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3 16:3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学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人出国期间研究的题目是: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交叉性研究。此次出国有三个目的:第一,学习和收集国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最新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学习国外的语言教学方法,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如何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齐头并进,杜绝英语学习者高分低能现象成为当前中国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将对我国英语教学和学习有很大启发;第三,此次出国带回的国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最新理论和研究将会为我国语言学界注入新鲜血液,起到增砖添瓦的作用。
性别做为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其相关研究基本集中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其中较为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男女两性的话语行为方式差异。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国内关于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已得到一直认可,但如何提高英语语用能力实证研究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语言学发源地的美国,具有优越的语言学研究环境和基础,拥有诸多世界顶级的语言学家,代表着世界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人选择的托来多大学是一所美国知名的公立综合大学,该校的英语学院开设有语言学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具有坚实的语言学教学和研究团队。本人选择的导师是托莱多大学英语学院语言学团队的Melinda Reichelt教授,她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研究,主要教授语言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她对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这个题目有着极大的兴趣,本人其他的在研项目也几乎都和Melinda Reichelt教授的研究方向一致。此前,本人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已经和她进行了很多交流,并且在国内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实证研究,收集到一些一手数据。Melinda教授对本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也非常感兴趣,认为我的研究方法对他的很多课题也非常有帮助。赴美后,我们将对美国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性别差异作进一步研究,具体研究安排如下:
20XX.2.1-20XX.4.1:查找和收集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相关资料,熟悉当前语言学最前沿的研究,尤其是和本人研究题目相关的;观察和学习托莱多大学的教学模式。
20XX.4.2-20XX.5.1:和Melinda 教授共同制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测试工具和方法,对她教授的学生进行测试,收集数据。
20XX.5.2-20XX.6.10:在Melinda 教授指导下撰写研究报告。
篇2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87―02
一 数字化学习及其环境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如何让老师教得更好,而是如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学习者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运用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来构建自主创新氛围与和谐社会是今天中国社会的趋势。具体到学习,则需要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教育的公开、公平、公正,让知识成为人类共有的、随处可得的财富。
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更带来了有别于传统课堂学习的崭新观念。
数字化教学应用环境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其最基础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因此,所谓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信息化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图1)。
(1)基础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城域网、因特网等;(2)教育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与传统的教科书学习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习者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具有如下的重要特点:(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2)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3)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探究具有多层次性;(4)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可操纵性;(5)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可再生性。
二 数字化学习过程的优化
优化数字化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质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我们也要强调,数字化学习,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反馈评估、资源管理,把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习者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才是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见图2数字化学习过程的优化。
1 重视学习目标和课程的设计
在教育意义上的学习,首先是做好学习目标和课程的设计。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它是一个学习战略问题,对学习本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在知识资源高度共享的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教师、学习者都可以参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来组织适合本地、本校和本人教学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学习资源,灵活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战略。
对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学习理念、不同的学习资源、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反之,不同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理念、资源、手段和过程来实现。通常人们把这样的设计过程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设计好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与课程,需要教师和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分析,才有可能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也就是说,教师和学习者应当把数字化的知识资源看成是一种至少是与教材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对待,仅仅是对知识资源的随机性信息检索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数字化学习的应有效果的。
2 数字化学习过程的优化环节
数字化学习过程的构成大致有三个要素:学习者、资源、内容。数字化学习实行了学习者学习战略的自主管理,包括数字化学习准备、实施、呈现、评估、改进等五个阶段,形成了“情景一探究”学习模式,“小组合作一远程协商”学习模式,“专题探索一网站开发”学习模式,“资源利用一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等。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要能够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有意识地自主计划、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为终身学习者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并优化好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是教育信息化及其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1)优化学习过程中的文献阅读
解决的办法就是充分地利用知识资源及其相互联系,在多种可选择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的目标要求得到最为适合的结果。比如,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提供知识网络技术,可以用来支持教师和学习者对新知识的了解。一是知识元链接,它链接在文献的各种概念和名词之下,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知识的本质,并可以由它链接到有关的论文和书籍,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新知识及其意义。二是引文链接,通过参考文献,将同类教材案例或研究成果的文章关联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具体地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并帮助学习者实现在线理解。
(2)优化学习交流
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必然要求学习交流的广泛性和及时性。现有的E-mail这些非实时的交流方式不能满足问题交流的需要。因此,数字化学习平台应提供两种有效的手段,一是基于网络视频会议的协作学习系统,让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同时阅读或使用同一资源或同一软件,支持与教案作者、教师的实时在线交互,像面对面一样研究共同关心的问题;二是提供智能答疑系统,当学习者需要有问题解答时,可以咨询相关的知识点,并获得系统的自动答疑、定题服务及在线作业等。此外,数字化学习平台还要提供BBS、文章评论等讨论方式。
(3)优化学习过程的信息处理
学结离不开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估。建立信息的即时反馈和评估系统,使学习者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通过反馈、反思和评估,学习者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同时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另外,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嵌入一个个人数字化学习管理系统,在这里既可以管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资源,也为学习者提供支持阅读分析的读书工具,还可借助它交流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优化学习过程的能力。
篇3
关键词:激发;数学;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众所周知,无论干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将此事干好,如果有兴趣于某一事物,我们总是会想办法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爱好和追求的意向,成为学习数学的直接动力。本文根据兴趣的情绪性和动力性,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谈谈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建立起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的乐教促学生的乐学。譬如,当学生上课发言,板演出现差错时,笔者给予学生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亲切适度的鼓励。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你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明你在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好。“别急,再想一想,先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通过教师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话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使学生感到心情愉悦、乐于学习。
二、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景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乐学情景的创设,要求教师深钻教材,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把数学知识化融为美的情景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知识迁移,加速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例如,教学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对“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理解有困难。要解决这一难点,就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空间”、“空间的大小”等问题。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开始上课时,笔者让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在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下,进行了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导入新课。提问一:“为什么乌鸦把瓶中放些石子就可以喝着水了?”笔者的提问首先把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说出“石子把水挤上来了。”提问二:“为什么石子会把水挤上来?”一学生站起来回答:“石子把水的位置占了”。一学生说:“石子把原来水占的空间挤了”……笔者顺着学生的发言,拿着一个空水瓶,追问“什么是空间?”“指一指瓶子的空间、桌斗的空间”,“桌斗和瓶子那个空间大?”这一系列的追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举例巩固,学生很快地理解了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揭示体积的感念。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体积的概念。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法引入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趣味化、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生就对数学感兴趣。
例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复习了2、5的倍数特征,然后提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的学生脱口而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听到这种说法后马上举例反驳:“13个位上是3但不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说:“各位上是任意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说:“3的倍数没有规律”……笔者顺着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然后笔者马上做出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验证,结果学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迫切想知道3的倍数特征,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笔者又让学生在学具计数器上用拨珠子的方法拨出3的倍数,并记录所用珠子的数量,通过观察、交流发现3的倍数特征。最后采取竞赛、猜数等活动进行练习,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加强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与运用。
整节课把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辩论式、竞赛式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紧张、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效果。
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的比一比、分一分、画一画、拼一拼、填一填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维,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感,增强学习的真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体验主动探索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剪刀,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了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后形状变了,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的相等,高与长方形宽的相等,进而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习时,学生始终满怀信心,饶有兴趣地实践着,通过多次实践,形成表象,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促使知识的内化。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一所大学的国际性或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给出的定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一所大学的国际化要素至少应该包括:①办学观念的国际化,大学要有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确立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包括本国教师和管理者的国际经验、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影响,以及教师队伍构成的国际化(外国教师的比例)两方面;③学生的国际化,包括国际学生的数量和本国学生的国际经验与国际视野两个方面;④研究的国际化,包括交流与研究活动的国际化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二、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1.社会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经历由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在发生着重心的转移。沿着人类社会演化的足迹,探寻高等教育在每一种经济形态下教育价值发展的规律,不难发现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与要求是不同的。
在工业革命以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和前工业经济使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的传授,通过模仿和对失败的解读来进行五星的知识积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生产代替了原有的手工工场,人类逐渐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来不断的改善生存环境。带血正是在这种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20世纪40年代社会开始由原有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和分配要素已被纳入了资本的范畴,并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知识的资本化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基础和前提。知识资本源于人们的发明创造、知识的传播推广和应用开发,没有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就没有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由于现代大学的基本动力是满足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的需要,而这种知识的创新和传授必须冲破民族和国家的局限,必须基于全人类文明的沉淀,大学恰恰是知识在国际化传播中的节点,是国际知识系统的中心。因此,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大学国际化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
2.大学国际化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国际化是我国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学作为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产业,也必须去面对一个更为开放的竞争领域。任何一所大学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大学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吸取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只有通过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视野,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在高校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还可以帮助大学营造一个国际化的校园氛围与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来迅速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可以促进我们对国际学术前沿的了解,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将我国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快速融入到世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中,从而加速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进程,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总之,无论是培养国际化人才还是开展科学研究都是我国高校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3.大学国际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大学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适应世界历史发展变化,适应全球化的结果,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国际化的程度越高,那么他所培养的人的国际化的水平也就越高,只有国际化人才才能适应今后社会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而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将导致社会形态的改变,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剂.”。同时,大学国际化也对社会的教育与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直接或间接地给他们带来了文化和人才的双重收益。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居于优势地位,教育的国际化可以增强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教育的国际交流过程中以廉价的方式吸引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一流人才。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可以提高本国教育的发展水平,获得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且有利于拓展本国社会成员的文化视野,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加速本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大学的国际化将大大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4.大学国际化是服务于民族利益的体现
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的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是纯粹获利的占尽优势的群体,他们国际化的程度高、内容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并且政治目的强烈。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政治的延续,不断的灌输和传播本国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我国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提高社会开放程度,拓宽社会成员的文化视野;有利于提高学术起点,培养学术精英,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借鉴先进的科技文化、价值观念及办学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之,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但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有国家利益的考虑。大学的国际化与民族国家的高等教育是相互存在、相互促进的。国际化促进和改造民族国家的高等教育,而民族国家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最大推动者。尽管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居于优势地位,可能增强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能力,甚至有利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掠夺,使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损,但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不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恩赐和施舍,而取决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事实上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要有必要的防范意识和准备,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篇5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考 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 与CH3CH(CH3)Cl (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遗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 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篇6
一、学习目标。
二年内自学完成汉语言文学专科的全部课程。
二、学习时间
1、预计每周学习7小时,平均每天1小时,根据情况略有调动。
2、快到期末时,复习2周,每周学习14小时,平均每天2小时。
3、在学习当中,我预计主要是利用纸质教材、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如遇到问题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
三、学习内容
完成本专业设立的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
四、学习形式
自学为主,在线学习为辅,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上网查相关资料或与带班老师沟通。
五、学习安排
首先全面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视频教学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充分利用电大网上课堂进行在线学习,把平时在太明白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及考试工作。
六、学习措施
1、每周保证计划的学习时间。
2、制订学习计划时间表。
3、周六、周日协调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在线学习。
4、完成电大布置的作业。
七、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按照课程要求,由浅入深系统的进行学习。
2、合理安排时间的原则。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到学习常态化。
篇7
中国画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闪烁古今。作为国民,我们应该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在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这几年,我深深体会到: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国画的学习,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陶冶儿童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体画种,在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法自成体系。然而在面前小学国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一笔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就作一幅画,他们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如何让小学生对国画学习产生兴趣呢?我通过国画兴趣小组辅导和美术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走进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堂是一个社会群体,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习惯,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各不同。在兴趣小组的辅导中,我让学生观察并临习梅、兰、竹、菊、山、水、鱼、虫等,使小学国画内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对国画的用笔、用墨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就指导孩子们对身边的景物进行线描写生,用墨线表现去鲜花、花瓶、自行车、家具等静物;表现生活场景,如卧室一角、我在窗前、愉快的旅行、快乐的六一、我的好朋友、可爱的动物等等。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他们来说,非常熟悉的东西,画起来就特别来劲,其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二、设计游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儿童的天性是爱玩游戏的,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想象。我就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与思索,在愉快的国画实践中逐渐掌握技能。我在《在墨线的游戏》教学中,设计让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去寻找墨线。指导孩子们在欣赏沙漠、海滩、树林、梯田、山坡等自然风光的同时,比赛谁画出的线条更逼真。我指导孩子们自主练习中锋、侧锋等笔训后,设计了用色、用墨的游戏,让他们大胆构图,对各种用笔与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国画的用笔和用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国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中 国画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练习毛笔:让学生夯实基础
在小学生国画课外辅导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作出的画还行,但他们题字时就相形见拙了。古人云“书画同源”。意思是: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及中国画。书法家的感悟,直接影响着画家,书论就是画家用笔的基础教材。所以中国画本身带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这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象,单独欣赏一笔一划、一点一块,也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由此可见,指导学生练习毛笔字非常重要。为了练好书法,我让他们首先熟悉熟悉毛笔的性能和执笔的方法,然后认真揣摩题字美观的技巧以及如何增强绘画线条力度的诀窍,他们就慢慢地领悟了一些较高水平的笔意,从而也帮助小学生们进一步把握形象的塑造与精神的烘托。
四、把握手法:让学生追求神会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设色有金碧、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运用线条和墨色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焦点透视。所以我在教学时认真给小朋友们讲解、示范五指执笔法及要领;训练时严格要求,逐一检查,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执笔习惯。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灵活运用中锋、侧锋等基本用笔手法,帮助他们掌握:中锋勾线以造型为主,侧锋蘸浓、淡墨色涂大面积。如何区分墨的浓淡,它是国画最基本的墨色;如何掌握宣纸的属性,用笔的干湿等,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多体验。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再让他们在宣纸上做画,就能逐步达到熟而生巧之目的。
五、欣赏临摹:让学生升华情感
篇8
国家培训计划
学校放假了,终于可以轻松了,可是没几天,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学生,这心里还真有点空,没底。现代社会进步这么快,只看眼前不思进取是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的,光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自从接到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通知,我这心里终于有了着落,并对这种培训形式很感兴趣。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答疑,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对以往一些困惑的问题,在这次学习中都找到了答案。
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由于教的时间长了一些,工作热情已经大不如当初了,举个例子以前准备一节课,我会从课堂的各个环节来考虑,不仅仅只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并且拓展的非常广泛,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常常积极参与,进行尝试。但是现在由于已经是讲过一、两个循环的课程了,有些课程就凭着经验来,对学生素质、社会发展状况,不于考虑,没有作到与时俱进。还有情境教学的设计,单一情境,在多个类型课程中设计应用,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李吉林教授对情境教育特质及其独特优势的讲解,我深深的认识到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多么重要啊!当我再次设计课堂情境时因课而定、因人而设、因情而导。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片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在这次学习中网上远程培训也为我们全省的美术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我们一致希望这样的培训多举办一些,让我们这些农村教师能够不用走出深山,也能和专家、同行们多学习多进步,为缩短城乡学生素质的差距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9
大家好!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向大家一起谈一谈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与我交流。我讲话的题目是《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每每见到一些同学,学习很认真,很刻苦,但学习成绩却不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怕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以便帮助那些尚未掌握方法、不善于学习的同学走出误区。
首先,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大多数同学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其原因综合起来看可能有:与老师缺乏沟通,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课前没有预习,听课不善抓住要领,对该学科似懂非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学科成绩老提不上来,有些灰心丧气,学习信心不足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主动和授课老师沟通,悉心请教问题,解决学习上的疑惑,努力培养对于学科浓厚的兴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课前多做预习,上课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讲。要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
其次,我们要持之以恒。学习贵在有持久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攻克难关的决心。三分钟热度式的学习热情是要不得的,不是有一副名联吗?“苟有恒,何必半夜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第三,勤学多问。勤学的同时,一定要多问,千万不要把不明白的东西抛在脑后。否则,不会的东西就会越积越多,并令人逐步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一定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经常提问,习以为常,成绩自然会稳步提升。
第四,勤做笔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忘掉一些东西,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遗忘,以取得良好成绩。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千万要注意,在课堂上,不要因为做笔记而忽视了听课,听课为主,笔记为辅,在课堂上领会所学内容至关重要,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挤出课外时间整理笔记是重要的环节,这样,既复习了当天的内容,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另外,所做的笔记,要经常翻阅,切不可一做了之,不管不问。
第五,注重积累。知识在于积累,学习离不开背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例如,语文中的重点词语、精彩段落、文学常识;数理化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英语中的单词、句型、时态的构成、重要的对话和课文等等。这些都要作为重点加以记忆,熟记成诵,牢固掌握,才能够谈得上灵活运用。
第六,经常复习。重复是学习之母,复习可以加深印象减少甚至避免遗忘。要经常进行单元复习、阶段复习;重点章节复习、难点复习等。
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也会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珍惜时间,持之以恒,在艰辛探索之后,你会发现学习原来是一件特别开心、也很容易的事情。祝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功!
篇10
论文摘 要: 以课堂为载体,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既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又能适应学校教学管理特点的教学模式,把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是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职业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责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经济、与市场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2005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教改的尝试。
一、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识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1]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把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运行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把知识、技能和技巧融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各项实践行动中,让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硬件上把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把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有机整合,在软件上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职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人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
2.现实性原则。
(1)提高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建立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
(2)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要求,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课程、教材,把岗位的能力、需求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与企业的“做”融为一体。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1.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用人的要求来调整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现代企业技术、工艺、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如果学校教学一成不变,学校专业和课程与一线企业的距离就有可能迅速增大,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革和更新专业和课程。中职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要符合企业技术、工艺及生产流程的发展要求。脱离了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学校专业和课程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1)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学校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即: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我校通过引入教育部规划的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奔腾ARS汽车维修班等校企合作项目,并与南宁市多个4S店联办,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以订单式培养、冠名班等教学方式,校企共同开展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学生录用、教师考核、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教学全过程合作。推进订单联合培养、能力递进培养、实际工作过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试点班、试点课程逐渐向专业、课程体系逐渐推进,并在专业全面推广。
(2)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专业模块体系工种和专项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将一些专业技能课进行整合,使之实用性、操作性更强。利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来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入课程群的概念,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三个大群,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是专业基本能力点。采用大班化教学,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教学列入课堂,尽量采用案例教学。
二是项目综合能力群。采用工作过程项目化系统化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置了以下8个学习领域课程:①发动机机械维修;②发动机电控维修;③底盘机械维修;④底盘电控系统维修;⑤汽车动力电器维修;⑥汽车车身电气系统维修;⑦汽车维护与保养;⑧汽车认识。
三是岗位能力综合群。以岗位需求设置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所有课程实现现场教学、工学交替,并且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实施灵活教法,编写适合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用人要求的专业学习手册。每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评价中,都设计了“工作过程工作页”和学生学习练习册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使用,并将之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当学习完毕之后,主导教师又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测试(纸笔考试)和随机性的实践环节动手能力测试。
(4)定期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适应现代企业技术更新加快的步伐,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
2.注重对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既具有教师资格及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职业教育对师资的新要求。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进程。一方面,企业向学校输送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示范讲学,有利于学校教师跟上最前沿的技术和工艺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充实了课堂信息量,让课堂更贴近企业,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机制,激活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理论教师直接参与实训环节,采取跟班方法解决动手能力问题。教师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生产状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和编写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教学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接触企业,填补了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空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把教学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我校在实施汽修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四方面的措施来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
(1)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启动“名师培养工程”,有层次、分类型、梯队性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锻炼,甚至到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参加技能培训。
加强培养计划的管理,根据教师特点和专业建设要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对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要以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并重,同时考虑技能培训。对技能型教师,要以业务理论进修为主进行培训。对于高学历教师,要以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主进行培训。境外培训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为主。
为尽快适应中—高职对接对师资的要求,实施“硕士培养”工程,鼓励与支持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
(2)实施“项目培训计划”,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一是校本课程项目培训。开展每年一度的校本课程培训,即每年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安排校内专家讲授,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交流教学经验。通过完善活动的组织,提升活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二是课题开发项目培训。实施以产品研发带动的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研发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可首先从实训教学设备的研发着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如成立汽车教育教学研究室,开展校本教材电子化,核心课程建设,争取南宁市、自治区甚至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活动。
(3)开展两个拜师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型教师与理论型教师的互相拜师活动。按照新老结合、理论型与技能型结合的原则,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起来,互相学习理论和技能,并安排他们共同参与理论课和实践课“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是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课教师互相拜师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校内教师向校外实践课教师传授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经验,校外实践课教师向校内专任教师传授来自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技能。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3.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可最大限度地接近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但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毕竟有所不同,而且职业学校通常只具备完成学生基本训练的条件和能力。要想掌握熟练的生产能力并快速积累工作经验,最佳方式还是让学生亲身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见习,让学生熟习企业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过程,真正做到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能结构,能够有目的地、合理地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在方法能力方面,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自我控制、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一方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经常目睹工人师傅的绝活,接触到大量的在课堂上和书本里所学不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从而开阔了视野,大大增强了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生产实习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内随着师傅的生产过程进行熟能生巧、巧能生华的反复操作,使技能转换为技巧。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我校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和机制建设,为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2)根据企业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开设多种项目定向班;
(3)共建行业、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中心;
(4)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实行订单培养;
(5)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工学交替;
(6)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实习车间;
(7)校企合作开办对外的4S店,与企业集团共同合作;
(8)大力开展对外培训服务工作。
4.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校实训环境的营造。
我校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文化的做法,让校企文化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与学的过程中相融合,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运行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熟知产品的工艺流程、质量保证体系,并自觉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以此来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意识,调动学生学做人、学技能的主动性,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本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约束,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学校也从而形成了富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新文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校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为社会造就素质好、技能强的高素质劳动者。
学校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影响下,面向市场确立专业方向、开发课程体系、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这是有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一职教模式便于对学生开展职前培训,也便于对职工开展转岗培训、提高培训等,有利于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企业的各自的优势,把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取操作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只有输送人才的职业学校与接收毕业生的企业紧密衔接,其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才能培养出职业能力强、专业技能精、敬业精神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