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0 18:2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教师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教师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 探究式学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81

[中图分类号] G642;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22- 02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正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的最本质要求是使学习者得到尽可能完善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压制下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内外的教育界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由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其旨趣在于:发展学习者适应信息/知识时代所强调的素质;变革学习方式;关注高阶能力和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宗旨下对现行课程的教学进行变革是历史的需要。

1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宗旨则是要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结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大能力。而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习者去主动地、有意图地、合作性地学习。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学习该学科本身而言,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应用,还要能熟练操作流行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上马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这也使得学习者为了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数据库开发维护的知识,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各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就被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理论型,重点讲解系统的理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脱离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出校门后难以适应;另一类为实务型,重点讲解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这类学生与前者相反,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一旦具体运用中,软件出了问题,就会束手无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不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指导,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指导。具体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操作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并能掌握其业务流程和开发设计理念,能够进行系统维护,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2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应当体现综合性/跨学科特征。

(1) 凡是接触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人都知道,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柱,这也意味着它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近年来基于ERP的财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这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对于这种思想的传导并不明显,从而造成学生容易养成割裂地看待事物的思考习惯,缺乏系统的观念和全局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特征,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现实生活中会计知识与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这门课程的讲授一般采用的是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室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往往是课堂讲授理论框架结构及操作流程,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法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室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机械、呆板地处理实验数据,只求实验结果准确,而不能真正领悟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这就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适应不同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开设常见财务软件操作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和系统维护的实验。

(3) 由于社会需要的是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又懂得企业管理和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涵盖这几方面的知识。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过于专注财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第一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由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但也仅仅满足于应付考试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模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尽可能提高该方面的实验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

(1) 理论教学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材的选择方面,一本好的教材能够使学习者得到很大的帮助,选了一本好教材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做出了第一份努力。综观国内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为主线,其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弱;另一种是以会计软件的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性较弱,实践操作性较强。但是,不管是那一种类型的教材,甚至是在教学中实际上采取了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未能收到所期望的效果。问题在于ERP的基本知识、电子商务、网络财会、网络审计等人们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会计信息系统教材中介绍得非常肤浅,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想详细了解和掌握的求知欲望。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自己首先要成为“发展中的专家”、“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不断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并给予学生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帮助,从而发展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能力。

(2) 实验教学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更新,近年来伴随信息化进程的步伐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的商品化财务软件不断更新。从单一功能软件,升级到综合性软件;从单机版,升级到网络版;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升级为基于ERP管理理论的企业管理软件。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就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用友或金蝶ERP财务软件而言,不仅应使学生体验到ERP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还应该体验到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对整个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有深刻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学习者通过综合性实验有效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对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大帮助。

(3) 要注意实验形式的更新。在ERP环境下实验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秉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现行的ERP系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ERP实验中心,它可为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提供软件、教材、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解决方案。

2.3 教学内容应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习者布置的学习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且需要持续的学习时间。这样学习者要想成功完成这种学习任务,就需要不断延伸他们的思维技能和社会技能。因此,可以考虑引入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增强,同学们扮演企业实际中各种角色,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应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结合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又分为笔试考核和上机考核两部分。在平时的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每做一个实验,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的流程、问题、对策做出说明,以评定平时实践考核的成绩,这一部分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5%;而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的学习探究情况,可占总成绩的15%;在期末考核时,编制一套较简易的账套,进行上机考试,并按上机完成的情况给出考试分数,这部分成绩也可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的笔试考核部分可占40%,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冀生. 以人为本与教育创新――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2]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媛媛,梁东.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构想[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123-125.

[4] 徐玮. 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 财会月刊,2011(15).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互动式白板教学、微课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加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对信息化教学在具体课程中的实现方式即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优化。以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结合信息化技术予以创新,充分应用教育资源,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现代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借助恰当的媒体手段可以实现要素之间的畅通联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逐步转变为学生参与教学的引导者。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将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将会变强,学习过程亦会变的充满乐趣。现代信息化技术正是这一恰当的媒体手段,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型的教学模式

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对相关的知识的直接讲解。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是很多,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信息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实现这种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的多元化趋势。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料,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呈现出更多的形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知识变得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2、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

因为理解能力和理解程度不一,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很多问题。问题不辩不明,在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下,通过“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的多向交流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透彻知识点的内容。通过社交软件、手机APP、大学空间城等方式,信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升级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相互讨论,而且可以延伸将课堂讨论延伸到课后,而不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的限制。信息化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实现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的延伸和多元化。

3、合作型教学模式

合作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合作完成知识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松散的分组变为明确的分工,把学生较为单一的个人学习模式引导为团队学习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的组内沟通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多渠道沟通,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主动性。借助网络平台和软件程序,学生们在接受任务之后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实时沟通,安排好组内的分工。通过任务的分解可以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通过组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可以交换意见、互通成果,从而保证任务的良好完成。信息化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提升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团队效率和凝聚力。

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1、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现,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应用能力。在培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激励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的应用技巧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以微课教学为例,首先需要对微课形式的优势进行宣传,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这种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同时,还需要告知相关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应当采用系统教学的方式,逐步告知资料查找、课程录制、资源上传、网络互动等步骤,最终实现教师对微课教学形式的有效应用。

2、优化教学设备

设备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必要前提。现代化的计算机、高速的网络、流畅的网页、清晰的投影等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需要对现有教学设备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设备也需要及时更新换代。这就需要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及时优化教学设备,在物质基础上保障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展开。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方法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虽然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生动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但是如何合理安排、运用仍然是优秀教学的精彩所在。针对教学对象的多面性和教学过程的多变性,教师需要在做好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并适时进行创新。通过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在教学形式上的深刻变革。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路径。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应用信息化技术努力创新,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需要从提升教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入手,在教学方法改进上加强,同时也需要学校在教学设备更新上予以配套,以期促进现代化信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宗营,姜旭峰,纵静,赵媛莉,等.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保障新能力[J].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3),2013,01:127-128.

[2]韩冰,王杨,沈秋敏,等.中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201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ICSSH 2015),2015,09:176-177.

[3] 姜艳丽,张学超.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95)

[4] 程丽,王寅龙,王聪丽,王希武.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对比研究[J]. 价值工程.2013(03)

[5] 王军武,王海杰. 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初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05)

篇3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四、五、六年级学生已经上过几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在上个学期学校安排每周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我在上理论课时,交代清楚学习要点,布置上机作业,第二节课再来机房实践,这样的效果还不错,本学期我打算还用以上方法。同时加强四、五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10分钟以内。六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本教材分五册,本学期四年级选用第四册、五年级选用第五册,六年级为总复习。第四册共18课,第五册共18课。本教材都有单元内容模块化、语言文字童趣化、图形图像直观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知识内容趣味科学化、信息教育整合化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四年级:了解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方法,学会使用IE,会保存网上的图片,文字信息及下载网上的文件。初步学会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了解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初步学习简单的静态的网页制作。

五年级:认识多媒体与多媒体电脑,认识录音机程序,会用多媒体电脑播放音频、视频文件及看VCD等等。学习幻灯片的制作。

六年级:XXXXXXXXXXXXXX

五、进度安排:

XXXXXXXXXXXXXXXXX

六、评价工作安排:

平时在上机操作登记表中,将练习和学习上很优秀的,以及有困难的学生情况进行记录,期末时按学校的统一部署进行学科考核,考核方式是完成一个指定的操作任务。本期将学生对计算机使用和维护情况列入到学生考核细则中去。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1、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2、网络化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4

1.1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已采用CAI多媒体课件,但只是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重现,没有重构教学内容,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师由施教者变为指导者,由课堂的主角变成课堂导演。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协作,自主学习,积极探讨,有效锻炼其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远高于理论学习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课时不多,且缺乏连续性和创新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1.2优化教学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分为“两段式”:60~80学时的理论教学,衔接集中的1~2教学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部分院校穿插6~10学时的验证性试验。从学时比例分析,实践教学学时仅占10%(课程设计学时不包括在内),远不能达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将课程总学时调整为64学时,包含32学时的理论学时,28学时的实践学时,4学时的机动学时。

1.3革新教学内容

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选取把握4点原则:(1)以实际应用选取知识点;(2)围绕实际项目选取知识点;(3)以产品设计选取知识点;(4)以创新能力培养及软件的应用选取知识点。解构和重构课程的学科体系,首先将课程划分为机械设计概论、运动机构、传动件、联接件、轴系零件5个模块;其次以对象、现象、机构、零部件为载体,设计30个学习情境,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务驱动将每一个教学情境具体化,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例如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划分为5次大作业。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

1.4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划分,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2)采用CATIA和ADAMS(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法;(3)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程视频、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仿真、教学挂图及机械陈列室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整体质量。

1.5开发教学资源库

为更好的辅助教学,要根据生源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1)开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2)采用AdobeCaptivate开发交互式课件,包括视频、测验等;(3)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开发为5次大作业;(4)编写包括ADAMS、DIY、机械创新设计等在内的实验指导书1册,包含14实验项目;(5)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书16个;(6)开发典型机构的教学挂图10幅;(7)制作微课程视频44个。

1.6拓展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分为3种考核方式:(1)考试考核:考核成绩采用实验成绩30%+项目任务书考核成绩30%+理论成绩40%。(2)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的“高端设备安装与制造—CAD-CAE-CAM”,获奖后可替代本课程学分。(3)免试考核:学生正常参加上课,通过申请免试课题,相关的创新性设计和课题研究通过答辩,即可替代修的本课程学分。

2结语

篇5

[关键词]网络信息异化心理学

[分类号]G352.1

1 引言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信息一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异化问题。信息异化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网络信息原有的优势就不但发挥不出来,反而会使它成为缺陷和弊端更加彰显的扩散器。引起信息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源于网民的心理因素。由于人的外显行为是受内隐心理支配和调节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网民信息异化行为的观察与研究,实现对网民心理因素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2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机制

2.1 异化与信息异化

“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具有“让渡、转让、疏远、差异、分离、精神错乱”之意。异化的一般意义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但客体却不受主体的支配,客体变成支配主体甚至敌视主体的力量。20世纪,“异化”这个概念渗透到了包括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在内的社会各领域之中。

所谓信息异化,是指人们创造了信息,但信息在生产、传播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干扰,导致信息丧失原有内涵,反客为主演变成人类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变为支配、统治和控制人的力量。人们创造了信息,缔造了整个信息时代,但是人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依赖远远超过了预期,人类在试图主宰信息的过程中,最终被主宰的恰恰是人类自己。

2.2 网络信息异化的心理症状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世界给人类带来了一种与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2.2.1 “信息迷茫与信息焦虑”浮现于心灵空间 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要经过严格的把关,最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绝大多数都是有益的“精神食粮”。网络信息却绕开了原有的“把关人”环节,大量的垃圾信息不仅使网络信息环境恶化,也使网络用户对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使许多人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所适从,人们普遍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感到迷茫和焦虑。

2.2.2 “人格扭曲与网络侵犯行为”充斥于网络虚拟空间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常会使人格发生扭曲或异化,难以正确地估价社会环境形势对自己的要求,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难以合理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这种人格的裂变将直接导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惧、否定和逃避现实等。同时,网络空间中极其容易出现侵犯行为,例如利用互联网危害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行为,利用互联网传播黄、赌、毒、封建迷信甚至言论,破坏社会秩序等。

2.2.3 “信息崇拜与情感畸形”根植于认知空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网络的依赖性明显提高。有些人“触网”后便陷入了对这种高新技术顶礼膜拜的“信息强迫症”中,网络的工具特性上升为支配使用者的外在强制力量,使得有些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许多人常会把现实中的情感转移到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过度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希望从中获得安慰、关爱、自尊等。但是长时间对网络的依恋,往往会导致情感的异化,一方面不利于健康情感的发展,增加了情感的随意性、定约性和虚假性,降低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更加冷淡、麻木、自闭,更加感到孤独、寂寞、空虚和无助。

2.2.4 “信息窄化与符号暴力”遍布网络群体中 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对信息进行系统性过滤的环境,在网络群体中选择性的接触特点不断强化接近性的信息传播,出现“信息窄化”。看似个性化的信息受到这种“窄化”机制的制约,使得网络群体中对话、沟通的内容很容易集中于类似的观点。网络是民意表达的有效平台,但它也是滋生“网络暴力”的温床。“网络暴力”中的“暴”事实上不是现实中的暴力,而是一种“符号暴力”。网民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追缉、鞭挞讨伐的对象,是网民表达愤怒的一种非理性方式。根据沉默螺旋理论,网络言论缺少制度和道德上的制约,网民在网络发言中的自律程度相当之低,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网民会受群体意见的影响,对某种不理智意见进行一边倒的支持,利用“符号暴力”宣泄隋绪。

2.3 网络信息异化的心理机制

心理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所衍生出来的现象,心理的产生根源于物质反映特性的高度发展,心理现象是专门应对刺激而产生的物质反映现象。网络信息异化有其特定的心理机制,笔者认为主要是网民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映:

2.3.1 扭曲的价值观 网络以其特有的开放性、隐蔽性、交互性和平等性,深受人们的喜欢。但是,网络的异质性、政府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引导不利,也容易产生网络信息异化现象,如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使得人们的价值观、经验系统发生改变。同时受西方网络文化思想的侵蚀,社会上权钱交易的泛化、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败坏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冲击,扭曲了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网络信息异化现象凸显。因此,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畅游,绝不能离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引。

2.3.2 信息环境因素信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政策、伦理、管理等方面,信息法律是一种刚性管理,信息伦理是一种柔性管理,信息政策介于两者之间,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净化网络环境的主要内容。目前,信息政策还不能实现对网络的宏观调控,解决信息活动中的矛盾与冲突。网络信息资源空间是一个由信息供给者、信息需求者组成的组织,组织需要合作、协作或协调,因此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对网络行为进行监管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适合网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信息环境异常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信息异化。

2.3.3 信息需求过度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是信息消费者消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欲望和能力。任何信息消费行为都是在信息需求支配下产生的,先有需求而后有消费。目前,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一样,被称为一种能够提高竞争优势与发展机会的资源,因此人们总希望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具备信息处理、应用能力,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逐渐形成了信息崇拜和信息依赖等信息异化现象。

2.3.4 行为强化作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当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人有利时,这种行为在以后就会重复发生;不利时,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少发生甚至不再发生。人们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起初是正强化起主要作用。网络中的信息帮助人们解决困难,开阔眼界,带给人感官的刺激,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随着所在网络上的时间不断增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少,不满越来越多,这时,负强化开始起主要作用。人们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宣泄心中的不满,反而更加依赖网络,更热衷于在网络中接收信息,明知道被网络信息所统治,却无动于衷,习惯变成麻木,即出现了信息异化。

2.3.5 从众现象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任何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从众行为,它不简单地等同于随波逐流和丧失原则。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网民的从众行为比比皆是,例如,许多社会性热点新闻,事实还没有水落石出,网民就开始盲目地跟帖,出现“一边倒”的极端化现象,即从众的信息异化现象。

3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成因分析

3.1 个体心理研究

个人自身内在的心理特性和性格特征决定了他的网上生活风格。理解与研究网民个性心理,将能探究他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举止,解释多种信息异化的原因。

3.1.1 信息依赖的心理原因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即原我,本我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即遵循着“快乐原则”来满足人的各种欲求;超我,是理想化和典范化的“自我”,它代表道德与良知,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自我,依据理性、常识、逻辑来行动,它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不断地协调两者的关系,使个体心理保持平衡状态,在现实世界指导人的行为。人们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常以各种精神防御来化解生活中的问题,即选择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s)。很多人过度依赖网络,借网络来逃避问题,是将在现实世界期待的、不容易实现的强烈情感从现实世界转移到较容易实现的网络世界,以减轻心理负担获得心理安宁,这样逐渐强化了不良的自我防御机制,于是对网络信息越来越依赖,将网络、网络信息看成是逃避现实生活压力的“良药”。久而久之,就会深陷其中,最后甚至发展成网络成瘾。

3.1.2 信息饥渴的心理原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包括受人尊重和自尊的)以及自我实现的5种。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序列。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才能进升到另一较高层次的需要,而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就不再起激励作用。需要是个人行为的主要动机,行为靠需要来驱使。当需要有了情感的参与以后,它就会成为欲望,同时它的目的性会增强许多。人们在满足各种需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人们用获得的信息来解答。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人们对信息需求与信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已经认识到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还能转变为财富。因此,人们对信息数量、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获得的信息越多,反而觉得对信息的欲望越强烈,即出现信息饥渴的信息异化现象。

3.1.3 信息强迫症的心理原因 信息强迫症是指过高地估计了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如果不主动地去收集信息便会觉得焦虑和紧张,同时出现了强迫的意向,即形成信息强迫症。信息强迫症,在心理学上被解释为“行为强化”。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原理指出:“强化有正负之分,当一种刺激的增加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时,称为正强化;当一种刺激的减少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时,就称为负强化。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这种行为就会经常重复出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信息的利用价值越高,对人们形成的压迫性也就越大。当网民得到一些信息后,如果信息符合他们口味,他们就会继续寻找下去,想寻找更多的相关信息,这是正强化在起主要作用;如果信息不符合他们口味,由于害怕重要信息被遗漏,他们更会继续寻找下去,这时,负强化开始起主要作用。在正、负强化的双重作用下,网民的信息强迫症会越来越严重。

3.2 群体心理研究

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社会属性,如果把网络当成一个社会的话,那么对于网络群体活动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分析某些信息异化现象。

3.2.1 信息窄化的原因 信息窄化的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在网络中,从众的现象十分常见。例如,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与自己拥有相同言论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个体的观点都是相同或相似的,整个群体就像一个“回音壁”。久而久之,在这种群体中,那些被排斥的不同“声音”就会逐渐消失。一旦网络中的群体都向这样的方向发展,那么即使网络中的信息量再庞大,也会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失去价值,出现信息窄化。

3.2.2 信息污染的心理原因 造成信息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去个性化。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行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的身份和行为都得到了很好的隐藏,几乎变成了“隐形人”。同时,网民所处的群体是由若干个体构成的,这就意味着群体的责任被分散,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也许只有他在现实生活中所承担的十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在这两个条件共同的作用下,人们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都有所降低,出现去个性化的信息异化现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网络中肆意制造垃圾信息的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对,在他们看来这只是虚拟行为,代表的是他所在的群体,自己根本无须负责。

3.2.3 网络暴力的心理原因 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例如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舆论中表现为民族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两种倾向。网络空间信息的海量性,个人之间信息交换的快速性,使得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容易出现从众或者众从现象,诸多网民以网络“哄客”的匿名身份躲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一旦在群体中“听到”相同的声音,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而且为了在群体中得到赞同,会以更激烈的方式,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出现“网络暴力”现象。

4 网络信息异化的控制措施

4.1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内部机制,与他律相对应,它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在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来调节行为,其来源于康德伦理学。人作为理性存在物具有自由意志,能够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为,网民在网络中应该具有道德自律性、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做到“慎独”,这样才能在无人监督下使自己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一致。未来的社会是人类由“自在”走向“自为”的社会。可以预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将更加自觉地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推动科学技术向造福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前进。

4.2 心理调适与情感疏导

采取心理调适的方法完善个体性格,是解决网民心理问题的最直接方法。通过适当的调适,可使网民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能够直面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采取正确的防御机制,避免出现信息异化现象。同时利用心理学的测试工具,可以了解网民真实的情绪、动机、价值取向、情感等。例如向网民提供一组意义不清、结构模糊、没有确定内容的刺激物体或活动,让网民说出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解释,网民将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推断与思考,尽可能把意义阐述圆满,这样网民就会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真实的情绪、动机、价值取向、情感、担心等流露出来,有利于网络监管者据此对网民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政府要关注人们的情感体验,经常开展开放的、自主选择的体验活动,使人们不仅在网络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4.3 增强意志品质的自制力

在网络环境中,网民的个人利益和愿望常会同他人或社会的愿望与利益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依据公共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此时,网民的自制力就显得尤为可贵。具有自制力的网民,通常被称为意志坚定的人。网民的意志品质,是在克服信息异化的实际斗争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增强自制力,网民将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增强克服信息异化的毅力,提高克服信息异化的勇气。

篇6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1.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来辅助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发展的教学。其基本点是教学所运用的技术和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信息化是重点,学生掌握着信息访问的主动权。信息化教学的本质是充分且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及手段,实现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新型教学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所学内容。

2.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使其有效地辅助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它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设计的核心是教学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随着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在教学领域也展开了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三种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如下:

1.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个大型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旨在将信息技术和有效的教学资源融入到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是国际范围内的教师发展项目。该模式抓住了学习者不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渴望以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掌握实践技能的心理,引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融入了有效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以学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吸引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典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主要经过八个步骤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制定计划、查阅资料、整合评价教学项目,到创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反复加以修改进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组织、引领、指导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学生自主、创新、协作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因此,问题的设计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取得成败的关键要素。“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是较成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已经取得可观的教育成果,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单元计划不够精炼,教师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撑,否则教学过程无法进行。教育环境因素也制约着这种模式的运用。

2.WebQuest教学设计模式

WebQuest教学设计模式较规范地体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结构,试图把传统封闭式与知识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开放式与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让学生在假定的情景中,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做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它关注于学生如何利用所得到的丰富信息,并倾向于在分析与综合上为学生提供支持。WebQuest教学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首先要求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或提高学生哪方面的技能。根据教学目的,教师要选择一个需要创造性的或有多种解决途径的、并能体现学科综合性的任务主题。接下来需要学生搜索并整理网络中的相关资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适当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并优化网络资源。然后,设计可行的、明确的具体步骤。最后,学生要呈现成果,相应的评价不受人员、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用网络模式展开。WebQuest教学设计模式的教学内容多样、追踪信息前沿、任务真实、合作性强等这些优点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但也存在欠缺之处,比如形式化、模式化的倾向较重,实际应用的效果不明显,强调资源的引进而忽视了资源的应用等。

3.祝氏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祝智庭教授对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了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该种教学设计模式将评价修改贯穿始终,能够达到信息反馈及时、逐步修改完善、适时调整提高的目的,如图3所示。该教学设计模式的流程是教师首先分析对应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学生在学习中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接着,依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和问题设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后按照学习目标,教师查找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并设计好使用这些资源的要求,让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方便快捷。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单元内容、所要求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教学过程,最终达到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目标。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根据方案设计教学模式,注明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临时问题的处理等。在上述八个环节中要反复评价修改,对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达到够用、适用、好用的目的。该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是针对单元教学进行设计的,与课程教学设计相比每一环节更具体,为信息化单元教学设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但其教学设计范围较小,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高职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1.高职教育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求

首先,参考以上模式,扬长避短。以上关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研究者们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提供了系统化和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为教育者的实际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但这些模式的适用范围较广,缺乏针对性,因此,要把这些模式应用于高职教育,必须在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细化。其次,以信息化手段辅助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大多数的专业课程以技术实践为主,因此,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新颖,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但是,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以更大地满足技术实践的需要。因此,高职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必须本着服务于实践教学的理念,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再次,对于高职教育的可行性。高职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要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例如现有的信息化设备、硬件、软件等,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能大大超出高职院校的承受能力,并且构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应符合高职教师所具有的或可提升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是否能够被教师有效地应用于信息化教学中,还取决于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只有当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达到适宜的水平,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被广泛应用且富有成效。最后,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迅速,因此,构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具有灵活性和先进性。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构建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2.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式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1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改善

1.1现实意义

实践教学是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综合素质影响极大。所以,在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有必要及时地采取改进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化教学实效。关于改善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可从下述几点进行分析。1.1.1改善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从教育体系上来说,高职教育与一般性的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别,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方向与目标均是不同的。提升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侧重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宗旨与鲜明特色,其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于实现型教育,教学中也必须以此为导向,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改善实践教学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培养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来讲,实践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效率。1.1.2改善实践教学有助于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来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无法阻挡的大趋势,但由于专业人才缺口大,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当前阶段应注意做好人才培养。为了满足人才需求,企业往往会采取在职培训等方式来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而对于新员工,企业在招聘时大多会侧重于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所以,只有高职教育中切实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够保证市场人才供给,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人力保障。1.1.3改善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也逐渐开始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成效中更多的开始关注操作能力,而作为与学生操作能力紧密相关的实践教学,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改革重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来讲,要想使学生顺利就业,就必须确保其实际能力与市场期望相符。所以,出于帮助学生就业的考虑,高职教育中必须重视以实践教学的改善来带动学生能力的提升。

1.2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也普遍开始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了相关的改进措施。就目前高职教育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要想有效改善实践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正视以下问题。1.2.1课程设置问题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实践教学并未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理论教育上。在此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会计信息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偏向于基础课程,致使实践课程课时明显不足。再加上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突出核心课程,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全面但不深入,综合素质整体偏低。1.2.2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会计是一项关系到企业财务安全的重要工作,相关的信息也都需要保密,因此,学生的实习是一项突出的难题。不少企业都明确表示不接受实习生,造成实践机会有限;还有的企业即使同意学生实习,也经常会有意识的避免其接触到重要信息,学生依旧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应对方法一般是借助模拟实验室来弥补,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往往滞后于国家政策的新要求等,导致实训无法同步于现实要求。另外,实践教学还面临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在“重学科”思想地位依旧稳固的当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并不具备岗位要求的能力,教师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所以,资源相对不足也是限制实践教学成效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

1.3对策建议

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来讲,本文认为实践教学的改善需要从克服眼前困难入手,针对教育改革的难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推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3.1优化会计信息化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当增大实训课比例实训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必要课程,对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实训课时过少等问题,本文建议高职院校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做出以下调整,以保证实训效果。(1)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调整基础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为学生学习信息化课程提供时间保障。考虑到会计信息化属于近年来的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思路,摆正对实训环节的认识。从内容构成上来说,信息化课程包括基础原理、软件使用、系统管理等几个部分,所以,高职教学中至少需设置三门课程来保证教学时间;同时,考虑到实训对学生能力的巨大影响,其所占比例应至少达到30%。(2)结合实训需要,适当增加科目。在手工会计模式下,人才培养中只需关注基础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等业务的实训,但是,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却不止于此。所以,高职院校应注意对实训科目进行调整,将信息化模拟实训作为重点,加强训练强度。(3)立足市场现实,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与完善,形成健全的内容体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际的教学中包括软件使用、数据库编程等内容,确保学生有机会学会常用软件的应用方法。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还必须涉及如何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4)结合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选用适合的教材。教材对于实践课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照作用,但现实中可以用于高职教育中的教材并不多。所以,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现实要求进行筛选,必要时可自编。对于这类教材,一般性要求是质量高、实用性强,但这项要求并不容易满足,还需要结合国家政策与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强教材建设。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实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应以成套教材为优先。1.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进校企合作教师的本职是授业解惑,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保障,因而,在实践教学中,若教师不具备“解惑”的能力,那么学生要想进步就会非常困难。所以,高职院校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要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或组织学习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素质。负责实训课程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认真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安排、把握好教学过程,正确看待实训教学的必要性,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为了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引入合适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践教学中可尝试情景模拟或者案例分析法,具体操作时,教师可视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考虑到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实习机会不足等问题,学校还有必要通过增进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保证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锻炼。校企合作是一项双方互利的行为,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学校出面做好相关工作。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增进校企合作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缺憾,对于实践教学成效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结语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来讲,实践教学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理应占据主体地位,属于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现实中由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不同学校的实训教学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有必要立足现状,针对实践教学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考虑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本文认为学校可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来逐步改善实践教学成效,为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但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措施还需要学校自行决定。

参考文献:

[1]刘高鹏.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实训教学[J].现代商贸工业,2014(15):126-127.

篇8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36-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作为初中科目,由于没有被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因而未能受到应该有的重视。要想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重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利于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同时又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

一、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驱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计成多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在采用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更加重视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种学习方式不仅可提高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让他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1]。教师可以预设这一情境:母亲节快要到了,学生们都打算给母亲买一份礼物,比如买条丝巾、买一束鲜花、写张卡片,还有的学生打算给母亲做顿饭。而教师建议学生制作一份电子贺卡。接着教师可以将之前做好的几张贺卡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供他们欣赏。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学习任务。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比如:插入图片、设置页面的大小、插入声音等,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这些技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出自己喜欢的样式,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评价出好的贺卡让学生欣赏,并总结相关的经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自主探索模式

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模式多用于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这一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来分析、解决新问题。自主探索及集体讨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点拨、引导、贯通的作用。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而言,知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教师要将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衔接在一起,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软件来解决不同的问题,最终起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促使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Excel软件合并表格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对这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用Excel以及Word分别制作课程表,然后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指出这两个课程表之间的不同点。学生们回答:“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说:“是的,用这两种软件制作表格的具体操作是类似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在Word软件中学到的知识来探索在Excel软件中的相关操作,并制作出课程表。”首先,教师要分析这些知识的共同点,然后鼓励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并建议他们尝试着用Excel软件制作出课程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若发现在操作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并归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本课时结束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模块的知识点。

这种自主探索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锻炼学生的良好效果。

三、合作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学生的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实施这一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开展分工合作,并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仅让他们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可以拿出两个课时,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制作PPT课件。在课前教师同样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然后将学生按照5-7人分成一组,在小组内,让学生依据不同的特长、不同的层次进行组合,用这种安排帮助他们相互弥补自身的不足。接下来给学生分工(用到上节课的内容有:新建幻灯片、自定义动画、幻灯片的转换方式等),然后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通过组内讨论确定课件的风格。接着让学生收集与节约用水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在第二节课上,让组长监督组员完成课件的制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久雷.基于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

育教学论坛,2013,10(07):27-228.

篇9

很多同学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感到苦恼,甚至有部分同学因会计学原理基础打得不牢而影响了后面课程的学习,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面临的诱惑很大,学习的注意力更易受到影响。本文从学生、授课等方面分析会计学原理难学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提高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会计学原理;专业基础;学生;教师

一、引言

会计学原理是财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会计课程的起点,也是其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等类似专业的基础课或必不可少的选修课。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门非常简单的课程从而放低了认真钻研的要求,事实上甚至有很多会计专业的同学到了大三都还未明白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会计学原理的定位尚不十分明确,另一方面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部分学生甚至寄希望于丰富的网络课堂和多样化的在线学习方式但又会辅助行动,因而更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热衷于各种活动而对课堂缺乏兴趣。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的管束和老师的鞭策,迅速被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所吸引,自控能力很低,尤其爱以参加各种活动、比赛为由而请假甚至逃课。会计学原理的课程是很有连贯性的,某一环节没有学好,后续的内容必定跟不上。②作业演练不够导致内容没有得到消化吸收。大学的课堂教师不一定强行要求学生上交作业,相应学生也可能放低自我要求而忽略了对讲授知识的温故知新和进行大量的练习,没有真正消化课堂知识。③分组学习中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低。大学的课堂有一部分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开展学习的,以期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学生的舞台风范。但学生执行起来却非常善于抓住各种各样的漏洞去偷懒,往往变成了轮流制,一个人从制作到讲解全包,下一次再换一个人,最后,除了讲解的同学以外,其他人连内容都不知道。④课堂“低头”多,听讲效果差。信息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学生课堂上低着头玩手机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听不懂的时候,一焦虑、一烦躁,就容易放弃听课,转而去玩手机。

2.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①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会计学原理理论性较强,学生从来没有感性认识,从而会感觉教学内容枯燥,老师在上课时,仅仅只是按照课件教学,未能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会让学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兴趣,必然难以吸引学生。②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实践性。目前我国的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手能力是教师应该交给学生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会计学原理的实践课并不多,目前大部分院校教师更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虽然学会了如何编制分录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但是在解决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上时,其能力是远不够的。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验环境单一封闭。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未有机结合,仅限于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这种封闭的实验环境导致学生对会计岗位认识的片面性,未能体现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行政单位及中介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增强学生对单位会计部门内部信息与其他部门业务信息以及外部单位信息相互联系的直观感受。

三、信息化时代改进会计学原理教学的建议

信息化时代,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更为便利,这既对大学的课堂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在一定意义上对大学教育提供了改革的机遇。大学教育完全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工具实现课堂的生动化、实践性等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始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情绪、风趣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讲解,活跃课堂气氛。没有兴趣的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是不会有效果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充分发挥第一节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的课堂往往是一门课程连续上两节课甚至三节课,第一节课如果照教材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抽象的理论,学生不理解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上好第一节课,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第一堂课不讲授课本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财务处,翻阅查看会计资料,学生边看,老师边解说。通过看账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账”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感性上对账户,账户的借、贷、余等结构有所了解,这样学生脑子里有了“账”的烙印,对以后会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就变得轻松了。

2.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阶段性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比如详细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从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这样学生就不会迷惘,可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规划。再向学生介绍取得会计资格证书应学习哪些课程,学生对学习就能做到事先有数,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将抽象的会计理论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理解、消化、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环节中采用随堂实践、单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等多种形式。

篇10

从网络环境下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化学教学中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充分考虑教学模式研究的操作价值,对教学模式作以下分类研究.讲授问答模式:其优点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化知识,便于教师把握;缺点是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片面性.例如,在复习课中,由于知识容量大,系统性强,本人在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时,曾采用该模式.能力方法模式:其优点是有助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掌握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缺点是学生是机械接受各种知识,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烙印.合作互助模式:其优点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协作交际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缺点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易把握.例如,在“化学电源”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阅读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完成学案中教学目标和要求.自主学习模式:其优点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缺点是对学生要求较高,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研究学习模式:其优点是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保证学生能力发展的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结构的科学性.其缺点是耗时多,不易把握,对教师、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化学教学模式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1.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各要素和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我们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此外,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

3.过分强调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

这些软件不仅包括常规上的教学软件,CAI课件,素材库的建设,整合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应该包括教师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培训,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只有软硬件双管齐下,才能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步伐.

4.过分强调网络信息资源的积极因素,忽视其负面影响

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把网络课等同于平时的上网,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不利于此类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对我们学习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又应该使学生充分认清网络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中学生在网上多元化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5.过分强调化学教学模式的形式和表面效果,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如果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太刻意、单一,而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就不能达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必须有科学的课堂学生评价方案,健全网上学习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教学应该注意课堂学生评价方案的设计以及实施,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6.过分强调单一模式,忽视模式变换和模式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