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进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15: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改进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改进计划

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思路

随着经济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利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会计信息化日益被重视。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性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提高实验效果,达到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然而,现实中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提高会计信息化实验效果的一些思路。

一、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包括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以及EXCEL在财务及会计中的应用等环节。为了了解当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人所在的信息化教研室设计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调查表》,对学校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24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就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调查,同时教研室内部任课老师进行座谈、与校外企业进行交流,来了解当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座谈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1.教学目标不清晰

由于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模糊,调查中发现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约90%的学生认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会计核算软件操作应用能力,约2成的教师持相同的观点;10%的学生和老师认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开发会计软件和应用会计软件的能力;另有约70%的教师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站在企业管理全局的高度理解业务流程与会计信息的关系。由于认识不统一,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自己对学习目标的把握各不相同,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2.缺乏高质量的教材

调查中发现有63%的学生和92%教师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教材感到不满意。进一步了解得知:老师们认为当前的实验教材多数只针对某一个会计软件来介绍其功能构成,且主要功能集中于账务处理、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报表处理这几个功能,不利于学生理解财务业务一体化和会计信息实时动态生成原理;学生们也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教材类似于操作说明书,对加深理解会计信息化理论缺乏启迪作用,设计的操作案例往往是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来列示,设计意味过浓。

3.实践教学过程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调查中发现由于定位不清晰,很多老师将实践教学变成了软件操作说明会,通常只介绍软件的操作步骤,并不说明为什么要设置该功能,其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在教学中不介绍软件各功能间的数据传递流程,也不讲授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实验或实习所用到的软件通常是在单机情况下完成相关的核算功能,无法体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缺乏融汇贯通能力,学习过的软件可能会操作,没有学过或操作过的软件不容易上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4.实践教学效果不如预期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调查中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对老师的座谈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提高的只是给定实习数据录入计算机的速度和按照给定顺序机械操作的熟练程度,在操作中遇到出错提示时仍然束手无策,不知道问题由何引起、如何解决,真可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主动性较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结果。调查中发现,约80%的同学只愿意按部就班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或实验任务,不愿意对超出的规定的实习内容进行操作练习。其中有一次笔者设计的,旨在加深学生对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制度理解的分组轮岗操作,由于学生觉得轮岗太繁琐不积极遵照执行而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影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通过前面的调查可以发现,影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篇2

当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学科进入了“周课时为1”这一时代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那么,如何适应当前变化,让信息技术课焕发活力呢?答案是:实施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实施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省许多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被压缩为一周一课时,而所配套的教却都是按一周两课时来设计的,面对这一矛盾,教师的普遍做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学时的课时去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二是每学期上一模块,所教内容是挑选性或压缩式的。方法一能够很好利用教材进行授课,但与学校压缩非高考科目课时的实际需求不符。方法二则使得授课很随意,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模块中要求掌握的知识,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在课时被压缩的背景下采用原来教材授课基本上行不通,改革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就突显出来了。

二、实施教学内容改革的可行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当下社会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已经十分丰富,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家家户户都有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适当地减少一些课堂课

时,增加一些课外课时,对课程的总目标影响不大。因此,改革教材内容对实现课程的总目标是可行的。

三、实施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

我校信息科技组这几年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平台下“导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为例,谈一谈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1.围绕课程目标,按每周1课时的要求规划学期教学主题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管理与呈现的基本方法;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围绕该课程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了18课时的学期课堂教学内容主题和18课时的假期综合活动任务:

该主题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课程要求,以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交流为主线,重点强调了学生在辅助学习与解决自己生活实际方面的信息素养,而简略了信息的加工,最后通过假期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编制自主学习型教学导学案

编制的导学案要注重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素养为宗旨,精选导学任务,各个任务具有层次化、递进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设计的学习任务要尽可能地挖掘德育素材,尽量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人文内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如第7课时《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导学案的任务设计如下:

【任务一】搜索信息

有一位伟人说了一句话:“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

提问:伟人是谁?这句话的哲理是什么?

【任务二】网络信息鉴别(要求从信息的来源、价值取向、时效性、真伪等方面进行鉴别,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

【任务三】手机信息鉴别(提高手机信息的鉴别能力)

【任务四】信息评价

若你通过某权威媒体获得了这样一条信息:“某车主张先生为声援保钓活动,抵制日货,自己砸了自己的日系车。”请针对这一信息展开评论。

上述学习任务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一是复习前面的获取信息,同时通过哲理分析引入信息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任务二是鉴别与评价的实例展示,任务三则是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高,任务四是关键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由于有了任务二和任务三的铺垫,有可能会从信息的价值取向或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论,至少都能提到理国等内容,实现了一次很好的德育过程。到最后,教师点拨时列举了车主张先生的三种身份(激进爱国者,非日系车企的托,敌对政治分子),学生的评论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同时对理国的教育达到了一个十分

完美的效果。

篇3

关键词:中专学校;普通话教学;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21—01

一、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话教学的认识有待提高

很多院校的学生、教师、乃至领导,普遍认为,普通话学习与否,无关紧要,专业的学习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不如学习外语重要。因而导致方言区很多学校很多的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课程,只有少数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给普通话教学的展开带来困扰

学生普通话原有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方言跨度大;有的学生操一El过渡普通话;有的学生完全用方言交流;文化水平的不同,有不了解拼音系统的,有识字能力特差的,还有不愿开口说话、根本不会朗读的。

(三)教材也有缺陷

现有教材一般都根据根据国家普通话测试大纲编写,泛谈的是标准语音,缺乏对方言的分析与解剖,更缺乏对过渡语的分析解剖,针对性不强。

(四)院校软硬件条件不达标

中专学校普通话教学,师资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中专学校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老师中,拥有国家级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学校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较慢也在情理之中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普通话教学的教学设备不完善。

(五)普通话教学教研教改的思考尚嫌缺乏

据调查了解,尽管目前各中专学校担任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基本上是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他们的口语足以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楷模。但是,关于如何教学,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方言选用适当的教材等教研教改方面的问题尚缺乏探讨。

二、改变普通话教学现状的对应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中专学校需要加强对普通话学习的宣传, 努力营造校园气氛。“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论认识,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及橱窗等,广泛地向师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各类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如演讲、朗诵、辩论赛等,营造校园学习普通话的气氛,让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谈经验;教师带头使用普通话,要求教学场所必须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以形成浓厚的普通话使用氛围。提高师生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及兴趣。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而课堂训练和指导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的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由于方言的干扰,有的学生进入到了具体的语境,总觉得用普通话表达不够尽兴,一开口说话,方言就会脱口而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用语环境,通过政策宣传使普通话成为大家共同使用的校园语言。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知道学习普通话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二)加强学校普通话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首先要加强普通话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学校所有的教师自觉地把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职业语言,对于讲授普通话课程的教师,学校要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培训和考试,使校内普通话课程老师的业务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层次。其次改善院校的普通话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硬件条件的完备,对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现代网络语音室,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口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可以为语言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极大的空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普通话教学提供基础条件支持如对现有教学场所进行改造,可借助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著名电影、经典电视节目、散文诗歌的配乐朗诵、名人演讲录像、幽默小品表演等等,使学生在声音、文字、图像的直观感觉中,在声情并茂的情感刺激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普通话口语、语感训练,在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接受训练,这种形象、直观、有效的训练方式,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

综上所述,中专学校的普通话口语课程不是专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的,而应该是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应用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值得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溶剂浮选法 分析化学 优势 应用

所谓溶剂浮选法,主要在需要浮选的溶液表面,加入混合性的有机溶液。在水中,所有具备表面活性的分离组分都在水中产生微小气泡,并且随着气泡的逐渐上升而到达选浮柱的上端,进而从中提取需要检测的离子。溶剂浮选法是一种全新富集分离的方法,当前已在我国得以广泛认可与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溶剂浮选法的优势

与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相比,应用溶剂浮选法,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1.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在溶剂浮选应用过程中,随着气泡的逐渐上升,活性物质将被带入到有机溶剂中,不会在有机相中混入水分,也不会出现乳化问题。另外,以热力学理论为出发点,如果气体的流速放缓,此时有机相和水相的界面出现静止,不会再受到平衡常数的影响。

2.分离效果良好

与传统使用的溶剂萃取法相比较,应用溶剂浮选法,不涉及到如何分配比的问题,因此具有良好的选择空间,灵敏度极强,可提高回收率高达90%,同时可有效测定单位为ng/ml的痕量组分状况。

3.提高富集的倍数

由于采用溶剂浮选法可更好地增强富集能力,因此应用范围随之加大。既可以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组分,也可以分离或富集高纯度金属中的微量杂质,尤其测试单位ng/ml级别,也能表现其特有的优势。

4.应用性能良好

溶剂浮选法的应用性能良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降低有机溶剂的流失量。应用溶剂浮选法,可实现与水相的非平衡溶解,与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相比,可减少在水相中有机溶剂的损失;②在溶液表面产生的有机溶剂,可发挥消泡作用,加快浮选速度,尤其适合应用于泡沫层不稳定的状态下;③采取溶剂萃取方法,需要搅拌或者震荡,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乳浊液,但是采取溶剂浮选法,由于不需要两相混合,因此不会产生乳浊液;④溶剂浮选法的设备操作简单、便捷,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试样的处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自动化与连续化特征。

二、溶剂浮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重金属离子的分离

当前已经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大约为40余种,以过渡元素为主,如铁、锌、铜、锰、铅等。虽然人体生存需要摄入适当元素,但是一旦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威胁。测定金属例子一般采取超临界萃取法、离子色谱法等。当前,溶剂浮选法也在富集或分离重金属中广泛应用。例如,采用溶剂浮选法将电镀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分离。经大量研究实践表明,在废水中进行例子分离,根据“Cd2+>Zn2+>Fe2+>Cu2+”的顺序进行递减。另外,发现PH值和cA:cMe也将对浮选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出现这种情况与离子分离选择性有关。如果PH值为8.5~9.0范围内,且离子强度在10~4之内,此时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效果最佳,经过处理之后,各项污染指标均与排放标准相符。

2.有机物的分离

在日常生活中,有机物随处可见。但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做好食品、水等有机物含量的测量工作非常重要。由于有机物的种类较多,涉及的结构复杂,因此传统的分析化学手段很难直接分析有机物,因此需要做好前期处理工作。溶剂浮选法就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土霉素作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一种,其残留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内分泌会产生干扰,长时间累积会对肝脏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土霉素,是具有持久性残留能力的有机污染物,可经过事物进入人体内,并对内分泌产生影响。如果体内长期积累大量土霉素,将不利于肝脏功能。利用Ni、Zn、Cu等和土霉素构成配合物,以氯化钠作为分相剂、四氢呋喃作为溶剂,采取双水相气浮浮选光度法,对水中含有的土霉素含量进行测量,可有效提升土霉素的回收率。再如,考虑在进行腐植酸溶剂浮选过程中,实行条件参数的最优化,决定表面活性剂的优化用量,以此提高浮选效率。另外,如果加速气体流动,则可提升去除效率。

3.提取中草药成分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实现有效成本的提纯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过去,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提取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随着溶剂浮选法的运用,具有富集量大、回收效率高、应用便捷等优势,也具有一定应用空间。例如,通过利用甾酮可以直接通过气泡进入有机层的优势,研究气体流速、浮选时间等影响作用,同时选择正丁醇作为有机溶剂,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产物,获得牛膝中的甾酮含量。由于采取溶剂浮选法,其中有机相和水相之间的平衡常数较大,而有机溶剂的含量和母液没有任何关系。在萃取法中,需要考虑母液容量的因素,因此采取溶剂浮选法,更具优势。

再如,大黄具有较为复杂的化学成分,其中蒽醌类衍生物分子同时具有亲水性与疏水性特征,通过强烈的搅拌会产生泡沫,可实现浮选分离。分别采取溶剂浮选法、泡沫浮选法以及溶剂萃取法进行实验,经结果表明,采取泡沫浮选法由于出现分配平衡问题,因此浮选效率较差,效果不明显;采取溶剂萃取法,将延长消耗时间,产生大量杂质,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状况。因此,溶剂浮选法是最佳选择,不涉及到浮选分配比的问题,只需加入溶剂即可减少泡沫,避免出现泡沫返回水相现象,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结束语

由上可见,随着富集、分离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完善,溶剂浮选法已经在分析化学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包括冶金、食品检测、废水处理、海洋开发等诸多方向,且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余龙,姜志峰,陈敏等.溶剂浮选-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富集废水中草甘膦铵盐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9(5).

[2]张建会,鲍长利,王玉堂等.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大黄中的有效成分[J].分析科学学报,2009(3).

篇5

关键词:农机技术;体系改革;推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20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积极推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不断深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引领农机化科学发展。

1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促进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保证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效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使农民的收入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建设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能够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可以建设区域推广站,并对用人机制及激励体制进行创新,保证其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进行合理的布点,保证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合理引进,并通过科学的研究,在农村中进行合理的推广,带动区域农户,促进农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同时应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实际的情况来推广相应的技术措施,并进行队伍的精简,保证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性,并充分发挥推广网络的作用,对农机服务信息网络进行完善。

同时应对区域推广站进行创新,增加其功能。可以将其当做用来展示农业新科技、新成果的平台,并通过平台推广试验基地,让农民能够得到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在推广站上致富信息,同时及时将农机具的价格、性能、市场分布、生产需求量等信息进行公布,让农民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对用人及激励机制进行创新,保证农业推广机构的有效运行,一是应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人才的培养,并重视对人才的补充。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制定考核的方式,并配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成绩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二是应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通过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促进农业的发展,保证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并且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改造传统农业,并为一些先进的农艺技术等提供了条件,同时有利于农民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使得农村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改善了生产条件,并且减轻了农业中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推进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创新

农机推广有社会公益性职能,深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充分发挥政府农机推广人员的作用,保证农机推广系统的创新。目前农机技术推广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并且需要不断更新改革的观念,促进农机技术推广的长远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信息和技术水平来拓宽服务领域,保证其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农机化经营。并且还应建立多种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民、企业等参与到体系的改革中,实现农机推广主体的多元化,保证农机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农机服务组织应加强相关的工作内容,保证农机教育、科研、推广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发展,将科技成果及时的展示,充分发挥各种服务组织的功能。并且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技术交流效率。农户个体在农机技术市场交易时需要很高的交易成本,并且由于人少,无法有效扩大经营规模。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率,促进了农户和农机技术推广之间的联系。并且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发展,能够避免激励机制的缺位现象,并形成规范的推广模式和良好的竞争机制,让农民和企业等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去,促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建设。

3 完善农机技术推广管理模式

推广农机技术体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开展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应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模式的创新,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创新推广机制,保证社会力量的充分发挥。目前农机推广体制中的市场激励机制还不完善,无法有效地完成很多农机推广工作,并且缺乏合理的利益诱导机制。除了要创新农机推广中的一些体制,还应注意提高农机推广服务质量,并将服务空间进行有效的延伸。同时应改革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模式,提高其职业素质。并应加强对农民技术及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来让农民接触到更多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相关知识,让农民能够明白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其农业科技水平,深化农机技术推广。还应多方联动,保证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并应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保证其能够做到文明执法,使得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不中能够得到安全的应用。同时相关农机监理人员应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结语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农业生产模式的改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牵动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充分了解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内容,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同时促进农民、企业等多组织形式的参与,深化农机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世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浅析[J].种业导刊,2011(08):60-61.

篇6

1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被很多西方的发达国家应用在处理会计数据、会计管理、财务管理或者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方面,获得的经济效益很明显。因此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发生在会计领域:计算机系统出现在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各方面,设计会计信息系统的时候会有执业会计人员参与并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要会计管理人员来评价,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时候使用会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要由内部和外部的审计人员来进行评价,会计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正确性的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和使用需啊哟会计咨询人员来为公司提供。

从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和国外会计电算化的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将有很大提高。我国的会计软件水平近几年得到很大提高,有些很受欢迎软件由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提供了好的基础给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层单位。但是会计人员的水平仍然是限制会计软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呈现最佳状态。但是,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未来几年将会在开始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培训的热浪,奠定了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基础,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到2010年要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应该是会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各种中职类学校的财经专业课程安排基本差异很大成为问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这就导致老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2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单一、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足与软件更新日新月异之间的矛盾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不同,教学目标模糊,据了解,多数中职校主要以上海市财政局出版的《新编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训(用友T3版)》作为教材,教学目标也只是能通过财政局组织的会计上岗证的考试。其结果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用人单位犯规的信息表明,教学目标的单一容易造成学生能力在方面的不足: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基础维护能力的缺乏;不能解决在会计软件运行中发生的异常操作问题;不能较快的适应其他会计软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会计电算化软件有上千种之多,有正规软件公司编写的商业化软件,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也有各企业为自身的业务所需而定制的软件。这样就出现了软件不同,界面不同,功能不同,使用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的情形,无形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设置了障碍。

2.2 教材陈旧、学生会计理论落后与实际工作中情况多变之间的矛盾

上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新编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训(用友T3版)》,也是上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核心辅导教材,其只能在Windows2003环境下进行操作,如今的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随着Sybase、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在财务会计软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ERP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完善,Windows2003早已被淘汰,让学生在已淘汰的办公软件下学习会计信息的处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

此外,该教材以一套实训案例为主线实施教学,尽管很好的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理念,但知识的讲解及拓展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其中关于“工资管理”模块的设置中,只提到“单工资类别核算”的操作流程,对于“多工资类别核算”的操作却只字未提,而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设置多工资类别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却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变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差。

2.3 师资匮乏、知识结构不合理与课程对复合型教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基本上分为两类。其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由于没有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自然无法熟练运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计算机系统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从而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培养出具备电算化信息维护和异常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其本身没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瓶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深感身上的压力之重。如何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3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3.1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是主要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为此,我们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解决原先教学目标定位不尽合理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3.2 按需取舍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结构,

笔者任务,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具体要求,并围绕用人单位的要求,将具体的要求设置成具体的实验项目,根据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确定开设哪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应如何进行循序渐进教学和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和技能等进行总体规划。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和计算机课程进行交叉,很依赖计算机的一些相关知识,所以可以先考虑开设像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或者常用的工具软件使用等之类的有关的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必过深,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即可。

其次,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案例应该体现实践工作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案例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由学生操作、讨论,汇总、撰写报告,总结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的目的,以使其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案例,集中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案例,共同编写既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需要又能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满足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就业的需要。

3.3 建立仿真教学环境,采取多元教学方式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实行“双轨制”(即要求手工做账和电脑做账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首先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还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园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这两个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答疑、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4 实施多元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构成可以是多元的,既有来自学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科研院所、会计师事务所的。让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相互沟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使每位教师逐步实现既懂理论又能熟练进行实践的目标。同时又能获得最新的会计资讯,解决了会计教学与实践脱节、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制度规定变化的问题。另外,不同专业的教师也应该加强交流,会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可以相互帮助,通过组织研究课题和开发软件项目,为教师提供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得原来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师能通过课题的开发研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有不同经历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各尽其才,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二是学校可以选择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将专业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共同参与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工作。据悉,目前国内已有几家大型管理软件公司如用友公司已经在开展这项工作,帮助教师提升个人价值与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经常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为会计学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从而使这些教师具备“双师”资质,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是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会计电算化教师进修或进企业时间锻炼。鼓励专业教师主动深入企业,了解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企业现在用的多数是什么软件?该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如何排除?只有经过实际体验,专业教师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目的更明确,说服力也更强。同时,专业教师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为校本教材的编撰提供素材。

篇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所以小学数学应注重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比如说,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 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 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 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50)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 岁,老师几岁呢? (55)55 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 岁是什么呢? 引出是关系。

3. 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 (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 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3 只,24 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

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 转贴于

在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上,我们就可以找到了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在上课开始前:1. 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2. 研究鼓掌动作。(1)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有学问呢。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只用一口、手在胸前煽来煽去)(2)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3)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4)通过教师手势使学生认识“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和“前后相对”。(5)我们再继续研究鼓掌,你们看这样行吗?(教师用两手在胸前不断地做十指交叉的动作,当然也没有声音)(学生回答,不行,这叫交叉。)两只手互相交叉,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交”。最后教师小结,“相对”和“相交”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份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在研究鼓掌的动作中有,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关系。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篇8

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引入绩效管理,运用绩效管理的思维和模式进行英语教学,通过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以及绩效改进等五个环节,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全程管理。在教学实践中,绩效管理由于其强调共同管理、评估改进以及突出沟通,对技校英语的教学产生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技校英语;绩效管理

一、技校英语教学现状

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工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然而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这样的形势对技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技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也要求其掌握一定程度的外语。一般技校都设置了英语课程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但是从本人的教学经历来看,技校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技校入学门槛低,学生英语底子普遍较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一般,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二、绩效管理与英语教学联系

为提升技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引入绩效管理这一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通过绩效管理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绩效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九十年代传入中国,以其科学、实用而深受众多企业青睐,将其运用到技校教学,在本人分析和实践看来,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绩效管理即管理绩效,其中绩效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运用到技校教学主要指个人绩效。个人绩效是个人态度和行为结果的总和,在实践教学中,即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其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又决定学习成绩。态度、行为和结果,这三者环环相扣,产生出一条关系链,技校教学中的绩效管理便是以这条关系链为线索来实施管理。

三、绩效管理教学实施

具体而言,应如何在技校英语教学中使用绩效管理呢?绩效管理分为五个主要步骤:一、制定个人绩效计划;二、绩效实施与管理;三、绩效评估;四、绩效反馈面谈;五、绩效改进。

(一)制定个人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第一步骤,教师应在每学期开始的前两周内,协助每个学生按照其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绩效计划,具体可以计划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绩效结果可以由期中、期末成绩反映。因为绩效计划要求实施方要准确无误地完成绩效计划,为此,教师和学生在协商制定完成绩效计划后,应共同署名,代表计划生效。另外计划的制定应遵循“SMART”原则。“SMART”由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构成,其中S(Specific),即目标是明确的、详细的;M(Measurable),即目标应该根据数量或质量的标准进行亮度和证实,尽可能将目标给予量化;A(Attainable),即目标应是具有挑战性,但是是可实现的;R(Realistic),即目标应是立足于现实,不能脱离现实凭空猜想;T(Time-bound),即目标应该是有时间期限的。

(二)实施绩效计划

学生是绩效计划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教师监督有两大意义。一是对绩效计划实施过程的监控。为了使学生学习不偏离既定目标,教师不但要对其发展结果进行考核监督,更要在绩效计划实现的过程中进行监控。教师在绩效实施过程中持续的监控有两个好处:首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有更多的沟通,“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其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外部教学环境和学生内部心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个完美的绩效计划能够预料到所有情况,所以需要持续的监控过程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规矩与既定目标不会偏离。二是绩效考核要保持连续性,要持续进行绩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后面的绩效评估做准备。学生绩效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的总和,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依靠期中、期末成绩判定学生学习绩效的高低,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平时的绩效监督有利于考察和搜集学生的学习态度,全面反映学生的绩效水平,教师可以利用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以及上课回答次数等指标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绩效考核与评估

绩效考核与评估是建立在之前环节的基础上的,由教师全程操作,此环节包含三个要素:一是绩效目标的确定;二是绩效资料的收集;三是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前两个要素是在前面的环节中完成的,对其要求简而言之是,目标要实际,资料要真实全面,而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则由教师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制定。最后在三要素齐备的条件下,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以分数的方式显示。同时,要兼顾对绩效考核的监督,要做到公开透明,行之有效。

(四)绩效反馈面谈及改进计划

绩效反馈面谈是在绩效结果出来后,教师选取绩效表现不佳或者绩效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绩效反馈面谈这一环节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对一个绩效周期以来的反思和总结,同时也是为下一周期绩效计划的制定埋下伏笔,教师和学生应在面谈过程中总结反思,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面谈,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十分有益。对教师而言,有利于其全面了解被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其学习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源;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其发现自己上一阶段学习的不足,确立下一阶段绩效改进的重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在绩效反馈面谈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四点:一是关注学生计划是否支撑目标的实现;二是关注外部情况变化是否对绩效目标实现造成影响;三是关于学生心态与情绪的变化;四是要注意激励和肯定学生。

四、绩效管理有效性分析

绩效管理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良好效果,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绩效管理强调师生共同管理。双方处于一个共同的矛盾体当中,绩效管理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及程序化的步骤,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学生学习负责,责任感共同增强,并且绩效计划的制定让目标可视化,操作性强。第二,绩效管理强调评估改进。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是阶段性的反思总结,对制定下一周期的绩效计划具有指导意义,它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开出合理的“药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改良,推动学生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水平的目的。第三,绩效管理强调沟通。沟通贯穿在绩效管理的每一环节,绩效管理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师生双方沟通才能落地,换而言之,绩效管理基于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师生双方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职责,更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能够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因此综合来说,强调共同管理、评估改进以及沟通,本人认为这是绩效管理能够有效运用到技校教学的三大原因,正是基于沟通上的共同管理,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改进,绩效管理因此才行之有效。

作者:陈倩倩 单位: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敏.主题式任务型教学在技校英语视听说课中的探索——以一节听说教学课为例[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10.

[2]黄梅英.合作学习在技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4:8.

[3]甘少明.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小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139~140.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 质量三部曲法 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46-03

目前,测量船向高密度试验任务常态化趋势发展,长时间海上作业带来的训练时间少,人员流动快带来的技术传承难、人员培训难等问题日益突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将质量管理运用到人员培训的全过程,运用科学管理技术及手段,围绕试验任务的需要及不同岗位、专业的需求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指挥及控制,通常包括确定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改进等活动。质量管理作为多渠道、科学化培训人才的方法,对增强测量船人才培养效能与科学试验能力的持续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质量三步曲的应用

“质量三步曲(Juran Trilogy)”的核心是由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组成的质量管理过程。其主要思路是采用倒推法,首先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然后逐层分析解决的办法。在人T培训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各岗位、各专业的不同需求,确定不同的质量目标。

1.1 三大过程的核心内容

质量三部曲核心内容详见图1。

1.2 具体实现方法

(1)质量计划是质量三部曲的起点,用计划来确立一个能满足既定的质量目标并在作业条件下运行的过程,计划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一个质量特性的要素。要明确人员培训的学习内容以及岗位对人员的需要,可结合针对性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个人年度训练计划确定学习阶段内容及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明确训练岗位、训练内容、检查时间及考核具体方法,并且要区分根据人员所在岗位的年限及职责的不同,分层次制定训练计划。

(2)质量控制严格按计划的制定操作,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要明确考核的方式与方法,可通过理论考核、实操考核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考评。考核可分为阶段性考核及随机考核。通过考核的结果分析判断学习的正确性及进度,并找出与目标的差距所在。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试验资格岗位认证制度进行,努力得到细化的标准评分,使结果公正客观,使结果更加有利于质量改进。

(3)质量改进是突破原有的质量计划,打破旧的质量水平的平稳状态,从而使质量水平实现飞跃,最终结果是达到质量计划确定的目标。对于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安排项目团队对其进行帮带,可通过“结对子、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具体指导,提升训练效果。通过对理论、实操的改进,使人员培训的改进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2 目标管理的应用

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是让具体化展开的组织目标成为组织中每个成员、每个层次、每个部门的行为方向,同时也成为评价每个成员、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地运作。

2.1 目标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个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包含8个要素,具体如图2所示。

2.2 具体实现方法

通过设定总目标、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绩效考核、原因跟踪、改进措施、达成目标7个环节以目标为牵引,严格过程管控,形成闭环回路,确保目标的有效执行。具体实现方法见图3。

3 结语

质量管理在人员培训中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要紧紧围绕试验任务的需要,严格过程管控,需要人们严格贯彻落实“精确认知、精细管理、精准实施、精益改进”质量理念,也需要对质量标准落实要更加严格,不断强化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切实提高人员培训的质量及效益,解决高密度海上测控任务下人员培训的难题。质量管理作为多渠道、科学化培训人才的方法,对增强测量船人才培养效能与科学试验能力的持续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凯恩.质量三部曲的应用实例[M].中信出版社,2003.

篇10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进一步明确中心组学习的目的和内容

三、努力改进学风

四、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

健全学习组织。全省县级以上领导班子都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形式坚持开展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主要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可根据需要适当吸收有关人员参加。党委(党组)书记任中心组组长,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副书记及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党委(党组)中心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的职责是审定学习计划,确定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研讨活动,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要配备学习秘书,其职责是做好学习的各项服务工作。学习秘书由同级党委办公厅(室)、宣传部或机关党委的负责同志担任。

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对学习目的、学习专题、阅读书目、中心发言人,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报党委批准后以正式文件下发下一级党委(党组),指导、推动下一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中心组每一位成员都要制定个人自学计划,报中心组组长审定并存档。

建立自学制度。中心组成员个人自学必须读完中央和省委规定的必读书目,提倡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认真看书学习,自学时间每月不少于30个小时,自学要有笔记,有体会。党委(党组)中心组组长要对本级党委中心组成员的自学情况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和督促,并通报情况。

坚持集中研讨。在自学的基础上,中心组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每次围绕一个专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每年集中学习讨论不少于6次,总时间不少于12天。集中学习采取专家辅导与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每次学习确定1至2名中心发言人,着重解决一至两个事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中心发言人要根据学习内容,搞好调研,准备书面发言稿,保证研讨质量。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及时报道每次集中学习的情况。

严格学习考勤。每次集中学习由本人在专用考勤本上签到,因故不能参加学习的,由本人向党委中心组组长请假,缺课的要及时补课。每半年由中心组组长负责通报一次学习考勤情况。

加强学习档案建设。要建立中心组成员个人学习档案,包括自学笔记、讨论记录、学习体会文章、中心发言材料等内容,并自觉接受上级检查。中心组成员在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届中述职中、年终考评时,都要把个人理论学习的情况和成效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述学、评学、考学;各中心组的学习计划、学习考勤、中心发言、讨论记录、学习成果以及有关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由学习秘书负责收集和整理,年终由同级党委宣传部归档。

五、切实加强对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领导

建立经验交流制度。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组织中心组学习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学习深入发展。省委每两年对全省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进行一次评比表彰,并不定期召开全省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