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8 03:0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

篇1

思想品德学科担负着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堂更成为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教育,引导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的主阵地。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灌输,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真正达到思品内化的目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不仅使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2)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品德内化。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许多理论概念显得抽象难懂。其实,再艰深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再难懂的概念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对此,信息技术正可以大显神通。

比如在教授“学会自我保护”一课时,笔者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当堂检测、反馈解析,而是用多媒体播放《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课件,从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讲起,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情境,深深触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然后,整堂课都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展开,或讨论,或总结。貌似空话的理论不仅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更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完成由“知”到“行”的过渡,实现品德的内化。

3)借助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自主性学习有3方面突出特点。①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学习的控制者、包办者。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②学习的开放性。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内容的开放性,它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③学习的建构性。建构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它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的负担,而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更好地实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建构性。它更强调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做到自主学习。

当然,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运用要适当。借助信息技术,一定要根据思品学科特点、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参与情况,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恰当的精简、组合,适度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更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

篇2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生活方式,网络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多彩的网络精神财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网络,网络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深入分析并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才能正确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途径

1.网络文化通过影响社会环境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网络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逐渐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知识和信息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而知识和信息也是网络文化的核心,并推动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繁荣使世界的产业格局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网络文化渗透到人们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不在追求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网络文化就是通过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网络文化通过影响校园文化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随着大学校园的网络普及,大学师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逐步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传统的办学理念,现代高校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实行开放的校园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的学习环境,现代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学生不再受专业、课堂和学校的限制,自由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校园网络文化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学校内部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机理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作用机理来实现的。这些机理与网络文化之间相互联系,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

1.凝聚与向心心理

文化本身就具有凝聚的功能,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容易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并产生共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认同层次,区别在于文化的内在品质不同,特别是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最为深远。人们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信念和信仰,网络文化就是通过一定的信念和信仰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人们在广泛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融合多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达到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

2.渗透吸引机理

网络文化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就是通过日常的行为方式参与并接受网络文化,而网络文化则通过人们参与进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网络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认为一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3.自主构建机理

自主构建就是受教育者能动、自主的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受外界干扰。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之中,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受到自主构建机理的影响和作用。人们在网络文化里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加工,这是一种内化的过程,不受外在的强制力量。人们通过自主构建机理接受网络文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外在的文化形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认识,进而树立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策

1.确定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网络信息者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为本,保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向。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文化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提高自身对网络空间的鉴别力,保护自己不受不良网络信息的毒害。学校更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提高自身网络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培养

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培养,加大信息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鉴定能力,倡导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获得可靠信息,掌握驾驭网络信息的主动权。改变大学生传统的信息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强大功能和作用,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大学生遵纪守法。

3.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大学生不受有害信息的侵害,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加大技术设备和资金投入,确保高校信息安全;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各负自责,及时沟通,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陶金铭.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2005

[2]王淑芳.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篇3

一、明确目标,使计划具有指向性

不少学生进入初三以后依旧很迷茫,不知初中毕业后要做什么,不想学便不学,蹉跎岁月,荒废学业。没有目标,自然也就没有动力,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明确目标是制订与落实计划的首要前提。迈入初三这个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面对升学与就业的严峻挑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学年的总体目标,即:升入理想的高中;其次,我们还应该制定各学科、各阶段的一个个短时期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制订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跳一跳,摘葡萄”,略高于现在的水平,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可以达到最合适。合适的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目标越清晰、明确,越能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二、立足实际,使计划具有可行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在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时,我们每位同学计划的重点和要求应该是有差异的,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学习计划,才是切实可行并有意义的。在制订学习计划之前,我们必须认真回顾、总结自己以前的学习情况与基础,对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认真反思,弄清自己的“学情”,弄清楚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学科?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学习上还有哪些遗漏和不足?真正做到“认清自我”;此外,学习计划制订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与对比,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学习计划。

三、统筹学科,使计划具有平衡性

走进初三,即将面临一年后的中考。中考是对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各门学科的一次综合性检测,各科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才能在最后的中考中打好“漂亮一仗”。一般来说,做到“门门全优”是很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欢甚至“瘸腿”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能够统筹好优势科目和“瘸腿”科目的关系,优势学科应保持,同时树立“瘸腿就是短腿”的意识,制定“瘸腿”学科的“接长”措施,尽量保持学科平衡。特别是思想品德学科,在不少地区实行开卷考,但相当一部分同学却因为最后中考低分而影响了升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平时存在“思想品德开卷考,不再需要记忆和理解,只要考试时翻翻书、抄抄书就行了”的思想误区,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中考必考科目,虽然开卷考,但是试题注重能力的考查,凸显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且考试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平时。

四、规划时间,使计划具有高效性

前苏联着名诗人普西金曾说:“要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因为脑力劳动是离不开秩序的”。一个好的时间表可以对学习做整体统筹,从而节约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它可以将我们日常学习细节变成习惯,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有序。我们的学习时间主要有常规学习时间与自由学习时间两部分构成。常规学习时间主要是每日固定的学科课堂教学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必须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向45分钟要效益;自由学习时间是指课后归自己支配的时间,我们特别需要合理规划,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用来预习新课、完成课后作业、查漏补缺或者背诵学科主干知识等。一方面,我们要“见缝插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习惯。例如:中午下课吃午饭时食堂里人多队长,不妨错开时间,先坐在教室里看书或写作业;在上课或下课的往返道路上,利用走路时间在自己的脑中“放电影”,回忆当天或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等。另一方面,在计划中规划学习时间的同时,必须坚持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打“疲劳”战。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自主学习

1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命运,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

2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

2.1自主学习的特征表现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1],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现代化有效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被动、机械、他主,学生过于依赖,降低了教育的作用。自主学习的特征表现有如下几点

2.1.1自主能动性

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其他形式的他主学习,其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节学习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

2.1.2自立性

学习主体是相对独立的,会对自身学习具有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作为学生,可以尽可能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依靠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不过自立性中的独立并不是绝对的,学生不会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和教学。

2.1.3自我监控性

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能力及学习成果等等进行合理的审视、评价和调控,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自我调整,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危害

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中,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味依赖于教学者,特别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其具有的一定抽象性与待实践性,更会使学生进入单纯背文字的误区,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不仅如此,让学生因为背文字应付考试而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种负担,会使学生渐渐对其产生厌恶逃避的态度,不利于思想品德课的进行开展。

2.3思想品德教育中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具有“自立”“自为”“自律”等特征,自身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浓厚学习兴趣,能动地自愿自主学习。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改变传统接受性依赖性学习,帮助学生领悟到这门课的真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3.1合理提问,互动式教学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避免课堂的生硬,更能缓解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2巧用心理学提问

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中心,这就要求老师要巧用心理学提问,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笔者最常用的就是生活中的“鸡尾酒效应”,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人声纷杂的联欢会上,如果某个角落里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会引起你的注意而警觉;或者,有时候你还能通过别人说话声知道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总能过滤声音,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刚刚上课,学生们往往还没脱离下课的分散阶段,注意力并不集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开始新的课程。一般有随机点名、举手回答、集体回答等回答形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和反省意识,更能体现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性。

笔者记一次母亲节前夕与一个学生家长交流,得知近期其学生家长干活受伤,学生包揽了家里的绝大多数家务。就在第二天上的尊敬关爱父母这堂课伊始,特别对该同学进行针对提问,让大家知道其关爱父母的方式,并让其谈谈尊敬父母的看法,进而展开该课堂的教学。

3.3合理提问,互动教学

提问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进行滥用。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容易导致有的教学者整堂课一问到底,以为这就可以培养学生散发性思维,是个不错的方法。其实不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适得其反,学生更容易厌倦这门课,产生发反感的情绪,思想品德成了空谈,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对提问的频率进行合理地控制,而且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除了问题本身要贴合学生的兴趣,不同时候提出适宜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避免给学生留下嗦嗦的印象。

除此之外,问题本身不能太过宽泛,要细化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导学生珍惜生命健康成长时,如果问题是“你怎么看待这节课的呢?”看起来很有深度可是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要是把问题改成“遇到困难烦恼,你是怎么调整自己心态的?”就显得更有方向性。这种互动教学也可以提升到小表演小游戏,比如分组让同学演习一次拒绝社会混混劝其吸毒的小节目,更可以加深对该课时的印象。

3.4反馈学生回答,体现问题价值

有的老师喜欢说大家多多讨论没有标准答案,但又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点评。这就没有真正体现问题本身的价值。“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老师的责任就变成及时获取学生的回答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对好的答案让全班借鉴,出现的错误则对其引以为戒,肯定学生的回答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而否定时应该先不主动评价,让大家讨论,最后进行合理评价。这样反馈问题的机制既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强化,还能够更好体现问题的价值。

3.5进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让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其内涵,才有真正的意义。在一次邻里相亲的教学中,笔者提前要求学生回家主动帮助邻居,第二天就邻居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不让教学只成为白纸黑字,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带来的乐趣,教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乐趣。

4结语

如今,中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本文就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其策略进行探析阐述,希望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发挥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思想品德 教育教学 多媒体

我国网络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网络教学成为新时展的产物。教师与学生利用网络所具有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明白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有效利用,以便促进素质教育观念的贯彻。

一、网络教学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法律观念、社会责任等的课程,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网络具有开放性、时效性、虚拟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学生追求新事物、追求新潮的心理非常符合。网络资源的丰富一方面有利于教学实效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再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让教师不拘泥传统的备课形式,在备课过程中和其他老师交流切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得以提高,对教学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网络给思想品德课程增添了新的力量,让思想品德课程从过去严肃、枯燥的课堂风格转变成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传统课堂教学可以概括为: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一张嘴。传统教学主要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丰富内容,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比如在讲授“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内容时,学生不能够彻底明白到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样子,笔者组织学生观看我国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情况,了解各地区的生产发展状况,让学生对“初级阶段”的了解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实际具体情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集现实性、理论性和开放性于一体,这些特点让思想品德教学更适合应用网络资源。教学者可以从网络资源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再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取经应用”,取长补短。与此同时,教学者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也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科学适当的网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

3.利用网络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普遍的感性思维不较强,而抽象性的思维不足。在思想品德教学课程中,怎样才能把比较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形象化的材料,让学生接受知识更彻底全面,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融入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学者利用flas、图片展示、音像等手段将书面知识具体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书中所讲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网络教学的融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活泼,无论是教学者还是学生都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4.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氛围。

网络资源中包含各种丰富的知识,将其引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载体,启发学生参与民主性、合作式的教学,以此营造新颖和谐、实效性高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发展。比如在课堂中加入文字、图片和其他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得到解决,让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高。

三、结语

网络时代的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将多种课程资源整合,将学生由现实课堂带入虚拟课堂,让枯燥呆板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让书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实现教学中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有效交流,让知识的传授与教学信息分析、决策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健康发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万能的,我们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苗楠.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2):47.

[2]张正兵.网络环境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的探索[J].新课程,2013(3):95.

[3]蔡长春.网络在初中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94-95.

篇6

初中思想品德微课教学方式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微课堂成为微时代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实施“微课堂”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激发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但是,作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新鲜事物,教师对微课教学理念认识较为模糊,教学方式也处在一种摸索状态。

一、微课堂的概念界定

1.“微课堂”概念的缘起。“微课堂”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课程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根据在线学习和突出关键的教学主题内容的短时间视频或音频在教学中的运用,首先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然后引申出来的。微课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以教师有侧重点的教学课例片断为主的课堂教学视频,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堂的录制时应注意教学内容问题的聚集,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注意突出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使课堂内容更加精简,大大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2.微课堂的概念及其特点。我国首先提出微课堂的是高级教师胡铁生。微课堂是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更有优势的教学资源。微课堂的主要载体是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自己围绕某个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的过程,这种视频可以在课堂内外进行拍摄。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堂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经典性、容量小、真实性、时间短、内容少、针对性强、制作简单、凸显情景、易于分享。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微课教学方式的现状

1.忽视“微课堂”教学核心宗旨。但纵观当前呈现的“微课堂”,过多的侧重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作为教学核心的学生对其的感知与认识。甚至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忽视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能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场景中,不利用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

2.“微课堂”资源体系未形成系统性。一门微课的设计构思出来后,需要经过老师和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完善,这样的微课才会充满生机。片段化、碎片化的微课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划分和归类,需要在一定的结构上进行有意义的关联,但是这种关联是网状结构而不是线性结构的,是动态前进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师生在教学中的评价和反馈是形成动态化的学习资源的根本。建立系统化的微课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也可以供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教学。

3.老套教学方式与先进教学方式的结合。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微课教学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教师在微课教学中的角色没有转换好,仍然存在用“微课堂”这个新方式装下旧友教学模式这个“老酒”。简而言之,就是教学仍然“换汤不换药”,教师的角色依然是过去的“主宰者”“传授者”,而没有转变为“指导者”“激励者”“顾问”等角色。

三、如何改进初中思想品德微课教学方式

1.发挥“微课堂”学生的能动性。“微课堂”教学的主人公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个性化教学就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个性化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并投入到学习中。德育应该回归生活,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要真正内化为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和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生成过程。

2.“微课堂”主题突出,案例运用得当。一段思政微课就是一个主题,一段思政微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基于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一个思政微课它所包括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案、重难点突破、练习测试、学习策略、教育教学观点等,因为微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一段思政微课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内容相对完整,让学生能够在段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案例教学必须遵循目的性、客观性和典型性的原则,进而通过相关主题将微课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微课资源。

3.微课教师的自我提升及角色转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且有很大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微课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还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

四、结语

当微博、微信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微课堂”已经不是陌生之物,它必将是未来课堂的必然之物,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集灵活性、内容集中性、针对性于一体,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微课堂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微课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和难题,但是只要我们能正视问题,积极应对,相信“微课堂”在不久的将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智.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教学与管理,2015,(05).

[2]王强.微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讨.新闻传播,2015,(09).

篇7

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方面。不少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少、简单。但经过调查却发现许多学生早已习惯于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完全依赖教师,能够有意识讲究学习策略主动学习的学生不多。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时间备课,找资料,设计情景,到课堂上却由于学生配合不好,使一些设计好的活动无法顺利实施,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2.教材方面。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素材源于生活,时代气息浓厚。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是因为新教材无固定知识、内容相对少、互助活动多。新教材提倡“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方法,许多内容都要求学生自由讨论、交流看法、发表评论、再开辩论、现场采访等。这对于知识面较窄,生活阅历较浅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困难,导致很多活动无法富有实效地拓展。

3.评价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多元化评价,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还评价学生个体的兴趣、态度、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改进。可实际的评价是仍采用期中期末考试的模式,试卷仍然过分重视测试内容的准确性,这有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果不改革考试制度,课程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会有很大的难度,对学生的评价也就很不科学和全面。

4.教师方面。有些教师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重视也不善于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新教材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中大量的跨学科、跨时代的素材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自身知识和水平的欠缺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应对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思想品德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以教促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很多老师都认为好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因此,面对大部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如何让学生“爱学”“想学”“会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如果把学生比作泉水,教师就是一个掘泉人,教师的职责就是使泉水喷涌而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要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能跑则跑,能走则走”,体验成功的欢乐。再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老师的尊重、信任、期望中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比如,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大胆打破教材的框架结构,重新调整和组合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就应该删去一些难度大、不易接受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如在教学有关传媒方面的内容时,增加一些网络媒体材料,让学生就网络对中学生的利与弊再开讨论,使学生对网络有清楚的认识。

3.更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信息量大、贴近生活、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通过看、听、说、用,感官受到综合刺激,极利于知识的获取。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使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便于随时创设情景,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课程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性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有机和谐统一起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几年中考试题突出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应用题、能力题。这些新举措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对中考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

篇8

主题词:后进生 素质 教育

“后进生”通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品德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没有自信心,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去年开始笔者担任我校几个班的“后进生”集中起来组成的特殊班级──“综合技能班”班主任工作,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技能班”的所有同学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成绩、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全班大多数同学通过了“江苏省机中级”,多人参加省市比赛、全省文娱汇演、计算机网页制作比赛并获奖,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一致好评,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一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后进生”是可以教育好的,而且可以在“后进生”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下面谈一谈在“后进生”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感受。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读书知理,学做人。对“后进生”进行素质教育,首要任务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一要进行法纪教育,教育他们做一个守法公民,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正确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同时要求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善小而不为”,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益的合格市民、合格公民。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奋斗目标,没有学习动力,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因此,要在学生中以比尔?盖茨、徐虎、张海迪为榜样,谈理想,讲信念,帮助他们胸怀崇高理想,树立远大目标。

二、发现闪光点,找回丢失的自信心。

人最可怕的是连自己都不相信,许多“后进生”由于各种原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心,总有一种“我如人”、“我不行”的低人一等自卑心理。因此,帮助“后进生”找回丢失的自信心是素质教育重要一环。

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后进生”找回丢失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相信自己创新潜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都会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培养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学习。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提到学习就头疼,一提到学习就产生畏难情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化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种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寓学寓乐;可以从最简单操作实验开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喜悦,培养学习兴趣,开创学生主动学习的局面。

四、掌握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方面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人鱼,不如授人取鱼之道,给学生知识,不如先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有必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必须全面掌握各个学习环节的具体方法。即要掌握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应考方法。这里介绍一种“三五”学习方法,该法的基本的要素是:五要?五先?五会。

五要即:

一要围绕教员讲究开思惟联想;

二要理清教员讲述和教材文学叙述的思路;

三要听出教员讲课和重点难题;

四要跟踪跳跃听课学习的障碍,不受干扰;

五要在理解基础上扼要笔记。

五先即:

一先预习后听课;

二先尝试回忆后看书;

三先看书后做作业;

四先理解后记忆;

五先知识整理入眠。

五会即:

一会制定学习计划;

二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

三会进行学习小结.形成结识结构;

四会提出讨论学习;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92―01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比率

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尽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增加学习的机会;保持课堂的动量平衡,使教学节奏紧凑,学生在课堂里总是有事可做;善于通过课堂提问及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另外,注意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交错安排,以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倦。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的工作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利用设计的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求知、总结、体验。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主能力。

3.创造环境,创设情景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造英语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说英语,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例如,在教室里张贴各种英文标语,这些标语应该是激励人的名言警句;课桌椅的摆放也应便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活动的展开等。创建友好、平等、互动、支持性的课堂管理与激励机制,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怕犯错误,不怕丢面子。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话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话题,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在自然情景和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和使用语言,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学生知道,语言主要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培养他们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以及自己动手、动脑、动嘴的习惯;形成管理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正确态度和强烈的动机;使学生能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运用和调控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资料和活动;能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根据具体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进行调整。

5.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学

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习内容贯穿于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动手、动脑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同新课程的理念完全相符,即学生在参与中才能学会乃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通过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学生不但觉得上课有趣,而且觉得一些知识学得很快,用得上,也不容易忘记。

6.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愿意配合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并努力学好这门课。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处处尊重学生,平等、真诚和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英语学习上的障碍,对他们问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讲解。这样,便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想、敢说、感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从而保证学习活动顺利、高效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应当注意三点:第一,与学生平等对话;第二,要信任学生;第三,要赏识学生。

7.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策略之一。教师要以教学内容和活动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未来的命运。

篇10

【关键词】学生 知识 品德

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应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重视知识学习,狠抓学生纪律,确保优良的学习环境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工作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学好功课,并且同任课老师密切配合,不断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良好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保证。班级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外,还要制定班规,对学生严格要求,以确保正常秩序和各种工作、活动的开展。通过班会、平时教育、学生座谈等形式,反复强调校纪班规,让学生牢记在心。班委会、团支部应主动、积极配合班主任维持好班内纪律,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树立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对活泼有余而勤奋不足的学生,要加大谈心力度,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特别是让他们去掉依赖思想,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当今社会,竞争意识尤为重要,教育学生不怕在学习上“出风头”,使得优良学风初步形成。多找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习上的得和失,总结经验教训,订下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普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转变学习态度,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付诸实施。随着学风的扭转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自然会有较大提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需对学生一视同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师爱是神圣的,在于它有很强的公正性和使命感,班主任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要求是均等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利于班风的建设。无论好生差生,我们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光在课堂提问机会上人人均等,更要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学困生对老师的态度尤其敏感,对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有可能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一个启发性的动作,会掘开他们智慧的泉水。在排座位时,我也尽量体现出这种公平性。一直采用座位滚动性变动,两周前后座位调换,两个月座位左右更换。一直不忍心采用好学生所要求的按成绩好坏来排座位,就是怕伤害一部分学生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坐在前排的权利,不能因成绩高低论尊卑,不能让学习努力,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永远人为地固定在所谓差生标志的后排座位上。这样,对他们精神打击太大,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长。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愉悦的、平等的、有尊严地生活在班集体里。让他们体会和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活中要公正、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从班级卫生的常抓不懈中做起

学习需要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玻璃明净,地板无纸屑,书桌整齐,空气清新,学生坐在班里才会神清气爽,教师走进班才会心情愉快,学习效率才高。创造这样的环境,需全体学生的努力,首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保持这样干净环境,是在打造好心情,是为自己健康负责。其次,卫生打扫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再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地扔纸,看到地上有纸屑要随手捡起,注意保持。在这个过程,我身体力行,积极去影响带动学生。最后,常抓不懈。无论学校要求与否,周五班内大扫除雷打不动。这样,学生习惯了,讲卫生的意识也提高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也逐渐形成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从教师自身的日常行为和品德培养中做好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先做到,班主任做不到的,就先不要要求学生。教师的身教作用尤为重要,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我自己先做到。早上七点十分,中午两点十分前一定站在班里,多年来,风雨无阻。到班后督促值日生尽快打扫卫生,多争取一点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看书。让晚来的学生感受到班级浓浓的学习氛围,让他在班主任目光注视下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愧疚。这样,在班主任以身作则的感召下,学生迟到现象自然减少了。除这以外,班主任在言谈举止,衣着穿戴方面也要作出表率,还得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学生做好榜样。

五、通过家访,从心理教育入手深化德育工作

学生的学习,班级的德育工作,只有在家长的支持下,才能更有成效。除了每学期的家长会外,我更注重平时及时进行后进生的家访工作。这是因为后进生相对来讲更缺乏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对学习也缺乏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相对也更差一些。班主任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爱心,在德育工作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重树信心抬头做堂堂正正的人。高二时班里新转来一位学生叫王晓,他是从农村来的,父母收够废品。王晓为家庭贫困而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们交往,成绩一度落后。我了解到情况后,先找他谈心,后去家访,和他父母一起纠正他自卑心理。我告诉他: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供你上学,是和老师的工作一样神圣,你要努力学习,像父母那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那次家访中,当着我的面他哭了,表示一定要重树信心,好好学习,不再自卑。其后,在班级活动中,我多次让他上台演讲,有意识锻炼他。慢慢地,他变得开朗活泼了,爱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了。他还说长大后要帮父亲开个废品回收公司,当老板。同学们都为他高兴,我更为他的转变之大而欣慰。

六、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