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19: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英语学习计划

篇1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形成与其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习缺乏自信心

有些小学生由于在最开始学习英语时不够认真,导致学习基础比较差,逐渐成为班里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学习能力等各方面比较欠缺,长期背负着差生的包袱,极容易在心里形成自卑感。他们虽然也想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但由于方法不当等原因,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明显提高,最后便觉得自己再怎么学也无用。这种自卑的心理给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缺乏信心,在这种情形下,他们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感觉,如此恶性循环,也就成为了学困生。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

一个人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但是很多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学习目的,加上年龄、心理等还不成熟,根本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认为学习是为了教师,为了父母,父母和教师逼一下,他们就学一下,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在这种无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没有目的就没有指引性,直接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

(三)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习方法对学困生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前不认真预习,没有做好准备,课上不认真听讲,不思考,不做好笔记,有时还会出现讲话、吃零食、睡觉等,课后又不认真做作业,不复习功课等,这样长久下去,必然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四)学习环境不理想

很多小学班级里,由于教师不注重管理,导致班风、学风欠佳。一个班风、学风不良的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班级里,很多教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予管理,有的甚至是直接放弃。很多学习差的学生被学习好的孩子嘲笑,在这样的班风学风下,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逐渐沦落为学困生。

二、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对策

(一)努力帮助学困生克服自身因素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作为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景、开展活动等,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克服自身的限制因素和自卑心理,更好地学习英语。

2.使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道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让教师和家长满意,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增长知识,扩散思维,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这是实现个人理想的主要途径。

3.指导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合理地规划学生的学习时间,在最恰当的时间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学习不出问题,那么学困生的转化也就不会有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在课前我们要提前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在课上我们要嘱咐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看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该严则严,该和蔼的时候和蔼,让学生敬之爱之。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在课外,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了解学生,如果发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问题,要努力想办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又能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2.转变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方法

在教学中,多变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学方法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都学好。

3.优化班风、学风,加快学困生的转化

篇2

新课标提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基础之上。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而动机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范畴,所以,我认为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激活,是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

一、享受乐趣

1.“要我学”与“我要学”

动机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第一位,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抓住有效的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整节课的效果。一个好的开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1.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几首欢快的英语歌(Sing a song),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性,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优美的旋律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能陶冶情操。学英语课本中有很多的儿童英语歌曲。如,“在教1到100数字时,我们当时是改编了《We are happy bees》这首英文歌词,正好用数字填词,不多不少,正好与原来的歌词字数相同。教颜色时可以教“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并替换不同的颜色让学生边唱边指着自己的衣服的颜色。很多英文歌曲的旋律都是根据学生小时候的儿歌填的英语歌词,他们只要听到这种旋律,会自然而然的跟着哼唱,也会自然而然想知道唱的是什么内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旋律并根据所学的内容填词。

2.创设学生间的配合和合作关系

首先,让当天值日的学生做“daily report”、 “summary”供大家讨论或者教师提出有创意的开头来吸引学生。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大胆开口说,不怕出错误,小组合作,互相配合,逐步树立信心。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尝试使用英语。“Free talk”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内容既可以是上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起到了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2. 组织开展各种课题学习活动

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组织各种课题活动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无限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才更有兴趣去学习未知的知识,才会化兴趣为动力,为他们在课后的学习奠定坚固的基础。

三、向师性的有效利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态度的首要因素。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英语课堂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他在课堂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对教师的喜欢,潜移默化地转化为知识。

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5―0204―03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教育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渗入更新了传统的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为教学系统的教学结构,形成了教师、教学媒体、学生和教材四个要素为教学系统的新的教学结构。由于这一要素的渗入,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也给传统高校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研究这些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高校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构建师生关系,以期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

信息化是源于科学技术范畴的概念,由于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技术内容迅速对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渗透,显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是影响高等教育多媒体化的技术基础。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声像技术为一体的信息集成技术,它能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进行输入、识别、存贮、处理、管理和输出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内容,如多媒体软件、教材及电子图书馆等,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影响。 2.迅捷性。宽带化信息网络传输平台为迅速传递各类数字化高等教育内容提供了迅捷传递通道。这样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利用网络,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无须中间媒介把全人类最新的各种教育资源调到自己的网点上,从中及时吸收世界各地的最新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交互性。交互性的高等教育环境集各项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于一体,力图形成各种良好界面,实现各类系统间的协同工作。它利用了现代计算技术,用数据库、超文本或超媒体的形式存储和传输信息,可提供方便灵活的信息检索,并能及时接受教育者的质疑、问答等信息反馈,形成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

4.全球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通信技术是高等教育体系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具有高等教育功能(包括培训功能)的机构,显然是网上各自独立的“信息点”,其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方法不同,甚至分属不同国家或地区。

5.集约化。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的网络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网络世界,更是一个自组织的实体。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不仅可以依托网络进行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还可以依托网络进行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展开对教育的科学评估等,从而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人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

二、教育信息化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

自古以来,教师就被看作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指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种几乎是零自由度的教与学模式的缺点是不言而喻的。计算机及通信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特点,革命性地改造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建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的共享,高等教育呈全球化趋势。教育信息化将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局限性,通过在校教育的领域已经扩展到校园之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习惯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获得信息和知识,共享世界各国的知识资源,学校没有了知识的围墙,没有了天涯海角的距离感。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教师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突破教师和教材,使学生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打破地域的界限,用各区域、各领域的相关资源来丰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知识来源的多渠道化、全球化和多样化,学生将构建更富有个性的知识框架。

2.教与学主客体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为一体,而学生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教师往往无视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强弱差别,进度一致地进行教学。可以说,一个教师就完全决定了某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如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范围、程度和可靠性等。教育信息化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学将由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为辅,学生运用各种手段获取各种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为了指导者和辅助者,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教会学生从种种信息资源中获取、加工、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转化为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向着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转变,传授知识的形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取代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多种开放性教与学模式并存,教学手段也从投影仪、幻灯机走进课堂,到录音机、语音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再到电影、录像机和广播电视教育,发展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讲授形象生动直观,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生物细胞、基因等微观结构,也能见到宇宙、海洋、高山等宏观场面。动态的、静态的、已经发生的、可能发生的、历史的变迁、自然的进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等都可以一一展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由此提高。

4.教与学的个性化。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更加突出。一方面计算机软件部分代替了教师职能,如教学辅导、出试卷、评分等。实现了教学的非群体化即个别式辅导教学,同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的,软件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包括以对话、游戏、模拟、测试、答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新内容的学习、练习、巩固、复习等。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深度和难度。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学校、家中、电子图书馆等任何地方,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材、视听媒体、电子阅览室、互联网络等近程或远程全方位地学习新知识。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可以

利用计算机网络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法。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只是通过编制各种教材、个别给学生批改作业、解答疑问、评价学生情况等,间接地指导学生。实施网上教学,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教学的个性化,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步骤,营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创新空间,挖掘了创新潜能,符合当代教育思想。因此,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素质,满足这种个性化教学方式。

三、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介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对教师而言,教育信息化使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已荡然无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转变观念,适应这种变化。对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教师,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他们面对的计算机网络是没有人性化的,是不能给他道德上的教诲的。因此,学生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全方位的教育。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从权威型到民主型,教师的权威被削弱。在传统教育中,作为高校教师,从年龄、学识、经验等方面综合起来成为知识的垄断者。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贤和权威,学生只能“洗耳恭听”。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由教师来塑造学生,历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师道尊严不能动摇,师生界限不可逾越。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育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冲击,造成了原有体系的失衡,教师的权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教育信息化后,知识的学习不分彼此先后,对知识的获取既可能是教师在先、学生在后;也可能是学生在先、教师在后;或者是师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学习。学生可以不再迷信所在地周围教师的专业权威,他们可以跨越学校、城市、国度,可以在世界范围任意一个数字图书馆检索资源,和任何一个专业权威对话。因此,教师这一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的地位在逐渐丧失,拥有知识所赋有的权力也在不断弱化。教师的权威不只是教师的“专利”,教育信息化将对教育的权威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2.从分立走向合作,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用记忆的方式传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内容以书本为主要载体、以教室为主要场所,按照教师选定的教材和设计的进程,由教师口授填鸭式地进行教学。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教育信息化后,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里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师生双方不受书本的局限,拓展了教学活动的物理时空。目前,许多大学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网络功能,在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阅览室中利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邮件、建立各种专业特色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条件,把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学”为主。由于网络等的出现,师生之间在知识占有量、前瞻性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对于一些新知识的掌握上,有的教师还不如学生。网络的无限性使师生都可以最广泛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师生之间的交往日趋平等和开放。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地讨论,双向地学习;既是学习上的朋友,也是科研课题的合作伙伴。

3.从依赖走向平等,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和组织;其次是和学生共同研究和学习。指导就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方面做好前期准备和对学生的引导。组织就是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讨论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在网络教育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的范围、项目的确定、学习的步骤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自行掌握。教师的重点将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调动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上。教师在整个教学的组织过程中,由于和学生处在一种互相交往、互相学习的状态,各种发散思维不断碰撞,师生融汇在一个集体学习的环境当中,因此,在对前沿科技动态的掌握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认知上等都比教师自己学习要快得多。高校的网络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的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校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压力,并将这些压力变为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适应新形势,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职校英语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英语“学困生”是教师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当前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突破转化“学困生”这一难关。我从事职校教学工作十四年,据观察,职校中更是存在着大量的英语学困生。其错误的情感态度没有得到恰当的疏导,不当的学习方法没有得到改正,导致其对英语的厌倦感与日俱增,有的甚至放弃英语学习。我就职校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作出以下探讨。 

一、英语学困生的界定 

关于“学困生”的解释,目前国内有很多种界定,普遍为大家接受的是:智力正常,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各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缺陷,或因后天和外界的成因造成英语学习的障碍,达不到大纲的基本要求,需要经过额外的、特殊的帮助才能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达到大纲要求水平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英语学习目的模糊;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薄弱,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诲及其自身的努力,学困生的状况最终能够转化。 

二、职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近些年,随着普通高中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学困生本身的原因。 

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掌握基本词汇和基本语言基础知识的方法策略,导致成绩不理想,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困生的情感投入,不仅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不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对学困生缺乏关爱,缺少交流,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冷遇,对英语学科缺乏兴趣和信心,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 

(三)社会环境的原因。 

由于受到诸如拜金主义、知识无用论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或与不良人群往来,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做学生喜欢的英语老师,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的确如此。现代的学生接触面广,掌握的信息多,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也高。据调查,他们喜欢时尚一点的老师,他们眼中的老师,不再是正襟危坐的老夫子,不再是不苟言笑的“严老师”,而是希望自己的英语老师装扮时尚,谈吐幽默,博中通外,能感染他们,课余时间能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效仿自己的老师,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学生喜欢了自己的老师,自然也就愿意上英语课了。

在教学之余,教师还应及时与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态度,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依托教材,巧妙设计多种活动,激活职校英语课堂教学。 

教材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贯彻教学方针和教学思想的主要工具。 

《英语(基础模块)》系列教材具有任务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教材的内容更丰富,板块设置更合理。教材的活动设计丰富多彩,既能让学生积极应用本单元学习的表达方式,又能帮助其日后提高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为该教材的学习内容与未来岗位的良好接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地调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后还能够开展实践项目。 

例如:我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把生活中的告示、标志,体育比赛的海报,超市的海报,饭店的菜谱,职场的对话,导游指南,产品说明书等设计到教学模拟场景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仿真的生活和职业场景中慢慢学会应用英语来解决问题。另外,我还把学困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如:平时爱好的体育运动、娱乐界的星闻等相关词汇、句法也纳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英语不仅是考试的科目,更是有用的语言工具。 

(三)加强翻译能力培养,提高学困生的阅读水平。 

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我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为了应对商务、出国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英语翻译能力成为现代人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因此,我重新把翻译能力的提高提上教学日程。 

为了提高学困生的翻译能力,我要求学困生每天阅读两篇简短的文章,诸如名片、邀请函、海报等。每次授课前,拿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他们阅读文章,或对阅读的文章进行重点讲解。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每学一个模块,就让学生翻译全文。这个方法看似传统,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若能够正确地翻译句子,其阅读水平的提高也就有了保障。 

其他有助于转化学困生的方法都在实验探索中,也逐渐显出其实效。 

总之,职校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积极投身于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参考文献: 

[1]王发中,张树志.英语学习后进生的帮教措施[j].山东教育,2002. 

[2]张冬梅.加强翻译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成绩.21st century 2009-12-28. 

[3]张晓娟.英语学困生成因剖析及转化对策[j].考试周刊,2007,(1). 

篇5

鉴定是否学好一门外语需要从学习目的方面来检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缺少了对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教育。中小学英语教育都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而初中英语教学更是英语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指导下,当前中小学生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可或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缺失现状的表现及原因

1.学生学习片面,忽视文化内涵

在中小学英语学习中,有此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习俗,因而与外国人交流时会问许多可能会误解甚至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对国人来说不过就是唠唠家常,拉近对方距离的问题,但在外国文化中,这种涉及隐私的问题是不礼貌的举动,会引起了外国人的不快,最后导致交际失败。这种失败其实正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失败,试想,一门语言若失去其文化内涵,导致交际失败,那学习该门外语的目的就亟需考证了。

2.教师的文化涵养需要提高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不像听、说、读、写、译那样可以单独设课以进行专门学习。文化知识的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纵横交错在各个环节之中,而这一重任则主要落在教师身上。在这一逐渐渗透过程中,英语教师肩负着“汇通中西”的重任,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教师才能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应该言传身教,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处处留心关于英语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忽略文化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一直重视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讲的就是单词和语法,却没有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终的日的是用来交流,忽略了英语和我们母语之间是有文化上的差别的,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语言的文化教育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胡文仲在其1999年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现状却是尽管学生可以说出非常完美的口语,然而无法理解中间的文化背景含义;或者是学生会读写英语词语,但无法理解词语背后独特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多时候往往根据母语翻译机械的理解。由于没有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学会与掌握的只是英语词汇与短语,可以熟练阅读,背诵与记忆英语词汇,然而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与文化背景,仅仅是掌握了英语形式上的“含义”,没有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化中去。由于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的内涵,所以导致了中学生在英语学习后出现了能“说”却不会“道”――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却“道”不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针对文化教育缺失现状的对策研究及提高文化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转变“老师单一教”和“学生盲目学”的观念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必须加入文化元素,转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观念,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其次,要将英语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待。在语言学习领域,学生要面对来自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就必须帮助学生坚定一个信念:任何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给予包容心,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着手,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

2.寓教于乐,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讲的就是单词和语法,却没有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的日的是用来交流,忽略了英语和我们母语之间是有文化上的差别的,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日常学习生话中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乐于用英语与他们进行交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导入英语文化。教师配置一定的教具和配套的音像资料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网格化;行为规范;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57-02

一、引言

网格化管理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透明地共享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1]。与传统管理相比,网格化管理对管理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反馈,有助于对组织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2]。也正因如此,将网格化管理的思想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中,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高校管理部门所讨论的问题。

2014年8月,湖北省教育厅了《关于推进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强调,实行网格化管理,有利于及时全面掌握高校学生信息,提高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3]。网格化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本文基于“宿舍―楼栋―学院―学工部”的四级网格化管理结构,构建行为规范预警系统,并根据聚类分析模型探讨各类行为对应学生群体的分类准则,最后结合计算机仿真验证系统的实用性。

二、网格化行为规范预警系统的构建

根据作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经验,将行为规范预警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模范带头行为、典型失常行为和失联可疑行为,其中典型失常行为子系统又分为四个小类,如图1所示。

根据现阶段一卡通化服务在高校中的普及情况,可建立“宿舍―楼栋―学院―学工部”四级网格,不再需要基层网格宿舍长进行数据的采集,所有数据都由一卡通采集并反馈到学工部,学工部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将各类预警信息反馈到学院,由学院反馈给楼栋,再由楼栋反馈到宿舍,信息进行排查检验之后,再逐层向上反馈给学工部。

三、行为的分类及判别标准

(一)数据指标的采集与处理

以日为单位,采集学生如下四类数据:学生晨跑签到时间、食堂就餐时间、每日上网时长、宿舍晚归记录。

用x1表示学生晨跑签到指数,目前,许多学校的晨跑时间定于6∶30~7∶00,若在6∶30~6∶55之间签到,可认为该生晨跑签到积极,令晨跑签到指数x1=1;若在6∶55~7∶00之间签到,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该生晨跑签到积极性不高,令晨跑签到指数x1=0.5;若未在学校要求的时间内签到,则令x1=0。

用x2表示学生就餐指数,一般而言,早、中、晚餐的参考时段分别为:6∶30~8∶30,11∶00~12∶00,

5∶00~7∶00,若学生在参考就餐时间段内就餐,说明该生的饮食习惯较为规律,令x2表示学生当日在参考时间内就餐的次数,显然x2可取离散值0,1,2,3。

用x3表示学生上网指数,以该生上网时长来表示(单位:h)。

用x4表示学生晚归指数,若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宿舍关门时间之前返回宿舍,则令x4=0,否则x4用实际晚归时长表示(单位:h),当实际晚归时长达到8h时,可认为该生彻夜未归,令x4最大值为8。

由于不同的指数量纲不同,因此需要对x1-x4进行标准化处理。用xij表示学生i的第j项指数得分,利用公式Xij=(xij-μj)/σj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其中μj表示指标j的均值,σj表示指标j的标准差。

(二)子系统分类标准的建立――基于聚类分析模型

聚类分析模型是将物理的或抽象的对象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数据挖掘模型。同一类中的数据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性[4],非常适合于对行为进行分类。

本文将学生行为分类6类,对应聚类分析的原理及步骤如下:

1.计算n个样本点两两之间的距离:用x1i和x2i分别表示学生1和学生2的信息数据指数,αi>0分别表示各个指数的权重,体现了四项指数在判断学生行为中的重要性。定义学生1和学生2的行为距离d(1,2)=

[α1(x11-x21)2+α2(x12-x22)2+α3(x13-x23)2+α4(x14-x24)2]1/2。

2.首先构造n个类,每一类中包含且仅包含一个样本点,每一类的平台高度均为0。

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新类,并且以这两类的距离值作为聚类图中的平台高度。

4.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聚类,若类的个数等于6,转入步骤5,否则回到步骤3。

5.得到聚类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根据聚类图及每一类别下学生的信息特征,即可将其进行分类。

(三)学生行为的分类――基于判别分析模型

在行为规范预警系统分类完成的条件下,对任意一名学生,可以根据判别分析将其归纳到最恰当的类别中。判别分析是根据所研究的个体的观测指标来推断其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4]。其基本思想是:计算所研究个体与各数据子库的距离,并将其判定为与其距离最近数据子库中。

四、模型测试与分析

(一)数据生成

利用MATLAB随机产生110组学生连续7天的信息进行仿真实验,取7天信息数据的均值作为本周的平均值。其中前100组作为样本内数据来确定子系统的分类标准,后10组作为样本外数据来对学生进行归类。每一个学生样本产生签到指数、就餐指数、上网指数和晚归指数。

(二)聚类结果

取4项指标权重均为0.25,对MATLAB生成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SPSS将其聚成6类,得到100组学生的分类信息,结果如表1所示。

结合表1和MATLAB产生的原始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如下结论:

1.整体结果呈正态分布。这个结果是显然的,因为在利用MATLAB产生随机数时,主要使用了正态分布;

2.分类准确,同一类别下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共性。例如,模范带头学生中未签到的比例不足5%,没有人一日三餐都没有消费记录,上网时长比较稳定,有晚归记录的学生比例不超过5%;晨跑缺勤学生普遍具有明显的晨跑缺勤现象;上网异常的学生群体普遍上网时间过长;晚归异常的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晚归现象。

3.问题学生挑选精确。在这100个样本中,编号为29的学生属于失联可疑行为学生。其最近7天4种指数均为0。说明该学生未在学校进行任何活动,很可能已经失联,需要发出预警并及时处理。

(四)判别结果

产生10组需要进行判别的学生数据,利用上述模型进行判别,得到分类结果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

1.整体分类情况较为满意,测试样本所属类别基本符合其数据信息反映出来的特征。

2.存在部分学生,如107号,签到指数、就餐指数和晚归指数均偏离参考行为,但是出于综合考虑,将其判定为晚归频繁学生,这也说明本模型在分类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提高分类精度。

五、结语

在网格化管理背景下,构建高校学生行为规范预警系统,并根据聚类分析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探讨各类行为对应学生群体的分类准则,可作为服务系统平台开发与设计的参考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1-7.

[2]何理,杜祥军.以宿舍为基础单元的大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5,(8):57-58.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指导方法 总结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3-01

目前,农村学校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普遍存在死记硬背、自信心缺乏等学习问题。基于这些情况,我认为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能够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作为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多鼓励,多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实情,真心帮助他们,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古人云:“亲其师者信其道。”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倾注了爱心,以情感人,以智服人,融洽师生的关系,这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1.2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学好英语的认识

利用我校的家校通平台,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每阶段的学习情况和课外学习程度,以便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也让家长引起高度重视,配合英语老师的工作。

1.3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利用彩色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单词教学,创设真实情景进行句型操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教学中尽量少出现中文,避免学生用母语作为中介语言来学习和理解英语。教学Unit 4 Buying fruit一课时,我准备一个袋子装着各种水果。在教学时让学生摸或用鼻子闻,猜中时我就说:Oh, it’s an orange. They’re apples. 这种实物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记忆也比较深刻,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4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稳定发展

内在稳定的心理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较稳定的强迫的求知欲时,要正确引导,维持它的稳定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或挫折时,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因为多次的失败往往会动摇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产生消沉、顾虑、甚至产生反感和失望的心理,这样就谈不上“乐学”了,更别提“自主学习”了。

2.传授学习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说明重视学习指导是当前教改的潮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三个方面的指导:

2.1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甚至“不想学”。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应用豁达宽广的胸怀去启迪学生,使学生燃起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的学习心态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英语。

2.2锻炼坚强意志,建立积极的学习情绪

坚强的意志能使人在困难中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指导方法。对于怕羞、怕讲错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及时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不认真参与、马虎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帮助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努力方向,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制定一定难度的练习,但要把握尺度,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帮助纠正,指导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意愿。

2.3指导学习方法,形成多方位的自主学习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英语学习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积极自主学习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预习、课堂、小结、作业、复习及制定学习计划等方面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

3.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过渡;方式衔接;主动

教师要掌握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英语学习的差异,让学生从知识、心理各方面自然过渡。

一、交流教法,熟悉现状

中学七年级英语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特点及要求,通读小学英语教材,掌握小学教材的知识容量、课型结构,熟悉小学英语教法,最好去小学课堂观摩,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和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教法,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特别是词汇、句型、语法等日常教学差异,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顺利过渡,从客观上做到中小学英语教学自然衔接。

二、维持兴趣,引导过渡

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不但是英语知识的过渡,也是学习兴趣的过渡。初中生对英语有一个重新接受的过程。在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小学刚升入初中的大部分学生,不适应初中英语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学习英语的兴趣急剧下降,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接触学生的第一时间,既要照顾学生小学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又要引导学生向初中过渡。教师要尽可能采用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方法,用学习方法来减轻学习的枯燥和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毅力,同时可采用多鼓励、多启发的方式,创设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等等。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小学只要求会读、会认就好,初中的要求增加,要求听、说、读、写样样都会,所以要多渠道地输入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快地学习,较快地接受英语。总之,教师要加强引导,努力克服小学阶段的直观学习方式,循序渐进,绝不能让学生在入学阶段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转化技能,方式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技能的特点是机械模仿,靠直觉学习,学生学习主要凭一时的兴趣,缺乏主动性和毅力,视、听、读的直观活动多于思考的说、写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在此基础上不再进行独立思考,做一些造句等举一反三的活学活用练习。学生的学习仅限于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把学生积累的知识通过情景,进行一定的思考,来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运用转化;克服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方式,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这样,既是衔接,也是更高一层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向具有初中学习的方式转化。

四、转化情感,和谐衔接

篇9

我国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英语教育往往被推到风口浪尖。国内的教育资源不公平也是受到各界的抨击,在英语教学上资源的不公平造成的对学生的不公平显得更加明显。本文就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做出探讨,分析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二者衔接有哪些问题,再探究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相关建议。

2.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过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差异明显

2.1.1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在“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明确要求各地从小学三年级时开设英语课程,每周开设三节。目前多数小学能够满足标准,一周三节课程安排。但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小学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即使有也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安排,这样的英语教学成效必然达不到要求。和农村相比,城市小学英语教育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城市小学基本上都能达到“新课标”的英语课程安排要求,而且由于社会上各种培训班让城市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小学生。很多城市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已达到初中水平,而农村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几乎是零基础。在进入初中时学生就有着明显的基础差异,这给初中英语教学过程造成很大影响。

2.1.2师资力量差距明显。上面说到在课程开设上的参差不齐让小学生进入初中时英语水平差异明显,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时师资力量的差异则显得更加明显。由于各方面条件差异,一些小学英语老师不是英语师范专业毕业,有一部分甚至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这样的情况还很普遍。往往英语老师还要兼任数学语文等其他科目老师,一个星期课程安排多。这样英语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教学品质,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只能在形式上达到“新课标”规定,实则教学成效有限。这也是小学英语教育差异巨大的地方,进入初中学生水平差异非常明显。

2.2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矛盾。

2.2.1小学和初中教材编绘上明显脱节。“新课标”中对于英语教材选用方面鼓励“一纲多本”的做法。如此一来各地对于教材的编绘工作以“一纲”为标准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繁荣,编绘工作没有统一安排,出现了不同地方教学差异大,小学和初中教材衔接度低的情况,这样直接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在初一教学时老师很难把握学生水平,教材不一学生学习情况自然差异明显。有的老师初一还是从最简单的字母发音教起,一部分学生直接失去学习兴趣,而另一些老师以为学生的基础较好,结果又有一些学生由于教材的原因不能跟上老师节奏。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没有解决办法。

2.2.2教学内容要求标准不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要求为“知道”“了解”“学习”,其核心主旨是在小学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感知英语的语法形式机械记忆,对于语言的准确性则被忽视。从语言技能方面看,小学英语注重听说能力和浅层次的理解和记忆,思维难度小,学生也不具备语言再生能力和迁移能力。然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听说读写都要具备,不但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达到语言上的准确性,还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自主学习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综合语言能力。小学和初中的要求标准差异让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英语学习很难适应。

2.2.3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差异。“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是以考试分数而是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老师往往安排大量的英语歌曲、简单对话活动、能在图片引导下说简单句子、能在图片帮助下听懂简单的故事等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就以一些简单对话,游戏活动为主,在教学中还有大量的英语歌唱、表演,在些教学内容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也很容易投入,只要在老师引导下能够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即可。初中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则有着明显差异,不但要求语言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考试得高分,所以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学习量也明显增加。突然的改变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渐渐的对英语出现了畏难情绪然后失去积极性。

2.2.4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走向两个极端。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中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提出要多元化多样化。但实际情况是小学和初中英语评价走向了两个极端,由于小学英语不参与小升初考试,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本质,忽视了终结性评价。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则又是另外一个极端,完全以结性评价为导向,以考试分数为目标。这样的教学评价差异让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脱节严重。

3.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究

3.1在初一时做好新生的英语基础摸底考试。目前我国初中和小学分开办学,所以初中教师对初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很少。应该在初一时对新生英语基础做好摸底工作,以便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做出相应教学调整。摸底工作可以用书面的考试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这方面包括有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英语的喜好程度。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影响学习内在和外在因素,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其二,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情况。这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词汇掌握情况,如学生在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基本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定位学生学习基础情况,不浪费教学资源让教学更有效率。其三,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调查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让教学能够适应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

3.2解决好语音能力和词汇学习的问题

总的来说小学和初中英语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让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阶段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个比较理性比较客观的认识。小学和初中在语言和词汇方面各有侧重,小学更多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初中更多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小学英语教师往往在教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歌曲、图片甚至是游戏,这种独具创设性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到初中并没有得到保持,而是采取了比较机械的只看重语言形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并不适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相应的调整。为此要做好小学、中学在英语教学上的衔接工作应做好一下两点:其一,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把小学英语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给学生适当的缓冲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和接受,初中英语课堂与小学英语知识的有机衔接,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小学到初中英语知识的过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二,改善传统的教学途径,采用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提高其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借鉴小学采用的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所学通过交流、实践、体验、探究等方式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技巧。在初一时,开始对学生小学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复习,这样才有利于接下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开展。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语言教学不精准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弊端,在初中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语言标准的高要求。在词汇方面小学英语教学更是不重视,初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准确掌握词汇量的重要性,“新课标”中要求小学毕业学生要掌握600到700个词汇,很多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到了初中则要求掌握更多的词汇。如果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衔接时没有过好词汇关,那么学生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则非常吃力。正因如此,初中教师应该把解决学生在语言和词汇方面的问题当作初一教学的主要工作,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来解决学生的语言学习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语音和书面相结合,能够按照词的发音去判断词有没有错,也能够看到词能够去揣测词的读音。学生掌握英语的拼写规则那么就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帮助,也能为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

3.3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也更有保证,所以关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初一老师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国内学生大多缺少“说”的练习环境,所以对“读”的训练就必须要加强,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找到语感,既可以帮助口语练习有利于词汇的理解记忆。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每天早上大声朗读,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预习对于学生在上课前对新内容进行一定了解,同时对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实现互动非常有效的。加之,初中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学生如果没有预习的习惯,那么将难以跟上课堂的上课节奏,最终一步步落下。教师要把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内容之一来对待,同时进行相关辅导一步步让学生养成习惯。其三,培养学生写作习惯,学生坚持写作练习对于学生在词汇掌握和语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往往不会主动练习写作,这时候老师要把写作练习作为教学要求,由简及繁、由易及难的训练学生,最后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3.4改变教学方法,做好衔接过度

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学生往往一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要做好这段时间的衔接过渡工作,具体有以下三点:其一,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统一步伐,把小学的知识复习和初一新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由于小学知识和初中知识缺少衔接性,所以让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复习相融合对于改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复习不等于重复学习,这样会影响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在新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穿插小学知识,既能保持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兼顾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接受能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需要一个适应期,那么在这个适应期就是做好知识衔接的最佳时期。其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对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计划,当然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循序渐进。初一新生由于对学习计划几乎没有了解所以老师首先帮学生制定计划,然后监督辅导其完成计划,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5平衡教学评价形式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英语不参加小升初考试,加上“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相互走向两个极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往往不重视学生在语言能力词汇量方面的考核,初中英语教学又只看学生考试分数的多寡而忽视其他教学情况的评价。必须要把平衡教学评价形式,让小学英语教学也能重视学生学习情况,让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也能够对课堂情况学生对英语的喜好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出评价。教学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学培养方向,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道理。一切以考试分数为准则的教学评价方式只能让素质教育成为一句口号;完全忽视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教学评价方式是违背教育本质本末倒置。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衔接因素 对策

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当前,许多地方小学与初中分离的办学体制使得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师难以进行教学交流。初中英语教材虽然是零起点,但初中阶段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比小学高了很多。一些地方小学英语不用测试,这门学科也就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及家长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另外,由于心智方面的原因,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课堂参与方式上和学习策略调整上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学生在满怀信心进入初中以后,成绩波动很大,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因素,并探索如何搞好小学和初中英语的衔接,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地过渡。

一、影响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初一新生来讲,他们有着全新的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班级……学生对此有一个有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每个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同。另外,经过紧张的备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有的学生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原来的英语基础不牢,对初中英语学习有畏惧的心理,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不配套,教材跨度大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只要求学生达到二级目标: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教师会操练一些简单的会话,要求学生听懂一些简单的信息,如人名。在听、说、读方面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几乎没有涉及写作。而升入初中后,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初中每个年级各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写作方面,比如要听写单词,书写句子,会写短文。学生要在形成一定的语感之后,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突破用中式英语进行写作的瓶颈。

(三)小学、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生动形象,知识单一,句型简单。再现率高。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可以用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巩固一个句型。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因此,课堂容量大,进度快,重难点的再现率相对较低,学生学习感觉吃力。

(四)小学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同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以记忆和机械性的操练为主。而初中英语教材由于内容多,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然而初一新生可能还没转变观念和态度,导致学习困难重重,压力大,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五)小学、初中英语试题形式和范围不同

小学英语试题立足于课本,题型单一,内容简单。而初中英语试题题型灵活多样,课本知识是基础,同时涉及课外的内容。所以,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

二、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正确引导初中生进行心理转变,树立信心

1 初一新生入学后,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端正态度,消除头脑中的各种错误思想。要让他们明白初一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全新开始,是打基础的要害阶段,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要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对于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要打消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发奋努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同时要对那些基础不好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让他们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2 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联系现实生活中英语的广泛运用以及整个的中考、高考英语分所占的比重,让学生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3 结合实例,采取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英语学科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熟悉小学英语、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和难度上的差别。同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出注意事项。“授之以渔”,让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英语学习。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1 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主导作用。教师除了课堂上知识的讲解,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在学生方面,教师应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

3 在教材方面,教师要全面了解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大纲的要求,找出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对初中英语前面三个过渡单元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整合。把“教教材”变成“用教材”。

4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分层次,多练习”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层次落实,注意在知识导人上,以旧引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缓解教学的坡度,降低知识的难度。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引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不同的学习策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1 指导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确立短期和长期目标。

2 指导学生运用记忆策略,介绍一些实用的记忆方法。如:比较记忆法,关联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法,前后缀法,词根法,分类法等等。

3 培养学生的注重策略,用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甄别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养成课堂上对重要信息做笔记的习惯。

4 根据不同的阶段,对听说读写的策略进行指导。

(四)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强调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兴趣、态度、运用和交流的能力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英语、初中英语的衔接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是衔接教学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改革评价方式是衔接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目标。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把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衔接工作做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