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8 21:5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学生学习计划

篇1

一、“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落后的原因不外乎四点:(1)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强;(2)学习英语的兴趣缺乏;(3)学习英语的恒心不足;(4)学习方法滞后。例如笔者所在中学生源复杂,他们的英语程度由于小学时各学校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而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基础好的学生有的知识不用讲,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兴趣,练了也不会。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推进有效教学,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1. 进行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能把兴趣培养成为一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渐变成自觉、自愿学习英语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有趣味的、和谐的教学气氛。

为了创造对学困生友好的课堂环境,笔者经常鼓励同桌的学生组成派对(partner),在课余或课堂时互背单词、对话和课文,成绩好的帮助基础差的,营造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氛围。针对学生学习英语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探讨新的更加合适学习的,尤其是学困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课堂气氛死板,枯燥乏味,学生就容易“开小差”。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叫学生到讲台前配合、朗读、表演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这些习惯包括:课前预习、制定计划、上课专心听讲、课外及时复习、作业独立完成、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小结等。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学困生能力差,不知怎样预习,无从下手。制定计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学困生”往往无计划意识,学习更是没有章法可言。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有的学困生即使有也不认真地执行,缺乏意志。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易度,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不同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先要求预习课内出现的生词,可以把生词写在文中,再读通、读懂课文,把课文中难点、不懂的作上标记或符号,以便教师在上课时重点去听,还有布置一些预习题,让学生预习后试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又可以让他们有目的地专心听课,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外复习是提高有效性学习的主要步骤,我们学校还设有每天早晨30分钟自修时间读英语,这样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对话和课文,强化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对比,直到对所学的知识由“不懂”到“懂”,再到“会”。

3. 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一步步提高英语成绩。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切不可“满堂灌”,要采取针对性和层次教学,这点对“学困生”来说是关键。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课堂教学。笔者激励学困生确立在未来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制定50~70分的不同目标;在背课文时如果背不出可降低要求,比如一段一段背,在背单词时可几个几个背。总之,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精细的方式,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此外在阅读课时,笔者把课文知识点、生词等讲解后,学生基本理解课文意思,进而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待“学困生”回答正确后,应表扬和鼓励他们,尽量多用激励性评语。教师可以热情地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心理优势,并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教学要求。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课堂环境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逸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

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时间,让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变学生独体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全方位集体交流活动,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深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

同时,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是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的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三、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章,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这样就能使学生想学,乐学并能学好初中化学。

参考文献:

篇3

理规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放假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做出时间安排表,以每一天为单位;接下来,梳理自身学习情况,找出最需要提高或最想做的事,合理分配复习和预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制定假期学习计划。

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最好保持在5-6个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规划一下,例如:{早上2个半小时,中午2个半小时,晚上1个小时}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习惯比聪明更重要!只要你按照计划来,每天坚持,你的成绩不会没有进步的!

呵呵,不要忘了,一定要预留出锻炼身体和休闲活动的时间。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遵守。相信你的假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学习目标,攻克薄弱环节

今年的暑假假期较短,目标不宜太大、复习范围不宜太广。如果想真正有收获,一定不要贪多哟!适宜重点攻克薄弱学科、或某学科中的重点内容。

利用黄冈网校的网络资源,有效进行复习巩固和预习提高

1、利用网校现有资源进行复习:

·上学期在课堂里平时没有来得及听完的课程,或者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利用假期结合“学习区”里面的“名师面授”重新学习一遍。最后实在还是没弄懂的可以到“名师答疑”里面提问{24个小时之后}我们的老师会给你回复。

·大家在网校上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按我们教你们的“四步学习法”——知识强化,名师面授,智能测评,名师答疑来进行复习和预习。

·网络教材:初中网络教材全部更新为配套资源。含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内容,与教科书完全同步,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复习。

·“智能测评”的难题反复推敲,重在理解解题思路。对于由于知识点没弄懂而做错的题目及时的放入到“我的错题本”里面做一个归纳,方便你们以后的查阅和复习。

2、预习下学期课程:

·通过黄冈网校的网络教材,将下学期的课程提前预习一遍,掌握各科下期的重难点。

·预习的过程中碰到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做记录,以方便大家下学期课堂的学习。

篇4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巩固激发;因材施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2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08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向或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适应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1.讲好起始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始课教学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起始课教学必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沪教版教材第一章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教者除跟学生明确化学的学习的方法与要求外,还应让学生知道化学在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化学来自生活,最终目标服务于生活,教者可适当结合教材,做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魔棒生烟、雨落花现等实验,他们会因发生的变化而觉得新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两根玻璃棒一靠近就冒烟,为什么用水一喷白纸上会出现红花,就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要很好的掌握这门学科的愿望。

2.精彩的新课导入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

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与乐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的情趣高涨,步入求知欲的兴奋状态,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如:提问、讨论、设疑激趣、选讲故事等,可根据内容特点适当运用。介绍二氧化碳性质时,可以介绍意大利的死狗洞的故事,人带着小狗过山洞时,小狗会昏倒,而人却安然无恙,人蹲下身体抱小狗时也会昏倒,通过这则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介绍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之间转化时,可以先介绍明朝爱国将领于谦及他的《石灰吟》,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又通过一首《石灰吟》对后续学习内容起着统领作用,从而使学生求知欲增强,进入兴奋状态。

3.采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兴奋中学习,除教者在课堂上多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外,还应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如介绍二氧化碳性质时,一般我们都是收集一塑料瓶二氧化碳,然后向里面加一小部分水,盖上瓶塞,振荡,塑料瓶会变瘪,但若教者有心,使该实验更具趣味性,课堂气氛更活跃,我们可以将塑料瓶换成集气瓶,先收集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盖上玻璃片,然后向里面加适量水振荡,将集气瓶倒转,因为二氧化碳被水吸收,导致瓶内压强变小,从而玻璃片不会掉下,而学生看到这种现象必然惊叹不已,心有所动,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当然如果表演瓶吞鸡蛋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采用讨论,辩论等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生活常识及对已有知识的掌握,适时地故意抛给学生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进而解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境:同学们,平时你们吃鱼时,有没有被鱼刺卡住过,此时同学们回答不一,那么被鱼刺卡住我们一般采取哪些方法?同学们众说纷纭,但答案原理一般为物理方法咽饭团等,或化学方法喝醋等,此时宜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首先对物理方法展开讨论,从而得知咽饭团会造成消化道受损,对身体无益,那么喝醋呢?联系到酸能跟碳酸钙反应,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容易得出结论。再如介绍第四章燃烧与灭火时,我们便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将高矮两支蜡烛同时点燃,然后罩上一只烧杯,最终哪支蜡烛先灭。问题刚一提出,学生们便会积极举手,发表看法,最后矛盾的焦点集中在高的蜡烛先灭还是低的先灭问题上,但由于学生考虑问题过于片面,都认为各自的理由很充分,在课堂上便会唇枪舌战,都希望能够压倒对方,成为真理的捍卫者,此时,老师不宜过早干预,应静观其变,因为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巩固与提升的过程,等他们提出各自理由后,自然有同学发现这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因为烧杯有大小,若烧杯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上升,导致上面的蜡烛先熄灭,若烧杯比较大,产生的二氧化碳冷却后下降,从而导致另一种结果的产生,最后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视觉,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例如显示化工生产的原理及流程,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最新化学科技的介绍与展示等,如在平时教学中能够利用好电教手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以达到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在平时教学中我也经常利用视频展示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同学们去仔细观察,想象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然后对化学原理及方法加以归纳或总结。如在第二章介绍二氧化碳性质时,播放一段有关介绍溶洞的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觉得化学真有趣。沪教版教材第三章介绍的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它将我们从宏观世界带到微观世界,而微观世界比较抽象,肉眼看不到,因此多媒体手段在这一章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水电解实验原理的展示,并通过该原理认识到:哪些微粒改变,哪些微粒不变,生成哪些微粒等。由点及面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一目了然。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因此,通过以上种种方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意识倾向,我们应加以恰当的引导和巩固,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巩固已有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持久性,本人认为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作业或试卷难度,及时反馈

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的主要手段便是作业与试卷,尤其是作业,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完成,一定要控制好难度,学生上课时兴趣浓厚,做起作业得心应手,每天能拿到老师及时批改的几乎全对的作业,他们会异常兴奋,学习兴趣便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反之,学生上课时热情洋溢,但每次做到作业便一筹莫展,久而久之,这种兴趣便会渐渐的消退,教育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负效应。

2.做好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学得好并且学得轻松,但有的学生却学得吃力,这就需要老师走到学生中去,进行学法指导,提升自身的亲和力,因为不少同学往往是喜欢这位老师从而喜欢这门学科,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要求,使好同学吃的饱,差的同学吃得了,使他们均能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3.以用促学,知识内化

学习知识的目的便是应用,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兴趣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巩固,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自行车生锈,怎样识别棉、羊毛与化纤等。

所以,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老师讲解是否精当,是否详实,而在于是否激发、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及引领者,应精心创设好每节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开始是这节课成功的一半,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学生的个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化学更是奇妙无穷的,当千变万化的化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呈现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激动与兴奋,教学效果便会事半而功倍。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于浩.中学化学创新教法[M].天津:学苑出版社,1999

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激发兴趣;实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9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人人皆知,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做老师的重点研究的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过程,有些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明确学习目的:

在刚刚开课时,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本身和所生活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生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化学技术新进展来加以说明。例如: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光纤上网、人造器官等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来说明学好化学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学过程就是具体的实施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

1.实验教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指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能力,养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化学学习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化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化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比较枯燥,那么这时就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3.例证法:例证法即是运用归纳推理,通过列举典型、真实、带普遍性的事例,从特殊推一般,从个别推全面,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论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社会热点、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大量的实例来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石油和煤时,结合西气东输工程、中东战争中的能源因素,让学生了解化学与能源及材料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氯气性质时,结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的氯气泄漏事故处理,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氯气性质的重要性等。由于教学内容很多,在这里不一一举例了,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并和化学知识相联系,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典型的事例。

4.类比法:类比是指在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是它首先推动了假说的产生。尽管类比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类比方法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在引进新概念、新规律时,应当进一步把它们的本质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起到举一反三的好效果。

5.探究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入者和导航员。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氢氧化铝的两性、乙烯的化学性质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6.角色扮演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来学习、应用化学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教学中,我提出以下问题:化工生产与化学科学研究有什么区别?何谓化工生产的“三废”?让“三废”自由排放有什么危害?如加以利用有什么好处?硫酸工业的“三废”是如何处理的?以硫酸工业为例,说明如何利用反应热?如何确定化工生产的规模和如何选厂址?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假设每个组分别担任投资商、工程师、市长、工业局长、环保局长、旅游局长、土地局长、市民等角色,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利弊并进行决策。然后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方案,相互讨论,把存在的不足降低到最低,最后老师评价、总结出一套合理的、科学试验方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程序。课后布置学生调查附近的硫酸厂和其他化工厂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并评价其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是否合理,写出报告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他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找到合适的角色让学生来担当,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其它方法

教师可根据学校情况,利用学校现有化学资源进行教学,或建立化学苑让学生参与管理,进行某些课题的研究参与,或进行野外考察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⑤①

篇6

初中学生可塑性很大,每个学生就智力而言都有希望学好英语。初中的学生好奇心、自尊心都很强,往往由于几次英语考得不好或受到老师批评便不敢开口,甚至害怕学英语,产生逆反心理。大多数学生很清楚外语的重要性,但因为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下降。对于这些落伍掉队的学生,造成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也只是分数,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形成。

要有效消除两极分化现象,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实施分层教育,对症下药

因为教学活动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把学语言、用语言结合起来,既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又体现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根据后进生实际情况对后进生进行分层,后进生往往分为“调皮注意力差型”,“偏科差生”,“基础过差生”三类。 “调皮注意力差型”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他们好胜心强,爱动、贪玩。教师要想办法把他们的精力聚到英语学习这个焦点上,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最多,她们爱面子,羞于发问,学习上死记硬背,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谈心,促使她们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信心,以促进英语学习。 “基础过差生”虽然比例最少,但他们大都自卑心理沉重。教师可采取感情倾斜的方法,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迎头赶上。

二、寄予期望,培养情商

情感是教育的窗口,它不仅直接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而且还是知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因此,没有情感的教育是难于想象的。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只有将智商与情商有机地统一起来,融为一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特征,他们即时教师的学生,也是具有自主思想的人。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把这一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渠道。课堂上那洒向全体学生充满无限信任、关切的眼神;那不燥不怒、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解时那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解释;提问时那一句句彬彬有礼的“Please.”……通过这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在这种乐融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有了感情基础,就会在一种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听、去想。后进生的思想一般都比较脆弱,他们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压力自卑感。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情感的体验,这是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也是施行愉快教学的关键。所以我们对待学生,多用肯定取代否定,以激励取代批评。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意浓浓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感受快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重视情感的迁移作用,才会让学生逐个在愉快教学中求发展,求进步。

每个学生除共性之外,还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因人而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主动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三、培养兴趣,增强动力

英语成绩差的学生除了学习习惯差外,往往对英语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兴趣的培养,对转化后进生尤其重要。课堂上举例时尽量选用贴近日常生活的事例,以缩短英语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兴趣。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激发

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开设的最后一门课,它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学好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基础.也能为毕业生步入社会然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化学呢?这个问题答案有多种,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除了同行们常提到的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上好第一节结言课等之外,我觉得还有三方面也不容忽视。

一、用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渴求化学知识的兴趣

化学源于生活,学生对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学好化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中讲了用少量食用柠檬酸加适量小苏打和香精甜蜜素可制成可口的汽水,学生马上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随后我详细的介绍了配制的方法和要点,并要求他们课外试一试。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适时讲了胃舒平可治胃酸、食醋可除水垢、稀盐酸可擦去铁器表面的铁锈,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等,并解释了它们的化学原理,适时演示了魔棒点灯,用无色液体在白纸上写出红字等实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我们除了在化学课上讲解居里夫人、诺贝尔等人对化学所做的贡献,还可适时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身边,认识到化学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方面非常强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好化学的兴趣,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繁杂,概念多、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部分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结果是下了功夫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挫伤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内容更深刻、持久、牢固,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呢?其一是要教师利用实例很形象地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举出例子,如讲到氧化物时,我们让学生展开了O2是氧化物吗、H2SO4是氧化物吗的讨论,并让学生举出一些氧化物的实例,反过来再让学生记忆氧化物的概念,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概念。对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概念,如果我们都让学生理解了能举出实例,学生背诵起这些概念就会更快,记忆的知识就会更持久,牢固。另外,对于用符号表示和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学生很容易混淆,如3NH3、2Mg2+,H2SO4,5CI-等符号中,告诉学生符号前面的数字都表示微粒的个数(符号前面的数字是1时也可表示宏观概念),而符号右下角和右上角的数字则表示该微粒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举例来说如在2Mg2+中,前面的2可理解为两只羊或者两头牛,而右上角的2则表示一只羊有两只耳朵或者是一头牛有两只眼睛,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可以掌握这些概念。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初中学生学好化学课的标志为,能举出例子,列上化学式子,算出数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知识,如为帮助学生记忆可用编口诀,性质相近的物质相互对比找出异同点,增加一些简便易行的化学实验等方法,变抽象难懂的内容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努力做到变学生的老师要我学为我要自己学,培养学生伸手摘桃子和跳起来摘桃子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三、用教师的亲和魅力感染学生

篇8

一、深化课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美国加州大学的G.C.皮门特尔教授、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勒纳教授,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如讲到乙醇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何会醉酒;酒精对人体的刺激作用;饮酒过量有那些坏处;为何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会造成死人”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在两个碗中,还有两碗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结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的讲解一些,会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化学,了解化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二、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原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大多化学规律的形成,一些化学理论的建立,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会截然不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在课堂或者课余选做的趣味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验能力,比如增加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实验等,都会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利用化学游戏,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既简单又有乐趣。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突破难点。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比英语单词还难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采用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把纸片打开迅速阅读有关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在两分钟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全对者为胜。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

四、设计优美的电脑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把图片、声音、文字、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会在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内容、学习规律,变二维目标为三维目标,制作合适教学课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的选择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有机整体。

五、注重师生情感,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篇9

学困生现象转化工作初中数学一、前言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德行为、学习成绩与班上一部分学生相比,暂时有点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想负担重、心理自卑、情绪低落、个性压抑、行为退缩,逆反意识强、甚至自暴自弃,对待上课多于应付,成绩相比较差,对班级工作不热心,生活态度低调,在同学们中始终抬不起头来,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乃至造成内向的性格。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即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尤其在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知识遗忘率高,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差,没有老师的督促和监督,学生便不会动手、更不会动脑;学生基础差,连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都经常搞混。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1.对数学不感兴趣,不爱学数学,对数字不敏感

在接受最初的数学教育中,在最大程度上没有让他对数学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平时的考试成绩偏低,让他从心理没有接受数学这门学科,久而久之对数学有了抵触情绪,逐渐就不喜欢数学。有个别孩子从小就对数字不敏感,但这样的孩子是很少的一部分。

2.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是是而非,不加重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就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内涵及外延。例如,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学生就容易弄混淆。又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3.课堂缺少主动性、积极性

学困生在课堂上通常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或是解题没有步骤,敷衍了事;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得过且过。在学习中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对教师的提问避而不答,对于自己不懂之处也不问老师。

4.作业不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抄袭,或不按时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也不去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知道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也不去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在解题中死搬硬套。

5.缺乏竞争意识

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认真复习,考试时马虎应付,完全靠考场上“临时发挥”,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好考坏一个样,学习好坏不是我的事。有的甚至交“白卷”。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的目标性,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的具体措施

1.改变对待学困生的态度,激励他们“想学”的愿望

对待学困生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不放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先不要急于去教训学生,从面部表情到语言,动作,行为尽量做到温和,平易近人,逐步使学生愿亲近老师,而后亲近数学,同时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及时表扬鼓励,多从正面施加影响,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分类时正数用男生表示,那么女生就可以表示负数。在讲“对顶角”时,可出一数学谜语“两牛相斗”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当老师要板书解题过程时可用“见证正确答案的时刻马上到了”等这样的语言可调动他们听课的动力。如讲勾股定理时,要记一些常见的勾股数,我便采取即兴组合把50人代表1~50个数据,那些数据能构成勾股数。就是代表这些数据的人组成了勾股人,例如周×的学号是“12”,我们就叫她“勾股12周”等。给学生的影响很深,同时也激发了兴趣,也参与探讨学习的过程。从而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加强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边的性质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根木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

(2)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联系学困生熟悉的事物,创造学习环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位置变了没有?共走了几米?能用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茳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3.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狠抓“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学困生的基础差,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公式,定理都不熟悉,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课本有些什么内容,所以在解题的时候,没有工具可用。或知道知识、公式、定理,但是不能直接运用,因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是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要排除这一障碍,我个人认为,应该在教学时,应当做到“少而精”,即把教学的起点降低,分散教学的重难点,使每一堂课内容少,教学时把速度放慢,对重点部分应当多设计些练习,这些练习应当呈阶梯型上升难度,使学困生在运用中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吃透每一堂课的内容,积少成多,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首先要明白证全等的目的就是为了找角和边相等,所以在给他们的作业就是一次性证全等而且全是证角和边相等的题目。只要他们掌握了这一块,后面的知识就轻松而且简单了。

4.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几乎所有的学困生在学习上都是被动性、机械性的学习,他们的依赖性强,不喜欢动手,更不会动脑,一遇到问题不问同学、老师,而是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时提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避免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教学中要求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有兴趣学。兴趣从何来?首先又要准确理解“兴趣”和有兴趣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由于“兴趣”是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对于高中学生,如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产生兴趣必要条件。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并且,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除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及课堂教学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下面本人从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面,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学习或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是探索的不竭动力。化学学习也是如此,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无味,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整体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巧设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的引入,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

导入常规的方法是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新内容,也即承上启下。这对于唤起学生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它对于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却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心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时代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引入也要更新观念,要符合新课标、新时代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绪。例如: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练习实验,

⑴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试管里,然后给固体加热。

(A)讨论操作方法步骤;(B)实验注意事项;(C)观察、思考实验现象。

⑵往试管里加入少量液体,然后给液体加热;

(A)讨论操作方法步骤;(B)实验注意事项;(C)观察、思考实验现象。

[实验分两组,先进行抽签,抽实验题号和实验先后,然后一组做实验,另一组评估实验,指出实验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并且对实验进行‘优、良、差打分’。

一组做完后,进行角色调换,做第二组实验。使学生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学生思考每个操作过程的原因、结果,从而为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创造问题。

学生通过实验、检查、评价,已经基本掌握该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这样做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又如:有机化合物的复习课,我是从碳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电子式和碳原子再和其他原子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入手,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碳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刚好为4时,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从而得出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的特征。

所以,引入既可以是设疑、提问的形式,也可以是新科技、新信息的展现和介绍。引无定法,但要有法,即引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师也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与败。

一个巧妙、新颖、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我们要以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为中心,以设计出最佳导入。常用的课堂导入法有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直接导入法等等。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初中生爱故事的特点,运用屠狗洞的故事来导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一个神秘的洞,被称之为屠狗洞,其神秘之处在于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进入洞中则必死无疑,长时间以来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人们。

著名的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前往探个究竟,他拿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中,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些异样,紧接着狗就晕倒了,他俯下身时,自己也马上感到呼吸困难,要晕倒,此时他恍然大悟,抱着狗匆忙走出洞,他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团,原来所谓的屠狗洞就是……这样的故事导入法,既符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同时又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妙用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妙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

此时面对学生的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诉学生,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地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化学实验具有揭示事物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合作、节约等教育等功能。

三、联系生产生活,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可见,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如我们都知道食用加碘盐的重要性,可以预防碘缺乏症,那么炒菜时等菜快出锅时再放碘盐,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通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碘酸钾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钾很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体碘的摄入量,故此不要过早放碘盐。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切实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四、自我评价,在知识完善中发展兴趣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学习完一节、一章甚至一个模块后我们要及时地自我评价,通过简单的测试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寻找知识的遗漏点或遗忘之处。然后查阅笔记或资料填补知识的不足。在这样反复自我评价—知识填补的过程中寻找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也使知识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四、起伏有度、张驰协调的课堂。

1、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化学课堂起伏有度、张驰协调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激情来自哪里?激情源于爱心,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对化学生活生产知识的爱,对教学专业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实际,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才能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可以营造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激情源于志趣。源于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些应是化学教师的良好素质,良好素质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机敏。有了良好素质带来的激情,可以构建化学教学的全新框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产生起伏有度、张驰协调的课堂。

2、把握难度、形式多样、学生为本是起伏有度、张驰协调课堂的关键。

⑴一节课40分钟,教师除了在激情和课堂引入下功夫外,教学设计中更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要尽量使课堂起伏有度、学生情绪张驰协调,一味的追求活跃或放手不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化学键》的离子键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时要一步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角色上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看实验,到评判实验,使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主体意识增强。)①教师的实验是否规范;②这样的实验装置与课本有何不同;③实验改进有何好处;④实验是否成功;⑤现象是否明显。

由于学生相当于在对老师的实验进行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地位和主体意识。实验后,要求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实验现象。(若实验不成功,分析可能原因。)接着请学生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宏观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到微观结构讨论、分析——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的原因。引出离子键的概念。

⑵复习课和讲评课要作到起伏有度、张驰协调好像比较困难,其实,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着想时,总能够找到钥匙打开这把“锁”。需要指出的是,复习课也好、讲评课也好,首先是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全、偏、难,教师不加选择的生搬硬套,学生只能是死水一潭。练习讲评中,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现状,找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评时先请学生讲作题时对该题的理解,了解问题出现的偏差,然后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强化。同时,也可以在讲评课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该知识有关的新科技、新应用等,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度、激发学生记忆信号和学习情绪。

我先让学生思考蚕丝(真丝)主要成分是什么?使学生明白不管蚕丝(真丝)还是羊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回忆有关蛋白质的性质,再亲自实验,观察浓硝酸使蛋白质变色的颜色反应现象和棉线、羊毛线(或真丝)、人造丝灼烧时的气味,并且用手感受灼烧后残留固体,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手感差异。使学生既巩固、强化了化学知识,又获得了一些判断真假羊毛、真假真丝的方法技巧。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借助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文学素养,以教学内容为素材,积极采用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适应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既需要讲求科学性,具有时代性,也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我们化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种环节中创设学习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化学课堂像磁铁一样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加深师生的感情交流,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实验探究,定能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