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生活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8 11:2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学习生活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学习生活计划

篇1

在放寒假的第一天,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严密的学习计划,希望自己可以度过一个充实的寒假。

我的学习计划把我的寒假安排的满当当的。我计划在放假前把所有的作业都一扫而光,在过年后用三天的时间把上册的知识复习一下,我们的圣人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嘛!剩下的时间就要来预习下册新的知识了,要不然怎么能在高手如云的学校有立足之地呢?我把我的这些学习计划写在了一张纸上,贴在我的学习桌前,让它小小的纸张发挥大作用,它可以起到一个提醒督促的作用。

说与做是两码事,在我的寒假学习计划上可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啊!我每天早上等到太阳姐姐晒到被子上才起床,一整天手中的笔写写停停,总是禁不止电视和电脑的诱惑,放在学习桌前的寒假学习计划表成了废纸一张。我的作业到大年初十才全部完成,复习计划用了五天的时间,预习计划更是完成的不堪入目,数学只预习了老师必须让预习的前两单元,其他的学科几乎在原地踏步走。我的自制力和效率也太差了!

我的寒假学习计划就完成得这么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我自己觉得是有点懒散,没有想学习的那股劲头,自制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我一定要认真改正,让自己以后所有的计划成为现实而不是泡影,希望在下一年寒假能够过得充实快乐些!

篇2

一、联系生活,设计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很多内容和题目在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很多联系生活的实例,这无疑为生活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配合教材的内容,注意内容的“显肌肉型”,教学环节要能够让学生从中真正学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并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我们去买袜子的时候,老板不可能让我们先试试,如果想知道袜子的长短合不合适怎么办呢?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将袜底的部分在自己的拳头上包上一圈,如果刚好包完,说明这双袜子合适,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自己的拳头的一圈与自己的脚的长度是一样的,也就是1∶1的比例。”这样就成功地导入了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的学习。

二、利用生活,检验数学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很多数学理论知识,如果将这些理论知识在生活中检验一下,不仅能够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还能促进学生的联想,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交流和讨论,教师通过询问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这样可以明确一点“要想估算,就要先把两个因数的最高位留下,去掉后面的位数得到一个近似值”。为此,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一道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当中找到可以估算成数值的事情,并将这件事情编成一道数学题。对于刚刚接触此类问题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如估算马路的宽度等,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估算,通过观察很好地完成这个作业。如有个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星期天,我家和邻居家一共6个人一块自驾游,中途停车休息的时候买了6瓶饮料,每瓶2.2元,请问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很快就算出12元[6×20=120(角)=12(元)],细心的学生很快就发现12元与实际不符,这种情况又引发学生积极地讨论。这就说明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比课本中的练习题更有问题可寻,更能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求知欲望。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点,而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转化为自己的数学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生活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点,应该带领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篇3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社会责任意识。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通过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保护珍稀动物”这一课时,教师可对小学生开展深刻的生命教育,教会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这样对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因此在课堂引入生活化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更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学案设计,应以小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创设他们熟悉、了解、喜爱的环境。例如,在学习制作word表格时,教师在课前设计了一份“你最喜欢的学科”调查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完成该表格的数据收集和输入过程,呈交一份完整的word表格。这样,原本单调的制作表格过程中,融入了学生了解的生活化环境,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发挥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语文等传统学科存在较大差别,教师应在评价手段、评价方法方面加以改进,将课堂评价与生活化相结合,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学生实践水平。在开展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单独准备一个记录本,其中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内容;学生每完成一次作业,教师就应组织开展一次评价活动,并设置相应标准。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评价,让学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客观地认知自我。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他们期望得到表扬和肯定,教师评价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并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解决问题。

另外,在开展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入“档案袋”的作用,注意收集学生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对于档案袋中的作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课堂主人的效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进而对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强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之外,更要将视角拓展到课堂以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就在自己的身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此激发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富有生活特征的情境作为教学背景,给学生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或者问题。例如,在每学期开学之后,让学生利用Email给家长和好朋友分别写一封信,在信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表现出浓厚的热情,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回归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在充分了解教材基础上,挖掘与生活化相关的知识或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逐渐将视角拓展到实践活动中。只有不懈努力,才能顺利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峻英.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篇4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没有生活作为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就是死学校”。这是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将其生活化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地发展,又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1.关注小学生的成长发展

课堂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是将课堂教学当成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变成学生生活的常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指的是小学生的生活化,它与成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区别,它所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是以儿童的发展为目标的。

2.课堂生活是改造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虽然要求将课堂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生活化绝不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它是学校在已有的生活基础之上,对生活进行再加工,改造了之后的生活,是适合教学发展需要的生活,它的重心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实现的途径

1.教学内容:从科学的世界到生活的世界

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许多知识,虽然在成人看起来过于简单,与一些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科学技术相比,毫无科学性可言。但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许多知识,却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如在学生学习“制作课程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程表的制作方法,科学地制作一张业余兴趣表,将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合理地规划,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这样小学生就不用担心自己每天放学回家之后该做什么。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举一反三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多地用到生活中,使自己的生活更便捷。

2.教学过程:从教师传授到学生体验

在传统教学观中,一般会将教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上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只需要配合教师默默地听就好,这种教师方式便于教师管理课堂,却有不少的弊端,学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容易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个人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体现。这种知识的传授方法,只是使学生接受知识、了解知识,但是具体如何运用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

课堂教学生活化,对于知识的传授提出新要求,它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是教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逐渐演变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它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体验。

如学生学习了“编辑声音”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即兴歌唱比赛,让学生利用课堂上的设备将自己的声音记录下来,进行现场编辑,比一比谁编辑的声音效果最好,这种与学生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趣味。

3.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多元

小学教学课堂,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习惯性地替小学生做决定,同时由于师生间的年龄差距大,教师有时候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些原因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与学生有较大的隔阂,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他们习惯于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将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就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格局,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平等、民主、多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走下权威领导的“神坛”,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如果课堂教学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那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可以真正落实,而不是在教学中沦为一种形式主义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生活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学生学习知识并不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更多的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发展,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只有在教学中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事业才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雅竹.例谈信息技术教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J].中国电化教育,2005(04).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可谓是比比皆是,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需要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实践经历相互结合。当前的《新课标》也对数学教学做了明确要求,即必须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兴趣浓厚的事物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多种操作与实践机会,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蕴含在生活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与功能,从而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感。通过这一规定可以发现,教师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的存在与具体应用,发现数学的趣味特征,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把各种各样的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知识进一步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获取数学知识。

一、教学生活化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把数学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顺应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严格遵循数学教学原则的教育意义比较深刻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汲取到重要的技能与相关知识,处理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学生活化把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把培育学生具备优秀的数学能力作为目标。

数学教学生活化则是指通过在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将数学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充分的发挥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本质。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生活当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对周围的生活事物与环境的浓厚兴趣,把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以便学生从实际的社会生活之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学习数学以及应用数学,真正的感受身边的数学,找到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情境过于复杂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是必要的,然而没有选择性的大量情境设置,不但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没有效果,部分数学教学甚至成了看图对话课。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的数学学习确实和现实生活情境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确能够促进知识的构筑。但是,这里所说的情境制造并非指简单的热闹表象,更不是将诸多的非数学知识拉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与弱化,并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另外,将生活情景设置的过于复杂化还体现在教学中的生活因素过多,从而无形之中把数学则放置于了从属的位置,过多的生活因素使得数学教学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汲取。

生活情境流于形式化。与生活情景过于复杂化完全相反的一种现象,就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老师表面上支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融入生活情境,只是将教学与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挂钩,所以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把知识和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的相关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感受知识的一系列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实践活动,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使用价值。在教学时合理的融入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强化他们挖掘知识的劲头,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这样才是从科学的层面进行的数学教学生活化,也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生活化观念。目前大量的教研人员认为,在一线进行实际教学的数学教师队伍只是单纯的对课本进行死搬硬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这种看法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具备教学生活化意识的,只是其出发的角度出现了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惯于用成人的视角看待生活、审视教学资料,这必然会和学生看待数学的角度产生出入,从而影响到教学生活化的应用效果。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生活化观念,从学生的心理与视角出发,采用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方案。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们亲自进行出题或者辩题,这样即便是没有口头提醒他们要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们编出来的题目也同样会充满生活气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与效果,让学生们把知识带入到生活实际当中。

积极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在教授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进步的重要作用,而实践活动又包括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设想问题的各个方面,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问题探讨。这种模拟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的接近,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亲身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意义。课外实践活动由于其本省更加的贴近现实生活,所以也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诸如,在教授学生轴对称知识的时候,需要在课堂中采取一些对折动手操作活动,同时,引领学生去校外观察实际生活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轴对称现象,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了解、思考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促进数学教材的生活化。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源泉,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依据。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是,需要从学生的多种生活体验入手,科学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越密切,学生对知识越容易接受,掌握的也更加牢固。然而,当前学生们所接触的教材知识,其中一部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致使学生对之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所以,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变,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去掉和学生实际活动相离较远的教材内容。例如,教材中的一些例题和课后练习题,均能够改编为和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相对易接受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创作思维。尤其是现代的小学数学教材,其部分应用题仍然存在固定化的例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之进行合理的调整,注重采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内容,促使教材内容进一步的接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红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教育科学,2011(5).

篇6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设计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对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很高。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很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能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还能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心。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遵循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这一原则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提高在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将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的方面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轻松地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地生活。随着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很多教育机构也对其进行了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就是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为学生学习模拟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景中获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在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设计

1.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让学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奥妙,开发学生潜能,树立学生自信心。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三课《七巧板游戏》时,在学生对七巧板有了充分了解后,练习时,教师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进一步熟练摆放七巧板。打开“奇妙的七巧板”游戏窗口,学生两两进行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拼好七巧板,谁拼得最有创意。这样不仅能巩固这一堂课所学的内容,熟练地运用鼠标进行拖拽,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但由于小学生这两种思维的水平不是很高,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难免有些吃力。如果将难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无疑会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的第十五课《调整图形》时,通过前面学习的粘贴复制的方法可以得到许多的小蜜蜂,让学生学会“旋转”的命令可以随意改变小蜜蜂的飞行方向。教师可根据中央电视台大风车的节目,画一个大风车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这幅作品。学生通过观察、创作,学会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旋转”图形。从而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会与原本熟悉的知识相结合,较快地学会新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的第十六课《添加文字》时。这堂课主要为了让学生学会“文字”工具的使用,教师可选出一张学生的比较感兴趣的图画,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想一想怎样结合图画添加文字说明,然后让每一组派一位学生当代表扮演教师角色,上台为大家讲述含义并输入文字说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体现小组间的合作精神。这样原本很枯燥的一堂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对技术性的要求也特别高,如果单纯地用讲述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会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不了解,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厌恶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简化教学内容,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间联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抽象性思维。其次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将课堂中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所以,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知识时,要大力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篇7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因此,本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从学生生活中去寻找信息技术知识的契合点,选择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一、从学习生活中寻找契合点

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知识的契合点,善于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使学习素材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而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例如,龙芯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WPS文字软件的学习,教材中的素材编排是《绝句》和《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不妨可以对教材中的素材稍作变动,这样来安排教学:首先请学生从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完成“输入文字”和“输入标点符号”两课的学习。然后从音乐教材中选取一首学生比较熟悉喜欢的歌曲稍作修改,指导学生学习“文字修改”、“修饰文字”和“美化段落”三课。最后“美化段落”和“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两课的学习素材可以使用学生自己写的作文。这样,整个WPS文字软件的学习素材都是来自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掌握了WPS文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二、从校园生活中寻找契合点

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需要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信息环境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并尝试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例如,《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古里中心小学的德育课题,具体分为“谦虚礼貌”、“勤劳节俭”、“尊师敬长”等八个主题进行教育,每个教育阶段各班都要围绕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在教学龙芯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WPS演示软件时,便可以将当时的德育主题内容融合进来。以“尊师敬长”这一主题为例。第一步,将事先搜集好的有关“尊师敬长”方面的学习目标、名人故事等素材插入幻灯片,并将主题以“插入艺术字”的形式设置。第二步,插入与文字内容相符的图片素材。第三步,给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背景颜色或效果。第四步,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和简单的动画效果。这样,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内容的同时,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也完成了。最后再组织学生评选出一件最佳的作品做为主题班队活动课的课件使用。整个教学过程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融入校园德育主题教育内容,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维活跃的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再如,在学生学习完WPS文字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之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实践练习题,为下学期竞选班干部做准备,设计一份电子小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一个个摩拳擦掌,各显神通。 通过本次实践练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功能和应用,并且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三、从家庭生活中寻找契合点

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需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知识的契合点,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联系,在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了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

例如,龙芯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课的内容是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课的实践练习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仔细观察:一是家人使用计算机做些什么事情;二是各种单位里的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完成哪些工作;三是自己是如何使用计算机的……这样,学生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了解,感受到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功能和应用,更激发了求知欲,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再如,龙芯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制作表格”一课,在学生学会制作表格的基本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需要制作表格的地方,请学生设计制作一张实用的表格。我们常熟市古里镇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私人企业,不少学生的家长是企业主或者是企业里从事会计等工作的,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表格进行信息登记,那么学生就可以帮助父母设计一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表格。或者帮助爷爷奶奶制作一张亲戚朋友的通讯录,便于他们查找电话号码。或者为自己制作一张每月开支一览表,记录每个月的学习费用、零食费用等。这次实践练习中,笔者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大胆动手、勇于尝试,在巩固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学科整合;课堂教学教育;生活化

众所周知,最好的教学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明白生活与学习的规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本文将详细论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一、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生动的案例,有效导入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童年时代,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和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一旦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被大大地激发。所以,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来。

比如,在讲“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这一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没有了解,直接开始讲课,不会引发学生们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心不在焉。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将“病毒”生活化: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皱着眉头、无精打采地告诉学生自己生病了,头痛、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学生肯定会关切地告诉老师感冒需要多休息。老师就可以问学生什么原因引起的感冒呢,学生就会回答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的病毒了。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这一节课的内容:人类感染了病毒就会感冒、发烧、流鼻涕,这时候要请大夫帮忙治病。那么,如果电脑感染了病毒,会出现什么症状呢,也会咳嗽、流鼻涕吗,那谁会给电脑来治病呢?老师将生硬的电脑知识与真实的生活案例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整合学科内容,凸显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优势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性的学科融入其他学科里面去,在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在中小学教育中。现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开始学习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搜索工具的使用。所以,小学信息技术的老师可以跟其他学科的老师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因为现在很多老师都需要学生课下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们在信息技术科上来查找资料,学生们既能熟练操作搜索引擎的使用,又能查找到相关的资料,一举两得。

三、有效地运用类比和对比,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

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开始发展,他们大都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大的知识,老师们就可以利用类比的手法来将枯燥的、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内涵。比如,在讲计算机的基本构造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计算机最主要的构造是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学生就很难理解中央处理器是什么,这时候就可以将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来类比中央处理器。我们的大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位,它指挥者我们的一切的活动和意识,那么,这个中央处理器就是电脑这个大机器的大脑,它指挥和控制着电脑的一切操作。用这样的方法来给学生讲解计算机的构造的话,学生们接收和掌握起来会比较容易。

四、有效地融合教学和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规律

现阶段的小学生们,可以非常熟悉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们看不到或者总是忽略事情背后的生活规律。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有效的融合教学和生活,让学生们懂得生活规律。比如,在学习新建文件和文件夹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里面融入简单的生活规律。在上课之前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注意一下家里面的衣柜是怎样的,里面的构造是什么,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能一下子找到你的衣服吗。这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衣柜的情况,学生们踊跃发言之后,老师应该及时的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衣柜是用来放衣服的,但是大家又没有注意到衣柜里面有不同的小抽屉、小格挡,那些东西不是摆着好看的,是为了将衣服分类整理好的,比如说,裤子应该放在这个抽屉里面,上衣应该放在那个抽屉里面,校服应该放在那个抽屉里面。这样分类放好之后,我们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到的衣服,同学们回家之后可以在抽屉上写上不同的标签,跟爸爸妈妈一起把家里的衣服整理好、分类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建立文件夹就好比是抽屉的功能,是将不同类型的文件分类整理好的,学会正确的使用文件夹会极大地方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桌面上有很多的文件,有语文古诗、数学资料、流行歌曲、电影视频、美术作品等等。在这么多众多的文件之中我们很难找到我们想要的资料,那我们现在就建立一个一个的小抽屉,把这些资料分门别类的放进去,更好的方便我们的生活。我们先建立一个文件夹,起名叫做“歌曲大全”,然后再把桌面上的歌曲都放到这个文件夹里面,以此类推,我们再建立“电影大全”“美术大全”“语文大全”“数学大全”,把相应的资料都放在相应的文件夹里面,最后再建立一个文件夹,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然后把上一步建立的“电影大全”“美术大全”“语文大全”“数学大全”都放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里面,这样我们以后要找资料的话,就会非常方便和快捷。老师通过这样的案例讲解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小规律,而且这下小规律是可以用到学习中去的。

综上所述,本文从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生动的案例,有效地导入课堂教学;整合学科内容,凸显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优势;有效地运用类比和对比,深入浅出地给学生们讲解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合教学和生活,让学生们懂得生活规律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小学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越来越注重智慧教育,《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规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世界,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一、构建生活化的信息课堂教学内涵

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将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科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课堂教学意义

1.构建生活化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课堂教学中出现厌倦、疲劳等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完全吞噬,信息技术课堂逐步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将生活化设计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让学生真正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2.构建生活化课堂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小学生正处于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对教师和家长还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由于年龄尚小,对技术这种较为抽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理解,还不能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更谈不上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更好地上好小学信息课,就应该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抽象知识变直观形象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容易,学生更易消化,从而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3.构建生活化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回首以往教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大多不符,侧重于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生很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一周仅仅一堂信息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很容易遗忘。而构建生活化课堂,恰恰可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三、生活化课堂设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筛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传统的备课思想中,教师以“课程标准”为纲,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以至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创客教育背景下,备课强调“小课本,大生活,让智慧在生活中开花结果!”,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之中,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

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计算机部件。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生活化的课堂任务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堂常用的教学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用鲜活的生活内容创建真实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了《WPS文档———插入图片》之后,笔者结合家乡徐州的宣传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字和风景图片的素材,让学生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来设计。学生们学习了插入图片的方法之一“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又问:“徐州除了美景,还有什么值得你宣传?”“美食!”继而引导学生学习插入图片的第二种方法通过网络搜索“插入截屏图片”!课堂上,学生设计完成后,要向同学和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明作品的创意和特点,师生互评后,大家一起推选出优秀作品,最终在校园橱窗和校园网站里展出。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明确学习任务所需要的信息与能力,又能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4.给予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我们要建立多元评价方式,不能局限在软件操作水平上,而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为生活服务,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问题;措施

G623.31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解决小学英语生活化所面对的问题,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进步。

一、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脱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人为地设置情景

为了使学生置身于教材课文相似的情境中学习,一些老师会利用插图,制作配套的教具,或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营造相应的情景。但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理想化的蓝本及范例。总而言之,是教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重枝节而轻本源的认识及行为偏差。

2.教师对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及学习特征把握不够准确

《新课标》大力提倡体验、实践、参与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但有时教师却对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及学习能力不够信任,反而以别人的经验来替代,进行“虚假”学习。

3.浅显理解“英语生活化教学”

有很多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深刻,导致教师在对教学实施时仅对教学的设计进行改进而忽略了教学活动的其他方面。不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生活化”教学,更达不到教学目的。

4.忽了外语教学的特殊性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母语教学差异不同,不可能通过情景随心所欲地锻炼英语。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英语前,他们首先学习了自己的母语,已经养成了一套学习语言的习惯。而以拼音文字为基础的英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自动地通过母语模式来学习英语。但很多教师还没意识到这点,导致在英语生活化教学时出现了误区。

5.课外学习语言的生活化环境比较缺乏

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语言的应用实践性较强,语言学科必须要经过口语交流,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离开了课堂,英语又变成了他们陌生的东西,久而久之,语言学习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学生的经验爱好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可以组织学生采访或自我介绍的形式学会句子和单词,不仅可活跃课堂,且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知识的生活意义,而不是获得枯燥乏味的词汇积累。

(2)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富有经验的生活,如father,mother等单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拿着家人的照片来对照学习,并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增进他们对家人的了解和感情,把学习和生活交织在一起。

(3)创设学生的校园环境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而学校又是学生度过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至关重要。设计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计英语角,在学校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

(4)捕捉学生的社区生活

学生的社区生活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从中挖掘资源并结合到教学内容中。让他们发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还可以扮演外国人和学生对话,给他们创设情境,让他们知道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英语教学过程生活化

(1)通过生活设设置生动、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创设生动、真实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不仅丰富了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2)运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进行英语口语交流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交通标志,设置一个交通指挥的场景,组织学生充当小交警的角色,并运用句型“Stop at a red light. Wait at a yellow light. Go at a green light.”作为台词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爱表现和爱活动的心理特点。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不再感觉自己是在学习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或句子,而是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英语的应用。

(3)巧设英语交流情境

小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因此事物的不同刺激会直接影响反映方式。小学英语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可以采用实物或实物图片的方式来呈现单词,对于一些简短的句型,也可以通过视觉刺激来呈现。还可以让学生充当小导游给其他同学介绍方位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初步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开展与学生日常活动类似的英语游戏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与学生经验有关的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增加一些自己编排的情节,制作一些道具,然后有感情地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容易让他们进入角色,成为活动操练的主角、教学的主体。

3.英语教学拓展生活化

(1)创设情境,自由交流

学生可以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在情境中进行交流,他们会感到既有趣又新鲜,都愿意参与活动,从而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角色扮演,再现生活

通过活动组织,一方面巩固复习了所学句型,另一方面迎合了小学生爱表现的天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3)举办英语成果展

引导学生收集英语小谚语、小歌谣、小故事等,并把它们记录在笔记本上,每隔一周组织学生在班上进行一次成果展,并就收集的内容进行交流。这些知识的积累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了解了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初步掌握了查找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提高了自身的语言素养,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如果脱离生活,就会像鱼儿没有水一样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选择一些生活的问题及元素,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好小学英语。

参考文献:

[1]李长吉,秦平. 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 中国教育学刊.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