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04:0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

篇1

    一、       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表现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1.自身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表现在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占的比例最大,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知识断层型,由于学习不得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学习新知有困难,因为小学没留级制度,这些学生都跟班升级,所以学习缺漏也就越积越多。

    (4)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他们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

    (5)自信心不足,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2.外部因素

    (1)家长教育无方,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由,孩子作业是否按要求做完,很少过问。等到成绩不好,更多的是责骂而不是帮助分析原因。

    (2)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3)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有抵触情绪,导致厌学。或者是在同学中不合群,也会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虽然诸多方面但大多不是智力、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

    二、转化策略

    (一)走进学生心灵,寻找教育突破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的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所学习的科目是否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的老师就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每个老师要伏下身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走进孩子的心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这是促进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案例一] 晓宇 :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不会听课,无法独自完成作业。上课画画,做小动作,眼睛很少朝黑板看,课堂练习从不参与,家庭作业都是父母家教带着完成,而且不听从教育,课堂上老师叫其写作业就嚷,我没本子,或者说我没笔,我妈没削铅笔等,如此的幼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弄清原因后,我觉得这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循善诱,要多鼓励,多亲近,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像妈妈那样真诚地关心他。于是我就时常利用下课时间与他谈心交流,了解他的爱好、兴趣、烦恼,并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他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动笔完成好课堂练习,做对了给予表扬奖励。在同学赞美中,他乐了,感觉学数学还是很有趣的。接着我又用课余时间帮助他补缺补漏。适实指导,真诚帮助,他感觉到进步的希望,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

    [案例二]小佳,对学习数学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原任老师反映作业完成没质量,成绩不理想。接班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有个性,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应付,还煽动孩子不订正错题。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多次找其谈心,指出她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和她一起定出学习计划,并为她加小灶,补缺补漏,让她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她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告诉妈妈老师是她的好朋友,对学习也就有了动力,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挤时间给自己加码,多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从厌学到主动学,这个变化可真不小。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地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得功课。

    (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要让孩子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尝到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犹如一潭死水,学生何有乐趣,无乐趣哪来兴趣,因此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孩子在自主、猜测、实践活动中去探究新知的奥秘,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故事情节引入新课,孩子们觉得新颖有趣,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1:石子占有位置。学生2:石子将水挤出来。学生3:也就是说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老师不满足接着问:如果我将石子取出来,它还占有空间吗?这个黑板擦占有空间吗?每个物体都占有空间你知道叫什么吗?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体积”。接着在猜猜两个容器哪个容纳的水更多的环节中,学生情绪更高涨,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还是左边的容器大,有的说右边容量肯定更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验证。谁来验证呢,看到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孩子,我不失时机地把球抛给学困生完成,看到他们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欣慰地笑了,我相信他们未来的学习会获得丰收的硕果。

    (三)注重“导学”,激发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就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还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进行个别“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如何进行个别“导学”呢?每节课中都有一定时间检查课前学习效果或检验新课掌握情况,此时我都走下讲台,。因人而异,掌握时机,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别小看只有几分钟时间,这几分钟的指导让学困生增强了获取成功的机会,一个微笑,一点抚摸,一句勉励的话,对学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们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对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信心铸就成功的一半。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还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四)及时反馈纠正,学困生练习当堂处理。

篇2

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

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108-01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如何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是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们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2 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3 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

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了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

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篇4

一、电教手段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所接触的事物产生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获取丰富 的信息。

二、电教手段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难点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一对矛盾。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必要的感性材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获得新知。电教手段具有较强的模象直观性,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再加之实物直观及教师的语言直观,可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恰当的利用电教手段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电教手段有利于加强信息反馈,调控课堂教学

适时地双向交流,多向反馈,对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调控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巩固联系过程中,可有目的地选择几名学生,把其解答过程写在投影片上,待全体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在投影片上的解答情况,共同核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成绩存入磁盘,以便做进一步繁荣分析和处理。

四、借助电教,解决困惑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巧设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表现在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等几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优势,为学生积极思维营造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直觉材料让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建立表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中“圆周率”这个概念时,在学生弄清周长的意义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O为端点,延长出射线L,在射线L上任取一条线段作直径动态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质疑:“在这些圆中,谁的周长最长?”“你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什么有关?”“能猜出是什么样的关系吗?”“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吗?”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直径有关。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能很自然的推理到研究圆的周长就得研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圆周率”这个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材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即时反馈,步步为营,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计算机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之,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辅助手段。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探索使用策略,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态。使教师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小学现代化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与文献】

[1]冯秀琪,徐红彩.《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5期.

[2]姜圣华.《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4期.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教学;教学辅助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但使得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了显著提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而且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方便,比如说对于经济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全球的资源共享等。所以我们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要注意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尤其是现在的教师更应该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地和教学融合起来。

首先,小学教育作为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是否能够更快乐地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时代性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等。多媒体作为世纪的伟大发明,在整体上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设计中?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融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小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两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体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相对照。认识了立体图上每一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两条虚线,形成了一组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显示,为学生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

又比如,学生在学习钟表的时候,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钟表的概念贯穿其中,现实地展现钟表的概念和怎样运行等;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我采用动画、着亮的方法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显示一段画的较短的直线,然后从两头慢慢地向两方延长,显示屏上展示出一条直线向两方延伸的动画,从而把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的特征,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教学“三线的区别”时,我采用将端点着亮,无端点的一端向外延伸同步进行的方式,以动画形式表现直线无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长,不能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不能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可以度量的图形展示在学生面前。计算机软件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因此,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以前的小学教学方式多是以讲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用语言来解释一个名词、方程、定律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有时候讲解得稍微快点或者自己走神了,课堂上就会留下没掌握好的知识点,然后很多学生又很怕问教师问题,怕教师说自己不认真听讲,又怕自己被其他学生嘲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不懂一个知识点后就假装懂了。小学的教学都是呈阶梯式的,前面的某个知识点不懂,可能后面就完全不懂,然后成绩就直线下滑,学生都很在乎考试成绩,看到自己分数较低,慢慢地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可能走上厌学甚至弃学的地步。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性以及将多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g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而是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等几方面更好地融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的相互关系都能发生明显的变化,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有效整合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中学化学是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自然学科之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又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整合,是我们教师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教师不仅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我们教学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工具,进而提高我们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的单纯的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对于完善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性情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化学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也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采用合作式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从而打造高效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传统教学依赖于老师的语言和板书,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摄影等多媒体技术于一体,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直观的反应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使我们的学生眼有所观、手有所动、脑有所想,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讲授《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章中碳的化学性质有关内容时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段经典的戴比尔斯钻石广告录像引入新课,一下就抓住了处在幻想浪漫年龄中学生的眼球,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不仅让他们记住了钻石(金刚石)的组成元素是碳元素,而且让他们理解了这堂课的一个教学内容“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三、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化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化学中微观概念可以进行直观演示,一个知识点可多次演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又如:在介绍工业上制硫酸、合成氨等时,由于设备复杂、过程较多,单纯用语言描述时,不易讲清,可以借助软件设计的模拟工业生产动画,形象的展示、详细的剖析各个设备工作原理。

另外,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是必做的,不能用计算机来代替。但常规实验受到条件限制有某些不足,这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播放等手段来弥补。例如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从宏观看现象不明显,但是通过多次演示课件,学生就能真切感受到水分子作用下,钠离子与氯离子能迅速扩散,均匀地分散到水中,进一步认识到食盐溶液实际上是离子和分子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优化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印象

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直观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历经“观察――探究――发现――应用”这一教学流程来掌握知识。把死板的知识点,演变得具有灵性,让学生们在“生活化”、“生动化”的课堂教学中去演绎化学知识,去学习化学知识,去感受和应用化学知识。

但是,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耗时较长;②危险性较大;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④反应现象不易控制其渐近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课件,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以后学生在遇到同样问题,操作错误的几率就减少了。

五、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让学生比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为他们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大气层出现的臭氧黑洞时,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让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会了解。目前的几种主要的危机人类的污染问题以及污染现状,从而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样的学习,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学生学习有了动力,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六、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篇8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教学之中,而对于化学这个综合性强的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可以更好的研究化学,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化学教学;应用

化学是一门文理结合的学科,知识体系庞大,需要实验的配合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内容。在学校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室有限并且有的实验过于危险,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形象且安全的展示教学内容,在诸如分子结合、化学反应等方面,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其详细过程,使同学们更易接受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感官认识,使得化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要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摒弃陈旧教育手段,开拓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1 国内院校化学教育现状

在我国,化学从初中开始学习,高中达到难度的巅峰,在大学还要作为学科基础课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板书及幻灯片为教学媒介,虽然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但是学生只注意听讲做笔记,而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文字无法将化学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会感到枯燥,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教学的继续开展。

化学能做到时刻实验,有些实验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因此,国内院校对于化学教学模式的整改势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学习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由于经费、安全性等限制,不可在必行。

2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 软件模拟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涉及到很对原子移动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只是由教师通过板书绘画出来,缺乏生动性,若采用一些实体设计软件如3DMAX将其模拟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则会在多维度上展示其具体过程,增强学生对反应的印象。

2.2 电脑模拟化学实验过程

化学中经常会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比如有一项实验是制备氯气,总所周知,氯气是一种剧毒气体,稍有泄露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此,若是我们能将危险的、复杂的、周期长的实验放至电脑上进行仿真模拟实验,不仅可以加快效率,还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电脑模拟实验具有高效率、安全环保等优点,虽不如真正实验动手操作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绝对优于板书图片教授的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模拟实验不是万能的,一些必要的基础实验还是要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最有意义。

2.3 电脑模拟事故现场

教育安全一直是教学问题中的重点,每年都会有师生因操作不当而受伤,教师可通过仿真模拟,向学生展示由于错误操作而引起的不良后果,例如浓硫酸遇水飞溅引起灼伤等,强化学生们安全实验的意识,避免出现以上错误。

2.4 模拟化工生产

化工厂出于其机密性和安全性考虑,一般不会同意教师带领学生们参观工厂,见识生产工艺工程,教师可通过相关软件自行设计模拟生产过程,增强学生对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三废”等现象的产生机理。

2.5 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在学校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后,学生当堂不可能完全理解,需要其在课后进行琢磨自学,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在上面上传相关学习文件,学生可以自己查阅或是线上与老师交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内容。

2.6 网络教育资源

现代化教育倡导多元化,学生不仅要学习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还要自己搜索资料,补充学习。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专业网站、网络数据库,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与他人交流,强化学习效果。

3 结语

化学知识多而乱,我们要合理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会对化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它,因为化学毕竟是以实际动手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强力辅助,二者需要有机融合,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优势互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合作探究,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最高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茜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学大众,2013,(3);101-102

[2]朱士刚.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111-112

[3]张卫峰.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11);96-97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我校作为一所省一级小学,我们理应要走在教学教研的前沿,而信息技术科组肩负着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使我校在现代管理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化过程中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加强学科组的自身建设

2、树立良好的科组形象:本着信息技术科组要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宗旨,我们要树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的良好形象。

3、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本科组人员要保持务实、求实、开拓、进取、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

4、要争创2003学年广州市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称号,本学期我校要申报广州市中小学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的评选。

二、做好学校现代教育媒体的维护工作

1、继续做好设备的使用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正确用好设备。

2、加强与各级、科组和教师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本科组老师在没课或无工作安排的时间,要在四楼的科组办公室值班,当接到有电脑等技术故障的电话请求时,要及时前往处理,对于不能直接处理的故障要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填写一份故障处理意见的书面报告。在维修仪器过程中,要坚持节省开支的原则。

三、做好学校电子资料的整理工作

由于我校办公电脑较多,在工作过程会产生许多学校、年级和科组等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阶段性工作意见、各种专项工作计划、各班级的成绩统计等电子文档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将来是十分宝贵的,因此,要及时做好对一些有用的资料的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建议每个级组在你们的级组办公电脑上建一个共享文件夹,文件夹名字统一叫《上传资料》,然后把你们级组老师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论文、每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等放入里面,再由信息技术科组收集整理。请各年级把Teacher02电脑上把《上传资料》文件夹拷贝到各年级组办公电脑上,然后把你手头上已有的资料放入对应的文件夹。

四、做好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我们广大老师们必须要认识到建设和维护好流溪小学网站的作用和意义,把我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的教学动态和学校的重要举措及时地在学校网站上反映出来,对上级教育部门、兄弟学校、社会、学生家长成为一个交流反馈的渠道方式,同时,也是我校对外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网站建设得好就是一个正面的宣传作用,反之则起到负面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的网站是非建设好不可的。

2、为了保证网站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校要成立一个网页制作小组,并把网页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落实到各学科组上,我们信息技术科组要负责网站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建议由孙楚志老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并请孙教师尽快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小组成员名单、网站的栏目设计、工作进程等交学校研究决定。

五、做好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1、本学年,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实际,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此我们要根据广州市教研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三个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争取在我市教研室陈榕权老师的指导下,及早形成书面材料。

2、积极参与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开展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研究。

3、做好第五周星期四上午教研室在我校进行的全市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的准备工作。

六、做好校级的学科竞赛工作

为了树立本学科在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地位,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形成特色课程,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本学年开始,每年第二学期组织一次分年级校级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具体详见竞赛方案。

七、继续进行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

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它的正确使用和运行,将标志着一个学校的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使我校的校园网的作用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做好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也是我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八、整理教师制作的课件

上学期末,收集到许多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我们要对这些课件做好整理归类存放工作,并对优秀课件进行评选,同时要对本次收集的课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把评析意见反馈给全体老师。

九、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学习

本学期计划组织科组老师到广州等外地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找出我们的不足,寻求我们发展的出路。

十、主要工作的分工及完成时间表

序号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课件的整理

李建生

第二周2月20日前

2

优秀课件的评选

李健生、邓昔溪、孙楚志、李政

第三周2月27日前

3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的书面材料整理

邓昔溪、李建生

第四周3月3日前

4

学校电子文档的整理

邓昔溪

第五周3月12日前

5

全市公开课

李建生

第五周星期四

6

三、

四、五年级竞赛

邓昔溪、李建生

第六周星期四3月26日

7

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孙楚志

第八周、第十四由学校进行检查

8

标准化信息管理数据的录入

李建生、孙楚志

第六周、第十二周由学校检查

9

外出参观学习

篇10

但在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教学应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使用的仅仅是Power Roint,把原来的“板书”“教案”改头换面成为荧屏的主角,甚至是“新而不实”的文本电子书,不能充分发挥集动画、文本、声音、超文本于一体的信息技术优势,和以前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因此,要使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的数学学科,直观地、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并逐步通过学生的发现、探究去思考、解决问题,爱上学习数学,就应优化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间的整合,让信息技术视、听、说三结合的优势在数学学科中充分发挥。

一、让信息技术作为抽象的演示工具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谨、精确的科学。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定理、公理,很难找到具有直观意义的现实原型,往往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它们是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不管是思维还是生理、心理特点上,都还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因此,在理解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知识时,难免不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为此,在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应用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知识。例如在“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我就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一割线定理一切割线定理一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

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演示教育功能。

二、让信息技术成为交流工具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某个知识内容的讲解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显得比较单一,不能在短期实现透彻理解说服时,让信息技术中的网络通讯技术介入到师生的交流中。如建立QQ群、微信群或BBS论坛等形式,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探讨,二是让学生进入到老师之间就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访问该领域的一流专家,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打开思路,拓展思维和视野。

三、让信息技术作为合作的工具

在发现性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有关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来形成某些概念,发现一定的原理。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以及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视、听、说三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双曲线的形成,二是对双曲线与两坐标轴无限逼近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一改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讨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画图软件,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媒体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给自变量赋与更多的不同的数值,让学生自己来“绘制”出双曲线,并最终发现和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四、让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