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14:1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测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8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现结合自身化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良好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教师,要想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就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尤其是班级“后进生”,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心、帮助、鼓励、理解。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中,学生才会从内心尊重、信赖、爱戴老师,才会由喜欢老师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知识感兴趣。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朋友,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求得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爱心营造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生动、直观的优势,突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限,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介绍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在讲解“稀释浓硫酸”时,可以“播放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的动画,加深学生对该实验操作步骤的认识,加强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许多微观现象,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注重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新教材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的学习形式,增添实验的趣味性。例如,“粉尘爆炸实验”,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面粉)模拟实验,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空气中若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新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四、利用化学史料教育、激励学生
化学史料包括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故事、化学事件等。教学中向学生适时介绍有关化学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进而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教“燃料及其利用”时,向学生介绍人类第一个化学发现可以说是对火的认识和利用。人类从火山、雷电等产生的野火中引来火种,用火来烘烤食物、取暖御寒、驱赶猛兽,从而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直到“钻木取火”等人工取火方法的发现和发明,人类才取得了用火的自由,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现代化学所用的重要方法如燃烧、煅烧、蒸馏等也都是对火的应用,现代火箭技术也以对火的认识和利用为基础。懂得了这些知识,学生对看似普通的火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篇2
一、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氯气与水反应时,如果教师单纯的以讲述说明氯气的溶解性,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作用,盐酸没有漂白作用,必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若采用实验的方法:①取一个装有氯气的大注射器,先观察氯气的颜色,并记录其体积,然后抽入少量水,振荡,观察到气体体积变小,说明氯气能溶于水,溶解度较小。②从注射器中取出少量氯水,用玻璃棒蘸一滴氯水滴到PH试纸中间,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分析PH试纸中间变白,周围一圈显红色的原因。③分别将干燥的氯气通入盛有干燥和湿润的红色布条试剂瓶,观察现象,再向一红色布条上滴加盐酸,根据现象说明有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这一教学过程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做好学生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课外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易做的家庭小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二、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 ,在这里,“要学”是学习的前提,而学习兴趣就是“要学”的先导。要想让学生对化学有兴趣,就必须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过于简单的问题,就会觉得没有挑战性,而遇到太难的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也会对此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处理好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对知识分层次地讲解,由易到难。首先要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逐渐拓展开来,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讲一些简单而且有吸引力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我要学”的欲望。
三、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事例是创设情境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后,让学生用水解原理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什么用明矾可以净水、用纯碱可以洗涤油污等。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四、合理的使用直观教具
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较复杂、较抽象,而我们学生畏惧抽象的知识,喜欢形象直观的知识,那么,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直观教具能够不同程度地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模型、挂图、幻灯、投影等都能向学生展示学习对象的外观形象或内部构造,电视、光碟、多媒体课件能够给出连续活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呈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充分的感知,从而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对教材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使用直观教具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篇3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常常沿用“授-受”式教学,以教师的归纳为主,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往往认为复习课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差,课堂效率低。
新课程提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这在新课的教学中往往容易做到,可是如何在初三的化学复习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却有一定难度。我也曾反思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复习课,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出新,学生喜欢上新课,是因为新课上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从不懂到懂,这样的感觉很好,觉得这节课很有价值。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化学复习课上,我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不断出新,取得了一定实效,学生反映良好,复习课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一、设计关键点放手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探究式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保持这样的意识,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究知识的启发和引导,而不可事事包办;在学习新课时,学生获取的知识往往是点状的或块状的,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课就是起到巩固点状的与块状的知识,并将其联系起来,构建成知识网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复习课上,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也应由学生亲自归纳整理,虽然有时学生因其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完整,思路也不够发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还不到位,可这正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最佳时刻,在教师精心策划和“诱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构建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复习方法摆脱了传统的复习方法,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了首位,可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这一重要知识点,放手让学生去构建知识网络,尤其在构建复分解反应的类型时,学生能够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用筛选的形式整理归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的原因,进一步加深这一类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特点,再通过复分解的条件、实质的复习,形成系统的、完整知识网络,就这样,教师通过“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变”来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
化学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往往不是唯一的,它们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品质面较广,可以激活学生已构建的知识网络,给学生发挥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明确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新的学习理念,精心设计出开放性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复氧化硫时,对于“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防治”,教材叙述不多,但它是一个环保热点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的好素材,有拓展延伸的必要,因此在复习时,我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先布置课前作业,请同学们围绕酸雨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答,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针对每个同学的问题和解答进行讨论,并将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学生竟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①什么是酸雨?②酸雨有哪些危害?③哪些物质会形成酸雨?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⑤怎样防治酸雨?⑥怎样做好酸雨的危害模拟实验?⑦硫燃烧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加水?除了水还可以加哪些物质能更好地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课堂上学生讨论是相当激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只需将学生的问题稍作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串联这些问题,并且自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课本的实验提出改进,从而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并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
三、设计典型实验,放手让学生用实验化解知识重难点
篇4
关键字:化学性食物中毒 分析 检测
一般而言,人体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称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中毒症状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其中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
(一)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二)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急救处理: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消除毒物;应用氧化型亚甲蓝(美蓝)、维生素C等解毒剂;临床上将美蓝、维生素C和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较好;以及对症治疗。
(三)农药残留:有叶青菜多清洗有叶青菜上可能有一些农药残留,尤其是冬天的青菜,因为冬天植物相对长得慢,为了提高产量,此时喷洒的农药可能会多一些。症状以胃肠道的症状为主,伴有流口水、出汗多、痰多、肌肉震颤等。
用清水多清洗几次,在短时间内避免吃大量叶菜类蔬菜,食用前先用开水烫几分钟,弃汤后再烹调。如有呕吐者不需要催吐,没有呕吐的要及时催吐,症状重的要及时洗胃。另外还要注意补液。有机磷类的农药也有解毒剂,阿托品即为其解药。
(四)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症状: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治疗方法可采取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或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瘦肉精中毒的识别方法有:
4.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4.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4.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化学性食物中毒可采用菌落总数快速检验:取样品 25g(或 mL)放入含有 225mL 无菌水的玻璃瓶内, 经充分振摇做成1:10的稀释液,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 1mL,注入含有 9mL 灭菌水的试管内,用 1mL灭菌吸管反复吸吹做成 1:100的稀释液,以此类推,每次换一支吸管。一般食品选3 个稀释度进行检测,含菌量少的液体样品(如食用纯水和矿泉水等)可直接用原液检测。将检验纸片水平放台面上,揭开上面的透明薄膜,用灭菌吸管吸取样品原液或稀释液 1mL,均匀加到中央的滤纸片上,然后轻轻将上盖膜放下,静置 5 分钟。用手指先沿方格区边缘刮一下,防止水外流,然后再在中间轻轻推刮,使水分在纸片方格区内均匀分布,并将气泡赶走。将加了样的检验纸片每 6 片叠放在一起,放入自封袋中,平放在 37℃培养箱内培养24-48 小时。细菌在纸片上生长后会显示红色斑点,选择菌落数适中(10-100 个)的纸片进行计数,乘以稀释倍数后即为每克(或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数在 100 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 100 时,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字,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后面的 0用 10 的指数来表示。
大肠菌群检验办法也可以采用。样品 25 克(或亳升)放入含有 225 亳升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玻璃瓶(瓶内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内,经充分振摇做成 1:10 的均匀释释液,用1 毫升灭菌吸管吸取 1:10 稀释液,注入含有9 亳升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做成 1:100 的稀释液,以此类推,每次换一支吸管;选两个稀释度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饮料和饮用水采用原液和 1:10两个稀释度,其他食品采用 1:10 和 1:100 这两个稀释度。本品每份由三片大纸片(二片重叠放在一个袋中算作一片)和六片小纸片组成,用 10亳升灭菌吸管吸取 10 亳升原液或第一个稀释度的稀释液加到含有大纸片的塑料袋中,吸透后平放,做三个重复,再用 1 亳升灭菌吸管吸取 1亳升同一稀释度的稀释液涂布到含有小纸片的塑料袋中,做三个重复。然后再取一支 1亳升灭菌吸管吸取 1 亳升第二个稀释度的稀释液涂布到含有小纸片的塑料袋中,做三个重复;将接种好的纸片(可叠放)放入 35C 培养箱中培养 15-24 小时,若纸片变黄或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为大肠菌群阳性纸片, 纸片保持紫兰色不变或在紫兰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但周围没有黄色均为大肠菌群阴性纸片,记录每个稀释度大肠菌群阳性纸片数,根据大肠菌群 MPN 表查出相应的大肠菌群数。如接种的第一个稀释度的稀释液为原液,应将表上查出的结果除以10,以此类推。
当前,食品检验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作为学习这门专业的专业学生,更应该加大自己的知识含量,让自己在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防止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兴趣 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05-02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好化学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弱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则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相对就高,反之,则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低。学习效率又间接影响学生是否学好化学这门课程。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让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花费少量精力和时间学好初中化学[1]。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初中学生化学的学习现状来看,初中生才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初中生的思维不像高中生那样具有独立、发散的思维能力,大多数只具有跟随和借鉴的思维,这是初中学生的正常表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爱程度不是很高,这对初中学生学好化学有较大的影响。如在教学中学生觉得学习枯燥、厌倦情绪较多,上课容易走神等,都会对学习化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现状调查并研究其对策尤为重要。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2-4]探究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和课外时间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1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此问卷调查的范围是遵义仁怀市四所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在校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共收回223份问卷,其中有7份问卷未收回。问卷调查回收率为96.96。此调查问卷回收结果,符合对学生学习兴趣情况的调查法要求,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本次调查是以不记名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四所中学的学生进行展开的,不涉及学生的隐私和真实姓名,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据可查。此调查的方式既能反应学生实际问题,又能给学生制造一种宽松的调查状态,能充分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喜爱程度其原因,以便追溯。
1.1 学生对化学学科喜爱程度的调查
为了了解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本文是从调查学生是否喜欢该门课程入手,进而掌握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是否感兴趣。本项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五个层次来界定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强弱的,这五个层次分别是:非常喜欢、比较喜欢、说不清楚、不喜欢、非常不喜欢。调查结果统计如表1。
从表1中数据分析可知,对于初中化学的喜爱程度分析得出:非常喜欢化学的学生有41名,约占18.4;比较喜欢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有111名,约占49.8;说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化学的有59名,约占26.5;不喜欢这门学科的有9名,约占4.0;非常不喜欢化学的有3名,约占1。如果将非常喜欢化学和比较喜欢化学统一看成有兴趣,大约有68的学生对化学具有学习的兴趣,约2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兴趣情况,把不喜欢和未选的统一看成不喜欢,那么大约6.3的学生不喜欢化学学科。
该组数据表明68.16初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有兴趣,31.84学生学习的兴趣亟待教师激发,这是一个较大的群体,需要教师加以特别关注和重视。
1.2 学生课堂主动学习、阅读化学教材和相关书籍时的状态调查
对于课堂以外的调查主要设计了阅读与化学相关的教材、书籍时的程度,是否会主动的关注、学习、使用化学;是否会主动、认真地去探究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等几个方面。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从表数据分析可知,(1)积极参与,有71人,占31.9。(2)有时主动参与,有112人,50.2。(3)被动听讲,有21人,占9.4。(4)做其他事情,有19人,占8.5。以上数据得出只有31.生在上课时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即是这部分学生对化学有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约68.1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或者学习兴趣不浓。
问卷设计了四个选项对学生课下阅读化学教材和相关书籍状态调查:(1)疲劳与厌倦,想睡觉。(2)不太情愿,但没有办法学。(3)很辛苦,但是必须的。(4)很充实,有意义。调查结果如表3。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后阅读化学教材、书籍时,只有27.8学生觉得有意义、很充实,而对于72.2的学生在看书籍时想做其他的事情,没有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兴趣不高。
1.3 学生厌倦化学学习的原因调查
了解学生产生厌倦学习化学和喜欢学习化学的原因,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状况,找到学生在学习中厌倦学习化学知识时出现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
该项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8个方面的厌学原因,调查结果如表4。从表3可知,(1)教学呆板、照本宣科,有57人,占25.6。(2)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有61人,占27.4。(3)学习竞争压力大,太累,有113人,占50.7。(4)与旧知识脱节,难学,有43人,占19.3。(5)读书无用,没有意义,有10人,占0.05。(6)不爱学习,无心听课,有25人,占11.2。(7)学科内容枯燥,无新意,有53人,占23.8。(8)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有46人,占20.5。
从统计分析结果说明,学生厌倦学习化学课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竞争压力大、迫于考试的压力;其次是教学的方法不得当,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教师教学技能不是很强,教学呆板、照本宣科,因此出现讲授学科内容枯燥、无新意;最后,由于学生本身学习意识淡薄造成的学习兴趣低下。
除了上表所列出来的这几个主要原因以外,从问卷调查中还发现有同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2)讲授知识比较繁重、过多,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因此记不住知识点;(3)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少,无法想象,与实际联系起来;(4)演示实验太少,造成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记住知识点,但没有理解知识的本身概念;(5)学生的学习经历不集中、容易走神;(6)教学课堂上的纪律不是太好,这会造成学生无法安心上课等,这几个方面也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2 提高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223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有31.生学习兴趣不高,有68.1的学生具有学习兴趣,这68.1的学生,虽然有学习兴趣,但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够浓。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重要问题。通过研究、教育实践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几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2.1 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调查中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学生觉得学习竞争压力大,学习很累。而新课改的目的就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因此,过多的学习内容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会影响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好化学教学技能。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运用化学历史故事、趣闻,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欲望。初中生的心智属于探索、求知的萌芽阶段,对于这样的“讲故事”形式的学习方法很乐于接受;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其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长期而复杂的脑力劳动,一时的兴趣容易激发,要保证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则应具有较为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有高超教学语言艺术的教师,能以生动形象的口语、优雅亲切的姿态、炽热动人的情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求知欲[3]。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得到肯定,产生化学学习兴趣。主要是在教学中多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少批评学生、对于不善于发言、讨论学生要运用一些鼓励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讨论实践。
最后,教师还应在课外作业布置上,做到层次清楚、难易结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削减难度大的题目,从基础习题进行练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练习。
2.2 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调查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希望开展课外的探究学习,并且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相结合,课外探究可以运用几种形式来开展,其一,开展化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候讨论多种解题方法及一类题目的解法、探讨学习各节知识的速记、巧记方法,最后给全部学生分享。其二,开展学习兴趣知识问答、比赛。如在化学实验中举行初中几个实验的实验仪器组装比赛、仪器认知比赛等。其三,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设计探究性实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设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6]。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提升其本身的化学学习兴趣。
2.3 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精力投入
学习投入指的是一种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表现为学生把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之中,或者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7]。
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的同时,多选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小实验;与时俱进的主题来讲解知识,同时强调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和乐趣。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化学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生活没有用处的思想,将初中所学的知识与一些现时的东西联系起来给学生说明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探索精神,逐渐将学生厌倦情绪化解,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当今学生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压力,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程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根据初中生所处的学习状态和造成厌学原因,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习化学时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所学化学知识,又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这是一个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严峻而必须接受的挑战,只有每一位教师认真重视、不辞辛苦的接受这一挑战,将课堂教学做到深动、有趣、艺术化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丹,张颖之.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查[J].学科教育,2003(1):37-40.
[2] 谢津津.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19-27.
[3] 李长河,张克东,何大光.重庆市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106-113.
[4] 王晓东,吴英杰,余春艳,等.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0(12):73-76.
[5] 韩玉财.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129-130.
篇6
关键词 初中 生物课堂 不良学习行为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度地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果。学生学习行为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为例,对不良学习行为从定义、特征、原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进行组织和管理,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及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 主要概念定义
学者们对学习行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包括:有的学者认为,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行为形式与方法,它是学习者的思想、情感、情绪、动机、能力及运作程序的具体行为表现,是学习者在特定情景下的学习活动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另外一种观点则将学习行为定义为,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做出的一系列的结果,它的产生与持续首先基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价值判断及对学习结果的估计,学生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获取和应用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这种特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而存在差异。本文中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动作,是可以被观察的。学习行为有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同时按照学生行为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其引起的后果,将其也可分为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不良学习行为,积极配合课堂教学的行为是良好的,而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甚至破坏秩序的行为则是不良学习行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不良学习行为。
2 不良学习行为现象
课堂学习习惯和方法差。学生上课前不会主动预习课堂内容,上课铃声响后,没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时被老师或者同学提醒,才会在书上记几个字,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主动思考,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能和老师进行互动,消极接受知识;对于老师要求完成的课堂作业,敷衍了事,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常常发呆、走神,精力不集中,睡觉或做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如听mp3、看其他书籍、玩手机等一些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不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或者生物实验,即使参加的话经常和其他成员聊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
课堂纪律差。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经常在课堂上打闹,故意干扰课堂纪律,严重时还发生与教师顶撞的现象。在生物实验课上,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不良学习行为原因分析
3.1 学生个体因素
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从而产生厌学;有的初中生会因为不喜欢生物老师,或者这个老师的对其的不当批评,从而产生不当学习行为;另外,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压力和责备,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获得习得无助感,消极对待学习。
3.2 教师因素
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计单一、呆板,只是单调地讲教材,不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有的老师受职业倦怠的影响,工作热情不够,对学生冷淡,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这种不和谐、不民主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对立与冲突,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其他因素
在初中,中考的考试项目里没有生物,因此,在很多学生甚至老师眼里,生物是相对于数学语文等科目的副科,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而且,有些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经常将生物课排在下午,这样,学生上课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
4 不良学习行为转化策略
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和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等,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或者考试而学习,而是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从而可以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
4.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新课程提出初中生物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即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自主的探究性活动。可以是关于一个问题的探究,也可以是关于一个现象的探究,通过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学生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知识,促进自身发展,轻松愉快地学习。
4.3 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站,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家长应该与教师形成积极的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彩霞.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陈华.不良学习行为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11:107-108.
篇7
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不仅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能否顺利开展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优化教学策略,并掌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将其运用到变化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16-02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教师所处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倾向,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2012年起,笔者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因教材的变化和学生知识能力等因素,尝试采用“活动、实例、提问、演示”等策略进行教学,力求使课堂教学求真务实、有血有肉、富有成效。
1 采用“活动任务”策略,解决学生知识与课本知识“冲突”问题
2012年起,三、七年级使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省材,拿到后,笔者根据目录知识点跟深圳版教材进行了对比,虽然B版教材难度上比A版有所增加,但作为处在信息技术教育高地的深圳来说,这些内容还是简单了些。深圳的学生接触电脑时间早,并从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因此,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能。七年级教学内容从“走进信息世界”开始,到“网上查找信息”,最后以综合活动方式完成“校园报刊”,其内容一环扣一环,并在每一节中有相应的情景引入,最后设计的任务也需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但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渐发现学生态度产生了变化,认为自己都会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开始设计各种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给学生上“管理网络地址”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就已掌握查询历史记录、设置主页等方法,如果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操作都已掌握。而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整合还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讲解,学生在下面自行上网的情况,这样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对类似的教学内容,笔者采用“活动任务”的策略,将课本的4个知识点以4个活动的形式进行。如“查询历史记录”知识点中,首先以课件形式出示活动,然后请学生自行尝试操作,再请一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最后在课件中出示操作布置,教师进行小结。这样,学生操作目的性强,积极性高,教师通过少量讲解分析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整本书的教学内容来看,学生对大部分知识都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已有知识与书本知识相“冲突”问题非常关键,如果任课教师一味按教材进行讲解,那学生可能出现吃不饱或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活动任务,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操作,教师加以引导,将知识点寓于活动中,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2 采用“实际例子”策略,解决课本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结合问题
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于积极地应用到日常的学生生活当中,通过学习,让学生活学活用信息技术,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实例尤为重要。
“进入因特网”是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了解网络知识的前提。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家里都装有网络,对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对基本设置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此为突破点,向学生介绍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与传统网卡的区别,并对家庭中安装、使用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向学生做介绍,因学生家庭中使用到相关设备,整个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改变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以学生的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充分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进行教学。
3 采用“提问演示”策略,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效互补问题
当今,随着计算机、网络走进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无疑是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提问作为一个最常见的课堂教学行为,也是教师最喜欢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进入电脑房后,会表现得异常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重要。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想法,喜欢上网。教材第一、二章内容大部分涉及上网,因此,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网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大量增加了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演示操作。如在讲授“进入因特网”知识时,就向学生提出:1)因特网又叫什么?2)你所知道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有哪些?3)如果要实现上网,需要哪些软、硬件资源?等等。通过请学生回答问题,将认识因特网、接入因特网中等知识点穿插其中,学生也因教师不断的提问,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同样,在“管理网络地址”一课中,对四个知识点也是采用先提问后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将操作的方法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再加以讲解。以此同时,笔者还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对部分问题进行了二次提问,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可以回答好问题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完成某一教学环节;提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可起到课堂警示作用;如果是随机提问,则可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应将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鼓励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教师将有效教学的策略合理、自由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还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教师素质、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8
关键词:网络学习行为;监控;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3-0032-04
美国教育部2009年的研究报告《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分析发现:在线学习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但一直以来,基于网络教学系统的在线学习普遍存在重课程内容建设和课程设计而忽视网络学习活动组织和评价反馈的问题。调查表明:46.2%的人认为影响网络学习质量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习监控机制”(曹梅,2002年)。网络学习推崇自主学习与自我监控,而“缺乏自主性、独立性,缺乏自我控制的学习能力”的中国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整体特征的表现折射出了开展网络学习行为监控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网络学习行为及分类
与传统学习相比,网络学习行为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对象的表现形式、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如行为环境的开放性与全球性、行为情境的虚拟化与多样化,行为控制的自主化与个性化等,彭文辉(2006年)、刘中宇(2008年)、邵艳丽(2008年)等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网络学习行为的表现特征。总体而言,网络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包括多种发生于网络的学习活动 。
针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界定问题,多位研究者构建了网络学习行为模型,如彭文辉等人提出的多维度网络学习行为模型,把网络学习行为分为信息检索学习行为、信息加工学习行为、信息学习行为、人际沟通和交流的行为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行为。从微观角度讲,学习行为应该具有层次深度的考量,根据对学习效果的贡献程度,把学习行为分成低级、中级和高级等不同层次,这也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针对性评价。
低级层次的学习行为是指简单的操作行为,包括登录系统、浏览内容、浏览资源、点击栏目、查看个人空间等;中级层次的学习行为是指网络交互行为,主要包括:答疑、作业、论坛、测试等交互行为;高级层次的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随着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高级层次的学习行为一般会超越单一的网络学习系统而发生。本研究将主要针对基于网络学习系统的中低层次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答疑:学生在开展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在线答疑”功能提出问题,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实时帮助,也可以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
(2)作业: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题目,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论坛:学生在论坛上针对某主题或案例发帖、跟帖、讨论交流,建构知识;
(4)考试:分为水平考试和总结考试,可以针对某模块的内容进行学习效果测试,也可以对学生某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
(5)评论:学生在学习课程资源时,对课程资源的价值进行评论;
(6)投票:教师在课程建设时,创建问卷或投票题目,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或投票,便于老师获取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7)班级发言:网络学习系统可以创建班级学习空间,学生在班级空间中个人所学与心得,共享集体智慧;
(8)第三方评价:主要是老师学生行为的实时评价,如当学生的作业被评为优秀作业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被教师列入常见问题库时、当学生的答案被评为优秀答案时,学生的学习行为将获得额外奖励;
(9)消极操作行为:当学生删除提问问题、评论、作业等操作时,可视为学生实施了消极操作,这种行为将被额外处罚。
二、网络学习行为监控
由于学生的自我监控力度不够,网络学习行为一般是教师监督和激励下发生的,网络学习监控也作为一项重要功能融入到网络教学系统中,通过学习监控,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并将监控结果反馈给学生,以实施有效学习。笔者借鉴李克东教授对学习监控的定义界定,把网络学习监控解释为:为了保证网络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目的,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组织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
网络学习行为监控侧重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针对所有的网络学习行为的实时评价监控,总体来讲,监控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学习时间的监控
主要监控学生登录网络学习系统的总次数、访问系统资源及栏目的总次数及日平均访问次数,浏览资源的总停留时间等,了解学生实施网络学习的态度及投入情况。
2.学习内容及进度的监控
学生需要根据老师制定的授课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网络教学系统要实时监控学生内容完成情况,记录学习进度,便于学生作出预警干预。学生的任务执行过程包括选择学习任务、在线学习、自主协作、提交成果、评价考核等。
3.学习交互的监控
学习交互包括学生与网络教学系统的交互、学生间交互以及师生间交互。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交互工具获取帮助,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交互行为以点数的形式设定转化规则,然后以网络学习行为成绩的形式呈现学习交互监控结果,主要包括班级发言、评论发言、参与投票、在线提问、论坛发(回)帖、提交作业与考试等。
4.学习效果的监控
根据教学安排,提交课程作业和水平测试,进行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理论学习及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监控,实现四个功能:第一,实时定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态,并作出预警干预,引导学生按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第三,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将有助于学生调整个人学习计划;第四,为老师提供决策依据,及时调控网络学习干预。
三、网络教学系统学习监控的可视化实现
网络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行为记录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存在,如何快速、准确地通过这些数据监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如果把这些行为数据以人们习惯接受的图形、图像等形式呈现,使教师和系统管理员以易识别、易理解的方式获得监控信息,所以,引入可视化技术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网络学习系统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统计图形图像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档案。
1.网络学习行为转化
监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并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呈现行为趋势,需要采取一种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量化转变处理。本研究将采用点数转化的方式来实现,在点数转化基础上,实施图形图像可视化的转化。依据学习行为对学习结果的贡献程度,把网络学习行为的点数转化设计如表1所示。
2.网络学习监控数据可视化的技术支持
(1)数据库技术
网络学习系统的运行通常是以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数据管理提供了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运行环境,它记录了学生进入系统的时间、次数以及所有的交互行为。
(2)数据挖掘技术
网络学习系统通过多种途径采集多方面的数据来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些大量的数据如何分析才能得出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导向性结论,给出科学性的评价?这就需要对海量知识进行行为数据建模,实施Web数据挖掘。每位学生都以学号登录,系统记录该学号的登录时间、IP地址、交互行为,并存入相应数据库,经过数据预处理过程,形成网络学习行为信息矩阵,再利用统计分析、路径分析、关联规则挖掘以及时序模式发现等算法,提取学生的行为导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是一套在线分析处理技术,利用OWC(Office Web Component)组件绘制图表,可以把网络中大量的交互信息转化成电子表格和图表等形式,使隐性信息显性化,并以表格或GIF图形的形式在Web上呈现。另外,使用OWC组件可以任意设置颜色、图例、标题等布局参数,使网络学习监控系统的界面更加直观与清晰。
四、网络学习监控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笔者基于学习网络教学系统实施网络教学与学习,针对上文提出的学习监控内容探究可视化的应用,数据可视化呈现方式基本有三种:二维表格、综合统计图和单项统计图。网络学习系统的可视化监控分两个方面:网络学习系统基础运行数据监控和网络学习行为的实时监控。
1.网络学习系统基础运行数据监控
了解网络学习系统各教学机构、课程及教师等方面的整体数据情况,有助于宏观监控网络学习系统应用情况,有助于决策制定。
(1)课程信息可视化
课程信息统计是针对网络教学系统中每门课程的基本信息进行数据呈现,掌握每门课程的建设情况,包括知识点数、栏目数、课程资源数、作业个数、试卷个数、论坛数量、论坛主题数量、论坛发帖数量、课程问卷数量、课程通知数量、常见问题数量、在线答疑数量及课程总访问量等。其统计内容如图1、图2所示。
(2)教师信息可视化
网络学习监控系统还可以对任课老师的信息进行统计,整体掌握老师的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主要参数有:批改作业数量、批改试卷数量、带班数量、带班学生数量、答疑数量、发帖数量、回帖数量等。
2.网络学习行为数据监控
(1)学习时间与操作有效性的可视化
网络学习系统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实时记录并直观反映某时间段内学生的登录时间、总停留时间和已学习时长,并详细记录学生的所有操作行为,对学习有效性进行监控。其记录截图如图3所示。
(2)学习内容与进度可视化
学生登录网络学习系统后,在个人学习空间中呈现在学课程的状态,包括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完成情况等,基于这些反馈信息,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调整。学生学习进度二维数据一览表截图如图4所示。
(3)学习论坛数据可视化
论坛是网络学习交互行为的主要内容之一,论坛的活跃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和兴趣点,所以对论坛的数据处理有助于老师尽快抓住教学内容的兴趣点。其可视化效果如图5所示。
(4)作业考试提交数据可视化
作业与考试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学生提交作业与考试情况的直观显示有助于教师尽快了解学生的作业与考试进度,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施反馈与有效干预。其二维数据截图如图6所示。
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网络学习将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在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快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师的网络学习行为监控同样不可缺少,可视化视角是网络学习行为监控的重要视角,提高了网络学习行为监控的客观性,对教师的网络学习干预提供准确及时的反馈依据,提高网络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东.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检测学生网上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6.
[2]郭魏.网络学习行为监控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3]杨金来,张翼翔,丁荣涛.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监控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1):65-68.
篇9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这过程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等;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与学习的本质区别在数字化。数字化学习是指人与数字化环境相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过程。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
目前数字化学习在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开展得较好,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也有一定的开展,但在普通高中推行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问题与阻力。
一、基础教育阶段推进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不到位
软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以大量学习资源作为后援构建数字化平台。虽然部分学校同公司合作建立了数字化平台,但其功能不完善又缺乏资源的支持。教师上一节课投入的时间与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成比例。实践操作时,教师对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望而却步。
(二)硬件不到位
通过“十一五”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目前学校的台式机配备已经符合要求,但是作为电子书包的平板电脑基本都没有配备,每个地区只有极个别试点学校配了少量,且还属于个别产品的试点投入,学校在这部分没预算。硬件不到位已经导致了所谓的数字化学习只能局限于学校,教师在机房上课时才能去实施,数字化学习对课外拓展的优势就已失去,这与推行数字化学习的初衷相去甚远。
二、基础教育阶段推进数字化学习的策略
江苏省数字化学习推行的思路是首先选出试点学校,然后由各试点学校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试点学科。其实质就是让一部分学校先动起来,让一部分学科先动起来,让一部分教师先动起来,梳理与整合学科教学内容,精选部分内容着手探索数字化学习。汇集探索过程中的资料,通过整理就可以形成数字化学习资料库,展示数字化学习方式、方法与成果。
(一)思想上形成共识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前提
数字化学习目前在大学开展得比较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关。大学生在各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自主性与独立性都很强,自控能力也较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强;大学生的学生方式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教育阶段,要想真正全面推行数字化学习,必须要在终端上有更多的考虑,同时得到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支持。
在技术层面上,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缺乏自控力、辨别能力的孩子,一旦网络失控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网络对孩子有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让家长谈“网”色变。数字化学习要想获得广泛支持,必须保证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安全、可控和高效。所谓安全、可控,就是要求学生终端要远离游戏(教师安排的除外)、远离失控的网络。为此,我们必须保证学生终端运行已知的可执行文件。程序的安装必须通过密码验证后才得到许可,这样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上数字化学习平台,当然这就要求支持学习的平台资源库足够丰富、素材足够多。所谓高效,对于家长来说最直观的体现首先是学生可以利用终端快捷地释疑,无论是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动画、课件等来解决问题,还是通过在线提问能及时获得帮助。其次是可以多个学科、多个环节为家长提供便利,减轻家长的负担,如低年级段的报单词、听写课文等。
在家长层面上看,我们可以让家长也能参与进来,成为系统中的一类角色,让他感知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安全与可控,同时增强数字化学习过程的透明度,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体验数字化学习方式带来的极大便利。
在学生层面上,学习平台不仅是他的良师益友,还应当是他的分析师、整理师。学生利用相关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通过观看各种媒体的展现来帮助自己理解重难点,通过平台中提供的功能实现轻松背单词、练习听力、练习口语等;利用平台实现任务接受、作业提交、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此外,平台的分析与整理功能的应用可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学习,为分类并整理资料提供便利。如自动产生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统计或者图示,学生可以以此来决定下一步学习。学生还可以利用平台快速整理出某段时间自己题目中的错题、自己标注的有疑问的题目或者是典型题目。
在教师层面上,要减低技术门槛,体验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率。所谓降低技术门槛,就是从系统设计层面简化操作,力求更加人性化,让教师克服对技术的惧怕心理,从而亲近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让部分教师、部分班级先动起来,在应用中感受数字化学习带来的变化。传统学习的评价不可能对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考察、建立档案记载并进行分析评价。其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是相当粗放的,很多结论都是由最后的考试来评定。“学案导学”“翻转课堂”,是目前正在探究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教学平台详细地记载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给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管理及自动量化评价提供可能。
在学校层面上,要让管理者也能参与进来,成为系统中的一类角色。这样能方便教育管理者真正深入课堂,进行管理与监督。通过权限设置,教育管理者甚至可以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去。管理者通过平台的分析功能,既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管理者关心的各种统计数据,为各种决策提供最直接、客观的依据。
(二)基于云思想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关键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在互联网络中的服务器集群上运行用户所需的所有应用程序,而不需要运行在用户终端设备上。用户所处理和使用的数据也不是保存在本地设备上,而是存储在互联网络上的数据中心里,用户终端的运算任务大大减少,性能要求也大大降低了。云计算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云计算必将会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
目前,江苏省选出百所数字化试点学校,为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地区差异给数字化学习的推行带来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建立教育系统的省级“私有云”,为学校和师生创建网络学习环境,架构一个“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管理规范” 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已经是迫在眉睫,学习平台的设计可体现以下几个特性:
1.为不同角色打造个性化后台功能模块
要为不同的角色设置不同的个性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是对个人数字化环境的一种模拟,必须提供一定的沉浸性和真实性,这样用户在自己的界面可以方便地使用到常用的功能。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一个资源提供者、学习促进者、课程指导者和学术顾问者。他的个性空间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功能模块:信息模块,可以用来构架学习支架;作业模块,负责对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学案、作业,接受学生提交的作业(此功能模块对于学案与作业中的客观题,可以根据教师所设置的答案自动评分);交互模块,教师根据学习需要建立群组,形式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个别交流,交流对象可以是与学生也可以是家长、学校管理者,甚至同行;提供具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的分析模块,教师可以选择分析的对象、时间段、内容、分析方式等,平台展示分析结果,根据这些结果,教师可以更科学地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对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在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过程中,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个性空间的基本功能:搜索功能,用来搜索相关信息,在搜索模块中加入推送的思想,推送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资料,改平台搜索中的单向搜索为主动推送;作业模块,用来接受任课教师的作业,学案、试卷以及支架页面,权限是做题或者浏览;分析模块,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分析,对错题或者标注的经典题目根据学生的需要整理导出;挑战模块,对于学生群体,还可以加入激励机制,对任务进行分层,让他们挑战任务;交流模块,这部分应当有教师的监督与介入。
家长可以浏览自己孩子的部分信息,如作业方面、考试方面的信息,同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与学校管理者对话。
学校管理者,可以浏览所有的页面,获得自己想要的分析信息,同其他各种角色进行交流与互动。
2.根据不同群体分类形成相应的页面
我们可以完善角色页面功能,参照博客体系,将个人信息推送到上级群体页面上,将各学校页面的信息经过筛选推送到省资源库上。从下到上分为学生页面、教师页面、小组群体生成页面、班级页面、学校学习平台页面、省云学习平台页面。页面的规划可以有现成的皮肤(在色彩、布局等方面做设定),也可以自己设定,这样既可以提供用户的积极性,也让页面在多样化的同时个性化了。
资料栏目之间的衔接,下级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与学生层面都可以自己设定栏目,推送时可以选择推送到上级的某个栏目。
(三)基于顶层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保证
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资源、实验教学资源、练习与试题库、工具软件、教学视频资源、扩展学习资料、学籍资料库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保证。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必须基于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行政推动,才能打破目前各自为政的格局。
1.科学构建整体框架,疏通、整合现有资源
目前资源系统多种多样,性能也各有千秋。为此,我们可以由省级部门牵头,组织专家队伍,博采众长,搭建与数字化平台能完全兼容、同时具备多种接口的资源库系统。在建库初期,可以联合目前各学段运营比较成功的公司,通过接口整合所需资源,以便其能在短时间内整理形成省级资源库的雏形。随着资源库的不断完善,资源的由来可以转为以一线教师与专家团队为主体,统一资源标准,加强质量把关,及时更新。这些工作在开始阶段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在人力、物力方面要有相当大的投入。有识之士可以预见到:这种基于顶层设计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是必须的,如同修路一样,看似浪费实则是最大的节省与高效。
2.行政手段与激励机制并举
在建设初期,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地区不愿意加入到省统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中来,这个时候我们采取统一的行政措施是必须的。在强力推进的时候,采用合理的对于集体与个人的奖惩机制会更有效。只有把学校的校本课程通过接口转接进来,把大部分教师与他们的教学活动纳入到这样体系中来,才能为资源库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形成资源的良性流动的源泉。
3.资源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应常抓不懈
只有高质量的资源才能保证数字化学习的高效实施。管理的严格与规范,必须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约束,常抓不懈。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31-1我国本世纪初推行的英语新课改中明确提出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农村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难,致使英语新课改中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实施难以为继,从而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因此,在已实施多年后,我们应适时地反思英语新课改中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实施过程和在农村英语教育中被边缘化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其摆脱被边缘化的对策探讨。
一、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农村教育中处于新课改的边缘
“边缘”是与“中心”相对的一个概念,说某事物处在“边缘”,表明该事物处于发展水平低下和不被重视的状况,而发展水平与重视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互为因果的。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农村教育中既处于发展低水平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逐渐处于新课改的边缘。下面拟将结合我国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被边缘化的表现,从我国现实的国情、教情和学情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1.国情分析
英语新课改的课程设计理念、教材内容、课改中的专家引领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以城市化为主的倾向,对于广大农村教育来说,多少有点象空中楼阁,几乎无法实现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英语新课程过于强调与国际接轨而忽略国内实际,尤其是农村英语教育的实际。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忽略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大班化教学这一最大的实情,况且还在英语新课改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严重忽略了农村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以及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的国情。
2.教情分析
农村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偏低是有目共睹的,对师资的培训任重而道远,这与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甚高要求背道而驰;教师的能力不适应,教师的知识结构不适应;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薄,使其边缘化问题更加突出。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教学理念中根深蒂固,对英语新课改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在课程评价体系中,也还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师生评价制度,过分地强调分数和评价的甑别功能,这都严重影响了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和推进。
3.学情分析
在学习风格上,土生土长在中国学生深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环境的熏陶,养成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大多学生个体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不强,中国学生的整体学习风格表现为沉思型,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不高。
学生现有的英语认知水平难以适应任务型语言教学。教师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基础上,在实施环节中不能机械化,教师的备课不能是做课,必须备教材,备学生;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不能是走秀。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是多样的。
二、摆脱农村英语任务型教学被边缘化的对策
1.关于农村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要求甚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村教育的英语师资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这次自上而下的英语新课改能否成功。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己的教师角色认识和扮演应有清晰的定位,树立全体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观、新的课程观,建构新的知识观等。林崇德教授等人的研究已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除了要具有上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2.建立与任务型教学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是我国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对英语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要改变任务型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边缘化,推进英语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改变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师生评价方式,以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取向,提倡使用多样、灵活、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师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