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0 23:0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师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师生;学习动机;强化;兴趣;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73-02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技校热以及幼儿教师的待遇一直较低等原因,幼儿师范学校招生情况较差,生源少且学生素质不佳。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学习不好没有好一点的学校可上才来上幼师的,有些是自己根本不想上,家长硬逼来的。只有少数是对幼儿教育感兴趣,才选择幼师的。这样招来的学生,学业水平可想而知。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或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只喜欢唱歌跳舞作游戏等可以活动的课程。而幼师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是教育幼儿,幼儿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幼师生自身的智力水平都是正常的,主要是对文化课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为什么而学习,喜欢学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能通过学习动机加以说明。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分。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并表现出积极地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认识兴趣,又称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探求真理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认识倾向。学习动机不仅对学习行为具有激发、定向、维持的功能,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采用一些措施来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动机,则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进而促使其素质的良性发展。一般来说,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外部强化。如:表扬、奖励以及好的分数。二是认知好奇心。这是一种内在的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三是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愿意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归因是人们对工作或学习中经历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或推论。四是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将影响学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付出多大的努力、坚持多久以及愿意承受多大的压力。根据以上理论和学校学生实际,采取了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笔者在《幼儿心理学》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开课之初,激发兴趣,明确学习意义,引起认知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才愿意听课、学习,另外,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并表现出积极地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才能学好。所以,第一次课,笔者没有急于开始课本内容,而是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为主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互相熟悉,并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内涵,然后用一些有趣的幼儿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提出本期课程学习计划、安排以及学习要求。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小组”。六人一组,随机建立小组。让学生采用个性方式介绍自己,彼此互相认识;讲出自己的优点、爱好、性格,使同学之间进一步了解,也使在推销自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确定小组的组长、组名、组徽和组呼,为以后的课堂合作准备。
2.“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讲解讨论。“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此效应表明: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使人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不断达到所期待的成功。学生听完我的讲解后十分惊叹:原来心理期待的力量如此巨大。然后,我们又讨论了期待效应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超市里无理取闹的孩子”、“我不想穿这双鞋”、“我长大要和李老师结婚”,从三个常见的幼儿案例引入《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案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大部分学生有相关经验,所以乐意探讨,并希望能得到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帮助其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4.介绍学习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主动参与。提出“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口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
成就动机是人的社会性动机的一种,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愿意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归因是人们对工作或学习中经历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或推论;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养。
笔者首先测试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情况。这里采用的是“成就动机的投射测验”和“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实例”来分析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归因,通过测试发现学生中追求成功者比避免失败者多,但归因方式有一定的偏差。看来,她们内心是愿意取得成功的,只是多次的失败使她们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然后,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成就与动机的关系,归因对动机的影响等。并使学生特别注意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学生普遍认为,成就动机高者成就水平一般较高。高成就动机者努力学习,积极思考,勇于面对失败,善于分析成败的原因。
三、减少和消除无助感,增强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将影响学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付出多大的努力、坚持多久以及愿意承受多大的压力。无助感的产生通常是在屡遭失败之后,感到无法控制结果,并对以后的成功不抱希望,如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便打破了失败的延续,所以这里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给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问题,力求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让她们觉得成功是很有可能的,自己并非真的不行,如果仍然出现失败现象,则首先表扬她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然后帮她分析错误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从对失败的消极关注上转移到有关的学习任务上。笔者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使学生在实现目标时获得效能信息。当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时,及时地给予口头上的表扬和积分上的奖励,使学生从奖励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增强自我效能感。另外,笔者还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掌握自我学习调节的有关技能。
四、课前小活动,配合语言暗示,激发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探求真理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认识倾向。每次课前,可以常常组织学生共同进行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小活动、并配合一定的语言暗示。如:有节奏的击掌、手指操、肌肉松弛训练等,边做操边说:爱生活,爱自己,爱学习,爱成功;一二三四五,我们多读书,五四三二一,快来答问题等。这些小活动简单易行,并且符合学生爱动的心理,很受学生的欢迎。再配合语言,起到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十分钟的注意分散状态转移到课堂上来,而且使学生的大脑保持一定的兴奋水平,让学生以一种愉快、感兴趣的状态开始课堂学习,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发。
五、案例教学,趣味游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幼儿心理学与实际联系紧密,而且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为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服务。所以,笔者尽量每章都采用案例和游戏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或者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自体验。如《幼儿的想象》这一章,我先用“依据关键词创编故事”想象力游戏让学生对想象有一个体验性认识、并分析想象的定义、分类。然后,以“梦是不是想象?”“小明没有遥控飞机,可他说有,是否在说谎”等案例问题启发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幼儿想象的特点以及幼儿想象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知识学习结束后,笔者设计了“创造外星人”游戏,将知识应用与实际操作,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水平。最后,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设计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活动。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觉得枯燥和难学,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
六、适当的表扬激励,提供展示舞台,促进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
适当的表扬激励,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采用积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疑问。对于有自己看法的同学给予口头表扬、鼓掌激励或积分奖励。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以教师的身份讲解课本内容。学生要想讲好,就必须认真阅读课本,查找相关知识,努力思考和组织讲解内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带头作用激励学生。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通过积极的评价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和维持其动机水平。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有所提高。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预习课本,愿意进行思考。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大胆地表现自己;成就动机测验结果显示,追求成功者的人数大大提高。对成就结果的归因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归因,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当提出问题时,学生不再畏难、退缩,而是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并积极努力地去做,自我效能感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参与,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践表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优化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37-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信息技术集文字、符号、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图文并茂,视听交融,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优势,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有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多媒体动态变化中感受学习数学的美妙,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6只鸡,又来了8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课件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形象生动,低年级学生在这个具体形象的动画情境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地接收过程,而变成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反映,它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核心内容。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地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既抽象又拗口,学生辛辛苦苦地背下来,又往往不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同底等高”呢?由于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不同,无法采用重合的操作方法来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测量的过程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实在的操作意义,但不这样做又无法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手段,有效地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同底等高”,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定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难点
几何图形的教学,主要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一些动态的想象无法完成,操作起来则费时费力,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使学生在观察中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多次的切割、分解,一次次地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圆柱体的多次划分,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逐步呈现出来,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巧设课堂练习
利用多媒体设计练习题,可以巩固新知识。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把学到的新知识真正掌握。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利用多媒体信息传播效率高等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练习题配合游戏和数学故事等多种形式,既富有趣味性,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即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数学课的练习一般都处于一节课的末尾,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这时一般不太集中。因此,在练习时使用多媒体,其立体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可以使学生重新集中起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强烈的复习欲望,自发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多层次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数学训练。
例如,在都“2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促使学生对计算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口算练习,我们利用电脑编写算式等技术制作计算游戏,课件可以实现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给题目,当学生输入答案后,电脑可以判定输入答案的正误,如果超过答案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当学生出错后会发出鼓励“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通过这样的练习,使枯燥的口算练习添加趣味色彩,学生在与电脑比速度时巩固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一个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伸拓展,创新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有时还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打击。而多媒体教学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而且还能展示一些学生未想到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无疑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中,在杯架上放着11个杯子,有客人到家作客,需要拿下6个,这时杯架上还有多少个杯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第一行摆10个杯子,第二行摆1个杯子。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如果都从第一行(从上往下数)取,这样的“取法”所对应的计算方法是:10-6=4,4+1=5。另一种方法是先从第二行取1个,再从第一行取5个,这种取法对应着方法是11-1=10,10-5=5。利用课件,就能充分展示不同“取法”对应着不同的算法,便于学生直观感知,并可对应不同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直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深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迫切要求[1,2]。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志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求异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大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3-5]。辽东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是面向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从1995年起,我们就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近年来,我们在借鉴国内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再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并在总结以前的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化,并编写了符合本校各专业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讲义,其中实验内容分成五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趣味性实验,以求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系统、全面地训练,期望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精选基础性实验,巩固及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
结合我校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各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大纲,针对不同的专业,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如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偏重选择与生物及药物相关的实验,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对氯甲苯(杀虫剂)的合成;对于环境及矿物工程专业,偏重选择治理环境及浮选药剂的实验,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此外,并逐步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如熔点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法。通过这些实验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为下一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综合性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以前我们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大多为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较小。教学内容模式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边看实验讲义,边做实验,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不重视实验的细节和过程,对做过的实验中的操作、反应机理、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记忆不牢,认识不深,这就难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养,也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大幅度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例如开设的阿司匹林的合成与鉴定实验,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性质及相关用途,并通过预习与具体实验过程,掌握合成原理及方法,巩固操作技能;其次要求学生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其结构,并初步了解FT-IR的基本原理,掌握FT-IR的基本操作,同时能分析相关官能团的红外归属;最后要求学生利用DSC测试阿司匹林的热力学性质,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强化与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另外也让学生提前了解与掌握一些先进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技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启发性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打破现成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实验项目,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拟定书面实验方案及具体操作步骤,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冬青油的设计与合成实验等,需要学生列出实验所需药品、试剂的用量与所用的仪器设备,之后交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条件,修改实验方案,并最终确定最佳方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再次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也可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写出“科技论文”。通过设计性实验的锻炼,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熟练查阅文献的能力,此外,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有一个提高,并能从实验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科学研究,为今后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4探索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为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师生共同从事科研,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基金,要求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每小组成员3~4人,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提供阶段性的研究课题,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每个研究小组的实验项目及指导教师。学生研究小组可以从实验预备工作入手,逐步过渡到承担部分科研工作。通过让学生参与或承担部分科研工作,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其在学习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到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思路与视野,此外,也使学生所学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得到实际上的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创造科研氛围,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形成“教研相助”的教学模式,让教学为科研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5开展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实践和创造。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和合成产物往往是学生很陌生的,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做到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例如: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从烟叶中提取烟碱,及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实验。
6推广微型化实验,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
美国W.D.mago博士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于1982年试用微型化并获得成功,以后推广到无机化学、普通化学中。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实验仪器小、功能多、易封闭、操作安全、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节约实验用品、对环境的污染小等特点,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前进行的常量实验,其药品不仅用量大、易挥发、有毒、有害、有腐蚀性,而且消耗也大,产物及副产物量多,后处理困难,而且排放的“三废”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常规反应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实验时间较长,这既加大了实验经费的开支,又增加了师生的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我们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条件,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对实验方法、仪器装置进行更新或创新设计,将大部分实验微型化与小量化,使“微、小、常”合理结合,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微型实验除具有安全性高、污染小等优点外,还充分显示出“小、快、灵”的特点。例如苯乙酮的合成及红外分析,采用常规实验,所用的无水苯及乙酸酐的加入量分别为31mL与6mL,且还需要较多的相关药品,如三氯化铝20g,苯30mL,浓盐酸50mL,而红外分析只用微量级别的,剩余的产物只能回收保存;改为微型实验后,每步现象明显,且药品量只有常规实验的1/10左右,这不仅减少了挥发物和反应剩余物的排放量,而且水电的消耗减少,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实验时间短,同时实验环境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7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大量普及,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多媒体逼真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们能够从多角度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实验观察,使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在学校的资助下,我们编制了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例如:采用Flash演示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与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实验过程,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角度全面获取教学信息,尤其是动画演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结语
几年来,通过实践“巩固基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开展趣味性实验,推广微型化实验的改革模式表明,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节能减排与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今后我们将不断地努力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和探索,面向社会需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构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61-64.
[2]丁来欣,廖蓉苏,刘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2-114.
[3]李长智,张有琼.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49-51.
[4]周雄.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实验室科学,2008(6):49-50.
篇4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篇5
所谓化学“学困生”就是化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初中学生兴高采烈地接触化学,而高中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逐渐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甚至持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激发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创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宽广的化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让学困生体味成功的乐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增强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才能让他获得经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的体验。
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一)创新教学,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师绝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动机。
(二)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发展化学,把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教师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三)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精心设计练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给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做到少而精,最好是“堂堂清”。这对学困生非凡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审题细致,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变评价方式,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和维持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正确运用好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手段,合理使用表扬。同时更需要学困生增强自我效能感,要让学困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和积极期望。成功的体验会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有兴趣才会变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更关注学困生,倡导多样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般说来,学生学习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兴趣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屡屡失败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难易比例尽量小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单看分数,只要看到学生有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些尽量简单的问题,这样使学困生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味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闪光点等,适当地赞扬“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学生答错时,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嘘”声,教师应及时地肯定他的勇敢大胆、上课专心等其他优点,甚至召号其他同学向他的优点学习。这样,在课堂交流的主战场上,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没有受到打击,反而会随着师生、生生的交流得到加强,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
四、利用化学趣味实验和探究实验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完“盐类水解”后,通过发放一些pH试纸让他们回家测定常见液体的酸碱度,他们不但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学有所用,更能体味到通过亲自尝试实验得出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觉,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设一系列有适当难度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探究性问题,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对于学困生在科学探究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强学困生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化学中的困难和障碍的决心和信心。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应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6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联系实际;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66-0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并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关于化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虽然,化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因知识储备不够使理解不够、不到位,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同时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全都与实际联系挂钩。这样教师在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就会感觉比较抽象,学生也感觉像听天书,枯燥无味,厌学情绪也由此产生。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尽量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地提高。下面就这个观点谈谈我的一节化学课的感受。
2007年5月22日的早上第二节课,给高一(三)班上课,内容是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本上由一个演示实验而归纳出一般情况下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课本上的内容叙述也较少,如果按课本上的方法来教学,效果可能不会太好。因此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思考了如何将这节课的知识点与实际相连联系。
上课开始:“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先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凯里市舟溪镇近几年来农作物经常大面积的发黄变枯,曾经有人说这是酸雨造成的危害,那么我们能用化学方法来证明这是酸雨造成的吗?”这个问题一出来并附带着一些相关的图片。我观察到学生被这个问题和图片刺激地一个个表露出惊讶的目光。他们的学习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但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于是我再因势利导问:“大家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释酸雨主要由什么气体形成,同时想一想酸雨中主要含有那些离子?”让学生思考1分钟后回答,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酸雨主要是由SO2气体在空气中经一系列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生产了硫酸,硫酸再随雨水降落就形成了酸雨;酸雨中主要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我再问:“要证明是否是酸雨,只要用化学方法证明这种雨水中是否含有什么离子就可以得出答案?”这时大多数学生答:“硫酸根离子。”我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使学生带着满腔的求知欲进入了本堂课的主题。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硫酸根离子有哪些性质,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不难答出,硫酸根离子一是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二是硫酸钡不溶水也不溶于酸液中。让学生具有这个知识后再抽3名学生分别做课本的演示实验[实验6-6],同时我说:“甲同学做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在滴加稀盐酸;乙同学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后再滴加稀盐酸;丙同学做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后再滴加稀盐酸。”要求这3位学生代表面向全体同学演示,将他们所做的实验现象分别报告出来,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得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了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更好地掌握,我仍然把这个知识点与实际联系起来分析说明。在说明为什么要用盐酸酸化时,我问到:“同学们在吃早餐时有多少人吃馒头,馒头用什么发酵?”同学们说:“用纯碱”。我拿了一瓶纯碱试剂给学生看,再将纯碱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可以发现也有白色沉淀。由此引导学生分析要想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还必须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经过同学们的分析和讨论再加上我的点评最终得出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最佳检验方法是,先将待测液用盐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待测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为了使本节课首尾呼应,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展示开始上课时提出的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回答。这时我观察到他们的眼睛里不再是惊讶、不再是茫然,而是人人眼里流露出自信的光芒,个个都抢着回答。课后,回顾这节课有如下的感想。
其一,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课的关键。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在引导孩子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就是说,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比掌握某种知识更有意义。俗话也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有效地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实践证明,一个学习兴趣强的学生,总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效果很好。反之,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总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以学为苦,勉为其难,效率低,效果差。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将终身受益。
其二,教师上好化学课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更不应该把抽象的化学知识简单地由口头传输给学生,而应利用好“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典型特征,充分展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化学实例在生活中的真实性。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而我们的教育手段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是不行的,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人的学习靠兴趣,兴趣来了就学习,兴趣不来就不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某个知识点时应该多思考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有了一切就好办。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多种,但从这节课来看,如能将传授的知识与生活的事例特别是一些敏感的事例联系起来教学,会使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因为学生学习知识就是要达到学以至用,使他们提前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其次,就这一节课,我认为还有一点做得不够完美,有一点瑕斑。就是开始上课时的那个探究问题――凯里市舟溪镇的农作物是否是酸雨的危害,如果将采集到的凯里市舟溪镇所降的雨水带到课堂上,当学生学习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后,再让学生用刚才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的检验这瓶雨水是否是酸雨。这样做使得学生对这个问题不会留下悬念,真正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篇7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统计学是P于收集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进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信息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个行业中,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学专业加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基地、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统计学专业尽快解决。研究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对各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高校积极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加强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统计学专业积极响应新课改的人才培养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深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统计学知识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复合型统计人才。因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统计学专业性质的要求
统计学属于方法论学科,随着统计学学科的发展,统计方法和统计理论的发展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各样各业都积极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抽样调查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方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研究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统计方法的运用需要具备完善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统计经验。因此,高校统计学专业需要开展实践教学,夯实学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统计经验。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统计软件极大地提高了统计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使用能力已经成为统计学专业的重要教育目标,只有加强统计实践才能够掌握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使用能力。因此,优化实践教学是统计学专业性质的要求。
(三)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
统计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完善的统计知识,掌握统计方法,具备统计软件使用能力才能够胜任统计岗位。而且。统计学知识需要学生通过统计实践进行验证,统计方法需要学生在统计实践中逐步掌握,统计软件使用能力也需要学生多次操作练习才学会使用。这些都要求统计学专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的统计实践锻炼。只有开展高质量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够掌握完善的统计知识、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操作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首先,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环节缺乏连续性和衔接性,实践教学内容不成系统。另外,高校统计学专业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一味按照统计学专业教师的主观经验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强;其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科学,大多数高校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相脱节,严重影响学生统计能力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很多高校统计学专业都采用演示型实验和论证型实验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涉及最新的统计学知识和统计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并且,演示型和论证型实践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观察地位,缺乏对统计知识的思考和统计实践操作,实践教学形式化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手段落后
部分高校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实践教学仍采用组织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操作,没有对实践内容进行思考,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实践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大多数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由理论课教师负责,但是,统计学专业理论课教师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缺乏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统计学的了解,没有掌握最新的统计学知识和统计方法,缺乏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另外,还有部分统计学专业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教育理念滞后,认为学生只要学会统计学理论知识即可,实践能力需要工作之后进行锻炼,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实践教学,严重影响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统计学专业应加强重视社会的人才需求,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强调学生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为此,高校统计学专业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重视统计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优化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使统计理论知识与统计实践能够有效衔接。
(二)增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
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贯穿统计学专业教学的始终,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课程实验、校外实习、社会调查及毕业论文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高校统计学专业应以统计基本技能、统计方法应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开展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另外,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应积极采用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培养统计专业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整理分析能力、统计方法使用能力、经济现象分析和预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师资培训
高校统计学专业应积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加强师资培训。为此,高校统计学专业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加强对教师教育能力和统计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统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且,高校应组织统计学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引导统计学专业教师了解经济生活中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提高统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统计专业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另外,高校统计学专业应积极培养骨干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个人研修实践,不断提高统计学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
(四)加快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实践教学环境对实践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统计学专业应加快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首先,高校应积极完善统计学专业实验室,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购买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计算机装备,满足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其次,高校统计学专业应积极建立数据统计分析实验室,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科研和创新实验平台;再次,高校应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统计实践。另外,高校统计学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加强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另外,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统计项目研究,了解统计工作最新动态,学习最新的统计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
篇8
关键词: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小企业急需专业的全能型技术人才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着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相互联系,从而创建出新颖、实用的、有趣的教学实验课堂。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就是将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使基础实验的内容变得更为复杂和具体。高校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在合成实验中,正确运用各种实验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并通过掌握各种合成反应的原理,加深了对典型有机反应的理解[2]。另外,高校化学教师根据不同化合物的合成原理,设计实验的操作方案,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如在进行乙酸正丁酯的支配实验中,教师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后,根据物质性质进行设计实验,从而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回流分水、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等操作[3]。
(二)改善传统教学观念,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过往的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导位置,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安排,这就容易使学生对教师教学产生错误的意识。而随着实验教学的改革,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以学生为本,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其他学科不同,化学实验具有不可预测性,需要教师及学生采用适当的解决方法灵活运用。例如同样的药品、仪器,不同的人操作起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这时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项目,找出自身的不足,以多种创新的实验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增加学生基本操作的规范化
想要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就需要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避免在实际的操作和以后的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但在过往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实际的操作步骤并没有引起重视。加上学生对于新学的实验原理并不是很理解,实验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熟练,这就致使学生根据一贯的错误操作习惯,使得实验出现失败或者引发一系列的危险事故。例如:在进行操作时,应该选择较萃取剂和被萃取溶液总体积大一倍以上的分液漏斗,将分离物质倒进分液漏斗时,首先要检查漏斗是否存在泄露,这是进行实验操作最重要的一步;其次,在萃取的过程中要打开漏斗的按钮和塞子,但是大都数学生在打开按钮之后就忘记打开塞子,这就使液体不能完全流出,导致实验进程减慢。因有机化学实验具有连续性和关联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应该注重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一旦一个操作出现错误可能就会牵涉到整个实验过程。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逐渐成为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方面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单一
在传统的有机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直接将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进行告知和明确。同时,传统的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主要运用的是验证性实验,对于其他类型的实验,如开放性试验、设计性试验等比较缺乏等。这是导致学生失去课堂学习热情的原因之一[4]。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只能照猫画虎的进行操作,其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得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不能完全施展。
(二)教师教学方法较陈旧
化学是比较综合的一门学科,而有机化学实验更具有复杂性,这就致使在有机实验教学中会出现多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大多学生还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实验,会致使一部分学生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第一,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较差,在实验的操作中发挥创新技能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同时,部分学生这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现象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新兴人才的需求。第二,学生参与的实验机会比较频繁,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缺乏新颖,这就致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对化学实验产生了错误的意识。
(三)缺乏节约、环保意识
在有机实验中常常会使用到一些药品或者试剂,这些物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过去,在高校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往往会疏忽这个环节,致使部分学生进行完实验后,直接将这些物品放入垃圾桶内。这不仅造成了物品的浪费,有些药品存在毒性、易挥发性,还很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及废物的循环利用。这就需要高校化学教师进行绿色课堂意识的讲解,从而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舒适、愉快的课堂环境。
(四)拘泥于落后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会对学生进行实验的讲解。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向学生讲解,但是一旦在实际运用中或者考试中学生就出现了掉链子的想象[5]。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程度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掌握的有机化学基础具有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其次,由于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缺失使得实验操作不能及时完成,而待到实验教材采购完成后,学生已经忽视了所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导致实验的失败。此时就需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将虚拟实验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之后,进行实验的讨论和探究,以便真正实验操作时能够应用自如,从而避免了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
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为解决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多次的尝试性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教师应该建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分为基础创新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研究创新实验等三个方面,按照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实验。这几个实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创建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后进行针对性的实验[6]。例如:对学生学习的实验项目进行科学的设置,用不同方法制备同一个化合物和用同一种原料控制不同操作条件制备不同化合物的实验放到一起进行研究。实验的项目要与教学的内容相互吻合和一致,并在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之后在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理解的状况,影响实验进程。同时尽量让学生充分掌握有机化学分离、提纯、鉴定方法的运用,有效提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教师将慕课(MOOC)运用于有机实验教学课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改变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的现象和墨守成规的状态,在课堂中充分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将制作出的小视频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其内容具有连续性和具体性,将所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应该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学生通过慕课的学习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依靠书本才能进行练习。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进行实验操作,以在操作过程中探寻教师提出的问题,这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避免发生“照方抓药”的现象发生。例如:教师在讲授《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时,教师将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基本实验过程和步骤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对乙酸乙酯与乙醇钠Claisen缩合实验过程中的无水乙醇和金属纳进行了标记,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钠反应,必须保障是处于无水的条件,其中油浴的加热时间也要保持在110摄氏度以内,主要是避免发生乙酰乙酯的溢出[7]。学生在通过教师详细的介绍之后,对该实验已经有了具体的轮廓。这时教师就提出问题:待液体冷却后,加入不同量的乙酸,会使液体呈现何种性质。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很快就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环保和节约意识,实现绿色化教学
在进行有机化学合成实验时,教师应该尽量选用毒性较小的试剂或者药品进行教学,以减少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将实验进行连续化,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是实现绿色实验课堂的最佳途径,即提高化学实验知识的关联性。在往常的教学中只是将实验内容中的合成反应类型进行统一的设置,而对其他反应不能产生直接的联系,这就致使学生在进行其他实验时不能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连接。进而就造成了许多产品的浪费,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因此,为改变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还能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例如:在学生学习“对氨基苯磺酰胺制配”时,主要依靠乙酰苯胺为原料,在进行实验训练时,尽可能的将这种原料应用于之后的实验中,它所产生的实验结果也能够影响到之后实验的结果,使得实验变得更加具有真实性。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废弃物浪费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氧养成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四)虚拟实验的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往常的实验教学中,会出现“一组多用”的情况,学生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创新想法,使得一些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而虚拟实验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态度,使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相互的统一,确保了实验的安全性和重复性,减少了学生有机实验训练的次数,提高了实验结果的质量和效率。虚拟实验的运用,能够及时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实践的训练。首先,学生通过多次的练习和更换合成条件或者材料后,得出来不同的实验结果,积累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其次,学生在反复练习之后,在真正实验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发生遗漏或者其他一些危险事故。提高了实验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在虚拟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联系实际的生活,将实验内容与虚拟实验相互结合,从而为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进行虚拟实验的练习,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从橘皮中提取果胶,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或黄连素)的提取与分离[8]。这样学生在通过虚拟实验多次变换提取的条件,使学生了解到了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性[9]。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学路线设计分析
所谓的绿色化学,又被人们称为无公害化学,环境友好型化学以及清洁化学。从这些名称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绿色化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化学有很高的污染性质、腐蚀性质、刺激性质。但是绿色化学所追求的不再是高效率和高风险,而是通过必要的减少或者降低化学物品在实验设计、生产制造、实际运用中对于有害物质的使用量,从而保证在使用和开发的化学产品对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有着更加有利的品质提升。绿色化学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零污染,这是由于绿色化学能够在源头上就对有危害和高污染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从最根本上减少并消除污染的排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说,绿色化学最主要的问题是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体系研究,从而寻找到最新的化学原料和绿色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品质更好、质量更高的化学产品。
1绿色实验的设计思路
我们学习的有机化学是基于实验为主的化学分支学科,所以从总体把握上,绿色化学的学习实践依然无法脱离实验这一基本方法。为此,对于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能够检验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否正确,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不断的加强我们对于问题的观察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熟练的实验技能,不仅能够保证我们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有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的提高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能力。在学习阶段,通过学习过的知识选择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化工原材料来作为反应目标的产物,然后从原子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反应原料、试剂以及能够进行反应的条件。之后进行绿色反应设计,根据预先设计来拟定反应的过程,通过绿色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控制理论来研制出相对高效的绿色催化剂。根据实验的结果来进行评价,制成图表,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查阅各国参考文献,从而发现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进。
2乙二酸合成的传统实验路线
乙二酸合成实验是我们所学的实验之一,无论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还是教科书中的示范案例,对于乙二酸合成的方法都是非常传统的通过采用浓HNO3或KMnO4氧化法来进行合成,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0通过上式我们可以看出,采用硝酸或者高锰酸钾氧化环乙醇来制备出的乙二酸,无论是浓HNO3还是用KMnO4当做氧化剂的反应条件,这两者都是强氧化剂,都具备反应速度快、反应剧烈、反应条件不可控的不利方面,而且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操作失误还会造成危险。例如,这一实验反应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所以在加入环乙醇的时候速度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率,否则会导致反应更加剧烈,容易产生爆炸。当我们使用浓硝酸当做实验氧化剂的时候,在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氮氧化物有毒有害的气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在采用高锰酸钾当做氧化剂时,不仅在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二氧化锰沉淀物,而且对于产物的处理十分的麻烦。
3乙二酸合成的绿色实验路线
3.1实验设计思路
为了针对性的解决传统乙二酸合成的试验方法的缺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减少由于实验造成的污染以及危害,我们考虑将所学的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融合到有机化学实验中,并且选择新型的环乙烯作为实验反应物,选取30%过氧化氢当做氧化剂,选择磷钨杂多酸作为催化剂,从而通过催化环乙烯氧化合成乙二酸,并且开发出一个均相催化新反应体系。
3.2实验方法以及具体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三个容量为250ml的三颈烧瓶,并且在其中加入1mmol的H3PW12O40、1mmolH2C2O4,以及55mLw=30%的过氧化氢.在室温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搅拌,持续10分钟,之后加入10.5mL(100mmol)环乙烯,将实验的温度进行加热到50℃-60℃,接着持续搅拌1小时。之后将温度持续加热至91℃,再采用左右搅拌回流,持续6小时。最终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冷却,维持在0℃,静置一天,滤出结晶。将结晶用冰水冲洗三次,并且经过真空之后进行干燥,最终将物质进行称重。
3.3实验比较研究
对于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中,我们使用的反应体系是30%的过氧化氢氧化剂,属于环境友好型氧化剂,而且H3PW12O40也属于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会析出有毒有害的物质,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危险的情况。反应条件和温度与传统的反应实验相比较而言也非常的容易掌握和控制,实验过程的步骤简单,操作十分便利,而且没有多余的副反应。
4结束语
所谓的绿色化学,又被人们称为无公害化学,环境友好型化学以及清洁化学。从这些名称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绿色化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化学有很高的污染性质、腐蚀性质、刺激性质。但是绿色化学所追求的不再是高效率和高风险,而是通过必要的减少或者降低化学物品在实验设计、生产制造、实际运用中对于有害物质的使用量,从而保证在使用和开发的化学产品对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有着更加有利的品质提升。我们通过将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与有机化学实验进行了相互的融合,根据相关的实验理论进而设计了关于有机化学方面的实验。通过与传统的实验相比较绿色有机化学实验能够十分有效的减少在试验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并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去近距离的接触到绿色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并且提高我们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贺丽丽.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5(2):61-62.
[2]黄丽莎.广东化工,2004,(5):78-79.
篇10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游戏;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40-02
Game framework design based on chemistry knowledge
Yang Yingzi
(Wuha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Wuhan, Hubei 430021, 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 a "chemical castle" game framework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the chemistry knowledge with game incentive mechanism. Chemical equations and material generation processes are embedded into the framework. Through game promoting,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online, city constructing materials preparing and the chemistry castle building, players transform from "little slag" to "curve wrecker". The players can achieve the aim of easily remembering chemical equations and being familiar with the processes of experiments.
Key words: chemical equation; game; studying with fun
0 引言
以初中化学认知为基础的高中化学,强调化学[1]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虽然对死记硬背、听写罚抄的教学模式深感厌倦,但也知道化学课程的知识是不能回避的,因此迫切希望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来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观察身边的学生,发现游戏总是让人乐此不疲,其升级奖励模式[2]、动感变换画面、趣味悬念的故事线索能够吸引学生连续几个小时深系与钻研,这一现象令我深受启发。能不能为化学学习设计一款游戏,将化学知识融于游戏活动之中,使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自然。
通过对目前同学玩的比较典型的与学习相关的游戏进行调查发现,“文明帝国”[3]是一款建城游戏,该游戏在建立城池的过程中回顾人类发展进化历史概念,通过建设、战争等积累获取财富,用财富换取更高级的生产及战争装备,以此升级进行更快速高级的建设和战争。文明帝国游戏的问题是可能会使玩者欲罢不能,一旦进入游戏,不断的建设与升级贯穿24小时,游戏者不分昼夜积累财富与分数,这导致沉溺,最后就会忽视了知识概念本身而进入升级-建城-升级的恶性循环。
“我要当学霸”[4]是一款时间计划游戏,每当学霸模式开启,玩者再要进入其他游戏就被频繁提醒,让玩者不能安心玩游戏。该模式看似提供了约束机制,实则为家长、教师唠叨监控的模拟,学生一般很快就放弃学霸模式,恢复常态。
“仿真化学实验室”[5]严格说来不是游戏,它将化学实验仿真到电脑界面上,使学生、教师能在任何时候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由于该软件完全模拟实验室场景,因此不具备游戏“迷人有趣”的特征,且不方便对大量化学方程式的记录与记忆。
本文提出一款基于化学知识的游戏框架,目的是将化学知识点与游戏结合,以此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用升级分数等手段吸引玩者使用化学方程式构造材料物质装备,进入幸福指数更高的城池,成为学霸、学神、学圣。
1 设计框架
在设计游戏时需要关注八个方面[6],即:快乐的学习、知识的范围、解决问题、体验、游戏社区、多重身份、创造力、引起反射。该游戏技术上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知识模块、分数模块和界面模块,如图1所示。
[化学知识城堡][知识模块][分数模块][界面模块]
图1 化学知识城堡游戏模块
知识模块用于存储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知识点所对应的准确化学方程式,并形成每个方程式和分数的关系。
分数模块记录玩家的分数信息,以此形成玩家等级称号和玩家权限,记录玩家排行信息。玩家可以用分数换取财富。
界面模块类似于广告位,不同级别的玩家都有与其贡献相关的城堡位置,玩家可以用财富换取物质,装饰自己的城堡,求助和助人信息,发起团队公告。
2 模块设计
文献[7]研究了化学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他们建议把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方式。材料的应用领域是我们考虑的基础,这里的化学物质被分为10类。
2.1 知识模块
知识模块(见表1)将物质按照使用范围分为10个范畴,每个范畴又按照具体应用分成若干个分类,每个分类对应若干制作方法,制作方法的形式为化学方程式,完整的方程式将和某一个分数相关联。只要通过一个方程式,玩家就获得了该化学制备权利,该权利可用于化学城堡的建设材料。
表1 知识模块
[范畴\&分类\&介绍\&燃料与能源\&供暖及日常生活\&天然气、水煤气\&能源的获得\&煤:煤气、煤焦油、焦炭\& \&石油\&热兵器\&火药、弹药\&金属\&冷兵器\&炼铁、炼铜、合金\&货币\&铜钱、镍锌合金、银、黄金\&金属的提纯与镀件\&原电池、电解池\&新型医用金属\&钛等\&轻金属\&铝等\&金属矿开发\&还原剂、电解法、医用材料制造\&农业生产\&化肥\&氨气、含氮化肥的生产\&酒\&糖和粮食发酵\&沼气\&沼气生成\&动物饲料\&\&动物防疫\&抗毒血清\&医药生产\&抗生素\&青霉素等\&消毒剂\&酒精等\&有机药\&合成流程\&麻药\& \&调节药物\&各种激素\&食品饮料\&发酵\&酒、醋\&营养物质\&油脂、糖类、光合作用、蛋白质\&添加剂\&香精、色素、膨化剂\&转基因\&转基因方法\&建材与家装\&天然建材\&大理石、玻璃\&人造建材\&水泥、砖\&油漆\&乳胶漆等\&合成\&合成地板、夹板、防紫外线玻璃\&交通\&交通燃料\& \&外壳\&金属、玻璃\&高分子\&塑料\&合成、降解\&其他\&纳米材料、人造纤维、人造橡胶\&航空航天\&供氧\&氧气制备、二氧化碳处理\&宇航\&航空服、表面涂层\&燃料\&火箭燃料、太阳能\&化学剂\&洗涤\&肥皂、洗发沐浴露、洗衣粉、漂白剂\&消毒\&消毒剂、香水、农药、杀虫剂\&其他\&燃料、净水处理\&环保\&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电池处理、回收再造、烟尘处理\&核\&核武器\& \&核能源\&反应堆\&反物质\& \&]
2.2 分数与财富模块
2.2.1 分数模块
分数模块用来记录玩者答题分数,包括分数存储、分数与称号关系、分数与题目关系、分数与奖励关系、称号头像规格以及分数排行榜。关系表见表2。
表2 分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
[分数\&称号\&头像亮度\&头像相框\&权限\&0~99\&学渣狗\&漆黑一片\&夹板\&求助1次\&100~199\&学渣\&剪影\&原木\&求助2次\&200~299\&学弱\&隐隐约约\&塑料\&求助3次\&300~399\&小透明\&烛光\&不锈钢\&幸运转盘1次\&400~499\&学霸\&阳光\&白银\&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1\&500~599\&学帝\&单色激光\&黄金\&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2\&600~699\&学神\&多彩直视\&宝石\&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3\&700~799\&学圣\&亮瞎眼之光\&钻石\&幸运转盘1次、助人得分*4\&]
根据分数将罗列学霸到学圣排行榜,方便低等级学生求助,求助将增加被求助玩家分数。
2.2.2 财富模块
财富模块记录玩家财富,财富是由分数来兑换的,兑换后可以购买装备模块生产出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用于装饰玩者自己的化学城堡,装饰越豪华,成就指数越高,成就指数代表玩者解答问题、公告、组织团队的威信与号召力,表现为游戏界面上的版面位置与光鲜豪华程度。
2.3 界面模块
界面模块分排行、公告、用户、物质生成动画和城堡,见图2。
[排行榜][物质生成动画][公告][用户][城堡][界面模块]
图2 界面模块
排行榜用于展示高级玩家的头像,提供求助入口;公告用于展示求助与答案,方便用户学习或者复习;用户用于玩家注册、头像构造;物质生成动画与化学方程式对应,答题成功后展示该化学实验过程;城堡用于位置申请与分配等,每个玩家装饰自己的城堡所用的的材料物质显示。
3 结束语
按应用范围分类化学知识,结合游戏设计规则将知识点融入争霸、升级、互助、积分的各个环节,实现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框架和模块设计。以此来避免学生的创造性被压抑在反复背诵听写的读书声中,避免基于应试教育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伤害。“化学城堡”将使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顺便复习和巩固了化学方程式和实验过程。
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算法和程序设计依然是我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游戏的细节设计及代码部分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dinary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 (Experiment)[S].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3.
[2] Choi D, Kim J. Why people continue to play online games: In
search of critical design factors to increase customer loyalty to online contents[J].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4.1:11-24
[3] Kevin Wilson. Sid Meier's Civilization: The Board Game[Z]. Fantasy
Flight Games, US 2010.
[4] Yang Yuan. I want to be Curve Wrecker[Z].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bei, China 2012.
[5] Simulation chemical laboratory3.0[Z]. Nanjing Jinhua Software
Co. Ltd., China 2001.
[6] Y. B. BIAN and Y. LI. Review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Games[J]. Open Eucation Research,2009.1.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幼师实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