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4 19:1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对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设计基础类课程、设计软件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无论哪一类课程,都已借助多媒体演示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而互联网平台均能提供对应甚至优于教材的素材资源,同时借助信息通信技术能将对应的教学视频、微课、素材图片等资源通过“人找资源”(学生进入资源库搜索)或者“资源找人”(教师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方式,让学习过程不在遵循传统的学习活动序列,学习内容也不固定在指定的教材,能做到实时通过互联网终端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信息

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第一,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因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一定地秩序性,易于教学开展和管理,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考核方式更多的还是以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较为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真实能力水平;最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付出大量工作,因此许多教师仍旧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第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不足。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大部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都更新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教学模式未改变的情况下,只是教学工具发生了改变,其作用仅仅起到图片或文字的演示,教学资源大多来源于教材,这与室内设计专业对资源的丰富性要求相差甚远;其次,高职院校缺乏相关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建设,部分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教学积累,已经制作并整理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大多存于教师自己的电脑中或个人网络空间中,仅在教学过程中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资源找人”方式进行传递,无法借助校园网络和教学平台实现实时资源共享。第三,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展开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高职院校均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教育设备,由于硬件、软件和管理维护问题,许多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配备的如一体化机房限制移动存储器和互联网的接入,在实际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加之校园网络、无线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场地建设不完善,许多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际使用率较低。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室内设计

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第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作为学生和信息知识之间的主要媒介,需要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要求,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教学相长的引导者”。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在线开放课程(MOOC)辅助信息化教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加强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要求非常高,目前互联网中各类室内设计的学习资源、操作视频、相关素材等非常丰富,但分布非常广泛,这就需要将这些海量学习资源有效聚合、转移和流通,并依据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教案、教辅素材、微课、设计作品、课外项目、考核题库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库,通过校园信息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团队定期对资源库进行更新与维护,保持教学资源库资源的时效性。第三,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互联网和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网及无线网建设,创建具有运行稳定的校园网络,构建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其次,高职学院应加强室内设计专业信息教学平台建设,改造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及实训场地,满足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需求;最后,应提供配套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并鼓励师生在教学环节中更多的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不在限制于电脑、投影仪等固定多媒体设备,未来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将是推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的过程实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师生信息化教与学的水平、信息化软硬件条件、信息化教学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是时间探索,但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是时展需要,也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梅,马斌.“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9-24.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d concepts and ideas of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ic locomotive major based on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learning from advanced thought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troduced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ontents of learning situation, texts,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based on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taking the course of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Locomotive Body and Bogie as a case,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学习领域课程;问题;对策

Key words: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learning area course;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38-03

0 引言

我院电力机车专业自2009年获批省级精品专业以来,通过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积极探索适合我国铁路高职电力机车专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发“教、学、做“合一的新课程;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1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按以下流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对原有学科化的课程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质、职业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四个学习领域,表1简要说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计划。

1.1 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先后调研了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及南方周边铁路局机务运营站段,包括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株洲、怀化机务段;南昌铁路局向塘机务段;南宁铁路局南宁机务段;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昆明铁路局昆明机务段等,从电力机车钳工、机车电工和电力机车司机三个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入手,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列表,为下一步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作准备。(表2)

1.2 行动领域归纳。我们邀请了机务段运用、检修主要生产车间和业务科室一起座谈,将运用和检修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性质相同或相近或前后相互关联的原则,归类出行动领域。(表3)

1.3 学习领域转换。从行动领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即课程。(表4)

1.4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规划是将课程内容以某一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的过程,比如:我们将《电力机车运用与管理》学习领域设计了行车信号与闭塞、整备作业、乘务员一次作业过程、行车安全设备以及列车运行与运用维护五个学习情境,各情境之间体现由易而难或并列与包容的关系,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2 《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的检修与维护》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此,以《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的检修与维护》为例,说明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的检修与维护》是电力机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包括机车构造、运用保养方法、车体和转向架及部件中修工艺、转向架组装和机车总组装工艺流程以及设备、工具、材料等相关知识,属于电力机车司机和电力机车钳工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重构后的教学内容符合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且由简单到复杂,将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的中修过程贯穿全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源于实际的中修工作任务,融实践、理论、技能为一体,使教学做紧密结合。在教学组织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课,完全按照教学项目重组教师团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以“引导文”为代表的课业文本,为任务引领式学习和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2.1 学习情境设计 《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的检修与维护》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以中修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电力机车钳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要依据,针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设计车体检修、转向架部件检修、转向架组装与机车总组装、机车检查与保养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考虑各个情境之间为平行或递进关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使学生由初学者向熟练工方向递进。

2.2 教学模式设计 本课程所有学习情境都是通过引导文教学法来完成的,它是项目教学法在现代职业教学和培训中的发展和完善,它包括:①任务描述;②引导问题;③学习目的描述;④学习质量监控单;⑤工作计划(内容和时间);⑥工具与材料需求表;⑦专业信息(只提供信息渠道);⑧辅导性说明(估计学生查找不到的专业信息和内部经验)。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只局限于做好教学准备、提出引导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编写质量控制单和在收尾阶段评价学生的成果,而学生的角色则是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检查自己的成果。

2.3 教学评价设计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过程考核采用口试(团队汇报)、笔试、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记录在学习活动记录表、学习档案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等等过程性评价表上,形成学生的学习情境(任务)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过程性考核的评分项目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方面,避免了以笔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

2.4 教学过程实施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六步法”,每个学习任务重复的只是步骤,而不同的是教学内容。①资讯阶段:教师布置项目任务,下发任务单及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找出完成项目或任务的方法或手段,同时完成与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②计划阶段:学生分组,做出任务的学习计划,教师记录学生情况,同时参与讨论,适时提出实施方案中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做出最优的方案。③决策阶段: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和教师的点评意见,修改、完善本组的设计方案,形成最终的任务实施方案。④实施阶段:实施分情况完成,一是在有真实设备的情况下,各小组根据确定的任务实施方案安全规范地完成操作,教师现场指导、答疑,并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二是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我们采用3G实景教学,聘请现场技师操作演示,学生通过观看及与技师交流互动,找出自己实施方案的不足并改进,教师记录学生学习情况。⑤检查阶段:各小组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并记录学生情况。⑥评估阶段:学生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教学改革进程方面。由于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时间较短,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研究与实施的人员是在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提高的过程中完成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课程设计和操作环节等均有待继续完善。

3.2 激励机制建设方面。与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活动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还显不足,特别是激励机制方面的管理制度还应完善,以激发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的积极性。

3.3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采用“六步法”来实施教学,必须加强配套的资源建设,如教师教学手册、操作说明、学生工作单、指导书、评价单等等,在资源建设过程中,除明确学习情境的任务和目标外,还要注意以完整工作过程来编排内容,并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特征,以不同的形式来引导或描述教学内容。

3.4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自身只有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步骤,才能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但部分专任教师往往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因此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弥补不足。一要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学校专任教师岗位;二要派专任教师直接到企业去实践锻炼;三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企业专家企担任兼职教师。

3.5 “专业教室”配备方面。学习领域课程除教学内容来源于工作任务外,还要求学习环境也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以实现“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即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就《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的检修与维护》学习领域而言,可在校内建设仿真化的教学实训生产车间。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篇3

【关键词】文理兼招;文科高职生;化学学习;积极性

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一些化工、生命科学工程和医药工程等一直被视为理科学生天下的专业开始了文理兼招,这样对于这些进入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文科生来说就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学习化学积极性的问题。众所周知,学生在进入高中后进行文理分科,两科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区别,对于文科生来说,化学教学相对薄弱,对于这样的文科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化工、生命科学工程和医药工程等专业后,对学习化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普遍感觉力不从心,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较低。那么在文理兼招的状况下,如何提高文科高职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便和广大同行相交流,从而帮助这一类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充分准备,上好第一节化学课

在很多人的心中对化学都有着一个不正确的认识,如对浓硫酸的恐惧、那些产生刺鼻气味的气体等,而对于文科生来说在进行文理分科时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化学的这种不正确认识而拒绝理科选择了文科。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尤其是第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树立对化学的正确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比较全面的收集资料,然后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我们今天的工业、农业和国防等几乎各行各业更离不开化学,可以说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如,没有化学的发展,很多的疾病就会夺取人类的生命;没有化学的发展,我们今天可能还要在炎炎夏日穿着厚重的衣服;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日行千里的快速交通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通过充分的准备上好第一节化学课,使学生重新认识化学,正确认识化学,进而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和积极性。

二、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他们要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解,然后才会确定专业,因此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同样文科生在选择化工、生命工程等专业时,对这些专业也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上述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这些专业知识,就先要学好化学知识,从而通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来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通过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介绍为什么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保质期以及药品在保存时为什么要避光避热;对于生命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介绍缓冲溶液时,我们先介绍血液pH=7.35~7.45 这一数据,并告知医疗实践证明: 如果pH>7.45将会出现碱中毒;如果pH

三、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现象和化学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这些现象往往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这些现象的理论理解和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这些知识参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科高职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有机化学烷烃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汽油的标号是如何根据辛烷值确定的;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时,如何根据所学知识来较长时间的保存食物;在学习SO2时,了解酸雨的危害等。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相互配合。对于文科生来说由于在高中化学的学习相对显得薄弱,学生对进入高职后学习化学畏惧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开始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在上课之前,先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食物为什么在较低的温度下能保存较长的时间而在高温下保存的时间却很短,在烧东西时为什么用扇子扇些风,火就烧得旺等,结合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原因所在。这样使得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教师提出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进行解释,从而顺利地进入到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又如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对化学内容进行仿真,创设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明,极大地增强了化学课堂的表现力。

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学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是以(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71页)“必需和够用为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所学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精选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对专业学习联系较强、应用较多的内容进行教学,对一些联系不是很紧密或者应用不是太多的知识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贴近于其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课来说,实验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因为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将理论转变为实际;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记忆牢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等。实验的作用还有很多我们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课来说更贴近于实际,所以一般来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强,反之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整体上提高了文科高职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学业,并且较快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无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64-02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各个高校都是非常重视的学科,且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各国的重要课题。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多为技术型和服务性人才,其中文科性高职高专多为服务性人才,以我校为例,主要培养旅游服务人才。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有效方法的灌输和培养是及其重要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尝试以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来探析教学中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问题也是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该课程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不注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仅是单方面给学生灌输文化文本知识;其次,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够重视本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最关键的是,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局限在课本和已成文字的资料中,不善于挖掘新世纪、全球化新时代下文化的新变化和新整合。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刻板、勉强应付异质文化交流的学生。问题的根源主要由以下各方面因素制约所造成的:

1. 教师缺乏文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受到极大制约。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分之二的外语教师未受过任何相关培训,只能依靠经验和文本资料从事教学。我校外语系英语教师接触外国文化的质和量也不够,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

2. 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外国的风俗和习惯上,不善于指导学生挖掘文化的深层次问题,容易让学生误认为习俗就是文化的全部,忽略文化的特征,得出较肤浅的认识。美国符号学家迪利在20世纪80年展了斯特劳斯的理论,把文化看作“后语言结构”,这种结构包括绘画、建筑、民俗、文学、仪式、音乐、电影等。可见,文化的内容不仅仅是习俗。因此,必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宗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二、高职高专院校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交际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因此,所有的外语教学和交际学课程都应当重视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教育。结合我校“创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的办学宗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解决以上提到的有关教学问题。

1.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灌输和培养。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是对与本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目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身的跨语言实际交际能力;反之,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去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课程和其他英语课程中都应当重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正确理解英语语言文字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在各个层面的差异,主动寻找和接受信息,从而了解异国民族的思维模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把本民族的思维模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

2. 课堂活动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应避免教师“一言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手段。比如,小组活动教学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手段。教师科学合理地按组分配任务,学生通过集体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角色扮演或PPT主题展示等形式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并试图寻找结论和解决对策。这样就加强了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当地或家乡的民俗和文化特色探讨中西文化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文化现象、分析文化现象及应对文化现象的能力。

3. 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外语活动锻炼了外语应用能力。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参加一年一度的外文戏剧节后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比赛过程中,他们经历了选择和改写剧本、研究剧情、研究人物关系和内心活动、理解台词及配上最具有戏剧效果的英语语音语调,等等,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的文化及其语言魅力。所以,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更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英语相关的各种文化、文艺活动,如英语讲故事比赛、外文戏剧节、电影配音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商务英语谈判辩论赛、英语角,以及外教的课外座谈活动等。这些第二课堂活动给予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使得他们从活动中得到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外,我校的英语专业学生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每个学期,外语系都会安排一些外国学生团与本校学生联谊交流,使学生有机会一对一进行跨文化交流。在2011~2012学年中,瑞士大学团和美国高中团先后到我校参观交流,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对“语用得体”、“交际失误”、“文化休克”、“文化错误”等课堂内容得到亲身体验和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活动使得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此外,学校为学生争取了到美国假期带薪实习的机会,一些学生通过几个月的社会实践去检验教学内容,并锻炼自身的语言和跨文化社交能力,使得自己的语言技能、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较明显提高。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面对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在学科教学中应通过理论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将来具备自主发现文化差异现象、分析文化现象及应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此才能在今后的旅游服务等行业中得心应手,从容应对跨文化交际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篇5

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口号,标志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经历30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高水平会计信息化人材的匮乏尤为突出。对于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一技之长,掌握熟练第一线的工作技能、职业技能的高水平会计信息系统人才迫在眉睫。

一、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现状及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形成现有的教学模式:按照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供应链、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四部分;教学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常规方法;软件采用用友公司提供的财务软件“用友ERP―U8”演示版;基本教学过程是:教师模拟一个企业的电算会计资料,按照会计操作流程,通过讲授或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课程考核分理论、实操、平时表现三部分,但实操评价无标准。

经过教学改革,课程实现了“做中学,重实践”,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学生对顺序操作掌握良好,但是操作结果不符、学生就无法判断错在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错和如何解决,面对问题束手无策,不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信息化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会计软件也由此多种多样,学生就业入职经常出现所学的不是企业所使的状况,必须从头学起;会计信息化产业越分越精细,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构成和岗位知识结构不断变化,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难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无法及时满足这种激烈变化的需求。课程考核分理论、实操、平时表现三部分,但实操评价无标准。

二、深化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针对会计信息化产业更新升级快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为了给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不断深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具体举措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运用障碍教学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平时操作中越是出现的问题多,学生操作技能越好,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越好;反之,平时不出现问题的学生,一旦操作结果不同于预期,常常束手无策,对系统的理解比较浅薄。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特征,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对重点、难点和错误率高的环节运用障碍教学法,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所谓障碍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陷阱,形成障碍,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知识,实现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障碍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主要区别在于:常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不出现问题;障碍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障碍教学法使学生深人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逻辑,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的评价标准

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突出实践为出发点,课程成绩按理论占比50%,实操占比40%,平时表现占比10%的比例反映学生成绩。理论部分成绩评价由课程考试的纸质卷面得出,但教学过程中,实操部分的评价没有标准,仍由任课教师自行核定。为了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以用友ERP―U8为例,实操内容涉及会计核算部分(初始设置、总账、报表),根据学生财务软件账套操作完成情况,设计课程实操的评价标准,见表一。补充了实操的评价标准,整门课程可以准确全面核定学生成绩。

表一:会计信息系统实操考核评价表

姓名 学号 分值 得分

期初设置

(10分) 基础信息和会计科目完整 5

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并正确 5

总账

(10) 凭证填制完整、分类正确 6

凭证已审核,操作身份正确 2

凭证已记账 2

报表

(20) 资产负债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10

利润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5

现金流量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5

账套相符 相符,有成绩;不相符,为0 一票否决制

成绩 上述八项的合计 40

说明:1.此表依据学生上交财务软件账套评定。

2.此表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成绩存档。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一方面扩大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范围,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进管理理念。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难以停止学习的。同时,在终身教育计划中,个人教育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在职业教育中着重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判断、主动思考和自发归纳总结的习惯,使个人有自我培养的能力和意识,认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参加后续教育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培养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育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影响,各自不能独立存在.教不能偏离学,学是教的最终目的.教师不能在脱离学生学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出调整,使其更加完善.我国的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化学课中,教师都片面重视教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突出教师“教”的过程.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需要科学的指导,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预习、听讲、做作业、复习、接受检测等多个环节,如果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处出现了问题,教学效果都不会良好,甚至削弱学生的自信心.长时间之后,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甚者,会造成学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因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处地方.教师要悉心教给学生每一处学习环节中的学习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学习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就能够利用丙酮和乒乓球来制作粘合剂,也能够明白明矾在制作油条时的作用,这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进而会大大提升对化学的兴趣.

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教师向学生教授学习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会学.当前情况下,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懂得如何学习,他们往往在课堂上机械地抄写笔记,殊不知,这并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绝对不等同于在课堂上听课、做笔记,课下做作业,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的前提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是相同的,可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同,对成绩出色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后进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就连上课听讲也是漫无目的地“瞎听”.善于学习的学生能够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在听讲的时候能够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所以提出问题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合作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逐一进行分析,力争使学生彻底搞懂.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适时提出合理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教师基本素质

教师首先要设法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才能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传授化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学法指导,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基本素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关于化学中基本概念的记忆不能使用机械背诵的方法,而是首先要理解概念,然后还要弄懂概念的内涵,这样才能记得牢.当我们学习酸碱盐这节内容时,需要判断硫酸钡、硫酸、碳酸钙以及三氧化硫这几种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的范畴.这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用电解质的概念来衡量这些物质的特性.比如,尽管硫酸钡在水中呈溶解状态时不属于导体,可是它熔化成液体之后却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硫酸呈熔化状态时不属于导体,可是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却能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碳酸钙溶解在水中时不导电,可是碳酸钙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应该划入电解质的范围;三氧化硫呈熔化状态时不导电,在水中溶解时能够导电,但这是离子作用的结果,因此三氧化硫不属于电解质.化学中物质的基本属性与概念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高中学生学习化学这一科目时,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还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教师也需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玉莲.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探析[J].才智,2011(21).

[2]宋玉芳.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篇7

关键词:初中  基础知识  思维能力  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57-02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九年级中考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笔者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1 明确目标,以“本”为本,强化基础

首先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这是命题组的专家们中考命题的依据。通过研读《课标》,可以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临到中考,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地看一遍课本,没有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的复习等于没有复习。其实,中考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而成的,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等常被用作编题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考前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必要时还可自己写出阅读总结,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除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种现象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进一步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辅之以必要的实例佐证。

2 注重复习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2.1调查摸底,有的放失地复习

通过基础知识检测、提问、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中存在的疑点、盲点,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教师针对疑点、盲点复习,有效消除疑点,填补盲点。否则即使教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复习的内容无法掌握,更不会理解复习内容。

2.2建立网络,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化学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形成网络。一方面,学生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另一方面,学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意义、写法;(2)化学式——意义、写法、计算等;(3)化学方程式——意义、书写步骤(配平)、注意事项、计算等。

2.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创设情景

复习时教师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将化学知识的复习融入社会生活生产中,这样既能对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加强学习,扩大信息来源,关注与生活、生产、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新理论)上一届高考题目竞赛题目中的信息来丰富复习内容,在这些信息处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给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灵活运用解答,例Fe+CuSO4=FeSO4+Cu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反应,针对该反应,联想到金属及金属铜的冶炼,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和盛装容器,金属活动性探究等方面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进行知识深化,达到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加碘食盐”、“加铁酱油”为例,既可以围绕元素的有关知识设计问题,又可围绕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及计算,还可从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反应原理及检验等方面设计新的问题。

2.4重视问题设计,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设计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首先问题应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复习是初中化学整体知识的展示,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代表,设计问题时应从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同时,深化对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转化,认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例:“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如: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 6CO2+6H2O光合作用 C6H12O6+6O2

B. CO2+3H2催化剂 CH3OH+H2O

C. CO2+CH4催化剂 CH3COOH

D. 2CO2+6H2催化剂 CH2=CH2+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篇8

论文摘要:在高职高专多年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结合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一场行之有效的改革。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对待实验课程的认识入手,深入浅出。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相关性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高职高专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太过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学使用的实验教材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经典实验虽多,但是现代实验太少。导致学生跟不上最新的科研成果。由于使用的教材陈旧,现代的实验基本没有,学生也就不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实验教学的时候,基本只安排一些经典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摆脱枯燥的理论,开始实践。但是现在的无机化学实验根本不能说是探索创新,更不能说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与现代国家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教学观念太过陈旧,方法百年不变。因为使用的教材太过陈旧,势必带来很多教学观念上落后的问题。学生做实验每次都是先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预习,实验之前,教师也都将实验的现象以及原理进行详细的解析,实验所需要的仪器、以及药剂配置都已经准备好了并摆在试架上,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动脑思考,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方法一成不变地定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每次都以这种模式进行教育,学生早已丧失了新鲜感。也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本都是验证性固定实验,设计性实验基本没有。实验的目的大多是在有趣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无机化学实验尤其是元素性质实验部分的教学方法基本采用验证式的教学。所以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所讲解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就代表一个实验教学的成功结束。但由于元素教学部分的实验内容过多,实验完成后学生对于实验本身根本就没有印象。在这种单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受到很大的压抑和束缚,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无法激发。

(四)相对先进的仪器使用太少,创新性实验较少。化学教学使用的仪器相对于科研部门来说都是落后的、简单的、淘汰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和国际接轨,无法和国外高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上抗衡。国外教学实验使用的仪器普遍都是非常先进的,与科研使用的仪器根本没有差别。

二、高职高专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改革

(一)改革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依照。没有一本好的教材就无法使学生学到好的知识。不改革教材也就无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也就无法对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对于陈旧的不能赶上时展的知识大量删减。不断增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只有掌握了最新的知识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发展与需要,才能与国际接轨,让祖国更加昌盛富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拥有适应这个信息时代的能力。只有掌握了核心的科技,才能掌握美好的未来。

(二)改革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心脏。没有一个好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一个健康的未来。以前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多边化发展的时代。无法适应经济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墨守成规的跟着老师的照葫芦画瓢。但是这样的实验只能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面对社会的需要,这样的能力远远不够。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更加实际的实验技巧和能力。由于科技发展的太快,学校已经不能很清楚的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就业理念,也不能紧密地结合专业特点,更无法灵活地运用实验资源,一味只图简单完成任务。致使实验教学根本无法突出针对性,导致学生缺少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三)增加设计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课业基础上,设计性试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不再被枯燥的课本内容所拘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首先我们只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实验进行改革以及改良。这样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等学生积累了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的时候,可以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们只要给出设计实验的题目,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案,来完成我们交给他们的题目。以此来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四)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就实验器材落后的问题,我们必须添加高端的实验仪器,来与国际接轨。这样他们以后到了世界上才有和发展中国家学生的竞争能力。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没有先进的实验仪器怎么能培养出来能够使用先进仪器的人才?我们要让他们熟练操作各种高端实验仪器。让他们的知识与时俱进。

三、规范实验教学过程

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环保。

(一)不少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被忽视。实验室缺乏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化学实验避免不了要经常使用强氧化性腐蚀性的药品和玻璃器皿等,如果操作不当,及其容易引发实验事故。甚至导致学生受伤,甚至死亡。而现在许多实验室缺少完善的安全保护条件,一旦遇到意外事件,无法及时的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就很有可能因为错过最佳处理时机而引起很大的不必要的麻烦。

(二)关于环境保护这方面做的更差。很少有实验室有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大多都不去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毒物的处置。以至于学生随意丢弃。虽然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数量和强度上相对于那些工业企业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根本不值一提,但由于其成分复杂,而且学校场所特殊,累计效应不能忽视。万一污染环境,导致学校供水质量出现问题,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017202

作者简介:温贺平(1984-),男,硕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与计算机组网教学;胡选子 (1965-),男,博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智能计算、机器人。

0引言

计算机组网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技能课。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网络建设与维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同时对大量已成功实施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管理、维护等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使学生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及维护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系统关系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由于网络技术自身范畴定义的扩大及应用的普及,传统的计算机组网教学内容呈现滞后状态,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组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理念落后,束缚教学质量提高

在传统计算机组网教学理念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对于实验教学,并没有去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授课过程中,大都以板书方式进行讲解,往往容易出现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实验操作缺乏有效指导,出现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情况,从而导致计算机组网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1.2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计算机组网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实操。基础理论知识的授课多以教材为基础,高职院校中存在一些教材陈旧、与社会脱节较严重的现象。与理论实操相关的实验室环境、实验指导书等也存在类似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因为资金投入、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原因,甚至没有专业的组网机房实验室。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只能通过理论知识来理解这门课程,难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3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计算机组网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很多学生容易望而生畏,甚至早早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2组网课程教学多元化思路

通过了解和分析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的特点及现状,可以发现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作为探析高职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新思路。

2.1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高职组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强调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例如,有些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对网络设备指令、服务器的应用操作熟练,但却不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不了解OSI七层模型的真正含义、无法区分TCP和UDP工作方式差别,等。这样,就会出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逐末弃本的教学方法,将会禁锢学生今后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学好基础理论知识,为计算机组网课程打好基础,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

2.2课程教学融合新兴技术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组网课程教学也应当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融合新兴技术是课程教学的必要因素,通过结合生动鲜活的实际案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实验教学方式多元化

计算机组网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指内容、形式、方式等各个方面的丰富化。第一,利用专业实验机房教学;第二,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第三,组织实际工作环境参观教学;第四,利用网络资源等其他方式辅助教学。

2.4加强师资队伍技能锻炼

本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能力,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会对教学带来便利。有些教师虽然学历和理论水平比较高,但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偏向于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太难懂、脱离现实等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技能锻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5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是教学目的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精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优质条件,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2.6加强课外实践与提高

课外实践是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课本内的知识自然是基石,但也难以准确详尽地描述实际的工作环境,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不可或缺。计算机组网课程的课外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如参观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机房及网络环境、鼓励参与学生网管实践活动、组织到校企合作的网络公司参观考察等。

2.7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等级考试,做到以考促学,以学助考

Packet Tracer软件就是Cisco公司为CCNA考试提供的一款模拟软件,课程教学与等级考试相结合,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明确的目标。课程教学中的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保证比较好的通过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总之,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当前环境下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其教学特点和现状,针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课外实践等多个方面的探析,提出了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新思路,探索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改善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响.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2).

[2]朱亚东,陈玉.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的深层思考[J].职教论坛,2012(8).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方法

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全面和有效的评价,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和中心环节,是不断促进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基本采用学生打分、同行打分、领导与专家打分的方式,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权重的确定也是平均分配或主观划定,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学科不同、个人好恶、学生对待评教的态度等许多非可控因素直接影响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判断,导致教师对评价结果不认可。由于传统评价方法只有初步的定量分析,缺乏坚实的分析理论支撑基础,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可信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科学的易于量化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引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到目前为止,教学评价所用的量化模型主要有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性)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三类。具体来讲,确定(性)数学模型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方法等;随机(性)数学模型有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等;模糊数学模型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模糊积分模型、灰色数学模型等。笔者将结合近三年相关文献对高职高专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层次分析法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处理多目标、多标准、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需要有一种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系统分析、决策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而层次分析法较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其核心是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吴骏对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4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很好地克服了以往在确定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影响过大、以偏概全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和准确。刘敏慧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以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评价中的主观性,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王春媛讨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若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利用该模型进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过强、评价过程较复杂等缺点。

模糊数学分析法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评估涉及的因素较多,而且这些因素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部分学者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曹进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学为研究对象,构建实训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实训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实训教学质量状况,增加了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可信性。许悦珊在对某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估时利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对评估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性模糊评判,使得教学水平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公正。伍建桥就如何设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应用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模糊数学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体系上是严密的,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而且可编制程序设计,用微机给出综合评价的最后结果,使用方便。周世学等借助模糊聚类分析测量了教育因素间的指标值,并计算它们的相关值,建立了教育研究评判指标,对某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分析综合、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思想注入了教育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使得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

目前,评估主要是概念性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模式,导致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人工神经网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计算方法,它具备两大特点:一是网络的输出精度取决于输入的训练样本的数量,训练样本的数量越多,输出的教学效果评估值就越接近于实际评估值;二是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在不了解数据产生原因的前提下,对非线性过程建模。因此,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模拟任何非线性连续函数,比较适合对教学质量评估建模和分析。易少军等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建立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对若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令人满意。王春媛讨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构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若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模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过强、评价过程复杂等缺点。谢虹也针对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利用神经网络的结构特性,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确定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将评价指标作为输入,评价目标作为输出,通过对模型的训练,经仿真计算证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辨识精度。徐高欢建立了基于rbf网络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利用有限专家评价结果作为训练样本来训练rbf神经网络,自动建立适合的评价模型,寻找专家评教结果与学生评教结果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使计算机模拟专家评价思维得出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李秀芳利用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构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模型,并通过“六步法则”将其应用于模型构建的整个过程。由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建立在融合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补偿神经元来执行补偿模糊推理,动态地调整模糊规则。因此,该模型评价精度较高,有利于合理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将有效促进学校推行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其他分析方法

葛莹玉等将属性评价模型应用于评价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构建了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属性评价模型,不仅为学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合理的综合评价新方法,同时也为及时发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邹胜良等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建立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rough set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对若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能科学有效地得出评价结论,而且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陈良堤等构建了基于多分类svm(支持向量机)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此模型可以利用有限的专家评价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寻找专家评教与学生评教之间的内在规律,克服学生评教的局限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覃宝灵提出基于决策树技术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质量评价之中。由于决策树技术采用信息增益作为决策属性分类判别能力的度量,进行决策节点属性的选择,这样选择的节点属性保证了决策树具有最小的分枝数量和最小的冗余度,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度挖掘,基本解决了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不合理性,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邹文林等讨论了证据推理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他们认为,证据推理满足比概率论更弱的公理体系,并且能够处理未知引起的不确定性,从而把不确定和未知区分开。因此,在未有先验概率的条件下,证据理论能够对多属性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可以满足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为教育质量评价引入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但对评价中出现的证据冲突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李明惠的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使各个测量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使分散而复杂的测量趋向整体和简单化,同时便于掌握各个测量要素背后隐含的内在因素,从而找出各复杂因子的主要成分,实现指标的简化和指标筛选的科学化。因此,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筛选、合并各评价指标,提高评价指标质量,达到优化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结语

由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多向化。为此,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评价数据。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上述各种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得出了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但仍存在两个亟待改进的地方:一是随着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向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转化,应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动态模型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打破数学理论的制约,实现在一个模型中包含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让每一个模块都找到最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搞好模块之间的衔接。

毫无疑问,随着数学分析理论的发展,必将出现更多的教学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为实现高效、科学、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奠定基础,有力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骏.ahp方法在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5):39-40.

[2]刘敏慧.层次分析法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