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5 15:4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专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专生学习计划

篇1

在相对偏僻的农村初中,家长的不够重视,学生基础薄弱,成绩都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就数学学科而言,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得走的同学成绩相当好,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当吃力,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平均成绩相当不好。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得认真研究学困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一、“学困生”特点及成因

1、特征

(1)学习数学缺乏兴趣;(2)学习不努力;(3)参与意识不强

2、”成因

(1)内因:认知准备不足;情感准备欠佳;(2)外因: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基于对学生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特征的分析,结合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对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的储因素进行权重比较(认知准备不足和情感准备欠佳占65%,教师教学的质与其它占35%),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教学的质入手促使学生的认知准备不足及情感准备欠佳的变化,逐步累积,达到转化之目的。

1、以建立较好的情感准备为先

(1)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转化的突破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中,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深师生感情。“忍”即遇到任何事(尤其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都要忍不发脾气;“寻”即为师者应千方百计地从学生身上寻找长处,进行表扬;“导”即引导他们加入数学兴趣小组,寻找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信”即教师自始至终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爱”即以深厚的无私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的情感之火。

(2)通过适当方式激发学习动机,是转化的切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驱力 ,是转化的切入点。主要把握好两方面: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另一方面及时反馈,适当竞争。 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

2、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1)注重前补

前补指的是课前补,即在每堂课前就本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学困生进行情况摸底分析,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并且进行面批面改,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事实上,对学困生整个学习生活来说,每次补课既可以视为前补又都是后补,通过这种前补,可以提高学困生上新课时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由于对他们已经搭了阶梯,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难度。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注重基本能力训练

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学困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识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手段。

(3)新知学习必须着眼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学困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学困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学困生的再度产生。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知学习的联系点。新知识和经验、新知和旧知、新知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来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b:重视感知全面性。人对事物第一次接触总是最敏感的,如果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理解,那么认知结构就不完善了。

c: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无法解决千变万化的习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d:教材要适当处理。 教材是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也根据自己体会在时间分配,内容增删移动组合上进行加工。如平行四边形教学,教材顺序是有一般平行四边形到特殊的矩形、菱形、正方形,但由于这些图形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把各种图形同时给出,对定义、判定性质进行对比教学,并观察一般和特殊转化条件,揭示从属关系,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整体的有序的认知结构。

篇2

关键词: 中专绘画教学 绘画兴趣 激发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中专绘画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是学生今后坚持学习绘画的关键,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绘画课程中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为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笔者以“如何在中专绘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中专绘画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这就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更好地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第一,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网络、幻灯片等的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传播便利等优势,不但可以使得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更加直观、更加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使教师能够更直观、更轻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觉感受绘画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和声并茂的效果。在绘画教学中,有些用语言不能清楚传授的东西,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则可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感受到绘画魅力,使学生可以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乐趣和兴趣。

第二,教师生动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教师的课堂传授,对于绘画来说就是传授绘画技巧等。但是,想要激发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就要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融如一些新元素,例如在课堂上营造艺术氛围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在教室里悬挂名人绘画作品、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具有特色的海报等来营造艺术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使课堂“活”起来也是激发中专学生绘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及和谐的,即师生之间是在彼此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中进行互动。在现代中专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活”起来。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对于好和不好的作品不要轻易做出判断,而要巧妙地进行引导,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将创造力融入绘画之中。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就要从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导者和活动者,启发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艺术想法,克服畏惧心理。对于学生提出的课堂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疑,而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研究,并积极交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投入。总之,师生只有积极互动,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和建立师生默契,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此外,在课堂上采用组内合作与组外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合作与竞赛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艺术意见,共同进步。通过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绘画劳动成果来展示自我,同时也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些教学活动和手段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多合理应用。

第四,构建鼓励性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绘画教学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给予学生最佳评价。采用鼓励性评价体系是以往绘画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补充。特别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相当一部分都是偏长生,对于每个不同特点的学生来说,单一评价方法会打击其中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所以,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和经验,笔者尝试构建出一套能适应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的绘画学习和绘画作品,其结果是可喜的,因为它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将分数的标准的评价变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鼓励性评价。主要措施有:对学生绘画中的态度进行评价,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评价,绘画是否有特色、是否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对学生在绘画中表现的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是否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时发挥了每一个成员的参与作用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并且要尽量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和尊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笔者以“如何在中专绘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话题谈的自己的体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希望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中专绘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白丹.多媒体扩展美术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2.

篇3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或“学业不良”。现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基础薄弱的学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七年级的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未完全掌握,很多学生学英语不到一年时间就成绩跟不上,成为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这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而它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1.教材方面 

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 

宿迁市初中使用的《牛津初中英语》是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整体设计,小学要完成牛津英语3a至6b英语教学,初中完成7a至9b的教学,而很多地区小学未开设英语课或未完成英语的小学阶段教学任务,这样,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这给初中的英语老师,尤其是初一英语老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现象:初一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兴致很高,但由于教材容量太大,一个月之后便没了兴趣。 

初中英语课堂有时要向学生呈现四五十个生词,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要求提高了,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宿迁市为例,初一要完成宿迁市自编《starter》,还要完成7a、7b一至三单元的学习,《starter》是收集小学三年所学知识要求初一学生在短短的两个月掌握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心理需求,假如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已断定自己成功地可能性很小,他就很难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对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效率也就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减退,学习动机即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凡是成功的学习,都是可以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可以说,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有力得多。 

2.学生方面 

凭兴趣出发,缺乏信心,没有毅力,不能面对挫折 

从初一开始,他们只对课堂上有趣的内容和方法感兴趣,而对发音要领的操练,单词短语的记忆和抄写,以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感到索然无味,于是不专心听讲,他们即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些语言知识,由于不及时的复习巩固而遗忘。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单词没记住,数百条的短语没有掌握,语法知识又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就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多数学习困难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有的只能完成简单的抄写,而对于针对性的练习他们就无能为力,力求应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治病不治根,养成投机取巧的惰性,成绩必然下降。

3.教师方面 

少数英语教师缺乏英语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口语基础较差,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缺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能力。一些教师教学水平欠缺,他们无视学生的差异,不顾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无论什么类型的课,一律“以讲代读”、“以讲代用”。学法片面,由于教师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一味做题、死啃语法。 

二、如何做好英语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 

1.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到: 

2.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向学习方法要效率。 

4.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负责,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学英语的艰辛和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决不能畏难不前,中途荒废,同时,要有勇气克服学英语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胜不骄,败不馁”,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是一定能学好英语的。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和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教师要改进对英语学习评价的对策 

由于人的先天遗传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和所处的环境不

同,不同的人在素质发展特点上、水平上和潜在可能性上都有差异,我们应该承认这个差异。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可能整齐划一,肯定有好、中差之分,这就要求教师改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策略,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改变以往的最后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差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中等生”即看到自己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优秀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中英语学困生 类型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概述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中英语学困生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大量存在。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英语学科的整体发展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

造成英语学困生广泛存在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方面的也有学生本身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第一,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提前预习课本,导致上课时的效率和效果都很差,课后又不能及时的复习学过的知识,而且很多学生背诵也不积极,致使遗忘率很高。这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第二,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接受能力比较差。许多学生词汇量很小,语法知识掌握不全面,发音不标准、拼写能力比较差,而且对英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很少。这些导致他们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掌握很慢,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出现知识上的缺陷。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恶性循环,对英语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将英语学困生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信心不足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自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上课少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在回答问题时非常紧张,声音小,在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退缩和放弃,而不是去设法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很少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就无法将英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英语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会选择放弃,导致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从内心讨厌英语。

2.2 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学困生

学习方法顾名思义即为学习的策略,学习过程本身来说就是一个运用策略不断提高的过程,而策略水平的高低对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学困生体现在:他们缺乏计划性,不能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盲目,随意,没有计划性,同时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不去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致使知识盲点越来越多;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课后不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使遗忘率非常高,最终会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信心。

2.3 意志薄弱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意志力的大小决定着人们克服困难的程度。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往往走神或者搞小动作,课后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他们更不会去主动看书,由于缺少勇气去战胜所面临的困难,所以在问题面前常常选择逃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他们在学习中就形成了被动、盲从等坏习惯,这严重制约着高中英语的学习。

2.4 动机不强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学习的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习动机明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好;反之,则缺乏学习动力,效果不佳。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情绪很低落,无精打采,体会不到成功所带来的那种喜悦;同时,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课后不及时复习。他们学习英语主要是迫于升学或毕业,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不能真正领会学习英语的目的和了却。这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削弱,甚至最后会因为惧怕失败放弃英语学习,从而使整个英语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三、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真正喜欢英语。

在课堂上创造成功机会,使英语学困生也可以感受到英语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学习的动机。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老师在授课开始时可以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学步骤,从而让学生做出正确的课堂计划。再次,要让英语学困生参与到学习的合作与竞争中,把合作和竞争融入课堂,激发英语学困生对学习的欲望,保证他们按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3.2 对英语学困生加大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完备的学习计划,课前指引学生预习,上课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记笔记,课后也要监督学生是否做到及时复习所学内容。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3.3 增强学困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感情。

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了英语学困生的进步,对此教师应多聆听学生的想法,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心情,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同时,作为老师还应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积极期望,因为老师的期望会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想法,那就是我能学好英语。老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要多采取鼓励性的教学手法,对学困生的出色回答要积极给予肯定评价,多说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逐渐增强信心;而对于他们的失败,也要积极予以引导,理解,使他们感受到支持的力量,从而有勇气去面对困难。

作为人民的教师,我们应该关心英语学困生,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比较差就放弃对他们的培养,我们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不断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英语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用科学的方式教育他们,我们的英语学困生转化工作就一定会成功。[1] 陈代娥. 高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讨[J]. 大江周刊, 2011(5).

篇5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游戏辅助法

任何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成绩,掌握知识情况总是不一样,“学困生”是每一所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在“学困生”中,绝大多数都是既是成绩差,又是行为习惯差,作为一个教师又不可能不面对,如何面对是每个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近30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得出: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在此我作简略分析,供同行参考。

1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因而相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常常是三年级的学生就连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

学法不当,缺乏信心。特别是低年级学困生还不懂得如何学习,上课总是静不下心来,下课一走了之,久而久之,学习无信心,惰性越来越强。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喜欢找借口不学习。

学习遇难而退。往往表现在学习上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

1.2 教师因素

师生情感不融洽。由于课堂守纪较差和受考试竞争等影响,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老师们的欢迎,认为拖了班级后腿,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成绩,导致教师冷淡学困生,甚至有时会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学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样师生的距离一拉一远,关系不融洽,学困生就越来越困,甚至会导致辍学。

1.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学困生父母整天迷于赌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放任自由,认为自己孩子成绩差,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父母离异和父母双方外出打工,使部分学生缺乏关爱,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越学越困。

2 解决的办法途径

由于上述诸方面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我在教学和工作中是作如下处理的:

2.1 融洽师生感情,是提升学困生的前提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2.2 善待学困生,消除学困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热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2.3 解除学习压力是学困生起死回生的欲望

篇6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

化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开展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因为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对来说理论性不是很强,且抽象程度也不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感到太过吃力。而进入了高中阶段以后,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都大大提高。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不但理论性很强,而且抽象程度很高。这时候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会明显感到吃力。因此,这也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化学“学困生”明显增加的原因。

2.学生本身的原因

(1)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些化学“学困生”他们往往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并不差,却惟独学不好化学这门学科,这是典型的偏科型“学困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化学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对化学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大的内部驱动力,一旦缺乏必要的兴趣,当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再加上很多学生本身的意志也比较弱,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一旦遇到一些比较难解的问题时立马就打“退堂鼓”,那么这种既缺乏兴趣又缺乏意志力的学生成为“学困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策略对于学生的化学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自主性较差,总是上课听课,之后完成作业就算完事了,既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又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有的学生往往偏重于机械的知识记忆,而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探究性的学习却没有深入学习。这样所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机械的,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3)缺乏信心

一般来说,“学困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自卑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化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再加上本身自信心不足。这样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想要放弃,越是学不好学生就越缺乏自信,而越是缺乏自信心就越是难以学好这门学科,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3.家庭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因素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学困生”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的家长在管教子女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足够了,而不去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还有的家长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不好,像是抽烟、酗酒、打麻将等生活习惯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落后。

4.教师的原因

很多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反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再加上很多教师为了抓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很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被落下来了,渐渐沦为“学困生”。另外,有些教师对于一些“学困生”不但没有多加照顾,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困生”的存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这进一步加深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二、实现化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很多“学困生”求知欲差、学习兴趣低的特点,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要改变如今的灌输式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学科的学习很枯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的讲授融于实验教学中来。这样学生就能够边动手边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又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思路,使得教学活动能够适应更多的学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其实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与教师是存在着莫大的关系的。有些学生是因为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的是因为教师的忽视等。因此,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不论是从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更多的关心他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更多地采取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开展学习活动。

3.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困生 成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27-02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老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客观地看待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旨在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数学水平。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习兴趣不高。高中数学学困生群体的最明显特征是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最主要因素是教师授课方式不科学,如教师在授课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以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为主,不能综合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不能与学生进行融洽的交流互动等。在没有兴趣推动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压制,厌学情绪随之产生。除此之外,少数高中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价值认识不充分,如对计算器的过度依赖,对数学计算提不起兴趣等。受以上因素影响,教师如果不能进行正确引导,学困生现象将日益严重。

2.教学方法不科学。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解题方法,学习技巧应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制定中,不能全面考虑到班级学生水平,对于成绩落后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致使其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自信下降,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数学教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3.评价机制有待优化。当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由于教育理念传统,教学评价活动仍以应试为导向,在评价中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分数提升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以及学习主动性培养,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习惯使用批评指导,对学困生群体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这种刻意的消极评价可能挫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在长期得不到肯定的情绪下极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

1.基于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学困生群体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特征,有策略的实施差异化教学。首先,对学生基本学情进行了解,分析不同学困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其次,改单向灌输性教学的传统方式,基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对学困生成因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区分。针对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生,要重点关注学习技巧的传授,针对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要着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等。通过对学困生群体的个体特征分析,开展差异化教学,实现学困生转化。

2.开展情感引导。对于学困生群体而言,由于学习成绩无法跟进班级水平,可能遭受到同学与教师的歧视,久而久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否定,感觉自己被遗忘。针对高中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情感教学优势,以尊重、鼓励的态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潜力,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引导,以平等、充满爱心的态度对待班级内每一位学生,使学困生感受到重视,在情感上 推动学生主动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指班级内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不能出现歧视心理,鼓励学优生对学困生进行帮助,要以充分的宽容与耐心进行纠正与指导,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

3.健全评价机制。与其它学生相比,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自信心相对欠缺,学习动力不足。针以这一现象,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教学评价开展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自信心激发,对学习动力进行推动。在评价中,改变传统的学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原则,对学困生的微小进步进行认真肯定的评价,使学困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此外,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发掘,激发其个人主观能动力。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形(下转第52页)(上接第27页)成性评价的积极意义,淡化终结性评价,使学困生群体通过点滴的成就感与快乐感积累,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实现学困生转 化就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转化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评价,对学生的个性化素质与特殊性学习需求进行关注,增强教学的层次性与针对性。使每位学困生感觉自己被重视,重拾学习自信习,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困生;教育;方法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分析了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学生在小学就没有学好数学,底子薄、基础差,升到初中由于没有适应课程、教师,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久而久之,成为学困生。一些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学习认知时间较长,短时间学不会,老师又忽视了这一点,没有考虑到分层教学,而是一个标准要求,长期下去,这些学生开始掉队,成了学困生。

2.部分学生在小学成绩较好,但是自控能力差,升到初中后教师家长不像小学那样管得紧,自己又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一旦离开家长的监督,成绩就直线下降,直至成为学困生。

3.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很枯燥,一天到晚背概念、做习题,再加上课堂教学单一、呆板,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反差脱节太大,因此没有兴趣,不愿学。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体制长期受“升学率”的影响,只抓尖子生,忽视了“弱势群体”,使他们长期受冷落,得不到关注。

4.师生关系不和谐。一些学生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些教师经常会在全班面前讽刺、挖苦他们,他们会觉的很没有面子,以致产生敌对情绪,甚至发生冲突。经常有学生这样说,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哪门功课,其实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5.家庭关注不够。这些学困生基本上有个共性,那就是要么家长很忙,无暇顾及;要么是特殊离异家庭;要么是家长文化程度低,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以上几个原因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丧失了信心,成了学困生,既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比如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目标,开始厌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噪,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的毅力,遇到困难易退缩、消沉。由于学习上得不到关注,长期受冷落,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在家庭学校里得不到关爱,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不愿与别人交流,缺乏十几岁孩子应有的阳光的性格。

找出了形成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来转化这些学困生,甚至使他们成为尖子生。

这些学困生实际是很可怜的孩子,他们今天所造成的问题,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们,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宽容。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第一种,采取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问他们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布置他们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篇9

关键词:中专音乐;教育;教学

通常情况下,声乐是用人声演唱的一种音乐方式,其中的演唱方式分别为美声、民族以及原生态唱法。演唱方式是声乐中较为重要的演唱方法,这里所叙述的便是唱法,唱法需围绕喉咙和呼吸以及喉头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演唱。怎样才能使得每位在校学生提高演唱技术我认为每位老师都清楚,这与学生在课题上的学习分不开。

一、音乐教材为教学音乐提供了良好的蓝本

根据当前教材内容,选用的教材作品应是艺术精品。进行编选教材过程中,除去思考各类因素以外,所选用的音乐作品也应达到学生对审美上的需求。中专音乐教材需要展示出应有的审美内容,通过情绪为主要的表达线路,其中欣赏是主要内容,这需要加强对音乐最根本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主要的内容为欣赏,需要先倾听在歌唱,采取对比的方式,来真正的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这便需要在感知上了解作品带来的情绪变化。当配置齐全全套的音响磁带,加之教师的引导和理解作品,便会热烈的受到学生的欢迎。安排教材中其余内容,需要以应用和表现为最终目的,积极的指导学生参与意识以及相应的创作愿望,对于教材的安排,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展开音乐方面的教育,从而迈出令人欢喜的一步[1]。

二、音乐教育变为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与形式

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才能展示出真正的德育功能,音乐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改善学生本身的素养。在此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可通过音乐教育为中心,达到提升学生本身素质、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使得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达到积极的作用[2]。音乐教育拥有寓教于乐的特征,它能够协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黄河大合唱》。此音乐曲调非常的大气、富有激情,能带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情绪奋进,学生通过学习此曲,能滋生一些爱国情愫,让人不由产生强大的自豪感,从音乐作品学习中,更能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多注意观察生活

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中,可以说艺术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缩影,由此可见,音乐也是一样。从各种音乐作品中能看出,存在的各种社会生活状态,这便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发现与体会。只有他们有充足的耐心以及细致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音乐随处都能见到,美也是随处可以看到。聆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时,是不是也可以想到自己曾听过的一些歌曲。当看到野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是不是也能想到著名的钢琴曲,只有让学生静下心俩,才能重新认识音乐,对审美有新的认识产生[3]。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一)创设音乐情景,启发学生欣赏美在音乐中,创设优美的音乐情景,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欣赏美,这将是审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审美活动都应从感受美的形态出发。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与欣赏,美,了解美,从而发展想象的去创造美。进行音乐教学中,需有意识的引导与创设足够的情绪色彩以及生动的场面,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有足够的情感。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实物演示,采取图画、录像以及多媒体的方式再现情景,运用音乐来感染,以语言的方式来描述情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教材,推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众多思想家、教育家一级艺术家都较为欣赏美,但是并不绝不足够的艺术欣赏能力。更好的感受美与欣赏美。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示人的创造才能。所以,才能启发人的智慧,让人感受到应有的灵感与领悟,帮助展示人的创造才能。这样才有利于发展他们应有的创造才能。凭借现在网络,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更好的展示创造能力,为音乐教育创造形声兼具的音乐情景,从而加强音乐时空效应,唤醒学生足够的美感,提升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感受美与欣赏美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创造应有的才能。在信息网络的背景下,可以为音乐创造相应的教学情景,加强音乐时空效应,来唤醒学生应有的美感,提升学生的美感以及欣赏美的能力。例如:《鸭子拌嘴》这篇教学打乐曲。采取的合奏方式为一群鸭子嬉戏的进行“拌嘴”,这可爱的情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学生更好的欣赏美的能力。但是,如果只听录音很难欣赏到它的美,还有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教学最终目的。所以,老师在搜集相关音乐资料时,可编制成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学。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启发学生欣赏能力。课程一开始,可先从计算机屏幕中认识串木鱼等相关的打击乐器,之后辨别他们的音色,清楚他们的音色。了解刮击、轮击等方面的表演技巧与出现的不同音色。在此基础上逐渐知道学生集中指导学生欣赏乐器中的合奏表演,响起乐曲,便可熟练的表演各种演奏技巧。例如:时而刮击、轮击,将其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二)信息技术在主题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前可先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主题课中的应用。学生通过最大的知识库因特网,可以有目的的去搜索需要进行的区域,进而取得与主题有关的知识,为主题储备提供知识。这样,学生不但能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能实现自主探索学习。

篇10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学困生 情感态度 转化策略

一、引言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困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导致‘学业不振’或‘学业不良’。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学困生所占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扩大。如何转化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本文试以新课程为背景,从情感态度视角,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探析。

二、关注情感态度对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影响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的五大“假说”,其中之一就是“情感过滤假说”。该假说认为,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不足以让学习者很好地进行二语习得,因为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语料输入起着过滤作用,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效果[2]。所以,培养高中英语学困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弱化情感因素对外语输入的过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3]。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高中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自信,兴趣不浓,动机不明确,意志薄弱,态度消极,导致学业不良。

三、情感态度视角下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策略

(一)走进心灵,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师生互动时,较多情况下教师交流的对象是能跟教师不断呼应的学生。学困生缺乏自信,不敢直视老师的目光,时间久了,就“被人遗忘在角落”。此外,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怕犯错误,怕同学们笑话。信心是学困生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他们机会练习,在提问、对话时,既考虑到他们能够胜任,又考虑不让他们和其他同学感觉到是对他们的“照顾”,以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心。此外,教师必须亲近他们,帮助解决学习方面具体的困难,布置适当的补缺性练习,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他们不能持之以恒时,就进行适度的批评和教育;取得点滴进步时,则不失时机地勉励他们再接再厉。

(二)激发兴趣,搭建学困生成长平台。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个人竭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和愉悦的体验紧密联系。它对个人的行为取向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能够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4]。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情,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学生要明白,英语是获取多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掌握英语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次,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要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老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且要讲求语言艺术,做到语言精练、明确、流利、有趣。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微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优雅的举止、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幽默感等人格魅力特征,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强化学习动机,为有效学习创造条件。

从教育心理学意义上讲,学习动机是学习情感因素的核心,发挥着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学习行为的重要功能,对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5]。学困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时,就会感受到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并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一定的学习行为。为此,教师要做到:

1.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因材施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种语境,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即“做中学”。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应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注意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角色的分配须细致具体,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做,并鼓励学困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实现自我价值。

2.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多种教学方法中选择符合教学规律的、适合学生特征的和吻合具体教学情景的相对最佳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四)实施逆商教育,坚定学困生学习意志。

逆商全称逆境商数,是表示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的指标,指的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形成的思维反应方式及心理状态,即面对挫折、增强意志、克服困难的能力[6]。置身于英语学习的重重困难之中,学困生往往态度消极、悲观厌学。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真的愿意我行我素。当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传授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困难。能够战胜自我,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利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增强英语学困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不同学生的进步,恰如其分地做出评价。教师的激励和赏识会让学困生找到学习英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认识到自己也能有所作为,这是学习活动产生的源泉。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尤其要注意学困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态度的变化。学困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和赏识,因此,教师要用顺乎其发展规律的活动,增强其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坚定学习意志,让其显示出潜在的力量,为其撑起一片学习的蓝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田式国.实用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蔡敏.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4,(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