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15:5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上学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一上学期学习计划

篇1

课前自学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的基础。如果搞不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

2.专心上课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 。

3.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4.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

5.系统小结

进行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篇2

一、中小学现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相对来说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小学主科较少,以语、数、英为主,小学语文教师多数只教一个班兼班主任,并且每天基本有两堂以上的语文课,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下午的托管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可以辅导做作业或做练习。晚上的作业又能让家长进行辅导,几乎日日有“家听”、“读书”、“背书”等作业。老师又对作业精批细改,要求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就连写作文,很多老师都拟好“套路”给学生,要么给范文仿写,要么有固定格式,甚至有固定句子: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总是“我在海边拾起一颗闪亮的小贝壳”;一写读后感,结尾总是“我掩卷沉思”。可以说,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的依赖性强,不注意总结学习方法,缺乏独立钻研的习惯。

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增多(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又各有难点和重点),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难度增大(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问题)。而且不是语文一科难度加大,而是所有科目难度同时加大,对于学生来说就很困难了。并且中学课时紧,一天只有一堂课,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学生可能连当天的知识还没有掌握,第二天又要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不懂得预习和复习,日积月累,就会有学习障碍,成绩也自然不理想。而随着难度的加大,家长也难以对孩子加以辅导。加上由于大多数教师至少教两个班,老师不可能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总之,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

从上可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分化,自然感到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累积,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工作。

向学生讲明白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变少,学习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并且可以向学生讲解初中语文知识体系,让学生对自己在初中阶段该掌握什么有个大致了解。同时邀请上一届优秀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小学时的作业本、笔记本、试卷及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爱好特长等情况。

2.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发问讨论;每日一回顾,每周一小结,每单元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养成并且提倡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切合实际的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坚持课前阅读教材预习,课上抓住重点记笔记,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等。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教科书,帮助它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及时归纳所学知识的习惯。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竞赛、语文活动、展览等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

3.了解小学的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使初中和小学在教学上形成一个整体。

课堂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跟学生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如学习文言文《童趣》,可以让学生复习《所见》《村居》《池上》《小儿垂钓》等充满儿童天真情趣和乡土气息的诗词;学习朱自春的散文《春》、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时,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背诵小学时学过的《春晓》《咏柳》《泊船瓜洲》《忆江南》《小池》《江南春》《清明》《渔歌子》《春夜喜雨》等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学习《山中访友》时,可以让学生复习《山行》《寻隐者不遇》《鹿柴》《题西林壁》等描写山景的古诗。

4.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中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课堂中可运用多种手段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例如教《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把其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又如文言文的复习比较枯燥,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复习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语文活动来让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例如初一一入学就可以举办一个采访活动,让学生任意分组对老师们甚至是校长进行采访,既让学生锻炼了在小组中的协调、合作能力,又能与老师进行沟通,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5.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差距较大这一特点,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几乎所有学生上到初中后,都有向上的愿望。但是如果用统一难度、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往往是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消,这也是学生中抄作业的越来越多,放弃学习的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所以初一一开始授课要放慢脚步、放低要求,然后慢慢加快进度、缓缓提高难度,并且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设计的课堂练习也要有几个梯度。确保全体学生参与,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提问,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因人设问,使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所长尽量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动口,不让部分人代替。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朗读,可以让他多朗诵;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让他参与课本剧;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多让他上黑板做练习……此外,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提问学生的数量始终有限,所以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每日一讲、小组比赛等,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为防止一部分学生掉队,对学习较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为他们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且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以优带差。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家长的辅导、督促较多,上了初中应该逐渐走向自立。

在初期,家长不宜马上放手,否则一些不自觉的学生会由于“自由”走向散漫。所以,还是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等。并让家长明白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重要性,在日常营造良好环境给学生,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子女、老师交流,共同做好衔接工作。此外,明确初中成绩比起小学有一定后退是正常的,消除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包袱。

7.做好考试评价的衔接。

作好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式的衔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考试其内容、形式、方法等有很多地方不同于中学,因此,小学六年级教师应适当渗透初中一年级的有关题型和训练考试的要求,中学老师也应在开学初期尽量使用小学阶段学生熟悉的内容和题型做到平稳衔接。在评价方式上,尽量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和信心。

8.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逐步适应中平稳过渡。

篇3

参与者:汤京玲 左自然 王玉兰 郭德英

殷 英 谈艳萍 涂文红

主持人(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六年来的课改实践,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收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凸显出来,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不少在小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升入中学后,却出现了学习茫然、困难的现象,知识、能力、心态的缺漏凸现无遗。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会逐渐淡化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落差,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问题

汤京玲(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不断进行着增、删、改、补,教材建设日趋完善,但中小学教材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学有的学科教材内容与小学重复过多,造成教材资源浪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兴趣大减;有的学科教材衔接跨度过大,出现断层,导致知识系列出现漏洞,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有的学科教材片面强调本学科的知识性、重要性,以至面面俱到,层层加码,造成教学内容深、难、重。从现行教材来看,小学阶段各科教材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知识点少,多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而中学阶段教材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骤然增多,除大量需记忆的知识外,更侧重于分析与理解,学生思维的难度增大。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多选用记叙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而初中语文教材则编入了大量篇幅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选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出现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茫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左自然(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初中与小学在教材内容的衔接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小学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初中有的学科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这是小学与中学教材内容上存在的落差。其次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法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小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因而进度一般较慢,而中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在教法上进行改进,教学的进度相对较快,即使是重难点内容也不可能“细嚼慢咽”,反复讲练;在教学方法上,小学教师扶得多些,指导得也细些,对作业、练习的检查、督促抓得较紧,而中学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这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缺少压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另外小学学习内容相对较为形象直观,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初中的学习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在思维方式的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述差异的存在,致使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后感到无法适应,成绩开始滑坡,学习进入“困难期”。

王玉兰(江西省九江同文中学):实施新教材后,学生所学知识点是呈螺旋形上升的,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之所以会出现“滑坡”现象,就数学学科而言我认为:小学数学新课标注重学生感性知识的积累、学习,讲究“面”而不深挖“点”,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直接感知上,而对数学规律的认识缺乏理性,如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运用等,这些方面都非常欠缺。而中学数学讲求综合性,对数学方法、思维的熟练运用程度,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训练要求都比较高,学生一时半会难以适应,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自然会受到一些影响。

郭德英(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前面几位老师的分析我很赞成,但我认为因年龄特征和管理方式上的突变也是导致学生“瞬间休克”现象的原因之一。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比较服从师长的教导,没有明显的叛逆心理,自我意识相对淡薄,容易随成人的意志所转移。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习惯于什么事情都“包揽”。长达六年的牵引式管理,学生往往处于服从和被管理的位置,缺乏独立思考和践行的空间,因此大多数小学生缺乏独立性,他们依赖性强,自理能力也差。而初中学生正由儿童过渡到少年,其生理和心理慢慢走向成熟。初中教师因谙熟此阶段(学龄中期)学生的总体特点,往往容易忽视特定时期(刚升到初中)学生所面临的转折困难,更习惯于放手管理。教师管得不那么细了,这就使得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感到放松,如脱缰的野马,但轻松之余并不明白应该如何去适应紧张的学习。尤其是一些依赖性强的学生,就像一个被人扶着走路的孩子,扶助的手突然松开了,走起路来东倒西歪,无所适从,因此在学习上易出现落伍、滑坡、走弯路的现象。

主持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材编排的差异,又有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同,我认为,学习科目的增加也是一个原因。那么,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搞好小学与初中学习的衔接,使学生的心理适应中学的学习,知识和能力都能衔接自如呢?

对策

汤京玲(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小学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彼此沟通,用好教材。小学高段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教学方式等,适当地按中学的教学要求试教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前就能够了解一些中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既重视语文基础,更要重视阅读积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同时适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初中教师尤其是初一教师,应瞻前顾后,吃透两头,即了解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找出中小学教材内在的联系,以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教学时应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进度,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减缓教学坡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逐步掌握初中教材的特点和中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及规律,使之逐渐适应。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脉络,进一步明确初中教学的要求,那么在教学中就会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殷 英(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过渡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一是化繁为简,实现教学方式上的过渡。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教学形式,以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中学语文课堂上形式较简单,课堂容量较大,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所以,要想实现两种课堂的衔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就应简化形式,把课文上扎实,课堂上注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课堂为基点,向学生的社会生活辐射,形成以点带面的知识串联式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二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注意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如要让学生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后自觉复习;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勤记笔记,大胆质疑;阅读时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课外阅读时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勤于动笔,并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谈艳萍(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在语文学科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我想补充一点。一是要加强阅读量的衔接。中学语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较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较轻松,教师要着力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可开出名著书目,规定学生阅读,并制作阅读卡,经常在班内交流阅读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爱读书、乐读书、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不断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为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加强教材内容的衔接。初中古文的学习难度大,但小学现行的教材却很少涉及文言文的学习,这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断层。所以小学六年级要适当渗透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提前进行古文的教学,配合教材补充一些简单的古文进行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的特点,不至于到了中学对古文相对陌生。

左自然(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几位小学同行所谈很有道理。特别是汤老师对初中教师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作为中学教师,有必要根据中小学教材的不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教育方法。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学内容有着连贯性,学习过程有着连续性,学习习惯有着一致性,相信中小学校加强交流,彼此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定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涂文红(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中小学衔接的问题,我从《数学课程标准》入手寻找解决方法,它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分成三个学段整合于同一本书中,这无疑是在提醒和引导教师去关注数学知识的整体学习。为了实现小学数学到中学的合理衔接,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仅仅了解小学阶段的课标内容,而应该做到通篇熟悉课程标准,并有针对性地对初中数学课本进行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基础数学教育的整体,对数学各部分知识的前需与后续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有目的性地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使之适应数学知识延续性的需要。新的数学教材同样在关注小学数学到中学的衔接。新教材对传统小学课本内容已经做出了许多新的补充与调整,如增加了有关负数、数对、中位数等许多以往初中课本中的内容,再如将解方程的方法由传统的按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解,改成用等式的性质解;在第二学段,倡导和鼓励学生用方程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面对这些补充与变化,现实是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总认为传统就是好的,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立足学生的中学学习甚至更长远的数学发展,教师应该克服旧观念的束缚,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思考方法,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郭德英(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在小学高段如何抓好与中学衔接的工作是我们共同的话题。我想从班主任工作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心理发展也处在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此阶段,他们思维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增强了,遇事更有主见了,情绪也不容易控制。作为小学班主任,到了高年级不仅要抓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乐观地对待生活,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挫折。二是要放手管理。在管理方式上,也要从扶到放。一定要放宽心,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要告诉学生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让学生有自己试着想办法解决一些事情的意识,而不是凡事找老师,靠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我觉得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多开展一些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活动。比如,由小组合作组织班级中队会;由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三是要家校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小学生主要的生活空间。在不同的空间里,他们的管理员不同。因此,要增强合力,调动社会、家庭的积极性,尤其是家长的力量,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有不少家长认为高年级的学生马上升入中学了,往往这时只注重帮孩子找个理想中学,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良好习惯养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整合家长力量,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家长不仅要担负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责任,更要配合学校敦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玉兰(江西省九江同文中学):克服种种原因造成的中小学之间的落差,引导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中学教师更负有神圣的职责。教材的难度加大是事实,但只要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小学教师只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就能帮助孩子顺利越过中小学衔接这道难关,实现自身最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