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10:4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描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素描;兴趣;价值;教学模式;评价;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61-2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或所感的绘画形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作为美术特长生提高造型能力的基本练习,对学生的基本功培养有着其它科目所不能替代的效果。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学生将素描练习视为畏途,不愿多练素描。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未认识到素描的美学意义和训练价值。学生不能认识到作为美术高考的一门基础学科,素描能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准确的空间造型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美术素养的基础,也是美术专业学生通往美术院校的铺路石。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素描练习出效果慢,耗时费力,进步感觉不像色彩那样明显,分差又小,因此不愿多下功夫。三、缺乏持久恒常的毅力。素描练习本身较色彩练习而言较为单调,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笔者以为激发学生兴趣是当务之急。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们对素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素描学习的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依据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但学生对素描的兴趣也不会凭空产生。这需要我们教师从多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办法。
一、明确学习素描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
美术教师在教授素描时都会讲素描是如何重要,可惜往往泛泛而谈,学生对老师这类讲解往往是充耳不闻。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这样一点,作为省美术统考的一门,素描占据半壁江山,只有素描考好,才有可能考上更好的学校。同时,素描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以及运用线条和明暗在二维平面上再现立体的能力,这些能力是考察学生综合美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专业学生走上社会谋生的基本手段之一。素描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高考应试中都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素描基本功不扎实,易出现造型与色彩难以两全的状况,最终色彩的进步也会受到影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素描这一基础扎实了,才能在美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引导素描名作的鉴赏,感受素描之美
现在美术特长生素描教学形式基本包括临摹、照片、再临摹。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习作的点评上,而忽视了学生对佳作的赏析。短期来看,有利于较为迅速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从长期来看,缺乏佳作赏析的教学,将会使学生很快遭遇进步的瓶颈,想更上层楼,但不知路在何方,没有前进的方向。“取法于上,得之于中;取法于中,得之于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同高中语文教学一样,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拼命做试卷就行的,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近名家名作,素描教学也一样,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名家名作,切不可急功近利。美术老师应专门安排课时,带领学生走近名家,让学生在经典作品里体会素描之美,揣摩大师的手法(如何表现形体的空间感、秩序感的,物体的质感是怎样表现的,明暗对比是如何处理的,画面的节奏是怎样表现的,画面的氛围又是如何营造的等等),进而描摹大师的作品,逐步体悟素描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之所在,从而形成稳定、长久的兴趣。
三、改变素描教学的模式,建立新型课堂
传统的素描教学主要是一支铅笔、一张嘴,老师示范、讲解、改画,学生默默看。这种教学模式极易造成老师示范、讲解很卖力,学生却如温吞水,学习效率不高的现状。要改变现状,应先改变课堂教学僵化的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模式,如难点现场示范、作品集体点评、观看教学视频、学生互改互评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在教学上应主动引进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等手段,建立现代化美术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强化对素描学习的兴趣。
四、合理运用激励的手段,唤起学习激情
素描教学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教师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绘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他们内心对美的呼唤,激发沉睡的潜能,并对其艺术意识进行鼓励。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暗示和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得到教师和同学欣赏的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及时发现画面上的闪光点,用肯定的目光、语言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在作品评价方面,除了教师本人的评价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培养学生独立审美的能力,从而较快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素描的品味和修养。对于优秀的作品,教师要及时表扬,有意识地在学生中展示,在橱窗中展出,并主动向外界宣传,推荐参加竞赛或刊物上发表,这对作者和周围学生都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使学生对素描产生更持久、更强烈的兴趣。
五、灵活选择绘画的工具,鼓励自由表达
因为美术统考限定只能使用铅笔、炭笔,造成目前学生素描练习的工具单一。乏味单一的形式,加之学生的能力有限,作品在艺术上趋于平淡,难有新意,不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其实素描可用的工具很多,所产生的效果也各具特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敢于引进不同的绘画工具,不唯统考论,打破旧有的练习模式,培养生动的课堂格调,建立百花齐放的绘画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同时,在教学时要注意将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如名作鉴赏、佳作临摹、头像泥塑、人像写生、限时速写、局部刻划等,用交叉教学法来消除学生素描练习的枯燥感。另外,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对练习对象的限制(只练统考内容),将生活中具有艺术价值的物品带进课堂,老师要精心设计,引进时代感强、视觉冲击力大的道具,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表达方式上鼓励学生尝试新材料、新手法,对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及时予以肯定,进而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对素描练习一成不变的印象,激发学生主能表现的欲望,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形成对素描较为持久的精神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是学好素描的关键。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加强引导,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素描的“美”,感受素描的魅力,学生对素描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由心而生。
[参考文献]
[1]李仁伟.现代基础素描教学之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5(5).
[2]卢霞.学习兴趣的培养源自生活――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体会[J].生活教育,2009(2).
篇2
"迟到有时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会让你坐不上车,还会因为几分钟的迟到,进不步了考场,迟到还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也不例外,迟到也给我带来了一些不便,不过这些事也都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做好,在上个星期上素描课时,跟平常一样,我们要把铅笔和画纸准备好,装进笔袋里,还要把这些铅笔削尖,这样才能开开心心的去上课,可是我在快要上课的时候,却还没有整理好,我赶紧找啊,找啊,翻箱倒柜,最后才找到了三支铅笔,眼看都快迟到了,我竟然在我的床上找到了那一支笔,我迅速把这些笔削尖,让妈妈赶快带我去上画画班。
到了地方,我飞驰电掣的跑进教室,看见同学们已经把型都起好了,就差打调子,我很自责,这都怪我没有提前准备好,而且还丢三落四的,用完的东西就随便一扔,下一次用的时候就很难找出来,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不好的习惯改掉。
我们要珍惜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且也不能对任何事情疏忽大意,要不然就回造成迟到的后果。
在平时,我们也要为自己做一份学习计划,因为时间如飞箭,我们要管理好它,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让迟到成为你的绊脚石,这样才不会迟到,也不会造成更多的后果。"
篇3
一、切实的学习计划
在中年级素描兴趣小组成立初,我就决定在成员中选拔几位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让中年级的他们从小接受绘画的系统训练;而大部分的学生则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注意以兴趣引导他们渐渐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中年级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足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组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美术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兴趣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艺术这方热地上,能绽开更多小小的美术之花。
中年级美术兴趣小组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他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从小接受比较正统的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篇4
一、锁定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美术将来能干什么?
有的学生对自己学习了美术将来能做什么很疑惑,他们对美术职业者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一个专职画家的层面,这时候专业老师应该让他们明白:在当代社会,选择美术是选择了从事视觉艺术的职业机会,有以下诸多的职业方向:
展出作品:接受奖品和奖金
艺术协会:私人、公众、合作委托
自由职业:插图、图形图象的创意、壁画和其他相关活动
商业目标:办画廊、做画家人、收藏者;设计师、办印刷工作室、动画、雕塑、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工业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广播影视:出版物的美术编辑、评论员或举办讲座和演讲
基金、社区、合作项目:访问画家、访问演讲者、
艺术治疗:学校或者精神健康组织中的艺术治疗。
让学生明白高考美术的考试内容和综合分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刚起步时常常对美术高考有着恐惧心理,这时教师应该耐心解释有关统考、校考以及综合分计算的方法。所谓统考,是指为了规范高考美术考试要求,很多省份如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等都实行的省统一考试制度。大多数省统考的考试科目为素描和色彩,素描考半身像默写或者头像写生、默写等,色彩一般考静物。省统考重基础,难度不大,主要考核学生对造型、色彩的基本理解。省统考的成绩适用的范围为使用该省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以及要求校考与省统考“双合格”的院校。院校校考是由相关招生院校自行组织专业考试,其成绩原则上只能适用于本校,各院校专业校考成绩不能互相通用,学校考的出题比较灵活,根据各专业自身的特点选拔人才。
综合分的计算方法有:
1.以省统考成绩招生的学校综合分计算一般是专业、文化分皆达线后直接相加得到综合分数,按综合分从低到高录取。
2.单独招生院校的综合分计算方法是:
A40%专业分加60%文化分得出综合分
B60%专业分加40%文化分得出综合分
C50%专业分加50%文化分得出综合分
D专业校考前三名者,文化分降低要求
给学生分析录取方法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同学都有上大学的机会,专业见长或者文化见长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另外,应提醒学生:一定要坚持文化、专业两手抓,没有文化底蕴的人是不会欣赏和创造出高雅的艺术的。
辅导学生划分阶段学习目标考美术教学与其他的美术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有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目标。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定目标,定学习计划。理想、目标对一个人非常重要,没有目标的人就象一艘失去航标的航船,随波逐流。有许多学生不想学习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它化为周目标、天目标,督促学生及时自我检验。当每天完成自己的目标,当月底发现自己的学习任务已超额完成,学生会时时拥有成功的喜悦,这份喜悦会让他信心百倍。
二、心无杂念,全力以赴
有了目标怎么去落实呢?这时候就要激励学生做到“心无杂念,全力以赴”,不是“尽力而为”。教育学生以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中心,平时学习生活要时刻想着为这个中心服务。真正要做到心无杂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年龄因素,高中生有时候会出现自制力差等问题。所以要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排除杂念,学生的杂念一般来自几个方面;
1.老师。学生常常会因老师的态度影响学习的心情,这时候该告诉他;不管是否对老师存在误解,只要坚信一条――老师一定是为你好。
2.同学。班集体中的其他同学待其的态度也会成为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这些作老师的平时应该留心观察,及时排解。很多学生自认为朋友很多,每天成群结队,去食堂吃饭要和同学说“等我”,去宿舍洗衣服要说“等我”,去买个作业本也要说“你陪我吧”……在等待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时候应该让学生明白,朋友是在困难时伸出援手的那个人,不能借朋友之名浪费你时间的人。
3.自己。有的学生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或者目标太高,甚至早恋情绪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动机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4.家庭。家庭是学生压力的又一来源,作老师的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告诉他只有让自己变的优秀才是对家里真正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配合学校给在考前给学生减轻思想上的包袱。
篇5
关键词:美术专业 创造能力
每年的高三美术高考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每年出现的美术考生聚增现象还是让学校深感压力巨大,师生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针对高三美术班的有效教学和学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积极面对压力和挑战。具体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美术专业教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专门的基础训练,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并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中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美术人才。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美术组全体教师在每一个开学初都对每个年级的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计划,从而让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而高三阶段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课时量明显增加,所以针对高三学生的现状和学习特点制定更为详细的教学计划,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制定。第一个方面是从时间上进行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高二暑假到开学前。第二个阶段为开学后到美术统考前。第三个阶段为美术统考后到省外单考前。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当然计划是活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作微观的调整。第二个方面是从学生的绘画水平的相对高低进行谨慎分组,目前分成四组。而每组都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而每次测试都会对四组进行调整。第三个方面是教师教学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机制的建立,确保教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积极进行学生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决大部分学生在高三阶段的学习都是非常紧张的,甚至是恐惧的,究其缘由则是方方面面。有的说自己老画不好,水平提高的不快,再加上考生的逐年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和对学习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我们几个老师紧急进行讨论并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了解相关问题,尽可能地帮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这一人生重要的阶段,都有着同样的阶段心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帮助他们。
三、建立完善的作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我在给学生单独面批和点评作业时,如果一般性的作业我一般都会用“你的这件作品”等鼓励语气来和他进行沟通。学生此时可能会因为你的鼓励而变的聪明起来。但对于一些作业比较优秀的同学则给予少量的赞扬和较多的指出缺点,帮助他们进一步地精益求精。学生每画完一张作业都想得到老师的评价和鼓励,只不过因学生的性格不同而表现的不太一样。记得我们班有位非我校学籍的借读生,每次画画她都坐在最后一排,或者某个角落里,每当我走到她面前看她的作业时,她都是低着头,甚至连画都不好意思给我看,课后我单独找她进行了交流,并讲了很多如果一直这样的不良后果,同时我在批语意给于她较多中肯的语气,慢慢地她开始对自己的绘画有了信心,在今年的美术统考中发挥的相当好,她自己觉得很满意。对待这样的“差生”,是合理的评价机制改变了现状,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四、强化模拟训练,轻松应对美术高考
临近美术统考前的一段日子,主要指国庆节后到十二月十五日前是学生最为紧张和难熬的一段日子,学生既要抓紧每分每秒,同时又为自己的考场经验不足而担心。当然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从学生每天的表情和状态就能判断出他们今天会有怎样的表现,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绘画效果。每一个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前紧张是难免的,而且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根据他们的绘画水平和心理素质状况,我们几位老师会同班主任一起研究并制定一套详细的美术模拟统考计划和省外艺术单考计划,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学生的心理训练和考试应对能力的提高。就这些计划的执行情况也是随着考生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有的考生专业水平在班级里排在中下的,我们建议他们在考省外单招的学校时起点放低一些,在最短的时间里考尽可能多的学校,以便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同样有的学生自信心太强,而且画的也不错,我们就建议他们去考全国十大美院,走出考场,他们就可能会象泻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此时我们则抓紧安慰和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从容镇定,扬长避短,争取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对于统考的准备,我们还准备了多套模拟考题。素描考试改革,学生乱猜疑,有说画照片的,有猜画其它的。我认为无论哪种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照片也好,白描稿也罢,只要对人物的各种绘画因素熟悉了解,并能熟练表现,那么一切疑惑和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客观事实,而在于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自身努力上,不要怨天尤人,这里不公,那里不平的,要正确看待自己,记住:会抓老鼠的猫是不叫的,不是说会抓老鼠的猫不会叫,而是会抓老鼠的猫在抓捕时是不能叫的,当然也没有时间叫。而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将绘画的基本因素一一交代清楚,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当然,除了在学校课堂里精心训练外,我们也将课堂搬到室外甚至是考场外,如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让学生和考场零距离接触,以便于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达到消除考试恐惧证为目的。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时刻关注,防止学生考前生病,如生病则立即进行治疗,以免耽搁学生正常发挥。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和学生家长,班主任保持通畅联络,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篇6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学习方法 策略
我作为一名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执教已有数年,从这几年教学工作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我发现有的同学在专业方面刻苦努力,认真踏实;然而他们的进步却不大,专业水平提高速度较慢。许多同学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艰苦摸索,收效甚微。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进步与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总结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即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策略。现就此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参考学习。
1 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画好一张作品的前提
观察是认识过程的感知窗户,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正确把握物象,表现物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习美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强调“整体”观念,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局部入手,只盯着局部孤立地描绘,缺乏整体的观察比较,被动地照抄对象。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整体意识。首先:一张作品的开始,无论素描还是色彩,静物还是头像,首先要对对象进行整体的观察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先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意在笔先”。作画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就避免了盲目涂抹的被动局面。其次:具体作画时,要用整体观察的方法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要明白所描绘的对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从大关系着手,尽可能做到整体把握画面。画某个局部时要看这部分在整个画面里的相对位置,大小和虚实,才能确定这个局部应该画到什么程度。比如画鼻子,就要看到与眼睛、嘴巴的关系,而不能去孤立地描绘;还有的同学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理解“三大面、五大调”在画面中的实质意义,全盘照搬,看到那里画到哪里,造成画面的“灰,脏,乱”等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整体的观察及绘画表现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这一习惯始终如一地贯穿到学习中。
2 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进行全面分析与理解
美术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的协调一致性。所以学习美术不仅要“会观”还要“会思”,不仅“用眼”,还要“用心”。只有观察细致、理解透彻才能画得传神。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用脑”“用心”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就要认真思考、进行全面严谨的分析与理解。比如有的同学在画静物的时候不加分析,只一味照抄外形与调子;在画头像的时候也不主动理解人物的内在结构,而是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重点,哪些地方浅点。至于这重和浅体现什么结构等却一概不去考虑,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所以,摆脱盲目学习的被动状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
3 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古人有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的确,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能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初步 课程教学 改革
一. 城市规划初步课程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开展起来的背景下,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一直都处于不断改革与探索中。城市规划初步这一课程作为学生从一般专业知识的学习到进入城市规划专业学习的过渡课程,很多院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再到有,设置上一直处于非常尴尬境地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1) 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无认识。大多数学生在报考专业之前,只知道建筑学,对城市规划知之甚少。尤其在很多学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学生们只觉得分数高、进来不容易,能考进来就先进来再说,到了分专业的时候,都只想着报建筑学,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为建筑师可以根据自己想法设计、建造建筑。而对为什么要设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到底要干什么,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的关系究竟是什么,知之甚少,因此报读者也寥寥,以至于甚至有的一类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很多是报考别的专业分数不够而转专业进来的。须知,在我们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需要大量有创意的设计人员,城市也需要大量优秀的规划和管理人才。没有这样的认识,学生们也就理所当然的无法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特殊要求,更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因此,城市规划初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是一大问题。
2)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对于城市之中各种问题并不陌生,因此也有的的会对城市规划专业有偏向性认识。有些学生过于乐观,认为城市规划就是为城市勾画蓝图,城市规划师是一个城市的总设计师,其他部门都要听他的。有些学生则过于悲观,认为规划的图纸不过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最后不如领导或开发商们的一句话。这些偏向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以及他们今后工作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与氛围也是初步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专业课课时短,内容广而多。现在一般国内城市规划初步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从30个课时到64个课时不等。在这么短时间内,要讲解众多关于规划设计、规划原理、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史、城市经济、法律法规、系统工程(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暖、道路交通…)等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知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短时间内面临这些海量知识,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无从选择。大部分知识点学生们只能听听,甚至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就被一带而过了。老师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很难把握住这个度,讲过多的话后面的专业课就不好上了,讲太少又很容易提不起学生兴趣或前后不连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城市规划初步相当于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入门课,对于还没有正式步入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这门课起着提纲挈领、培养专业兴趣、为专业素养打下基础的作用。一般城市规划专业所要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基本工作方法都会提到,让学生们对今后的专业学习能够心中有数。不过如何在教学时注意理论与设计相结合,既让学生们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同时又与建筑初步区分开来,体现规划专业的特色是值得规划老师们再探讨的。其实这里列举的问题,大多数院校都有自己的认识,也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下面仅以笔者的教学经历提出一些改革的尝试。
二. 改革尝试
1. 教学目的
1) 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内容,以及和建筑学之间的关系。
2)城市规划学科课程设计的意义及重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3)了解城市建设的基本过程和一些城市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2. 教学手段
1)绘制认知地图
方式:第一次课,每人准备一张A4大小的白纸,在限定时间内(一般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手绘出自己所熟悉的城市或居住区、村庄,范围不限,表现手法不限,然后用简短的几句话向全班进行说明。要求尽量简洁,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明白所画城市或地块的布局、特点等。
目的:
a. 对学生进行摸底。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乡村,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通过这个练习可以看出他们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他们现有的基础和规划素养。
b.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画的内容肯定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地方,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图也会不一样。这样几十个学生凑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到许多其他的地方,或城市、或城区、或居住区、或小乡村。不仅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同时也拉近了他们与专业的距离,原来同一个地方,在其他同学眼里又是另一番风景。
c. 培养综合能力。在较短时间内手绘并进行说明,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专业的与人快速交流沟通的能力。手绘是我们国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传统训练学生的方法,一般是两年的时间,铅笔素描、钢笔速写、水彩、水粉、建筑画会全部训练到。当然现在电脑的普及和强度快速的更新能力使我们也越来越多的倚重电脑制图,很多学生对手绘表示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顾。国外的院校,没有像我们一样这么强调美术课,但是在各个事务所却非常看重手绘。在直接与客户的面谈中会发现,许多客户不会也很难看懂充满专业术语的设计图,因此需要设计师能快速用简洁流畅的手绘图让人明了他的设计意图。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一般方案汇报都会限定时间,在短时间内要用精炼的几句话或几段话让主管领导、客户、同行了解方案的精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否则方案做得再好,也容易消失淹没在冗长无趣的语句中。
图1:认知地图-学生习作
虽然学生在此之前还没有接触过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但是一般都具有朴素的城市规划思想。从图1的学生习作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对城市规划布局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即使是对同一城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所表达的城市地图也截然不同。
2) 分析场地中人员活动方式
方式:课下自由选取不同的环境(广场、游园、食堂等都可)绘制平面图并标注使用该场所的人群,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使用状态。
目的:引导学生接触行为学的一些初步概念,知道规划设计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不论是建筑设计还是规划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使用而存在。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去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状态,为人性化设计打下基础。
3) 图底关系的认知
方式:让学生自选一城市地图的部分,用不同表现手法只突出建筑、公共空间、道路或者街区,利用黑白或其他简单图案的对比,展示城市的空间关系。
目的: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的认识,了解建筑单体与建筑群体、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街区地块与道路广场等等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尺度和体量的概念,注重体块的塑造。黑与白的对比,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完全不同于具象的描绘,但是却能表达丰富的内涵。
图2:图底关系-学生习作
图2是两位学生的作品,都是在表达图底关系,但是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一个以单体建筑为主,展现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一个以街区地块为主,展示街区地块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不同的表现手法当然取决于学生所选取的范围尺度,但同时也取决于所要展示的不同的城市空间关系。
4)城市三维空间的认知
方式:让学生自选一城市地块,手绘表现其三维空间的形态,具体表现手法不限。
目的:使学生对城市的了解从二维的平面空间拓展到三维的立体空间上来,建筑的立面、建筑间距、周边环境、阴影关系、道路高宽比等等关系都可以从图中直观反映出来。
图3:城市三维空间关系认知-学生习作
上面四幅学生习作都体现的是城市三维空间关系。正是因为学生们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也展现了不同的城市立体空间,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5) 城市规划专业工作方式的介绍
方式:以专题、开展课堂讨论、快速设计等方式对城市规划的几个工作阶段,包括现状调研阶段,分析现状资料阶段,方案阶段,成果编制阶段等进行演示和介绍。并学会利用各种电脑软件如CAD、Photoshop、SU、Google earth等软件认知城市、辅助设计。
目的: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快速方案能力、方案表现能力。城市规划专业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因此需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以及恒心。
6) 专题讲座
方式:邀请有工作经验的老师(设计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一些实际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经典规划案例的分析解读、关于城市热点问题的感想、设计院工作流程项目运作方式等等。
目的:通过介绍,拉近城市规划与学生的距离。规划专业并不是高不可攀,前辈们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让初学规划的学生们大开眼界,提升他们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独到的方法,对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中将面临的问题与机会有一定的了解。
篇8
一、动画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巨大的市场被国外动画品牌所占领,很大原因是国内动画人才奇缺,动画作品质量上不去。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赵文江称:“中国动画人才的需求量在5—10万人之间,但现在人才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刘岩、王娟:《“FLASH动画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2期)实际上,目前我国动画从业人员不到1万人,加上当前动画从业者良莠不齐,为数不少的暴露出专业素质不高,创意力不足,艺术素养与电脑技能难以兼备,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远远不能满足动画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动画人才定位分析
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对动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竞争力的薄弱和国产动画原创性、文化性的缺失要求我国的动画人才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是培养动画人才的重要机构,虽然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成为动画人才的“摇篮”,但很多高校动画教育定位不清晰,对行业及人才需求情况不了解,一味盲目照搬教学计划,缺乏对动画人才市场的准确定位。
目前动画专业毕业生呈现出来的问题已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学生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薄弱。动画教育者只有深刻认识到这几点,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创新型人才资源。
动画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为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单一的知识结构使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动画是一门集文、理、技、艺的新兴学科,它不仅涉及绘画、戏剧、电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还涉及到科学技术,综合了摄影、计算机等许多科学技术手段,是一门把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独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时至今日,随着动画应用领域的拓展,动画已不再是仅供小孩子观看的“幼稚”的东西,它被赋予了更多“深层次”的内涵。这就要求动画从业者在掌握艺术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社会人文、艺术传播等相关知识,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以对动画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专业的高度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
三、动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基于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动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1)加强美术基础课。首先增加《速写》的课时安排,可以在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都开设课程。艺术创造离不开生活,经常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并快速记录,有助于在动画创作时熟练、准确的把握角色造型。另外,《素描》和《色彩》课程的教学应区别于其它艺术设计专业,针对动画的特点和要求“因专业施教”。扎实的造型、透视和快速准确的捕捉动作的能力,是进行动画创作首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动画公司考核应聘人才的重要指标。
(2)提前专业基础课。将部分专业基础课提前至大一开设,比如《动画编导与剧本创作》、《动画表现基础》和《二维动画专业软件》等课程,尽早使学生树立起“动画意识”,了解动画制作流程,明确动画特点,鼓励学生大一阶段就大胆尝试做动画,缩短学生进入“动画状态”的时间。
(3)增加专业必修课。通过对南京部分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调研发现,有的院校存在必修课不完善的问题,比如缺乏《影视表演》、《雕塑》、《动画配音》等重要的相关课程。学生在进行原画设计中暴露出人物动作一味照搬,表演不生动,动作表现不流畅,动作细节不讲究,表情生硬等问题,学生在设计人物动作时不能自行表演来揣摩人物表现,很大程度上靠抄袭完成。在掌握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设《影视表演》课程可以弥补学生在塑造动作形象上的不足,使学生对角色表演的处理能够游刃有余;三维动画创作需要树立立体空间的意识,学生通过《雕塑》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掌握造型、结构和透视之间的关系,对角色造型有全方位的了解,可谓三维建模之前的必修课;对白是塑造人物形象、交待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与画面完美结合展现动画的魅力,《动画配音》课程显得很有必要,但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缺乏对口专业教师,可以外聘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老师担任课程,还可以请资深的动画配音演员传授实践经验。
(4)增设专业选修课。鉴于国内动画人创新观念滞后,已成为影响动画品质的核心因素,开设诸如《创意力表现》等专门锻炼学生创意力的课程势在必行。动画创作是一项高度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创作者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中国的动画人最缺乏富有创意的思维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教育阶段加强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对未来国产动画作品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动画作品被注入新的活力,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股推动力量。
另外,《动画衍生产品开发》也可以列为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在编好剧本的基础上,将造型设计与其制作加工结合起来,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品牌策划意识,加强对动画产业的认识,重拾对中国原创动画的信心,为投身动画事业提前做好功课。
(5)丰富选修课。动画艺术的“综合性”要求动画人才应是涉猎面广泛的“通才”,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的设置,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多门类艺术的鉴赏(电影、摄影、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等)、美学史、中国艺术史、美学原理、文化素质教育等课程。前期创意不足成为桎梏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症结,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通过课程学习增加学生在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2.创新培养模式,丰富教学活动
(1)实施导师制,加强学生个性培养
视教师和学生数量比例实施导师制,比如在每3-5名学生中配备一名导师(大二时),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专业学习计划,突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需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依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帮其确立专业分支研究方向。专业方向的尽早和准确确立,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2)成立学生工作室,打造创作团队
学生根据专业方向自主成立工作室,建立创作团队。工作室的成立,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学生们群策群力,提升专业创作水平。另外,各工作室之间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3)推进与国外知名高校的联合培养
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优秀学生。例如,选派优秀生赴美国、日本、英国等地的知名高校完成本科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为学生跨校选择学习、拓展学习经历提供尽可能多的途径。
(4)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调研。带领学生到动画企业进行实地观摩,进一步了解动画制作的流程和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了解动画公司的运作模式,把握国内与世界动画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动画公司的业务类型及其与国外公司的交流合作的方式等,为学生的专业定位和就业做出指导。
目前部分毕业生入职动画相关岗位后暴露出动手能力的不足,这与高校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课程种类多,实践课时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在校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之外,还需要逐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将动画公司作为 “第二课堂”,同时其又可以是毕业实习基地,到了大三、大四阶段选拔专业优秀的学生到公司进行实习。
(5)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学校应该大力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外建立专项活动基金,为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搭建好平台。支持学生开展自拟题目或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他们受到初步的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能深化学生对专业的宏观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举办专题讲座,丰富自我选择
经常邀请国内外动画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专家成功经验的传授还会给学生以启发,利于其找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7)强化专业竞赛,建立、完善奖励机制
校内强化专业竞赛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范围内各类层次的竞赛。以竞赛促进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专业课程结束后组织课程作业汇展,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另外,针对学生公开发表作品、取得各级专业竞赛名次等,学校应制定相应奖励政策,树立榜样,鼓舞人心。
(8)优化学习成果检验手段,深化考试模式改革
基于动画艺术的高度创造性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手段应呈现出多样化,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应把对学生的创意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合作力等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的重点。寻找更有效的考查手段,比如有些偏理论的专业课,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不妨融入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检验,设置一些主观的设计题型或采取自由度更大的考核形式,鼓励学生以他们自己的形式完成答卷。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时常变通题目的设置,使题目更加灵活,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将原本封闭式题目改为开放式题目。
(9)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专业
高校动画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充分展示特色,包括本学校的学科特色和本土民间文化资源的特色,以特色教学推动学生的思维创新。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动画专业的开设即是依托学校的气象学科特色,动画专业的教学中注重与气象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打造“气象动画”,在动画的创作中融入气象知识,使得气象知识的普及得到了形式上的突破,可谓相得益彰。学生的创作思路得到拓展,多部作品获得国家奖项,例如2009年5月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推出的动画短片《逃走的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动画短片奖提名,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等电视台播映,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篇9
一、网络课程的精品化建设策略
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11 项试用标准》中网络课程被定义为“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可以看出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从课程建设内部,例如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组织等;二是网络平台呈现,即如何通过对网络的页面设计、交互设计及整体化设计,将网络教育人性化、鲜活化、个性化。
就课程建设方面而言,要意识到网络课程的教学对象除了全日制学生还有层次相对较低的函授、自考等需要远程教育的学生,因而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相对完整,内容难度相对较低,强调学生的使用者地位,顾及学生体验过程,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强调“导学”和“评学”,追求有效教学并不强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为重心辅以多样的教学设计。就网络平台建设而言,网络在人机交互方面具有先天的多媒体化、易检性、交互性、广融性、实时性等特点,运用得好可以成为网络教学的特点。但由于网络缺乏直接的“人”的交互因素显得冷漠且受众具有很大选择权,在实际应用中要引导受众进行体验,因而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要注意教学交互板块的设计、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服务、注意各类媒体信息(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的页面整合。
二、对美术史类网络课程的建设的思考
美术史类课程主要有两类:艺术通史和专业史类课程。通史类课程主要是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现当代文化美术史等;专类史课程主要是工艺美术史,图案纹样史,建筑史等。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拓宽知识面,提升创作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造型艺术本生具有的直观性、视觉性的特点在网络课程建设之初就成为建设的热点,同时也由于建设初期的经验不足产生了诸如教学内容不完整、不强调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等缺点急需完善、优化。
在过去的美术史课程建设中,美术史被呈现得更像是一部文物史,强调知识性,诸如作品作者名称、历史背景、创作技法和艺术价值等的积累,显枯燥、乏味。现在的美术史教学更强调美术史研究的“外向性”,倾向于引导学生进行视觉艺术的人文研究,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培养。应该把教学目标修正为对视觉形态的把握和理解上,强调视觉形态的形成、流变、风格特征和思想基础的教学。正如拉夫尔.斯史密斯在《艺术感觉与美育》中曾说:“历史与其说是提供一种参照模式,不如说是提供一种足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灵感和对人类成就的自豪感”。这种转变也应该体现在网络课程建设中。
笔者认为美术史类的网络课程建设可定位于从视觉体验为出发点,以生成语言(形式)为目标,抓住“视觉感受——视觉形式创造——视觉传达”这一能力培养线索,尝试“图像证史,以史带论”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和网页设计,突出视觉解读能力、视觉分析能力、视觉传达能力的培养。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平台为一头,以能力为目标“的思想,构建立体化、多维度、操作简便、更新及时的网络课程体系,实现知识学习\思维培养的目标。
三、美术史网络课程的精品化设计
(一)课程建设方面
1.课程定位
美术史课程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这种基础理论程应该归属在人文课程的框架内,既是对历史与学科知识的掌握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构建多元文化价值观,对激发视觉解读能力、思维创造和艺术实践的能力课程。因而,从整体课程体系方面看应该做一个阶段性的教学规划,步步深入,使课程结构具有延续性。从单门课程来看全面系统的了解历史进程中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呈现及思潮的同时要强调给学生提供更多与当下视觉经验相适应的学科内容。
2.教学内容选取
美术史知识洋洋大观,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一个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由于网络教学学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选择要保证基础、体现弹性,避免知识的堆砌和过度的阐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绘画、雕塑为主要线索强调历史发展的主线,兼顾建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 第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对新研究成果和近现代美术进行适当扩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多、更新。 第三,以史带论,史论结合,掌握史实的同时,介绍外国美术的发生、发展和美术本身的一些特殊规律。 第四,“厚今薄古”,强调历史上的作品在当下的意义,注重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比照,将视觉美感与文化讨论并举。 第五,将培养视觉解读能力(风格分析)与培养美术创作能力(技法分析)相结合,为学生后期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3. 课程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是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存在于课程的前期也存在于学期的中期和后期阶段。在美术史到学设计中,教学初期事宜于采用“语境导学”和“目标导学”,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等的组合让学生进入到将要学习的历史语境中,确定时间纵向坐标,同时提供不同难易度的学习线索和资源,供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确定学习任务与目标,并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情况指导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遵循“史实入手——概念导引——观察思考——知识扩容——练习巩固——回馈矫正——形成能力"的过程,采用问题式导学、目标式导学、反思式导学等不同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4. 课程资源共享
基于网络的资源分享是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美术史是形象的历史,网络课程建设中离不开图片库和视频库的建设。同时又在在可视化资源图片、图形、图像以及视频的收集、整理和使用上有着特殊的要求。第一,核实图片、图形来源的准确性。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些赝品图片也会出现在网络以及一些刊物上,在收集图片时要特别注意图片来源的权威性,最好来自于国内外博物馆网站。第二,完整的图片、图形信息。直接使用图片制成PPT等多媒体文件进行共享时,要表明其作者、年代、作品名称、尺寸以及使用材质,最好能有局部的分解图片。第三,高质量的图片、视频。在图片、图形选用中尽量使用精度高、清晰度好、色彩还原度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阅读”历史,从而感受和分析不同的视觉形式。
(二)网络建设方面
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的支持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平台,是学生学习的“环境”,其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网络学习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互动的和动态的。
1.整体模块设计
网站的模块设计要能清晰、美观的展示丰富多样教学资源,提供网络互动的可能,一般必须具有以下栏目:教学板块(包括教学视频、教案、PPT等)、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资源库(包括视频库、图片库、历年试卷库等)、互动板块(论坛、QQ群等)、搜索功能(站内搜索和站外收缩)。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搜索功能,由于美术史是纷繁、复杂的历史,该功能板块的设置能为学生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其自学能力。
2.界面设计
当学生和电脑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知识获得时,网站的界面成为了中介。通常网络课程的界面要求是简介、明晰,避免错误选择,同时强调文本和格式设计的一致性。但为吸引学生,在界面设计可以其根据对网络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对界面形式等方面的偏好进行设计。例如,在外国美术史课程中,可以选用素描纸或油画布的图片作为背景,选取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局部作为对应单元的进入按钮等。让界面引导明确的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3.互动栏目设计
要完成网络教学中的学习反馈和互动,互动栏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史学类课程,历史总是续写的,因而必须设置具有后台的处理能力的互动交流论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此平台上独立提问、独立思考,无拘束地进行交流,以期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个人的对美术史的读解。
篇10
【关键词】高校平面设计 现状问题 对策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都属于平面设计,也是专业术语中说的视觉传达设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平面设计是商品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传输渠道。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技术等领域不断与国际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很多商品或者职业都对平面设计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为了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人员,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一、平面设计教育现状
平面设计教育最早起源于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这种教育在发展形式上显得比较落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我国逐步进入工业生产的大时代后,这个时期的平面设计在本质上也有了根本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在一些新的设计学科上,如工业产品的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在生产力的需求之下开始兴起。此外,我国也开始不断地从国外学习了一些新的视觉设计教育和方法论(如定位、定点设计等),以及构成学、多媒体设计等的教学新理念,这些教学新理念的引进,不仅给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促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但尽管如此,在我国很多的高等院校中,仍有很多院校没有认识到平面设计的重要性,也没有做到真正实现专业化的平面设计学习。例如,在包装设计中,针对视觉传达规律的系统化教育中,对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容器的整体设计、包装设备等教育,学校没有给予安排教授或没有这方面教学的概念。此外,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由于受到课时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很多院校只对学生进行招贴设计的学习,而对于现代广告的学习,如设计程序、方法以及管理、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学校也没有安排课程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很多学生在设计学习过程中,过多地注重设计的表现意识,往往忽视了设计的本质和实用性。在我国,本科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在课程的安排上,一般是第一年和第二年都会进行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学习,直到大三或者大三下半学期才开设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实践的时间也比较的少。再加上我国的包装和广告设计没有形成完整的工程和管理体系,在社会生活中,设计的重要作用也还没有被充分认可,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虽然在从事设计工作,但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属于设计专业。从他们的逻辑思维上来说,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历练过程,才能成为一名设计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设计在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平面设计上的师资力量的配给、更新和提升上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很多高校教师,尤其是年龄在40岁左右的教师很难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的互动、图文互动等。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们无法在设计中通过使用photoshop、corel、CAD软件进行设计教学。所以,高校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结合当前比较严峻的社会竞争环境,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必须要认识到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一名教授平面设计的教师来说,不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学习新的知识,以此去应对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此外,由于平面设计设计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这就需要设计教师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还应该不断了解和掌握广泛的跨学科领域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单一专业型向“T”型、“X”型或者立体型知识结构发展。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慢慢解决平面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如果各高等院校不能及时要求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及时补充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使学生吸收新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业时很可能就会被严峻的社会竞争所淘汰。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教育方法。但是目标的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其次是社会的分工,也决定着人才的需要。此外,从人才类别的需求上又区分了我们培养人才目标的层次性。在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但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社会现状来看,高、精、尖人才需求比较少,很大一部分都需求应用型人才,所以如何找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的方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同时,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学习一些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设计实际需要中所涉及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平面设计教育真正融入社会大体系中,通过知识与社会的交流,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对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让学生掌握新鲜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法的教学。
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一)改革各学科内部的关系
现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主要是绘画和设计两方面。目前,平面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包含绘画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等主要学科。绘画基础可以算是设计学习中基础的基础。在进行绘画基础的学习上,有必须要进行写实性绘画的学习,也就是说进行设计学习之前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写实功底,才可能进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绘画课和一般的设计基础课形成一种二元分离的状态。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最传统的设计中。在传统的设计观念中人们认为,设计只是进行艺术行为上的装饰活动,不具备一定的设计创意理念,而设计表现则是一种创意性的艺术构思,其以艺术标准为设计标准,在此之上进行一种艺术的表现。所以,人们通常认为设计与艺术即使存在某种关联,也不会改变设计的本质,因为设计更多的是与科学技术、产品功能等相互结合的设计美学。
此外,把基础课程分为两部分,在教授学生时也会让学生在认识设计上产生概念的混乱,以及设计造型知识上的混乱。尤其是当教师进行教学结构的安排上就会产生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和堆砌,并且在实际的设计中,也会让设计忽视设计的相同性,扩大设计的独立性。一般而言,只有当设计完成了对经济活动的服务后,才可以体现出其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区分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认识到设计与绘画的区别,明白设计在创意设计下的经济价值。社会需求产生创意,最终形成设计以及设计的技巧。但是如果在视觉设计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空洞的设计就会使人感觉那只是一种多余的设计堆砌,而不能真正体现创意的价值。所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就必须以专业设计为教学主线,基础课程的学习为辅线,让学生尽早对专业设计进行学习。此外,真正的专业设计,不仅要求设计的创造方法是完美的,还要求与绘画基础进行完美的结合。尽管专业的平面设计和绘画基础课程有不同的变现方式,但是专业的设计还是应该借鉴绘画在色彩、空间、形态等因素上的处理方法进行设计,最终形成一定的视觉形式。所以在对各学科进行区别的同时,也应该在视觉传达的基础上,使平面设计在设计的要素上进行提升和学习,尤其是学习绘画基础过程中对文字、摄影等的处理方法。平面设计更多地与产品相结合,可能是工业产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管怎么进行设计,都需要与绘画基础相结合。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各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和独立性后,才可以真正在平面设计中,形成专业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基础课程的提高。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校教育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结合社会需求,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应在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及时整合各种最新最全的科学知识去开展教学,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科学修养以及专业技术修养。随着国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平面设计专业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自身的能力,所以,高等院校就需要加强在网络信息上的投资和建设。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多媒体、网络信息辅助平面设计教学,及时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术动态,在分析和学习新的设计信息的基础上,提高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并给出自己的设计观点。同时,作为教师,在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上,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本专业的科技开发能力,以专业的姿态迎接平面设计领域的新变化。
(三)教育要与社会接轨
1.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开展自己的网络远程教育,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的共享,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选修的一些平面设计院校的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高校也应该给予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取得学历证明。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提高我国平面设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其次,通过互联网的帮助,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平面设计教育上的改革和创新,从实际出发,完善自身在平面设计专业上的改革和创新。
2.在企业的帮助下,联合办学。在企业的帮助下,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科研与生产的完美结合,也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高校可以利用自己在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研发、工艺技术的改进。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优秀企业家对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建议,让他们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帮助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在这种互相帮助的方式下,完成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再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拓展知识面,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丰富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时补充自己专业上的不足。
总之,平面设计教育已经与我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我国的高等院校应该以经济、科学和创意作为平面设计的标准前提,正确树立好平面设计教育的理念、培养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要,努力做到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平面设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0(17).
[2]张容容.提升平面设计“双向”教育[J].装饰,2006(3).
[3]王慧,钟尚联,李江萍.浅析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需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
[4]张容容.提升平面设计“双向”教育[J].装饰,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