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6 16:4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话学习计划

篇1

作者简介:陆文君(197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普通话省级测试员。

摘 要: 普通话学习个人档案不只是解决了教师教学精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趋向于积极,学习行为趋向于自觉,学习结果趋向于合理。它不仅使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反思等综合社会能力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 普通话;学习档案;设计与运用;分析与反思

随着国家推普力度的不断加强,普通话学习与考级成为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各级各类专业的专门人才,国家均有明确的普通话等级达标要求。但是普通话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其重要性与复杂性学生普遍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机测要求下学生想要过关更是困难重重。加上学校师资缺乏,大班制、教师兼职现象普遍,普通话教学现状堪忧。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兼职普通话教学与参与测试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同样的困境下尝试学生普通话学习个人档案的设计与运用,经历了失败的考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积极地反思与改进,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此不揣浅陋,略陈己见。

一、学习档案的设计意图与思路

2008年始,江苏省教育部提高了对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达不到二甲,就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也不能毕业。但现状是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该专业近几年一直保持有20个以上的班级,只有4名测试员老师担任普通话教学与辅导任务,而且都是兼职,因此在普通话教学实际中存在种种困难与问题。

在这种困境下,辉进宇老师的论文《当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蔡荷芳、陈淑萍老师的论文《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给了我们启发,他们不约而同都提到的建立语音档案的做法让我们想到了建立学习档案这个主意。

学习档案评价也称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源于 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加德纳领导的 “零点计划”,是对学生艺术心理发展 的一种形成性评 价技术,“是在一个或多个领域系统地收集学生作品,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进程和表演能力”,并且“必须要体现学生的反思”(Paulson Meyer,1991)。“这种新型的评价模式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将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纳入评价的重要领域,用学生的多元化创造性成果展示和印证学生发展的内在心理,使学生通过对主体创造性产品及其反映的心理发展历程的反思,积极地敦促学生形成更强的动机、态度和审美情绪,有效地判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认知和学习风格及策略。”

我们以往对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评价只有测试一种途径,学生通不过相应等级就是失败,他们面对的只有沉重的打击,感受不到自己内在心理的发展与进步,也就缺乏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学习档案袋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性评价方法,杜威的民主主义思想、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普通话学习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指导学生建立普通话学习档案,不只为解决教师教学精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能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趋向于积极,学习行为趋向于自觉,学习结果趋向于合理。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也要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反思等综合社会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参考了档案袋的一些内容形式,根据学生普通话学纲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了较为粗放的设计,挑选试点班实施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由粗放到细化,整个学习档案的设计前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由重视内容学习的小结到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环节,最后还考虑到了目标定位,生生、师生互动环节等。以下为修改第二稿与第三稿学习档案目录。

〖JZ〗目录(二次修改)

一、普通话水平自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二、普通话水平组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三、普通话水平师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四、普通话读单音节字词训练情况(日期、存在问题反思)

五、普通话读多音节词语训练情况(日期、存在问题反思)

六、普通话短文朗读训练情况(日期、反思朗读表现及不足)

七、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情况(日期、反思说话表现及不足)

八、附录:命题说话思路及内容概要

(一)命题说话要求

(二)命题说话技巧

(三)命题说话思路

〖JZ〗目录(三次修改)

一、普通话学习要求(专业要求:二甲、会说会教、熟练交际)

二、普通话水平自测、互测(日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三、普通话水平组测、师测(抽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四、普通话学习目标与计划(短期目标,计划随组测与师测情况调整)

五、普通话读单音节字词训练情况

(一)读单音节字词要求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六、普通话读多音节词语训练情况

(一)读多音节词语要求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七、普通话短文朗读训练情况

(一)读短文要求与技巧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八、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情况

(一)命题说话要求

(二)命题说话技巧

(三)命题说话内容提纲、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说话提纲、互动记录、反思)

1我的愿望/我的理想

2我的学习生活

3我尊敬的人

……

二、学习档案的实施原则与做法

在学习档案建立与实施的始终,都必须遵守个人计划与学纲高度统一的基本原则,以及个人最终目标与学习目标相吻合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做法是选定人数适中、男女生比例均衡的试点班,在期初布置设计好学习档案目录,设计目录以教师提供模板为准,可以在遵守以上原则前提下添加个性化项目或创新性内容,如果想要修改模板内容则需要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协商。目录建立以后,按照目录指引与学习进度添加活页,用铅笔标注可能需要随时更改的页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需要随时关注几种情况:一是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情况。他们可能难以独立完成学习档案的设计与记录,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并且需要安排优秀学生进行日常的帮助,以免停滞不前。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这部分学生相应降低目标要求,循序渐进,慢慢建立良性循环。二是关注持久性较差的学生情况。除了学习习惯特别好的学生之外,一般学生在没有督促检查的情况下都很难坚持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何况学习档案的记录不是靠学生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中间互动的环节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教师还应安排课代表、组长、学习对子三种层次的检查督促、合作互助的关系,以推动全班学生学习档案的正常进展。三是关注共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的学生会经常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得到的教学帮助和建议会比较多,一般同学则比较被动,但是相同的问题绝大部分情况下在他们身上同样存在。教师就要善于记录和整理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讲解。四是重视抽样检查。教师抽样检查的质量常常决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教师抽查的内容除了普通话训练部分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学习档案记录的其他所有内容。教师在抽查过程中还应兼顾不同因素,如男女生情况、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情况、不同方言区学生情况、不同语音基础学生情况等。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指导督促学生利用学习档案,提高学习水平与效率。

三、学习档案的运用特点与成效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当今时代提倡个性化,珍视个体的思维自由与创新能力。学习档案的运用给了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个性化学习这一特点。它将学生的发展与教学的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在这种学习途径中,学生个人必须有选择的能力,一边从教师教学中选择,一边确立自己的计划,寻求有效的学习途径。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常常会碰一点壁,吃一点亏,走一点弯路,但是这样反而让他们成长得更快,特别是对于中等和低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获益更多。

第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热情大大提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然是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他们经常承担检查和督促的任务,在解疑答疑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实力与自信,更加激发了积极求知的欲望,对自己的要求自然更高。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较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慢慢融入优秀的群体,也更有了学习后劲。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是最大的获益者,他们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和帮助,他们由最低目标开始努力,每一次目标的达成都给予他们极大的惊喜和鼓舞,“升层激励”满足了他们的希望心理,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信心,他们由“不被重视”转变为“自我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大大提升。

第二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中,听和说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学生每天都要帮助对方听出问题,说出对方的问题所在,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要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检查、督促,这些都是极好的听辨训练和言语思维训练,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在构建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学生的目标性、计划性、自主参与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自主反思与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本年度普通话测试结果显示,试点班学生二甲过关率明显高于其他班学生,达到80%以上,而普通班二甲过关率平均只能达到50%左右。在话题部分得分也普遍高于其他班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档案的尝试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深远。

第三是为教师节省了精力,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教学的效益。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而是指导、激发、组织、协调,一石三鸟,以一当十。学习档案也将成为生生互动、师生沟通的动态信息库,随着档案的不断充实与刷新,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过去作出评估,每位教师都可以对学生的现在作出评价,双方能够更好地找到下一个共同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四、学习档案的不足之处与改进

在学习档案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如下不足之处,将在后期继续改进。

一是在学习档案的设计上还是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意志。由于模板设计较为具体全面,学生较少自主设计的空间,加上多数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自主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因此在观察中未能发现学生更多的创新内容与做法,学生在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方式选择方面的自主能力发挥有限。教师应该把握大方向,将学习档案按照目标模块、内容模块与评价模块适当划分,让学生具体设计内容与学习方式,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意特点。二是团队合作体现不够。学生方面还是以个体的进度为关注点,与其他同学未能形成共同利益体。学生之间水平差距较大,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与督促仍需花较多工夫,教师精力仍显不足。如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档案设计,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组,将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学习优势。三是激励措施未能跟上。教师适当的激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展示优秀档案,为学生提供借鉴与参考。可以加强学生档案之间的交流,发挥资源共享优势。还可以与班主任联合,设置评比和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 辉进宇 .当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云南高教研究,2000(1).

[2]蔡荷芳,陈淑萍 .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池州师专学报,2005(1).

[3]钟启泉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0.

篇2

【关键词】粤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语流音变

学习语言的三个主要范畴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先接触进而掌握语音知识,这是最为基础与重要的步骤。语音知识有了夯实的基础之后,才能对词汇和语法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帮助。而对粤方言区的普通话学习者而言,想要说好普通话,“语音”是不得不过的一大难关。

一、声母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共分为: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四个部分,在这其中,声母是决定吐词说字的开始,在普通话语音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其发音时值并不长,但十分重要。对于大多数的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而言,在语音的声母部分问题较为集中,并且较为顽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边音、鼻音互混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在学习声母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边鼻音(n、l)不分,例如将水流(l)读成水牛(n),从而闹出笑话。这不仅是在语音方面产生的偏误,同时在语义方面也引起了误解。

n、l互混有两种情况,一是把n读成l,二是把l读成n。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第二种偏误的所占比例偏大,约有57%,而第一种偏误的比例也占到了41%。在粤方言区向来n、l不分,但在粤方言里,将l说成n的情况却并不普遍,常见的是将“你”说成“li”,将“脑”说成“lao”;但在说普通话是,他们却反了过来,如将“旅、蓝、冷……”都读成了“n”。

(二)舌尖前、舌尖后音偏误明显――平翘舌音混读

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又叫平舌音、翘舌音。根据名称可以了解,这两组声母都是由舌尖充当发音的主要器官,由于舌尖接触或者接近的发音部位的不同,造成发音的区别。根据调查显示,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将zh、ch、sh读成z、c、s的约占44%,相反将平舌音读成翘舌音的也占整体的44%。将这三组声母读错,大部分是根据了粤方言的发音习惯来进行发音,如“租” 混同“猪”,“增” 混同“争” ……平翘舌音的混读一部分属于字音判断的失误,并非是单纯的发音问题,这与粤方言本身的发音习惯有很大关系。

(三)舌面音与尖音问题

舌面音j、q、x是普通话语音声母中很重要的一组音,它与舌尖前音z、c、s虽发音部位不同,但仍有很多粤方言区的学习者造成混淆而读错。如将“西瓜”读成“丝瓜”。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于这两个声母发音规律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粤语方言的干扰。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粤方言区学习者的普通话语音当中都会存在舌面音带有“尖音”的现象,男女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舌面音“尖音”的问题是由于其方言的长期影响造成的。

(四)舌根音声母的误读

h、k、f也是粤方言地区普通话学习者较难掌握的一类声母,例如他们将普通话(h)读成普通话(k),老虎(h)读成老虎(f),等等,这与他们的方言习惯有莫大的关系。在粤方言中,有一部分舌根音声母的变读字,如“开”、“口”、“坑”、“空”等字读h声母,“花”、“苦”、“款”等字读f声母,这两类字要按普通话读音统一归读k声母。

二、韵母

(一)前鼻音、后鼻音分辨难

在韵母部分,最困扰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的问题应属前、后鼻音韵母的分辨问题。经调查显示,粤方言区学习者在三组韵母中错误比例十分之高,分别是:将“in”读成“ing”高达60%,反之为54%;将“eng”读成“en”的有51%,反之为48%;将“ang”读成“an”的有40%,反之为35%。

前后鼻音韵母对很多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而言都是一个难点,但粤方言本身也含有前后鼻韵母,在正常条件下,语音的正迁移很容易投射到类推的方式之上,但是由于发音习惯的影响,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身方言时,就已经出现发音不标准、不饱满的情况。

(二)韵母e发音舌位过低,韵母a发音舌位偏高

单韵母舌位及口型的不稳定,造成了发音不到位。如在“车che、歌ge、喝he”等字,都存在“e”舌位偏前偏低;而在“茶cha、发fa、爸ba”等字中,错误则是“a”发音舌位偏高。其中,“e”的偏误率高达57%,“a”的偏误率也达到了35%。同时,这还造成了一系列复韵母,如“ai,uai,en,eng”等的语音偏误。

(三)介音略读引差异

韵母中主要元音前的元音,称之为“介音”。在普通话中,“i、u、v”都可充当介音,而在粤语中,自身带有介音的韵母少之又少,很多在普通话中带有介音的韵母,在粤语中,都是没有的,如“国家,gwok3 gaa1”。加之粤方言区的学习者在讲方言时易产生“懒音”现象,及“吞音、略音”,这些不良的语音习惯累积在一起,形成了严重的语音负迁移,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对于带有介音的字词的类推发音。

三、声调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而粤方言中有九个声调,这给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主要问题有:粤方言中的阴平与阳平调直接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对应,阴平调值基本不变,仍为55,而阳平调值由粤语的21变为普通话的35;粤方言中阴上调的字全部归入普通话上声,调值由35变为214;粤方言中的阳上、阴去、阳去三调的字合并,统统归入普通话的去声调,调值一律变为51;粤方言的阳入调字大体可全部归入普通话阳平调(只有极少数的字例外),调值由2变为35;粤方言中上阴入与下阴入的字按规定分别派入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参考文献

[1] 李新魁.粤方言语音特点探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0(1).

篇3

按照表面实践经验角度观察,普通话测试内容范围有限,但其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应用素质产生严重的考查审视态度,并不是简单的训练内容生搬硬套就可以达成的,必须学会透过学生独特的认知规则入手,争取开阔思维区域,做到验证结果的举一反三规模。面对这种新文化背景下的专业渗透理念,有关部门开始进行教学体制研究,并且努力发掘应对途径,争取长期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和测试达标通过效率。

1 实施模块教学,克制教师精力分散问题

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同时结合单位人员兴趣和特长进行有机选择和侧重分析,普及阶段成果的共享效应,维持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联系新时期机测背景特征观察,部分教育机构在落实模块教学环节中主要针对三个侧重点方向实现细致探究。首先是资源共享层面,将研究内容分化为单音节字词、多音节字词和优秀作品朗读等,单音节字词对于发音控制能力比较重视,主要联合韵调控制潜力进行不同个体的对比验证,研究机测环境范围内最为科学的发音模式。例如:在声调长短控制方面,经过不同训练小组的考验结果综合对照发现,发音过程中四声持续时间明显有所不足,特别在上声处理上完整程度严重欠缺。另外,训练活动内容安排要注意有所侧重处理,满足循序渐进的流程实效标准。尽管字词部分占据分值不多,但其功能地位不可小觑。在目前统一使用的普通话测试要求表明,单音节字词测查应试人声韵调读音要维系标准规范程度,多音节字词主要集中在韵调、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衔接水准上;作品朗读测试环节中要保证应试者能够掌握连续变音技巧,同时贯穿差异语调的流畅衔接程度;在命题说话测验环节中,针对新型词汇语法规范效果和自然流畅表达水准进行现场客观评估。按照这种现象分析,单音节字词韵调的控制实力是完善多音节语句流畅表达能力的基础训练任务,因此实效训练环节中应抓紧字词训练的力度,打好后期适应基础,之后联系话题训练作为关口突破指标,整个机理模块结构可以说是相互照应,不可分离。

再次,评测活动中也要按照侧重内容实现对症下药。教师在面对众多数量的学生群体时,必须懂得应用点面结合的传授经验,灵活使用重点内容评测手段。首先结合学生共性特征和个性表达效果进行特定应对措施的制定,例如在字词部分,大多数学生在前后鼻韵发音处理上不够到位、声调调值紊乱,加上形近字的误差判断是学生强化训练活动中集中表现的问题现象。其次,个别学生因为先天性原因引起的大舌头和牙齿漏风现象应归类到个性问题行列之中,按照这种问题类型进行学生分组安置,之后实现群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的灵活转化效应,评测环节中还可采取个性问题应对单独调整,至于其它相关问题则是采取抽样调查来完成普遍现象验证控制任务。结合这种实践经验分析,有关朗读模块和表达训练项目也可以利用分类指标实现侧重评测,这样能够适当减少教师单独强化训练的弊端作用。

2 尽量丰富教材资料内容,将教学难点进行简易模式改造

尽管普通话测试范围极为有限,但细致环节下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控制技巧和应用水准上存在着严格的验证标杆迹象,因此必须透过学生认知原则实现入手改造,同时广泛搜集最新教学资料,实现厚积薄发的效用。例如在字词部分的疏导控制,主要沿着学生在机测环节中容易引发的误读类型进行常见错误表达字词表格的整理,并且结合形近字、多音字以及外来词等做好结构补充;在分析学生语言缺陷的前提下,有关部门需要高度整合口令验证材料,令学生在相对丰富的语言练习环境中体会平翘舌以及鼻边音的区别样式。在作品朗读训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作品赏析元素,根据不同优秀作品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作品朗读技巧的把控,将朗读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效果一扫而空。透过现实经验了解,学生对于优秀作品会产生整体机能的感性认识和局部细节的特别定位反应,甚至细微到单个字词的读音轻重处理层面,之后配合正确示范录音进行对照,将这些隐藏的细节技巧一一标记清楚,这样学生在朗读处理上的准确性就会略高一筹,这对于后期精准的语感体验和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稳固都将产生必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实际朗读的短文中,除了课堂上的原文内容之外,还要提供详细的分析样本,透过不同记号的标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朗读的内涵。

命题说话考查过程中涉及话题基本与生活相贴近,若想真正把控话题的表达绩效,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熟悉素材的挖掘,经过系统的剪裁和修复之后,做到清晰的控制思路和充分的内容理解调控。话题思路的追踪性研讨是有关部门丰富教材资料的首要任务,而相关生活内容的搜集便是第二要务。包括在社会公德的谈论上,其信息量包揽性质十分清晰,既可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可以涉及交通秩序的遵守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处理,任何层面内容目前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整合,学生可以从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不同角度实现分析。如果将这部分的资料搜集活动取消,任何学生就只能局限在自己的认知习惯上进行宽泛理解,完全不能响应时代呼吁的主体标准。

说话案例的长期积累和综合分析是教育机构丰富教材资料内容的又一途径,教师在平常生活中认真搜集相关代表地位的录音材料,同时严格记录学生说话过程中表现的各种问题,接着采集样本实现系统分析,这些行为都将成为特定感性范围的教材内容。经过这些生动样式的资料内容补充,学生说话表达上就拥有了质量维系保障,个人表达信心也随之上升。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话课程提倡科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操作技术,这样能够达到足够直观、生动和便捷的调控效果,能够合理带动测试情境的还原效应,令学生群体可以更好地适应机测创新形势的需求标准。在实际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随性字词朗读指导和技巧示范,将说话过程情境清晰呈现,必要时候还可以实现重复播放,保证学生在反复观察分析的过程中领悟控制诀窍。在训练环节中,学生依靠多媒体设备进行模仿,将细致环节下的要点和不足问题完整记录,这是完善学生自我素质修整和客观分析的必要工具,并且有利于满足师生互动交流需求,实现课外网络途径的跟踪指导。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中记录的学习状况进行邮件格式处理并发送给个人教师,之后完成个别状况的梳理和解决任务。这种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不但全面提升了普通话教学课堂的学习进度效率,同时还能够将教学从课堂空间拓展到外部环境之中,令机理安插效应更加灵活多变且贴近人性化标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生既定角色也产生了动摇,他们根据个人动力条件将被动局势扭转,透过现实反观措施能够正确发现个人的不足之处,加上网络资源丰富的趣味特征,使他们更加注重反馈掌控的机会,鼓励自己进行长时期的强化训练改造。

篇4

关键词:四川;普通话;调查;问题;对策

1.绪论

1.1选题意义和目的

在我国众多方言中,四川话颇具特色,很多的影视剧中也常常出现四川方言。在四川本土,过去蜀道难等交通的限制和长期偏居一隅的历史发展,影响了四川的对外交流,从语言上来说,在四川,四川话基本上就是最强势的方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西部经济的崛起,还有大量的民工潮,带来了普通话交流的现实需要。而从九十年代中期起,四川省语委和各类学校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也使普通话得到强有力的推行和普及。但毋庸讳言,在四川的很多工作场所和人际交往场所,四川话仍是主流方言。

本项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推普工作施行近三十年多后,普通话在四川普通群众中的使用情况,调研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以后的推普工作政策制订等提供参考。项目的意义是配合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把普通话推广引向深入,提高四川地区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从而在使用中促进汉语的规范,促进社会的信息交流速度。

1.2四川地区语言样态综合概述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基于这一特点,四川省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相比北方群众来说就显得非常困难。四川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地区,人口总数也是相当的庞大,四川省少数民族种类众多,除汉族外,还包括了55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藏族、彝族、羌族、回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在以使用本民族的的语言为主,所以四川省整体使用语言的种类的情况较为复杂。

除了四川各民族语言种类纷繁复杂之外,对四川群众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形成阻碍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四川汉语方言。①四川汉语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主要代表,大致涉及到5种大方言片,即:黔北片、昆贵片、粤北片、成渝片、灌赤片,其中每一个大片区内还有若干个小方言片区,各个方言片区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因此,四川地区在汉语方言上也呈现出了五花八门的状态,所使用的方言势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交流起来非常困难,不相通,而且在语言特色方面,四川方言在词汇、语法、语音等各个方面都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四川省内各个民族之间推广普通话还是各个方言片区之间推广,从整体来看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和录音、采访等形式对成都、乐山等地区的群众,如:商场售货员、农民工、普通市民、学生等群体做了抽样调查,发出问卷550份,共收到有效问卷500份,录音99份。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出了四川方言区群众普通话的整体概况,具体如下:

2.四川地区群众普通话使用情况综合概述

2.1使用频率

四川地区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对普通话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着普通话推广的进度情况。详见表格(1)。

表(1):普通话使用频率的比例(%)

使用频率常常用偶尔用完全不用

概率64.44%35.55%11.55%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四川地区大约64.44%的参与者是常常使用普通话的,偶尔使用的人群占到了35.55%。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11.55%的人群完全不会使用普通话。在调查的过程中通过采访也了解到,有很多人是因为不会普通话所以才不得不使用四川话。他们也提出尤其是碰到对方使用普通话时也很想使用普通话,但是由于平常生活中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而且也没有进行过练习,无奈只好使用方言,这种情况出现在市区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出现在乡镇村等地,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妨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学习态度

无论是人们在学习何种知识还是在习得某种能力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学习态度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问卷之初,我们也考虑到了四川地区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态度,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表格(2)如下:

表(2):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态度的比例(%)

学习态度愿意学习不愿意学习有时间一定学习肯定态度否定态度

概率30.23%23.64%46.12%76.35%23.64%

通过表格当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参与问卷的人当中大约有30.23%的在不考虑时间的情况下很积极、很愿意学习普通话的,从数据上看人群并不是很庞大。然而,有46.12%的人是选择的有时间一定去学习普通话的,从态度上是持肯定的,这个数字还是相当乐观的,这部分人群与前者积极学习普通话的人群一起构成了支持普通话学习的群体,大约占到了参与调查总人数的76.35%,而不愿意参加普通话学习的只有23.64%,详见表格(2)。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在普通话学习态度方面,四川方言区的群众绝大多数是愿意积极学习普通话的,这也奠定了在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群众基础。

2.3需求程度分类简述

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决定着普通话的推广程度,同时也反映着四川地区普通话的推广现状,为了使调查更加全方位,需要来进一步了解群众的普通话需求状况,详见表(3)

表(3):群众普通话的需求程度按年龄段调查的比例(%)

需求

年龄

急需需要一般不需要

10-186.89%44.82%42.37%6.89%

19-3012.17%44.23%41.02%2.56%

31-497.01%47.36%40.35%5.26%

50-09.09%45.45%45.45%

2.3.1从年龄上看

为了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进行数据分析,笔者分别按照10――18岁,19――30岁,31――49岁,50岁及以上划分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先进行横向比较,在表(3)中10――49岁这三个年龄段中基本上是统一的结果,分别只有6.89%、12.17%和7.01%的人选择了急需普通话,他们认为不会普通话已经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上造成了影响,这就直接表明了普通话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选择急需普通话的群众占了只有一小部分,这间接表明政府在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在5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群中则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没有人选择急需普通话,只有9.09%的人选择了需要普通话,更多的人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是一般甚至不需要,这两个选项的概率之和占到了整个50岁及以上年龄段里的90.90%。通过与老年参与者访谈分析状况原因如下:由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年人使用了一辈子的四川方言,在语言上就更加倾向于乡音,而且这时候他们的交际圈和朋友圈已经都基本稳定到了省内,再加上没有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普通话在这个年龄段的群众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到,急需普通话的人较多是19――30岁年龄段,在需要普通话和一般需求的选项中每个年龄段的概率比较稳定,没有很大波动,在不需要普通话这一选项中前三个年龄段没有很大波动基本稳定,但是到了50岁及以上年龄段中与前三个年龄段出现了相差很悬殊的概率,有45%左右的5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选择了不需要普通话。这表明了青少年、青年和中年人的普通话需求要高于老年人,今后的普通话推进工作应该着重面向中青年和少年。

2.3.2从学历上来看

本次调查在学历上分为了六个受教育阶段,即: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但是在统计结果的时候发现,由于研究生属于高端人才,该类群众较少,在统计后发现该类群众数量不足以计入有效结果,所以取消了研究生这一个选项,具体调查结果详见表(4)

表(4):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按教育背景调查的比例(%)

学历程度

需求情况

急需需要一般不需要

小学020%65%15%

初中030.57%63.90%5.20%

高中060.60%36.36%3%

专科064%36%0

本科064.50%35.50%0

调查结果表明,群众中没有出现急需普通话的状况,在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普通话的群众中呈现出随着学历增加人数也随之增加,在选择需求程度为一般和选择不需要普通话的群众中调查出来的统计概率则相反,随着学历的增加人数越来越少。综合上面所有的选项概率以及概率的波动变化直接表明了从学历上整体呈现出了学历与需求程度成正比,学历越高,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越高。这也间接表明了,在日后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由于城镇居民学历普遍高于农村地区,所以在城镇中推广普通话要比在农村地区相对容易。

2.4群众对自己普通话的满意程度

四川方言区群众对自己普通话的满意程度也是对推广普通话起到影响的因素之一,因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四川方言区的群众对自己对普通话的熟练程度不是很了解,群众对普通话产生了一个认识误区,普遍认为只要会用川普,普通话就是不错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满意程度较高则对普通话的推广来说就形成了阻碍,就需要从根本上来使四川方言区群众认识到四川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当然,也不排除有真正使用普通话比较规范的四川群众,但是这部分人毕竟占少数。反之,则对普通话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详见表格(5)

表(5):群众对自己普通话满意程度的比例(%)

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相对满意一般不满意

概率8.80%35.20%42.40%13.60%

在表格(5)中可以看到,有8.8%的人对自己目前的普通话水平非常满意,相对满意的参与者占到35.20%,这两个部分加起来的概率有44%,剩下的还有将近56%参与者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持一般态度需要学习和不满意需要加强,这也就直接预示着四川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工程可以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也间接表现出了四川方言区的群众也反映出对普通话需求,未来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2.5对自己和后代的普通话期望值

本项目在本次的调查中新增了一项关于对自己后代的普通话的期望值,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同时从侧面也能够反映出普通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要求。详见表格(6)

表(6):群众对自己和后代的普通话期望程度分级别的比例(%)

等级

期望等级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乙及以下

对自己的期望程度10.00%19.20%33.60%37.20%

对后代的期望程度10.59%17.37%32.62%39.40%

在表格(6)中,通过横向对比可以看到其中33.60%和37.2%人分别期望自己的普通话只需要达到二级甲等和达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就可以了,这一部分人群占到了参与者总数的70.80%,这就可以反映出的情况是四川方言区群众整体上对自己普通话的期望标准程度不是很高的,只有10.00%和19.20%的参与者分别选择了一级乙等和一级甲等,这部分人群占到了总数的29.20%,只有少数人群对自己的普通话标准程度有较高要求,所以由于群众对自己普通话期望的标准程度不同,因此后面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需要分情况加以讨论的。另外,在横向对比中,四川方言区群众对后代的普通话期望值与对自己的期望值大体相同,详见表格(6),暂不做具体分析。

通过表格(6)的纵向对比可以看到,在对后代的普通话期望程度上,一级甲等这个分选项里由10.00%上升到了10.59%,在分选项二乙及以下里也由37.20%到了39.40%,呈现出上升趋势。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分析出群众对后代普通话的要求出现了两个分化,其中一类人群对后代的普通话标准程度比对自己的期待要高,希望后代的普通话可以成为顶级水平,达到央视播音员的水准,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因此一级甲等这个选项上升了0.59个百分比,而另一类群众则是希望自己的后代普通话水平可以交流便可,不做高标准要求,比自己的期待水平放松了标准,所以二乙及以下这个选项概率也上升了2.2个百分比。

但整体来看,后者在对后代普通话的期望程度是二乙及以下这个选项依然占到了39.40%,说明群众对后代的普通话期望程度仍然是以可以交流为主。针对这两个选项的波动,分析原因可能会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我们不做具体阐述。

综上所述,四川地区群众对自己和对自己后代普通话整体上的要求仍然比较偏重于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及以下。这些都反映出了群众对自己和后代的普通话的期望程度并不高,因此在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语音和语法等具体普通话内容的时候要相对简单容易,不应过分强调难度和标准度。

3.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问题

3.1有利因素

通过对成都、乐山地区等地深入地调查,结果表明往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还是有许多有利因素的。首先,四川地区群众普遍具有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因此对普通话宣传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在四川地区的群众已经具有了在正式场合请讲普通话的意识,尤其是在校园或者大学、政府机构等单位,第三,通过对四川地区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态度、需求程度、满意程度等具体表格的分析,表明了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积极,需求程度普遍,群众基础良好等,这些对普通话在四川地区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3.2存在问题

在调查和查阅资料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虽然四川地区有着许多对普通话推广的有利因素,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四川地区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语言外的问题

(1)普通话的使用频率有待提高

使用频率直接表现出的是群众普通话的使用情况,表格(1)的数据显示常常使用普通话的参与者占64.44%,还有将近一半的人生活中不是常常使用普通话的,这表明四川地区整体群众的普通话使用频率还有待于提高,因此这部分群众需要增加普通话的熟悉程度,提高普通话的使用频率。

(2)学习态度有待提高

在表格(2)中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持否定态度的群众有23.64%,这个数字不是很突出,但是这也表明了群众中仍有一部分群众需要改变学习态度,只有整体上四川群众对普通话的学习持有肯定积极的态度,才能极大的促进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从而使四川地区群众的普通话整体上有大的飞跃。

(3)需求程度有待提高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句话,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普通话的推广的问题上,虽然普通话不是商品,但这应是每个人的现实需求。在表格(3)(4)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的是需求程度一般甚至不需要,这部分人群不占少数,这就对普通话的推广形成了阻碍因素,只有需求程度提高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才能如火如荼的进行,因此,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4)心理障碍

在前期制作问卷的过程中,对周边人群进行了问题征集,其中很多人都建议增加心理状况的调查问题,所以根据群众意见也在调查中增加了心理状况的设计,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7):群众使用普通话的心理状况的比例(%)

心理因素非常害羞不会害羞无所谓

概率13.06%61.63%25.30%

在使用普通话的心理情况调查中,有13.06%的群众在使用普通话时有心理负担,有61.63%的人不会害羞,25.30%的选择无所谓。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群已经对于普通话已经司空见惯,整体大语言环境正在逐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使用普通话有心理负担的群众仍然占了10%以上,这也反映出了制约着群众使用普通话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这也启示着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普通话语音问题以外,还应该注意照顾到群众使用普通话的心理状况,疏通群众的心理阻碍才能更好推广普通话,让四川方言区群众的普通话水平更上一层楼。

(5)方言的强势影响

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考虑到四川方言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普通话与方言并存的问题。表(8)是四川群众对普通话和方言持有的态度的调查结果。

表(8):群众对推广普通话的态度的比例(%)

持有态度需要推广可以推广根本不需要

概率51.45%41.90%6.63%

首先从整体上看分为两个态度趋势肯定和否定,在表中可以发现持有肯定态度的占到了大约92%,只有6.63%的人持反对态度;其次分开来看,其中认为需要推广,有利于加强南北地区交流的群众占到了51.45%,有41.90%的人认为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需要保护地方方言,有6.63%的人认为根本不需要往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各地的方言,也不是以牺牲方言而换来普通话的普及,而是在要让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加强各地区交流,巩固祖国统一。

所以,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地方方言,给地方方言一个生存空间,不能够以牺牲方言为代价换取普通话的统一。推广普通话是让大家更好的使用我们的国语,在正式场合学会使用普通话,让普通话和方言可以有效的发挥他们各自的功能,而不是取代方言。因此,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冲突,普通话与方言应该是相互补充,和谐共处的。

3.2.2语言内的问题

(1)声母问题

尽管四川话主要受到方言片的影响而呈现出各种四川方言种类,然而在采集录音的过程当中笔者也发现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点大体上还是可以总结和归纳,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这也为推广普通话起到了积极作用。

表(9):群众选择声、韵母、声调、语流音变作为难点的比例(%)

语音难点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

选择概率26.53%27.69%18.95%26.82%

在普通话语音调查当中得出的结果详见表格(9)。考虑到普通话问题的复杂性,所以在问题设置当中这道题采用的答题方式是多选。经过调查结果统计和计算,四个语音选项相差的概率并不是很明显,并没有趋向性,几乎每个选项都是四川群众的学习普通话的难点。由于问卷结果不是很明显,所以接下来笔者根据录音采集和问卷共同得出语音问题结果。在录音上很明显的就发生了问题的趋向性,基本上参与录音的四川群众都普遍出现了较为共性的问题。

表格(10):群众录音错误率较高的比例(%)

难点鼻边音舌尖前音后音前后鼻韵

错误率100%100%100%

首先在声母方面,突出表现出为n/l,z/zh,s/sh,c/ch,f/h这几组音,所有参与录音的群众无一例外都出现了这几组的问题,例如在“男女”、“牛奶”等词语上声母n/l,是基本上分不清楚的,单单n/l这一组音就出现了两种情况,笔者听录音的时候会发现在四川成都地区和所辖的区、县基本上全都把n念成l,只有很弱化的鼻音,还有一种情况是发音有边音和鼻音之分,但是到词语中就不能分清楚边音和鼻音,乱念一通,无章可循,分不清晰,出现此类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为乐山和所辖区域等地。除此之外,z/zh,c/ch,s/sh,r也是四川地区群众难以辨清楚的声母。

通过采集的录音分析,在四川成都和成都所辖地区是没有翘舌音zh/ch/sh这三组音的,把翘舌音全部念成平舌音z/c/s,r音也变成翘舌不是很明显的声母。乐山地区也基本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在自贡地区基本上是没有平舌音的,全部都念成翘舌音,与成都地区正好相反。

以上这些普通话问题对于四川群众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另外还有很多人也在h/f上是不能分清楚的,在词语当中比较容易混淆,但这类问题改正起来比较容易,绝大多数人经都可以发出清晰的h/f,不是主要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2)韵母问题

韵母在普通话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普通话讲的好听不好听跟韵母发音是否标准和圆润饱满有着直接的联系,普通话当中的韵母越圆润饱满,声音越响亮,普通话越好听。通过表格(9)当中也显示出群众认为韵母是难点的占到了27.69%,也是四个选项中占的比例最高的。

在采集的录音分析中也跟项目申请书上的预期结果基本吻合,那就是四川方言区群众的前后鼻韵母问题,这是四川群众的普通话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在录音中也出现了全部读错的情况,100%都会出现问题,详见表(10)。在录音采访中出现前后鼻韵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不能发好这三组音in/ing、an/ang、en/eng,但是其中an/ang问题经过提醒之后都可以区别出来,这一组音矫正起来问题不大。除了前后鼻韵母是较为复杂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单韵母是四川群众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比如e,在录音中四川群众都普遍把这个音发为o或者比实际e音舌位偏高,开口度很小的音,再如i/ie,u/ue这两组音的辨析也需要在日后推广过程中加以注意。在单韵母发音中则没有发现比较共性的问题。

(3)声调问题

在普通话当中把声调分为四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而且在调值上运用我们常说的五度标记法进行了四个声调的明确清晰划分,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详见图(1)

但是四川地区汉语方言则跟普通话有所不同,在四川地区有很多地方保留了原来古声调的调类,而是大致分为五种声调,除了上述普通话中的四类还包括自成一类的入声调,因此这与普通话之间的声调有着很大区别,而且四川汉语方言中调值往往发的不到位,比如“成都”中的“成”普通话中读为阳平调(35),但是在四川地区往往收音的时候就不会到达五度标记法中的5度,而普遍发为34调,再比如去声调为51调值,但是在四川方言区的去声调的字发音就会比较趋近于上声等等。

(4)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得现象――语流音变,因为我们在正常使用普通话的过程当中由于不是每个字单独使用的,所以由于受到相邻字的音的影响就会发生语音的变化,常见的有变调、轻声、儿化和词语的轻重格式。在录音的结果分析当中发现四川群众在语流上会很少使用轻声和儿化,比如板凳儿、针鼻儿等词语在录音过程中参与者都不会把词语儿化,而且词语的轻重格式也会发生与普通话中的轻重格式相反的现象,比如“电话”在普通话中是中重格式,但是在四川方言中就会变成重中格式,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厕所、麻将、话费等等。

另外除了这些问题以外,四川地区所普遍使用的方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与普通话有着不同,但这不是主要问题,总的来说,四川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语音问题,其次才是词汇和语法。

4.原则和对策探讨

本次调查历时将近9个月,所得出的数据、结论和问题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调查结果可以明确的反映出我国往四川地区推广普通话的进程情况和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对推广普通话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1推广原则

基于前面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在日后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对象原则。通过对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分析,重点应针对学生、青年、外出务工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这几大类人群,这些群众的普通话使用率高,学习态度积极,普遍需要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水平,而针对老年人则应积极宣传,但是不在重点推广对象之内。

2.分层原则。由于每类群众所处的人生阶段不一样,所以对普通话的需求程度的高低也不一样,因此在推广普通话的整体要求上,对青少年学生的普通话标准要求尽量做到二级甲等或二级乙等高分数段,而对其他群众则可以降低标准,二级乙等低分段即可。

3.方言与普通话并重原则。由于方言是一个地区的象征,人们普遍对自己的乡音有着很深的依恋,因此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当中不应动摇方言的地位,而是把方言和普通话放在同等的地位,积极倡导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疏通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

4.2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四川方言区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困难和应对办法研究”项目组针对调查结果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1.针对群众使用普通话频率不高的问题和改变群众学习态度方面,我们建议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发放普通话学习资料和宣传册深入到城区和农村,倡导学习普通话,利用名人效应,发动四川地区知名的主持人和播音员来担任普通话大使,引起广泛的影响,增加群众学习普通话的欲望。

2.由于每个人对普通话的满意程度不同,对普通话的现实需求不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建议应加强对不同人群普通话学习需求的调查,设计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普通话教学内容。针对窗口服务业人员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尽量多涉及到日常生活用语,规范口语发音,养成良好的普通话发音习惯,从而提高普通话;针对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基础字音为主,如:声母、韵母的标准发音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发音规范上,普通话课程的学习难度应较窗口服务业人员的课程稍小;针对学生这一群体,普通话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在这三类群众里应该是最大的,我们则会相应的设计较为广泛和系统的普通话教学内容,让学生群体深入地了解普通话的发音、字词、句子、轻重格式、声调等内容。

3.针对四川地区群众对普通话语音语法等内容的学习,应增加群众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利用各地文科高校普通话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条件解决四川地区群众想要学习普通话而没有地方学的困难之处。设立普通话义务推广员和培训教师,推广员可以由在校大学生担任,培训师可以由地方高校教师等人群来担任,另外因为仍有小部分人有方言情节和害羞等心理因素,推广员和培训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兼顾疏通群众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让大家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正确含义,不是取代方言而是和谐共存。

4.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状况不同,整体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导致普通话呈现出学历高需求高的特点,因此我们建议应优化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加强校园内普通话的监督,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四川话和普通话的交替使用,加大高等教育普及力度,增加高素质人群的在全国人民当中的比重。

5.针对四川当地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我们建议应适量控制方言节目和方言剧的数量,所有方言词语应在屏幕下显示对应的普通话词语等。(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解:

①陆嘉懿、聂敏熙、梁德曼、杨绍林、陈静.《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陈章太.《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与研究应用1990年第4期

[3]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图书馆,1980年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期

[5]林c、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2版

篇5

(吉林建筑大学基础科学部,吉林 长春 130118)

【摘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历经了几十年,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针对工科普通高校所开设的四大化学课程,列举了当前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几年工科普通高校的化学教改趋势应以“新”、“老”相融合为主的观点。

关键词 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观点

A Discussion on Teaching Status and Reforming Trend of Chemistry Curriculum in Engineering College

GUO Yan LI Xiao-dong

(Basic science Department,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reforming of chemistry curriculum has gone through decades,that obtained many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is paper, about four chemistry course in some engineering colleges,the author list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emistry teaching and the phenomenon, proposing a view that education reform trend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in the next few years should merge by “new” and “old”.

【Key words】Chemistry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ing; View

工科普通高校的化学课程基本上都设置在低年级,以讲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的内容为主,根据各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需求,可将四大化学的知识进行筛选、分配、组合及应用。这些课程在工科院校,以专业基础课居多,有的还是主干课,其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很重要。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要求化学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刻的理论基础,故促进四大化学的优质教学,加快课程的整体改革进程,清晰目前的教学、教改现状,合理的构建化学课程,是摆在每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 当前四大化学教学的现状及易存在的问题

化学的教学改革已经历经了几十年,从教材、教法、内容、应用、理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变更和创新,发展至今天,出现了非常繁盛的景象。当化学为工科专业教学进行服务时,教学改革更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四大化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或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1 四大化学的教学内容设置过于重复

教学内容重复的主要原因在于开课教研室对化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构建考虑不周。例如在《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中都设置了很多学时来讲解化学热力学基础,若教研室没有辨清该内容在两门课程中的教学目的和侧重点,则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导致同样的内容在《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中各讲一遍,而这个现象目前还普遍存在。

1.2 四大化学的教学内容未能满足专业需求

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教学大纲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匹配,或主讲教师不够了解专业课程对化学的需求,且对此专业的了解偏少造成的。不同的专业需求的化学知识侧重点不同,例如,对工科的环境工程专业,在讲授《物理化学》课程时,若仍旧耗费相当多的学时来讲述“化学热力学”以及“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等章节,而电化学、胶体化学、界面化学等贴近专业的内容只是略讲,那就偏离了专业的需求。另外,若授课教师了解一些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使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化学知识为专业服务。这也是一些高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倾向于有工程实践背景人才的原因。

1.3 四大化学的精髓掌握不清

四大化学的理论博大而精深,若想掌握其教学精髓之处,需要几轮的课堂讲授功底、多年的研究及阅读大量的文献。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例,《无机化学》偏重于定性和原理,而《分析化学》偏重于定量和分析[1],若不理解这一精髓的话,课程的讲解就无重点可谈,教师和学生都会很茫然。笔者认为,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构建,其本质都是化学元素的地球行为和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不灭定律的综合体现。

1.4 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在很多教师的思想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认知:“只是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讲清楚,照抄照搬教材内容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想法忽视了对知识的更新和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视,其不仅是个人的原因,也是大环境下评价体系或监督机制不健全、不严格的造成的。学习无止境,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有着对新知识的渴求欲望,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和传授知识,需要我们具有革新的思想和敢于实践的勇气。

1.5 科研知识无法灵活纳入理论教学

当前,很多教师都同时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的老师甚至在科研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是在课堂上却没有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其主要原因多在于找不到话题切入点。对于化学学科来讲,一些科研实验的理论(或原理)恰恰就隐含在化学基础知识中,而在教课过程中,哪些是科研实验的理论支撑,需要其细细体会才能提炼出来。例如,《分析化学》中“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一章,在讲解沉淀的形成时,就完全可以与科研实验中纳米材料的制备联系起来。

2 未来几年工科普通高校化学课程的教改趋势探析

化学教学的改革推陈出新,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方案和建议,各持己见。根据对近几年化学课程教改的观察、学习和研究,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教改趋势应以“新”、“老”相融合为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融合经典化学与现代前沿化学为一体

四大化学中各有经典内容,例如物理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这些经典内容,是每个高校化学课程的必讲章节,也是其专业的必修知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前沿化学的研究及交差学科的出现,化学课堂仅仅讲授经典化学理论是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求的,需要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新知识有机地穿插在教学中,使得化学课程不再是单一的授业和灌输,而是具有科技性和时代性。

2.2 融合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理论

在现代课程的视野中,知识不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过程中[2]。这句话道出了新时期“教育”的新概念。多年来,虽然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即便如此,现代的化学教学思想仍需要重视和实施,这一思想包括:课程的开放性、学习的互动性、敢于对知识的质疑性等等。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挑战性、灵活性和想象力的,人们要勇于革新。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其不拘泥传统直线型、平面型的建筑风格,创造了后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曲线构型的圣家族教堂。想象无止境,想象是我们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2.3 融合与调整四大化学的交叉内容

《无机化学》一般都作为大一新生所接触的第一门化学课程,该门课程作为高中化学和后续化学课程的衔接内容,起到很重要的铺垫作用,这也是《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部分章节重复出现的原因。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无机化学》中的所涉及的一些内容量大而不精,使得一些经典的概念被支离破碎。以化学热力学部分为例,一些公式推导被略去,教师讲起来很机械,不严谨、不科学,学生听起来也一头雾水,而这些内容又要在《物理化学》中从头讲起,前后耗费了不少学时。因此,如何调正和融合四大化学的交叉内容,是一个长远和大胆的尝试。

2.4 融合与构建高中、本科、研究生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这三个教育阶段的化学内容和目的各有不同,阶梯式地阐述了化学的本质和精髓。大学化学课程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拓展与精讲,也是研究生课程的基础,在整体化学教学安排中是关键阶段。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清晰本阶段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什么,高中时期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还要设计好知识的前后次序,只有这样才能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地讲授,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构建工作。

以上四个观点尤其适用于建筑类、医药类、食品类的工科院校,其四大化学仅是基础课程,学时少、任务重,在培养方案中,规定需在220~260个学时内完成全部化学的教学内容。目前对这种情况的教改研究偏少。

3 结论

化学知识犹如一幅多彩的画卷,需要通过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手循循打开,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地娓娓道来。如何诠释好这一幅画卷,需要用心去寻求最好的方式。工科院校化学教学的改革目的也是如此,我们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遵照专业设置的需求,遵照社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向求知者展示化学世界带给人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春玲,王薇,胡立新.工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2,40(20):136-137.

篇6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gula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ZHONG Shoubing

(Su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uizhou, Hubei 441300)

Abs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is a basic engineer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r Colleges underdeveloped regions Central Library building to conduct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positor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guide local ordina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mooth progr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 and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to provide ideas,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and gradually improve, and services in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ideas

1 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的总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有效地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要求按照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不断完善的原则,从2011年到2015年完成50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布局、立项、建设工作,完成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先建设工作。根据这个总要求,笔者在调研中了解了中部不发达地区几所同层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情况。其中,一所有着15年办学经验的院校资源库建设情况如下: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门省级精品课程(没有上网),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0余门,网上显示所有资源点击量合计不足300次。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信息化环境不优、意识不足;二是数字化资源整合能力欠缺、方式不当;三是软硬件配置不合理、资源实用性不强,这种局面根本无法适应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 普通高职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信息化意识与理念问题

教育部在2000年提出了要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经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集成化系统平台的完善,一方面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培养和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教育IT行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一般认为,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专题学习网站等简单地完成教学过程就是信息化教学了,其实不然,真正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是个复杂而完备的系统,这个系统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教育理念、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等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进行教学信息化的准备阶段,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用这些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在探索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顺利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2.2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与思路问题

追求高速度、大容量、超集成是很多普通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期的通病。我们经常会看到学校组织技术专班,在短时间内建成“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加挂到系统管理平台,经过简单调试就投入使用,既没有收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也没有对系统进行改进就一锤定音。还有一些资源在服务器中沉睡,无人问津,学校过分宣传资源库的容量却很少关注资源的质量、利用率、使用效果。还有IT行业把所有数字化资源进行超大集成,以致使用者难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

资源库意味着资源的集合,真正的“库”不是资源简单地堆积,而是一个科学分类、模块优化组合的系统。资源库建设必须融入建设者的智慧,通过知识加工、教学设计、信息组织和技术集成等多个环节,开发出来的教学模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起到正面促进作用。资源库是为教学服务的,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使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破解资源库“不好用、不会用、不适用”的难题,发挥资源库的应用实效,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是建库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一些书本搬家性质的,简单HTML网页型的,静态画面或演示文稿型的,单一声像或讲座型的资源缺乏教学活动与环境的设计,没有交互性,枯燥无味,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甚至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当然不受欢迎。整合教学资源要考虑实际需求,这种需求来自教学设计者科学系统地思考,来自新型教模式、学习方式的实践。资源库建设要符合教学应用的实际,经过理性思考、科学规划,从基本素材库开始,先着手建设小型专题资源库,再由“基础型”(教学组织形式的载体主要是课堂和网络)逐步向“集约型”(教学组织形式的载体主要是课堂和互动学习网站)发展。资源库建设还要注重原创性,对已有的知识提出独到的见解或进行独特加工,把知识融入到设计的情景之中,引人入胜,吸引学生,达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效果才能体现特色,才能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3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人、财、物和技术问题

通过探访,不少高职院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虽然在应用技术型学科上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但距离信息化教学方式还相差甚远。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要加强学习培训、必要的财力投入、设备要更新换代。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搞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由于人、财、物的限制,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教师而言,花费大量的心血去进行现代教学设计,把传统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亦很难做到;对学生来讲,缺乏正确、主动的引导,现实没有更多资源可供学习,因此推进教学信息化显得苍白无力。都知道教学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对于普通高职院校来说,因为较多瓶颈存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对于商业教育IT机构来讲,他们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对学校订制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和系统平台需要较大的财力支撑,也存在机构的思想、理念与学校、教师、学生融合问题,如果采用全投入的方式建设教学资源库,一定会增加教师的惰性,也不利于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推进。

2.4 教学资源库的应用评价与持续发展问题

由于过分追求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高职院校在应对信息化建设时,为了外树形象的需要,大肆渲染单模块的媒体库、试题库、课件库等,把这些资源进行简单整合,借助终端实现网络访问功能,不再关注资源的后续使用效果,更缺乏更新、维护、修正过程。资源的评价是建库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评价过程不是简单地区分好、坏、对、错,而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经常根据教学需要改变资源模块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内容,优化资源本身对使用者的视、听、触、感,增强对学习者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资源库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价的主体包含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在资源库应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其他各个层面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他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资源库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提出意见或建议。资源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必须及时获得各类评价的反馈,调整资源整合的方法,逐步优化资源库。

篇7

2021全面推广普通话宣传心得体会范文

我出生在北方方言区的河南,从小我们都以为自己说的话和普通话非常接近,所以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一直都是用河南话。直到考上XX的一所大学,我才认识到,自己必须说普通话了。

火车穿过一个黑夜,在黎明时分抵达XX半岛,上来一群当地人,他们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我越来越焦虑,但神奇的是,下了火车,在广场上看到学校的横幅,见到接站的师兄师姐,我一开口,竟然很自然地讲起了普通话,原来普通话已经渗入了我的血液。等到第一个寒假回家,再坐火车,转汽车、三轮车,我都无法把普通话转化为家乡话,看到熟悉的乡亲,只能沉默不语。直到见到父母,才一下子转换过来。

对一个国家来说,推广普通话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培养整个国民的认同感。我们都是读现代白话文作品长大的,所以,相爱的人才可以写长长的情书;我们可以说同一种口语,所以才可以体会一句话的言外之意并发出会心一笑。这两年流行穿越剧,但各种穿越都没有解决语言问题:如果我们穿越回唐朝,能听懂李白吟诗吗?

经过XX多年的推广,普通话已经深入人心,这时我们又发现,原来方言也是很美的。记得读书时,同学们一起看四川话版的《猫和老鼠》,仿佛其中的`幽默感被放大了十倍,这种乐趣是一直讲四川话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正是由于推广普通话所带来的普遍性认同,才让我们注意到差异性的美好。

现在,每个省会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方言节目,在XX,甚至有不少人呼吁加强对XX话的教育,保持语言的多样性。这也许恰恰说明,XX多年来,对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应有的成效。

2021全面推广普通话宣传心得体会范文

我6岁就开始学中文了,每星期去中文学校学习两小时。开始时,我觉得很难,因为有很多字和词语都不明白,也很难记。我的爸爸妈妈是从香港来美国的。我们在家里讲广东话或英语,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普通话该怎么讲。但我听妈妈说,现在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学会普通话很有用,我就坚持学下来了。

记得我第一次在中文学校上课时,听不懂普通话,学写字就像学画画,但我写得很认真。坚持几年后,我渐渐听懂的内容多了,也一点点地理解了普通话。但有的时候,我还是会弄错俚语或成语的意思。中文老师建议我应该学会使用字典这个工具。起初我学查新华字典,可还是不太明白,老师又建议我查英汉字典。这样一来,我学的多了,查的多了,渐渐明白的也就多了。然后我再返回来认真读句子,并注意听别人讲普通话,我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觉得学中文很有用,能帮助我了解中国的一些事情。如果我去中国的话,可以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会很方便。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利,所以我要坚持学中文。

2021全面推广普通话宣传心得体会范文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推广普通话是中国的基本政策,普通话在中国大陆也推广了四十多年,但据最新的调查,中国大陆会说普通话的人尚不足人口的一半,若要求“标准”些,则会说普通话的人的比例少得可怜,而以普通话为第一生活语言的人近乎零。这与当初的推普设想相差太远,十分令人失望,究其原因,有人把这归咎于方言的顽固势力。但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方言对推普的负影响,而是正面讨论普通话本身所陷入的新的危机。

作为一名向学生进行教授知识的老师,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1.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自己是北京人,自认为普通话说得是不错的。但是,自己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出现老北京话的地方方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既不能畏难,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尤其是要纠正工作生活中自己的老北京话的发音。

       3.勤向语文老师学习。语文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8

 

普通话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没有上语音课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还可以,但随着一节一节语音课的进行,我才渐渐发现原来自己的普通话在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太多太多。

 

对于老师,在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我就被老师那种独特的气质吸引住了,有时甚至会情不自禁的想我为何如此幸运,会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让别的老师帮忙代课的,因为她说:“让其他老师帮忙代课,我实在不放心”。这可能让不知情的人听了会产生一定的误会,但我觉得这既体现了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负责也体现了她对自己的自信,我十分赞同和佩服老师的这种做法。

 

除了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钦佩外,老师的授课方式也特别值得我们肯定。记忆中,在课堂上老师很少笑,总是以一副严肃的表情面对我们,也对我们比较严格。可是奇怪的是这并没有让我有觉得反感,反而听的特别认真。

 

在本期语音课中,老师完全没有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她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和方法,使人有种不愿听都不行的冲动。

 

第一,老师的课件做的特别好。页面简洁而优雅真可谓不媚不俗,课件的内容也相当全面实用,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因为它展示的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没有泛泛而谈的话外语。从第一章的“语音基础知识”到最后一章的“儿化音”,老师讲的课件内容都那么的一丝不苟,完善而不冗杂,让我觉得听这堂课实在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享受而非煎熬。

 

第二,老师特别注重我们的正确发音方式。从气息,开口,唇,舌等各个发音器官的部位进行给我们进行语音的纠正和标准化。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在发音器官部位上得到了很大的规范和改进,也学习到了一些正确的发音方式和技巧,同时更使我意识到自己在初学发音时很多地方都偷懒了,从而导致一直以来在语言发音上的恶性循环。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能在本期的语音课上得到及时的纠正。

 

第三,课堂语音练习。老师也很重视我们的课堂实践练习,因为老师明白学生们课后自觉练习是很没有保证的。而且其练习方式也很注意侧重点,很有针对性。比如对于方言音纠正,就找相应地方的同学来读,这样既纠正了同学们的方音,又给同学们做了方音示范;对于鼻边音平翘舌等发音的练习,老师就会用一些相应的典型词组、绕口令等让我们练习;有时针对轻声儿化音等发音的练习,老师又会用一些比较典型的段落、小故事等材料等等来让大家得到一定的体验和练习。总之,练习材料不仅简单有趣而且典型,真的让我感叹。

 

第四,课间语音播放。老师也充分利用起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她在课间总会给我们播放一段十分钟左右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在心灵上得到了充实,而且在纠正语音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课间的语音播放是不是要听,完全有我们自己决定,但值得高兴的是大多同学都在听,相信如此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方式,实在让人没有理由拒绝吧。

 

第五,课后练习。在这一点上老师并没有十分的强调,但我觉得如果是真的是认真听了老师的课的同学,这课后的练习不用老师提醒,我们就已经会不自觉的要主动进行了。因为既然学到的知识那么有用而且实际,不运用都不可能呢。

 

说实话,在没有开始写这份心得体会时,我想真的没什么可以写的。但当我执笔开始在纸上时,老师给我忙完了上课的一幅幅画面就很自然地浮现在我眼前,内心还有一种很奇妙的激动。通过以上的总结,我猛然觉得吴老师真的太神奇了,那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多么轻易自然的让我深深地记住,让我一想她就会有滔滔不绝的感慨,不仅仅只是不愧为人师表,老师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那由内而外的气质,甚或是其对工作的尽职尽责都可谓难得。

 

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时十全十美的,可能因为只是在课堂上才能和吴老师有所接触,课堂上老师总是一副严肃表情,我常在想要是老师能多笑笑会更有亲和力,那么老师又会是另一种风格站在我们面前,应该授课效果也很好吧。

 

总之,我觉得本期的《普通话》课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能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习,我更是毫无意见了。通过本期的语音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终于能分辨普通话的发音了,也能大致辨别的说话者普通话的水平,我很高兴。但一想到自己的普通话二级甲等都还没有过,心里还是有点担忧,很希望通过本期的语音课学习后,在下次的普通话测试中能顺利通过。

 

一学期又转眼即逝《普通话》课程也随之告一段落,课程虽然不算多,但老师和老师给我们讲的课,都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管是在做人还是语音知识方面都让我很有收获,终生受益。

 

普通话学习的心得体会2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真正把普通话说好、推广好,让普通话在我们的校园里扎根!

 

普通话学习的心得体会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普通话培训班。虽然短短的4天学习,却有着别样的体会。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在上学的时候也学过普通话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当时为什么没有学好普通话有以下几点

 

1没有反复练习。课堂上讲过多少就是多少,回宿舍没有练习,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应用,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也没有意识要去纠正。

 

2缺乏系统的归纳和积累。书本上归纳了一些东西,但有时候别人的总结的并不适合我们,只有自己领悟的东西最重要。

 

3基本知识不牢固。一些死的概念、要求没有掌握好,比如发音器官的控制、音节结构特点、语流音变,以至于有时候老师讲到舌头要放哪个部位都不知道该怎样放,别人有不可能拿着你的舌头乱摆。通过两天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有很大的提高:

 

(1)有恒心.学一门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练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学好的,因此我们要有恒心,坚持学习!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3)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将它们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4)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既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亦能掩饰它们;既能赞美他人,亦能贬斥他人;既能与人沟通交流,亦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发誓要学好普通话不单单是因为同学们的嘲笑,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普通话的喜爱。我个人认为普通话是最有用的语言,它能帮助我们表达任何个观点和看法,能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完美,它能让我们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它不像英语那样死板,它有变幻多样的音调及语言表达形式。现今普通话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已经成功的由以前的“学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转变到现今的“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篇9

[关键词]普通话 教学法 学生主体

[作者简介]万洪莲(1971-),女,江苏洪泽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法和古代文学。(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31-02

普通话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以讲授普通话语音特点及发音技巧为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及发音技巧,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舞台”的主角,实现自主发展目标

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能,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普通话的学习,提高普通话学习的技能,以此达成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1 使学生明确,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在于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沟通交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需要人员大范围流动,需要人们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素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普通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知识,还必须把它转化为一种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

2 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帮助学生把握普通话学习的主动权,正确~Jd9,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普通话知识不能仅仅只通过教师传授来获得,而要靠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来获得。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普通话也是如此,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要善于自我激励。学生普通话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普通话学习中去。

4 要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总结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成就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最终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二、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原则,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1 创设主体学习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精心设计情景教学使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丰富课堂教学,促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发扬创新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有的学生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学习意识和自律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欲望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有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但缺乏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无法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具备自主意识,但有时也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做出指导,这种主导活动是有限的,要适可而止。如果发现学生有能力和意识从事自主学习时,就要立即放弃控制,使控制权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

3 普通话学习的实践性还要学生加强训练的强度。坚持不懈持续训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努力发扬长期作战的精神,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意识到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并在学习活动中加以坚持。

三、为学生多方位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普通话课程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还得在学习资源、人际关系、教学气氛的营造等方面下工夫。

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先进的学习工具。教师的任务已经由单向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主动接收和理解知识,这时老师的作用是辅助的。从学习环境方面来说必须提供给学生不同类型的载体,比如经特定设计的教科书、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等。学习资源应该是丰富而且容易获取的,学生要能获取他想要的信息。学习资源如果不够丰富或获取有难度,学生将无法获得需要的信息。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环境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工具。例如,多媒体设备在普通话教学中已经广泛运用,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它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是限制学生思考。

2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学习工具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讲授,但教师的讲授仍起着辅助作用,而且要特别注意时机,只有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讲授。教师的讲授也是有讲究的,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去找出答案。有些学生个性内向,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求助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通过观察,判断一下学生是否遇到困难并通过友好的交流诊断出具体困难在哪里,再给予指导。这种情况是教师主动些,学生被动些,但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最终还是要让学生使用某种策略去自主学习。

3 丰富的人际交流。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际交流也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讨论与协商的作用非常重要,是学习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活动。此外,

人际交流也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手段。只要通过交流,才可能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错误在哪里。与学生交流最关键的一条是尊重他们,欣赏他们。平时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给予理解和解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的是做学生的朋友。多鼓励、多表扬,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被别人注意,自己的成绩被别人肯定;多表扬,少批评或不批评应该成为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只有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欣赏学生,学生才会欣赏、信任教师,并喜欢教师的课。

4 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教学权威自居,并且要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知识的世界是无穷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一定总是对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他的错误所在,而不是证明他错了。当然有时是教师错了,教师也要大度地承认,并不失时机称赞学生,这也是培养学生不畏权威、求真求实的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有创造的潜力,但不一定具有创造意识,不一定知道表现创造力的思考方法以及如何承受失败。创造意识和支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

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人际交流、教学气氛等因素具备得越多,就越符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四、课堂内外双管齐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普通话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内外一样要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10

【关键词】朗读教学中职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兴趣

朗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教学中,用清晰明朗的普通话有感情的对文章进行朗诵。通过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输入人才。 那么,在中职语文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呢?

一、中职语文实行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历来重视培养学生技能,在进行教学时,总是以就业为向导,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甚至存在占用语文课程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注重课文内容教学,且一般都是照本宣科,比较死板、生硬,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难以促进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现状,重视中职语文朗读教学。

(二)实行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接受学习能力强,实行中职语文朗读教学,通过朗读,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在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事业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作为一名中职生,要适应社会的竞争就必须学好普通话。 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一口流畅标准的普通话,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可平添几分优势,并且终生受益无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普通话更是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此外,通过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语文具有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了解字、词、句的美妙之处,并学以致用,同时通过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进行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时,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朗读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首先,把多媒体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起学生兴趣,并跟着进行朗读,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拓展学生思维。最后,可以通过演话剧的形式等让学生角色扮演,学生在有兴趣之余,通过不断朗读背诵台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老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中职语文朗读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首先,老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适量的进行朗读,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次,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不自禁的去模仿老师,所以只有老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技巧,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习。

(三)以学生为主体,因人施教

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而且可以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此外,老师要因人施教,分层次进行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不同,所以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朗读学习计划。

(四)朗读教学方法多样且科学合理

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首先,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只有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朝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老师在进行朗读布置时,可以结合写作,通过观察生活写成文章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各种演讲比赛,可以演话剧,可以玩游戏等等,通过不同的朗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养成学生朗读的好习惯。

(五)进行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质上来说,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记忆和运用的过程,每一次朗读就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要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利用能力。此外,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分阶段分层进行重点及难点突破,有意识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加强学生朗读中的语速、感彩、语调等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结束语

总之,朗读教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加深学生记忆、培养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时,老师要发挥自身作用,以身作则,采用正确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意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