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09:2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学习计划

篇1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均开始尝试信息化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地运用“互联网+”理念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对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再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得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结论。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对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设计基础类课程、设计软件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无论哪一类课程,都已借助多媒体演示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而互联网平台均能提供对应甚至优于教材的素材资源,同时借助信息通信技术能将对应的教学视频、微课、素材图片等资源通过“人找资源”(学生进入资源库搜索)或者“资源找人”(教师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方式,让学习过程不在遵循传统的学习活动序列,学习内容也不固定在指定的教材,能做到实时通过互联网终端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因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一定地秩序性,易于教学开展和管理,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考核方式更多的还是以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较为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真实能力水平;最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付出大量工作,因此许多教师仍旧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第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不足。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大部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都更新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教学模式未改变的情况下,只是教学工具发生了改变,其作用仅仅起到图片或文字的演示,教学资源大多来源于教材,这与室内设计专业对资源的丰富性要求相差甚远;其次,高职院校缺乏相关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建设,部分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教学积累,已经制作并整理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大多存于教师自己的电脑中或个人网络空间中,仅在教学过程中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资源找人”方式进行传递,无法借助校园网络和教学平台实现实时资源共享。第三,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展开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高职院校均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教育设备,由于硬件、软件和管理维护问题,许多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配备的如一体化机房限制移动存储器和互联网的接入,在实际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加之校园网络、无线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场地建设不完善,许多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际使用率较低。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第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作为学生和信息知识之间的主要媒介,需要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要求,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教学相长的引导者”。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在线开放课程(MOOC)辅助信息化教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加强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要求非常高,目前互联网中各类室内设计的学习资源、操作视频、相关素材等非常丰富,但分布非常广泛,这就需要将这些海量学习资源有效聚合、转移和流通,并依据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教案、教辅素材、微课、设计作品、课外项目、考核题库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库,通过校园信息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团队定期对资源库进行更新与维护,保持教学资源库资源的时效性。第三,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互联网和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网及无线网建设,创建具有运行稳定的校园网络,构建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其次,高职学院应加强室内设计专业信息教学平台建设,改造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及实训场地,满足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需求;最后,应提供配套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并鼓励师生在教学环节中更多的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不在限制于电脑、投影仪等固定多媒体设备,未来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将是推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的过程实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师生信息化教与学的水平、信息化软硬件条件、信息化教学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是时间探索,但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是时展需要,也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梅,马斌.“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9-24.

篇2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①②2011年,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遵循卓越工程师“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使普通培养对象完成向卓越工程师的完美转变,上海理工大学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增加国际化教学与交流,实现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质量要求“卓越计划”指导思想,按照“拓宽口径、夯实基础、强化应用、激励创新、提高素质、增加选择、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的指导原则,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实践。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紧扣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

1.1 建立创新实践平台,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和上海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专业。尽管该专业具有完备的课程体系,但仍与“卓越计划”提出的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强化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高质量要求指导思想有差距。在“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制订阶段,专业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实践平台”,形成由“通识平台”、“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创新实践平台”、“企业实践与国际交流平台”等五大平台组成的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

创新实践平台约10~16学分,安排时间从第1学期到第7学期。通过创新平台,鼓励和组织学生通过创新实践学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专项科技竞赛、创新实践、创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和企业的联合项目,优先结合企业选题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项目等。要求每个学生在四年期间至少要有一次参加创新性实践计划或者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体验,参与并完成一项院级(或校级、市级、全国)的创新性实践计划项目或者参加一项院级(或校级、市级、全国)的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学分。

1.2 突出“拓宽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素养、重视工程能力”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优化。

为突出卓越工程师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将“学科基础平台”基础课程学分要求由54学分提高到55~60学分,增加概率论、数学建模、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选修课程,奠定学业发展的基石,“学科基础平台”除按学校划分的学科大类设置外,卓越工程师课程以基础性和公共性兼顾为设置原则,增加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生命科学等选修课程,进一步实现同一学科大类中不同专业基础课程的互通交叉。

“专业课程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在机械工程领域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技能,同时为了对接企业需求和全国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在原有“测试与控制”,“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3大课程组基础上,增设了“企业需求课程”和“全国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项目”等课程组,形成5大专业的课程组。“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共约40~45学分,每位学生除了完成课程组1、2、3中所规定的学分外,可在课程组4或课程组5中选6学分。

1.3 课程体系体现“面向世界和拥有国际视野”的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引进德国等国外工程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专业知识背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自1985年开始与德国汉堡应用工程技术大学合作,联合培养中德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该联合办学项目作为上海与汉堡友好城市合作项目得到了德国DAAD基金会的资助。学生在一年级集中学习德语,后三年每学期均有两名德国教授授课。该合作办学的突出特色是,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强,毕业生深受德资企业的欢迎。2004年9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德合作),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德国权威评估机构ASIIN(德国工程技术、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及数学类学士与硕士专业评估协会)的专业水平评估,办学水平、培养模式及学生质量得到德国专家的充分肯定,学校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该权威组织评估的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德合作)的毕业生可获得德国学校相关的学士学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初步探索出一条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之路。③

在国际化办学和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无疑为“面向世界和拥有国际视野”的上海理工大学“卓越计划”办学特色的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国际交流平台”课程体系平台中,确定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5门双语的专业教学课程,均由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授课。

2 适应培养要求,促进教学内容改革

要达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最终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必须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做法:

(1)以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以创新课程内容为目标,重组理论课程内容。淘汰低水平重复、陈旧性内容,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整合课程内容,减少理论学时将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更多的时间参与创新活动。以专业基础课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为例,专业组织成立了主讲教师负责的课程改革攻关小组,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授课内容按照“卓越计划”的突出创新,突出工程应用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增减。在保持理论框架完整的基础上,对推导过程冗长、对学生理解基础理论帮助不大的内容进行删减,减少课堂单纯的理论传授比重,在每一单元后增加与授课内容紧密的工程案例分析,突出工程背景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以往课程授课中存在的理论比重偏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弊端。

(2)突破实践教学只限于验证性、演示性和动作技能训练的低档运行状况,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工艺性等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实现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卓越计划”要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课题要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真题真做。同时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及时引进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新成果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保持授课内容的先进性。

(3)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制订以及主干核心专业课程的授课。在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课程大纲阶段,邀请知名生产企业人员对拟实施教学文件进行论证,针对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提出宝贵意见。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与企业生产联系密切、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由聘请的相关企业专家进行讲授,如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分别聘请来自上海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上海机床厂、上海通用汽车的专家作为课程指定章节的授课人。

3 结束语

“卓越计划”旨在探讨和实践如何提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④当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探索工程,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科学教学内容的工作方案是基础。为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包括对制度、资源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要逐步完备。

注释

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30.

② 王勇,李剑峰.培养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199(6):69-70.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实践的“现代学徒制”学习模式就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室内装饰设计是强调实践应用的一门专业,并且高职大专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并不是相当重视学历文凭,大半部分为大专学历。根据调查显示,社会上紧缺的是直接能够进入业务状态的装饰设计人员。要求进一步深化室内设计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当地装饰行业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实践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1.室内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只有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参与,室内设计才能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室内设计学科才能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室内设计行业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室内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必备文化基础知识,有一定文学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能熟练地使用CAD、三维软件设计方案、制作效果图;能进行商业环境设计制作。现代学徒制教学理论的提出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室内设计人才的优势作用,推行人才培养新格局。所谓现代学徒师徒教学理论,就是将传统企业师徒教学形式引入职业学校教育实践和实习教学活动之中,以弥补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经验匮乏的不足。

2.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方式

2.1校企联合办学

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措施还是实现校企联合办学。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还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新学徒制教学活动如果只是在校内开展,就缺乏操作环节,无法实现随时教习的师徒关系模式,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开展,才能与实际工作环境相接轨,确保生产与劳动技能传帮带更为有效。首先,明确双方责任,确保共同商订徒培养计划及课程学习任务。例如:金华市技师学院与企业签订的职责分化合同就要求双方共同参与学生面试、选拔及过程管理;共同参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定期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研讨(每学期至少1次)。其次,明确校方职责组织学生报名、推荐,选派学生到乙方实践;制订学生实践及课程学习计划;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并进行学徒制试点工作检查等。企业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提高学徒的专业技能;指派合格的技术骨干担任带教师傅,安排专人负责学徒试点工作;提供实践岗位数量及带教师傅;对学徒进行职业培训与安全规范宣讲,保障学徒实践期间的安全;不得让学徒参与与岗位技能无关的其他活动。

2.2创新实践教学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活动要坚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有效实践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师傅严格按照岗位工作程序和技能操作要领指导学生训练,尤其难度大的工作,必须在师傅的引领和指导下完成,对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师傅要严格把关。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行业发展动态、企业运营机制、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确立清晰的职业规划。

2.3规划教学安排

规划教学安排有利于系统开展新师徒教学模式,确保师徒教学有实效,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来讲,可以采取“两学期一个进步”的实践方式。具体内容如下:第三、四学期:每周下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2天,每月实习时间不少于8天。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初步了解装饰行业发展动态、企业运营机制、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确立清晰职业规划。学生需要全面熟悉、了解所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返校时撰写一份有关实习单位简介与经营的分析综述。第五、六学期:每周下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3天,每月实习时间不少于12天。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装饰企业的岗位分工和职责,了解装饰设计、施工、预算等岗位内容与要求,掌握常用装饰材料信息。第七、八学期:学徒进入装饰协会培训和学习,进行系统化实操训练,按照企业准员工培养考核。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设计、预算、施工等轮岗训练,提升装饰设计、预算、施工、营销等岗位技能。第九、十学期:学徒完全融入企业,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企业相关要求进行考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定其中一个岗位,通过真实项目进行顶岗实践,强化岗位职业素养和技能。

2.4形成奖惩制度

学徒制教学内容要形成奖惩制度,也需要校企联合评价,第一步,确定考评项目。主要依据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素质及员工平时工作表现。第二步,实施考评:企业结合员工考核内容在实习生考核成绩后注明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校方则要结合教学效果与测验结果评估。第三步,结合评价结果进行奖惩管理。校方除了联合评审之外,还要以激励为主,采取相应激励措施:企业实习时间、成绩可折合成学分,具体比例参照学校有关标准执行;考核优秀的学生,企业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

3.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的效果

3.1基本技能培养效果理想

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之后,我校选派学生到企业当学徒,受到企业主管与技术人才的全面培养。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都能学会量房、绘制施工图、制定预算等工作。这些学习内容比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为理想,用时更少,可以说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思维活跃程度、创新能力,打破单一教条的固化思维模式,易于激发学生思维潜力,很多同学都比在校时的期末考核成绩提高了不少。

3.2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活动之后,学生与企业双面合作,参与企业专业人员全面培训活动。在实训过程中,除了企业内布置的师傅人才进行专业室内设计指导之外,学校还选派专任教师全程跟踪,边学习边协助管理,以企业项目、实训基地为载体,以学校、企业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深入指导为支撑,和岗位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很多同学都在学徒教学活动中担任了优秀的室内设计助理职责,并取得了师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充分认可。综上所述,室内设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要依靠校企联合办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安排,形成奖惩制度,确保师徒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作者:郑静群 徐松玉 单位: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4

心理学家认为,0~6岁儿童的脑细胞发展非常快速,认为人类的智力在上小学之前3~4岁就形成了,因此,发展和改善儿童早期环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教育改革。二十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学前儿童的环境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一个惊人的统计,一生中获得的所有知识的概念,约95 %的是在5岁前学会的。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其发展规律,学前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及发展需求都不同。幼儿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产生或喜悦、或恐惧、或伤心、或激动、或轻松等情绪情感反映。许多研究表明,儿童从出世后即有感知觉,是因为幼儿的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进一步产生感觉器官的变化反映。如幼儿对形状、颜色、空间方位等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交往能力、想像力等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所以,设计师对儿童环境关注是一种对儿童的成长的情感关注,关心儿童成长的情感设计是对儿童的成长有利的,设计时结合学前儿童不同年龄段具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创造有利于儿童能力发展的有益环境。如了解儿童不同时期对色彩、颜色、声音反映可引起儿童注意,从而激发儿童注意力的形成及个性的发展,而注意力、习惯的养成,对儿童将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关健作用;而记忆又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随后发展成为最简单的思维;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始祖蒲来尔在《儿童的感觉与意志》一中指出,儿童的感知觉对意志力发展的关系和作用较大;并且中心的设计如果能适应并促进儿童感知力发展,如加强儿童听觉与视觉协调的设计、视觉与触觉的协调设计等会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幼儿空间设计表现

幼儿空间设计的要素包括幼儿空间及空间形态、空间意境、空间尺度、基地选址等。室内设计的作用是即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创建适宜学前儿童空间的空间环境必须结合学前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这个特殊环境里的心理特点。

·幼儿空间及空间形态

由于人们对空间具有领域性,公共性和私密性,所以在进行空间划分时,注意这三种空间在整个空间中的存在。使儿童处于幼儿空间中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空间情感是与我们意识的观念统一相对应的。室内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的精神要求,所以幼儿空间设计必须满足幼儿的休息、学习、活动区等功能区域,优秀的活动区除了满足各自的功能外,都有自己的精神,而活动区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是摆放所有工具和实现活动区功能的功能区。为了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保证有一个尽可能大的游戏区,家具不宜过多,应以床铺、桌椅及贮藏玩具、衣物的橱柜为限。如对于幼儿的活动区,可以将其设计成不同功能区域,可以是工作室或兴趣一角,如小画廊、小摄影师、小小厨师、宝宝读书一角、动画梦工场等不同主题的活动区域,当一个房间有多种空间安排——每种安排都支持不同的功能,只有这样所进行的活动才可以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儿童们在这里自由选择活动类容,教师或家长会明显地发现儿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进一步地对儿童的兴趣和特长加强培养,另外,儿童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思维会得到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等各种潜能会进一步的得到锻炼和提高,活动区的数量是可根据活动需要临时改变。孩子们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会碰得挫折,在这里还可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或家长在每个开展活动前的任务就是做好每周的活动计划,每天起一个观察与引导的作用。对于幼儿空间面积不大的空间,其室内家具陈设或活动区域可以设计成多功能的,或少设计一些功能区域,不要让室内太拥挤,以勉引起幼儿产生烦燥情绪或因太拥挤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问题,对幼儿身心发育和发展都不利。活动区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计划进行变化,但不能变化过大,是会让儿童感到稳定,因为儿童对熟悉的环境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受,稍做活动区域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可以激起幼儿活动兴趣。比较佳的办法就是房间的基本规划一直可以不改变,如功能分区不变,随着学习计划的安排,要改变的是隔断、地面、陈设、意境、氛围等元素。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为是基础,在现在和未来将主导全球竞争的趋势,决定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未来的继任者,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强烈的竞争,并能够适应各种激烈的竞争。

所以关注儿童的保育教育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设计师能为儿童营造一个很好地开发创造力、智力等各种能力需要、社会需要的的环境是我们目前的迫切任务,并需要在进行保育中心设计中关注儿童的行为、心理及特殊需要的特点,营造适合他们的情感空间。

篇5

关键词:手绘表现;环境艺术;实践教学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设计表现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设计艺术的传统表现形式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度被快速发展起来的电脑设计所代替,这不得不引起设计界的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影响手绘发展,一方面行业对手绘表现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过分地依赖电脑,放大了电脑的使用效应。另―方面传统手绘表现工艺复杂、技法烦琐、难以驾驭的原因,使得年轻设计师对手绘表现望而却步,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手绘表现训练上,导致从事手绘表现的越来越少。再者部分高校对手绘课程也有着一些较盲目的看法。手绘表现的课时量都在逐步压缩,从而影响了手绘表现的质量,达不到训练的效果。由此可见,影响手绘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手绘表现要想有发展,就必须从传统手绘的表现形式、方法、技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之更紧密地结合专业的特点。

1 手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1)手绘表现是设计交流的语言。手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看作自我交流,手绘的自我交流可以对设计进行构思、比较和推敲,同时又可以与同行交流发展构思、研究方案、传递信息等,与业主交流可以确定意向,达成共识。因此,交流是设计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手绘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交流的表述,头脑中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转化为可视的图形语言,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在设计创意过程中将成为彼此交流的障碍。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优秀的设计师不但要有较强的设计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手绘表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

(2)手绘表现能提高视觉修养。视觉修养是通过视觉敏锐力和视觉表达来体现,视觉敏锐力主要体现在接收的视觉信息,而视觉表达则是发出的信息。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观察是视觉的开始,手绘表现就是进行视觉记录。通过视觉笔记能够培养迅速捕捉形象的塑造能力、取舍概括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无疑将提高视觉敏锐性和表述性,提高视觉修养。人的洞察力可以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观察而得以加强,而其绘画的表现力也能同步提高。

2 现代手绘的表现特点

手绘表现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效果图,传统的手绘所追求逼真的光影效果而花费大量时间的效果图已不再是设计师们追求的目的。马克笔、彩色铅笔等综合快速手绘表现能够充分表达空间概念和设计思想的简洁方式。与传统手绘不同的是,现代手绘表现适用空间更大,表现方法更为灵活。美国著名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认为手绘表现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向公众包括业主展示的,其二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与自己交流的。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现代手绘则是表达设计者对建筑装饰物内外空间的理想化与可行性的设计构思。即根据具体项目的设计要求,预先制定方案与图样的工作。它不能太过于随意与无羁,必须既要考虑艺术性,又要兼顾实用性,同时通过物体的具体形态,施工工艺,材质特点等把握设计对象。

3 现代手绘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手绘主要作用是:随意性的记录、草图、设计图、预想图等。在设计方案构思过程中,手绘草图贯穿于整个设计方案的全过程,设计方案初期,手绘草图是完成设计最有效、快捷的思维记录,方案离不开草图,因为设计草图的产生是设计工作中从主观到客观的形象思维与表现的过程,也是进行理性分析图形的过程。草图是动手设计的开始。画草图的过程,也是对设计构思的比较、推敲、深化完善的过程,并推动设计方案逐步渐进。方案形成则以设计图和预想图来表现实现。手绘快速预想图结合透视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再现物体的真实场景,并且可以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如马克笔、透明水色、彩铅等,这不仅需要设计师具有空间的理解能力,而且要有高超的表现能力。一幅优秀的预想图取决于画者本人的艺术气质和修养。不同手法、技巧与风格的预想图,充分展示设计师的个性,设计师以自己的灵性、感受去认读所有的设计图纸,然后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阐释、表现设计的效果,这就使一般性、程式化并有所制约的设计施工图赋予了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学好手绘既可以锻炼设计者思维能力,提高视觉修养,同时又能够塑造直观画面视觉效果。

4 如何提高学生的快速手绘表现能力

(1)积极动手,训练最重要。学习快速表现,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做相当数量的快速手绘训练,要舍得下功夫,只有一定数量和时间积累才能换来质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学习计划时,要有数量上的目标,定时定量完成速写表现的作业。同时,要结合快速徒手画表现理论,勤于思考。唯有如此,才能迅速提高快速徒手画表现,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反复训练,常年不辍,则一定能使快速手绘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2)迅速掌握,观察得重要。通常认为快速手绘表现主要在手上功夫,其实不然,在表现中运用方向、尺度、平行等观察方法很重要。一幅看起来似乎简单的快速徒手画,在高手手里寥寥数笔,顿时形神俱备;而自己动手画起来却总是“画不达意”,一个简单的形体,将它们表现在图上时往往只有几根线条、但是一笔一画之间却包含着诸多的意义:结构、体量比例、透视、光影等等,这些都是在表现中通过相互观察所达到的。

(3)得心应手,方法很重要。快速手绘表现往往有两种倾向:一种人只注重看书,听理论课,而疏于动手;另种人则忙埋头作画,不去阅读书本知识,也不善于总结自己和旁人的经验,这都不是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快速徒手画表现的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相对而言,其实践能力或者说动手能力又占相当的比重。学习快速徒手画表现的理论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有所理解,有所收获,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学习研究过程。

快速手绘表现就是追求表现的快捷、高效,其用笔设色都讲究明快、简捷和概略,因此在线条、形态和色彩上都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提炼。初学者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容易接受一些表面上的东西,简单地模仿线条和色彩。这就是为什么初学者可以很逼真地临摹一幅复杂的表现作品,而表达不出在自己的意图。

总之,学习一门技能,总希望能够高效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而所谓的“高效”,指的是在较短的时期内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技能。快速手绘表现是一种语言,是表达“形”的技能,因此学习表现,犹如学习其他形式的技能一样,需要遵循渐进的原则,有目标、有步骤地制定学习方案。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表现的基本规则,以便用手中的工具得心应手地将头脑中的设计构思表达出来,快速、高效地将设计构思传递给客户。

参考文献:

[1] 郑曙.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吴卫.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