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12:0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应对策略

一、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现行的中、高考政策的影响下,现在中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态度就像是手捧一根真正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学生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来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是这样学语文的:语文成绩好点的学生是有选择性地学,他们只会在考试前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成绩中等的学生是按部就班地学,老师教多少,他们就听多少,哪怕是考前也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去做,没有布置的那是决不肯把时间浪费在语文上面的;语文成绩偏差的学生则是放弃不学。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语文感到迷茫,学习迷失了方向。特别是在初中学生身上,由于他们没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仅凭自己主观片面的认识看待语文学习,致使自己对语文的学习陷入了一个死胡同,甚至对语文学习有一种恐惧感。作为语文老师,对此不能不深深忧虑。

从当前中学的语文学习现状来看,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困难确实是制约很多学生向更好方向发展的瓶颈。本来可以考上很好的高中、大学的,由于语文一科成绩不理想,就只能去读一般的高中、大学了。事实上,不少学生都是因为语文成绩差而与自己的理想学校失之交臂,从而让自己的理想也成为了泡影。所以,语文学习困难已经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研究语文学习困难,尤其是初中生语文学习困难,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目前国内关于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虽然比较多,有的是针对小学学习困难的,有的是针对初中和高中学习困难的,还有的是针对大学学习困难的。但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这些研究中很少有直接针对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1]。而且,在这些研究中,大多只是研究了造成个案的原因,而很少提出比较有效的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本文希望通过对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优秀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比较和分析,借以发现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和方法,为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促进、提高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依据与帮助。

由于学习困难的定义多样,而本研究又是针对我国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因此,借鉴国内关于学习困难的定义[2],界定本研究的“语文学习困难”的所指是:首先,在本研究中,学习困难专指语文学习困难,不包括其他学科,学生即使其他学科非常优秀,只要语文成绩在我的定义规定的学习困难标准内,即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其次,学习困难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结果,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远未达到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再次,学习困难针对的主要是学习本身,而不是学生的生理缺陷或智力障碍引起的。因此,从教育评价和现代教育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出发,制定一个操作原则:依据初中年级语文成绩衡量,初中语文成绩在年级排名后面25%的学生即为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而初中语文成绩在年级排名前面25%的学生为初中语文学习优秀生。

二 、方法

本调查问卷在综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客观题30道,主观题3道。30道客观题中,有关学习兴趣动机内容的5道,有关学习计划、方法与态度内容的9道,有关对学习成绩的认知归因内容的4道,有关师生关系内容的4道,有关同学关系内容的3道,其它内容的5道。主观题中,涉及到教师教学的2道,涉及成绩归因的1道。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高安中学初二年级的⑶班、⑽班、⑿班三个班的学生。这三个班刚好又分属三个层次:⑶班是普通班,⑽班是对比班,⑿班是重点班。这三种班型的分班依据是初一的两个学期包括期中、期末的四次大考成绩,分别占的比例是初一(上)学期期中占10%,期末占20%;初一(下)学期期中占30%,期末占40%。尽管这是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如果单从语文单科来看,每个学生成绩基本符合好、中、差这三个层次。在初二⑶班发放问卷56份,收回56份。初二⑽班发放问卷72分,收回72分;初二⑿班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共收到188份问卷。数据统计全部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

三 、结果与分析

本问卷调查是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班型中进行的。因此在统计的时候,也以三个不同班型的情况直观表现出来。数据的统计将分为八个方面进行归类。

3.1 语文学习兴趣、动机的调查

语文学习兴趣、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统计检验卡方值=34.03,df=6,p=0.001

3.2 学习自信心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6.84,df=6,p=0.01

3.3 同学关系融洽与否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2.9,df=6,p=0.045

3.4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3.2,df=6,p=0.040

3.5 学习计划、习惯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41.339,df=6,p=0.0001

3.6 学习态度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6.458,df=6,p=0.011

3.7 认知归因的调查

结果显示:(1)所有学生中把学习语文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看书太少”、“平时练得太少”、“语文从不花时间”这三项上,特别是在“看书太少”和“练得太少”这两项的比例上,对比班超过了50%,重点班超过了60%。(2)“上课不听讲”和“对语文不感兴趣”这两选项中,普通班和对比班的比例较高,均超过10%,普通班中对语文不感兴趣的比例超过25%。 (3)三种类型的学生中,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学生中有近2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方法不当,而对比班中这一比例竟高达31.94%,

3.8 对教师教学方式喜爱的调查

统计检验卡方值=18.840,df=6,p=0.004

四 、分析与对策

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中可看出: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的动机与兴趣;(2)学习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3)同学关系;(4)师生关系;(5)学习计划与学习习惯;(6)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7)认知归因;(8)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喜爱。调查中把学习困难生和学习优秀生从这几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学困生心理上的不足,并由此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帮助学困生解决心理困境,提高学习成绩。

1 帮助学生认清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

语文学习动机是指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指向语文的一种学习意向。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能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使学生努力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并能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就成了在外界压力下的被迫行为,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甚至会想方设法逃避学习[3]。因此,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对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人称之为学习的先决条件,这是很有道理的。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可看出,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偏低,对学习语文缺少一种强烈的愿望。因此,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帮助学困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教学之前先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在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形成正确而远大的语文学习动机。其次,帮助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意义,强化学习需要,经常介绍科学界中因语文素养不好而影响自己创造发明成果发表传播的故事,不断地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进行强化。

2、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并富有成效。而所谓的学习困难生,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智力问题外,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4]。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数据可看出,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主要的原因是在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有些甚至是到了讨厌学习语文的程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数据表明:学习计划的有无、学习习惯的好坏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讲,能制订出一个较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来并认真去执行的话,是提高他们成绩非常重要的一步。学习习惯的好坏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表中数据可显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传授给他们丰富的语文知识外,还经常会教给学生们一些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和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学习乐趣。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归因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具有依随性,不产生无力感,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因此,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将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归因,让他们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5]。

参考文献

[1]蔺晓渊.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品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64.

[2]赵微.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06,1,91-95.

[3]郑晓边.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干预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5,126(10),874-875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运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摒弃了传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说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主要针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单分析,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1.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组织、内容、模式、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而实现的,其学习环境包括协作、情境、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可以将其简单描述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合理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特点。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

(2)强调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3)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意义。

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实现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索、合作中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有效实现了协作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对信息和成果进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单纯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快速进入了教育领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利用,不但革新了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而且对于调动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信息化,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切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将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或图片展示课。此外,语文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课件制作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或者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引入实景,激趣导入。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点,在对课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从而使得课件可以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播,使得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对《苏州园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苏州园林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料,通过合理设计,使其能够迎合课本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了解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同时直观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从而顺利导入课程,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便于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构成“一个人的课堂”。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疲惫不堪,而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所有学生放在了同一位置,没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导致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具体情节,在关键处停下,让学生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比如,为了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视频《暖情》,通过视频、音乐伴奏,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很快就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音乐伴奏打动,每个人眼里都饱含泪花,此时学生已经深深地进入短片之中,他们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亲情在细节中流淌这一教学主题有效地体现出来。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渲染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增大教学容量,拓展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挣脱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对《女娲造人》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古代的各种神话故事引入课堂,供学生欣赏和探讨,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拓展和扩充,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得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

4.转变传播方式,强化直观化教学。

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改变传统的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的知识传播方式,从而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状态,提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如果单纯依靠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受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学生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或者似懂非懂,从而提高教学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教学互动能够化繁为简,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中国石拱桥》进行教学时,由于当前石拱桥已经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所取代,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见,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加上对石拱桥知之甚少,对于课本中的描述感到难以理解。部分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水泥和钢筋,桥身的强度怎么可能那么高?”“没有东西连接,难道整个桥身都是由一整块石头做成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语言和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等典型的石拱桥,并对石拱桥的结构、形式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感悟古人的智慧。

5.发展学生思维,增强思维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尽力促进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凭借,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对其思维进行拓展。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毫不夸张地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设计和展开。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阅读与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尽量大量阅读与鉴赏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在讲授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案例,使学生针对写作案例进行写作方法、思路等分析与评价,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可利用网络技术,进入网上图书馆,阅读更多作品;或举办专门的协作聊天室、论坛,通过网络交流对阅读的感受或写作方法的体会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结合探究式学习或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课后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优化学习。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促进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多的可以认为是对经验与智慧的综合和传承,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促进语文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加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叶圣陶《苏州园林》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可以设计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信息技术互动课件。教学中,教师先提问:“你们到过苏州园林吗?”让学生回忆各种建筑美丽的样子,随后带着学生一起随着信息技术课件中的画面去观赏游览苏州园林。画面中既能看见园林的美丽风景,又能欣赏到不同角度、设计迥异的园林建筑,同时课件配有音乐、课文朗读,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了解苏州园林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练习

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会受到一定限制,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可以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在教学课文时,经常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感知课文内容,研习课文后,利用迁移拓展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讨论,在全班交流,适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子》时,我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地震后的情境,再让学生说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到学生的叙说,看到他们的表现,我为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口语训练不仅让他们能说会道,更训练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 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对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篇4

关键词: 中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衔接工作

当小学生结束了相对轻松的小学生活,怀着激动而好奇的心情步入中学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及时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要求,一部分原本基础不错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锐减、语文成绩明显下降。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许多老师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在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上对初一新生的指导,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开始初中生活之初就在困惑迷惘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成绩与小学相比下降严重。究其原因,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师的责任恐怕更大。如果解决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过渡问题,搭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跳板,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过渡,完全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不至于让学生输在起点上,更为学生的初二、初三甚至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语文学习不是小学的简单延续,初中是学生学习中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学生在心理上缺少足够的准备,教师没有科学地引导,学生一定很难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因此,能否做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过渡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语文成绩的高低。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六年的教学实践,对怎样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异

要做好中小学语文学习、教学的过渡工作,首先应该搞清楚中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差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认为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容量的加大。

升入初中,学生的作息时间明显比小学安排得要紧,生活、学习的节奏比小学要快得多,作业量也比小学有所增加。学习的科目明显比小学增多,由小学的几科猛增到十几科,每节课也由原来的四十分钟变为四十五分钟……所有这些变化无疑给刚步入中学的孩子们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仅就语文学科而言,教材所选课文的篇幅明显要长得多,课文的难度也比小学明显加深。就初一语文课本看,课本包括课文30篇,还有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专题)、名著阅读、古诗文诵读欣赏等内容。课时安排比小学要少得多,特别是文言文又是小学时从未接触的内容。这些,都给刚进入中学的新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二)学习要求的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的基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些要求,无疑比小学要高得多,学生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这对于初一新生不能不说是一道“天堑”。

(三)基础知识的不足。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不涉语法等知识,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课文分析、写作、口语交际等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因此,学生一旦遇到语文知识问题时往往感到困难重重,这使初中语文教学还要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入手。特别是文言文学习中遇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学生更无所适从,这又成为初中新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四)学习心理的变化。

进入初中,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语文学习又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不少学生虽然努力了,但短时间内并没有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如果老师不及时疏导,会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怎样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针对上面所说的几方面差异,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观察、认真研究,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教学实效,构筑好桥梁,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过渡,为学生学好初中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研究课程标准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研究课标需要着重以下两点:(1)研究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异同;(2)研究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异同。只有深入研究以后,才能对中小学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有的放矢地采取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比如就背诵篇目而言,课标规定小学阶段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内容的连贯性、层次性。教师了解这一信息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保证。

(二)四方面努力,解决容量大的问题。

第一,明确要求。初一学生,充满活力,好奇心强。教师一开始就要给学生讲明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避免陈旧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教师采用新颖活泼的开场白、幽默风趣的讲解及激励式点评语言;开展小组间讨论释疑、竞赛活动;课文比较欣赏,课本剧编排,模拟课文片段即兴写作并当堂交流;围绕某一主题迅速展开想象或联想表达;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等等。在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多种感官参与中学习语文,学生会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收获成就,从而培养起积极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三,循序渐进。针对初中语文内容多、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可抓住重点及典型篇目仔细讲,重点讲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每一次讲解应做到有所选择和侧重,不求面面俱到。说话方面,一是要创造情境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讲。如课前给定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演讲,课中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复述情节,围绕中心发言辩论等。二是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尤其是不善表达的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使他们逐渐做到“言无不尽”。写作方面,重在培养写作兴趣,要引领学生以一颗纯洁真实的心灵去关注生活、关注他人,认识自己,书写自己。可让学生分阶段进行训练,先写身边人或事的片段作文,再写一般完整的记叙文。然后,逐渐培养学生筛选、组织材料的能力,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训练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中心的思想能力。为了达到理想的写作效果,教师可利用周记训练对人物或景物等进行描写,或当堂快速作文,在全班讲评交流,逐步培养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第四,拓展提高。《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教师要指导初一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教师推荐有益读物并指导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语文笔记,坚持收集、积累常见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相互交流,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说话、写作能力定会大幅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阅读的能力。初一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初步熟悉资料,能从教材及参考资料中找到或归纳问题的答案;具备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这也是最为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一种语文学习能力,针对初中新生,教师训练时要特别把握好内容的深浅度,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指导。

2.听记能力。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整理笔记。

3.智力技能。包括学会潜心观察;采用理解记忆;掌握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想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及时矫正语文学习不良心理。

有的初一新生会因一段时间内语文考试成绩不佳而灰心丧气,教师应留心观察。一旦发现此种现象,教师可找出其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肯定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同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考试中因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得失,克服马虎粗心或基础掌握不牢的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认不认真学,考试成绩差不多”,或者有“不必抓基础,考试看运气”的想法,教师可就近几年语文统考、中考试卷结构和分数比例为其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语文基础不能丢,该记忆该背诵的不能忽视的观点;有的学生甚至单纯地认为“作文靠天才”,对作文信心不足并产生畏之如虎的心理,教师可在布置作文时给予适当指导,在评改作文时做好记录,便于有针对性地评讲,在讲评作文时比较优秀作文与不合格作文的差异,让学生在欣赏、鉴别中明确写作要领,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升入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改变对老师的绝对依赖的学习方式,做到自主地学习。一是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新的授课方式。初中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老师在集中讲解重点、难点、要点时,要适时鼓励、引导学生专心听,尤其是知识性的内容更要用笔、用心记,课后再复习消化,以求真正理解。同时还要激励学生勤学好问,主动和老师交流。二是督促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周计划等。三是要启发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被动听课和机械地做作业上,要用心学,主动学,优选学。特别要讲究方法,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等方面。

(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就初一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许多初一新生不会预习,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首先,应让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并将查出的字、词含义等知识弄懂。学习文言文时,让学生多动手,翻工具书,这样教师上课时讲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学生的掌握效果也一定会很好。其次,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最好能理清文章层次,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以帮助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当然,教师课堂一定要设法富有“激趣性”,始终将学生置于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初中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别于小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字典、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果;方式与方法

不少教育者都被教学效率所困扰,在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掂量,似乎二者难以实现统一。实则不然,只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并对这些方式进行灵活运用,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是可以实现同步增长的。那么具体应该从何处入手呢?我认为以下方式是值得教育者借鉴思考的。

一、积极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正所谓“善学者不如乐学者”,自主学习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是以“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充当着一个“听众”或是一个“看客”,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之中获得满足感,进一步丧失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我们在讲授《看云识天气》时,就可以改变原有的单纯依靠教师讲解进行教学的方式,而采取一种先由教师讲述课文大意,再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内容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还可以明确的提出一些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有计划的自主学习。

二、制定特色化教学方案,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前提条件

一个完善的学习计划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学方案是教育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再结合教材知识点而做出的关于教学流程的具体安排,其中包括了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与课堂的整体协调。

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案制定中,教育者关注的往往是知识点的讲解部分,而缺少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统筹,这样的教学方案往往在教学突况之下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影响课程的进行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制定一个特色化的、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是尤其重要的,这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前提条件,也是根本举措。

比如,在我们的新课程方案中,就可以加入富有吸引力的导入部分,已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导学为学生构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又比如在课程中设计妙趣横生的师生问答环节,为教学方案增强灵活性,以便于更好地作用于课程教学上。

三、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关键环节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学习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两句话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速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传统教学中正是因为其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而使得学生兴趣锐减。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学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关键环节。

比如,我们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就可以采取举行小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也可进行“皇帝的新装小话剧排演”。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文章的角色进行扮演,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隐藏含义。

这种“活动教学法”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的相对较多的方法,这种教学法灵活度高,渲染作用强,具有极高的参照价值。

四、融入新型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动力要素

学习是需要动力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同样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法予以积极的催化。如果教育者固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则会使得教学进入一种单元化的圈子,无法吸收新式教学法的生机与活力,更加无法使得教学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因此,教育者应当大胆地接受新事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融入新型教学方法,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扩充。

比如,我们在讲解《寓言四则》中的《塞翁失马》这一课时,就可以添加“班级讨论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就《塞翁失马》为原型结合生活中的小时间展开积极的讨论,对于“福”与“祸”阐述自己的见解,并给出详细的说明。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式得到了多样化,学生更深层次进行了课文学习,甚至实现了将课文知识引入生活。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添加了更多的推动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结语

高效课堂建立将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进行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育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育者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规律,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勿让“高效课堂”成为一个口号,而要将“高效课堂”的建设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90―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分析和探索寄宿制语文课堂教学“窄化”现象,就是要通过寻求破解“语文课堂教学窄化”难题的途径和策略,拓宽语文课堂教学中“教”的空间和“学”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把语文新课程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以具体的课文教学为基础,引申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表演、创作、书画、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涉猎,引导学生在封闭的课堂、开放的内容中了解人文历史、提升个性修养、磨炼个人意志、思考社会问题、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让老师最大化地发挥引导作用,最大化地凸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小空间实现思维大绽放。在语文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更宽更广的天地,走进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

一、寄宿制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布局调整,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等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学校办学出现了集中化趋势。由于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交往条件限制,寄宿制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有限的学习空间内,获取语文课堂教学资源较为有限,对一些语文信息的获取仅限制在语文课本中,语文课堂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课堂只成了语文教师展示自我、孤芳自赏的舞台,学生只是舞台上的一名角色。课本就是一个剧本,老师可以导演学生完成表演,但在拓展课程资源、甚至跨越课程界限,培养学生能力、兴趣、创造力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阻断了他们与社会、与生活接轨的道路。

二、语文课堂教学窄化现象的思考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学中必须拓展教学领域,将教材中的文本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质量,从根本上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和语文课堂的局限性,我认为,当前应该深入挖掘寄宿制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窄化”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窄化”现象的对策。要挖掘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拓展语文教学地域、共享语文教学资源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努力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绚烂多彩的丰富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再让师生觉得枯燥乏味。

三、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窄化现象的策略

一是努力在“教”和“学”的载体、形式、方法、策略方面下功夫。“教”的方面,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目标的同时,教方法,总结同类文体、同种题材的分析方法、梳理方法、提炼方法;教“教法”,把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学策略对学生亮出来,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更新。“学”的方面,探索立体式学习格局,即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适时组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大组学习、集中学习,由课代表、小组长、指定发言人及时反馈小组学习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分层管理本单元成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还为教师分担了一部分管理工作,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努力在课前、课后的作业设置方面下功夫。作业设置尽量做到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分层完成,如一部分就课文的字词、语法、思想内容进行预习,一部分围绕课文背景查阅资料,一部分可以查阅与内容相关的人文、历史、音乐、故事,一部分围绕课文进行评论。课后作业也尽量分层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设置基础字词类、文章赏析类、书画创作类等作业,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教学目标,达到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同层次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提高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分层次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层次教学法,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难度的语文课文,在语文的测试评价中依照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确保那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使那些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断对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实。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帮扶后进生

后进生本身就缺乏求知欲,对学习的抵制心较强。要转化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非一件易事。

1.营造尊重后进生的校园氛围

不少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多少有点偏向,后进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上难免会有扰乱纪律的行为,如果当众对其进行责骂、惩罚,会给后进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创伤,转化工作也会难上加难。转化后进生仅凭语文老师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各科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共同努力,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不要让他们感受到异样的眼光,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校园氛围。

2.因材施教

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是要寻医看病:需要找到病源,合理用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对学生充分了解,了解他们成绩得不到提升的原因,以及身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子,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改正

3.趁热打铁,坚持不懈

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时,我们就要趁热打铁,抓住突破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学习,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求知的欲望有了,也要防止倒退逆化,因此,要坚持不懈,持续开发学生的潜力,潜力得以发挥,兴趣会愈高,成绩自然会得到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重在提高中等生的成绩

面对中等生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通过情感沟通,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指点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督促自我检查等方法,使他们顺利走出学习语文的困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满意的成绩。

1.情感沟通

中等生通常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缺乏进取心。对此,老师平时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行为,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与他们多交流、谈心,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爱。

2.制定目标

中等生学习成绩偏低。语文成绩并不像数学成绩那样,只需熟练掌握公式定理、解题思路就可以提升成。语文成绩只有靠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方可得到一定提升,这个过程是枯燥、漫长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那么吃力,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巩固基础

中等生基础相对较弱,且初中的基础语文知识需重新掌握学习的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感觉力不从心,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吃力,容易产生厌烦、退缩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不可一蹴而就。可将知识点分期、分段授予学生,设定合理的情景,让他们对知识点充分理解,再进行记忆掌握就简单多了。老师还要定时检查、监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和教育

优等生是语文学习的领头羊,教师一般习惯把优等生的长处过度放大,或者放任自流,这种做法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所谓“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语文学习优等生同样需要老师的关爱,甚至有时还需要老师的“重敲”。只有对优等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提醒优生戒骄戒躁

对于优等生,认知度、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只需老师稍加引导,并及时提醒,杜绝不良心态产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老师要为他们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不断地突破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优等生知道其他同学身上也是有可取的优点,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2.对于优生的瑕疵和不足要及时提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需要长时间的鞭策、引导。一名优等生的培养是需要花费很多心血的。优等生各方面条件、能力相对出众,人无完人,对于优等生的缺点,老师也要及时提醒帮助改正,以免误入歧途。

3.善于发现优生的长处

优生必定是有优于他人之处,老师要扬长避短,对他们的长处适当地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作为他人的榜样,优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融合,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与同学交流较少,由于某一段时间对语文的学习链断裂造成了后来的语文成绩较差,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他们由于语文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科发展不平衡,长此以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语文学困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相关人员能做出一些有利的参考。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个人成绩的差异并不是由智力决定的,虽然每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并不明显,相应的,这个时候打好语文基础,升入高中、大学后语文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但是在初中生中,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高峰期,这个时候一旦语文成绩出现偏差,他们就容易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语文从而放弃语文,甚至开始厌恶语文,陷入考试成绩低――不学习语文――厌烦语文――考试成绩更低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同时,语文学困生上课的习惯也不太好,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必要的上进心,一旦考试失败就进行自我否定,缺少自信,这些都是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失败的个人因素。

(二)家庭原因。有些语文学困生因为出生在知识水平较低的家庭,家长的思想层次、知识水平有限,认为语文学习并不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而有的家长却急切地望子成龙,可是却缺少恰当的方法,盲目地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请家教、报辅导班,无端增加学习的负担,以致孩子在重压下厌学;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忽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其学习情况毫不在乎;再有,某些家长自身的行为不良,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些家庭的状况虽然不同,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关注、指导孩子,最终使孩子成为令老师家长头疼的语文学困生。

(三)学校原因。在学校的学习中,老师一般都是比较偏爱学习好、品行好的学生,所以在语文学困生的眼里,老师对自己都是漠不关心的,无论自己怎么样,老师都不会责怪或者关注。正是老师的差别待遇,让学生更加厌恶语文的学习。在学校中大多是奖励学习好的同学,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既没有惩罚也没有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动力,造成学困生现象一直没有改善。

二、矫正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提高自我认知,增加自信。关于学习,学困生的自信很重要。因为对自我认识不够,以为自己的能力就是现在这种程度了,从而放弃自己,放弃语文学习。要摆脱这种困状,学困生首先就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语文,只要自己努力学习语文,那么成绩一定会有起色。而且努力发掘自己对于语文方面的亮点,比如自己的记忆力很好,古文背诵能力强;或者是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强,每次学习的新生字自己可以很快掌握;或者是想象力丰富,文字创造新颖独特。通过发现自己在语文方面的闪光点,逐渐树立信心,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改变自己语文学困生的现状。

(二)教师引导关怀,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指导作用很重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尽量多与学困生沟通,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他们的问题多加关注,耐心解答,当他们求助于教师时,要考虑到他们比其他同学的基础差,指导时应尽量讲解清晰,多从基础着手,不可有歧视、烦躁等情绪。要让学困生知道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指导教学,感受到老师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学困生在这种教师“温暖”的关怀下,就会积极上进的学习语文。

(三)广泛阅读,体会语言文字的应用。语文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培养自己广泛阅读的兴趣。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行,陶冶情操,坚持阅读可以锻炼人的耐心,这对学生培养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裨益。同时,阅读还可以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语文语言的魅力,体会字、词的用法结构,对于作文引用语句、综合阅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都有帮助。在语文学困生中开展阅读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感受语言的古典美,增加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劲头。

三、总结

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发现和纠正是极为重要的,学生的偏科尤其是语文学习困难,不仅会对孩子将来与人交流产生一定的障碍,还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提出的建议,希望教师以及家长能够从中接受建议、受到启发,今后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矫正孩子学习的不良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塑造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教师也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效率 主体性

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科目,在教学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课本内容,更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对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1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作用分析

1.1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对其有着正确的理解,而为了应付考试,也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其教学效率不高[1]。而信息化技术可以利用其自有的优势来充分发挥出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2 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非常被动,思维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2]。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1 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手段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以往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而且学习兴趣也不高,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3]。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避免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教学科目。例如,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文字、语言、声音、画面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初中语文最美的姿态展现给学生,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唤起学生对初中语文的探知欲望也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也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2 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目的,而且,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也将给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极大的影响[4]。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技术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课件的形式表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配比,同时,还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持,并及时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学生展开教学,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3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学生的自学环节

以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自学,通过自己探索和学习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益处。然而,在对学生自学的调查中却发现,学生自学的语文知识中存在很多重复的知识,而且,其中也含有一定的糟粕,这不仅会耽误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之下,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自由的汲取知识、提升内涵,而且,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袤的学习空间,并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来提供相应的知识,充分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优化。另外,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特点,来确定学习步调和学习的目的,可以将其简单的比喻成“自助餐”,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影响到自学的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认知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信息化技术也将成为未来教学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刚. 从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J]. 教育探索. 2013(02)

[2]熊敏娟,周伟,胡文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07)

篇10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优势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浓厚,完全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沉闷、呆板的局面。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每一位教师都要敢于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美国著名教育学者认为:“网络化教育是各国21世纪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知名人士卢志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中学语文教学当然也需要改革和创新。由此可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的角色地位过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适当变换师生位置,增加学生互动,小组互动,组际互动等网络化交往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大量实验表明:在这种和谐宽松的网络学习氛围中教学,教师易于调控,便于调节。对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实大有好处。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出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整堂课上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导致他们对课堂教学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在学习上不积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授课时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通常情况之下,教师是以中等学生为基础展开课堂教学,使得两头的学生有了被忽视的感觉,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种种情况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不要把目光集中到个别学生身上。只有让全体学生都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才会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才会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之下,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落实新课标,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后都能够有所得,在教学时做到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是必然的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做教学目标、学习计划、教学方法等等,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