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8:5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政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微信对大学生造成的认知偏差
微信的时实对讲功能包括短小录音、表情、文字,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由性,并且微信无需付话费,只需开通上网功能就可以通过声音传达信息,让沟通更频繁、更亲近。大学生把这种沟通看作“潮流”,在对微信产生依赖后,将会对他们心理、人格、道德、认知等方面产生影响。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很容易被误导,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二)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
以往大学生接受教师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都是通过面对面或文件的传播模式。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更愿意接受互播模式,通过微信的沟通使他们的人际往来更为频繁,所接受的知识面更广,但无疑会产生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渠道多、种类杂、层次不齐等情况,使他们的价值观念难以整合。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自身约束力不强,很容易接受外来信息。如果学生接受的信息低级、直观且生动,会逐渐影响和改变他们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增加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难度。
(三)微信使大学生痴迷网络
学生通过微信不仅可以增加沟通,还可以向好友展示自己,这种一对多的朋友圈传播方式满足了大学生对自我空间的要求,同时又满足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拓展了他们交流的平台,但也为微信网络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跟风”心理使微信内容产生了趋同的局面,因此,在微信内传播内容性强、激发自我意识的教育性问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偏激理念②。
二、应对微信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整合网络
新媒体的诞生可方便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平台,院校方面需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理念,让传播的信息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价值观的建立。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将大学生的思想主张进行正确引导,同时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全面跟进社会进步与发展③。
(二)走进学生、拉近距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是交流困难。为打破这种现状,教师可将所想所感通过微信形式传达给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发出各种活动,将活动尽量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图片、语言等丰富的表达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此外,教师加强引导,利用微信使学生聚集网络,在网络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关怀,提升学生思想教育的吸引力④。
(三)资源共享、共同讨论
微信的红色标注功能使每位学生在看到新信息时基本上都会点开观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让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来,使他们各抒己见。
(四)安全互动
篇2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起着指导概念教学和统帅作用。不改变教育概念,教学改革将是不可能的。所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改变这一概念,从一开始,所有困难都来自旧观念的束缚和教学改革尝试所有新旧概念教育的斗争。建立一个新概念的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理念改变,许多困难需要解决。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认识,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的想法。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已经将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进行教育理念创新,促进能力发展,培养创新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1.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催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对学习产生了强烈愿望,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材料特性及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精心设计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进行深入思考。几年来,我积极努力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在特定的教学情况下,接触到情境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和创新思维。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问题是人类思维的本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有敢于质疑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独立处理信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刻板印象。教学中,当学生得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给予及时、合理评价,以便学生敢想敢创新,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3.善于诱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发现、思考、联想、探索的讨程,就是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关注学生的认识问题,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展示学生的才华,始终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生成问题意识,掌握技能题,让学生提出一个清晰目标。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4.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3
(一)认识的主观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且感知和记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一般说,认识过程中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逆反心理的认识过程却把感知和记忆对立起来,以记忆排斥感知,使思维失去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活动,往往造成以主观偏见或成见去肯定或否定客观事物的结果,形成盲目的、错误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做的是人的工作,所以做工作的这支教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估、领导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很多学生往往因为部分素质较低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死板、抽象、脱离实际的教条式说教;教育者过分强调老师、学生的“我教你听”关系,无视受教育者的正当权利和主观感受;脱离实际、乏味无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反感的首因效应或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这种记忆往往会深扎学生脑海,所以他们很容易对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产生排斥的感知,即使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早已“物是人非”,甚至“物”也不再是原来的“物”,他们却只会按照原先的认识记忆进行判断。认识是情感产生的依据,只有遇到符合自身思想观念的观点时,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认识是意志的根本,它提供了理性的支持;认识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情感的对立性“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建立在认识基础之上,与记忆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来评价客观事物和他人的行为,同时产生自豪之情、满足之情、敬佩之情、惭愧之情、厌恶之情、仇恨之情等等。正常的状态下,当客观事物的性质、他人的行为与自身已有的认识记忆相符时,学生们便会产生正面的情感反应,反之则产生负面的情感反应。但逆反心理的情感过程恰恰与此相反,它不以认识为基础,而全凭颠倒是非,“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反抗心态,对客观事物做出违反其本身性质的评价,并相应地产生或喜爱或厌恶的内心体验,使情感与客观事物对立起来。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讲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关心从教育心理学上看能产生积极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从中感受极大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这些正面情感对逆反情绪会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如若这种情感体验得不到强化,无法让受教育者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心理,那么原本被遮掩的反面情绪很容易就会有所抬头。更何况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易冲动、易感情用事。所以在负面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们很难对事物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反过来说,正确的情感是能促进更好地认识。学生们往往对那些能够在情感上引起他们产生共鸣的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地认同感,这种感觉往往能够引领学生去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某种观点,并接受它们,从而用它们指导行动。
(三)意志的盲目性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人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即使对某一现象或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结果或者说行为却未必正确。例如某一学生认识到小偷小摸并非什么光彩的事情,也对这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羞愧之情,但仍然抵挡不住诱惑,最终出现偷盗的行为。这种意志力薄弱的情况在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当中相当普遍,一些从认识和情感上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生,却因为哥们对其认真学习的无端嘲笑或者课堂上抵挡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而产生与认识截然相反的行为,盲目地排斥、拒绝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强的理论性特点也在无意当中削减了部分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同时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也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依靠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具体生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积极将理论渗透到具体的学习、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磨练学生的坚定意志。同时要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度。(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麦克莱兰认为,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不受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并且善于利用时间,因而会取得优良的成绩。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意志便得到了巩固,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加强,从而能确保正确行为的发生。
(四)行为的反抗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在一定情感和意识的参与下,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一般我们通过学生们外在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他们心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逆反情绪,存在这些情绪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总是迟到、旷课,即使人在课堂也是一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模样;对各种有关讲解国家政治文件的讲座、班会避而远之,对各种国家大事爱理不理,对各种献爱心、公益活动敬而远之……这些行为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逆反心理造成的。
二、总结
篇4
当代大学生未经过艰苦斗争的革命年代的洗礼,意识不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而往往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居安思危的意识,自身承受力与意志力薄弱。不少学生习惯于“两耳与不闻窗外事”,诸事由家长“包办”“代办”,忽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环境适应能力训练,甚或出现家长到学校“陪读”的现象。大学生在碰到困难挫折后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出现诸如失眠多梦、情绪低迷、精神不振等症状。这极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强化,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学习处事态度与坚强不屈、不畏艰难的生存勇气。当代大学生德育观上的种种不良表现,不仅影响我国的人才质量,而且影响国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更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延安精神教育就不仅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了。
二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德育中应用的路径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延安精神教育的有效衔接
对大学生加强延安精神教育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端正理想信念态度,以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方向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的主要阵地。进行德育教学时充分挖掘《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材中的有关延安精神的素材资源,将伟人故事、英烈事迹、红色经典歌曲、宣传影片等关于延安精神的内容衔接到系列教学内容中,使延安精神入课本、进课堂,从而帮助大学生了解并领悟延安精神的深刻思想内涵。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一方面要打破已有的观念,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新观念,不仅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另一方面要以扬弃的态度对待新思想,吸收精华,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以榜样示范拓展延安精神内涵
张力高校教师承担着社会信息传递、知识传播的重要任务,学校须以延安精神为指引抓师德师风建设,用更多的精力、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各项工作中去。在满足学生不断提升的求知需求水平的同时,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治学能力,用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用广博的学识影响学生、用求是的作风感染学生、用扎实的基础教育学生,达到榜样示范的良好效果。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老师的个人修为对德育水平影响直接,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这要求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结合时展现状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疏漏,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分析与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结构完善、论证严密的理论成果与学术著作等,从而为延安精神不断注入新的思想活力。
3以艰苦奋斗精神培育
大学生民族复兴使命感我们党革命历程走的就是基层群众路线并靠艰苦奋斗取胜的,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是靠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不懈艰苦奋斗发展的。当代大学生身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需摒弃“眼高手低”思想,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自力更生精神去奋斗发展。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大背景下,大学生须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服务乡村,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奋斗之路。在进行德育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和党员)在践行延安精神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不仅可以保持大学生干部和党员道德思想的先进性、模范性,也借此能够最大范围、最广程度地影响更广大学生的思想水准、意志品质、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等精神层面。通过大学生的基层群众路线教育使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根植与传播,培育大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行,并使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4开拓德育教育新载体
篇5
在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政治课程的教学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培养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重任,而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独立来理解与看待世界的时期,他们会慢慢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人与事有深入观察,并且会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好的阶段。教师如果能够透过正确的教学引导与启发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看待很多人和事,并且帮助大家形成应当有的人生态度,这会让大家更积极乐观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障碍,并且更好的将这些难关克服与跨越。这些都是透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可以实现的,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作用与意义所在。
二、人文精神的渗透形式
1.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人文精神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得以渗透,只要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合理的组织与创设。政治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对于学生基本理念的一种引导,并且能够很好的起到塑造学生的价值体系与是非判断标准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时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要让人文精神能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得到适当的体现。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产生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并且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更好的得以形成与深化。在讲授初二教材中的“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内容时,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人类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围。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这种人文价值只有成为人文精神的自觉才能体现社会的进步。这样理解与实践不仅达到了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现实,培养解决、正视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合理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引导不仅能够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2.教学模式中的渗透
人文精神的渗透同样可以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设上,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透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是一个方面,学生自身的知识获取与体会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要引导大家多展开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探究,尤其是对于那些富有人文价值的教学内容展开全面的理解与剖析。可以创设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这既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深化对于自身人文素养的构建。比如初二教材中的环境问题,倘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仍以不变应万变的用书上枯燥的理论和陈旧的案例授课,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我们的教学也无法达到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这时,如果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了道理——实践应用”的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课余通过书本学习、网络检索、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以探索的目光去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去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不仅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加强对于自身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载体
想要更好的实现在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善于对于教学素材展开有效挖掘,要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找到合适的载体,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很多内容都和人文精神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教师要善于对于这些有效的教学素材展开深度挖掘,并且要深化学生们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与体会。这样才能够让知识教学的效率更高,并且有效的在课堂上深化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构建。例如,在和学生们讲到“法律规范经济行为”这一知识点时,笔者仔细分析了案例,与学生合作归纳出了基本知识点:在经济活动中,经济参与者要讲究公平、平等、诚实信用。进而启迪学生要自觉守法、诚实守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学习过程中不再仅仅是单纯地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已经上升为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塑造的层面,进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展开对于相关的道德标准的追求。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以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为依托,课本知识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载体,也是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所在。只有深化文本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
2.夯实教师的人文基础
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学过程中,夯实教师自身的人文基础也非常重要。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与人文素养,才能够在教学中给学生们传授更多有益的知识,并且给与学生们更有价值的引导与启发。因此,教师在课下应当有意识的丰富自己,不仅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范畴,也要提升自身的施教水平。此外,教师也要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让自己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表率。这样才能够透过言传身教来深化对于学生的影响,进而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能够更好的得到形成与深化。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讲信用、平等友爱,教师先要做到诚实守信,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答应过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个人行为、学识、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此外,教师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在课下应当有意识的多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师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能够在课堂上随时、及时为学生渗透时政知识,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并且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素质。
3.构建人文化课堂
课堂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这也是人文精神能否很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的基础。教师在知识教学前应当首先给学生们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人文化的课堂将会更加有助于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多进行思考与表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富有人文色彩的教学话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探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是对于学过的知识的一种有效应用,这也是帮助大家更好的形成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学习过程。人文化的课堂才能够更好的给予学生们正面的熏陶,并且让大家对于教学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比如在上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1)让学生画一张自己的画像,并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心中的自己。(2)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身边的故事出发,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3)科学评价自己,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灵活的教学活动的构建中不仅给学生们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4.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
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很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们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也可以有意识的拓宽教学范畴来丰富学生的认知层面。同时,教师可以透过音乐、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来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些都会为学生的知识吸收形成很好的铺垫。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主题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片段,这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也能够让大家对于教学内容形成更好的认知,这些都会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上到《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课时,笔者播放了音乐《活得潇洒》,以此来给学生们传达一种不在意他人眼光,自由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我还会带领学生观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片段,引导学生要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此外,我还给大家讲述了美国大石油王的人生历程,启迪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想与奋斗目标。这些都是和教学主题有紧密关联的素材,透过这些素材的引入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也让教学主题更好的得到凸显。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们从这些深刻的案例中能够很好的感受到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可以构成的重大影响,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会更好的得到形成与塑造。
四、结语
篇6
知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的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就其实质性而言,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传播逐渐成为当今思想政治影响的主要力量
现代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较为狭窄空间的传播,基于网络环境下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逐渐有着多个传输主体,传输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受到教育者自身条件的极大限制,但是其传输的内容有着多样化的个性化特点,不仅仅对于高职学生观念以及知识的更新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同时又有利于网络知识新平台构建。
2.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往往使得信息内容的失真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着单向传递的信息,同时其信息的接受又是出于被动状态的,高职学生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具有积极主流意识的信息,对于高职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的培养有着极其有利的影响。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网络具有两面性,在实际的信息选择性传播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信息内容的失真,进而对我国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3.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逐渐减弱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对知识以及道德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其教育往往有着一定的权威性,而教育者难免得到学生的尊重,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现代化先进的网络技术,高职学生借助于虚拟的网络平台,其政治思想教育难免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至于现阶段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逐渐下降。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信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创新作为民族兴旺发达的主要力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随着网络的大量普及,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站主要是对学校加以宣传,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根本上的服务。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更要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借助于互联网将高职学生的视野拓宽,并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将高职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并以高职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出发开展网上讲座和心理咨询等活动。
2.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新媒体素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科包括学生政治辅导、班主任外,学生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网络时代,是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需要努力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首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综合素质。网络在高职教育中的普及如火如荼,但综观部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素养及媒介素养等方面仍然落后于网络发展的素质,对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技术水平较差,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着重对“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开展,以及开设网络教学辅导班、完善考核机制等手段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网络信息资源及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不断建设和开拓。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则可以通过在高职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新媒体课程等,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分辨网络传播信息的真伪等,促进大学生正确网络信息传播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自主防御能力,自主远离不良思想信息的干扰。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
对当前的高职学生来说,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于学习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于通过qq、飞信、微信等与他们联系,在天涯、猫扑等各种网络论坛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等。所以在网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对学生的这一特性加以把握,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主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研组可以设立自己的博客,建设所带班级的qq群等,使学生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qq、微信等接收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动态信息,与老师、同学加强联系,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对党支部、团支部等组织加以建设,使学生在网络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习、工作两不误。
三、结语
篇7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单调和枯燥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向多元化发展,而且由于高职学生本身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之间的差异性,他们在面对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态度和理解是不同的,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评价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单一陈旧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也背离了当前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就业思想渠道和方式,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指导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
2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中往往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这项重要内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心态,而不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认为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自然而然养成的,使得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
3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3.1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有清楚的认识
对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的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加入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可以将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就业政策,清楚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这样高职院校学生才能对就业目标进行调整,对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能够保证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
3.2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通过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存在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进而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科学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形成[2]。有了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高职院校学生就能够在就业过程中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对保障他们的顺利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3有利于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
面对我国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自卑、沮丧、嫉妒等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正确看待事物,对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对自身的优势和薄弱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效地避免高职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当高职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让高职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他人以及这个社会,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疏导,增强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3.4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当前,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政策要求高职院校要强化对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观念,对高职学生进行科学的创业指导,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抓住创业机遇,科学合理地运用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去组建一支强壮的创业团队,并且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降低创业风险,使得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引导他们在自主创业的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3]。
3.5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意识的培养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意识,有效地避免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就业过程中发生的不诚信行为而导致其就业不顺利的现象,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诚实守信美德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4加强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4.1完善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涉及了高职院校的各个方面,因此,对高职学生就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靠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各个院系的专业辅导教师来完成,它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组织整个高职院校的师生加入到这项工作中,让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和配合,共同做好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2将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联系起来,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利用宣讲会或者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其次,要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高职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最后,还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4]。
4.3实行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教育为辅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对高职学生进行共同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培养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重要途径;其次,家长要指导子女正确进行人生规划,帮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对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最后,社会要发挥重要作用,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或实习岗位,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5结语
篇8
高校寝室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寝室文化的重要体现,属于高校寝室文化的中高层寝室文化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学校的学风有直接关系,可见学风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学风的好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学风通俗地讲是学习的风气。从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寝室文化的设计环节中,学习型寝室是基本的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识是目标,为给同学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展现创造、想象的空间,打破单一寝室评比模式,提倡个性发展,特色寝室建设,希望能建成学习型、低碳型、综合型,和谐型等寝室。然后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要求和发展,学院注重英语交流,和国外大学的合作也日趋平凡,也可以评三级英语寝室,四级英语冲刺寝室和对外交流国际寝室。根据学院普遍要求也可以分为,就业型和升学型寝室。同学们可积极依据自己寝室特点,设计学习型寝室文化。充分把学习型寝室的氛围推广,让整个学院都充满学习的氛围。
二、寝室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内外因分析
1.内因分析和管理
寝室文化对学生生活在学校中3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里不得不谈到学生寝室制度,首先,寝室制度文化的健全与人性化,是大学生在寝室基本生活的制度保障,大学生要想在寝室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要求每位大学生严格遵守寝室制度,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投入足够的精力。而要求同学们能够共同遵守,则需要道德和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一个寝室卫生没有人打扫,同学的作息时间无规律,很难想象这个寝室的同学能100%投入到寝室文化中。其次,学会良好的人际交流,培养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是同学们在寝室中必须慢慢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第一次尝试处理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寝室成员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学生在寝室不能和其他同学很好的交流,那势必会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惫,所以,在创建寝室文化中,人际关系对于该宿舍也有很大的影响。然后,随着电脑的普及化,寝室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网络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合理控制电脑网络文化对于寝室文化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来正确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电脑网络成为学习的工具必须坚定不移。随着网络的出现,他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生如果娱乐多了,会使学生们减弱学习风气,减少对于学习话题的探讨,那就更加不会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做人道理,做事情的原则了。
2.外因分析和管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建寝室文化,加强学生党员、学生辅导员等先进学生代表也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学习寝室,加强大学生寝室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寝室建设提供有力指导。追求和谐。共生理念是要求寝室公共环境和谐,制度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和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学生基础文明水准。
三、总结
篇9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角度来看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作为实践主体的学校集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实践主体的组织性,是指学校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去开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二,实践主体的传递性;是指要将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传递下去,营造相应的政治思想氛围;其三,实践主体的规范性,是指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保持一致;其四,实践主体的常规性,指的是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是长期需要进行的工作;其五,实践主体的前瞻性,简单来讲,就是需要以当前学校学生情况为基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预见性的角度去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六,实践主体的选择性和引导性,是指学校为了达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引导。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各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人力资源,是代表着国家去行使其实践主体权利和义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述行为主体的地位有着其主动性的一面,也有着其被动的一面,是社会分工背景下赋予其对应的职权,是构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上述行为主体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行为,其有着比较强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主导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对于教育实践起着主导和支配性的作用;创造性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方式去开展,以保证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发挥。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其能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去实现对于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其不断进取,并且去接触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并且在长时间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实现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具体来讲,这种主体性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动作执行是由教育对象自己发起的,以各种自我调整的方式去进行;其二,“前理解”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成型的过程中,教育对象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有着先验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环境是在个人生活经历,意识形态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我们将这样的状态界定为“前理解”状态;其三,建构性,是指在教育对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到践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在慢慢理解和认识相关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慢慢开始以此为引导去指导自己的行动,由此就实现了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其实践生活中的融合,由此就进入到了本体认知的阶段,并且慢慢的融入到意识领域中去,成为行为主体思想意识固有的内容,由此就标志着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的完成。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这是因为成人学生是教育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保证实际思想引导工作的质量,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于成人思想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找到其做得不够理想的地方,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针对性;其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集合成人群体学生的特点,从其工作和生活实际入手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其三,尊重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在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能,引导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在国家教育部门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降低,成人教育学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刚分析,以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然成为当前是很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不断做好管理体制的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建设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开展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注重主体意识,展现人文关怀
从理论上来讲,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展成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引导工作的开展,以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其一,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本着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基本理念,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课程方案制定,都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使得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去实现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其三,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展现出人文关怀,由此营造良好的师生教学环境,保证将各项工作做好。
三、结语
篇10
1.1总体而言
大学生的消费总额处于不断攀升的态势,这也是因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虽然总额上升了,但从比重上看各项消费上升的速度是不同的。比如“学费和住宿费”是大学生必须消费的,近年也呈现上涨的态势,但是它的消费比重在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中却是不断下降的。这也能够说明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是越来越高的。增长速度最快的恰恰是看起来相对不重要的“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大学生存在“消费主义”的倾向。什么是“消费主义”呢?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大学生认识不清什么是该消费的,什么是值得消费的。这给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严重的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从而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完成。因此,在消费方面如何使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2缺乏理财观念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对理财知识了解比较全面的占学生总量的极少一部分,大多数学生都对理财知识了解很好,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理财完全没有概念。很多学生的理财知识是从家人、周边朋友或者课外书籍上了解到的。而且,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了解一些理财知识是极其重要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理财问题跟自己毫无关系。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理财现状是比较堪忧的。大学生缺乏用钱的规划和预算,没有坚持记账的习惯。月初节余,月底拮据,几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学生进入大学生活是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不知道该如何支配钱财。
2解决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指导消费的合理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理性消费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异化问题,笔者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以期对促进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良好的消费行为源于正确的消费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传统对我们国家及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中坚持自觉自律。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是一个有理智的敢花钱与会花钱的统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消费是否正常,从而学会合理、科学的消费。其次,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立对中国传统优良消费的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使科学消费观真正入脑、入心,引导他们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享受必须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
2.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创新教育体制模式,打破传统,开拓创新,引导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理性思维、敢于担当、自控自律等消费主体性道德人格。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建立一支执行力强、技术精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及一线教师在内的所有力量紧密配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贴学生实际,时刻关注学生的消费动态,及时解决大学生出现的各种消费问题。
2.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