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4 17:5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验科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林;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国农林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为例,每年有过一半的大一新生(近3000人)要学习该课程,足见其在农林院校的重要地位。一般有如此多学生的课程都会采用统考的方式考试,因此试卷的全面性、公正性、区分度和客观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农林院校仍以人工命题的方式出卷。人工命题方式有其优点,但在当前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其缺点越来越突出。首先,人工命题往往易受出题人的主观影响,存在对课程内容覆盖面不全、难度把握不好、重点不够突出、题目容易跟往年类似或重复等缺点,对学生的考查不够细致,区分度可能也不好,达不到考试目的[1]。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教学事故。其次,人工命题容易出错,如符号错误、分值错误、数据错误等。出题人的责任心不同,试卷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责任心强的教师出的试卷质量还比较高,但责任心较弱的老师所出的试卷质量则不能保证。再次,人工命题效率低、成本高。命题一般在教师课程未结束的时候同时进行,教师在上课之余,要花很多时间命题,往往是人付出了很多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可能也没有得优良的试卷[2]。
1试题库系统结构
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科技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和网络已是我们日常生活、教学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农林院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建立计算机试题库系统。试题库系统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计算机试题库系统可有效避免人工命题的诸多缺点,如实现教考分离,更好把握课程内容的覆盖、难度分布、重点突出、不易出错等等[3]。再次,机器出卷效率高,只要设置好一些基本要求,就会很快组成试卷。另外,试题库系统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如满足学生的日常练习,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利用试题库系统出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题,供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之用。最后,考试完之后,考试情况可以反馈给试题库系统,进一步改进试题库系统,那么以后的试卷会越来越好越客观。当然电脑组卷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结合电脑组卷和人工修改,即可结合二者的优点,得到一份优秀的试卷。建立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总的来说,试题库系统首先应该有一套优秀的试题库软件,然后问题就在于要采集大量试题,最后就是管理与参与者的长期完善。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所示,应该包含四个基本子系统,即题型管理、试题管理、用户管理和组题管理子系统[4]。题型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加入不同类型题目,除传统的填空、选择、判断及计算题之外,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题型;试题管理子系统对试题进行管理、设置难度、归类等,如批量输入试题,设置修改难度系数等;通过用户管理子系统可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用户通过网络可以登录系统,根据要求使用系统,保证多用户使用,同时保证安全;组题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组题方式,产生试卷。另外还有试题质量评价模块,为考完试后进行评价反馈而设置。
2试题库系统软件
试题库软件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即商业软件和使用者自己编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化学工作者来说,编写一套较好的软件有一定难度,故采用成熟商业软件比较可行。不管那种方式,试题库软件系统应包括以下方面:(1)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管理,功能齐全:试题库系统不仅管理员使用,普通老师也要用,如出一些练习题、小测验等。大多数化学老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因此简单易用的界面能为更多人使用。界面简单易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如题型的设置,普通的选择、填空、判断、计算题必不可少,还有其他题型,如概念、证明、小论文之类。另外用户管理、组题出卷等都要包含。每个题目设置相应的难度系数,组试卷时根据难度系数的分布情况组卷,这样考试时一般都会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难度系数可由管理员修改。(2)化学语言友好:由于化学试题必不可少的出现化学语言,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中热力学部分的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函数关系式,原子分子结构部分的分子杂化轨道显示、化学分子结构式,四大平衡对应的滴定实验示意图等。因此试题库软件应该正确显示这些化学语言,兼容CHEMDRAW等化学软件绘制结构图,而且必须是WORD软件友好的软件,以正确显示化学语言和数学公式。(3)网络题库:试题库系统不仅在考试时使用,平时也要发挥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中的练习题非常有限,学生可能需要做更多些练习题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试题库系统可以提供网络练习接口,让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另外网络题库可以发挥其交互的优势,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交互反馈。(4)安全性: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因此试题库软件的安全性一定要高,如果出现试题泄露、黑客入侵等情况,将严重影响教学工作,造成教学事故。因此,软件系统一定要提供良好的安全性。
3试题采集
试题库系统的另一大关键就是试题的数量和质量,即试题采集。大量试题需要大量人员完成,是一个大工程。有经验的老教师承担试题的核验、确定难度系数、试卷的把关等工作,其他老师可搜集试题,试题翻译,试题录入及管理等工作。系统管理可由几位老师承担,每位负责某种题型。试题采集是最为繁琐且庞大的工作,必须由多人承担,按章节划分,每1至2位老师负责一章,结合科学前沿有趣的东西,收集翻译编写题目。试题采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已有资料。西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命题近年都由不同老师轮流命题,教师一般都有出题经历,有一定量试题资料,因此首先将每个老师的试题资料收集、归类,就是试题库的基础试题。(2)外文课本翻译。相对于国内课本,国外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一般都有大量题目,可以联系版权方,获得题目的使用权,然后进行翻译。(3)自编题目。组织教师自己命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特点,负责某一章节试题的编写。(4)另外,试题库的题型可多样化,不局限于考试,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写小论文,将小论文的题目也可加入试题库共享。
4不断实践、反馈和改进
试题库系统是不断建设、实践及完善的长期工程,每次组卷考试后,根据考试情况进行反馈,然后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改,如难度调整等。另外,每年都应该往系统里加入一定量的试题,淘汰陈旧试题,保持更新。经过几年的改进完善,最终会建设好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
综上所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是一门农林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该充分重视其考核方式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实现教考分离,淘汰陈旧的人工命题方式,有效组织起来,建设试题库系统进行组卷考试。
作者:蒲亮 张忠 王文己 杨正亮 单丽伟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77-78.
[2]陈红兵,贾俊仙,武英耀,等.创建农业院校化学网上试题库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8(12):50-51.
篇2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研究;本科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整体。如何摆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恰当位置,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大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普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教学与科研共为一体,两者之间的互动构建了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1]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培养和教育学生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那种为了“科研而科研”,或以损害教学质量为代价而去搞科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可实现教学和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科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必须废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而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素质提高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而科研是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推进器,是促进学科发展、改革课程体系的原动力。[4]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永恒主题。[5]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除了依靠书本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外,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科研不仅可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更准确地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研究热点领域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同时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术水平,可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由近20位中青年教师组成,90%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都从事着相应的科研工作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多位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且都取得过良好的科研成果。教师在指导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自己亲自参加科研实验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锻炼自己、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极好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某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博士论坛”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其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科研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科学素质培养的过程。在学校的资助下开展了“科学思维方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其应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术,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开创新技术的实践能力。课程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重点把教师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教给学生,把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使学生领悟科学家发现和创造的思维轨迹,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为科研提供良好支持,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收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6]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科学本领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科研能使教师站在学术前沿,教师通过科研能跟踪本学科领域的进展,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和扩充教学内容,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固化”到教学内容中,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将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科发展前沿,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的特点,教师以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为内容,把这些新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讨论,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研讨式教学,其过程是:教师给定题目学生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报告大家提问讨论总结评定成绩。
3.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关键。[7]将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材,并积极吸收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科学研究在教材的体系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本学科新的内容和观点及时编进教材,将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固化为教材内容,加快教材建设的更新,不断提高教材质量。通过科学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理论体系和内容。例如,沉淀滴定法中一般教材介绍莫尔法、福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编写了碘-淀粉指示剂法,将科研成果“碘-淀粉指示剂法测定碘化钾”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8]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把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引入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去搜寻知识和提炼知识,也就是研究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
二、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敏锐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实践环节,通过化学实验培养科研能力是一种便捷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对传统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绿色化改革,并推行绿色化学实验是大势所趋,也是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如何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合于大学化学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广大师生环保意识,使绿色化学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课题。绿色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大一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绿色化学的观念和环保意识,为将来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有关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看,寻找替代品、推行微型实验、发展封闭式实验和串联实验、开发模拟实验、回收利用实验产物是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放弃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学实验,探索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造,是化学实验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增加设计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质实验。通过对原有实验项目的整合,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灌输绿色化学思想,课题组积极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并推进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改造
用绿色化学的观念改造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制备实验小量化、分析实验减量化、实验内容绿色化”新体系。[9,10]改造后的绿色化学实验项目可在常规仪器中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大量减少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消耗,大幅度节省实验经费,而且可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对传统的滴定分析实验进行减量化改造,标准溶液浓度由0.1~0.2mol・L-1降至0.01~0.02mol・L-1,滴定管由50mL改用25mL,锥形瓶由250mL改用100 mL。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产生的“三废”量很少,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例如,碘量法测定胆矾或铜矿中铜的含量,传统教材采用的是0.1mol・L-1Na2S2O3溶液,每个学生完成标定和样品测定实验要消耗碘化钾6g以上;在小容量仪器基础上进行减量化实验,把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降至0.02mol・L-1,完成实验消耗碘化钾总量不到1g,比传统的实验可节约经费80%以上。我校一年有约1300人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仅该实验的开设,就可节约至少12瓶(500g/瓶)KI,单价约240元/瓶,节省经费3000元以上。再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该实验原来虽然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整个实验室还是能闻到臭味,与绿色化学要求相比,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存在着以下两个缺点:废气有待治理和未达到原料的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改进把整个实验装置封闭起来,因铁屑不纯而产生的H2S、SO2等有毒气体用碱液瓶回收,改进装置后虽不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也闻不到臭味了。因此,改进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是对绿色化学指导思想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和树立充分利用资源、实施绿色化学技术的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绿色化学的实践者打下基础。
3.将科研成果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科学研究项目,并固化为教材内容,保证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内容充实到实验教学中,为本科生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分析与动手能力。把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如“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乙酰水杨酸铜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用硫铁矿烧渣制备硫酸亚铁”、“从含碘废液中回收碘”、“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室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铋”、“固相法制备非晶态金属硼化物纳米材料”、“硫酸锌样品中锌和镁含量的测定”等内容。在科研过程中探索化学规律或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学生提出新问题和新设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坚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科研课题,分析实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详细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在征得教师的同意后,自主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与讨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了素质教育,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要求按科技小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包括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原理、装置及内容、实验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分析、归纳、整理实验数据,评价与讨论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
三、结语
高校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学校教务处每年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进行经费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及创新活动,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高水平的教研论文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学院还对发表教研论文的教师给予资助。
近5年来,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刊物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约20篇,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成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被评为2008年四川省精品课程和2011年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被科学出版社推荐参加了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的评选,2012年评为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并被四川省推荐参加“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基础化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大学基础化学系列教材建设与改革”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2011年分别获西南科技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三等奖,《无机及分析化学》系列教材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曲晓波.以科研促进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89.
[2]韦化,唐纪良.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3):81-83.
[3]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 兼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15-117.
[4]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
(5):12-13.
[5]张建林.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CCMS基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41-43.
[6]龚克.教学与科研结合是成功育人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07,
(12):64.
[7]崔有为,王淑莹,彭永臻.构建精品教材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11-13.
[8]钟国清,朱云云.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篇3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和把握全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烟草发展方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并在工作中有效践行。省局(公司)党组牢牢把握这个重点,把调查研究作为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按照省委统一的安排和部署,认真研究和部署专题调研工作,确定了省局(公司)党组总体调研题目是:“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省局(公司)党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围绕如何走具有烟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如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扎实推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强化烟草专卖职能以及全面推进ISO9000贯标等专题进行了调研,并分别撰写了有事例、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调研,客观分析,确立了我省行业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通过全面开展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十七个不可”的工作规制,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烟草特色行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使行业积累累计达到亿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行业;成为具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烟叶商品量稳定在担左右,惠及全省广大烟农增收致富的行业;成为卷烟销量保持万箱以上,卷烟营销结构不断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需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行业;成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落实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的行业;成为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职工生活富足、共享和谐的行业。
2.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解放思想的成果推动烟草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学习实践活动方案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了全体党员围绕自身和部门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有破有立的讨论方式,使党员摒除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和观念,统一了“要想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的认识,提高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利用半天时间,交流了各支部解放思想讨论的具体成果。
讨论中大家认为,对烟草而言,解放思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解放思想讨论,达成了四点共识。第一,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烟草几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条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没有思想的继续解放,就没有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也就不能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二,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就不能扫除。在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思想的制约是最主要的制约,观念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同“在发展中赢得观念的权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自己与自己比,不与同等省份比的消极观念;破除那种等待问题出现后方知报告、方知采取措施的被动工作方式;破除那种不算账、不跟趟、不珍惜有限市场资源的进货行为;破除对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创新的理解领会不深、落实不够的问题和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更好更快发展就难以实现。第三,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就不能有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三年多来,省局党组把烟草整体融入中国烟草改革发展潮流之中,紧密结合烟草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省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从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绩。第四,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就推不出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出什么样的发展举措。如果不大力推进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就不可能对全国烟草行业和我省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把握,也就不可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措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因此,继续解放思想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思想的继续解放,实现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不懈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推动科学发展。
3.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为保证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效果,省局专门制定了《省局(公司)领
导班子和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确立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主题。在利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在机关和在哈所属单位深入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反馈;党组成员之间、党组成员同分管部门负责人之间充分开展了谈心活动后,于月日召开省局党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由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主持,会上,省局党组五名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的主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五查五看”。客观地总结了各自分管工作,实事求是地查找和分析了班子和个人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合实际地提出了努力方向。班子成员之间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诚恳地开展了相互批评。
民主生活会上,省局党组班子达成了如下共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改革发展,用科学发展的标准来衡量行业改革发展成果,是做好行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振兴烟草经济,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理性下的实事求是,行为下的努力拼搏,目标下的齐心协力,战略下的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认真安排部署各支部、总支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并派专人参加到会指导。
4.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进行多层面评议
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局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在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吕忠信同志亲自主持下进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工作。在起草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实事求是总结成绩,认认真真查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交出一份满意的符合省烟草专卖局领导班子实情的分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深入整改打下良好基础。在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后,采取书面评议、召开座谈会评议、支部讨论会评议等形式,对分析检查报告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评议。12月19日,省局向全省行业17家全资子公司发出《关于对省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的通知》。12月22日,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在召开座谈会,在卷烟和烟叶4家单位进行评议。12月23日上午,省局召开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12月23日下午,省局机关各党支部全体党员讨论评议分析检查报告。
同时,大家在评议中,从关心行业科学发展的角度,从自身分管工作实际,对分析检查报告提出了政策性、技术性和文字表述等三个方面的13条意见和建议。局长亲自主持党组会议,对评议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其中8条意见和建议的被采纳并充实进分析检查报告中。:
5.认真制定省局《整改落实方案》并集中整改
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省委指导检查组“学习提高是基础,查找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根本”的要求,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在省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基础上,制定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位的整改落实方案。方案体现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等工作,做到了“四明确一承诺”。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两次召开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专门就《整改方案》的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各整改项目的牵头部门,认真分解整改任务,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使能够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对于影响和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需要长时间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都落实了整改部门、整改责任、整改时限。2月20日召开的《整改落实》情况通报会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职工代表对省局整改落实情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一致表示,省局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很细致、很深入、很务实。整改落实方案充分运用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影响和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准确,整改方案符合实际,整改措施具体可行,整改责任落实到位,整改目标清晰明确,整改时限科学准确,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篇4
一、总体要求
学习调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这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定调、定位、定特色的关键阶段。我校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有序地完成好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开好局起好步。通过深入学习调研,是全校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找准影响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通过组织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引导全校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形成关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共识,为学习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时间安排
学习调研阶段从2009年3月初开始,至4月上旬基本结束,约40天左右。
三、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学习调研阶段要重点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精心组织活动,合理安排时间,创新学习载体,使我校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学懂、学深、学透,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开好动员大会(3月10日下午)
认真筹备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大会由执行院长杜立成同志主持,党委书记吴国华同志作动员。动员报告既要讲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又要明确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以及本校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还要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讲清楚。要把动员部署和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组织全体党员、中层以上干部、教研室主任和师生代表参加动员大会。邀请高校指导检查组的同志参加动员大会并讲话。
2、精心组织学习调研(3月初—3月下旬)
要按照“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的要求,指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人员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保证理论学习“全覆盖”。学校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好理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事业发展上水平。在职教职工党员要立足岗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我教育,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要贴近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同时,要认真组织流入学校的流动党员参加学习培训。学习计划于3月10日前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家辅导、研讨培训、网上交流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学习效果。邀请省委组建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家宣讲团的专家来校宣讲结合我校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文、网上知识竞赛、学习心得交流、主题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发现培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
校、院(系)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分工,围绕明确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带头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师生员工开展调研。通过深入调研促进深入思考,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校、院(系)领导班子的调研报告要在班子成员个人调研报告基础上形成,其中校级领导班子调研报告于3月底前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通过专题调研以及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问需问计问策于民。对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汇总,真正找准影响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校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分析检查阶段奠定基础。并将梳理出的突出问题于3月底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3、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3月下旬—4月初)
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高教强省”为主题,围绕“学校怎样科学发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做什么”等专题,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重新审视过去,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以前的经验而束缚,自觉解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自觉破除束缚科学发展的错误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学习中形成共识。
学校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形成全校上下思想解放大讨论的生动局面。根据学校实际,及时梳理汇总解放思想讨论成果,提炼总结思想解放的新观点、新认识以及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好建议,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4、认真做好阶段总结(4月10号左右)
在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同时对第二阶段做出具体部署安排。阶段工作总结分四个部分: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尤其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阶段总结形成后及时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四、加强组织领导
学习调研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切实加强领导、超前谋划、把握节奏、提高效率。
1、强化领导责任。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校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加集中学习、带头做学习报告、带头深系点调查研究、带头找准突出问题、带头参加解放思想讨论。要统筹安排学习实践活动和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篇5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在理解一些知识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晦涩难懂的化学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从多个角度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初中化学“一氧化碳的还原”时,由于实际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教师可以利用Flash制作虚拟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在模拟实验中拖动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化铜分子来点燃这两种物质,在反应结束后会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分子。学生可以通过对模拟实验的具体操作,仔细观察整个还原过程中每种物质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而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一氧化碳分子是如何发挥还原性,将氧化铜分子还原成铜单质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实际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式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该逐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体学生安排为一定的小组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在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合作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相应的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协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初中“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相应的合作任务:二氧化碳有那些用途?这些用途主要是由什么性质所决定的?接着,教师可以通过目标的确定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式学习,学生会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此外,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途径完成:分析讨论――设计实验――操作验证――观察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谈论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然后鼓励他们设计相关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具体的结论。
三、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但是初中化学中有一些实验存在较大的危险性,还有的实验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相关的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不仅需要物质因素,即要有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种媒体,更需要体现技术的灵魂,即理性因素,它主要包括理论、方法、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更需要将本学科的特点与教材以及学生进行有机结合,设计科学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多媒体技术既能将知识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更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例如在讲解初中化学“石灰石”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先给学生利用Flash播放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着教师再给学生播放有关石灰石用途的图片,紧接着提问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引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然后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做实验,归纳出碳酸钙的检验所需要的试剂,并写出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现象以及实验结论。在这节课结束时,教师再带领学生朗读《石灰吟》,让学生来分析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所包含的化学原理,使得整节课前后呼应,凸显出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江苏省大港中学是一所四星级重点高中,位于城乡结合部―丹徒新城,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市区,而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农村的各个乡镇初中。本文主要解决在同一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部分学生(操作技能好的,主要是市区来的)“吃不饱”的问题和另一部分学生(操作技能较差,主要来自于农村)“吃不下”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让其在完成现有水平下的信息技术技能实践探索的前提下挑战更高层次的实践任务。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中,把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统一分解为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系统,并分析了各个系统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类型,探讨了依据不同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还基于课堂教学可操作化方面的考虑,提出了实施因材施教理论的具体方法,最终利用构建的“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的分层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课前准备阶段,实现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
学生分层,如前所述,由于学生的生源不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也各有差异,教师应根据这种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这里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方法的优劣,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性质、学习目标的高低,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分层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目标分层,就是将信息技术课程原来规定的统一性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弹性目标。这些目标是否达成,是由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行为体现出来的。需要指出的是,完成目标的方式方法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应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自由。
根据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教师可以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前,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确立一个学习的理想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特点(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对他们提出不同水平的学习要求。对同一水平的学生,所提要求的着重点或侧面也不一样,如对于热爱思考钻研的学生可以重点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另一些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则侧重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课堂学习阶段,教师施教分层并配以适当的评价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信息技术的内容交替或交叉变换各种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均衡地实施匹配教学与有意失配教学。要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环节,又有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学生的环节。把整节课分成学生分类自学―教师集体讲授―学生分类质疑―教师分类指导―学生分类练习―班级小结的课堂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根据课前准备中的学生分层,在心中有个班级总体个性化学习方式类型的分布图,适当地进行施教分层,并进行有效的分层指导、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等。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有效运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进行评价。
3 课后复习阶段,做到作业分层与评价分层
作业分层,即对于学生作业巩固方式、记忆巩固方式的差异给予分层指导。课内作业可统一要求,课外作业分层、分类设计,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扬长补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辅导。
评价分层,主要是针对各层次、各类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分类考核,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优势以及不足;评价可以采用个体内相对评价,不进行个体间相对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这样,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学生还能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如场独立型学生通过对场依存型学生的整体直觉能力的评价,学会了积极的简化思维过程;场依存型学生通过对场独立型学生清晰地分析推理过程的评价,则学会了适时运用逻辑分析的策略。以往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往往将不同考生某次考试的原始分数加以比较,这样不利于提高各种类型学习者的积极性,必须改进,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自我超越。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在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中教师要及时对不同个性化学习方式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辅导。①对学习态度、动机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动机激发与监控措施来改善不同类型学生的作业巩固和记忆方式。②根据学生学习时间节律的不同,指导他们合理调整和高效的使用时间。③在课外辅导和个别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技术,如“教育合同”、“学习包”等。如对压力督促型学习者采用“教育合同”的教学技术可以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而对于能力比较突出的学习者采用“学习包”的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其在自己原有层次上不断提高。
4 动态的教学过程
通过课后复习阶段的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使课后复习成为下一个课前准备的反馈,这样,“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的分层教学模式中,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教学过程实质上均成为一种动态过程。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班级授课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互相补充,如我们可用“个别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异步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搭配使用。“个别化教学”也叫个性化教学,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大班进行,前提是充分研究、了解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差异互补,互相启发,提高学习速度和和效率;“异步教学”,也就是“分合式”教学,其基本程序是“合―分―合”或“分―合―分”。这种“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的分层教学模式,可用以下图式表示:
“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的分层教学模式
5 结语
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86-03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巩固学生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之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做好铺垫。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由老师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统一讲解,其次由学生动手实验,最后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撰写实验报告,从而完成了一个实验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学生的教学中,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原因主要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若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则在一节课内所传授的知识已远远超出了现在学生所能接受的容量。最?K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与创新的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可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信息传递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而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引导,吸收内化阶段效果不明显。而翻转课堂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由课前进行信息传递,课中进行吸收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各个领域的课程教学当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关于这一模式在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例,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提出“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实验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下面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为例,对本文提出的“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实验教学模式加以阐述。
(一)课程开发
1.学情分析。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职生源的高职一年级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学生。这类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单纯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若将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如实验原理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视频进行翻转教学,则刚好迎合这类学生的特点。因为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为6-15分钟,且通俗易懂,容易为这类学生所接受。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缩短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实验分析。“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是分析化学酸碱滴定实验中难度较大且具代表性的实验,其特点是前后衔接紧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操作,为综合课型。本实验知识目标为:理解混合碱测定的原理,掌握双指示剂滴定方法。能力目标为:能根据滴定终点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并能正确计算各组分的含量。情感目标为: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双指示剂法测定原理。教学难点是两个化学计量点的理解及其应用。
3.导学设计。在上述学情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编写实验指导书,制作PPT,录制微课视频,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撑体系。“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4.微课录制。“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按照实验内容可分为课程导入、原理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课后反思及练习五个部分。微课的录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及实验操作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方式进行录制;实验原理讲解、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思考练习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课程的导入是关于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视频。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教学主题。原理讲解主要介绍双指示剂测定NaOH和Na2CO3含量的方法。讲解什么是双指示剂法、介绍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推导NaOH和Na2CO3含量的计算公式。实验操作过程由专业教师进行演示。主要包括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五个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以教师实验所得到的一组数据作为例子进行讲解。所有数据列在一张表格中,将原始数据代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思考练习主要检验学生对本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主要用到的软件有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Word 2013、会声会影、格式转换器等。
(二)自主学习
资源开发完成后,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和微课视频打包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登陆教学平台自行下载学习资源包,结合自身知识基础进行一遍或多遍学习。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可能学习一至两遍就可完成对实验重、难点的学习。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即使反复多次暂停、回放视频进行学习,可能有些地方还是不能明白。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搭建了QQ群、微信群等社交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学习。社交网络平台不但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对相应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课堂内化
课堂知识的内化以学生实验为主。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通常是2-3人一组。每个小组将完成给定药品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开始前,师生之间有一个课堂互动环节。用于教师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教师将实验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依次进行。教师需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实验动态,对每个小组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解疑,确保学生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实验测定工作。各个小组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实验成功的小组可以协助实验失败的小组进行再次实验直到实验成功。实验结束后,各个小组将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将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上报给教师。教师对测定结果进行初步分析。选择2-3个小组的数据作为范例,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缺点。最后,师生再次进行课堂翻转互动。对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并对实验做相应知识拓展。
(四)评价和总结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将实验报告所反馈的问题进行逐一记录并反馈给学生。同时把撰写较好的实验报告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互相学习和参考。学生和教师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再次交流。教师点评本次实验总体完成情况和质量,并开展学生访谈活动,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整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评定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践及反思
(一)教?W实践
以“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为例,选取2015级工业分析技术2班作为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对象。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
1.课前准备。教师在实验前一周将课程资源到班上QQ群或微信群等学习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对实验的预习。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为了能够比较集中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常选取每天的18:00-18:30作为师生互动交流时间,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QQ群上,教师负责对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同时,教师还需完成对实验试剂和器材的准备。“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需要准备的主要试剂和器材有1mol?L-1HCl标准溶液、0.1%甲基橙指示液、1%酚酞指示液及滴定分析常用仪器。
2.课中实验。实验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本班人数情况,以2人为一组。实验开始前,教师让学生把整个实验过程先回顾一遍。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将实验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如称量药品时,在保证准确称取的同时速度要快,这样可以避免药品在称量时潮解。滴定时,终点控制要适当,滴定速度要适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数据处理时,使用计算公式时不要忘记根据实际滴定所移取的溶液体积乘以相应的系数。接下来,由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所有实验小组均能按照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的次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旁观察,帮助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操作,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操作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同时对教师所布置的实验拓展内容进行思考。如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能不能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其含量?测定结果计算公式如何表示?最后,进入课堂翻转讨论。讨论重点为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如滴定终点颜色怎么把握?能不能换成别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影响本实验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3.课后研讨。研讨内容主要是本实验项目教学实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通过网上平台再次进行交流。从研讨结果来看,发现学生对实验教学方法总体满意度较高。原因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根本听不懂的知识。以前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遍没听懂就不了了之,现在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微课视频,加之教师的在线解疑和课堂互动,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学生反映滴定终点颜色不好把握,建议教师在实验现场滴定一个样板作为标准给学生参考。固体试样称量容易潮解,建议换成液体试样。研讨结束,教师结合学生意见对本次实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对课程资源的更新。
(二)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信息化
一、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实验室进行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社会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那种靠人工抄写的手工劳动方式去管理实验室已经成为过去式,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其次,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降低成本,讲求经济效益,扩大管理范围,实验室的发展也是如此,而信息化的建设正是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可能;除此之外,实验室实现信息化以后,可以使综合管理最优化,能减少冗员,而且体现工作程序的严密性。
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课程管理的信息化
课程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对于课程群体或个体的目标、教学内容设定、教材编制、版本升级的管理过程。课程管理与课程体系、课程开发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从课程管理的概念上来讲,课程管理工作包括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现在的课程管理概念的外延有所扩大,主要是涉及学生的课程管理,例如:学生的选课、学生的考勤、学生的成绩管理等方面,因此课程管理的信息化旨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程管理模式,迎合教育院校课程建设的要求,弥补原有课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建设日益完善的前提下,课程管理系统包括课程动员、课程介绍、报名分班、教室安排、出勤统计、成绩评定等环节。
(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在项目管理传统认识中,通常应用项目管理的主要是国防建设部门和建筑公司,因此传统的观点就认为项目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单纯地完成既定的任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项目管理的应用扩展到了其他工业领域,如电信部门、工业领域、软件开发业等。项目管理者也不再被认为仅仅是项目的执行者,要求他们能胜任其他各个领域的更为广泛的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经营技巧。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综合管理等。
(三)实验教学的信息化
承担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是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因此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是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很多课程已经不同程度地融入信息技术的因素,验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计算机类媒体实验室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与计算机相关的技能,完全独立的计算机在这种实验室中早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联网的计算机与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教室管理软件,如Hiclass、Newclass、Winschool、多媒体电子教室等。计算机类媒体实验室也会用在一些非语言和软件应用的课程当中,比如教育技术学专业好多都开设了摄影课程,在以前,我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胶片相机的使用方法,甚至在某些院校还要求学生自己冲洗照片,在好多领域都实现数字化的影响下,该门课程的教学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抛弃教授传统相机基本使用的情况下,我们应加入较多的数码相机的内容。从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数字化影像制作更适合我们,其原因有:第一,数字影像的制作无须在暗室中进行;第二,利用PhotoShop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图像可以获得传统办法下无法实现的效果;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数字影像便于存储和在网上的传输、交流,实现图像处理的信息化,况且我们可以在数字影像制作的基础上加上激光曝光输出机、数字影像胶片记录仪和打印机等设备,同样可以获得传统的照片和光学投影片。而这一过程,我们就可以在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的计算机类媒体实验室中来完成,所获得的数字图像又可以作为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课程的素材,这样就把多门课程的实验(实践)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处理过程的数字化及存储的数字化正是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实验管理的信息化
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将全部的实验室通过硬件、软件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以及实验资源数据库,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实验有关的实验信息、传递实验信息,在这个系统中也可以实现学生协作实验、提交实验报告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批改电子实验报告,记录与学生的实验成绩、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等。
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管理中心设备配置主要有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UPS等,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保证局域网的安全、可靠,保证各实验室中的多台计算机在权限许可的条件下上网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实验作业。
三、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落后的实验教学观念,在信息化实验室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根据自身科研和教学的需求建立了一些虚拟实验室。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虚拟实验室与普通实验室之间的有效连接,通常都采用“平民化”的技术实现教学型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有些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摆脱不了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束缚。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高校可以给实验教师提供机会,参加进修学习,以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另一方面,要让实验教师充分认识到虚拟实验室的重要作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保障虚拟现实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人为隔断学科之间联系,信息化实验室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我国早期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通常开设有电声媒体、电视媒体、摄影和计算机类媒体等实验,各实验室彼此分开、相对独立,承担相应课程的实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数字化的图像和视、音频信号拾取设备,如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和数字录音机等,为计算机处理视音频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性,为实现实验室建设的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实现各实验室的普遍联系提供了可能。
(三)一味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忽视对原有设备的改造利用,造成巨大浪费
脱离了学校实际,一味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忽视对原有设备的改造利用的问题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比较普遍,在新建的教育技术院校中也有此类现象。
例如有线电视网络实验室,有线电视网络是很多学校早期的有线电视系统中建设的单一的系统,除了接收转播其他电视台节目外,通常也有自己的校办台,来播放一些教学节目和校园新闻,在高等院校中非常普遍。很多高校在开展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后,也把该系统作为学生见习和开设学生实验的实验室,并将其与局域网络平台进行连接,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控制室配编采和播出工作站各一台。编采工作站配有专业视音频采集卡和刻录机,并通过网卡连到教室局域网交换机上,一方面可以接收来自CATV的电视教学资源,并将其转换压缩成MPEG4流媒体送往教室局域网服务器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接收的电视教学资源转换成AVI,MPEG格式的数据文件刻录到光盘上作为资料保存或交流,以此增进信息的交流,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而对于此类实验室的建设,现在比较流行将原单一系统改造成为“二网合一”的系统,但是这种方案投资大,浪费也大,原来的很多设备都派不上用场,但它最大的优点是交互性好,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很多高校都是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造,添置新设备,建立有线电视网络实验室。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作者的观点是要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进行学科实验室建设时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洞察学科实验的变化,适时做出改变,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更应该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力图高起点建设专业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刘雍潜.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2001,(1)5-9.
篇9
论文摘要: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合作教育的新型师生观。本文探讨了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并对此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作了阐述。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落实“教高[2007]1号”的精神,各个高校纷纷探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经历几年教学探讨和大胆的尝试,一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型教学模式。它的产生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基于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融合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性。研究型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和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处于教学主体地位,而是转为教学主导作用,不再使得学生感到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地思考,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至此学生在教学中地位也由原来的被传授者转变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平等地位。
2.参与性与实践性平等。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实践因素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积极解决问题,使得他们能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到科研创新的乐趣,享受到科学研究成果,从而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获得和运用过程中,达到了真正的参与和实践的平等。
3.创造性与潜在性平等。研究型教学模式宗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简单的复制,而是注重知识再发现和再整合;学生也不再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在思考和探究的基础上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发挥主体效应,积极探索,寻求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解答,从而使得学生的潜在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研究型教学模式体现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呼唤。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因此,近年来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学习等研究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发展。案例教学法初创于哈佛商学院,它是将生活中一些实际事例以书面形式引入到教学中,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引导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指向教师,而且还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创始于1970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是将学生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中,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建立宽厚灵活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该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医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众所周知,田径是一种运动型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按照动作要求进行运动,从而训练学生,但这种田径实践教学往往是一种教学过程训练化,而不是学生主动去锻炼,掌握运动要领和技术。按照一般心理规律,人们只有对事物或活动有兴趣时,才能主动去探索和尝试。如:俯卧式跳高,学生使用海绵包进行练习比在沙坑上练习更具有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这就使得学生对运动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兴趣越高,学习主动性越高。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正式着眼于从学生兴趣开始,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自主学习。因此,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田径课程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作者多年在田径教学中探索和研究,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田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有如下特点:
1.注重过程。学习目的不仅是要有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实施过程看为首要。对于田径教学来说其技术单一,动作形式与日常行为动作类似,可以说每个学生与生俱来就具备走、跑、跳、投的技能,不用学习。因此田径教学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虽然每个学生都具有一系列田径技能,但仍然只是开始。如跑动时腿如何蹬力和发力,腿长的人如何蹬力和发力,腿短的人如何蹬力和发力等。因此田径教学要更注重教学过程。
2.注重以学生为本。研究型教学模式本身要求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因此田径教学设计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扮演参谋和顾问的角色,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得以充分发挥。
3.注重应用与体验。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苦”项目,在田径教学中若只是单纯严格要求学生去吃苦来完成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运动,就失去运动本身的意义。因此,要将“欲求”视为认识的起点,将“施教”视为认识的基础,要学会运用现有的体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注重感性认识,强调学科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来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形象说明动作技术,提高学生兴趣。
四、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组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符合教学目标的田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经过作者多年对田径课程反复研究、思考与实践,发现田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基础运动能力实践、实用技能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等三个方面模块,形成将知识、素质、能力融为一体,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宗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自主学习,因此田径类课程教学方法也应围绕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但对于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田径类课程的教学特点,为此针对田径类课程的特点,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利用校内外各种社会、文化、体育团体提供平台将田径类课程由课内向课外科学合理地延伸,如组织各种田径类兴趣小组和运动竞赛等,一方面不仅满足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也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多样化手段;另一方面,学生将课内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反之能够实践中发现不足之处在课内将有的放矢进行学习和练习,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实践和提高。
3.建立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是教师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主要渠道,更是高等教育开展产学研究的场所。因此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推进田径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
4.建立产学结合教学方式。田径类课程是一种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的动作是创造性的。田径所有运动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若在田径教学中仍然墨守成规,自然会令人生厌,所以田径类教学也应是创造性的。针对这一特点,田径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通过参与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性工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使得学生了解运动竞赛的要求,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
5.建立完善科学的田径课程考核评价。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的质和量的实践活动,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田径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较单一,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科学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试变为考核,将校内外相结合起来,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弥补了众多空缺,更有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邰崇禧.田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
[2]潘春燕.初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实践课的教学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2005,(1).
[3]龚德贵.21世纪“高师”体育专业创新教育探索[J].体育学刊,2002,(3).
[4]高彩云,吴忠义.21世纪初中期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发展战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5]刘青.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1).
[6]蒋心萍.体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5,(1).
篇10
关键词:研究生优质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42-02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创新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大众化”现象,这制约着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1]。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2009年开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重庆高校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的立项建设,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2]。研究生优质课程是指课程目标定位明确、课程教学团队优秀、支撑课程学科实力较强、资源具有较大共享价值的示范性课程。优质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改研究和实施方面成绩明显[3-4]。重庆理工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于2011年通过专家评审开始“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是信息类硕士研究生的一门核心学位课程,课程系统介绍软件设计中常用的算法分析与设计技术,为学生独立设计算法和对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以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为契机,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为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升级特别是如何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升级是目前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转型
研究生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先更新,教学模式才能转变。地方高校硕士生生源主要来自于三本院校,要引导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向发现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转变,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就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素质及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用最优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原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强化应用创新能力、倡导自主学习”的课程建设目标,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以促进个性发展,从而全面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适应终身学习和国际化要求。教学观念转变后,教学模式相应地从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单一知识传授型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素质与创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及以课堂讲授为引导、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为中心和以教材学习为基础、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改革升级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升级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内容更新。“算法设计与分析”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通常包括:关于算法复杂性分析的理论研究,如问题复杂度分析、函数渐进分析等理论;各种基本和经典的算法,如分治法、贪婪法、动态规划等算法;各种新兴算法,如人工智能算法、并行算法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5-6]。依据《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理念,本着“设计与分析并重、理论与应用结合、经典与现代互补”的原则,按照基本内容、专题讲座和教学案例三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引入篇”介绍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如“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算法设计过程、函数渐进分析方法等内容。“核心篇”介绍各种常用的算法策略,如分治法、贪心法、动态规划、回溯法及分支限界法等,并对算法策略进行总结比较。“应用篇”针对具体的应用案例,采用不同的算法策略进行算法设计和效率分析,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篇”介绍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科研项目用专题讲座形式讲述搜索引擎等算法,引导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1)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讲授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和探究式讲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自学;以问题讲解为核心,以算法思想与方法教学为重点;适当减少讲授学时,加大讨论课学时比例;讨论课以团队为单位,以解决应用问题为目标,注重算法思想的表述、算法实现,特别强调算法的比较。当然,网络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2)教学考评体系的建立。研究生教学需重视“教师教”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学”的评价,特别强调转变教学评价观,将评价教学由知识观转变为素质观、能力观[7]。课程的成绩由课程理论考核(50%)+实验作业(20%)+课堂讨论(20%)+论文(10%)构成,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由于学时的限制,研究生《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往往没有安排实践学时,但鉴于课程实践性强的特性和课程建设目标,实践环节基本安排在课外完成,但其考核在实验作业和课堂讨论两部分中实现。实验作业内容按难易程度分成3类:①验证型。对经典算法用高级语言加以实现并验证。②拓展型。利用新技术将实现的算法抽象拓展成为通用函数库(类库)。③应用型。选择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中的应用型问题,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和应用型实验的设置使部分学生能体会到创造和征服困难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索热情。
三、教学资源建设升级
网络的可自学性、可交互性和海量信息资源为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提供了资源平台和技术支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推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特色[2]。
研究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升级强调教学适应性、学习实用性和实际使用效果,资源的表现模式和技术升级强调适合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开发强调方便学习者参与的教学过程可交互性。
1.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涵盖学习者基于网络能自主完成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必要环节的必需教学资源,能反映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主要包含:(1)课程计划: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施教案(文字稿及电子演示稿)。(2)教学录像:按教学计划学时的全程授课实录,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3)学习指导:学习要求、重点难点、知识脉络、学习方法、典型例题、常见问题、扩展知识、参考书目。(4)练习系统: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及应用练习的题目、做题指导及自检。(5)基本实验:基本算法验证和演示性实验视频资源和仿真系统。(6)自测考试:学习者自主能完成各部分内容学习自测自检和课程模拟考试。
2.拓展资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习者选择与组合,不同内容深度需求的拓展性资源,需要联合共建与共享。常常包含:(1)专题讲座录像:围绕课程内容各专题深入探讨的讲座录像,适合各专业和学生的个性学习。(2)作业习题库: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扩展及探究创新类习题库。(3)教学案例库:课程教学和软件设计与分析等教学案例。(4)试题试卷库:试题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试卷分析。(5)课程实验系统:虚拟及仿真实验系统。(6)创新教学资源:创新题目、创新指导、作品展示、创新心得。(7)学科方向介绍:面向学生、教师及公众不同层次学科方向与进展介绍。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结合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实际,《算法设计与分析》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需以教学理念的转型为中心,以教学改革升级为关键,以教学资源建设升级为重点,既要体现学术水平,也要体现技术水平,更要体现教育水平。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优质意识,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创建真正的研究生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英彤,刘亚娜.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术交流,2012,(2):201-204.
[2]李玉兰.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1):37-40.
[3]丁钢.杰出人才培养:一个制度文化的分析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