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07:2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系级行政;地位;特征;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系级教学管理的地位和特征
系级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所在,它既是学校整体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基础教学组织。
系级教学管理的地位既有从属性又相对独立。具体而言,其业务工作从属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上而言,系级教学管理是执行层,业务上接受教务处的指挥;对下,系级教学管理工作又是指挥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级教学管理的范围涉及本系的学生和教师,管理的内容包含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是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以及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是确保学院教学管理各项措施得以实施的具体实施者。
服务性是系级教学的基本特征,管理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服务。作为基层具体执行的系级行政,构成教学管理的教与学、师与生都集中在了系里,因此系级教学管理需要协调各种复杂的关系,包括为教师服务,传达学校各项方针政策,以教学为中心,沟通了解教师的要求;为学生服务,协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其他教学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学院各项教学管理政策的落实。
系级教学管理具有时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尤其作为独立学院,必须面向市场,不断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才能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特色。因此,系级教学管理必须在学院宏观调控下,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专业、新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专业课程设置以及配套教材的选择上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
高效性是指系级教学管理应有较高水平和效率。系级教学管理工作为了紧跟时展步伐,从容应对面临的挑战,必须有效改进教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积极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系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相对较新的一种办学模式,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其优势尽显的同时面对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系级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以下几种新的问题,概括而言,具体包括:
1、教学管理权限不够明确
院级教务和系级教务对教学工作的管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和介入,但因相应的二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具体的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责不明的状况。目前而言,系级教学管理经常出现被动接受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各系与学院之间信息的沟通,更是阻碍了管理效能的有效提升。
2、 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依据,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及其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独立学院成立普遍较晚,多数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沿用了母校的管理办法,而系级教学管理制度就更不完善。有的是直接将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拿来直接用,而这些规章制度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本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甚至有的教学管理工作根本就没有可以依据的管理制度,这样就使得系级教学管理工作随意性很强,势必造成教学管理工作局面混乱或效率低下 。
3、 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偏少,日常教学管理以经验为主
随着独立学院招生人数的急剧增长,教学管理的工作量也在急剧增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系级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偏少,因此面对非常庞杂的教学管理内容,许多工作都仅仅停留在表面,只能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完成而难以顾及工作的创新。尤其是开学和期末这两个时间段,工作非常集中且强度较大,加班加点已成常事,因此,系级教学管理人员难免出现懈怠和抱怨情绪,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完成。加之系级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受培训的机会,缺乏知识储备更新,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造成了单单凭借经验办事,缺乏工作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三、系级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议
独立学院想要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是必然选择,也是由外延扩张至内涵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的客观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系级教学管理,才能达到系级教学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目的,最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整个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系级教学管理应该根据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出符合本系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使之便于操作,易于实施。系级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系级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其精神实质是整个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上要体现尊重教师和学生,要以教师为主导,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要求,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其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备。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括必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合本专业特点的学生管理办法和其他管理制度,整个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第三,教学管理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要在实践中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所以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考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才会使得教学管理真正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的道路。
2、 提升系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
系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在系级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上一是要挑选素质好的人员担任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系级管理人员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包括学习教育管理理论,不断提高管理知识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学习现代技术手段,熟练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同行和兄弟院校的领导莅临来进行工作指导和交流。
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开展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推动系级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如从管理机制及工作现状着手,积极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系级教学管理工作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在日常的管理中,不仅应该给予系级教学管理人员予以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同时在制定岗位时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 竞争机制的引入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因此引导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合理的积极的竞争,奖励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经济系)
参考资料:
[1]王 毅.对高校系级教学管理规范化问题的思考.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04.第2期
篇2
明确职责,力求创新,依靠集体,集思广益,脚踏实地,实现目标
二、工作要点
1、加强自身作用,完善内部结构与制度。
2、承办好上级下达的任务。
3、承办好文化艺术节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4月份)
4、组织好我系一学期一次的优秀学生表彰大会。(4月底)
5、承办沙盘模拟大赛,搞好管理系的品牌活动。(4月-5月)
6、针对05级全体学生举办首届大型模拟招聘会。(5月)
7、针对05,06级没过英语四、六级的同学组织英语四、六级冲刺班进行培训。(5月-6月)
8、学习经验交流会。(6月)
9、学期末进行工作总结。
三、实施战略
1、每周按时参加系两委例会,并作好笔记,会上积极讨论,为系里为活动出谋划策。
2、认真对待院里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讲座,并在课后参与讨论,写好心得体会,对自身定位,自我价值,自身职责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3、组织好每周部内的例会,完善内部结构与制度,与成员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合理分配人员,提高成员的积极性。
4、在环保知识竞赛中在系里作好人员选拔工作,强调参赛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记忆力。重视dv的制作和解说人员的配稿,从大局考虑认真组合答题小组,并认真检查他们的进展情况,后方组织好拉拉队,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5、在组织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时,采取分工合作,各部门配合的原则,借鉴以前举办该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前期做好策划,宣传工作,统计材料,确定嘉宾、教室、发言代表及到会的人员,在大会开始前模拟会议流程,确保大会顺利举行。争取做到在院里第一个举办的系。希望通过优秀学生表彰大会能让激发全系同学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
6、沙盘比赛是管理系的一个品牌活动,我们尽量把他办得有特色。首先做好宣传,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与系企业经营模拟协会合作,帮助参赛选手进行一定的培训,实战模拟,提高参赛者的水平和竞争力,让活动办得更精彩。
7、首届大型模拟招聘会历时一个月,主要针对05级全体同学,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为就业知识讲座和第三阶段的现场面试。希望通过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积累就业简历制作的方法和面试技巧,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8、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增加我系同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针对05、06级没过四、六级的同学举行一段时间的冲刺班,邀请老师从听力、快速阅读,翻译、写作等各板块有针对性的进行应考讲解和解题技巧与方法,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价值有用的备考信息。我们主要作好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尽量满足广大同学的需求,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09-02
一、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精细”一词意为“精致细密”。朱熹曾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象征着一种文化,同时也是社会分工、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源于汽车行业的“精益化生产模式”,经过演变形成了今天的全新的管理学概念。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位管理者要尽职尽责,工作要切实到位,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占用、降低管理成本,最终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它更侧重于实际的管理过程和方法。老子有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首先要做细做透,细中见精,以小见大。精细化管理同样如此,要在常规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工作明确化、责任到人,从而追求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近几年,高等学校也引入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更加关注管理工作的细节,讲究精益求精。在工作安排方面,更加强调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分工协作、追求效率。学校如同一颗大树,管理工作不仅要扶正主干,而且要注重每一个树枝长得好与不好,这些细小的树枝最终决定了大树的形状、轮廓,是否枝繁叶茂。学校管理要覆盖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从小处着眼,精益求精,教书育人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
二、独立学院精细化管理的功能作用
1.精细化管理是独立学院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是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精细化管理力求注重细节、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强调整个管理过程的高效率运作以及管理的质量。纵观国内外的一流大学,无不关注细节。依靠粗放式的管理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诸多拥有一流硬件的学校却未能成为一流的名校,究其根源在于学校管理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对细节管理和内涵发展不够注重。对学院的教师进行了科学、明确的分工,细化了责任,形成了“点线面体”的管理体系[2]。
2.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大学管理的一种创新与实践。独立学院应该将精细化管理作为长远的发展战略,制订总体实施方案以及实施细则,并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专门负责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和后续的监督考评。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在于对战略目标的分解细化、重点实施。不遗漏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以提升细节为提升学院整体执行力的源动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师德风尚的培养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学生学习习惯、为人处事的培养同样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3.精细化管理是独立学院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要求学校严格执行教学规划和规章制度,重视教师的思想引领和经验分享,倡导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渗透和强化高校教学的理念。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量化和细化,要有针对性加强管理过程的某些环节,注重整个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并通过绩效考核严格约束教职工,设置严格的激励考核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以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为目标,以规范和效率为引擎,以精心细致的态度为保障,切实注重管理过程中的细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
三、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完善的系级管理规章制度,急需重建和改进。系级办公室是新的部门,同时也是执行系里政策指令和教学计划的部门、协调上下里外关系的部门,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学院和系里关系的作用,是系里展开工作的枢纽和协调中心,但是实际上在系级办公室刚起步的时候,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百废待兴的,非常的不完善,这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3]。
2.模糊的分工,不明确的权责。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生儿,与我国传统学院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原先的管理制度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我国新时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空前高涨,大量的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蓬勃发展,独立学院的规模快速增长,院系逐步完善,这直接导致独立学院内部的关系愈加复杂,难以管理,而由于职责、分工不同,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部门工作因素强度压力不同,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这对于内部人际关系的团结和工作气氛的协调都是很不利的因素,极大的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精简的工作人员,杂乱的工作内容。独立学院一般都是民营资本运营,管理者为了节省开销,减少运营成本,一般都不会设置太多的行政人员岗,所以这样相当于加倍了在职员工的任务量,而且工作内容复杂琐碎,都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时间,而且系级办公室作为学院所有命令和政策的终端执行者,面对的是大批量的学生群体,真正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是难以预计的,还有这些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大批量的任务加在有限的工作人员身上加大了出现失误的几率和恶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树立新观念,制定新目标。首先要从大家的思想抓起,树立精细化的理念,让大家明白精细化并不是悬空的理论,它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能极大的提升学院的工作效率,形成良好有序的工作氛围,对学员和个人都有很正面的效应,是势在必行的理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其次要明确目标,就是要彻底把精细化的理念贯彻到具体工作的每一个流程中,让每个人都可以直接的明确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和流程,从而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优化步骤,做好细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就是有条理性的做好目标分解,既要保证总目标方向的正确性和小目标的可操作性,理念的贯彻还是要依赖于各级工作人员确切的工作内容的精细化程度。规范是精细管理的基础,也保证了目标的顺利达成。学校要有明确的规范来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各级工作人员也有有明确的认识规范的意义。而规范设立的基础就是方便改善师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人性化的爱。具体的细化管理单元包含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教学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指教学流程的精细化,包括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科研等的精细管理。精细化还可以加入对教师教学素质的考察和培训;在德育方面,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要抓细节,从坐立行走、课堂秩序、学习流程、礼仪规范等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各班的班级管理也要有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后勤服务精细要做到卫生清洁,维修及时,安全有保障,对后勤物资做到及时合理的利用,无浪费闲置物品。
3.文化环境精细化,搭建有价值的平台。学校要从大的方面创建倡导精细化理念的文化氛围,让大家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可精细化的巨大价值和实施的必要性,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保障师生合理有序生活学习的必要措施,要影响倡导人人想精细,能精细的工作作风,并且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精细化管理的好处和长期发展的巨大价值。让大家都能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靠实践精细化的理念和工作作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业绩考核体系精细化,形成体制。将考核体系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紧密联系,让考核体系能够深层次有效的服务督促员工精细化工作的具体实施,让他们从内心和精神层面都深刻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作风,将精细化管理与工作人员最在乎的奖励与晋升体制直接挂钩,为切实精细化管理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和更人性化的工作体验。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规范体制,让所有制度内的人都能受益。
总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格局,一条大道,当精细化管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修养时,他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以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影响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13.
篇4
关键词: 精细化 高校学籍管理 教学应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含义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指管理活动的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细致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系统规划,是通过细化规则,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现代工业化中的精细化管理最早是由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在其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将精细化管理运作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现代精细化管理理论,并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的大庆油田、本世纪的海尔等一批企业都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优秀典范。
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在通过对每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的精确定位,把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对应的责任进行具体化、明确化,再对目标市场、工作内容、工作对策、考核指标和保障制度等进行细化。通过运用定量化、标准化等手段,把管理工作简单化、流程化、数据化、信息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实行刚性的制度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好实效反馈,强化责任落实,从而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概括,精指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要把产品做精做好,更要把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做到极致,挑战完美极限;准指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指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步骤要求细化;严指严格控制、严格落实,严格执行制定的标准、规范和制度等。
二、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制定的有关实施细则,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产生的动态数据的管理。学籍管理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新生学籍注册;其次是对在校生学年注册和异动处理,学籍异动主要包括休学、复学、退学、留级、转专业、转学等;最后是对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完成学历注册。也就是说学籍管理工作贯穿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在校过程。学籍信息的有误直接关系到毕业证书的有效性。学籍管理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管理质量,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成千上万条学籍数据中,只要有一条数据出现问题,就可能对某位学生后续工作、学习造成巨大的问题。
因为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背景越来越复杂,办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学籍管理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加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由于部分师生对学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出现学生修改基本自然信息后未及时提交学籍信息修改,如更改姓名等现象,导致学籍信息不准确。
2.由于部分师生不了解学籍异动的相关流程,出现学生未办理学籍异动手续就已离校的现象,从而出现实际在校生数与在籍人数出现误差,导致学籍数据不准确。
3.由于各部门系统的独立性,出现个别部门因未及时维护相关异动信息,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学籍信息不一致。
三、学籍管理需要精细化管理
鉴于学籍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学籍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实现精细化管理一般需要通过细节化、数据化、流程化、规范化、严格化等方法步骤。
1.细节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指将一项工作或任务,按合理的逻辑结构,细分为若干组成部分;或者按工作时间顺序,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和工作单元。有利于建立和改进工作流程,有利于对工作时间的控制和各环节执行时限的确定,同时包括对各岗位和部门之间、各个工作单元的具体责任进行细化及相互衔接管理的细化。如何科学、合理地实现细节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学籍管理工作并不只涉及学籍管理部门,而是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相应的工作任务。以我院学籍管理为例,学院系部对学生的所有材料进行初审;医务室对医院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核(因身体原因申请学籍异动的);教务处对所有材料进行复审;院办负责学籍发文及相关材料存档。而异动后的学生需要离校,还需涉及宿管办、学生处、图书馆、财务处、卡中心等部门。
2.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基础,是细节化工作的深入。把管理内容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衡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最好标准是让数据说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当数学引入后才能成为科学。”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分析、研究,确定如何进行具体的精确操作。它把管理上的执行细节、工作内容、效率反馈尽可能地数据定量化,使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籍管理涉及最多的是学生数据,而学生数据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学籍管理中数据化是非常必要的。以我院学籍管理为例,在每学期其中,均会对每个院系部手中掌握的学生数据和异动学生数据进行收集,并与教务处掌握的学生数据进行进一步比对、核实,避免出现上述学籍数据与实际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同时,我院实行数字化校园,实现各部门系统数据的对接,这样只要学籍管理部门对异动学生进行操作,相关部门中的学生数据会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避免各部门数据不一致现象出现。
3.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在把工作或任务细化为若干个工作单元的基础上,对各个工作步骤或环节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优化,使各个工作岗位、工作步骤和工作内容更好地衔接配合、协同动作,从而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我院在学籍管理中,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及相关规定和学院学籍规定对不同类型的学籍操作制定详尽的流程,并对所有师生公布,以便师生了解学习。以退学为例,其基本流程如下:学生本人申请并按要求填写《学籍异动申请表》学生所在院系部审核教务处审核分管院领导审批院务会讨论学院发文院系部通知学生办理离校手续,教务处在教务管理系统和学信网上进行学籍异动处理。
4.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指根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需要,合理地制定并固化相关工作规程、基本制度及各类工作任务或事务管理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要求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这些工作规程、制度和流程实施,实现管理工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鉴于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复杂性,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工作带来不小的问题。例如未按照相关规定,对不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进行转专业操作,则学信网上省教育厅无法审核通过,从而导致学生电子学历与纸质毕业证书不一致,社会上将不承认其毕业证书的有效性。
5.严格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严格抓好管理工作的落实。实际上,我们从来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细致的管理制度,缺少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再伟大的目标和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得到强有力的执行,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我院对学籍管理非常重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例如学籍异动必须经过指定的部门进行审核处理,教务系统和学信网上的异动操作必须对照学籍发文进行等。由于在学籍管理中规定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应予退学,各院系部每月均需如实向教务处提交《(自动离校)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到校学生上报表》,由此教务处就能只能有针对性的追踪相关学生异动办理情况。
我院在学籍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办结学籍异动,高质量地完成学籍、学年和学历注册。当然,学籍管理需要不断地“精、准、细、严”,从而使得管理更有效,准确度更高。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篇5
一、科学化管理不等同于规范化管理,它追求的是高效的自主管理目标
谈到班级管理,往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细致繁琐的规章、详尽俱到的说教、频繁到位的检查、优异出众的成绩。班主任想用一个筐和一把尺,把班级学生的举止言行装起来或者周边封起来加以规范,达到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目的。这样做固然暂时也能建立一个有一定战斗力的班集体,但学生是在一种被动的、无奈的、压抑的表面化状态下接受规范教育,从而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畸形了师生关系,挫伤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能实现。”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素质。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科学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改变家长式、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从外来的强制下和不平等的管理关系中解脱出来,还政于学生,让孩子们获得自主教育,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之中。运用班级事务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最大可能做自己的主,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唤醒他对集体的责任。在师生合作和学生合作中,建立学生自己感到满意的切合实际的班级规范,建立学生之间和学生自己的自主管理机制,达到全员参与,相互制衡的目的。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高效的班级管理同样是学生放开手脚解放的过程,管理中的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自我管理、教育的同时学会管理、教育他人,在互相教育中完善自我,共同进步。
二、科学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本管理思想,把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我国教育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所以,以管理为本位的管理理念是与科学化的管理背道而驰的,它追求的是管理的表象目标而非去落实管理深层的终极目标,为管理而管理只能得到短暂的表面效果,为发展而管理才能使管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科学的班级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改变学生被动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可以这样讲,是不是把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是人本管理的分界点。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可以说无人不知,综合他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经验,不难看出他的成绩取决于科学的班级管理,人本的教育理念。他自己说,他的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我想“民主”管理的真实含义是把学生作为能动化的合作伙伴,充分实现以人为中心而非管理中心的管理措施,达到解放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着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运转。所以他重视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重视鼓励学生参与管理,重视倾听学生对管理的想法,重视让教育管理的目标服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科学”管理的真实含义是管理为了学生、适应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准,建立起一套学生认同的管理制度,以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学生的发展。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由被管理走向了管理,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实际的管理成效。
同样,洋思中学的成功一样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启示:只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遵循未成年人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管理必须从研究学生想要什么、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来开展,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管理的必要,避免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内耗。
三、科学化管理的关键是班主任的管理思想,把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成员,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决定着班级管理手段的制定和落实,决定着学生及其他管理成员能够深入到班级管理的程度。所以,班级管理的过程既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进步的过程,师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不能眼睛远视,只看到面前的学生看不到自己。为此推行班级科学管理,班主任必须牢固树立以下管理意识:
1.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思想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初期伙伴,在某种机制下结伴而行、相互影响、相互提携,而非传统中的指航者,尽管教师由于知识储备较学生丰厚,社会赋予了教育的职责,但这种教育只能是在合作学习中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着,教师没有越俎代庖的权利,没有要求学生生吞活剥的权利,没有拔苗助长的权利,教师和学生是平视而非对角视,教师学生共同决定是师生民主平等的基本标志。
2.建立“把每个学生当人才培养”,面向所有学生的管理理念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育也要容许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管理的对象要对准所有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天赋如何、家庭如何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都不断地在表现自己和倾诉自己意见的时候获得鼓励和赞许的目光,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适合其能力的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尊重中影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于自身需要与特点的教育,不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忽视和放弃了部分学生,为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和管理盲点。
3.树立班级动态管理思想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班级管理也是这样,也有反复,也有变化,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老经验办事,要不断地发掘身边事物的新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提出适应变化的努力方向,激发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形象。
4.树立“学生事无小事”的意识
认真慎重的处理学生反映的各种事物,尊重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要用杀鸡用牛刀的做法去对待,让学生获得满足感、重视感、安全感。
5.树立言传莫过于身教,个人之力小于集体合力的思想
既要高度重视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又要大力疏导教育途径,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班委会等群团组织的教育功能,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并依靠他们共同管理好班级。
四、科学化管理的保证是细致的人文管理措施,让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行之有效
班级的科学管理离不开制度措施的保证,而制度必须细致而富有人文精神,实施制度要保证实现由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班级管理的过程,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班级管理必须从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角度出发,它最初的切入点应当从建立班级目标体系着手,让集体有一个目标,个人有一个目标。心理学研究证明,确定目标是引发每一个人行为的最直接动机,一个班级建立一个长远和短期的合适目标会使学生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从而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
1.建立班级管理的目标体系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师的想法、学校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奋斗需求,体现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为特征的人文管理思想。使管理措施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使管理目标被层层细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
2.建立班级激励竞争机制,实现管理中的及时反馈
每一个人都有被承认和肯定的需要,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运用好班级管理体系不断地发现班级中各方面好的典型,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鼓励他不断的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既增强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又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通过不断的树立典型,创造了一个优良的教育氛围,以点带面,全方位育人。
3.建立活动育人体系,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寓管理于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约束的同时,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发挥教育环境的影响作用。培养同学间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更好的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4.建立学生全方位量化评价体系,把班级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融为一体
篇6
本文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学籍管理的项目化管理对策,尤其是具体的项目化管理措施,能够为我国高职高专学籍管理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期提高我国高职高专学籍管理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成都纺专;学籍管理;项目化
1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概况
1.1院校简介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成都纺专)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审核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39年,已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该高职院校管理中,对学籍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将学籍管理工作贯穿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发挥出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2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内容及项目化管理情况
作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十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划分为:①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包括为学生办理日常的学籍手续(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学生基本信息变更、学生电子注册、学生学籍注册、学生毕业证书制作发放等。该类工作属于经常性工作,需要重点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②定期开展学生学籍调查工作。③定期为学生提供学籍查询服务。④学籍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2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启动与执行
2.1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目标
根据项目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目标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图1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目标一是建立全程式学籍管理工作体系。将学籍管理工作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最终的毕业,从而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种信息,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二是构建学籍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专门创建和开设网络用以上传学生学籍管理信息,通过学籍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确保学籍管理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得到查询与快速更新。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格局。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需要涉及到各个主体,包括学生、外部单位等,在开展项目化管理中,强化与内外部的合作,将资源和信息有效结合,使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开展学习以及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实现学籍管理工作全方位跟进。学籍管理工作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学生的学籍信息、特长、优点、求职意愿等。将相关信息纳入到学籍管理当中,这样一方面实现对学籍的规范管理,扩大学籍管理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学籍信息为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等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作用。
2.2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计划
在启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通过管理计划来明确学籍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各种问题的应对策略。在制定计划时,需注意:第一,整体性把握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要素。为保证项目化管理计划的严密性和可靠性,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能够整体地把握项目管理的各个过程,综合地考虑项目管理的各个要素。第二,选择性涵盖项目化管理的各个知识体系。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在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时候需要根据项目的需要有选择地涵盖这几个知识领域的相关内容。第三,动态性调整项目化管理的各个计划内容。项目化管理计划制定完成后,在项目管理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动态的根据项目进行的情况,对计划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变更,以保证项目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能够顺利地完成。针对成都纺专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一个完整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计划应该包括:制定和修正项目各阶段的详细工作任务计划和目标,对管理各项管理对象进行计划。
2.3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需要对学籍管理工作实施创新性的项目化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完善的学籍管理项目化管理体系。项目化实施过程中,需要依照项目计划,监控进程,实时进行项目控制,以确保一切按计划行事,并根据掌握的情况随时对项目实施进程进行优化。项目控制实施有效的重点在于定期、及时地监测实际进程,并与项目计划进程进行比较,如有必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学籍管理工作的项目化控制主要是成立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小组,组织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定学籍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方案。具体实施策略有:一是将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分阶段予以实施。可以分为月度工作阶段、季度工作阶段以及年度工作阶段,结合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开展相应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并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以此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二是明确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责任人,并采取责任人工作汇报的形式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结合实施情况以及涉及到的各个部门,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并采取月度工作汇报的形式,由相关的责任人汇报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情况,以此来促进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得到更好地实施。三是定期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在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项目化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时,还需要加大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力度,通过考核,实现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与奖惩,营造良好的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环境。
3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提供保障,本文将从制度体系、程序及行为规范、健全运行机制、队伍建设这些方面开展,并制作了相应的实施保障甘特表以及甘特图。结合以上对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实施保障的具体内容及时间要求,本文将采用甘特图表示方法更为清晰地表示出来。
3.1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具体的制度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确保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以此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现。制度建设是项目化管理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才能够做到有制度可依,一切工作按照制度予以执行,这样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实施。二是定期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籍管理制度的时效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如国家政策变化、学校扩招等。学校可以通过专门的学籍管理制度讨论会议的形式,由项目化管理小组负责召集与学籍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参与会议讨论,并由参会人员针对项目化管理的开展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与制度修订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确保学籍管理制度能够为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2规范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
一是制定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确定哪些部门负责哪些具体项目、哪些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哪些具体的工作等,通过管理程序与行为准则予以明确。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则按照学籍管理程序与行为准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正常有序地开展。二是定期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按照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开展项目化管理。项目化管理小组可以定期采用考核的方式,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同时根据考核中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与培训方案,帮助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更好地遵守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准则。
3.3健全学籍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制定学籍管理运行岗位职责手册,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根据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执行情况,制定学籍管理运行岗位职责手册,通过职责手册来明确各个部门、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各部门及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手册开展工作,以此来推动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高效实施。二是制作学籍管理运行组织结构图,并定期为学籍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结合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作学籍管理运行组织结构图,按照组织结构图的具体内容为学籍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运行组织结构图开展工作,避免各部门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3.4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篇7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管理;人性化管理;策略
一、人性化管理的长远意义
在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幼儿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已经较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模式出现了转变,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使得学校的管理秩序和执行力等有了显著提高。人本主义、人性化管理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在教学管理中有效的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克服教学管理过于死板的问题,能更多的关注教师和幼儿学生的需求。很多苛刻的规定和制度随着新课改进行也需要进行人性化修订,把许多落后的、不符合实际的制度结合人本思想进行革新,这样才能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处理好一些突发的具有现代特点的人性化事件,避免因处理不当而打击教师的积极性,阻碍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发展的现象,力求用人性化管理实现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相长。同时幼儿园教学管理方面融入人性化管理是保障幼儿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必要措施,只有通过人性化管理才能使得教师奉献出更多的干劲,用最佳的教学状态处理幼儿园的教学事务,从而促进整个幼儿园的综合发展。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深入进行人性化管理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幼儿园不够人性化的现象
经过笔者观察和调研,发现了很多幼儿园都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的现象,主要集中在:1.管理制度特别僵硬,严格控制了师生的行为、生活等。有的幼儿园为了方便管理,节省午休设备的开销,强制规定幼儿学生中午不能在学校宿舍睡午觉,必须由教师带领到空教室训练体操等等。2.教学管理压力空前,很多幼儿教师没有得到公正对待。因为幼儿教师大部分是纯女性组成,她们的心思复杂,相互之间容易形成矛盾,在教学管理上很多时候会因为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而郁郁不欢,进而导致更多的问题。3.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教学管理太过片面,使得各种问题没法得到人性化解决。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年纪很小的学生,在教学中很多时候会被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非常疲惫,工作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在教学管理上却不太注重对教师的安慰和引导,只是责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指责教师情绪不好等,反而不能使得教师心理变得开朗。
三、措施分析
篇8
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将该管理理念应用到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精细化,从根本上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来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最早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随着中小学对后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想得周到,管得到位,实施后勤管理精细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想要确保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切实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扎实树立全体后勤人员参与后勤部门精细化的管理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精细化管理方法,做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不仅仅是要将这种管理理念深植于管理人员的心中,而且还要将其渗透到后勤部门的每一位员工心中,促进各个员工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了解精细化管理对后勤工作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二、落实精细化的建章立制
制度和计划是确保中小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就目前中小学后勤工作建章立制的管理现状来看,必须坚持原则,做好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要做到制度与计划精细化。一是要制度建设全覆盖。从管理工作的整体出发,确保后勤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制度内容的制定尽可能将后勤管理工作全部涵盖。比如说财产物资的采购、固定资产的管理、预算制度的执行、大额支出的集体联签、公务接待的审批以及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等。为了实现制度精细化,后勤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控制措施,以此来进一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二要坚持原则全覆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坚持原则,不碰红线,才能促进后勤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了确保后勤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说统一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集中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等,只有严格遵守以上几条原则,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制度建设的精细化和合理性。
三要统筹规划全覆盖。后勤工作的精细化通过工作流程得以体现。科学完善的计划能够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从而使精细化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细化管理必须进一步统筹规划相应的流程和细则。比如说,计划中要对学校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需要添置哪些设备设施、校舍的改扩建和小型维修以及校园绿化的维护等,对于这些计划内容,必须要做好目标明确、责任清楚,且具有可行性。
三、推进精细化的校产管理
校产管理是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房屋建筑物、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家具等。要实现校产的精细化管理,后勤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校产制度。在校产制度中,应该包含每样校产的登记清单、购买金额以及购买时间等,以此实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这种登记制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后勤部门对校产管理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记录和维修记录没有得到及时记录,导致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后勤管理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应该做到定期对记录进行重新登记,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保证原始记录和网络数据记录的双份保障,保证资产监管网数据和财务软件数据相一致。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校舍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对校内所有资产的管理,比如说排水系统的维护、供电线路的检查以及消防器材的管理等。一旦发现线路老化、排水系统故障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以此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规范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篇9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01-01
学籍管理的地位在高校的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的高校对于学籍的管理也逐步在走向信息化,这也恰好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个高校不注重学籍的信息化管理,那么它会使教学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对于学籍管理的工作者也是一项繁重的事情,这样导致高校的许多工作产生不利的因素。因此,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探索是刻不容缓的。
1.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问题
1.1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化技术也在高速发展,高校对于学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更高。在以往,传统的学籍管理方法一直在我国许多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方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有的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使高校建立的新生的信息化系统不能得到很好地运用。在学籍管理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是很强,不能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导致了高校管理机制体制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信息的查找速度慢,不准确等。
1.2学籍管理人员技术不过关,责任心不强,因为传统的学籍管理办法在高校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许多高校为了节省人力资源,都会安排一些年龄偏大的人员进行这项工作,这些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都不能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如果安排一批年轻,技术好的人做这项工作,既导致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他们也不能够很快地接受这项工作,这样会影响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只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功能,word,excel等。他们不会运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技能。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非常高,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学籍信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利益,这需要责任心非常强的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而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因为管理人员一时大意而导致产生麻烦,甚至是严重的后果,所以,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3对于学籍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现在许多高校不重视学籍的信息化管理,他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教学工作重于一切,把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用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轻视学籍的管理,尤其是学籍的信息化管理。
1.4高校学籍管理系统不能够完全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说,高校的学籍管理系统是到软件公司购买的,这有利于学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然而,这些软件不能够全面满足学籍管理工作的需要,还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1)每个学校对于学籍的管理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就会导致对于某些特殊的问题不能解决,这是适应性不够造成的。(2)功能不足,有些学籍管理工作的环节没有在系统中体现。(3)对于数据的共享做的不是很好,学校各个部门的数据不能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共享。
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2.1加强高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可以促进高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完善。做好高校体制机制的完善,是完成高校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的前提,这也能够促使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步伐加快。
2.2加大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籍管理对于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也要求人员有很强的的操作能力,一个学籍管理人员具有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同时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学习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强化他们的责任心,使管理人员能够用认真,积极的态度面对这项工作,为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由此可见,对于培训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责任心,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3让学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的深入高校各个阶层的内心,只有这样,才会加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工作。提升对于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这样进行。首先,必须使思想统一,对于学籍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应该加大力度,进而使学校的各个层面(包括校领导,老师,学生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铺设好建设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道路。
2.4面对系统软件功能的不足,高校可以利用自己学校的资源进行软件开发,每个学校都有大量的计算机老师,完全可以整合资源,开发出一套实用性强,功能足够的系统元件,这样,既合理的利用了高校的资源,也节省了高校向软件公司购买系统软件的资金,对于自己研发的系统软件,对于以后高校对于系统的维护,升级都是非常便利的,一旦系统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自己学校人员的解决,不必等软件公司派人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结:
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开展能够提升高校对于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减少出现的数据错误,既降低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信息化的开展,能够减轻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使他们不再被繁重的,复杂的工作困扰。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也使对于学籍的管理工作质量更高,效率更好,统计出来的数据的可靠程度高,准确度高。对于信息的处理更加迅速,快捷,为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籍信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变的更加科学,规范。由此可见,合理的开展学籍信息化的管理是多么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审计 信息技术 审计管理 科学化
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审计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审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近来审计署下发的审计工作规划中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开发审计项目管理软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一、开发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自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先后了38项审计规范和15个审计准则,其中一部分规范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遵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底稿与其相应的审计证据关联性不够,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容不一致等等。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了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二)保障审计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审计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1.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大多是行业性审计,项目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参加的审计人员多,收集或编制的审计资料繁多,如何对审计项目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对这些庞大的审计项目的管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不能细化,普遍存在内容不具体,审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也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混乱,导致现场审计盲目性大。有的是先审计后补方案,有的是审计工作调整了而审计实施方案并未调整,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根本无法保证。利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2.在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对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利用该系统可以掌握各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及进度情况,并及时按照审计重点调整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目前审计工作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文档编制整理工作更加占用审计人员的大量时间,据有关部门显示,审计人员有超过50%的时间是耗费在制定规划、编写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及准备报告上。该系统的文档编制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
3.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审计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而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可对辖区内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查询,并能便于领导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还可对项目审计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形成资料,完成信息资料的积累,便于审计机关在以后的审计中利用其成果,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连续审计时,对其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利用。
(三)为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作经验提供平台
1.手工条件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风险很高。而将某些成熟的审计程序和审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某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2.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由帐户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机审计等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应在审计工作中加以。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除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开发应用多一些外,其他的审计方法缺乏自觉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还不熟悉,其次是这些审计方法在手工条件下比较烦琐,效率不高。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审计方法编制成模块,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可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与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 设计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特点
(一)全程控制,规范行为
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
(二)调控进度,整合资源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分解和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项目进度计划,掌握实际进度,进行评估,并提示调整人员分工和项目进度。
(三)记录轨迹,落实责任
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
(四)强化复核,保证质量
提供审计现场组长、业务部门和审计机关专职复核机构的三级复核子系统,使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得以现场同步实现。
(五)多维查询,决策支持
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功能,审计机关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对审计项目进展、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检索、查询,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决策支持。
(六)统一归档,信息共享
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
(七)制作模板,审计指导
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八)提供平台,方法调用
将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编成程序,通过该系统,根据审计事项调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灵活多样地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适合于审计中各种角色的审计人员的使用。系统分为三大功能块:现场审计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和专职复核子系统,满足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的需要。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操作的限制。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一) 审计现场管理
此项功能主要体现在现场审计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的每一步骤分别实现相关的功能。新建一个审计项目,录入项目的相关,确定审计组长及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
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收集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方案修改以形成补充方案和修订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等信息,编制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确定任务起讫日期,任务负责任人。
任务分配完毕后,审计人员选择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必须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审计日记中,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对当天未写日记的审计人员,系统将予以提示并提供自动生成工作日记的功能。
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与事项有关的及主要事实和情节记录下来,编制审计证明材料,证据管理提供添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根据系统提供工作底稿界面录入工作底稿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控制,工作底稿管理提供查看证据,查看工作底稿内容,修改工作底稿等功能;可根据审计事项对工作底稿进行汇总。
根据工作底稿编写汇报材料,为编制审计报告作准备;编辑审计报告;查看审计文书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的相关证据,并对其行情况进行控制。
本系统还将提供归档的资源树让工作人员选择相应的需要归档的文档和编制统计台帐。
审计组组长和业务处长可将编写的工作底稿逐一复核,填写复核意见。
(二)领导查询
这项功能中主要是为领导查询项目的进展情况服务的,可根据项目的年度,行业等信息进行查询,将查询所得的项目基本情况用列表的方式体现,同时用柱状图来显示每一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打开统计台帐的EXCEL文件查询各项定性数据,并提供根据定性内容反查相关的工作底稿,证据,附件等内容,从而实现责任源头;还可通过资源树展现当前整个项目的文档情况。
(三) 专职复核
这项功能是单独为专职复核人员提供的一个子系统,它为审计专职复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专职复核人员检查与确认复核资料的完整性,在复核实施中的每一项复核事项都需要检索查看相关文档,包括目标落实复核﹑事项事实复核﹑结论依据复核﹑处理处罚复核和审计程序复核。
复核结束后进行复核底稿汇总﹑复核意见书初审﹑符合意见书征求意见和复核报告修改功能。对复核意见书签署意见并审定,然后自动发送至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最后将复核过程中编写的文档进行归档。
(四) 文档管理
在审计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档,若将这些文档散落在各个阶段中则显得比较杂乱。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类似于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的形式,用资源树的形式来管理这些文档,该资源树囊括了审计项目中使用的的所有文档,包括从审计立项到归档过程中全部的现有文档。包括立项资料﹑审前准备资料﹑审前实施资料﹑审计终结资料﹑复核资料和其他资料。
审前调查文档资源树用于记录审前调查需要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相关文档。
归档资源树根据归档的需求,将项目文档资源树中的相应内容归入相应归档文件夹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会计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