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17: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学习计划

篇1

1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视觉感知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繁杂,跨越五千年,纵横五千里。以往,教师只能通过挂图、书本和口头描述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往往是片面的,很难真正发现事物的美。但现在,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可以凭借它们独特的功能,穿越时空,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体而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全面的视觉感知。

如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动物)”一课时,以往基本是采用挂图或书本图片,让学生观看。由于动物图片大多为全身像,缺少局部放大图片,动物的脸部表情、五官特征根本看不清楚。现在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查找图片资料,来自互联网的强大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扩大了观察范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的探索性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对图片的某一部分进行放大,引导学生对动物的脸部表情进行细致观察,反复比较。通过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学生惊讶地发现,动物和人面部变化一样,也有着生动而丰富的表情。充分的感知为再现观察对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画笔下有满脸不屑的小猴,有暗自偷笑的老虎,有委屈不已的小狗,有若有所思的老牛……这些动物朋友个个生动,只只有趣,让人忍俊不禁。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但是,现有网络资源充斥许多错误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关维纳斯的图片时,可能会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有意无意涉猎其中。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管理。笔者认为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一起建立相关资源库或艺术学习专题网站,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安全高效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视觉感知。

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创作能力

在教学“二方连续纹样”一课时,二方连续的各种排列骨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果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绘制许多同样的单独纹样,然后通过现场演示,变化各种排列来进行教授,而学生作业也需要不断重复、机械地绘制,耗时费力,最终只能形成一种骨式的二方连续纹样。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最终还会因为原有绘画能力的欠缺或缺少耐心等非智力因素而不被肯定,无法获得掌握新知的成功喜悦。但由于电脑美术的出现和普及,以及在现有设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就可以用电脑来进行演示:先选取一个小图案作为一个单独纹样,然后利用电脑美术的复制、粘贴功能,在顷刻之间便能复制出几个相同的单独纹样,上下或左右排成一行,就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快速地理解二方连续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电脑美术提供的菜单式功能键操作便捷,简单易学,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创作方法。此时,教师再让其尝试“翻转”功能,就能轻松变化出造型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单独纹样。于是,学生有了更多种排列组合的方法。本课重难点——二方连续纹样的各种排列骨式也就在学生的鼠标点击中轻松突破。每一个学生,无论原有绘画基础怎样,都能在短时间内完美创作出多种排列骨式的二方连续纹样,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快速、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3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

篇2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油然而生。

在教学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通过展示生动活泼的课件,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学学融为一体了。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的兴趣。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地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欣赏水平

运用信息技术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而且能节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对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白板”进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等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美术美、音乐美、意境美、充分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能够使教师、学生终身受益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多媒体;应用技术

高中化学相比中学化学来说,其研究的对象更为广阔,从实际生活中常用的高分子物质到原子、电子等微观物质;其原理也更加深奥,难以理解;实验也对比中学更为复杂,仅两种物质就可能发生多步化学反应,即便实验也不容易观察得到明显现象.像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师讲实验课时基本靠知识灌输的方式.即使实验也是验证书上的基本内容而已,而探究式实验更是屈指可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思维.仅通过书本阐述或老师示范,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步骤也是参差不齐,自然达不到高效率的学习过程.

一、多媒体试验教学的优势

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中后,特别是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可以用多媒体清楚地演示实验过程,既避免了危险的发生,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1].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多媒体的支持,实验不再变得枯燥,能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的动力,给压力较大的高中学子们带来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随着网络的普及,给教学资源广泛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可供大量资源学生选择,也为老师授课提供了便利,同时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试验教学方法思路的探讨和改进.所以说,在化学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克服普通实验教学当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即使多媒体技术教学优点不胜枚举,在应用于实际教学时,多媒体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在实际教学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技术分析

1.实验教学中摄像和放像技术的应用

所谓摄影和放像技术就是采用摄像、剪切、文字加工、声音加工等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将实验的全部过程流畅简洁地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摄像和放像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时间,还可以让其真实地有重点地重现整个实验过程,甚至可以对每一个细节加以反复观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2].高中化学课本当中有非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每一个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进行和总结,但其实很多时间都可以省略掉.比如说钠常温状态下的缓慢氧化过程,和氧气反应,最终生成白色的氧化钠.而在加热后会与空气进行剧烈反应,如图1,从刚开始的白色逐渐到燃烧时的金黄色,再到最后的黑色,都一目了然.一个生成氧化钠,另一个生成过氧化钠.老师就可以通过制作一个视频加以剪裁,来展示这个过程.既可以保全实验的真实性,又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效率.

2.实验教学投影技术的运用

传统的实验课上,老师通常会在讲台上向学生演示如何操作仪器,并观察实验现象.但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多数人看不明白,学生学习效率极易受到座位的影响.而投影技术的运用就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投影技术主要是将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尤其是一些很细小的、不易观察的现象.比如说铜锌原电池实验,锌较铜活泼,故在铜电极端会有氢气产生,会看到冒气泡的反应现象,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放大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到底哪一端产生气体的,反应是否剧烈.例如,气体收集方式有多种,利用一个简单的分类方式,这样简洁明了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方便了解记忆.而研究表明视频影像等方式传播知识较文字而言更容易记住,对实验的现象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另一方面看,投影技术还给了学生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不仅仅可以俯视、侧视,甚至是各种能反映现象的视野,同时还保障了观察者的安全.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合理的运用投影技术于教学当中,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3.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演示实验能将一些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现代多媒体演示实验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当中,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3].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以通过投影技术放大,但也有很多实验时针对微观粒子而展开的,我们不可能通过放大去示演这个过程.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能够化微观为宏观,来重现实验过程.举个例子来说,水电解的过程.水电解后形成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但它又存在着复杂的化学平衡.此时如果仅仅靠文字及化学平衡方程式来讲解水电解过程,效果可能不理想.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建构一个个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模型,用小动画形式演示出它们的分离方式,结合方式,自然就会清晰很多.其中,还有不少一部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污染性.如实验室制氯气,众所周知,浓盐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氯气又是有剧毒的气体,易发散.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又能了解实验过程,采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一个动画演示该实验,会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是该实验的反应式和反应装置,产生的氯气是怎样通过一次次过滤收集的,都展清楚地展现在眼前.另外,一些受到空间、时间、经济条件限制的实验,或者在单元重点总结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达到教学目的.综上所述,本文就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运用为出发点,详细地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一些适用于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多媒体技术虽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会为教学增益不少,但前提是需要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跟进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选择更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邵园园.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5(4):58.

[2]杨敬元.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96-197.

篇4

国家培训计划

学校放假了,终于可以轻松了,可是没几天,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学生,这心里还真有点空,没底。现代社会进步这么快,只看眼前不思进取是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的,光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自从接到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通知,我这心里终于有了着落,并对这种培训形式很感兴趣。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答疑,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对以往一些困惑的问题,在这次学习中都找到了答案。

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由于教的时间长了一些,工作热情已经大不如当初了,举个例子以前准备一节课,我会从课堂的各个环节来考虑,不仅仅只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并且拓展的非常广泛,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常常积极参与,进行尝试。但是现在由于已经是讲过一、两个循环的课程了,有些课程就凭着经验来,对学生素质、社会发展状况,不于考虑,没有作到与时俱进。还有情境教学的设计,单一情境,在多个类型课程中设计应用,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李吉林教授对情境教育特质及其独特优势的讲解,我深深的认识到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多么重要啊!当我再次设计课堂情境时因课而定、因人而设、因情而导。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片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在这次学习中网上远程培训也为我们全省的美术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我们一致希望这样的培训多举办一些,让我们这些农村教师能够不用走出深山,也能和专家、同行们多学习多进步,为缩短城乡学生素质的差距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3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其直观性强和形象生动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快速地取替着“黑板+粉笔+一张嘴”单一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的重大改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的心理特点,上课时,巧妙地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将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展现出来,创设兴奋点。 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材中对 “线段、射线、直线”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这样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的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并呈现出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将线段从两个端点向两边适当延伸,问学生还可延伸吗?然后再延伸,延伸……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如此,将线段、射线、直线这些看似静止的图形活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充分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越性特点来辅助教学,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从而有效化解这对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是这样组设计教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让面、点、线、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顶点、棱,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长方体图形,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演示,利用色彩动态比较,让学生借助观察进行比较,思维受到启发,从而获得“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等本质认识。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是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彰显数学教师教学功底的重要指标。数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或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通过形、声、情形象化,积极调动学生的知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或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时,首先用教学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把圆柱分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圆的等分及重组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反复操作演示,不仅很容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生还能直观感受到:圆柱体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相等关系,同时也为公式的推导扫除了障碍。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不搞教学要求“一刀切”和“一步齐”。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配合课件帮助其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课件选择可以是现成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己制作课件。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关键在于巧而合理、追求实效、不铺张浪费、不搞华而不实。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定会充满激情与活力,数学教学定会更精彩扎实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

篇6

一、行走在自然之中

文学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朵奇葩,它让同学们在学习忙碌之余,可以用笔来抒写心灵,描绘美好生活,将人间冷暖诉诸笔端。文学社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才能蓬勃发展,如经常带领学生去大自然采风,既可以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创作素材,还可以扩展他们的生活视野,丰富文化常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但学生的安全也十分重要,大规模的学生户外运动,往往需要精密的布置与组织,而文学社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老师,所以很多活动都受时空的束缚无法展开。此外,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依然紧密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动,大多教育活动依然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的,文学社的活动同样也受到束缚。

信息技术为我们走向外界,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文学社可以自己建设网站,在网站上放置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外,还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的影像视频供社员在闲暇的时光浏览。有很多好的纪录片是关于社会、自然的描写的,这些宝贵的资源既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感受自然界中美好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关注自己周围美好的生活,如BBC拍摄的《美丽中国》纪录片,就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影像的形式予以生动逼真地展现,用它特有的镜头与视角呈现了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自然风物与人文风俗,让我们作为中国人从内心获得了觉醒。我们的国家充满了许多未知的美好元素,而我们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却忽略了这些美丽的瞬间。

二、触摸文学的旋律

文学作品丰富如海,徜徉其中目不暇接,有时很多喜欢的书囿于经济与其他原因,不能实现对其阅读,有了信息技术,我们既可以实现在文学作品中漫步,也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信息技术让我们实现了知识的海洋化、普及化。文学社可以借助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以及电子检索系统,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为他们的科研课题寻找材料,让同学们从一个被灌输的容器变成一个主动吸取知识的吸尘器。

看别人的作品只是一种欣赏,而无法真正获得文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只有自己去亲自尝试写作才能获得真正的滋味。文学社平时则鼓励他们进行创作,说准确一点叫习作练习,文学是很难教授的,只能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修改,带着经验去逐步体会文学的规律。纸质写作是我们常用的创作模式,在纸上写作可以让人有一种厚重感与真实感,有写下去的冲动。但随着外界诱惑的增多,很多同学也在尝试用电脑写作,因为它便于修改,可以像设计电子杂志一般,给自己的作品设计封面、插图,不仅可以阅读,也是一种享受,此外还可以配上适合的音乐,让文字成为了一种愉悦身心的符号,可以观,可以品,甚至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屏幕,因为很多同学有了电子阅读器,走路都可以阅读了。还有一些文学作品被制成了录音,改变了以往通过眼睛观看的学习模式,可以听文学作品了,让走路都可以享受文学带来的快乐。有了电子产品,写作也成了一种随时的活动。在有了一些灵感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拿起手提电脑,将自己捕获的瞬间灵感变成文字,还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好看的物件来装饰自己的文字,我们的文字也可以积累了,写作会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三、听那沉默的声音

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尽管文学的规律并非可以轻易指导人的写作,但却可以让自己对文学创作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可以让自己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所提高,可以让文字有更多样的呈现模式。写作的娴熟是从技巧开始,然后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最终让文学作品看不到打磨的痕迹,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信息技术的融入,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文学发展的最前沿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一些文学作品的特色,并可以读出名著的味道,经常还会在品味中回味,留下一抹青色的记忆。

信息技术的出现让写作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尽管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从笔评到电脑上的点评,从单向交流到双向或多向交流。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它的使用大大便捷了我们的交流与学习,便于师生的教学相长。文学社的课堂上,教师将同学们的习作通过投影或者用WORD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大家通过阅读,将自己的意见打成文字,最后教师进行汇总,在课堂上予以呈现,大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并试着形成核心观点,并用具体的写作案例来辅证,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作品,或者是名家名作。网上因为有丰富的理论指导,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反复习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可以把同学们的作品提供给大家,让他们吸取好的部分,批判不好的部分,取长补短,为己所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材料试着撰写研究性小论文,通过一系列的论文来构筑自己的理论体系。笔者在指导撰写的过程中,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发现创作的小规律,可以是技巧,也可以是学习方法或手段,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论构思,并试着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创作进行比照分析。(二)寻找有关理论的阐述,可以通过平时的理论阅读,也可以通过电子论文数据库来检索,输入关键词,总结别人文章中的观点,并从其论文中找到引用的文献,自己可以在图书馆查找或者电子书来阅读第一手材料。(三)丰富并完善自己的理论,在完善的基础上,再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让同学老师反驳批评自己的观点,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四)在反复琢磨与构思的基础上,开始撰写文章,打磨润色文字,不要有语病的问题。(五)试着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可以让这些成果激励自己更好地去写作。

总之,信息技术让文学社的运作变得更加有效便捷,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得写作提升的能力,正是信息技术的融入,让写作变得更加可爱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篇7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 美术课堂 美术活动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有兴趣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源动力。而游戏恰恰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国外教育者非常重视美术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选择学习内容很注重体现游戏与生活,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美术的实践,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引导中参与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因此满足儿童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儿童自主想象、创作,对于培养儿童的个性很有帮助。

教学《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时,我采用“听音乐舞彩带”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舞动手中的彩带,感受线条的美感。学生一手拿红色彩带、一手拿不同色的彩带,随同我的指挥,相同颜色彩带的上下、左右、回旋舞动,不同颜色彩带的舞动和学生自由舞动,如同吴冠中的画作《春如丝》一般。此时,学生头脑中的简单的线条变得更加多样化、形象化,而且千变万化,思维活跃起来,学习兴趣大增。

二、愉悦中发现

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学习绘画,学生可以毫无思想负担,自然、轻松、愉快地提高知识技能。

如:在《钓鱼游戏》教学时,我先将准备好的“鱼”摆在地上,请几位“小钓鱼迷”上前比赛钓鱼,同学们跃跃欲试,热情高涨。小钓鱼迷一个个站在规定的地点拿着钓竿专心致志,其他同学热心指挥。很快大家发现,这些用各种材料做的鱼,有的可以顺利钓到,有的不可以钓到。我既请钓到鱼的同学讲一讲钓到的鱼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又请没钓到的同学说一说没钓到的原因,如:鱼嘴没有下钩的环,或环太小不易勾到,钓竿没有钩,等等。在接下来的制作中,很好地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发生。整节课中以学生为主导,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游戏中畅想

在《恐龙宝宝》教学中,在同学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后,怎样让画面更有情趣呢?我采取了连线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首先出示了霸王龙、雷龙、剑龙、翼龙的图片,说:“未来科学家将恐龙繁殖成功,恐龙成了人们的好朋友。他们也想有份工作,大家帮他们出出主意,看看哪个工作适合他们。”学生虽好奇,但思维暂时没有活跃起来,“我们到职业介绍所去看看哪里需要员工?”我又写出警察、邮递员、建筑工人、出租司机等职业请同学们选择。这时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霸王龙应该去当警察,这样坏人就不敢做坏事了。”“翼龙当警察也不错,能到处巡逻。”“翼龙当邮递员,又快又方便。”……不同的对象带了不同的联想“风暴”。我又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看到这些恐龙都找到了满意的职业,其他的恐龙羡慕不已,大家用画笔也来帮帮他们,看看还有哪些职业适合他们。”同一事物,没有任何的限定,学生们根据原型,将自己可以联想到的事物与之相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竞争中练习

挪威音乐学家布约克沃乐德说:“儿童用游戏的方式进入生活,试验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体能,他们直接面对各种混乱的印象和作为日常生活要素的挑战。在他与每天生活的接触中,奠定了他此后社会性理解和生长的基地。奠定了每个个体的能力和为人处世技巧的独特方式。”游戏活动中的小学生处在自由活泼的学习群体里,彼此之间相互模仿是很主动的行为。由于主体意识的加强,他们会用自己的“眼光”相互欣赏并作出评价,从中取得趣味的满足。游戏也是同伴互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开展群体性的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勇于竞争的意识,还能帮助小学生增强对自己和集体的责任感,并能认识到自己任务完成与否直接影响“本集体”的利益的高低。

教学《童话城堡》一课时,我设计了“比一比谁的城堡最美丽”的竞赛游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我心中的城堡》集体创作画,然后在各小组之间展开作品比赛,还特意设定了“创意奖”“集体合作奖”等作为鼓励。在教师的启发和激励下,小学生在群体中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

五、展示中收获

在教学《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时,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创作,用春天的色彩设计服饰,装扮自己并模仿时装表演,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体验设计的乐趣。

我请打扮好的模特走上台来,并播放音乐。同学们随着音乐,扭着“猫步”,快乐地展示,还推选出最佳设计师小组。我奖励给他们自制的“精灵权杖”。最后大家手拉着手来到花园,仿佛春天的精灵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和蜜蜂一起游戏。从同学们的灿烂的笑容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幸福。

游戏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激活美术课堂这潭清水,学生在课堂中各显其能、发挥想象,使美术教学成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也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

六、注意问题

1.课堂游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和必要性。针对一、两个重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不能随心所欲。

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卡通画;美术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不但能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如何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活动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又在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在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卡通画》美术课前,我经过多次与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之后,在上课过程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索。

备课阶段

我首先通过互联网,搜集了大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各种卡通资料,并对它们进行赏析和研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性与人文性。

经过认真思考,我最终从三个方面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明星,让学生感受、体验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②使学生体会到卡通明星带来的愉悦和美的感受;③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卡通明星图片,并根据自己对“美”的把握和理解进行加工、美化形象,使之更加符合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整节课我又围绕本课重点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在教师营造的师生互动氛围中,引出“卡通明星总动员”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强烈欲望。

环节二:由卡通玩具引入欣赏卡通形象,感受、体验和学会分析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使学生在分析、小组讨论、叙述结论的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学习。

环节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中国的卡通明星,了解中国优秀的卡通形象设计师,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四:在“你想尝试一下画卡通的乐趣吗”这一环节中,我在讲解制作步骤时,除了示范演示,还充分利用了Authorware制作的教学课件,加深了学生对动画制作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介绍绘画技法时,我采用动画的形式将绘画过程进行细化分解,这样的演示收效很好。学生仿绘画卡通形象,并将自己绘制的卡通形象制作成头饰,戴上头饰进行即兴表演,不仅达到了动手动脑的目的,还亲身体验了卡通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课前,我与学生在教室里贴满了各种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卡通招贴画,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有意识突出了中国的卡通明星,如“福娃”、“猪猪侠”、“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同时在屏幕上放映用互联网收集的几十部中外不同时期的优秀卡通片剪辑成的课件,学生在我精心营造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走进了教室。

上课过程

学生走进装饰成卡通世界的教室,看到这一切,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强烈的参与欲望。

课上,我首先设计了一些问题,如:你喜欢卡通玩具吗;你能像老师一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玩具吗;你为什么喜欢自己手中的这个玩具;能把你在网络上收集的卡通贴画和大家一起欣赏吗等。这些问题一步步吸引着学生,将他们带人课堂教学之中。我还设计了一些活动,如大家一起欣赏课件中的卡通形象;像老师那样介绍自己手中的玩具和我们熟悉的卡通形象等。

学生除了对新奇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外,还具有好动、好玩的特征。针对这一特征,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当中体会学习带来的愉悦。为此,我请学生给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涂上喜欢的颜色;选择他们喜欢的头饰,用粘贴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装饰,最后戴上头饰,扮演一个卡通片中的形象,拿着演出道具,进行模仿秀表演等。

通过让学生学会欣赏卡通明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体验到了卡通明星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卡通明星带来的愉悦和美的享受。通过这一课,使我学到了很多,真正感受到学生获取知识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和氛围,运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帮助学生完成主动探索和发现这一过程。

课后反思

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来讲,仅仅靠课件、视频资源来推进探究的进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大量的资料、课件;为学生带来卡通玩具;装饰一个卡通的世界;结合网络收集的优秀卡通片剪辑成的课件精心设计一些提问等。

装饰教室可以视为是对探究情境的设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分析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是这节课的探究题目,没有情境的创设,教师只凭口头的讲解就让学生们进行探究,学生常常会产生困惑,也会对问题缺乏探究的兴趣。如果在学生们置身的学习环境中到处有卡通的形象,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促使他们快速分析出卡通的特点。如果不重视这一设置,让学生仅仅依靠书本上提供的资料进行探究,他们的兴趣就要少许多。所以,在学习中,对情境设置的作用不可小视。

精心设计提问是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围绕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保证探究学习能否高质量完成的条件。在学习中需要热烈的场面:学生走进教室,玩自己的玩具,看卡通片,也需要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研究问题,二者应兼而有之,不能只有热闹的场面,而没有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制作。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围绕这个中心设计其他问题和学习活动。对于这一点,看来要通过一节课来解决还是有困难的,只有通过以后的教学逐步去学习和探索。

最后的表演活动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获得一个放松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但从学生们的表演效果来看还是太简单,当然这也和学生缺乏这一方面锻炼有关系。

从这节课来看,让学生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运用中学习是一种适合他们的方式。学生在玩乐中思考、探究问题,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如何在这种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化学教学

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逐渐走进课堂,以其生动直观的形式和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身的全方位信息输出,为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助力。所以,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高中化学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要掌握并善于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但是,化学的多媒体教学在具体应用上具有着自己的特点。因为,化学在理科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因为它对于物质微结构的探索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三维想象能力,但是同时,它又是以研究物质性质与相互作用为学科主题的,所有的假设要以实验探索来发端,而所有的构想也都要以实验成果来验证,对实验的依赖性很强。基于这两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就具有了多方面的应用。

一、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1.物质微观结构、微观变化示意

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化学学科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方面是十分抽象的,而在授课过程中,这一部分课程也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例如在讲授原子结构理论发展流变这一部分时,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原子论、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等等,由于其直观易感,学生在理解时相对容易,但是进入现代阶段从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到卢瑟福提出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尤其是在讲述波尔对卢瑟福行星理论进行质疑后,进而提出了他结合了现代物理测不准原理和能量辐射测量所提出的“云假说”时,因为假说中所提到的微观状态在宏观上完全无法见到,也很难以实验测量和观察,学生就很难去想象原子外电子的存在状态。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先向同学们展示根据各个假说所画出的想象图,然后将其互相比较,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理论发展的轨迹。最后,在重点向同学们播放详细解析波尔理论的纪录片,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

2.大型试验或危险实验演示

化学说到底,是一门实验学科,对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观察对于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无法在教室甚至实验室完成的重要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比较危险,一般都涉及到爆炸物或有毒物质,例如土法制炸药、化学平衡中的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互相转化试验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实验涉及的反应本身应用于大型化工产业,需要复杂的设备的大量的实验原料,如合成氨工业生成、肥皂的制取、接触法制硫酸、化学电镀等等。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学生由于没有接触到实际试验所造成的认知缺乏,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播放这些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至少在视觉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有所了解。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详细分析实验原理,分解实验步骤,将知识讲解的更加透彻。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教师注意的:

一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过于细致,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掰的太碎”。由于化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所以不仅不能让学生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反而要让他们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是多媒体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是将所有的实验演示都用视频代替。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将能够在课上演示,甚至需要学生动手的实验项目也全都用多媒体视频演示代替,若缺少一些必要的动手操作实验,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实验能力,就算有实验的FLASH也难使学生记住该实验的细节或关键步骤,这种授课方法无疑是对教学不利的,它让学生失去了观察化学物质性状和亲自探索化学反应过程的机会,妨碍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等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丹红.“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谈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2)

篇10

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外界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说,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的宏观把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对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语文是一种多元化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十分有益。所以说,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实时性高、交互性强的应用优势,结合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需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怎们办?”,最后,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打造提供可能。

2营造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的展示,使课堂教学更加立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教学资源的搜集上,还是在教学设计的呈现上,都十分符合情境教学的教学特点。就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它能够使情境创设更加真实,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比如,在W习《爬山虎的脚》这一文章时,由于受到时间、地点以及生活环境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这一植物的了解十分有限,从而无法感受到爬山虎的品质,也无法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深深地喜爱之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些爬山虎的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放映,将爬山虎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过程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一副生动的教学画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设计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这一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是造成课件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因素:第一,教师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教学流于形式;第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有限;第三,过分依赖网络教学资源,课件设计缺乏创新。课件设计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要重视对课件设计有效性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其次,合理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最后,重视对课件设计创新性的提高,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兼容性强的应用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课件设计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与美感,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以及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4总结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技术的有效推广,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研.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