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00:3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心理学角度;初中化学;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化学课程太难,没有教师的引导,没有同学、家长的帮助,想学学不懂,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这种想学学不懂的现象教师往往感到十分地无能为力,而且大多数教师都将学生的这种状况归结为学生的智力问题,而不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仅仅是从表面现象主观臆断。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行为,就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再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做好反馈与评价、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四个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才能从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一个健康、愉悦的氛围中,把自己的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动机,在把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

1 学生的心理状况

每个人在面对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或者险恶的环境时,都会觉得自己完成不了,克服不了。有时还会在心理默默地暗示自己:“这么困难,自己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要不放弃了吧。”渐渐地,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就像在蹦极之前,看着天台下面的悬崖、奔涌的河流,每个人都会心生恐惧,想要逃避。这就是所谓的畏惧心理。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会心生畏惧,这是人之常情。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存在畏惧心理,只是因为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成长环境的不同而表现不同而已。虽然一个班的学生至少也有三十多个,但除了一两位情况特殊的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都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师需要使用分组整合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根据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以下几组:

1.1 性格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性格问题,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启齿,不愿向教师请教,或者不屑于自己的这些学习问题,认为解决与否都无所谓。

1.2 基础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想认真学习,但又因为基础问题过多,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犹豫不决,甚至选择放弃。

1.3 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大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在将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实践时,尽管做出了许多努力,还是无法掌握知识,这类学生往往是最苦恼,学习信心最容易被打击的。

1.4 成长环境:这类学生大都由于从小到大成长环境过于优越、舒适,而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在面对问题时举棋不定,惰性较强,宁愿自己不懂也不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2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激发法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前文所提到的四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皆不尽相同。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让其轻松愉快地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

2.1 设置合理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合理,合理的目标才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目标设置得不合理,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完成,还会不断打击学生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要设置合理的目标。那怎样让这个目标合理呢?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难度适中。一般来说,具体明确的、短时间内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完成的、难度针对学生本身来说适宜的目标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宽泛模糊的、长期的、难度不适宜的目标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第二,制定目标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这个学习计划的实施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在当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其一是因为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更清楚,指定的目标更符合主体;其二是学生对于自己制定的目标,接受意愿都较强,很少出现抵触现象。当然,当学生无法自己制定目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让学生制定的目标更合理。

2.2 做好反馈与评价

适当的目标制定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目标的实施。目标实施的过程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学生通过平时的实践,将制定好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这就好比考试做题。当目标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希望教师对自己目标的实施情况做出一个评价,这就好比考试的得分。学生达到了自己预想的分数,就会不断奋进;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会倍感失落;学生实施目标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做好计划反馈评价工作。对于完成计划的学生,鼓励其再接再厉,完成新的、更进一步的目标;对于未完成计划的学生,要鼓励其不要灰心,并同学生一起寻找计划未完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照顾,坚定完成目标的信心。

2.3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如果教师每天上课都穿着同一件衣服,那学生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是,即使是经典的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学生也会感到厌倦。这也是许多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动机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这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务必要从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入手。首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即尽可能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其次,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材料。再次,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任务。最后,让学生多动手,做做化学实验,独立探索。从这几个方面来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2.4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篇2

关键词:注意力分散 观察力肤浅 记忆力薄弱 想象力空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94-01

在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注意力分散、观察力肤浅、记忆力薄弱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人的多年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

1 注意力分散及对策

注意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的心理活动,这种指向集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问题,若指向不集中,便形成注意力分散。如有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忙于把教师讲解的化学知识不分主次地抄记下来,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弄懂老师的讲解上;有些学生热衷于观看化学实验,而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不注意;对化学原理、定义、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和应用,而对具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等视而不见,没有抓住重点学习,从而造成了注意力分散现象。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化学本学科、本章节的特点及学习要求,要抓住教学重点精讲,注意提醒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对还没有引起注意的重点内容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或重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观察力肤浅及对策

观察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水平的测定,通过观察能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而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往往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把观察局限在表面上。如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上,而对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原理何在,得到什么结论不注意思考,以致在解决实验类问题时,出现判断错误。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内容的特点,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加强有意注意、有意识记等活动;其次,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把与观察有关的知识教给学生,或让学生通过自学为观察活动提供足够的知识准备,要注意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丰富他们想象的内容和培养观察的独立性,以提高观察效果;第三,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变式启发学生动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观察活动;第四,要指导学生按顺序、有计划地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分类,区别主次,进行抽象概括,找出一般规律性的特点来,写出观察报告。 3 记忆力薄弱及对策

在化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有关化学概念、定律、定理、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征现象、各种图形、符号代表的意义、仪器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等没有很好的经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识等过程,没有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所以一经检测,就出现各种错误,这正是由于记忆力薄弱的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加强目的性及自觉性的指导,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训练学生注意集中、感知认真、观察仔细、思维积极等良好的品质;其次,要提高学生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少用机械重复的方法,多发展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的能力,避免单纯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多思考,充分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自我抽签测验等有效形式加以复习、巩固记忆。

4 想象力空泛及对策

在化学学习中有些学生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对有些化学知识缺乏理阮如物质结构中电子云的概念、电子云的形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化学键、分子的结构及空间构型等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就是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引起的。

针对想象力空泛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可借助于实验、模型、挂图、计算机模拟、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否则,欲速则不达。

5 思维力僵化及对策

在化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与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是有联系和区别的,有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照搬其它学科的思维方法、方式,而忽视了化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依赖于死记硬背等方法来进行化学知识点的积累,不会联系对比,缺乏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知识点成孤立无序状态,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还有的学生不能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化学概念、定律、规律的内涵、外延及特性,有的学生习惯于从一个角度,用某一种思维模式解决问题,思路狭窄封闭,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变通性,抓不住物质之间的本质联系,知识点不能形成系统,知识得不到良好的迁移和升华,在问题的解决中缺乏思维的求同性和求异性。如分散系知识的学习,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化学问题的一题多解和简解、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等,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就是由于思维力僵化而引起的。

篇3

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是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互促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

选择上海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 980份,回收 952份,回收率97.14%,有效问卷为930份,有效率97.69%,符合调查要求,结果有效。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

2.调查内容

问卷由 19道客观选择题以及涉及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的附加问题组成。客观选择题中,多选题 8题,单选题11题,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学习动机:共有 3 题,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涉及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第二,学习需求:有4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了解课堂课外学习状况、课外时间安排,以及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第三,学习行为特点:共有 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调查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计划以及存在的旷课情况;第四,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共有 6题,涉及本校教学质量、校园班级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复杂,除“其他”项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而在学习动机排序中,前三项主要反映在个人方面:“找一份好工作”(93.80%),“对知识的追求”(68.01%),“证明自己的价值”(62.92%),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在家庭和国家方面,占比则比较小,选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选项的调查对象占比46.33%,而因“报效祖国”进入大学的更是仅有23.27%。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找一份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表2数据,纵向比较不同年级发现,虽然四个年级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方面,但不同年级的选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同学在“找一份好工作”方面占比偏高,而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销祖国”方面占比较低,由此说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是不同的,相比其他年级,四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体现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2.学习需求

(1)大学生花费精力的方面

根据表3可以看出,总体上,四个年级的学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方面为“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学感兴趣的专业”,有些同学也会花费较多的精力“博览群书”。可见,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具体分析表3可看出,在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方面,四个年级比例呈抛物线形状,然而,在博览群书方面,虽然四个年级的比例都在20%以下,但却呈上升趋势,由12.44%上升到19.13%。以上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需求逐渐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从课堂转到了课外,学生从“跟着老师走”逐渐转变为“跟着知识走”。

(2)大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

表4显示,一年级同学课余时间投入中选择在图书馆看书或寝室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参加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与前者接近。说明了大一学生对于学习和参加校园活动很热衷,而且在纵向对比中,对于校园活动,大一同学是积极性最高的,相对二、三、四年级的12%左右,投入了接近四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量。

二、三、四年级同学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上网看视频或游戏的同学比例持续增加并排在了首位,选择在图书馆或寝室看书学习的同学比例下降,但是上网浏览学习视频的比例却持续快速上升,与此同时,一到四年级逛街聚会时间的投入也逐步地在增加,四年级的比例近五分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看出,虽然同学们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以及逛街聚会的同学的比例却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学习的同学的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习态度

(1)大学生学习计划执行度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大学生需要制定合乎自身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都有近30%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随意的进行学习,说明,大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较大,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中,每个年级有仅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每个年级会有40%以上的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

根据表5,具体来说,一年级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比例最高,达到73.06%,有学习计划但很少能完成的比例达到了49.68%。可见,一年级同学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计划性,但自控能力却不高,无法按时完成计划。而四年级数据显示,没有学习计划且随意学习的同学在四个年级中占比最高,为13.33%,反映了四年级同学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高。

(2)大学生缺课原因

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体现在学习的计划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待上课的积极性上。表格显示,大学生缺课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大部分学生缺课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影响。

根据一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因其他事情耽搁和身体不舒服缺课的同学占比最高,分别为34.67%和27.25%,二三年级则由于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想自学课程,21.79%的四年级同学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上,四个年级同学所占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由一年级的6.01%上升到四年级的18.97%。由此说明,随着年级的变化,大学生缺课的原因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迫不得已”变为“主动放弃”,一年级时是由于事情耽搁等迫不得已的原因,二三年级则因不感兴趣放弃上课,四年级则由于不喜欢老师的方式。可见,不同的年级在对待上课的态度是不同的。

4.校园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具有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评价进行分级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很好4分;还不错3分;一般2分;差1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各个选项的得分,如表6所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一年级得分最高,为3.1688,说明总体上,一年级班风处于“还不错”水平,但二、三、四年级班风评价得分却在3分以下,即三个年级的同学对本班级的班风评价介于“还不错”和“一般”之间,且四年级更偏向于“一般”。以上反映出,一年级班风较好,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四年级时同学们对班风评价则降低,学习环境逐渐变差。

在班风对同学们的影响方面,70%左右的同学表示有影响,但影响度却因年级的不同存在些差异,一年级感到有影响的同学比例达到80.84%,高于四年级的75.56%。由此说明,虽然一年级班风较好,但由于同学们刚刚接触大学生活,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风对一年级同学们的影响很大,学校应提高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调查结果及思考

1.学习动机从理想向现实转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了改变,学习动机也逐渐由理想化转变为现实型,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机普遍带有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大学的原因也主要是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

2.学习需求从课堂转到了课外

学习需求方面,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调查反映多数学生对于生活娱乐需求超过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也存在着不科学性,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生因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而缺课成上升趋势

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成了很多心理不太稳定成熟的大学生滋生懒惰放纵心理的温床。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由重视学习转变为随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在缺课方面,不仅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

4.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共享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

此外,学习环境对不同年级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低年级同学抗诱惑力较差,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相反,高年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学校目前的教育体制、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不具有吸引力。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各个学校也普遍存在,也存在其合理性。从社会环境的变化方面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教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更多的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但是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获取知识的方式的变化方面来说,从传统的纸质化学习到现代的电子网络教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籍得到广泛的推广,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知识的即时获取,但是绝大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大班面授的阶段,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的需要。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是“批量化生产”,缺乏个性的塑造,师生的教与学是剥离开的,老师进行的是灌输式教学,而不是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这些都需要广大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04-108

[3]朱丽姣,王贝贝.大学生学习行为结构现状分析——基于对南京农业大学社科学生的调查[J].文教资料,2009(11)

篇5

【关键词】 临床用血;采供血;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28-02

我科是具有采供血职能的机构,担负着平战状态下本院临床用血的供应。2002年以来,我院用血几乎是依靠自采自供,由于是小血站,临床用血经常出现血型偏型或短时间的临床用血不足或血液过期报废,如何通过计划采血来解决上述问题曾严重困扰我们。后来我科充分利用配发血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快速、准确收集近两三年的临床用血数据,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其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此作为下一年采血计划制订的依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科2006~2008年我院临床用血数据情况指导2009年采供血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6~2008年本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储存的临床用血资料。

1.2 血液分类:红细胞(包括去白悬浮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血浆(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新鲜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四类,全血我院基本不用。

1.3 统计方法:本文中所有统计数据均以单位(U)计算。200ml全血分离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各计1单位(U),单采血小板以一个治疗量(>2.5×1011)为1单位(U)。计算每两年间的同比增长率。

2 结果

2.1 三年间各月份各种总用血量分布情况,增长率为两年间的同比增长率。见表1。

2.2三年间ABO各种血型的年度用血量分布情况(括号内数据为该血型该年度用量占年度总用血量的百分率),见表2。

2.3三年中临床四种常用血液成分用量的分布情况,(括号内数据为该成分该年度比上年度的增加百分率),见表3。

2.4 三年间各月份红细胞用量分布情况。见表4。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3年间年度用血量以21%~25%左右的速度递增;每年6、7、8、11、12月份用血量较大,这种变化与节假日、季节有关,每年11、12月几乎是最高峰,因为广州年底天气比较凉爽,是手术最佳时间;还与年终总结时期工作干劲大以及年终各单位经济分红、相对清闲等因素有关。

从表2可以看出,三年中我院临床用血中A、B、O、AB血型所占比例O型(40.3%)>B型(26.3%)>A型(26.1%)>(7.3%),与我国汉族人群中O型人的分布(汉族人群占27%[1])有明显差异。O型用血总体占40.3%明显高于A型、B型用血量。造成这种临床用血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血型分布差异的原因不明,是O型容易患病还是这些年广州或华南地区的血型分布发生了变化。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出现血偏型告急,甚至O型病人因缺血而停手术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的发生率与广州血液中心的情况相一致。不同年度同种血型间无明显差异。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计划采血时必须考虑增加O型人的献血人数和人均献血量,才能满足临床O型患者的用血需要。

从表3可以看出,三年间红细胞悬液增幅为13%~15%,与我院心脏外科中心和肝移植等大手术的开展及住院、手术人数的增加有关;血浆用量增长速度明显较红细胞快,主要原因是蛋白制剂紧缺,临床医师拿血浆代替白蛋白使用有关,也与血浆置换病人的增多有关。2008年通过加大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血宣传力度的教育,血浆用量的增幅较2007年下降了16.4%,说明输血科加强对临床科学合理用的指导很有必要。机采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这与我科血液病科、肿瘤种和肝移植等大手术的增加有很大关系;也与临床医师对血小板和冷沉淀应用价值的认识和疗效有关。冷沉淀主要用于大手术,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2]。

表4单独统计临床红细胞的使用情况,各月和季节性变化同总用血量基本一致。

随着医院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充分挖掘这一资源,根据不同的需求提取数据,经过简单统计分析,为科学指导计划采血提供保障。

近两年来我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指导计划采血收到了很好效果。不同月份的采血计划人数不同,用血淡季少采血,用血旺季多采血;建立机动献血队伍,必要时先筛查血型,再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需要的血型采集,解决偏型问题;O型血尽多组织一些人数,或通过提高人均献血来增加采血量。这样不但有效解决了偏型问题而且几乎没有发生血液过期报废,保证了临床用血,同时保护了血液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永福.韶关地区2002~2006年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分析[J].现代医院,2007,7(5):116-117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优越性

一、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类的划分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其对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实行的信息化方式,其根本就是建立在传统类型的学籍管理以及收集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柔和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加集中以及安全的对学生的档案文件进行妥善的保管,从而使得学生在档案、学籍管理方面形成更加安全以及稳定、优质的管理空间以及储存环境,使得档案信息服务更加的真实、快捷。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其在今年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发一套高效、全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计算机系统。准确一点来讲,便是中职学校的档案部门按照一定的时间或者是不定期的进行档案网络化、信息化的传递以及储存,并且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计算机、光盘储存以及图文扫描)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以及全面的管理,同时后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维护。

在进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收录表格;(2)学生在校期间行为表现;(3)应届毕业生信息记录表;

二、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的优势分析

对于传统方式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包括有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传递以及保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就学籍档案而言,其包括的种类较多,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学生对应的学籍档案并没有进行有效、科学的统一管理,致使统一的调用、阅读以及管理得不到实现。每一个职能部门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档案在各个办公室分布,并且始终都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下,并且没有专人进行相应的整理工作,使得整个档案资料变得极为的残缺,并且内容分散,同时因为保存环境的影响,导致所有档案不能得到长久的保存,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档案将不断的收到损坏,完全无法满足后期的使用。但是,对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从一定程度上的将上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一)信息化的归档方式

对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保证了在学籍档案完成相应的办理工作以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档案归属处理,或者是能够使得档案在某一个时期内(或定期)完成归档工作。当档案形成部门将所有形成的档案发送到相应的信息档案部门,并且通过相应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档案进行接收处理,并且按照相应的档案归类原则对整个档案进行访问权限、分类号的确定,这就使得在日后的档案调用以及查找过程中,得到方便的工作。对于学生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信息化改革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而言,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并且整个工作流程简单、高速,同时整个档案文件不易毁坏,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档案的遗漏,似的学生档案的完整率以及归档率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二)易于检索、查阅以及整理

对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以后,学生的纸质文档就变成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方法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法而言,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电子文件而言,其能够较为容易的便实现以及完成文件级的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籍档案相关的文件进行和信息化处理的同时,将每一份档案文件进行唯一序号的编制,并且对其进行唯一分类号以及档案号的编制(可以根据文件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进行文件号的编制),这就使得后期的档案调阅以及查询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

三、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完成信息化改革后具体的实施要点分析

(一)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进行提高

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较低,难以胜任工作,虽然校方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设施,但是这部分管理人员并不能将其作用以及功效进行充分的发挥。对于这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必须强化自身改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业务素质,同时强化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为全面的将信息化档案管理基本技能以及知识进行掌握,能够肩负起学校学籍档案相关的管理工作,使得电子档案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趋势得到良性促进。

(二)完成相应的技术处理方面的工作

对于学生个留言,其学籍档案室学生个人的私密信息,所以在对其进行信息化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安全性以及保密性进行绝对的保证,同时保证整个学籍档案原始资料在进行信息化过程中不会受到恶意的篡改。从这一点进行分析,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生学习档案相关的信息化管理以及使用过的过程中,首先便需要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电子文件进行较好的加密保护措施,从而使得整个电子信息不会因为技术缺陷的原因导致受到恶意的篡改。除此之外,在学籍档案中有一部分需要进行权限管理,因为其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属于学生或者是学校的机密内容,其不允许被其他无关人员或者是机构获知,如果没有学校或者个人授权,无法进行查阅。这部分档案在进行储存的过程中,其安全问题就是一大难题,所以在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强化处理,从而使得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结束语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校的基础工作之一,更为深层的,也是对一说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指标之一。只有充分的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程序对其进行管理,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今后不断的运用过程中,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也会不断地深化,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30-02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信息技术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化抽象为直观,化无声为有声,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能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活动时,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伴随着积极的情绪,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展示,使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由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动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把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化学课件时,对重点语句进行字体变色,设置大一点儿的字号,醒目,大大增强表现力,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形象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节省教师板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配置背景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触景生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上网查找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的,还有其他相关的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教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相关的形象资料,补充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动画、音频效果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元素同期表的一些规律。给学生以一种收获感,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拓了视野。

再如,在学习晶体结构时,引导学生登录相应的专业网站自主学习。多媒体相关资料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展示使学生对晶体的外型和为什么有各种不同的构型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很多学生由此牢固地掌握了有关晶体的更多的知识。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知识的容量,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信息存贮量大,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那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确实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如临其境。网络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化学知识,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极大地增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多媒体教学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于一体,可以实现对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演示,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物的化学变化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重复播放实验过程,避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稍纵即逝的缺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调节图像的大小、快慢,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非常显著,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也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能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新的认识,促使他们想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也急于想知道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给新授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引起学生注意,联系生活经验,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化抽象为直观。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

3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教学容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容量的优势,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获取新知,体现了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省时省力的优势,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大了课堂容量,在一节课中学生接受的知识更多了,扩大了视野,增加了知识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内容较多,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活动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思维活跃,让知识点更清晰透彻,学生记忆牢固。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容量,使学生回忆快,记忆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在讲授酸雨时,教师指导学生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学生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唤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学生始终带着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有了动力,增加了知识量,体现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熊士坤.关于信息化技术和初中化学教学结合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胡殿民.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探索[J].教师,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情感桥梁;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94-1

一、架设情感桥梁,实现以美育人

古人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这种声从情发的观点,准确地道出了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也表明了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现实地审视音乐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名曲《二泉映月》意境凄凉,音乐起伏,旋律抑扬顿挫而委婉深沉,扣人心弦,仿佛是作者日夜在泉边追忆往事,倾诉他辛酸痛苦的一生和内心的悲愤。欣赏此曲如果只让学生干巴巴地听录音,听老师述说,学生很难理解其蕴涵的深意。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夜静月高、水中小庭、湖水清澈、一人手持二胡静坐湖边等画面,然后放录音用语言文字把这首曲子的意境描绘出来(图文并茂),又将阿炳的刚强性格与坎坷一生做简短介绍,曲子适时播放出来,那如泣如诉的乐曲,就如同涓涓小溪流进了学生的心坎里,洗涤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感悟着作者不平凡的一生……学生在欣赏曲子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文字,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感悟了曲子,感受到阿炳一生的艰辛、苦难的命运和顽强自傲的性格与意志,课堂上再也不像往日那样热闹非凡,再也看不到随意嘻嘻哈哈的笑脸了,学生的脸上似乎写上了一点忧郁、不平、深沉和无可奈何。正如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感慨的那样:“断肠之感这句话太适合了。”学生的情感在整合的情境下,在对语言文字及曲子的理解和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丰富和升华。又如:在欣赏乐曲《牧歌》一课的教学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飞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美丽的蒙古,轻松活跃的气氛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为引入作品的意境作了极好的创设。课堂上笔者让学生通过绘画、舞蹈、语言、唱奏等方式,与同伴们一起共同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感受,会画的画出了一幅幅草原生活图,会舞的跳起了优美的舞姿,会唱的唱起了熟悉的赞歌,会弹的奏起了抒情的音调……那场面,你会为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意识而自豪。利用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审美情趣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学生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在学唱《doremi》这首歌曲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了“音符七兄弟”等音乐游戏,集音乐、动画、童趣为一体。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可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内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中,戏曲艺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具有其它的艺术所不能取代的美育作用。欣赏戏剧《红灯记》片段时,笔者并没有只局限于本课的内容,而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多种教学手段将戏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饶有兴趣地查找信息、交流信息,那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同学们主动登上了讲台参与模仿演唱,理解了戏曲的内在美,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戏曲美丑的强烈对比,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了对美的憧憬追求和维护,对丑的憎恶嘲笑和鞭挞,体会到戏曲艺术的美育手段和高层次的美育地位。

三、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出能力强的一代新人。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将学生置身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9

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中学生的学籍档案作为学生信息的凭证,在学生的转学、休学、复学、升学考试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信息化管理状况,对当今中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实施提出几个观点。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中学生;学籍;实施

1实现电子学籍档案的核对功能

学生在入学之后都会给新生进行学籍注册。以前,学生的学籍信息都是经过人工手写的,信息在誊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实现电子学籍档案的核对功能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的一种途径。现在,学生在校园网上登录自己的学号信息进行查看,便可核对自己的学籍注册信息。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注册信息的正确,能够保障学生的权益,减少老师的校对工作量。实现电子学籍档案的核对功能,是未来几年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需要加强的工作。学生入学时注册的信息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家庭、户籍、父母单位的变动、电话的更改等多方面的变动,学生的学籍信息也应该做到及时地调整更改。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校学生信息的变动情况,学校的学籍管理应该实行期报制度:即各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要将前一阶段学生变动情况生成数据库信息,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开学前,将学生的学籍信息重新核对检查,并将新的注册信息报送到教育局相关的部门,进行必要的数据更新和维护。不但方便了学生信息的查询,也方便了学校对学生信息的及时了解。

2学校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需做到依法管理,才能有序地实现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某些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学校,会出现冒名顶替他人学籍信息的状况,这会对被顶替的学生产生不公正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人今后的升学问题。在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学校应该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可制定相关的制度来“有法可依”,有些学校已经制定了《信息采集录入制度》《学生信息查询制度》《协调与保障制度》等。学校应该让专门的人来负责学籍管理的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的相关制度,对学生的学籍档案应该妥善保存甚至备份,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生的个人学籍信息。学校也不能随意调整学籍管理人员。如果由于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工作人员,也应该上报教育局的相关部门。学籍管理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并且要严格依法实施。这是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在学生办理转学、复学、升学等手续时,家长应该按照学校的正常程序办理学籍档案的转移。学校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学生学籍信息的安全性;能够推进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能够减少或避免学生学籍信息的遗漏等。

3设置专门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

电子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每个同学的档案都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需要多人才可以完成。学校通过设置专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学籍档案的信息管理人员要经过培训,熟悉计算机电子技术,保证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要根据任务分配将学籍档案的信息管理分配到相关岗位,具体的岗位负责不同的具体事务。针对学生的就学状况,学籍管理人员应及时地做好审核、转档、交接等相关工作。现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往往随着家庭的变动而变动。父母的工作一旦变动,学生就可能会出现转学的状况。关于学生的学籍档案问题,在学生开学的时候,学校的相关人员应该给学生作相关的介绍。而在很多学校,这种学籍知识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以免在转学、休学、复学的情况下不知所以。专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信息的管理人员要有责任心,学籍的录入、整理和归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管理人员应该认真、仔细、切不可马虎;信息管理人员在经过相关的培训之后,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保证工作的质量;信息管理人员要对所有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分类,按照年级和学号进行标注,以便于查阅,必要时要备份信息;信息管理人员要对学校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经常的维护。

4结语

教育是国家大计,是关乎国家人才培养的最关键手段。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必须得到重视。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在目前的中学中还并不是十分健全,针对信息化管理这一块,学校和教育的相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袁小凤.新形势下中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兰台世界,2011(8).

篇10

【关键词】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化;激发兴趣;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技术是当今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可通过电脑、白板、投影、录像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创设良好的情境、用动画等形式激情引趣;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新知识。网络信息在这方面是有极大优势的。它有效地缩短了抽象严谨的数学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播放扬琴兴趣班的录像,听着悠扬的乐曲,看着熟悉的环境,孩子们兴趣特浓,接着我说:“扬琴给我们带来了乐趣,我们在使用的同时也要爱惜这些乐器。学校的老师要给每架扬琴铺上一块布,使扬琴不会沾上灰尘。如果所做的布刚好盖住扬琴面,这块布的面积有多大呢?求这块布的面积实质上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出示老师盖琴布的动画),学生回答是求梯形的面积。那梯形的面积又该怎么求?你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呢?从而引出新课。

又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备课时,特地请两个同学来帮忙录制 “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并配上网上搜到相关的动画:唐僧师徒四人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八戒吃西瓜的,我吃西瓜的。”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好铺垫。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通过跳跃、移动、变形、闪烁等功能清晰地展现实物图像,这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对学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本质,从而使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并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低年级教学《认识时间》,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用传统的教具和老师的讲解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课件出示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特效,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就是把钟面分成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适时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从结合本班实际教学的需要,确定哪些环节、哪些内容适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科学地制作课件,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示动物赛车画面:小兔骑的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小羊的自行车轮子是正方形,小猴的自行车轮子是椭圆形的,他们都准备就绪,只听大象一声枪响,动物们开始向前冲,这时,小兔在队伍的最前列,而小猴的车子出现颠簸,小羊甚至出现停驶的情况……顺势揭题“圆的认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具体,让孩子们理解圆与正方形、椭圆形有独特之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所以小兔一路上都是平稳的。这样就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探究:把圆8等份后的8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拼拼摆摆,讨论得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再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 的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得出了 S=лr2的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迸发出来,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这一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交互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其局限性,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保持了传统的普通黑板的优点,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电子白板功能,在课堂上随时调用,甚至让学生上台拖移图片,让学生既有形象的感知,又有实际的动手操作,学习更有兴趣。如在学习《角的分类》时,可先出示各种角,再让学生分类,如大家说60度的角是锐角,一学生就把该角直接移到锐角的框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