貌”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类似的环境,如巧遇教师的这样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应当如何处理呢?再如:教师在讲解中,应当向学生仔细说明所谓礼貌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礼貌的打招呼,为什么要进行礼貌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言传身教,也是一种良好的新课导入形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视频以及图画来进行新课导入,这样能顺利的将学生代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更有兴趣,尤其是初中政治教学,其本身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讲课再是枯燥乏味,那学生学起来就会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让初中政治课更加充满趣味,并以此来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有效地提升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代学生之所以对初中政治学习食之无味,主要是被应试教育所束缚,因此,在现代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务必让学生改变这一观念,真正理解政治教育的宗旨,全面地感受初中政治的良好魅力。
二、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正所谓“教育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而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时应当充分落实其教学,彻底的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礼貌的重要性”这一章节时,大多数独身子女并不能充分理解礼貌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才算是礼貌?他们往往会单纯的认为说谢谢就算是礼貌,但是礼貌的范畴并不仅限于此。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间进行相应的情景模仿,让学生亲眼看看何为礼貌,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到礼貌的重要性,然后从学生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彻底的明白礼貌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形式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将学生引入积极思维问题的状态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时,教师当堂进行法律讲解,让学生来判断是非对错,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错”,此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对就是错,是不是有其他角度来看待整个问题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法律角度的思考,此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学生会以极高的热情进行教学内容学习。这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并且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再如:教师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劳动的可贵”这一章节时,大多数城里的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劳动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算是劳动。他们往往会单纯地认为打扫家务就是劳动,但是劳动的范畴并不仅限于此。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把学生带到学校旁的乡间,让学生亲眼看看农民进行劳动,看谷子和麦子是怎么被打出来的,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农民的重要性,然后从农民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彻底地明白劳动的重要性。正如人们常说的“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践于生活,学习于生活。课堂仅仅只是学习的一小块地方,而课堂上,我们进行的不仅是学习,更是生活!所以,快乐愉悦的生活,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认真学习。活跃初中政治课堂,体会政治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结语
篇3
1.时代性强
在初中的教学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几乎不变的,如历史课程、地理课程和生物课程等,这些课程的教育相对比较保守一些,但是与此不同的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时代性非常强,因为政治课堂教学不仅是弘扬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华美德和优秀传统,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对当下国家的政策进行解读和普及。国家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这样一来国家才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进行政策改革,才能跟上社会和国际的步伐,国家才能发展。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与时代保持紧密的联系,教育学生形成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认识。
2.论性强
在初中的教育中,理科教学大多比较注重实践的教育,需要动手和观察等,而政治课程是一门文科类型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政治课程的学习中理论是大于实践的。新的国家政策颁布时,政治课程就扮演了传播政策思想的传播者,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使得国家政策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大多都是一个理论的过程,并且在解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所以说,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思想落后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思想落后的现象,一些老师在传授政治知识时,并不考虑教学的效果,只是强调初中政治课本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教学中一味给学生灌输内容,并且只是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教师这种封闭落后的教学思想,与当下的新课改教学思路是相悖的,不仅不利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政治课程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在落后的教学思想中,初中教育普遍注重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教育,而对于政治教育,则没有给予基本的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只是对政治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讲述一遍,课堂效率非常低,而临近考试的时候,又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拿高分。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没有足够的重视去传授政治课程内容,即使学生拿到了高分,也没有达到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当今初中的政治教学质量不高的最大原因就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方法存在问题,许多老师和学生对于政治课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觉得政治课程不用太深理解,只是一些重点能够记住就行。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普遍使用灌输的方式和督促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达到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还容易使得政治教学变得越来越乏味,课堂教学效率不升反降。
4.学生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初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政治课程又不是主干课程,因此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重视主干课程,忽视其它课程的现象。但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过于忽视政治课程就是学生的一种错误态度,学生给予政治课程的学习和复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的学习态度使得政治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国家政策的普及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三、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想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先要保证教学的教师具有比较高的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初中教育中,教师是传道授业的重要传播者和教育载体,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否合格是对学生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教育的负责。要想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经常进行专业进修,提高文化素质,在教育中还要完善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政治课程有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兴趣,使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一些教学方式,或者是在宣传一些政治思想时,可以列举一些大家熟知的事件,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教学的内容,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一些。
3.改善教学方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并且教学效果也不是很高,要想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水平,务必要改善教学方式。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一些生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等,还可以在学生之间举行辩论赛和演讲比赛,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虽然初中政治教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科目,但是并不是说初中政治教学是可以完全脱离实践的,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任何一种理论的得来都是由我们日常生活中领悟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没有价值的,而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反过来,实践又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结语
篇4
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可以仔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其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对基础法律有细致地了解,使学生意识到法律知识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作用,从而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违背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不能完全让政治课程变成法制课程,反之,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从而促进政治学科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相互贯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更好地让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了解法制观念。
二、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成长的阶段,思想非常活跃,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难以抵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因此,中学阶段的政治教育对于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政治教师必须要明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道理。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角度入手,将法制与学生生活的事例适当的结合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对法制理念的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认知、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教师才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的普及,帮助学生辨别行为是否合法,并帮助他们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重视课外教育,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案例
由于政治课程属于理论类教学课程,且其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多,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较为困难,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法律的兴趣不浓,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利用多媒体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首先,政治教师应当采用引入现实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法制教育的普及。通过案例的引入,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或者总结的方法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确保法制教学的质量。其次,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在其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在活动时自觉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法律条款,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法律知识,培养自己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表明:多媒体是实现案例教学非常有效的手段。多媒体包括的种类很多,诸如报刊、杂志、电子设备、网络等。由于网络信息的涵盖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法律案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入这些案例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和法制的理解。
四、在创设课堂情境中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优美的教学环境,只有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案例演示,设立法律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的身心都融入到法制的环境中,从而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等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理解法律中的各种条款,从而实现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普及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学校也可以提供一些法律相关的书籍供学生借阅,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法律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法制认知水平。最后,教师可以开设针对中学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法制教育专题,使学生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来,让法律知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要掌握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技巧
篇5
1.1中学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成长在不同的环境,在家庭、学校、社会都受到不同的思想影响,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观察社会,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如果素质不高而且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群体甚至主流的话,势必造成社会秩序的杂乱无章,影响社会稳定,危机社会治安,带来种种社会问题。所以,中学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学政治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迫在眉睫。
1.2中学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以往的政治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对知识不理解,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发展,学习很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乏兴趣,学习态度消极,甚至厌学心里特别严重。
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需要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等问题,结合政治课中的相关知识点、观点,通过讨论、辨析从中达到对教材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2中学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学生极少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教师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方法,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思想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2.2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思维的开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环节,在中学政治课实施中起重要导向和促进作用,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中学政治课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学政治课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其蕴含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缺陷与当今新课程实施不相适应。
3中学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3.1扩宽教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在老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讲什么听什么,老师怎样说都是对的。
篇6
[关键词]教化;审美;社会功用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126-02
在古代文艺观中,一直存在着对“文”的追求和对“质”的追求两种理念。由此古代的文学作品上表现形式也体现出了不同理念下各自的特点和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对古代“文”与“质”的文学观进行一下探索分析,从而更好的把握这两种形式对今天文学作品现实意义所产生的影响。
“文”在《说文》中解释为,错画也,象交文。故以有纹理之意,《易·系辞》下中有其旨远。其辞“文”之词,便有华丽之意。《孟子·万章》上也提及“文”这一说,这里除了指偏于形式方面的事物外,还含有美、誉、漂亮等意思。从《说文》中对“文”的解释到作品中“文”的体现,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文学当中,“文”是表现文学作品的华丽秀美,词藻丰富。
“质”,《说文》中解释为以物相赘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提到“若仆大质已亏缺矣”的质,便是朴实,与文相反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文学当中,“质”趋向表现为作品语言的质朴,形式简洁。在思想上,“质”更是体现载道与教化相结合的社会功用方面的意义。
同时,也正是在这两种不同的创作观念中产生了重文与重质这两种文学倾向。
一、从“文质相合”到“质朴之词”
早在春秋时代的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文质”说观点,他认为“文章的内容胜于词彩,则过于质朴。文章的词彩胜于内容,则过于虚饰,浮夸,而不实在。只有外在与内在相伴,才称的上合适。”这也就成为了早期“文质相合”的理论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魏时的曹丕也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因为在魏晋前期,普遍的士人还都用作品表现民生,讽喻社会,他们是借助文章的讽喻来达到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这也就为“重质轻文”的理论建立了文学基础。
汉朝王充在《论衡·超奇》中就体现出了“质”胜“文”的观点,“有根株于树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菜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在表里,自相副称”。虽然他也把“文”与“质”看成是相互依赖的,但在这段话中,王充认为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质”——内容。其载道的政治教化意义。若不顾及文章的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文艺作品无论其辞藻多么华美都是“有皮壳于外”。所以注意内容的同时也不应忽略文章的词彩。
从孔子“文质”,曹丕的“载道”,再到王充《论衡》中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可以看出他们在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文的存在,他们把文学的政治功效与文学的审美功效结合在一起,使得文章在外在形式。语言华丽的基础上更好的表现文章的本质内容。
而墨子的文章则是脱离了文的华茂。体现出一种质朴与实际效用的文学观念。正如墨子在《非乐上》中所说的,“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这里的意思说出了墨子对言辞富丽的文章,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美。而他则认为这并不是属于真正的美的文章。
重质轻文除了受到文学自身的影响之外,也受到政治基础对其的影响。从孔子时期,到魏晋前期,再到汉朝的前期,以曹丕,王充为代表“重质”的这些人。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把文学单一的看成一种具备审美功效的东西,实际上他们是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载体。因为在他们所生存的那个时代下,文学必有着它现实的政治意义,这使得它所承载的意义要远远高于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这种高于文学本身的意义,便是作家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关注,对人自身的内在思想的关注。也正是在这种时代下使得文学作品的本身审美价值成为了第二位。而教化,关注实际和关注人自身就成为了其主要内容,这也就形成他们文学作品理论中的主要内容。
“文”以载道的观念,便作为了文学作品的重要发展方向,逐渐忽视了文学作品审美功能,使得文艺观从“文质相合”而走到了“质朴之词”,“文”以载道的观念更注意了文学作品内容的政治教化作用。
二、从“文辞秀丽”到“靡靡之音”
而与之相反,重文轻质的文学风格也作为一种理论观,存在于古代文学观中。他们以文学的审美功能,为其基点,减弱了文学的教化功能,他们更注意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而其内容却很空泛,对社会现实的讽喻意义也在减弱。
(一)“质”的教化功用的淡失
就如汉代的大赋,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言语的华美,结构的宏大。一句“可其少进也,浩浩皑皑,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就是其汉大赋语言和结构的代表形式。刘勰评其为“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班固《汉书艺文志》评其为:“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宏衍文词,没有讽喻之义。”其后文学作品的形式更是有骚体赋,“九体”“七体”赋都相继的出现更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文学艺术样式,再语言上和文学作品的形式上更是把“文”的这种审美功能表现出来。
直到后来的梁陈为代表的宫廷诗,也更加注重文学的审美功效,而其对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则彻底的失去。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上,他们更多是对女性和对宫室、器物以及服饰等方面的审美关照,通过艳丽的辞藻和声色来推动形式。这时的文学作品更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他们忽视了文艺作品的政治教化意义,而更加注意了文学的娱乐性,审美功能。
以谢眺,王融为永明体的代表人物,更是把文学作品的审美性与娱乐性放在了首位。其文章的风格也不再着眼于对人的教化作用而是更加追求文章的形式与语言的新奇,音韵的和谐。使文学作品真正成为了游戏性活动,加大了其审美的功用。“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由此可以看出,其注意了音节的顿挫,但同时过分追求词彩的华美,未免产生刘勰所说的“文贵形似”。直到萧纲入住东宫时,这种宫体诗真正的发展到了极端,这种体式也是继承了永明体的形式风格,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更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其内容上也是以女人,景物为其创作源泉,彻底的颠覆了文学的教化公用,其内容彻底的从反映现实关注社会,走向了单一追求审美性与音乐性的方向上。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所说,“丽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以穷力而追新”。颜之推也说“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这就充分说明了,永明时期的官体诗人对文学作品娱乐性与审美功能的注重。
从这些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文学观念下,已经完全把文学作品当成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其形式,语言,都给人呈现的是一种美感。它所注重的不再是对社会有多大的教化作用,而是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娱乐价值,这就使文学从政治上剥离出来。展现出一种单纯的艺术样式。这种文学与政治相分离的现象,也许正是与当时社会,政治的松懈、糜烂的上层生活,对文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才会产生这种新的审美需求。但也正是这种对文学艺术美的追求,对审美价值的追求,才会对后来的文学观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物的描写细致及扩大文词的丰富性
从后梁的宫廷诗到以后的谢眺,王融他们在内容上不再是对家国社稷的关心,而是转移到了,或是宫廷、或是美女、或是山水园林上来,要不就是抒发自己个人的离情别意上来,这与重质轻文理念下的“家国”的内容为主要表现方式形成强烈的对比。由于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质”的内容上的局限,也必然促使着他们对所描写事物更加细致入微,想出那些“重质轻文”下不可能出现对物的细致描写的词语,这使得词语的丰富性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新鲜性。对那些曾不能用言词形容的物品,出现了新的词语对其形容,这样描写事物的复杂性也得到了解决。
而对这种山水或器物,宫廷美女的描写,也促使他们对美进行了重新的价值评判,追求一种全新的审美方式,他们把这种美的景色与其音韵相结合,促进了四声音律的出现,有助于语言的发展。对后代文学的言语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在“文”与“质”的关系上,它们还是相互依存的。梁朝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提及道“文”与“质”: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同犬羊,犀有皮,而色资丹漆,质褥、文也。这些都是刘勰运用比喻,指出了文艺作品中的这种关系。同时中国古典文学也正是在“重质轻文”和“重文轻质”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时期下的不同文学样式。
三、中古文学与西方古典时期文学中“文”与“质”比较
但从整个古代的中国文学来看,还是更强调“质”这种内容上的教化作用,这种对内容上的凸显,使得形式上受到过一定的影响,即使在一些时期和流派,“文”的形式被加以重视,但“文”始终没有占主体地位。而相对于古代的西方来说,在“文”与“质”,这种内容与形式来说,形式的重视更成为了一个主要方面,对在艺术方面的成为其主要特点,从《伊利亚特》和《奥德休斯》到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底浦斯王》和欧利比德斯的《特洛伊妇女》,都是运用着写作的形式,艺术的方式,来取胜的。这些作品在人物的刻画和语言的运用都体现着“人”的性格而不是“神”的性格,而对人的教化作用确是没有显现出来。正如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所写的那样,把一切诗人与艺术家赶出理想国,在他看来文艺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人物,并且使谎言夹杂其中,而这种对“人”的描写,更会滋养人的,使人心灵中低劣的部分显现出来。
篇7
一、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初中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例如,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社会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地球能毁灭吗?”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并解答了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篇8
一.把培养学生树立交往意识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培养锻炼起来的,我们知道,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有支配作用,要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人际交往能力,需要个体有意识的去和别人交往。在观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愿和别人主动交往,即没有人际交往意识。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交往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让学生脑袋里时时刻刻有交往意识,有交往欲望。这就有利于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去和别人交往,从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二、在政治课学习兴趣小组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相比,除了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仍然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师通常会在班上设立政治课学习兴趣小组,并且每个小组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学生参加到政治课学习兴趣小组,互相经常接触,研究学习,探讨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过,在分政治学习兴趣小组时,应该考虑到有意识把善交往的学生和不善交往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善交往的学生带动不善交往的学生。如果只把善交往的学生分在一起,把不善交往的学生分在一起,就会使善交往的兴趣小组的学生不仅能搞好学习,而且人际交往能力更加增强,不善交往的兴趣小组的学生不仅不能搞好学习,而且也难以培养出人际交往能力。
三、在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很多方面都是通过问题讨论达到问题讨论指的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发表不同见解,最终达成共识的活动。这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大力利用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体可以这样做:一是在上某一教学内容时,大力利用教材上的“各抒己见”、“七嘴八舌”、“练习与探究题”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见解。二是教师设问或学生提问进行讨论,如果学生经常举行问题讨论,学生之间沟通多了,人际交往能力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四、在心得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引下,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设置了“心得点滴”栏目,它要求学生在学这一课后,写心得点滴。笔者认为这个栏目的设置有许多好处,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课堂小结的任务交给学生,另一方面有利于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领会程度,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小论文的写作水平。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各自的心得点滴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通过谈心得体会,学生之间是可以互相了解,互相沟通。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写心得点滴,并面对面口头交流。超级秘书网
五、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活动课,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后由知转化为行的有效载体。它分为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列为一定教学学时计划的活动课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活动。由于这两种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它总是许多学生在一起开展,只能通过合作才能达到目的。这就为学生交往提供了难得机会。如果经常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活动课内容开展活动,同时也要精心设计课外活动开展的内容。
篇9
(1)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恰如其分的的举例,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会同时启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又是思维向新的问题进发的动力。”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们能够把握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2)高中政治教师在工作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以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扩展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努力把知识学深学透,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生。高中政治的内容不仅有最基本的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有相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原理,这些对于学生们来讲都难以理解和把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看似难懂难学的理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出来,使只是尽量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1)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是基础,同时也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扩展教学内容,将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世界变化的形势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有立足点,也能看到社会的发展变化最深层次的原因。教师还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学生掌握好知识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恰当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与生活相关的事实,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而把认识过程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经济部分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扮演一些角色来演绎经济行为,现在都流行网上购物,就可以设计买卖双方在商讨价格,讨价还价的市场行为,同时也把商家的诚信考虑到里面,这样会引起同学们的激烈讨论,讨论的过程就是基础知识的再现过程,这样同学们一方面学到了经济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学到了作为商家要经营诚信的道德品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后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现实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便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转变原有教者的角色,而是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对学生被动授课的形式,也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出来。因此,教师应结合现实的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找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某个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谈论,让学生开动脑筋,让古板的教学模式变为探究性学习。激烈的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激发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当今时代的高中生对政治学习有一种角色期待,希望自己在政治学习中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够实现自我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篇10
开展任何学习活动都要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来进行政治学习,能够使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性质、规律以及各个环节教学知识的联系进行探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预习目标,了解自己疑惑的知识点。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清晰明确地看到他们的预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更有效地通过发现问题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以及批注的良好习惯
初中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通过阅读以及写批注等方式实现学有所获。教师应教会学生在阅读课外政治书籍、时政报纸时,标注出能够运用初中政治知识进行分析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中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及交流中
初中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同学间的交流活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谐交流等学习品质。让学生在自主表达以及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首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政治知识点的讲解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概括以及总结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文章主旨进行归纳和总结,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初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以及表达的良好习惯
听、说、读、写是初中生通过政治学习所须掌握的技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政治教师都只对具体的政治知识点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端正自我学习态度,学会倾听和表达。其次让学生学习各种听说技能,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与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辩论赛、演讲比赛以及课外采访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根本上提升关于政治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初中学生大都天性好动,要想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倾听以及表达的好习惯,就要让他们发现政治教学内容的有趣之处。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以及语言表达习惯,尽可能运用时展所产生的主流词汇以及新潮词汇,将复杂、枯燥的政治教学知识点转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从而保证他们对各个阶段的政治教学内容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五、对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组织
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状况,组织各种与学习主题以及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活动,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行研究和讨论,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很多,包括模拟法庭、课本剧、辩论赛以及其他活动。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例如政治教师在教授“依法治国”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
在实际辩论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不断带动教学课堂氛围。通过这种系统、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提升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刘艳捕捉有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故事10月22日上午,高一(8)班,笔者借班试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用图片导入课文,黑白的色彩、冷峻的画面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的表情沉重。紧接着笔者开始了第一个课堂提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半分钟之后,有学生举手)生1:作者参观奥斯维辛的感受。师:好,还有补充或者不同的说法吗?生2:作者参观奥斯维辛的感受、反省师:很好,他把作者的感受更具体化了。还有其他补充吗?生3:作者参观奥斯维辛的所见、所感师:好,你补充了所见,只有所见、所感吗?生3:还有所闻。师:很好,就是作者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在参观奥斯维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闻非常少,全文只有两处,找到了吗?一处是“小的”,一处是结尾处的“够了”。后面的教学环节按着正常的教学设计展开,一切顺利。课后,笔者回想,这个问题并不难,却需要三个人才能回答完整。可能作者行文中的所闻很少,学生不容易发现。随着思考的深入,笔者再一次翻开教材,课文里的一幕一幕就像黑白默片,有一种古老、陈旧、压抑之感。由于无声,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膨胀起来,不仅真实再现了参观时压抑、恐怖、沉重的氛围,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