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02:1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学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 ,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86-01
地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树立起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设疑,以疑引思
我国清代学者陈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疑”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巧妙设疑,以疑引思,以疑促学。如,在教学有关“大陆漂移”的内容时,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其分布于极寒之地或高海拔的山上。但科学家却在非洲、印度及靠近赤道处的一些热带地区发现了古冰川的遗迹。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将揭晓这一答案。在导人的过程中进行设疑,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进而为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地理教材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一些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图表令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讲解,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易让学生理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动态图像、动画视频等将地理教材内窬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讲解“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前,笔者把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地球在宇宙空间运动的动画视频及图片、乐曲等根据教学需要制成了课件,在上课时,则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进行讲解。这样做,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了诸如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他们对地理学习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中穿插趣味故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穿插一些趣味故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教学有关“日界线”的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讲一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轮船上,一位孕妇生下了一对孪生姐妹。但令人奇怪的是,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呢?这既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日界线”的认识。
四、加强学科整合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在注重对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并根据教学实际来加强不同学科的整合,把握好学科知识内容问的交叉点,正确地利用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提高其地理素养和地理审美情趣。如,在讲有关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在讲有关人口迁移的问题时,可以结合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予以阐释。
篇3
一、发挥实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本身具有的魅力。初次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无不被它千变万化的现象所吸引。如镁带燃烧、冰棍点炮、颜色变化、气体生成、沉淀出现等实验现象。这些有趣的实验,大开了学生的眼界,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新奇景象,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上好第一节化学实验课,亲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去做实验。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做实验的机会。其做法是:教师演示――摹拟实验(跟我学)――学生演示(简单)――学生实验(复杂),这样学生很容易取得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近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近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质疑。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不要忙于作答,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自己找出答案,以培养其化学能力。不仅要做好实验室里的实验,还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做家庭实验。如:讲空气时向学生介绍如何用茶杯和小蜡烛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讲到氢气时可介绍利用废干电池锌皮制氢气;讲二氧化碳时介绍怎样用建筑材料石子制二氧化碳,并告诉他们什么样的石子效果好;及我们吃的油条、馒头、面包是怎样在我们手中变得疏松多孔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常动手做化学实验的习惯。
二、发挥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首先,发挥教师语言的感召力。教师语言抑扬顿挫,热情洋溢,流露出情感的错综复杂变化,再附以表情、眼神、体态、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教师授课时和颜悦色,期待信任,亲昵适度,讲解起伏,使学生从中获得喜悦、亲切、激励、自信等情感体验。在此情景中,学生不仅自觉地全神贯注听讲解,而且充溢着愉悦全身心地去感受悟。师生情感交融而产生的合力,成为催人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能切实地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在讲到“什么是化学”时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是现代的一根科学“魔杖”,它能点石成金;化碳为钻石;亦能将粘土变成宝石;也能使棉花变成移山填海、劈山引水的炸药;它能向空气索取粮食;使煤和石油长出“羊毛”,人们几千年的幻想今天终于成为现实。”短短几句话,激发了学生一定要学好化学的信念。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像语文教师一样,认真锤炼语言。总之,教师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好知者”,教师应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语言富于启发性,灵活有致,学生就学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寓理于景,兴趣盎然。例如有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打破教材的安排程序。首先提问学生:冬天 ,人行走在冰天雪地里,渴了怎么办?夏季的饭菜易变质而春节时则不易变质呢?通过冰、雪、水的变化来讲解物理变化的本质是:形、态变化;通过食物的变质来讲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变质:由此物质变成彼物质,同时又讲到了化学变化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由此联想到冰箱的用处。这样,一开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再如:复习碳及其化合物时,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是如何转化的?”这样的提问平淡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此问题无思考的必要,学生只须凭记忆就能作答。如果换一种问法:在煤炉中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这种启发性的发问,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便可总结出六种化学反应,近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振奋学生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如果学生面对单一的场景,进行的活动过长,无论是讲授还是解题,都会由于这种单调刺激,而促使学生疲劳状态的提早出现,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因此,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讲、练、听、看、议等不断变化的教学节奏,激发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交替进行,非常利于整节课效率的提高。如在讲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的运动状态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可以使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借助实验不难使学生得出结论。但在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问题时,学生总会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如果借助课件的展示,学生会清晰地看到:几个氧分子和几个氢分子碰撞反应生成了几个水分子。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且记忆深刻。
四、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篇4
高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O6-0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09-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化学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文重点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
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有趣,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节化学课尤为重要。因此,把第一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鼓励做得好的学生。事实证明,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3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中职化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魅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混日子;有的想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制力和压力感。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学好中职化学呢?我觉得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进取心。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自己的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会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明确学习目的,设立学习目标
1.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高科技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剧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青少年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会学习,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才能在社会中立有一席之地。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
2.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处于被动状态。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立目标时不仅要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如果目标过高,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学生会可望而不可即,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相反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即使实现了目标,作用也不大。因此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具有适当难度的目标才具有激发动机的作用。
二、引领学生感悟化学的魅力
1.用化学家的人格来感染学生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通过引入化学或化学史学故事,来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同时走进化学家的人文世界,了解他们信仰科学、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学习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科学而献身的无私品格等。比如:讲述炸药之父──诺贝尔,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元素铀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等化学家的故事,这不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从中受到教育,起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2.用新奇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
中职学生依然处于对一切新奇事物都充满兴趣的年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带有“魔术”色彩的趣味实验,对学生非常富有吸引力。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教学中如能巧妙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还能通过实验获取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生活的理论运用能力等各种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选用多种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新颖多样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想培养渴望学习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新颖奇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是不稳定的,它会随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后还要不断强化学习动机。韦纳的归因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堂回答、课后作业、考试等各种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这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自己的耐挫力。
篇6
【摘 要】初中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和源泉。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如下:
1. 上好第一堂绪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学生们充满好奇心,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化学难不难学?等等,这此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思考过。如何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就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呢?上好第一堂课绪言课是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绪言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化学,就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在上绪言课的时,并没有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一开始就进入化学的学习,如果这样平铺直叙的按老教法去上课,学生感到学习化学也是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那么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做了几个小试验,比如:“雨落红花开”、“清水变牛奶”、“溶液变果冻”等试验。学生们在观看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惊奇、疑惑的神色,好象在问这是为什么呀?这使他们情绪激昂,内心兴奋,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有了强烈的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接着我又问,学习化学有什么用?让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明白化学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且还使学生们了解到化学科学与各行各业的相互联系和重要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他们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 教会学生记忆知识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 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特别是当学生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些学生常常埋怨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记不牢,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让他们知道记忆的科学规律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初三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巧妙的运用化学韵语,口诀、诗歌、顺口溜等记忆的方法溶入课堂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现将有关的内容摘要如下:(1)顺序记忆法。a、在实验室制氧气时,制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概括,可用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b、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步骤概括为“一排顺序二标价;三是关键要交叉;下标能约要化简;最后一部是检查。” (2)对比记忆,概括记忆。主要针对一些相近或相对的概念。如“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换一,复分解反应双互换。”(3)歌诀、口诀记忆法。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歌诀,口诀,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宜诵,如把化合价编成:“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氢为负一氧负二;铝有正三硅正四,单质元素显零价。”“滴加试剂入试管;滴管在上且悬空。”在讲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同学们往往会产生仰视和俯视两种不正确的读数方法,可编成;“羊小虎大”(仰视偏小,俯视偏大。)在学习到水电解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记忆为“负氢正氧”用谐音记忆为“父亲正痒”。总之,在教与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归纳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并不是死记硬背 ,让他们感到学习化学的轻松和快乐。
3. 把教材中的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应运,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由于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多,有些演示实验实际操作起来产生的现象并不如理论上讲得那么明显;还有有些试验并不能完全把我们要讲的知识点通过实验现象表现出来。,当老师做的试验现象不明显或有的试验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时,学生就会对化学试验失去了兴趣,甚至丧失对化学学习的信心。本人在讲授到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在演示教材125页【7-2】的实验时,发现课本上的演示试验并不能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通过演示课本的试验只得出“隔绝氧气”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两个原理。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灭火的三个原理,我把此试验用以下方法改进:
实验名称:蜡烛火焰熄灭方法的探究。
实验用品:蜡烛、火柴、剪刀、烧杯 水、碳酸钠粉末、盐酸(碳酸钠和盐 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
让学生根据试验桌上的用品找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有多少种,这些方法是利用哪一种原理灭火。学生利用试验桌上的药品进行试验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和对应原理:
(1)方法: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吹气,结果蜡烛熄灭;
原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向燃着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
原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结果氧气耗完,蜡烛熄灭;
原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4)方法: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熄灭;
原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上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5)方法:剪去蜡烛的烛芯;
原理: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此试验通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灭火的三个原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试验的能力,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帮助学生进行单元同步复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保障 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需要学生识记的概念和定律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不懂的知识逐渐的积累,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的甚至放弃了对化学的学习。就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讲,上完每一个单元的新课,我都要进行单元同步复习。这样不但诊断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而且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中,教师一般要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拓展,上下联系,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并发展各项能力。所以,在单元复习中,我主要按照四个环节进行:即知识回顾――辨析解疑――重点习题训练――检测反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学生的活动越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越强,复习的效果越好。实践证明,多样的方法,能克服学生对复习“重复”的厌烦,激发学习的兴趣。下面以第十单元《酸和碱》为例:(只选其中一个知识点)
【复习过程】
知识要点:
所学化合物的概念、分类
①酸H+ + 酸根离子 举例:
②碱金属离子 + OH- 可溶性碱:举例:
微溶性碱:举例:
难溶性碱:举例:
③盐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可溶性盐: 举例:
微溶性盐:举例:
难溶性盐:举例:
④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举例:
非金属氧化物:举例:
相关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
①H2CO3 ② Ba(OH)2 ③ H3PO4 ④CO ⑤Na2O ⑥CuO ⑦CO2 ⑧SO2 ⑨CaSO4
(2)由Cu、Na、S、O、H中选择元素组成下列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①酸______、②碱______、③盐_______、④金属氧化物_____、⑤非金属氧化物______
(3)醋酸 、柠檬酸等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酸,它们在水中都能电离生成 ( )
篇7
一、教材的挖掘
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入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九年级学生刚刚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问题。笔者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心理,第一堂课就做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怎样学化学?我重复了学生卡尔的教授所做的“舔指”试验,强调学习化学应特别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善于比较异同、透过表面现象敢于追根求源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勇于献身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巧用“七性”点拨,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所谓“7性”,即示范性、新奇性、实用性、浅易性、竞争性、直观性和游戏性。
三、兴趣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例如,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点燃,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各种试剂的应用等,都会发展学生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兴趣发展的正催化剂。
四、兴趣的巩固
做氢氧化铜跟酸的反应实验,用现成的氢氧化铜粉末,现象并不明显。但若在此基础上,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先制取鲜明的蓝色絮状沉淀,再加盐酸溶液,使沉淀溶解又变成蓝色溶液,现象将更为明显。在做Cl-、SO2-4的检验时,学生往往对滴加稀硝酸的作用不易理解,这时若补充上碳酸盐沉淀生成与溶解来对比说明,就能巩固已学知识。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补充演示金属钠跟水的反应实验和金属钠跟硫酸铜水溶液的反应实验,便能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为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可对常见元素符号提前按周期表中的族分散识记;把金属活动情形顺序表中的十五种元素,分成五组记忆;把1~36号元素及其他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按周期表格式画成一表,印好发给每个学生,让他放在口袋里,天天识读,很快便能认全、记熟、会写。
另外,每节课教师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丰富第二课堂,布置观察、实验性作业,介绍著名化学家事迹,成立化学兴趣小组,传授化学魔术小技巧,举办化学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小型化学竞赛等活动,都可以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教育的同时稳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但现实中由于数学具有的抽象性,使得部分学生“讨厌数学”.因此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标要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学的程度以及学习效果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关系.一个好的课堂开头,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之感.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射击运动员射击的图片(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要保持这种姿势?”“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学生立即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起来更加投入,这节课效果自然很好.因此,教师的教法,贵在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是从学生身边提炼数学问题.如折扣、水电费、通信费、利息、税收、投资、保险、中奖概率、分期付款、环保等问题情景,都是引发学生对问题兴趣的好材料.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教学大楼的高等.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仅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使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首先出示温度计,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读出不同的数,然后引导学生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由此引出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容易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将难以理解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轨迹、函数图像、图形间的相互转化等数学知识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为了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如:在教同类项概念时,一位老师采取了“找同类项朋友”游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项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名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项的朋友,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兴致盎然而又迅速地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不仅任务完成得特别好,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实践也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只能像一支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相反,教师语言抑扬顿挫,声音和谐悦耳,表述生动活泼、简洁练达,根据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知识,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调,根据内容适当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比喻、典故,并在应用比喻时选择生动贴切、浅显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深奥的事物或原理等等,就能像兴奋剂、磁石,使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并深深吸引着学生,唤起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保持相对长时间的注意力.
六、利用数学文化,培养兴趣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方法探讨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只有采取合理的手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接受知识,才能使学生由“要学”到“愿学”,再到“会学”和“乐学”。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化学教学者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借助各类实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化学课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课,让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如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烙上深深的烙印,达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效果。
2.美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做,甚至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在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4.推荐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补充课堂实验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如将鸡蛋放入食醋中制作无壳蛋、点燃蜡烛检验蜡的成分、用纯碱中和发面中的酸而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等。
总之,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爱化学,努力学好化学。
二、 注重联系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化学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讲课联系实际生活,必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的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1.某些内容讲授时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讲解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实例,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掌握知识。如讲到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学生不能理解,这时我们举例问学生把一碗蚕豆和一碗小米混合后体积是不是两碗时,学生回答不是。并让他们解释原因,这样他们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也就理解了酒精和水混合是由于小分子进入大分子间隙使体积小于200mL。
2.巧设问题,因势利导,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二战期间,德军占领了丹麦,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玻尔教授利用化学方法,使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中,在德国鬼子的眼皮子底下保存了两年,安然无恙,之后又用化学的方法从溶液中置换出所有的金子,得以重铸诺贝尔奖章。请问同学们,教授采用什么办法把溶液中的黄金全部置换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因势利导,从而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转贴于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猜谜”等等,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让学生来讲解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学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找出一些题目然后给同学们讲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开阔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便于同学们理解、接受。如在讲氧化汞受热分解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在这一变化中各种原子本身并没有变,只是氧化汞分子被破坏了,原来的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微观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更加易于让学生理解,进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作业类型多样化,巩固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化学教学中可通过改单一性的书面作业为多类型作业,在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巩固学习兴趣,使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一直保持下去。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2.记忆作业——识记化学概念,化学用语。
3.实践作业——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空气质量的检测,参观学习(参观硫酸厂、磷肥厂)。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激发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31
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开设的最后一门课,它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学好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基础.也能为毕业生步入社会然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化学呢?这个问题答案有多种,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除了同行们常提到的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上好第一节结言课等之外,我觉得还有三方面也不容忽视。
一、用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渴求化学知识的兴趣
化学源于生活,学生对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学好化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中讲了用少量食用柠檬酸加适量小苏打和香精甜蜜素可制成可口的汽水,学生马上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随后我详细的介绍了配制的方法和要点,并要求他们课外试一试。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适时讲了胃舒平可治胃酸、食醋可除水垢、稀盐酸可擦去铁器表面的铁锈,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等,并解释了它们的化学原理,适时演示了魔棒点灯,用无色液体在白纸上写出红字等实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我们除了在化学课上讲解居里夫人、诺贝尔等人对化学所做的贡献,还可适时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身边,认识到化学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方面非常强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好化学的兴趣,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繁杂,概念多、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部分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结果是下了功夫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挫伤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内容更深刻、持久、牢固,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呢?其一是要教师利用实例很形象地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举出例子,如讲到氧化物时,我们让学生展开了O2是氧化物吗、H2SO4是氧化物吗的讨论,并让学生举出一些氧化物的实例,反过来再让学生记忆氧化物的概念,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概念。对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概念,如果我们都让学生理解了能举出实例,学生背诵起这些概念就会更快,记忆的知识就会更持久,牢固。另外,对于用符号表示和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学生很容易混淆,如3NH3、2Mg2+, H2SO4,5CI-等符号中,告诉学生符号前面的数字都表示微粒的个数(符号前面的数字是1时也可表示宏观概念),而符号右下角和右上角的数字则表示该微粒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举例来说如在2Mg2+中,前面的2可理解为两只羊或者两头牛,而右上角的2则表示一只羊有两只耳朵或者是一头牛有两只眼睛,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可以掌握这些概念。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初中学生学好化学课的标志为,能举出例子,列上化学式子,算出数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知识,如为帮助学生记忆可用编口诀,性质相近的物质相互对比找出异同点,增加一些简便易行的化学实验等方法,变抽象难懂的内容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努力做到变学生的老师要我学为我要自己学,培养学生伸手摘桃子和跳起来摘桃子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三、用教师的亲和魅力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