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06:3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网络学习计划

篇1

论文摘要: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基于internet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调学生自主个性学习,并采用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框架技术,使得项目开发过程简捷、结构清晰,并且系统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软件系统项目的可重用性。 

 

一、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但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上,同时系统开发一般采用web技术,不能适应网络发展与内容更新带来的变化。为此我们采用assh框架技术研究并设计扩展性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让学生根据自我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我设计学习进度直至达到学习目的。 

二、系统框架技术 

在程序开发时,我们选择已有的优秀架构可以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时,我们选择了当前流行的j2ee web 应用框架。它整合了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4四个架构(简称assh 框架)。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在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使用异步数据传输,这样就可使网页从服务器请求少量的信息,而不是整个页面。ajax 可使因特网应用程序更小、更快、更友好。[1] 

struts中模型是一个action类,开发者通过其实现商业逻辑。视图是由与servlet配合工作的一整套jsp定制标签构成,利用它们可以快速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控制器actionservlet是模型与视图的联系纽带。[2] 

spring提供了轻量级管理业务组件的ioc容器。spring通过依赖注入机制,可以在运行期间为组件配置所需要的资源,而无需在编写组件代码时指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3] 

hibernate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对象化。hibernate不仅能够管理javabean(或者称之为pojo)到rdbms 表的映射,还能够供应用查询和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hibernate事实上是标准的o/r 映射技术。[4]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基本形式为一个交互式动态网站。用户必须登录后才能访问系统,并且不同身份登录后,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用户身份有:教师、管理员和已注册过的学生等。每个身份可以注册多个用户,用户可以操作自己权限内的模块。整个系统划分为网络教学模块、智能推荐模块、网上交流模块、答疑模块、网络测评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等。 

1.网络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有“课程选择”、“课件阅览”、“视频点播”等部分, 提供相关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 如html 网页、ppt电子教案、doc 教学文档、rm、asf教学录像等,这部分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2.智能推荐模块 

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根据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现方式。 

3.网上交流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实现,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发言权,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探讨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等。对疑难问题将设立专门的网页,分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理性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该模块接受来自各方面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期望等。 

4.答疑模块 

该模块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种方式。系统自动答疑是指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远程提交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问题库和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自动将问题发送到学科教师的留言信箱中,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通过发送留言通知该学生。之后,系统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归纳到领域知识库中,以便其他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给予自动应答。人工答疑则是学生将问题直接针对某个老师发送,老师一旦上线给出解答后即反馈给学生。 

5.网络测评模块 

该模块支持网上自测和正式考试两种类型。学生可以登录后进行网络自测,选择课程及内容进行测试, 可以自己设定章节、题型和难度系数等因素, 然后由系统随机生成测验卷, 自测完成后, 自动阅卷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以合法身份登录后可以对试题库中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同时通过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生成试卷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并考试试卷, 并且能够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 

6.后台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网络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课程管理、试题管理、论坛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1.页面设计 

主要采用jsp和部分servlet定制的标签来表现。为了加强用户体验与交互能力,在网页设计大量采用ajax技术来实现,如自动完成、在线提示等功能。 

2.课程信息录入流程实现 

本系统采用assh框架进行开发实现,下面以课程信息录入为例阐述系统的实现。在响应新增课程数据页面请求时,通过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配置文件struts-course-config.xml来完成业务流程的部署。当点击course_add.jsp上的保存按钮时,将输入数据用set方法存入到courseform中,然后根据struts-course-config.xml调用coursesave.do进行业务处理。在coursesave.do 中页面数据将从courseform中读取。coursesave.do执行成功后将显示页面(course_save_success.jsp)。coursesave.do对应的coursesaveaction在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spring配置文件中指定,也要定义名字为”/coursesave”的受管bean。同时,coursesaveaction 使用到courseservice。要使用courseservice,需要在coursesaveaction 中生成csservice 的get、set方法,并且coursecontext.xml中对“/coursesave”进行courseservice 的依赖注入。 

spring和hibernate 从dbcontext.xml 中读取和数据库有关的信息。数据库信息包括数据库连接、与数据库结构相对应的映射文件,把它封装在datasource中。然后将datasource注入到sessionfactory中,sessionfactory同时还对课程信息表courseinfo,所对应的映射文件courseinfo.hbm.xml以及hibernate相关操作然后将sessionfactory注入到数据访问类courseinfodao中。courseinfodao中是对courseinfo 表进行保存\查询\删除等基本数据操作,在coursecontext.xml中需要courseservice进行courseinfodao及其的依赖注入。这样做,使得当courseinfodao变化时,只需修改coursecontext.xml 给courseservice 实现新的注入就可以了,由此解除了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层的紧密耦合。 

3.事务控制 

为了对系统中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采用了spring的声明式事务管理机制。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等价的基于标注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因为事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横切逻辑,这正是 aop 的用武之地。 

五、结束语 

成功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 让学习者乐于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选择的智能型个性化学习环境,同时创设一个多人在线、互相帮助、协作式学习环境。本文采用框架技术设计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旨在构建一个性能优良、适合网络发展的智能型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641.htm.[eb/ol]. 

[2]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 的javaweb 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83-403. 

[3]罗时飞.精通spring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9-48,191-224,303-309. 

篇2

关键词:学习分析;个性化;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81-03

一、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学的发展,为有效利用资源和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利。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实施适应学生不同需求的教学策略是网络教育的一个难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提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方法之一是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习分析就是促进这种“深度融合”的有效抓手[1]。学习分析技术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从学习终端和学习管理平台收集数据并分析学习行为,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方便。

二、相关研究的进展

1.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古有春秋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资质实施教学;现有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他强调小步调原则和自定步调原则,主要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分成细小的、利于学生掌握的学习单元,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定学习步调;凯勒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SPI),主要是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不同难度的学习单元,并提示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行选择,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海量的学习资源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资源[4]。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网络教学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网络管理平台传递学习资源、进行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评价等。网络教学主要强调互动和个性化,互动包括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人机互动主要通过网络传递教学资源、实施网络学习等,师生互动包括教学管理和辅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协作学习和交流。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与技术的融合,通过技术辅助达到学习目标。

3.学习分析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就是学习分析。学习分析是指应用现代化分析工具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从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预防机制和改进策略等。学习分析通过现代化分析软件工具,对网络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给出可视化的分析结果,为教师调整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学习分析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习分析工具的开发、介绍和使用,对于学习分析在具体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较少。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教学和网络教学都融合了网络技术元素,传统个性化教学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量化数据的支撑,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对学生的学习动态的了解比较缺乏,通常学生很难从海量的学习资源中提取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资源,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建构产生了不利影响。学习分析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策略提供了参考。总之,学习分析的发展和应用为个性化网络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以教师在教学中是否直接介入教学内容,可分为直接教学模式和间接教学模式[5],而网络教学倾向于间接教学,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机,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进行知识建构,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资源使用情况,并进行个性化调整:学习资源的筛选和上传、学习任务的布置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学习评价作为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网络数据动态观察学习效果,是对在线教育最客观的分析[6]。学习分析是教学评价的技术支撑,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依据,个性化教学是网络教学质量的保障,而网络教学会产生大量的网络学习数据。

通过分析学习分析、网络教学和个性化的关系(如图1),笔者提出了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式(如图2)。

图1 学习分析、网络教学和个性化关系图

图2 基于学习分析的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教师根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调整,其中,主要是对学习数据的分析。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块分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学生登录系统学习、教师利用学习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开展个性化指导。教师主要是发放学习资源和布置学习任务、收集学习数据和分析、调整教学策略,而学生主要通过登陆学习管理平台,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

1.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

网络教学环境主要集中在LMS教学管理平台上(如Moodle等),教师负责在平台上建立学习模块、上传学习资源和布置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的上传和学习任务的布置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上传的学习资源分为难易等级不同的小单元,而教学任务也要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并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登陆系统学习

学生通过身份认证,登陆学习管理系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的提示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系统会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如:登陆信息、在线时长、学习交互、完成任务等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学习分析的数据来源,是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记录。

3.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SNAPP、Gephi等数据收集软件可与学习管理系统无缝结合,实时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信息。教师采用这些软件自动收集数据,节省了数据收集时间,为及时调整策略提供了保障。数据被自动收集后,以特定格式保存,再利用UCINET、Gephi软件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学习交互社群、小团体、交互人次(主动交互和被动交互)、有意义的学习单元的分析等。而IMMEX学习管理平台自带学习分析功能,能分析学生在每个学习内容的停留时间、学习步长、学习思维等,并将学习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

4.结果分析和策略调整

学习分析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参考,教师根据学习分析的结果调整教学目标、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实时学习交互社群图可以分析学生在线的活跃程度,具体分析学生的不同交互程度(如:交互次数、学习内容的使用状况等),进而分析出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信息、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进而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如: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等);对有意义的学习单元的分析显示了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从中可以分析出学习内容的推送是否合理,学习任务的布置是否得当,并对应资源和任务将教学目标进行层级分类[7];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分析,显示了学生的隐性思维,将学生的默会知识学习思维显性化,教师根据思维分析判断哪些学生学习比较顺利,哪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进而开展个别化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结果反馈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调整学习进度、学习策略等,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

四、结束语

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以学习分析技术为支撑,以学生学习数据为基础,以个性化的教学为具体策略,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网络教学过程中记录了真实的学习痕迹,学习分析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态和隐性的学习思维,为教师分析学生的内在学习机制和后续的个别化辅导提供了准确、可行的依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的策略调整是一个有机可循环的整体,这共同保障了个性化网络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0 年)[Z].2012-03-13.

[2] 吴凤霞.论差异化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 2014,(07):141.

[3][4] 学习分析网[EB/OL]. http:///news.aspx?sortid=248.

[5] 郭勇.直接教学模式和间接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 究.2013,(03):103-105.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2

Analysis of Network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in the Practice of Computer Teaching

Xu Jianglan

(Gu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Training Center,Guiyang550023,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is to explore a wide range of vocational teachers has long been a hot issue,how to be able to take the case means for students and schools with the resources and training that can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ultimate purposes.Use of network management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system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promote student development.

Keywords:Computer;Network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content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而计算机专业院校若想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推广网络化管理的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一、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网络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优点开始显现,并且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当前国外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进程中,已基本实现了对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而依照我国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发展模式,想要做到对计算机实行全面系统的网络化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才能建立一套完备的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使计算机教学的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是我国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

面对以知识经济逐步代替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模式,我国的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实践过程,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亟需进行改革,引入新鲜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思想,这样才能保持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始终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而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正顺应了这一形式,其灵活多变的形式很好的满足了高等教育对管理模式新的需求,保证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措施下学习更加轻松便捷。教师也可以利用更加多元的手段进行教学,将课堂知识点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直观的向学生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同时,计算机管理的网络化也方便了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资讯和学生的最新动态。

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加大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视力度,令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动手能力。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可以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加娴熟的专业技能。

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特点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开展学习,这对课堂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换有着强烈的推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深入指导,按照教学要求将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的传递给每个学生,并通过网络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进度,改进教学的方法。

(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于计算机实践教学辅助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他科目。由于计算机实践教学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让他们提早接触到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令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重视程度。同时,网络化管理也加大了学生在学习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联系程度,帮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术。并且,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常常要涉及到对各种软件的具体操作,单纯依靠书本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对操作过程建立一个明确的概念,而网络化管理不仅给了教师一个具体展示软件操作过程的平台,也给了学生自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直观的了解了知识的应用方法后,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在日后的工作中顺利的解决相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应用方便了教师在设计可能是加入一定的实际应用问题,给学生创造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条件。且通过网络便捷的管理,能够将学生快速的分成不同的小组,以便于在小组活动进行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对学生小组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实施的监督,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是教师能够掌握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加以指导,做到了因材施教,也节省了教育资源。

(四)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还给教师对学生资料的统计和整理带来了方便。在高校的教育管理系统中,全面的实行计算机管理的网络化,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其方便的信息存储功能、资料便捷的管理和传递模式,同样也能给学校的其他日常活动带来方便。将计算机网络化应用到行政管理体系、教学研究的领域、网络资料查询系统、网上心理咨询、学生资料的网络管理、和教职员工的网络管理中去,可以大大加快学校的办事速度,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到提高教学的水平中去。

三、当前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网络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实践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如果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就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需要,

(一)计算机服务范围单一。目前计算机时间教学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虽然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于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当中,但是却缺乏系统高效的管理手段,使得不同院系、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通畅,计算机只是单一的被用来进行数据统计和教学示范,难以发挥出计算机网络管理应有的优势。

(二)计算机教学的结构安排不合理。当前的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传授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程度,浪费了计算机网络资源,结果导致了学生的理论掌握充分而实际动手操作的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发生脱节。同时由于对专业知识的过度强调,使得系统的课程安排被分散到不同的年级和专业,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只精通于自身专业,知识面过窄,在面对实际应用中复杂的计算机操作问题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及技术作为指导,难以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水平落后。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对计算机网络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阻碍了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交流,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对系统化教学的要求,也阻碍了高校之间的学术沟通。另外,管理模式的落后也是导致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教学用计算机依然采用普通的联网方式,只是单纯的对设备进行维护,而未能将教师、学生以及课程内容和科研项目纳入到管理范围之内,限制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后优势的发挥,难以适应当代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需求,因此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要从旧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以适应科技的发展速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网络化管理的改进方向

尽管高等院校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建设上获得了不少成绩,收获了不少经验,但计算机的网络化依旧处于探索的阶段,老式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对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影响依旧存在,因而迫切需要从已收获的经验中寻找新的思路,开拓新的模式,在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提升计算机网络户管理对高校教学及管理的促进作用。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把握好网络化管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实现其对教学促进作用的最大化。这个过程并非要依靠多么先进的设备,而是要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新的教学手段与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出的先进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而非盲目的求新求变,忽略了教学最基础的而核心理念。一个管理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在于它有多么贴近时代,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扩展课程的知识容量,是否能够令教学收到理想的成果。

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网络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确保人才的培养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我国教育的特点建立与高校需求相适应的网络管理制度。

五、总结

对计算机实践教学进行网络化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发展,为向社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亨友.计算机实践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时代,2009,1

篇4

关键词 泛在网络化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岗 岗位考核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32-05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衍生出泛在网络的概念,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1],即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也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重大变化,使得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学生以及授课教师,而是包括学生、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授课教师、新型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等,这显然与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泛在网络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并不是对传统课堂式教学的否定,而是在传统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做了补充,这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能学习。但目前对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技能在学校的实践模式以及岗位技能需求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拟从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践模式以及岗位技能需求的角度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提出新型信息技术教师岗在中学的实践模式、职业技能需求以及考核标准,希望可以为各级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参考建议。

2 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岗研究现状

目前,专门研究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岗的相关文献比较少,现存的文献主要是从学校校长以及普通授课教师的角度提出不同岗位教师需要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没有成体系,难以在教学实际中应用。例如:张家年提出信息化主管在学校的实践模式以及职业技能构成要素[2];美国和中国分别提出针对普通授课教师的NETS・T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新型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IT从业者,具有双重属性。目前在工程领域,大连市出台了《IT职业技能标准》,该标准比较完整而具体,但适用对象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难以体现教育的职业特性。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岗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存的文献虽然提出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师岗的职业能力需求,但并不全面,难以成体系,很难为各级用人单位提出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3 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岗实践模式

泛在网络化学习是一个庞大的学习系统,需要具有不同信息技术基础和教育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师维持系统的运行,从而为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个性化学习服务提供支撑。因此,可以将新型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细分为“信息化主管”“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辅助教师”三种岗位,再结合张家年提出的信息化主管实践模式,提出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的实践模式,如图2所示。

图2表示的是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的实践模式,实线表示的是教学或管理上的联系,虚线表示的是业务上的联系,处于同一水平线表示职位级别相同,不同层级表示级上的上下级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化主管处于学校的领导层,主要是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辅助教师与授课教师、普通信息技术教师处于同一级别,主要是协助普通授课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是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普及以及创新提供指导,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造力。

4 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岗职业技能分级

每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对各岗位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根据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岗的实践模式以及结合教育系统教师级别的分级理念,将信息技术教师按岗位的不同分为三类、四级。由于信息化主管是属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层,因此将信息化主管分为2、3、4级,分别对应为中级、高级、特级;信息技术教师以及教学辅助教师分为1、2、3级,分别对应为初级、中级、高级。

张家年已经对校园信息化主管职业能力需求做了说明,因此本文不再重复。

目前全国各级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所采用的教材以及教育思想都比较落后,再加上学校管理层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岗进行重新定义,信息技术教师应基于专业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一切以学生的基础以及兴趣点为中心,开展兴趣化、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3]。

教育是关于人成长的一项伟大的事业,工业社会的教育是让人成长为适应工厂机器化集体生产的操作者。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人的个性化需求日趋扩大,不再是传统的规格一致的“标准件”。近年来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辅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每一条学习记录。巴拉巴西也认为: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教学辅助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系统上留下的学习记录,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做出系统性的评估,联合授课教师为学生制订具有差异化特性的培养方案,同时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提出参考意见。另外,伴随着MOOC等大规模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辅助教师可以从海量学习资源中挖掘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作为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推送给学生,从而可以通过大数据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减负”的教育理念,真正读懂学生。

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列出新型信息技术教师岗岗位说明表,其中信息化主管可以归一到张家年提出的学校信息化主管的素质结构以及实践模式。笔者主要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以及教学辅助教师的岗位分类以及职业技能需求,其中岗位分类如表1所示。新型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能力需求如下。

1)岗位资格1级(初级):应具有一般的应用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

2)岗位资格2级(中级):熟练运用相关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已具备指导他人工作的能力。

3)岗位资格3级(高级):具有创新性的应用能力,教育系统内部的能力认可,基于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在专业领域提供专业指导。

4)岗位资格4级(特级):具有创新性的应用能力,专业领域的创新性能力认可,基于相当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在专业领域具有开创性,有一定的影响力。

5 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职业技能体系

网络化学习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信息化主管作为学校信息化的领导者,必然要在宏观层面对学校整体信息化方案以及发展愿景进行规划、实施、监督、指导和管理,同时还要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辅助教师提供培训以及指导。要完成这一目标,必然需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以及技术能力。孙祯祥提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工作构成[4],可以看成是信息主管的业务能力需求,结合大连出台的《IT职业技能标准》,进一步提出信息化主管的技术能力需求,也就是说信息化主管不仅要掌握泛在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知识,还需要一些扩展的技术能力,如表2所示。

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者以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协助者,在学校信息化主管以及教务处的领导下,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校内外环境制定和落实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与规定,另一方面要将教育学、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并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获取并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来培养及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同时辅助学校信息化主管推动提升学校整体以及教师员工的信息素养、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辅助教师是智能教育的实施者、学校信息化的协助者。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记录可以被完全充分地记录下来,因此,教学辅助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取并分析学生需求,制订相对完善的、合理的学生课后学习方案,从海量学习资源中挖掘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作为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推送给相关授课教师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教师与教学辅助教师能力的构成模块以及相对应的技术能力如表3所示。

6 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信息技术教师岗评估标准

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IT职业技能规范》以及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教师等级评估制方案[5],制定泛在网络学习方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岗的职业技能评估标准,如表4所示。

7 结束语

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学习平台,传统的教师职业类别、级别评判方案难以适应新型信息技术教师。因此,本文结合实际,从理论的角度提出泛在网络化学习方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践模式、职业技能需求以及考核标准,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工作,可以为各级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梵文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8):12.

[2]张家年.学校信息化主管的素质结构和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6):18-23.

[3]汪雨春.个性化教学策略方向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5-6.

篇5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322.8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01-01

目前在Intem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把在教育网络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化学科学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三者融合起来,建构一种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需求的教学模式,是新世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化学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景一提出课题一自主探索一网上协作一课题小结一网上测试一课题延伸”7个环节。从学生和教师各自作用的角度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有利于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在教学活动进程中,通过实验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而进行的“人一机”交互或“人一人”交互,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使教学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有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2)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网络协作过程中,在交流与反馈栏目里学生对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创造”的知识进行讨论。这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3)有利于学生总结、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题小结中,不再是传统的老师单一的总结,而是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再与网络小结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此环节,学生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无疑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与交流,包括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习效果的检测等:在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探索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通过在讨论式学习中信息,在程序式和发现式学习中引导讨论的中心,协助学生发现“新想法”,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的评价,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协助个别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教师是整个群体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协作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它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这使得过去呆板和僵化的教材表现形式得到极大的改善,教材表现力将使学习更加有趣味、更加简便,也更为有效。整个网络模式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网络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思考

1、教师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化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2、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网上提供的资源异常丰富,学生容易忽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使网络课堂教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现行课堂教学只有45min,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性因素,要使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整个模式流程,是非常紧迫的,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必然产生了矛盾。

3、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现行网络教学,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网络资源库,即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校园网上的网络资源库,资源库内有:虚拟实验室、背景资源库、网络课件库、习题试题库、拓展库等,为了使内容更为丰富,更与时俱进,库中资源必需要不断补充、更新。从当前的软件市场上看,专门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现成网络软件很少,而且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因而需要在一线课堂教学的化学教师参与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但这些工作对教学一线教师来说,不论在时间或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虚拟实验室弱化了部分实验功效。

篇6

关键词:专业课程;网络化;学习交流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4872-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cation Platform

PU Xiao-ni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g,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The less contac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school after school hours with professional teachers asked the students to devel op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study and exchange network platform. To provide variou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materials for students through the learning platform, network guidance and answering multi-directional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to immediately solve the problems in students learning skills and heavy and difficult learning.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the system has developed a mobile ver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latform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the promotion of advanced professional skills, learning good way to learn, the accumulation of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s; networking; learning exchanges

当前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教师上完课就走,师生交流的时间太少”的现象,特别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在课堂没有很好的消化课程内容,课后又没能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甚至因此而放弃本课程的学习。这可能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甚至是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的学生的就业与工作。虽然现在网络信息量大,知识获取的途径也比较多,但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网络资源所提供的知识范围太广,跟专业及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开发“专业课程网络化学习交流平台”。

1专业课程网络化学习平台设计

专业课程网络化学习交流平台的创建针对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对学生中遇到问题期望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创建了专业课程学习网,建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与专业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因学生问题积压,并且可以通过平台论坛的及时交流提高学习自学能力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1.1专业课程网络化学习平台设计目标

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以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为背景,根据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开发一套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交流,能充分利用学生、教师、网络等各项资源,结构灵活,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系统处理效率高,具有可扩展性、安全性、集学习与应用于一体的专业课程网络化学习交流平台。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习条件,系统设计开发手机版,即使没有电脑,也可用手机访问到与电脑相同的所有功能。学生可以不用去机房、网吧,也不用专门为了学习、查找资料而打开电脑;只需拿出手机,轻轻一按,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篇7

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和教师、理论和实践、虚拟和现实、远程和现场等的和谐统一, 创造了不同学力的个体都能学习的环境。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围绕多元学习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多元学习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和教师、理论和实践、虚拟和现实、远程和现场等的和谐统一,创造了不同学力的个体都能学习的环境。该多元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意义建构”有很大的作用,从而培养了全面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和谐的学生个体,使每个不同个体的学生都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本文将围绕着网络环境下多元学习模式——“接受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及“体验学习模式”进行研究,以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大多数人开始以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网络辅助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能动作用。按照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的多元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施积极学习者策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借助互联网、校园网、教师网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系统有序地构建新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克服传统学习模式的不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为网络环境下多元学习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1.接受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的接受“学习”模式下,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高校学生可以在开放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学习,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被排除,只是被置于较次要的从属位置。学生在网上完成教师指定的预习任务,写下自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并通过电子邮件在课前反馈给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实施积极学习者策略,借助互联网、校园网、教师网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系统有序地构建新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库,与学习过程相关的文本、图表和声音等资源完成网上即时作业和复习任务,进行网上单元自测,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答案解析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例如在《广告摄影》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通过互联网浏览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广告,了解汽车广告的摄影过程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从而构建起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为步入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网络环境下,操作练习摄影作品的后期拼接及制作,从而达到比较震撼突出的视觉效果。又如在《交通安全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网络监控的交通事故视频,了解交通事故发生时容易忽略的安全隐患,从而构建新知识。这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接受学习模式”,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构建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效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2.探究学习模式

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进度设置一个待探究的问题,创设一个能激发学习动机的情境,引导、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探究“学习”模式下的学生需要:自主探究——围绕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甚至还有虚拟仿真的内容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协作交流——在网络环境下以讨论的形式开展小组内或班级内的协作与交流,借助多种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对问题进行探究,制作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提高——学生通过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等形式,了解教师对自己学习情况的点评,继而进行阶段性学习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对当前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且与同学就学习效果进行相互评价。

3.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下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定学习计划,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并进行自我评价。网络学习系统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自主学习方式不必拘泥于固定形式,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进度选择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网络评分系统和测试系统,则为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估提供了途径。学生可根据上网学习记录、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网上交流互动的情况和网上测试记录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定网络自主学习成绩,了解和反省自己学习的过程,对当前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例如英语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寻英语教学的网页、电子论坛和电子杂志,利用网上提供的英语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达到确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深入分析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如《听霸》内容丰富,含有上百小时录音,包括听力初步、词汇精进应试宝典、泛听园地、美语新闻、走遍美国、电影精选等内容。自主学习者应该根据自己目前的英语听力水平,对所收集的这些英语学习的网络资源须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接近自己水平、最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资源,进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又如,有阅读爱好的学生可以到“起点中文网”“我看书斋”等网站中阅读到传统的和时尚的各种类型小说,可以在推崇国学的“百度国学”网站中翱翔,可以到推古典诗词的“中华诗词”网站中欣赏诗歌,也可以在“榕树下”饱览经典散文。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阅读,学生培养了兴趣,锻炼了思维方式,积累了审美观念以及扩大了知识结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4.合作学习模式

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需要经历最近发展区阶段,通过在社会情境中与他人的交流而获得。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以计算机网络为交流的平台,通过有着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方式来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网络进行竞赛式协作、讨论式协作、搭档式协作、角色扮演与互换式协作、共享式协作、问题解决式协作和辩论式协作。

笔者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校园网为依托,以网络学习中心为支撑对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试点,并通过问卷调查、期末考试、小组作业、网络教学平台的活动对协作学习方式效果进行检验。根据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为85%以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浏览次数最多的是课件和动画视频演示版块,答疑和论坛版块也利用得比较充分。83%的学生参与过论坛或答疑版块的活动。20%左右的学生在网络交流时属于活跃人群,论坛上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深入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常常会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除了对知识的理解,在互相协作方面,学生也受益良多,许多学生从不知道如何讨论到能够协作进行有深度的探讨。学生对于小组协作模式由陌生到逐渐适应,论坛上的讨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充分展现了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体验学习模式

体验学习是一种情境学习,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创造出和现实生活一样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在现实中一样进行体验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体验个性,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该模式以网络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潜能为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兴趣愿望相结合;以“任务型教学”为实现方式,通过“做中学”,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学习模式既实现了学生体验的内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虚拟的交互、反思和评价,又让学生在虚拟的测试场景中进行自我测试,实现了体验的外化,进而促使学生获得体验和知识。

例如在《电脑绘画基础》学习中,学生通过人体工程输入数位板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达到完全模拟现实生活的绘画效果,从而体验学习。在表演课堂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的体验情境中扮演角色,诸如历史人物、伟人、名人、教师、学生、医生等各种人物形象,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进行各种各样的体验学习。又如在一些实践性的课程中,学生基于网络体验军事作战、体验外科手术的全过程、体验汽车驾驶等。在虚拟的飞机驾驶训练系统中,学员可以反复操作控制设备,学习在各种天气情况下驾驶飞机起飞、降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熟练掌握驾驶技术的目的。由于这些虚拟的体验学习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体验,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再如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国外旅游的情境中,与人交谈,既达到学生练习口语的目的,又体验了异国的风情和文化。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体验学习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学习过程,运用网络等各种手段创设学习环境,学生容易激绪体验,更易入情入境。

三、结语

网络环境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实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方式和方法以及评价的多元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的能力,因此值得我们向高校学生推广。

篇8

作为三通工程重中之重的“人人通”就是让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以此促进教学教研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2012年,绵阳注重协作创新和科学引领,辅以优秀资源建设了市级教育云平台(图1),网络学习空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绵阳在引导教师用好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 推进教师实名制注册

网络学习空间全面应用的第一步工作是教师个人信息的注册。从2012年开始,根据全省统一安排,结合绵阳市实际情况,先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前期宣传和动员活动,层层引导和督促网络学习空间的实名注册,即教师以真实姓名在云平台上注册空间、上传照片,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市近2.2万名中小学教师在省、市云平台上的网络学习空间完成实名注册,注册率达47%。教师在空间中上传各类原创资源和信息十万余条,访问量达到近百万人次。数十个名师工作室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广泛关注。实名注册促进了教师网络道德水平的提高,明白了需在网络中勇于承担责任,确保所发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同时也规范和方便了全市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管理。

2 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

聘请教育技术专家,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2013年,全市举办了有110名教师参加的培训者培训,后期各县(市、区)陆续组织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全市共有500名教师参与。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照QQ空间、突出学习特色,注重案例分析、强调任务驱动等方式,让教师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内涵,掌握建立学习空间的基本方法。骨干教师回校后先行先试,再通过校本培训带动全体一线学科教师广泛参与、设计、建设、完善各自的空间。通过层层培训的开展和推进,一线学科教师的网络教研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学会建立自己的网上备课中心 首先教师学会了在空间里根据教材建立教案目录,再根据目录上传教案。其次,教师还学会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如何随时改进、更新教案,以及上传教学体会、反思等。所有的教案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通过平台的分享功能与他人共享。

学会建立自己的网上资源中心 教师学会了利用空间的资源推送功能来获取云平台上现成的文档、课件、视频、图书、报刊等优质资源,再连同个人的积累资料、同事空间共享以及外围平台资料一起归集到个人空间,形成自己的网上资源中心,并根据教学需要按学科、年级、类型对这些资源归类整理,与同行共建和分享,做到资源动态更新。

学会建立自己的网上教研平台 一般教师学会了在空间中建立同一学科的教师群,链接其他教师的空间地址,添加对其他教师的关注,分享新的教学动态、成果和思想。作为学科骨干教师还学会了如何组织、指导其他教师开展网上教研,包括教研计划的、围绕教研主题的资源搜集、参与人员的组织安排、教研活动的评价等。

学会建立自己的网上管理平台 对于教务教研管理教师,在培训中:一是让他们学会在空间里建立教师联系表,设立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实现对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让他们学会统计各类网上教学活动开展的次数,如何就某一次教学或教研活动给出反馈信息和改进意见,以及评价学习空间的使用效果。

3 开展重点区县、重点学校试点

在开展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后,我们选择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作为试点。在梓潼县文昌二小,我们发现部分年纪较大的教师在培训初期掌握较慢、后期部分教师不适应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学习空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延长培训时间和结对帮扶的方法,再用落实任务、开展评比等形式促动教师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实际应用。通过前期试点,我们在校本培训的组织实施、激励措施的制定、以活动促应用、建立评价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试点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在全市的应用推广打下了基础。

4 建立应用保障机制

为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各种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研修,让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变革教学方式的阵地。

第一,学校加强过程管理、做好教师使用空间的情况记录,不断提高个人空间的使用效益;

第二,定期开展学校、县级、市级的评比活动,及时通报结果,并将优秀案例推送至教师空间;

第三,以绩效考核为导向,针对空间的版式设计、个性化栏目、课程资源、互动交流、信息更新等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按总分设立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并纳入学期考核。

这样,教师应用学习空间来进行教学、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5 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通过前期的培训和试点,再到教师的全员参与和使用,我们发现网络学习空间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助于信息素养的提升 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教师们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学会了下载和制作更为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同时可以熟练地使用投影、电子白板和交互电视等“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此外,教师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等方式高效地获取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再通过合理地鉴别吸收,以多媒体形式整理、输出新信息,合理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如昵称为“mywmc”的老师发表了《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详细介绍了微课的特点、设计原则、制作方法和工具软件等,让更多教师能参与到制作 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的活动中来。

有助于职业理念认识水平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理念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每天都有很多老师积极分享着他们各自的教育经验与情感,能让浏览者体会到他们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态度和个人修养。其他教师会积极地反思自己,然后再以评论或日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们在空间里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如昵称为“天天向上”的老师在日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中写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把和蔼可亲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学生,用真诚炽热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这篇文章引起了诸多浏览者的共鸣。

有助于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完善与提高。在网络学习空间,尤其是名师工作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教师分享的学科知识,包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还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研讨增长专业知识的经验。大多名师工作室还罗列有相关学科网站的链接地址,这也帮助其他教师能快捷地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分为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高专业能力最高效的方法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在学习他人的同时,要对自己教育教学的经历进行反思、总结,并与大家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再不断地完善自己,进而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教师还可以发帖,让同行为自己出谋划策。如“我是数学教师”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多个教师的回复,包括“建议做做拼图和魔方游戏”“可以用多媒体软件模拟各种空间场景”“联系生活是最好的途径”等。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教师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方针得以贯彻,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也得到了更新,从而使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

一、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存在以下几个现状

1.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些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希望能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年龄、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所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上存在差异。虽然有些教师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他们也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要来设计课件,对于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缺乏清晰的认识。

2.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足

自主学习意识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因,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同样,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而自主学习意识尤为关键。形成了自主学习意识后,才能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在网络环境下,好的学习方式会帮助教师更快的成长,更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网络资源,使教师的自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基本技能。

二、小学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

1.通过信息技术科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技术素养。要求教师把网络的教育优势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优势,需要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术和信息搜索、选择的技术。

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在网络教育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素养是:(1)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2)利用资源的能力: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学,可

以熟练地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3)信息利用的素养:确定、提取、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4)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

具备了以上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接受学习转向建构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学习。

2.开展专题网站学习

为便于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综合研究性学习,网上有很多学科性质的专题网站,比如,孙方教授的个人博客网站――且行资源。网站集结了很多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秀资源,有PPT专题、Flash专题、教育技术论坛、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资讯等;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的东行记、焦建利教授的“我的教育技术自留地”等国内优秀的专业网站,都是教师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3.教师利用网络获得资源和工具支持

信息技术作为效能工具进入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以教学媒体和教学辅助工具的形式出现在教师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现代技术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供教学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多样、便捷、高效的途径,可以将传统的文本形式出现的理论、逻辑等知识信息转变为更直观感性的图形、动画,可以实现事物复杂过程的图解展示,也可以实现大量教学信息的高速储有与提取。

4.教师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和工具进行教学研究

教师利用其工作实践场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技术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首先,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互联网的介入使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基础资料,包括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资料、方式方法资料、同行进行相关研究的对比资料,甚至具体研究工具的获得。其次,现代技术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支持。在研究过程的论证与方案设计、研究观察和数据收集、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研究结论的形成等各个环节,现代技术的介入为教师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和方法上的支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效率以及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最后,现代技术的介入使得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换和应用更加迅速。

信息时代也是学习时代,信息时代呼唤学习变革,在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使教师的学习方式从印刷时代跨入了信息时代,通过对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者能够避免传统单一环境下学习的发生,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

变革。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18-04

一、概念界定

远程学习行为,即在基于媒体技术和资源的远程环境中发生的学习行为,与之相近的概念有“网络学习行为”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类:一是强调自主学习行为,即在远程学习环境中主要是自我控制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行为;二是强调交互行为,认为远程学习环境中发生着两种交互行为,即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化交互行为、学习者与参与者的社会互行为。

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理解。远程学习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离不开学习理论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是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联通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学习的社会本质,同时,Web2.0技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参与和交流协作;于是,在学习理论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远程学习不仅关注个体意义的自主学习,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互动和参与,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与助学者和教师等之间的交互。因此,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行为,应当包括个性化交互行为和社会互行为,前者主要是学习者与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人机交互行为,体现为学习者登录平台情况、对学习平台中各模块的参与倾向与参与程度等;后者是学习者借助交流工具进行的学习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人际交互行为,具体体现为基于论坛等交流讨论、学习求助等。二者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支撑着远程学习的运行。

二、调查情况说明

(一)教师远程学习平台

宁夏通过公开邀标和评审,建立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央电教馆负责的三大远程学习平台。三大平台各有特色,总体看来都具备下列基本模块:第一,管理与信息公告模块,包括学员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等管理信息、信息公告、学习方案(学习目标、任务、考核与评价、进度安排)等。第二,课程资源模块,专家讲授的课程视频,同时附于案例评析、参考资料、思考活动;内容主要为聚焦课堂、教师成长、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每学科7门课程,每期共计80学时。第三,交互模块,包括论坛、个人博客、互动对话等。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研究采用现场访谈、问卷调查、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选取宁夏参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涵盖中小学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等14个不同学科,共计436名,其中:访谈20人,问卷调查380人,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36份,回收率为88.4%,其中:有效问卷314份,有效率为93.4%。笔者作为辅导教师对教师远程平台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调查内容有教师的学习准备情况(硬件支持环境、计算机使用率、使用水平、网络学习经历、动机等)、教师在远程学习平台中的各项活动情况、教师对远程学习的反馈情况(对远程学习的满意度与认识、态度)。本研究依据上述远程学习行为的理论界定,结合调研数据重点分析教师远程学习行为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一)个性化交互行为

1 教师登录平台的总体情况。(1)登录频次。41.7%的教师都能每天登录平台1次,36%的教师每天登录若干次,说明教师参与远程学习比较积极,平台使用频率较高。(2)平台的适应程度。首先,教师对整个学习要求、进度安排和考核很清楚,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平台、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或路径,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是在学习的初期,有部分教师找不到注册码、注册路径、“学科论坛”等情况。因此,要注重远程学习的开始阶段的引导和帮助,让教师快速熟悉平台,特别是对首次进行远程学习的教师要给予帮助。其次,适应平台所花费的时间与教师年龄、信息素养有直接关系,年龄较大、无网络学习经历、计算机技能不足的教师在适应平台方面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要注重对这部分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2 教师在平台中各模块的参与情况。(1)部分教师对信息公告模块关注度不高。在信息管理模块,大部分教师比较关注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进行查看,对于成绩不合格的作业,教师会积极地修改完善后再提交;部分教师对信息公告模块的关注度不够。笔者在参与辅导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不关注学习指南,特别是平台的操作指南,出现了学习时往往找不到指定路径的现象;有的教师不关注公告,调查显示,37.6%的教师登录平台后经常关注公告,大部分教师不关注公告,导致就近期的计划安排和提示全然不知,经常出现学习进度滞后、不明确任务、不按时交作业等现象。(2)课程模块的参与度高,交互模块的参与度低。从表1来看,教师在平台上参与度最高的是视频讲座、案例评析等课程模块,经常参与的占72.4%、60.5%;其次是项目论坛、参考资料,经常参与的占56.5%、55%;而对于互动对话、个人博客、基础教育百科,经常参与的占36.2%、16%、24.1%,参与相对较差。

由此看来,教师登录平台主要是进行视频课程的学习,完成与学习有关的任务,而对于学习任务中没有要求的内容如互动对话、个人博客、基础教育百科等,教师一般不参与。从我们对“平台登录的影响因素”调查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60.5%的教师认为登录平台是学习任务要求,有33.1%的教师认为是学习的氛围;45.2%教师登录平台后经常做的事情是视听课程,其次是进入讨论区学习任务要求的帖子、提交作业、查看作业反馈情况,有7.3%的教师随机做一些事情。

(二)社会互行为

1 论坛交流讨论。从交互的对象看,交互主要发生在教师与教师之间。调查显示,61.7%的教师偶尔与专家或辅导教师进行交互;从交互内容看,多以教学问题为主,包括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管理等,科研和专业发展关注较少,反映远程学习情况的较少;从交互的行为看,多数教师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习惯于通过观察他人交互进行学习,观望者、“潜水”者多,回复者少;提出问题多,回答问题少;从交互的深度看,交互层级(每个帖子之后都有不同数量的跟帖数,这里将跟帖一次记做1层交互,跟帖2次记做2层交互,跟帖n次记做n层交互)较低,深度不够:一方面,少数帖子达到10层左右,大部分帖子在4—6层,回复为0的帖子也占到了相当比例;另外,讨论缺乏深度,讨论以自发为主,话题零散,过于发散,知识建构不足。总体看来,交互的范围较窄、频次较低,往往流于形式。

2 学习求助。为了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网站专门设有咨询服务模块,主要针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咨询。但是调查表明(见图1),只有6.4%的教师对这一功能使用过,教师在远程学习中遇到问题之后,主要咨询或求助的对象是学伴、周围的同事,只有14.3%的教师咨询辅导教师,还存在一些教师不知道咨询谁的情况;从教师的沟通方式来看,教师主要是通过学习平台中的讨论区来沟通,其次是通过QQ(群)等,沟通和求助的对象主要还是学习同伴。有教师谈到“有些辅导教师不太关注学员的学习,有些地方不明白,只能请教同伴”。这说明,一方面教师倾向于与周围熟悉的人或同伴进行交互,与辅导教师等咨询服务人员之间还存在心理上的距离;另一方面辅导工作不到位。这就启示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良好的交互氛围,缩短和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距离,扩大和提高交互的范围与质量。

四、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将目前教师远程学习行为做如下总结:教师登录平台比较积极,对远程学习平台的适应性较好,这为进一步开展远程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教师在平台中的学习行为以个性化的交互行为为主,社会互不足,且缺乏引导,交互的总体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教师远程学习以传统的“视听”为主,仍然是被动的个体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行为,群体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很少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不符合远程学习发生的基本规律。为了提高教师远程学习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分析导致教师上述学习行为的原因。

(一)学习评价单一:标准单一,导向单一,评价主体单

首先,评价以数量为标准。目前,评价指标只是以课程学习的时间和作业完成的数量为依据,对质性指标关注不够,这样会导致教师完成作业重数量而轻质量。其次,评价导向以完成作业为主,交流互动关注不够。对教师在课程学习时间、作业方面的权重占80%,论坛研讨只占10%-20%。最后,评价的主体是组织方,缺少教师所在学校的监督评价。教师学习实际状况如何,所在学校最具发言权,但目前学校在教师远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监督评价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相关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改革评价导向,关注质量,提高参与性、加强交流互动,真正体现远程学习优势和成人特点,是重要思路。

(二)组织引导乏力

对于教师与专家或辅导教师之间的交互,组织引导不够,没有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干预。教师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基本没有开展,如教师谈到“不能很好地跟专家互动,只是一味地学习,效果总的说不太好。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希望加强互动这个环节”。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影响其参与论坛的因素排在前四位的是:需要花比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参与和讨论中得不到满意的回复、没有专家的引导和参与、缺乏对课程论坛使用的引导。这说明,一方面教师在论坛中的交互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缺乏足够的组织和引导。

从笔者参与辅导工作的过程来看,辅导教师主要是完成了参训教师作业的批阅、学习简报的制作,论坛研讨的组织和引导基本没有开展,辅导作用发挥得不够。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方面,辅导教师的辅导工作缺乏远程教育理论指导。远程辅导团队是按项目要求的比例由优秀学科教师、教研员以及高校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人员组成,他们的学科教学能力较强,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辅导的学术性水平,但其远程教育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辅导工作缺乏理论指导,未能有效引导学员开展论坛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辅导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一些担任辅导工作的一线教师或者教研员往往由于工作忙而影响了辅导质量,如有学员谈到“部分辅导教师迟迟不反馈,作业批改不及时,最后是合格,让我学习得很失望”。这些启示我们:辅导教师的水平、责任心、辅导工作量都要充分考虑,保证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

(三)学习保障方面的原因:学习时间不足、硬件条件不够

我们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调查,首先,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是第一大问题。86.6%的教师认为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进一步调查表明,导致教师网上学习时间难以保证的因素是工作任务重(占93.6%)。在访谈中,教师多次谈到“日常工作很忙,工作压力大,难以保证学习时间”,大部分教师建议将“学习时间拉长一点或者将学习放在假期”,“希望网站提供下载功能”或“长期开放、保留资源以供我们随时交流学习,让学习能够持续下去”。其次,农村教师学习的硬件条件不足,“网速慢、容易断线等网络配置问题”(54.1%)和“上网不方便”(49.7%)的情况较为突出,学校办公室机子不足,有的教师家里无电脑或者上不了网(见图1)。

(四)学习者自身的原因:远程学习不适应、学习技能不强,影响学习质量

远程培训尚属新事物,大多数教师面对冷冰冰的机器一时难以适应。调查表明,有52.5%的教师认为自己正在适应远程学习,总体适应性不高。教师认为学习不适应的原因排在前四位的是:自己远程学习技能不强,学习方式变了,学习观念变了,学习环境变了。对于远程学习技能,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即计算机技能、自主技能(学习者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控制、调节和评价的技能)、协作技能。调查显示,在计算机技能方面,有53.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一般,如有些教师在作业的完成、论坛互动等方面会遇到一些技术操作问题,往往会花费较多时间。在自主技能方面,有49.1%的教师认为自己“有网络学习计划,并能坚持付诸实践”,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合理安排时间,监督和监控自己的学习”;48.6%的教师认为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这说明还有约半数的教师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师协作技能一般,如培训的组织者反映,参训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十几人或几十人同时参训,但“国培”的气氛不浓,教师在网上交流不多,本校同事间听不到议论,多半是各自为阵,独自学习;调查也显示,有54.8%的教师认为参与论坛讨论需要花比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仅有24.2%的教师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与同伴或辅导教师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一些问胚”。这说明教师对协作学这种方式还不熟悉、不适应。另外,在访谈中,农村教师多次建议“外出培训,效果更好”,“多增设置换脱产研修机会”等。这说明,教师需要进一步适应远程学习。

五、促进教师远程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远程学习交互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实现从呈现到参与的转变

首先,在目标上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而不是低层次的信息分享与一般意义的交流。其次,在设计上,将交互活动设计融入到学习课程、作业、论坛等之中。例如:针对学习课程增强思考活动案例评析等设计;作业方面可以设计合作任务、专家点评作业、学员互评作业等互动形式;针对论坛等交互工具,设计有效的讨论类学习活动,依据远程学习的内容或教师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设计有意义、教师感兴趣的话题,建立讨论小组,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讨论并进行评价。最后,在组织形式上,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即由学习者(群体)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研习活动、基于资源的探究活动等。

(二)改革评价导向,关注质量,提高参与性

首先,评价导向上要注重交互,加大交互的考核权重。引导教师积极地参与学习互动活动。其次,评价标准要注重质性指标,关注过程评价,注重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质量,如作业的评价既关注教师经验的反思,也要关注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在互动参与方面,评价的依据可以从参与的数量和参与的质量两方面进行,数量方面如参与的人数、有效发帖的数量、精华帖的数量等,质量方面如观点鲜明、有创新性,论证有深度等。最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形成培训机构、辅导教师、学校校长、学习同伴共同评价多元评价体系。其中,培训机构提供学情统计分析,辅导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学校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如校长定期巡视制度、学员定期汇报学情制度、同伴交流研修制度、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制度、评优选先年终考核挂钩制度等),学员之间对作业等的相互评价。

(三)加强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提升教师远程学习技能

第一,进一步加强辅导团队的建设,使来自不同地域、机构和不同风格的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有效协作,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第二,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特别是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如论坛讨论、协作学习等同步、异步交流互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实现学科专家向助学者的转变。第三,辅导教师的时间要予以保障,责任要明确,工作量要合理,特别是辅导的人数安排应科学合理,保证辅导质量。第四,要注重情感性支持与学术性支持相结合,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中促进学员远程学习技能的提高。在开始阶段要注重引领学员熟悉学习环境,认识自我,规划学习,学习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等;在学习中期注重互动式学习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学员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咨询、协作、完成作业、自我评价等技能发展;在学习后期要注重帮助学员梳理、巩固、转化学习成果,如引领学员实践课堂,诊断学情,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