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13: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的同学学得轻松快乐,成绩却很好;有的同学学得很辛苦,收效却一般。为什么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的学习方法,却是非常重要!
有的同学也想改进方法,但总是感到时间不够,不舍得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改进学习方法上。而将时间全部投入到具体科目的学习上,殊不知这正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问题分类
首先,将各科存在的问题放在一起,分成三类,对每一类问题制订出不同的策略。
分类方法是:
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心知肚明是很有把握的题,却没做对;还有明明会又非常简单的题,却是落笔就错;确实会,答案就在嘴边盘旋,却在考场上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有时一走出考场立即就想起来了;有时试卷发下来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当时在考场上怎么会做成这个样子等等。
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就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或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的等等。这类问题是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的不够自如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不会的题。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蒙的。这是没记住﹑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
策略安排是:有人重点攻第三类问题;轻视第二类问题;忽略第一类问题。这套方案对于个别同学可能有效果,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收效甚微,经常是事倍功半,不可取。还有一些同学是按科目找问题来解决问题。按科目找问题没错,重要的是将各科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分类。就差这一步,效果就相去甚远。将问题分好类后,首先要消灭第一类问题。
消灭第一类问题
许多人将第一类问题归结为“马虎”,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屡错屡犯总也根除不掉。有人认为“马虎”不是什么大问题,稍一留意即可铲除。但事实上这类问题的反复发生率很高。其根源在“马虎”的说法是一种定性的认定,没有定量。既是定性,则范围不清,形状不定,很模糊。消灭没消灭不很清楚。这次消灭了,下次可能又冒出来了。所以,办法共有六点:
1.必须明确﹑具体地找出错误原因所在。
如有的题做错了,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那就定义为“审题错误”;有的题做错了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那就定义为“计算错误”;有些错误是在草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漏掉了,那就定义为“抄写错误”;有些错误是字﹑词或字母﹑符号等写颠倒了,那就定义为“笔误错误”;等等。总之,一定要定义准确﹑清晰﹑具体。
2.一定要定量。
就是将这次考试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查出每种错误共有几处。各科老师已经对试卷进行了分析﹑讲评,这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老师讲的。但是老师多半侧重对解题思路﹑解析过程﹑解题方法等的分析。数学老师不太可能分析英语的试卷,语文老师也不太可能分析化学的试卷。学生自己一定要将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定量地找出每种错误究竟有几处。比如这次“审题错误”共七处;“计算错误”共五处;“涂改错误”共八处……
3.定目标。
将定量找出的每一种错误,设定一个经过几次要将其减少到趋近于零的目标值。如“审题错误”,制定的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计算错误”,制定的目标是五处两处零等。
4.将确定的目标用白纸黑字写出来。
对于自己的低级错误,仅仅是认识到,找出来,定了目标还不够,必须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发挥潜意识的能量。可以写在发下的试卷上,也可以单独写在纸上﹑本上,如能专门准备个“备忘录”则是最好的办法。至此,说明该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总结的方法,具备了人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总结能力。总结并订出目标,这只是解决了问题的2/5,更重要的,大量的工作是后3/5.
5.改进方法。
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审题,快解题。这即是有人所说“袖手在前,疾书在后”的应试答题快慢观。再如“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纸用得太乱。在考试时,草纸上的演算不能太乱。乱不乱的分界是当回头查找时,你能否找到看清。又如“抄写错误”、“笔误错误”,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总之,你的改进方法针对性强否?实用性突出否?有效性明显否?如能满足这些要求,对你就是好方法。
篇2
推进班级整体学风建设,增强班级的学习氛围,提高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法。实现整体和个人取得优异成绩。
二、计划内容:
1.考勤:保证每个人按时上课,由学习委员及宿舍长协助统计考勤情况。同时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占座。
2.自习:每周班级组织两次集体自习,时间为周一、周三晚上7:00~10:00,并要求考勤。其他学习日由宿舍长自行安排时间。
3.教学相长,互帮互助: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由优秀的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及知识归纳,在集体自习或其他时间与班级同学交流。同时以宿舍为单位,加强学习交流,一对一结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4.资源共享:将优秀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上传集体邮箱,共同分享。
5.认真做好考前动员,考试分析,总结各种考试的经验。
三、目标
经过上述努力,相信我班一定会班风正,学风浓,并在期末考试中位列年级前四名。
四、奖惩措施
1.对于那些对班级学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及宿舍集体给予班级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
2.对迟到者等违反班级规定的同学在每次班会中给予通报批评。
篇3
展特点的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
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
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
下必要的基础,已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
不仅应该有活跃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还要充分
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呢
?下面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1.感官刺激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
动画等,并且内容尽量
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让学生感兴趣。
2.游戏激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勇于探索,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让他们学习
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重复地操作一些计算机技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积极
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小部分时间介绍
些益智游戏,如“推箱子”“扫雷”等既要动脑筋、又要灵活运用鼠标的游戏,
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掌握电脑操作技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3.语言激励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
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如:你想成为魔术师吗?你能像魔术师一样在Word中随意改变文字的字体、字
号、颜色吗?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已经坐在教室里上课了,可是电脑这个大
懒虫还没起床,现在让我们来叫醒它吧!
二、以人为本,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与师生情感密切相关,师生间融洽的感情对信息技
术教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自
然就喜欢这位教师的课,并努力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是
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
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
学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事实证明,赞扬比批评更有
效、鼓励比指责更有效。一则情理交融、充满激励性的评语,一段肯定的言辞,
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以赏识的
眼光去看待学生、肯定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就会越来越自信,对学习
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三、分组教学,扬长避短
在课堂上,常常会听到一些窃窃私语声,经过留心观察,原来是有的学生家里有
电脑,学会了教材中一部分知识,他们在教别的同学呢!我想,何不提供给他们
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于是我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组里来帮助其他同学。这样,既
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发挥了他们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
担,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更具体、更细致地辅导其他学生。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源泉
。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因材施教,转变过去“填
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把机械学习转变成意义
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
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从中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五、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
息技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
习和生活之中”。因此,信息技术课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
“学有所用”。
教师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认真考虑课堂教学环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发
篇4
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学生必做的基础实验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各类仪器装置的能力;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各高等学校主要以不同的实验操作来安排实验内容。这样让学生在每一次实验中都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能。而作为基础实验,有机实验培养学生范围广,影响大,如何更好地科学合理的安排实验课内容,将很大程度影响学生以后工作中对化学问题的处理,对人才的培养有积极重要的影响。
1.注重绿色化学对有机实验的影响。绿色化学是一门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表一为近二十年来我国绿色化学文章的发表情况。表1说明,绿色化学九十年代初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短短几年,我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绿色化学的文章,从1992年~2012年翻了200多倍,说明绿色化学引起各行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已经曾比较稳定的趋势,说明绿色化学发展已经比较平稳。绿色化学具体地说就是选用无毒无害原料和可再生资源,进行原子经济反应或高选择性反应,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催化剂等,得到环境友好的产品。GOOdWIN在2004年提出在进行任何实验室工作室,要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1)实验中哪些是绿色化学;(2)实验中哪些不是绿色化学;(3)如何改进实验让过程更加“绿色化”。一般有机实验过程中人员比较密集,消耗总试剂量比较多,虽然在选取高校实验过程中,都选取的是低毒的药品,但由于有机溶剂大多易挥发,即使低毒的试剂也可能会对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这也是有机实验比其他实验更要重视绿色化学的原因。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将绿色化学作为自己操作的行为准则,力争做到更高效、更环保。例如,在萃取与蒸馏中可用蒸馏水代替乙醇。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中,曾小君提出环己烯的绿色催化剂,不仅对环境的污染更小而且化学试剂可重复多次使用。
2.实验设计连续化。以往的实验中,有机实验中合成的产品往往作为废弃物集中处理。如果一个实验的合成产品是另一个实验的反应物。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让废弃物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如环己烯的制备中,制取的环己烯可氧化生成己二酸,己二酸与正丁醇反应生成己二酸正丁酯,这样避免了生成产品的浪费,让实验安排更加合理。乙酰苯胺的制备中,其产物可再次应用于熔点的测定。蒸馏实验中可用蒸馏分离出的乙醇,用于天然产物中有机成分的萃取剂。
3.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因此在实验设计时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实验、照搬书上内容,要做相应的创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实验中。如微波合成有机化学,研究表明微波对大部分有机合成反应都有促进作用,微波辐射技术在催化加氢、基团保护、重排反应、消除反应、不饱和烃的加成、有机金属、立体选择性反应等有机合成领域都有应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黄学仁等人对微波提取黄连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用水做浸泡,微波提取后,黄连素的提取速度不仅加快,而且跟常规的乙醇提取法相比,更加环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李秋荣等人同样用微波技术合成肉桂酸,表明了微波技术可提高产物质量,节省时间。所以高校可借鉴先进的技术经验,与时俱进,创新实验内容。不过将先进技术与高校有机课程相结合,还必须做好实验条件的优选,及改进技术的对比工作。如微波功力越大,副产品越多,产率越低,而时间照射越长,产率越低。
4.有机实验与其它实验相比有其特殊性。高校设置中70%以上以合成为主。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合成产品的处理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教师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报告作为学生的实验得分,而很多老师大大忽视了废液的处理,因此必须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加强思想建设工作,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而实验教师更要重视实验中的绿色教学,为学生实验提供专门的固定容器。每节课前认真查看是否有固定的废液瓶。将上节课的废液瓶收集好放在指定位置,防止学生将多种不同性质的废液混合在一起照成安全隐患。而对于可回收利用的溶剂,收集好后,可供下次的实验循环使用。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有机化学实验室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优化整合多方面技术,创新实验内容,人性化教学,不断研究,提供给学生更好、更新、更实用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孙俊梅,郑平.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综合素质培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18(5):60-61.
[2]郝玉兰,张荣明.高校绿色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广州化工[J],2012,40(3):146-147.
[3]John Andraos and Andrewp Dicks.Green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er education.a review of effective practices.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J].2012.
[4]曾小君.从环己烯制备实验的改进谈化学实验上的“绿色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4,(23):69-71.
[5]周崇文,曾春亮.浅谈微波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作用[J].化学工程与制备,2009.91-92.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40-02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多且学习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化学具有“繁、难、散”的特点,学生有的觉得难学,本文就提高学生高中化学学习效率谈几点策略。
一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多且散,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1.概念、定义、定律
在学习概念、定义、定律时,要把握它的内涵的外延,重要的字、词,不得随意增、减和改变;如物质的量,不能说成是物质的质量或数量,也不能把“的”删去;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不能把“原子”改为“分子”或“微粒”。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同位素、同素异性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氧化与还原、分解反应与化学反应等,从它们的相同和区别上进行比较,从而理解、掌握它们,就不易产生混淆。要重视它们的内涵、延伸和拓展,如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是: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使用范围是气体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条件是三个“同”决定一个“同”;特例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重要推论是:(1)同温、
同压: ;(2)同温、同压、同质量: ;
(3)同温、同压: ;(4)同温、同体积: ;
所有推论均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结合 ,
来推出,不必机械记忆。
2.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要抓住两条主线,第一条是横线,如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第二条是纵线,如Na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等,要将知识网格化。
要熟记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这就使原本零散、繁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变得条理化、有序化、简单化和系统化,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容易、更有效。
3.有机化合物
学习方法除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上述方法基本相同外,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即要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上来认识和掌握。如乙醇分子间存有氢键,其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要高,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也可形成氢键,故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决定,碳氧键和氢氧键容易断裂。乙醇的结构式为:
乙醇与Na或CH3COOH(浓H2SO4、)反应时,断①号键,发生取代反应;与O2(Cu、)反应时,断①③号键,发生氧化反应;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时,断②④号键,发生消去反应;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时,断①②号键,发生取代反应。通过对乙醇知识的学习,做到触类旁通,对其他一元醇的性质也就掌握了,学其一,知其多,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4.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常常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想方法,把握和总结规律,加以训练就可以较好地渡过难关。首先必须熟记计算公式,要清楚知道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及单位。如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突出物质的量这一核心,它是其他物理量之间换算的纽带和桥梁,通常模式是:一个物理量 物质的量 另一个物理量,同时要注意换算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寻求一解多题的规律,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方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平均值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极值法、估算法等,学生一定要掌握并使用好这些技巧方法,但也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
二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化学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节约省时、现象明显、安全可靠、效果好。对老师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拆卸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要实事求是,对出现与课本知识不相一致的现象或结论时,要认真加以分析,查找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对课本中安排的家庭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操作,要像老师做演示实验一样完成好。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最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探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要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实验结束后要认真完成好实验报告。
三 制作易错题卡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51-0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Class Teaching in Colleges
ZHAO Yu-ling
(Tianjin College, Tianjin 301700,China)
Abstract: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directiong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s one kind of new teaching mode.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ly combinate the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each link of teaching design, improve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timizing; teaching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空前重视。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信息化独立成章,对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给于了高度关注。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国家教育政策为下一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设计有机统一在同一个平台上,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校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PPT满堂惯,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网站形式化;教学过程被动化;因此,对于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1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必要性
1.1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等五个步骤。在这种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型模式,因而有助于教师全面地、高效地、系统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学生听课重点在于理解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为学习而学,忽视了学生相关技能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更谈不上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对应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所强调的重点,这种模式要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要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要能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意识。因此,现阶段每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它作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一把“利剑”,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1.2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1.2.1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一直提倡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从而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种平等交流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可以为师生多方面、深层次的交往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1.2.2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个性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同学面前,并能将某些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形象表现出来,实现传统板书教学无法实现的功能。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所以不但能很好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1.2.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改变
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上(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2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在各高校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信息技术力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现突破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其为课堂增添了活跃气氛、为教学带来便利;但同时也给教师们提出了质疑:如何恰倒好处的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有必要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全面的了解,并对此做重新认识,更新观念,以确保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1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弱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代替不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丝毫不加整理,照搬照抄,看似主动应对实则是被动应付,根源在于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不但不能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反而在无形中弱化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功能。
2.2重技术轻交流
前面提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当作决定手段。但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授课过程中过分依赖课件、教学视频或下载的教育资源,不注重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缺少引导与启发;一些教师认为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兴奋点,因而在教学资源中大量在应用声音、视频与画面的表现力。这种只注重教育过程中人与信息的互动,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思想上的交流互动,容易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反而达不到不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2.3对信息技术运用教学的理解片面化
由于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认识得比较肤浅,通常把信息技术简单理解为:采用幻灯片授课。因此,授课形式演变为很多教师上课前将教学内容搬到幻灯片中,上课时“照屏喧科”,尽管它能够减少在课堂中的板书,能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但该阶段主要特点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信息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主要被做为演示的工具,学生接受知识由传统的“人灌”转变为“人机共灌”。开始教学时,由于画面直观,形式新颖,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时间一长,同学就会失去兴趣,仍旧不会脱离被动学习的模式。
3探索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
3.1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将大量课余时间运用起来呢?答案是搭建网络环境的的教学支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包含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讨论、学生学习评价与考核;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无障碍沟通。
通过网络,师-生及生-生互相联系,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可参考其他学习者的异同点。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多方面地取得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得到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使得学习任务能较好地完成。
3.2创设教学环境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相比单纯的空洞描述,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学习情境。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中的“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依次展示给学生,在直观的外部刺激下,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接受信息,对知识的认识也由看书或听教师讲述后去理解想象转为如身临其境,这样无疑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能够主动学、乐于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结论
在提倡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势不可挡,它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通过教学设计,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光辉.信息技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4).
[2]陈井平.整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篇7
【关键词】提高;会计电算化;学习效率;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引入,利用高科技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力记录,其记录的精准性、系统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记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不仅节约了人力财力,还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生在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方面优势比较欠缺,学习效率相对低下,为此,需要改善学习方法并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在会计电算化领域的学习效率。
一、从数据库角度入手学习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学习和了解数据库知识。对于本科生而言,数据库这门知识也难以理解,由于其本身有大量枯燥的数据库原理存在。因此,作为学生,首先必须明确数据库的含义,从这一角度对电算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其次,学习和认识数据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创建一个数据库,在库中存放各种数据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会计数据当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存储方式。例如,在会计核算中,记账凭证的编制需要根据原始凭证进行编制,凭证中不仅包含经济业务所发生的时间和内容,还包含会计要素的变化,学生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将这些信息统一放在库中存放,避免登记的信息出现错误,从而提高记账的准确性。
二、利用“微课”进行会计电算化学习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是首要的学习内容,但是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难以清楚的掌握,容易导致偏差的出现。建议教师使用微课的形式授课,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学,将课程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变成具体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也可以根据知识结构体系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突破复杂的知识点,从而深入的掌握会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微课还能够对机械化的教学形式进行修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训和会计模拟实务之间的有效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着重点是会计,因此,这一学科知识对学生会计知识的掌握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首先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整套实务例题的剖析,对整个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以及工资模块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之前,学生按照课本中的电算化实训题要求进行手工做账,在课下独立完成整套账的分录和报表,这样方便同学们对账务流程的了解,在运用计算机做账时不会产生陌生感,同时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手工做账和电算化做账之间的区别。当前的会计电算化课本中对于账套的实务只是列出了分录和报表,没有一一列出实务当中实训题的原始凭证,因此,同学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列出实训中将会应用到的原始凭证,促进手工实训和电算化之间的有效衔接。
四、建议学校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实践学习体系
(一)根据需求科学制定实践学习计划
实践学习计划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以实践锻炼目标为主要依据,加强课程设置以及课时的分配。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将实践课程和专业课程资源加以整合,延长实践学习的时间,使其占总体学习时间的50%以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对电算化的理解,还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确定实践学习的基本内容,确保时间操作的过程满足设计要求,使其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市场岗位需求,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首先,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这一目标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确保实践课程划分的科学性,明确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和目标,促进课程的开发。此外,可以实施混合教学,加强教师与实训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混合型教学体系。
(三)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
实施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需要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建立学校内部的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为了让学生实践操作更贴近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要求,也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到学校辅导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使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具有针对性。此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校可以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让同学们更深入的学习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内容。
五、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作为大学财务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以后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需要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还需要对教学体系加以改进,加强教与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加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同学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昆.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2:183-184.
[2]朱云萍.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10.
[3]庞婧.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知识经济,2016,15:166.
篇8
信息技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在这45分钟时间里既能完整地组织实验,又能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发现并生成新知识,成为了难以兼顾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实验本身难度不大,但却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来完成,往往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内容的完成。遇到此类情况,教师如果把演示过程做成Flas或者录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就大大缩短了实验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因实验失误而造成的时间浪费,从而保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因为完成一个课堂实验并不只是教师操作一遍给学生看这么简单,它需要把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药品等介绍清楚;实验的过程,包括操作、现象以及注意点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的结论,包括直接的结论以及间接的一些推论进行总结、概括。因此,如果把实验的时间节省下来,围绕以上3个方面组织学习活动的话,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将实际操作改为动画或者播放视频并不会影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观察,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信息技术对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效率更是毋容置疑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如“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呈现知识,较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掌握知识间的关联,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夯实化学基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厂的设备、工艺流程到底是怎样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真的是像冰块一样的吗?河水很浑浊,那家里用的自来水是怎么变得那么干净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单靠课堂上讲解,学生无法身临其境,更无法联想到实际情况。教学时如果把这些内容的视频或者图像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便会一目了然。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随着数码产品日益进入普通家庭,加上网络的普及,一些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资料,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做法是:先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有关钢铁制品生锈的实例,用相机拍录下来,然后根据这些物品所处的环境对钢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假设;接着根据假设条件,用铁钉、试管等进行实验,当然钢铁生锈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所以每天的实验现象学生也需要用相机记录。由于前期的大量工作,实际教学时,只需要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总结,便很容易得出钢铁生锈的条件。不难看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运用到了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也不乏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由于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完成,他们的兴趣便会被激发,而且会形成较强的成就感,这对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非常有利。
信息技术能使课堂实验更科学严谨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根本无法让全体学生都观察到过程中的现象,而各个实验都让学生亲身体会时间又不够,根本就无法实现。实物投影仪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可以利用播放实验视频让全体学生都观察到实验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在专业的实验视频制作过程中,会对一些瞬间现象进行慢速处理,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变化的细微处,使他们对实验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面粉的爆炸实验经过慢速播放后,就可清楚看到面粉经燃烧,产生热量使气体膨胀,将罩在其外面的油桶顶起的全过程。类似于火箭发射,使学生对爆炸过程印象深刻。一些对实验结果要求比较高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搬到课堂。
信息技术实现了化学课的低碳环保
一提到“化学”,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污染、爆炸、有毒等不好的字眼,仿佛化学的产生对人类社会有害无益。其实恰恰相反,化学本身是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使它们有益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至于污染、爆炸等也是化学研究的对象,但是研究它们也是为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避免它们的发生。但在进行研究或者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包括上面所说的污染等,当然这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化学课也是一样,课堂上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有的实验比较安全可靠,而有的实验却比较危险,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影响学生健康,甚至会有发生爆炸的因素存在;至于燃烧各种可燃物消耗能源,产生二氧化碳那更是家常便饭。而使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则避免了这些情况的发生,也符合当下所提倡的低碳环保。
篇9
小学
现象一:鼓楼小学三年级赵一飞同学告诉记者,寒假一共20天,作业是一本32页的《寒假大本》和3篇作文,以及听读英语、口算天天练等口头作业。放假第4天《寒假大本》就已经搞定了,现在只剩三篇作文了,节后再做。
现象二:光荣巷小学六年级的李琛告诉记者:“我寒假作业还没有动,想玩够了再做。” “开学前留出3天,啥都不干,光写作业,肯定能做完。”
家长:要起到引导督促作用
家长黄女士说:“孩子刚上一年级,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计划,更不可能指望孩子自己合理安排寒假作业。做家长的,要起到引导督促作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把孩子的寒假作业进程规划得很细致,过两年,我就让他安排自己的学习。”
教师:作业页数÷放假天数=每天作业
青年路小学的王小倩老师说,《寒假大本》中混合了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综合的知识点,难免会有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学生应该认真思考,不能当成任务来完成。如果放假两天就拼命地把所有作业都应付完,以后的时间只玩,到了开学会把以前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以一本《寒假大本》30页,放假20天来算,每天平均做1.5页,但是因春节要休息7天,所以每天做3页就可以了,认真思考每一道题,保质保量完成《寒假大本》,才是发这本作业的意义所在。不论是提前赶,还是最后赶,都是不合理的计划。
初中
现象一:五中的韩光欣同学正在读初一,她告诉记者,放假一周作业基本就做得差不多了。自己又买了一些辅导书,正在做练习。
现象二: 十三中初三的尧西同学介绍,该校把寒假分成3个时间段,不同的阶段布置相应的作业,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按计划完成作业。”另一位汪成同学说:“我不太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我觉得这样挺好。希望以后暑假也这样布置。”
家长:希望孩子学着自己做计划
家长张爱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上初中后基本不过问她的学习了,但她这方面的能力不是特别强,喜欢做什么作业就一口气做完,不喜欢的科目就一直拖着。按照学校的计划做,还是很合理的,希望孩子能学着自己做计划。”
老师:“化整为零”很轻松
撷秀中学的姜竹梅副校长表示,虽然有些学校将作业进度进行细致划分,但是一次性发给学生,还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合理规划作业进度的问题,并且会造成学生过于依赖学校的计划,丧失了自主学习、自主计划的能力。因此,寒假中,家长应对孩子的作业进度进行适当指导,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作业进度,督促孩子每天都要学习。在制订作业计划时,同时要考虑到过年的气氛,让学生张弛有度地学习。劳逸结合,化整为零,才能轻松地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
现象一:高二学生金叶告诉记者,假期她主动报了好几门辅导班,每天辅导班都会有很多作业,头一天晚上做完,第二天就要带过去听老师讲解。因为时间安排得很满,所以暂时没有多余的时间做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金叶说:“学校布置的书面作业不多,基本以自己复习预习为主,我打算开学前几天把书面作业做完。”
现象二:三中高一年级的徐乐同学告诉记者,刚放假时自己没报什么补习班,抓紧写了两天作业,但是看到同学们都忙着上课外辅导班,最近也开始报辅导班了。徐乐说,虽然时间有点紧,但是他能做到作业兼顾,不论课内课外,都是提高自己的机会。
家长:放心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
一位高三同学的家长薛某告诉记者,孩子已经不小了,他们很放心孩子自己安排学习。是否做作业,做什么作业,做多久,什么时候放松一下,都是孩子自己决定,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状态。
篇10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时代性发展特点的课程。当今信息社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旧的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需要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任务”的设计应有适当梯度,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拓展部分教学内容,提高难度,倾向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变通教材,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突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地方。如在上“因特网上信息查找”这课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各自对“清明上河图”的各种知识所产生的种种疑问,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因特网上对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检索,从而解决问题,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信息素养。
3.小组合作形式教学
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的教学形式。首先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选好组长;其次要选择一个有责任心、操作能力强的人担任组长; 最后是要选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些课,如《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那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在这一课中,联系实际举了一些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去理解《信息及其特征》。
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途径
1.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计算机应用已经是科学发展以及在未来信息时代生存的需要,是现代化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但目前在学生中存在这样的怪现象,很多学生都喜欢玩电脑、上网,但却对信息技术课程提不起兴趣,追其原因,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有些理论难于理解、过于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经常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实例或教学内容强调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信息技术知识不仅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直接影响个人的就业、生活等切身利益,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分组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等各种方法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2.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很强,大多数的课程都要求上机实践。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使其在丰富的“操作”中猎取知识。再者,高中信息技术课面对的学生有其特殊性,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和互连网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而有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信息的获取及加工;有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稍有一些了解;甚至有的学生还是一无所知。这就给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总结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当然要用教学质量来衡量,对于我们教者也要加强自身基本功的锻炼和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积极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而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