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8 15:0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阅读理解; 阅读加工水平; 识别校对水平; 阅读迁移水平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贺平(1980—),女,河南濮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基础教育信息化等研究。E-mail:。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低廉、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表现形态也越来越人性化。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是平板电脑,已经不是梦想,这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现实。所谓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利用网络技术将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环境,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可随时上网在线学习”。[1]这是一种新型的、高度综合的学习方式,它尤其强调个性化与移动性,允许每位学生通过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随着大量的智能化、便携式数字设备进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内开展一对一数字化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影响?这成为众多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研究问题
为了深入考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效果,笔者长期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考察与研究。H校于2009年9月开始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性试验,并首批开设10个“数字班”。所谓“数字班”,即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开展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那些只有黑板粉笔或简易信息技术条件的相对传统情境下实施教学的班级被称为“常规班”。这两种形态的试验班均接受相同理念与模式的语文教学,如:教学时间相同,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与方法完全一致,师资水平大致相同;每节语文课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阅读内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数字班学生均人手一网的笔记本电脑,阅读材料以超链接文本或网站的形式呈现,可随时上网查找或浏览相关资源,并在网络平台中与教师、学生交流感受、表达想法;而常规班学生则直接阅读纸质的线性文本材料。现如今,H校开展探索性试验已长达三年半,数字班学生表现出“更喜欢阅读”、“阅读能力更高”、“当堂迁移写话的表现更好”等特点。关于此,笔者之前以该校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强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课内数字阅读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产生显著影响。[2]首批参与试验的班级中,既包括从三年级开始加入试验的六年级学生,也包括从一年级就进入试验的四年级学生,如今的四年级数字班学生开展常规化的课内数字阅读也已长达三年半。与六年级学生相比,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也存在显著影响呢?
本研究将对H校四年级两种形态的试验班(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对比测试,尝试用来自一线教学现场的数据解答以上问题。对此,本研究拟解决以下三个子问题: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三,阅读理解水平的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在回答这三个子问题的基础上,进而对四年级与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相关结论展开综合讨论。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与普及,以屏幕阅读为主的数字阅读开始动摇传统纸质阅读的统治地位,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先后展开多项关于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电脑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之间的对比研究。这些关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大致存在着以下不同的研究结论。
第一种,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运用电脑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两种媒介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Muter等人以大学学生和职员为研究对象展开两次验证性实验,以阴极射线管和纸张两种方式呈现文本,比较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的可读性,两次实验研究均表明这两种呈现载体下的阅读理解水平不存在差异。[3][4]之后,国内也有学者展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5]此外,Kristine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的阅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和阅读纸质课本的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6]
第二种,个别研究者发现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存在差异。如:Matthew等人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研究中却发现纸质阅读方式下的阅读理解率要明显高于电脑屏幕阅读方式;而在回忆信息方面,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学生自由回忆记起的信息更多。[7]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文本的不同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有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打印文本的阅读效果优于Word文本的阅读效果。[8]
已有研究(见表1)普遍认为数字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不存在差异”或“纸质阅读效果优于数字屏幕阅读”,由于这些研究多以短暂、非连续性的实验研究为主,比较缺乏自然、真实、长期的研究,并普遍对研究样本和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研究结论并不具备代表性和大范围的适用性。而笔者之前以H校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展开的跟踪性研究,与以上两种研究结论均不一致。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意味着,在自然、真实的学校情境中,研究对象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时间、阅读量大小、屏幕阅读行为是否持久等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三、测试题的编制
(一)研究框架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是读者主动构建自己对文本的“文本图式”或“认知地图”,并形成关于文本内容和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的过程。Kintsch等人认为,读者阅读时关于文本的表征可分为三种水平,即文章字词本身的文本水平、由命题及其关系构成的文章语义结构水平(包括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其他先前知识整合而成的更深层理解的篇章表征水平。[9]国内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多种不同划分,如:有学者对文章阅读活动过程进行重新分析,将语文阅读过程分为文章微观理解阅读、文章宏观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发散阅读等四个方面;[10][11] 也有学者从字词的掌握、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语言的能力和理解结构的能力)、推论能力、评价能力等四个方面考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2]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阅读理解框架的同时,结合阅读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等三个层面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加以考察,其中阅读加工水平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结构理解和篇章推断判断等四个维度。
(二)测试标准
采用自编《小学四年级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题共包括2篇不同体裁和不同难度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均设有三类答题项,即4个单选题、1个纠错题、1个主观题,其中纠错题需要从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限时20分钟。测试题总计50分,分项评分标准分别为:每个单选题3分、纠错题每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写正确记2分(每篇共设4个错别字)、主观题按照三个等级分别记分(1分、3分、5分)。以上这三类答题项分别对应考察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
四、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H校四年级共5个班,其中4个数字班,1个常规班,数字班与常规班整体规模并不均匀。本研究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不打乱原有的教学班级单位和不影响既定的教学秩序为原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由于常规班只有1个,直接进入测试;而从4个数字班中随机选择了3个进入测试,以尽量减少抽样带来的误差。另外,四年级入学伊始,学校按照学业成绩表现将4个数字班所有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班学生样本更加均匀和更具代表性。本研究共选择122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其中数字班学生93名,常规班学生29名,男生63名,女生59名。
(二)数据分析
数字班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与常规班的纸质阅读,均为长期的常规化课内阅读。为了有效检测两种班级形态的学生在某一时间点的阅读理解水平,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统一性,本研究采用传统的纸质测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于2012年11月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者念指导语,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测试题,并由5位语文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流水批阅试卷,学生的各题分项得分与总分均使用Excel表格统计。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检验、偏相关分析等。
(三)信度分析
将测试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Cronbach’s Alpha检验,整套测试题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15。两篇文章的各个答题项信度系数分别为:词语理解0.706、0.722;句子理解0.704、0.713;篇章结构理解0.704、0.712;篇章推断判断0.707、0.722;识别校对水平0.690、0.677;阅读迁移水平0.687、0.694。吴明隆提出在信度系数的接受度上面,分层面最低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最好高于0.60,而整体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要在0.70以上。[13]因此,整套测试题的整体信度与各答题项的信度都达到可接受程度,信度良好,测试数据可靠、可信。
五、测试结果
(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比较
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在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上,t=-1.81,p>0.05,不同
表2 不同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 ± sd)
*p
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下的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虽然数字班学生的平均分比常规班高3.97分,但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在阅读加工水平总分上,t=-2.99,p
第二,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在识别校对水平上,t=-0.08,p>0.05,数字班学生仅比常规班略高0.06分,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在阅读迁移水平总分上,t=-1.81,p>0.05,数字班学生总分比常规班高0.43分,但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长时间在一对一数字环境下进行电脑屏幕阅读并不会对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分析
对阅读理解水平总分进行2(性别:男女)×2(组别:数字班、常规班)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从性别来看,F(1,118)=9.78,p
第一,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表3 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 ± sd)
对阅读加工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6.34,p
依次对各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①在词语理解上,性别主效应、组别主效应以及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②在句子理解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5.27,p
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对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识别校对水平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4.57,p
(三)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查学生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们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即控制某一种水平之后寻找另外两种水平之间的关系。对所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303,p
表4 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
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 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而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阅读迁移水平以及阅读理解总分则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在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是在阅读理解总分上,还是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这三大变相水平上,女生均明显优于男生。另外,在对性别与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的交互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而数字班女生与常规班女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
3. 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存在相关
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具体表现为: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二)综合讨论
笔者曾就H校六年级学生的同期阅读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呈现显著性差异,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第二,无论数字班还是常规班,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明显差异。第三,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14]截至2012年年底,H校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坚持开展课内阅读均已达三年半之久。与六年级相比,本研究关于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研究结果既有不同,也有相同(见表5)。
1. 关于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在阅读理解总分上,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 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首先,对于四年级和六年级而言,无论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学生们每节语文课中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每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出传统教学”,[15]这种长期且连续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课内阅读量已远远超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和“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6]然而,常规班学生的课内阅读材料仅限于纸质的印刷材料,而数字班学生除了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阅读内容相同的电子材料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主题资源,并且可以当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平台交流与讨论,数字班学生也因而比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视野也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这也是在大致相同的课内阅读内容的情况下,四年级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在阅读加工水平上都明显优于常规班的主要原因,也意味着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识别校对水平并非简单的识字水平,而是学生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综合反映,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这就要求学生既能根据上下文判断字义、字音找出错别字,又要掌握字形并正确写出该字。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小说或故事时大多只注意事件的进程和变化”,[17]关注焦点多停留于文章或书籍的故事情节或整体概况,对单个的汉字或词语等细节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六年级学生则越来越多地关注字词与语法结构、“事物的规律性知识”[18]等,数字班学生可通过网络环境随时解决各种识字和阅读问题。因而,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识别校对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第三,阅读迁移水平指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迁移应用到其他实际情境中的能力;H校的试验班学生在每节语文课都有8~10分钟的时间当堂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写作表达,其中数字班学生在电脑上打写,常规班学生采用传统的手写,长期的课内写话训练使得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都同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本研究中,在阅读迁移水平方面,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2. 关于男女生之间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关于“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男女生性别差异随着年纪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女生在阅读能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19]具体表现为三年级男女生差异不显著,四、五年级差异显著,六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国外研究也指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且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差别倾向于消失”。[20]这里的“青少年”指年满13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社会群体,一般多为中学生。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不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到了中高年段后男女生差异逐渐显著,且女生优于男生,但到青少年时期这种性别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本研究中,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女生阅读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即中年段差异显著;六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显著的男女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小学高年段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并不一致。这说明,不管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大量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对高年段学生的影响比对中年段学生的影响更明显。此外,四年级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六年级数字班男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即数字班男生在阅读理解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优于常规班男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在提高男生阅读能力、阅读心智方面具有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关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的相关分析
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的交互效应均表现一致。首先,本研究的识别校对水平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即便学生已经理解文章篇章或句子的大致意思,也未必能顺利找出错别字并予以改正。这意味着,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识别校对水平,识别校对水平的高低也不决定于阅读加工水平,因此二者未呈现显著相关。其次,中高年段的学生开始从“学习阅读方法”到“通过阅读学习”[22]转化,对文章或书籍中结构与内容的整体理解不断增强,并越来越关注人物的内心体验和真实自我的表达,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迁移应用与表达的效果,因而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第三,数字班的电脑打写与常规班的传统手写,都是学生通过语言的自我建构与内化加工之后真正将语言迁移应用到实际情境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对汉字本身拥有足够的识字量,不但要认识字词、掌握字义字音,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正确拼写出来,因此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相关。
综合来看,关于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研究结论,与前文关于屏幕与纸质两种媒介下的阅读效果已有两种研究结论(不存在明显差异、纸质阅读明显高于屏幕阅读)均不完全一致。笔者所研究的数字班学生的电脑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的纸质阅读是基于长期且连续的常规课内阅读而开展的,而已有研究中的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大都是基于某一次的阅读行为和效果而开展的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较明显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仅来自于一所学校,样本量偏小,未来将扩大抽样范围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获得更大范围的取样和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此外,鉴于横向研究设计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未来将对同一批研究对象开展后续的跟踪性研究,以求更加清晰、完整地探求儿童数字阅读的发展规律。
(指导教师:余胜泉)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陈玲.1:1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25~29.
[2] [14] 贺平,余胜泉.1:1数字化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99~105.
[3] Muter, P., Kruk, R.S., Buttigieg, M.A. & Kang, J.T.. Reader-Controlled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Human Factors, 1988(30):473~486.
[4] Muter, P. &Maurutto, P.. Reading and Skimming from Computer Screens and Books:The Paperless Office Revisited? Behavior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91(10):257~266.
[5] 姜丽红.电脑屏幕与纸面呈现载体对大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8:64.
[6] KristineE. Grace. Comparing the IPAD to Paper: Increa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Digital Age[D]. Master Dissertation,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2011.
[7] Matthew A. Kerr, & Sonya E. Symons.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Effectson Children's Reading Ofinformational Material. Reading and Writing. 2006,(19):1~19.
[8] 孙悦亮,肖崇好.限定阅读时间条件下文本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97~300.
[9] Kintsch, W.,&Van Dijk, T. A. Toward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8,(85):24~40.
[10] 莫雷.语文阅读水平测量(三)(修订版小学六年级适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11] 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6.
[12]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上)[J].学科教育,1998,(5):46~48.
[13]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15]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2.
[17] [18]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5.
[19]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下)[J].学科教育,1998,(6):41~44.
篇2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小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运用学习策略、自主监控学习进程、自主反馈学习效果等几方面,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自我发展水平还不高,其自主学习的某些侧面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都带有不成熟的特点。因此,研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探讨性别、年级对其自主学习的影响,对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抽取汪清一小429名1到6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自主学习评定采用单志艳编制的 《自主学习策略问卷》。该问卷共42个项目,六个维度;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6,具有良好的信度。对调查获得的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 汪清一小学生性别年龄构成。本次调查的429名小学生中,男生220名(51.3%),女生209名(48.7%);各年级学生分布为:一年级37名(8.6%),二年级76名(17.7%),三年级88名(20.5%),四年级72名(16.8%),5年级73名(17.1%),六年级83名(19.3%)。
2.2 汪清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汪清一小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量表的6个维度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得分在4.29-4.58之间。结果见表1。
2.3汪清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男生和女生在自主学习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无论在哪个方面显著高于男生。结果见表2。
2.4 汪清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年级差异。方差分析显示,小学生自主学习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进行LSD多重事后比较发现:在学习内容的自主性维度上,1年级和3、4、5、6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1年级分数明显高于3、4、5、6年级;在时间管理、在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四个维度上,2年级和3、4、5、6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2年级分数明显高于3、4、5、6年级;在学习环境的控制维度上,3年级和2、4、5、6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2、4、5、6年级分数明显高于三年级。结果见表3。
3.讨论
3.1汪清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研究发现汪清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可能是因为自2004年以来,汪清一小施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并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3.2 性别、年级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女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于男生。究其原因可能与小学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性别规律差异相一致。小学阶段,女生科乖巧听话,能按时完成作业,男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容易分心。所以导致男女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出现性别差异。
此研究中,自主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学习内容的自主性维度上,1年级好于其他年级。可能是因为1年级的教材知识简单,很容易就能学会。而2-6年级,知识的容量、难度随之加大,有些学生就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无味;在时间管理、在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四个维度上,2年级好于其他年级。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长,课程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教师更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和时间上的管理;在学习环境的控制维度上,2、4、5、6年级明显高于三年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2年级的学生较听话,能遵守老师和家长对其在学习环境上的要求;而4、5、6年级学生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要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对学习环境的控制上表现出了较好的能力。
4.结论
本研究发现汪清一小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4.1 汪清一小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高。
4.2 汪清一小小学生,女生比男生自主学习能力强。
4.3 汪清一小小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年级差异。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传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3]单志艳.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7).
篇3
一、调查研究过程
第一,着手解决调查方法问题。目前国内权威性的《学习适应性测验》(简称“AA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修订完成的。此量表虽然对中小学生有普遍适用性,但对我校初高中衔接期学生关键学习要素调查的针对性、适用性不强。此外,由于该测验题目数量较多,在操作上也不够经济省时。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适应状况与操作上的简便快捷,我们于2007年自编了“新华中学高一学生学习适应状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28个客观题目组成,分为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考试准备、考试技巧等7个与学习适应密切相关的分项目。2007年首次在高一年级学生中实施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对该问卷作了进一步校正,并添加了学生对自身学习适应性的项目归因调查,以便主客观结合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第二,规范调查过程。统一调查时间:调查时间均为高一学段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两周内;统一指导语:采用班级施测方式,调查前培训班主任,班主任以统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填答问卷,为了便于日后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本调查采用实名形式,学生按规定时间当场填写完成;统一管理问卷:班主任收回问卷,交由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统计分析并建档留存。
第三,进行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6.0在电脑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总体态势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来检验不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第四,及时反馈调查结果。由专职心理教师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学习适应的总体态势,再逐班反馈班级总体适应情况,使班主任及时了解自己班学生的情况及其与总体的差异性,便于制定班级学习适应辅导计划。与此同时,由专职心理教师将在调查中反映出的学习适应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引导家长关注成绩背后的内在品质,提供促进学生积极适应的指导意见,推动家校配合,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调查研究结果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虽然每一年初升高的录取成绩有所差异,但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却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和一般性的特点。为了找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习适应辅导的切入点,科学制定辅导计划,帮助学生缩短“过渡期”,预防和矫正少数学生偏离的学习情况和状态,也为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指导性意见,我们对本校自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的高一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进行了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的高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状况一般,总分平均数达中等水平,在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考试准备、考试技巧等各分项目上,均呈现出不均衡现象。
2.连续三年的高一学生均在“学习计划”“考试准备”两个分项目上得分偏低,均在“学习目标”“学习习惯”两个分项目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3.在高一学生学习适应总体态势上,除2012级显著高于2010级外,其他级别间并无显著差异。在学习适应部分分项目上不同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
三、调查研究带给我们的思考
1.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规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指出学习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为此,应当引起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将学习适应辅导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2.加强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各学科任课教师间的密切合作。根据初高中衔接期学生学习适应的一般特点,整合我校专职心理教师与各学科教师的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学习适应辅导、学科学习适应辅导,促进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管理,提高学习效能。
篇4
一、总体目标
疫情防控期间,按照省、市、县防疫指挥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要求,根据我县教学规模、条件,全面统筹各方力量,整合调集教育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师生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上教学、自主学习和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努力解决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问题,实现“教师线上教学不停教、学生线上学习不停学”的目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织机构
为规范开展此项工作,特成立全县中小学线上学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指导与调度。
组长:
副组长:
全县各中小学校校长
三、实施原则
1.拓宽思路、周密规划。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线上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包含:组织领导、教学组织形式、技术支持办法,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安排、授课教师安排、实施办法、保障措施、教学效果评估办法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在线授课”方式提供教育服务,由本校教师开展网上授课、在线答疑、网上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等教育教学活动。暂不具备“在线授课”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和移动云视讯、电信云课堂、国家网络云课堂及其他优质免费教育平台,通过在线共享、网上推送等方式,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2.分类实施、有序推进。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县域内统筹组织,普通高中各校自行组织为辅的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小学阶段线上学习主要以线上指导、课外阅读、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等形式,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具体由各学校在本校的实施方案或教学计划中明确,并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后确定;中学各年级线上学习主要通过网上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完成课时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要与学校正常开学学生到校学习的内容有机街接;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以学校为主体,尽快优先安排好学生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具体学习内容和形式由各校自行安排,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备案,实行“一校一案”,确保科学、有序、规范开展。
3.科学引导、务求实效。各中、小学校开展远程学习教育服务方案务必立足实际,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生为本,讲究实效。做到科学引导,加强互动,及时调度。
四、实施方式
各校可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下列合法优质免费学习平台。
1.学习强国。“学习强国”携手“学而思网校”为全国中小学生推出“在家上学”专题。课程覆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部学科,每个年级10-12堂课,白天课程与在校期间全学科、全学段课程同步,难度与学校保持一致;晚上课程是素养类、学习指导类、家长类。关注“学习强国”投屏功能,只要家里有智能电视,手机上的“学习强国”的“在家上学”视频就可以在大电视上看!(详见《“学习强国”视频一键上智能电视》)
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于2月17日开始通过网络云课堂,免费为全国中小学提供支持服务,帮助学校开展远程教学。服务内容包括:同步课程、各地网校、直播课堂。
3.中国教育电视台。2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8:00-9:00,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将推出《同上一堂课》特别节目,以课本剧、纪录片、文化艺术专题系列等多种视频公开课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白城广播电视台。白城电台、电视台将开辟专门频道,播放防疫知识、心理疏导访谈、名师课堂,针对初三和高三推送优质文化课,方便学生在家学习。
5.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址:。在平台主页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利用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平台汇聚了大量省部级“一师一优课”资源和教学助手等工具。
6.升学e网通。疫情期间,“升学e网通”向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全面免费开放资源平台和产品功能的机会,各高中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各学科学习进度、制订学生在家学习方案,通过“升学e网通”学习平台统一布置,线上各普通高中可以和杭州铭师堂白城地区负责人刘萧琦直接联系。
7.中国移动云视讯平台。可实现远程会议、同步课堂、小班互动、应急指挥、教学研讨,教学资源(特色课程)输入等功能。各高中可利用移动云视讯平台,选择本校教师线上直播授课方案。即本校教师通过移动云视讯平台,在家直播,进行新课讲授、复结、直播答疑等线上直播课程。
8.阿里巴巴钉钉云课堂。可实现在线教育、视频会议、应急办公指挥,教师、学生及家长线上管理等功能。疫情期间免费使用。
9.东师理想名师云课堂。疫情期间免费开放东北师大附中教学资源。
10.希沃云课堂。可组织学生在线直播,录制分享,可实现师生实时互动。
11.中国联通公司积极组建优秀团队、整合优质资源,疫情期间免费提供解决方案。可实现直播课堂,在线教学。实时互动,线上答疑等功能和大量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可供学生选择。各校如有需要,可与公司联系。
12.其他免费优质学习平台。
五、工作要求
1.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各校要根据线上学习特点,科学拟定工作方案和教学服务计划。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教师制定学习计划,建议计划以周为单位。学习计划中明确每一周内学习的课时、内容、注意事项,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要做好正常开学后的知识巩固和复习以及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再调整的预案。各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学习日程表,统一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班主任要统筹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周学习计划应提前推送给每一位学生。各学科教师可参照学校要求的进度,提前备出2周课,并按教学进度组织学生线上学习和答疑解惑。各学校校长是本校线上教学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
2.加强指导,释疑解惑。各校要充分利用微信、QQ等平台功能,加强对学生学习辅导和答疑解感,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和设备使用的安全教育,各学校要整合工作力量、分工协作、落实责任,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教育活动和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家校合力育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快较好掌握学习的内容。
篇5
考试与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新的考试与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讲新课前让学生先自学
讲授新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学习情况先自学教材,自学后进行评价测试,这就是“不教先评”。“不教先评”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情绪。
“不教先评”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在每个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或按教材中编排的单元,或按某一主题自行组织单元。既可以按照教材单元编排的顺序,也可以共同商量确定单元教学的顺序。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布置一个单元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学。低年级要求要明确,布置任务要细致。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在教完汉语拼音以后,布置学生在预习单元教材时做到“读、标、圈、划”。读,熟读课文;标,标出自然段;圈,圈出自己不认识、不会写的字;划,划出自己喜欢的或不懂的句子。最后,进行教学前评价测试,教师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测试中反映的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针对性备课和教学。
“不教先评”符合中小学生心理需求,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要求自主,喜欢探究和冒险是中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首先面对教材,自学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学习方法安排自己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自学以后进行评价测试,使学生看到自己自学的成果,展示了自己学习的能力,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不教先评”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首先面对教材,自己学习,使学生消除依赖思想,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就如同第一次是朋友开车将你接到家中做客,第二次,让你自己走过去,你不一定认识路。倘若第一次你就是按照朋友告诉的门牌号码,自己一路问人走过去的,第二次再叫你去他家,一定不会不认识路的。
“不教先评”提高了教学针对性,节省了教学的时间;通过评价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将单元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所有学生通过自学都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师教学中不需要多花工夫的部分。第二是一部分学生掌握,一部分学生未掌握的内容,这是必须提供个别教学的部分,个别教学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同学间相互提供。第三是学生自学都未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即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评价分析以后,教师整合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进行针对性备课和讲课,讲学生的共性疑难、讲本单元的关键、讲需要拓展的内容。
“不教先评”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首先面对教材,使学生在自学中学会了学习。
均分激励,共同进步
“均分激励,共同进步”是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形式,每4—6人一组(中学最佳效果是4人)进行分组。每次考试评价以后,以小组平均分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并将小组平均分在班上公布,且表扬绝大多数小组。
“均分激励”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传统的考试评价片面放大了分数竞争的作用。班级同学之间的不良竞争,使学生心态扭曲、心胸狭隘,恶化了学生人际心理环境。“均分激励”由于每个组员的进步都会给别人带来进步,别人的进步也会导致自己的进步,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均分激励”使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均分激励”使学生学习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使得学习小组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利益的共同体。由于以小组平均分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因此成绩好的同学会觉得光是自己成绩好不行,必须尽力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差的同学也会觉得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必须认真学习,尽快把成绩赶上去。实验班同学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学习成为经常发生的、自然而然的事。
用小组平均分作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它是成绩册中学生学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用平时测试评价成绩乘以60%(有时实验班级自定比例),加上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学习态度、进步程度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进行的综合评分,即为成绩册中该生的学期平时成绩。
教前教中教后三次评价
第一次是教学前评价。教学前评价是指学生自学教材后,教师制定教学方案(备课)之前的评价。它使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备课提供依据。教学前评价消除了教师“不讲不放心”的顾虑。让教师看到学生自己学习的潜能,为教师由衷欣赏学生、不断表扬学生提供了基础。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更加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6
以学生为主题
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
在教学四会要求单词时,先通过日常谈话引出要学的四会单词,然后把它写到黑板上的四线格中,边写边让学生一起拼写,让学生注意单词的书写格式和书写方法。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拼写,并告诉学生一些单词的发音规则,告诉他们哪些字母和字母组合通常发什么音,以便于他们对单词的记忆。之后,让他们在活动手册上进行临摹,并在抄写本上进行适量的抄写,及时批改,对拼写错误的和格式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努力做到人人都能掌握。
教学新的四会单词前,会对前面学过的四会单词进行复习,然后再教学新的单词,帮助学生进行不断的复习。并且还在早上或者课前进行集体默写,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时,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小学生爱说、爱动、爱唱、爱跳,他们不愿意去死记硬背那些枯燥无味的单词,却易于从多方面、有变化、多感官运用的信息传播中接受语言训练,故而,在单词教学中,根据学生这些特点,用形体语言、游戏、歌曲交替或同时进行,融入单词教学当中,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小学英语出现了较多的日常生活中名词,这样可借助实物、色彩图片及英文歌曲,化静为动,在文具类的单词时,教各学生用自己的文具边举起边唱英文歌《 Pen, Pencil, Ruler, Book》,从而在欢快的节奏中学习了11种文具的英文单词,并琅琅上口。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手势的作用。如儿歌中有两句 ”I can see ”教师边说,边用手指指眼睛,示意学生看;”for you and me ”老师指指自己再指指对方,让学生明白you和me的意义。当学生操练或表演结束时,教师竖起大拇指说“Good!”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运用强调的手势,引起学生高度注意。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运用的手势越多越好,教师要选择运用恰当的手势,使手势和所要表达的语言知识内容真正统一协调起来,起到润色、强调和交流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学一学,做一做,动一动来掌握知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这种游戏方式,课堂气氛非常热闹,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歌曲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他们又唱又跳,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 先生说: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篇7
关键词: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味口”
一、提出问题
在积极倡导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校本教研为契机,笔者开展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历时6个月,对XX市35名乡镇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一次模底调研听课,然后进行分析,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如何让数学课契合学生“味口”。这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需要。
作为数学教师大家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从每次课外作业学生一般都是先做语文作业后做数学作业就可以看出来。这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的理由是:数学很抽象,学习数学很枯燥,“没味道”,数学难记,要计算,要动脑等等。作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能够把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探究课堂教学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可口”的知识食粮。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1]。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任何一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都会对新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也就是认知起点、学习起点。
逻辑起点,所谓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逻辑严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都存在一定的前沿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在上大部分数学课前都有一定的相关认知基础[2]。
现实起点,所谓现实起点,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2]。数学学习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着广泛联系的活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生活中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现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课外书籍、电视、电脑等的影响;父母的教育;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等等,都让学生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时时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才能在课堂上自始至终维护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生对数学课没有“味口”的原因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之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现实发展。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课,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通过随堂听课,对学生的访谈调查得出以下原因。
1、学习思路不明确
原因有以下5点:
(1)学习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2)学习方法不当,听课时精力不集中,懒于思考;
(3)不理解题意,或者理解错误;
(4)对解题的题目不明确,不会从题目入手,寻找关键要素和突破口;
(5)练习少,不能掌握知识要点。
2、学习习惯不好
原因有以下5点: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知识零散;
(5)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会举一反三。
3、学习方法机械
原因有4点:
(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用心去记忆知识;
(2)不会有效记忆,像“狗熊掰棒子”一样,背一个忘一个;
(3)学习方法不灵活,生搬硬套,过于死记硬背;
(4)兴趣不足,存在抵触心理,没有联想的进行记忆。
4、学习持久性不够
原因有以下3点:
(1)无法同时书写和思考,很难达到手脑并用;
(2)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所看到的材料;
(3)手和眼协调能力差。
四、打造契合小学生“味口”的数学课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知特点这一矛盾日渐突出,以前教师较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然而学生真正喜欢的数学课才是教师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究的。探究课堂教学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数学成为学生“可口”的知识食粮。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操作上需更加灵活、更有趣味性、更加吸引学生,更有效。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爱上数学课,契合学生的“味口”,让他们能在数学课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充实与愉悦。
1、 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打开学生对数学课的“味蕾”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美妙的语言可以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尤其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除了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外,还可结合各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和描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之成为发展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时,W老师首先让孩子搜集各种各样的钟表,让他们来介绍自己的钟表,孩子们说得兴高采烈,有的学生还从网上搜集到许多有关钟表的图片和资料,争先恐后介绍自己的钟表和自己的小发现,接着W老师就顺势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中更进一步了解了整时和半时,在整节课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用欣赏的语言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的“食欲”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一是要细心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一句:“你真棒”,“有进步了”,“太好了”,“向你学习”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孩子竖竖大拇指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如,教师对回答?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孩子,给予“讲得好”,“说得不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还孩子”“这道题解答得真棒!”等赞扬的评价方式。对于讲得不好的同学也不能一概否定,相反更应该给予鼓励,耐心开导。如“你的想法是对的,能不能讲得更完整些?”,“能不能换个想法,试一试呢?”
二是要明确具体的指出孩子的进步和优点或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在课堂教学“认识左右”时,孩子们观察的非常认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左右物体和朋友,并且说出什么在什么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李梓行小朋友就在情景活动中认识到“左右”位置的相对性,Y老师积极地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同桌两个人握握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最后再来总结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参加了他们的活动,最后他们发现李梓行说的非常对,同样李梓行小朋友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他在后面的学习中更自信更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中,全班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同样,教师在运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骄傲自满或默然,无所谓的心理。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受数学课的“味道”
小学生学习数学,从实物到抽象出概念存在着一道鸿沟,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得清的数学事实?许多成功的案列说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是理解数学的有效策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操作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例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Z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观察与对比,首先通过动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描一描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特点。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体验了数学的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这也符合了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Z老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使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4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可口”数学课的源泉
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教师把一些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在美妙动听的故事中也会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学数学,用数学”这节课,L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餐厅开业了,小动物都来参加,总共要来17只动物,动物餐厅的主人说现在已经来了8只小动物,还有几只没来呢?他向小朋友求教:“聪明的小朋友快来帮帮我吧!”此时,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出该怎样计算。本节课通过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感受到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创新的源泉也被打开。
又如教学“0―10的认识”时,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孩子记住这些数,老师们编了有趣的歌谣: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左边飘,5像秤勾能买菜,6像哨子肚子大,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加筷子。学生记住了歌谣,也记住了这10个数的特征,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本来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从事数学学习。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每上一节数学课,就是在享用一顿“可口”的数学大餐。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家校联和 英语学习
寒来暑往,我已经在小学英语教师这一岗位上工作了十五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度过了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那段或愉快或无奈的时光。说愉快,是因为有的学生天生就有语言天赋,学外语不费力,爱学习,学习效果比较好;说无奈,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英语热情不高,只是为了应付目前的考试制度,不得不学。作为他们小学阶段的英语老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都学好英语,至少不希望我的学生讨厌英语。
一、为什么一定要学好英语
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还是网络世界,都离不开英语。我们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充斥着简单的英语单词:去药店买药,你会看到OTC;影院商场的安全出口标注着EXIT;连出租车的顶灯上都有taxi;不懂英语,怎么理解“晒”照片“真人秀”,把照片P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中的大量英语单词又让人望而生畏。我想,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英语,处处用英语,所以才把英语作为高考必修的一门重要科目。那么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改进自己的英语学习。
二、学好英语,只要老师认真教就够了吗
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以学校为主的社会教育和以家庭为主的家庭教育。许多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如果学生们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他们就会尽全力去学习阅读、写作、计算等,并坚持在学校里也积极努力,所以适度的家庭关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最大的进步。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也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鼓励。为了更好的全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自然状态,我时常和家长联系,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及发展,就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沟通,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有了更多的关注。
三、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第一、尊重家长是前提。我们每个成年人由于职业和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在学习经历、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是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了互补关系,这种经验、思想、知识、甚至人生观的互补,都为双方的自我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时候,老师也可以从家长身上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因此我在平时和家长谈话时,都是秉承尊重家长的这个重要原则来进行的,因为现在的我既是一位英语老师也是一个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双重身份的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沟通方式、需要老师在哪些方面进行帮助、愿意接受什么样的老师……所以每次和家长谈话时,我都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绝不能一见到家长就告状,就痛说革命家史,这样做,任何家长都难以接受。我在和家长谈话的时候,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用简短的话语给予回应,用点头表示认可或肯定。一次成功的沟通,能够帮助老师详细地了解家长的需要、孩子的学习状态等等大量的信息,这样做的结果是家长和老师达成了互相信任、和谐融洽的“教育合作联盟”,双方共同完成孩子教育的重任。
第二、要学会和各种类型的家长打交道。我们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其受教育程度、性格类型、文化修养等都不尽相同。老师要学会分析学生的家庭情况,对每个家庭的文化水平、职业状态、家教理念等要做到了如指掌。高学历的学生家长通常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般是征求家长的意见,把一些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分享给其他家庭,供他们借鉴学习。比如,刚刚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李馥良,英语成绩出类拔萃。通过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里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也帮助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我就把他的这种做法和另外几个学习上有主动性的学生家长进行了汇报,他们也觉得制定短期学习计划这个做法比较可行,就采纳了我的意见,也给自己家的孩子制定了简单的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后来反馈效果良好。
现在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属溺爱型的家庭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家长,和他们交谈时,我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对学生在英语课上的一些积极方面进行肯定和表扬,然后再适度委婉地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不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无价之宝,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也要认可家长热爱孩子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我正确的建议,同时也要用很中肯的语言说服家长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子女,而不是一味的溺爱和袒护。
现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压力大,许多小学生的家长也正处于职业打拼期,下班后或忙于充电或忙于应酬,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这类家长,我通常是多报喜少报忧,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和可塑性,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值,改变以往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态度,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来,让孩子在心里感受到父母是在乎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自己也会加强自我约束,就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英语。以前教过一个学生叫荣国锦,他很聪明,但是不爱学习。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他和他妈妈,寒暄之后,我就建议他妈妈多关注一下他的英语学习。他妈妈说他们夫妻都是刚刚新到一个工作岗位,每天都很忙,回家的时候孩子基本都已经写完作业快要睡觉了。我对她说,孩子很聪明,也很上进,只要家长在家多督促孩子的英语学习,哪怕每天拿出十分钟听听孩子的英语课文朗读也对孩子是个促进,孩子能感知到家长对他的期望,他自己在学校就会更加努力的。家长看到我语言真挚,言辞恳切,态度中肯,很愉快地答应回家后按照我的要求做。从那以后,荣国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课也认真听讲了,课文朗读比以前流利多了。有一天他告诉我,说他妈妈在家里还考他英文单词了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家校沟通的途径。随着我们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不能单方面的完全依赖学校和老师,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更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真实的反应给老师,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从而给出正确的指导和准确的帮助。有许多途径,可以让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变得更方便、快捷、高效。
目前,我们常用的沟通途径有:
(1)家长会。定期对全体家长召开,方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最近在校状态及学校近期教学工作安排。
(2)家长学校。学校有专门负责人对全体家长进行指导、培训或者讲座,专题性比较强。
(3)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微信群、QQ群、校讯通、家长手册、校报、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网站等等,方便家长全面及时了解学生和学校的各方面信息。
篇9
一、提供练习机会
教师设计一些家庭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练习和巩固的目的。比如学生通过家庭作业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保持技能水平、提高解题速度、增强应考能力等。据调查,教师在低年级布置家庭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项对中小学五年级、八年级和十年级的研究(Garner,1978)表明,如果初中和高中学生自从小学一年级以来每天做25至30分钟的数学家庭作业,那么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将相当于增加了3.5学年以上时间。
二、做好课堂准备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可以使学生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中尚未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为后面的教与学做准备。比如:学生可能在课堂中遗留了一些数学方面的疑问,而在家庭作业中这些疑问会得到解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对下一堂课主题思考的家庭作业,如教师要求学生列出将要在下一堂课中完成的作文的提纲。
三、参与实践活动
家庭作业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应用知识技能以及实施某个课题等实践活动的机会。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是有限的,而家庭作业则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比如实施和报告科学实验、撰写论文、评论一本书或开展其他的课题等。
四、发展学生个性
家庭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责任心、自信心、成就感和时间管理能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一些不能从学校获得的天赋和才能。这此天赋和才能一般属于音乐、美术、戏剧、机械、建筑和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领域。一些教师设计家庭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研究能力。在家里学生可以控制他们在不同的技能训练上所花的时间,他们使用的书籍和资料的数量,为完成作业向家长、兄弟姐妹和朋友请教的次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时还要学会排除干扰,从而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作业可以引导和促进亲子之间积极的交流。亲子就家庭作业展开的对话有助于提高课程内容、家庭作业和学习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家庭作业能引发父母和孩子对学校正在教授的内容的讨论。一些家庭作业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一起享受学习乐趣和交流思想,还能让父母向孩子表明他们对其学业的支持。早期研究(Maertens & Johnston,1972)发现如果学生能够得到父母对数学家庭作业的反馈意见,那么他们将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近期研究(Van Voorhis,2000)发现当学生和父母都对科学课程的家庭作业怀有热情时,这些学生能够完成更多的作业,作业的正确率也更高。那些与父母态度不一致的学生则正好相反。
六、加强家校交流
家校交流的主渠道是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家庭作业能够让教师和所有的家长产生联系,并让所有的家长参与孩子的课程学习活动。教师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作业使家长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孩子的进展情况、如何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及时与教师进行联系。比如有些教师要求家长在孩子完成的家庭作业上签上姓名和日期;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需要家长给有明显不足的孩子额外的帮助,这些家庭作业要求教师提供清楚的指南或训练方案以使家长成功地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
七、促进同伴互动
教师可以本着促进学生们共同思考、互相激励和学习的目的设计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在作业、课题、应考学习等方面和朋友、同学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合作。同伴互动可以是正式的,有指定的合作伙伴和角色;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在家里或通过电话同朋友进行合作学习。研究表明当中小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互相帮助时,他们将获得更好的数学和英语成绩。
八、执行有关政策
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也是为了执行学校或地区的政策。个别教师、校长、全体教职员工、地区行政管理者或家长协会都可以决定学生每天或每周应该完成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政策指令的制定应考虑到影响家庭作业完成的其他因素。比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家长反映他们在周末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一些学校只在非周末的时候布置家庭作业,这势必减少了亲子互动的机会,从而影响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
九、树立学校形象
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向家长和公众表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安排了一个严格的学业计划,设置了一定高度的标准。研究表明好的学校安排家庭作业,好的学生做家庭作业,好的教师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Corno,1996)。当对学校工作和家庭作业的期望得到满足时,家庭、企业和其他的社会团体更有可能支持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十、惩罚问题学生
一些教师将家庭作业用来纠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也有老师反映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对分心或表现差的学生实行惩罚是不好的。一些研究者发现用于惩罚学生的家庭作业一般是没有精心设计的、超负荷的。这种惩罚性的家庭作业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家庭作业的不同的目的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家庭作业可以达到一个目的也可达到多个目的。比如,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反映他们布置家庭作业是为了帮助学习复习、培养学习技能和管理时间的能力(Muhlenbruck等,2000),这就涵盖了家庭作业在练习、准备和发展个性三个方面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是很有特色的,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中小学教师是以很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家庭作业目的的。教师不仅从家庭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从家庭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定位家庭作业的目的;不仅从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从家庭作业对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政策的影响来定位家庭作业的目的,从而把家庭作业变成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中介。这种家庭作业目的观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很有启发: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家庭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
其次,如果以当代的智力理论为参照,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把握了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之处。家庭作业强调亲子互动和同伴互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力。人际关系智力是七种多元智力中的一种,它对人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Gardner,1983)。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在有的研究者看来是智力的元成分,是智力的本质所在,与学生学习成绩有很高的正相关(Sternberg,1985)。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或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参与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当然美国对中小学家庭作业的目的定位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好教师应该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利用家庭作业惩罚学生、把严格规定的数量多的家庭作业作为吸引公众的招牌等观点都不应为我们推崇。也许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应该是,在作业量适当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家庭作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Epstein,J.l.,& Van Voorhis,F.L.(2001).More than minutes:Teachers'role in designing homework.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6,181-183.
[2] Cooper,H.,& Valentine,J.C.(2001).Using research to answerpractical questions about homework.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6,143.
篇10
一、项目阐述
项目背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质条件的大为改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发现精神生活的俗化、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意义的缺失已具相当的普遍性。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精神生活的质量、淡视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的倾向。
“两纲”教育是当前中小学必须实施的一项教育内容。面对上述问题,学校理应通过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美德、讲诚信、守规范、珍视生命。
“两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意义上说,“两纲”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本,唯有在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的前提下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两纲”教育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关怀”与“个性张扬”上。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机渗透“人文关怀”“个性张扬”等主题活动,使学生感受人生的充实、美好,人性的自由、尊重。目前,不少学校已先后开展了“两纲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项目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生“两纲”教育实验项目的实践,基本形成“两纲”教育的协作发展体系,逐步建立起对小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课内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拓展的有效体系,初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经过对“两纲”教育探索和实践,使育童小学的学生成为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知己、知人、知物的健康、向上、快乐的生命价值主体。
分目标
1.学科教学渗透:根据显性和隐性学科特点,在课内进行有效渗透,形成《基础学科渗透两纲教育案例集》。
2.校本课程建设:建设《育童小学两纲教育课程方案》,并总结已有经验,梳理、总结、提炼,形成《育童小学两纲教育校本课程》。
3.生命课堂打造: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力课堂,初步建立《育童小学活力课堂评价指标》,努力形成制度。
4.课外活动拓展:结合少先队奖章活动、德育主题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生命自主、和谐发展,汇编《育童小学“两纲”主题教育活动成果集》。
三、项目内容与实施情况
围绕培养出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知己、知人、知物的健康、向上、快乐的生命价值主体,实验项目涉及学科教学、课程编制、课外活动和教师发展等四方面内容。
(一)在学科教学研究中渗透小学生“两纲”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增强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德、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两纲”教育呢?我们的做法是:
1.运用现有教材,渗透“两纲”教育
教材是实施“两纲”教育最有效的载体。在小学课程中,有的学科本身就是“两纲”教育的显性课程,课程内容直接与“两纲”教育有关。如:《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自然》等,有的学科的课程内容并不直接与“两纲”教育相关,属于隐性课程,如《语文》、《音乐》、《美术》等。如何在这些学科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我们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研究教材,寻找“两纲”教育的渗透点
为了使“两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两纲”教育实践研究的起始阶段,先是开展了一次“两纲”教育的小调查。让每一位学科教师填写一张调查表,写出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能够渗透“两纲”教育的教材内容,然后进行分类汇总,以初步了解能够渗透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基点。然后,组织教师加强教材研究,寻找教材中渗透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落脚点。根据不同学科开展不同的教研方式,显性科目以学科教研为主,侧重于教育内容的归纳、梳理(如一、二年级以“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三、四年级以“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五年级以“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为主题的学科纵向研讨。隐性科目以年级组教研为主,旨在挖掘教材中“两纲”教育资源,从而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
(2)深入课堂,进行“两纲”教育的实践研究
通过研究教材,各学科教师在深入领会“两纲”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在单元备课或章节备课目标中寻找到了渗透“两纲”教育的切入点,继而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先是全校性的示范课,我们利用周五全教会的时间上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对如何在学科中渗透“两纲”教育有个感性的认识,以指导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课堂中有意地渗透“两纲”教育。然后由点到面,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寻找在学科中渗透“两纲”的有效途径。如一位老师在进行计算题教学时,以设计买卖情境引入,并在游戏中让学生去发现计算出错误所闹出的笑话,此时请学生想一想如果在将来的工作中出错会带来怎样的损失,学生就能记得住,留下深刻印象,生命教育的因素也便融汇其中。
(3)总结反思,撰写“两纲”教育的案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总结与反思,每上完一堂公开课,教师们都能非常积极地参与讨论,对课堂中闪现民族精神或生命意义的亮点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会指出不够的地方。而且,在随堂课中,老师们也能自觉反思,并撰写出“两纲”教育的案例。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教师实施“两纲”教育的能力。
2.拓展教材,渗透“两纲”教育
(1)教材延伸,渗透“两纲”教育
有些教材内容,稍作拓展,便能显示“两纲”教育的亮点。如作为隐性课程的语文则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由此陶冶学生心灵。又如,我校利用每周三中午“课外阅读日”时间,开展了以“品英雄人物”“为生命喝彩”“亲近自然”等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学生感知、理解了对人生目标的定位、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海伦对生命的珍惜。通过阅读,老师也充分引导学生阅读赞美大自然的语句,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只有我们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把美赏赐给我们。如此渗透,规避了“贴标签”等形式化倾向,达到了预期目的。
(2)练习设计,渗透“两纲”教育
有些教材,没有涉及“两纲”教育的内容,但在设计练习时,可以有机渗透“两纲”教育的因素。如数学学科应用题教学中,编应用题的素材尽量与生命教育的内容相联系,如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就有机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内容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主动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结合教材,安排社会小调查。如教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时,组织学生对社区公共设施现状的调查。又如,学习语文课《小花鹿卖空气》(一年级)后,要求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参观一处绿地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保护自然,了解自然。像我校借助语文主题活动,渗透“两纲”教育。在作文《与爱同行》中,学生学会对父母老师、他人的每一份付出心存感激;在《感悟成长》中,学生回忆成长的岁月,在记载成长的艰辛和快乐的同时,体验亲情,平静地思考我为父母做点啥?在《如果我失败了》中,学生明白了在受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要勇敢自信地去面对。诚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所写到的:“只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任何困难都可以被踩在脚下。”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两纲”教育主题,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互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悟到民族精神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加强小学生“两纲”教育
学科教学是“两纲”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构建“两纲”教育校本课程,可以进一步加强“两纲”教育,使“两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为此,结合学校课程理念(也是我校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发展”,将主题活动、校外活动纳入到“两纲”教育校本课程中,强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两纲”教育。
1.通过“心灵驿站”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心理辅导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辅导是调适心灵的有效方式,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灵护卫与滋润,我们不能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他还会有心思吗?他还会有心理问题吗?我校开设的“心灵驿站”课程,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引导小学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分享,能够理解并关爱他人,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克服困难、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它是小学生“两纲”教育的重要途径。
“心灵驿站”课程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1)通过广播,进行心理辅导
每周二的午会课是“心理辅导”广播时间,以故事、儿歌、名言等各类形式,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宣传教育。
(2)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通过借助游戏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开展生命教育。“如果能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在面临挫折时,有好的心态和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这对学生的成长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许多老师知道问题的关键是设计一个好的游戏让学生悟出这个道理,这比口头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如:一位老师设计用篮球搭塔游戏,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一只手不能做到的事,用一双手就能做到;一个人无法办成的事,与他人合作就能办到。”还如:设计“鸡爸爸鸡妈妈快点把我送回家”游戏,使学生很快明白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通过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精心设计,达到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出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此外,大自然、社区以及学生自我保护等生命教育内容,都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来开展生命教育。
(3)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作为心理辅导课的延伸,我们开辟了心理咨询室,对小学生的幼小心灵进行按摩。在“童心童言”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获得生命的认知和体验;在“心语心愿”区,心理辅导老师遵循真诚、保密、教育、差异的原则,轮流为那些寻求帮助的孩子排忧解难;当学生遇到困惑、烦恼时,同学们会主动来到“放飞心灵”区听听音乐、看看书,到“快乐天地”区自主选择游戏项目活动,进行自我减压、排解心灵上的困惑。
(4)编排心理辅导专刊,加强心理辅导
通过编排心理辅导专刊,能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2.通过“快乐晨练”课程,养成健身好习惯
通过建设“快乐晨练”校本课程,把单纯的活动变为内容、目标、要求、组织、评价等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使半小时健身活动成为一门课程,科学、持续、有效、规范地进行。
现在,每天早晨8:20~8:50的阳光活动已成为全校师生早锻炼的体育活动课,整整半个小时,晴天户外活动,雨天室内活动。每天的锻炼项目则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一小时活动),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等原则进行安排。 以游戏类为主,每个年级一个学期安排两项左右室外体育活动,其中一项为中国传统游戏、一项室内棋类活动。在一个学期中,让学生集中学习几项体育活动、一项棋类活动,是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这些体育活动,提高他们活动能力。经过五年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基本学会近20项体育活动、5项棋类活动,并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愉悦学生身心。
快乐晨练使学生在愉悦、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心理机能、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同时,无痕地融入了诸多生命教育的内涵。
3.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点燃学生生命中的激情
我校自开办以来,搭建“DOREMI小舞台”实践展示平台,在每个月底开展一次以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围绕“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交通安全最重要”“小朋友与大恐龙”等生命主题,进行自我展示的艺术活动课。在这个过程中,台上的同学们表演得带劲,台下的同学看得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到舞台上去秀一把,张扬自我个性,炫出自我风采。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实施,激发了小学生的成功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其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互相沟通,与同学建立起理解、信任、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4.通过《机器人》课程,培育多元发展潜能
以《机器人》校本课程,呈现特色科技教育。通过“机器人兴趣小组”、科技节等活动,让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建构“机器人”校本课程体系,更好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激发学生生命智慧的潜能。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小学生“两纲”教育
1.以班级自主发展为目标,创建温馨教室
结合班级实际、学生特点,各班自己设定奋斗目标、自己确定实施内容,自己创设温馨教室,在创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
2.以育童少年形象为引领,塑造群体形象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讨论育童少年的形象标准,在校内外开展育童形象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建立“育童形象少年档案”,记录学生们真实、可贵的成长足迹,激励学生成长。
3.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传承民族精神,体悟生命价值
(1)结合节日,开展“两纲”教育主题活动
据统计,我国传统节日和世界性节日数以百计,其中不少节日蕴藏着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内容,如:3.8妇女节;3.12中国植树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11.9消防日,5.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6.6全国爱眼日;6.26国际禁毒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爱滋病日,等等。自然与人文并重,资源十分丰富,为我们系统而全面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可靠保障。很多节日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物,因此,源于现实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很多节日一年一个主题,使节日教育内容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征,也为节日教育内容的螺旋式开发提供保障。如:在“三八”妇女节、重阳节,通过让学生制作“感恩卡”,懂得感激母亲、老师、老人,增强学生感恩意识。
(2)结合社区资源,开展“两纲”教育
让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他们才能了解社会生活,才会轻松地融入社会生活,才能激发起他们初步的爱社会、爱自然、爱和平等体现生命价值的情感。为此,我们让学生走出校园,与社区亲密接触,让学生了解社区中人们共同生活的原则;利用社区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关心社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的建设和发展,认识、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情况,让孩子们熟悉家乡的一切,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为自己是家乡的孩子感到自豪。同时,让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我们的生命教育, 让家长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让社区人员成为教育者,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先进工作者、穿制服的人、残疾人、老人等都可以走进课堂。
总之,充分利用主题节庆活动或当前教育形势,通过校内外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增强学生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体悟生命的价值,传承中华美德。
(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落实小学生“两纲”教育
精心培养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为开展小学生“两纲”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组织专题学习,领会实验项目内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领会学校制定的《小学生“两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创建“两纲”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和任务。
2.强化校本教研,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对话交流教学制度,引导教师以生命教育案例为载体进行行动研究;在推行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过程中,注重将“两纲”教育的实践内容纳入其中;注重教研组内的研修氛围的创设,在进行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建设中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3.激发科研热情,凸现职业生命价值。提供教师参与实验项目研究的机会,强调在研究状态中实施教学改革。另外,借助外力,开展“名家系列讲座”,建立“育童讲坛”,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互动,促进“两纲”教育实践工作的有效推进,促进学校研修文化的形成。
四、实践探索的主要经验与成果
1.加强学习,措施得力
“两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充满多元视角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势必要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改变。同时,它的推进与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新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相比,“两纲教育”更强调民主与开放、强调多元与创新、强调动态与激励。为此,实验项目伊始,我校紧紧抓住“两纲”教育实验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以课题制度创新为保障,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多次专题组织专题学习相关理论,领会学校制定的《小学生“两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创建“两纲”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和任务,并借助外力,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互动、专项指导:如“两纲教育主题活动案例”的撰写,如何开展研究等。此举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两纲”教育实践工作的有效推进。
2.健全组织,优化管理
“两纲教育” 是一项利生、利师、利教、利社会的综合工程。我校成立了“两纲教育”示范基地创建项目领导小组,由吕唐华校长担任项目组组长,德育教导刘月英任副组长,整合了校工会、团支部、德育室、大队部、教科室、总务处等各部门人员和部分特邀教师为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组组长组织领导下,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定时(每月1次)、定点(校小会议室)开会,讨论、交流“两纲教育”项目的工作进展状况。
同时,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体育、科技等特色,借助校园网络信息优势形成网络体系,促使“两纲教育”工作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真正把“两纲教育”示范基地创建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目标定位,实施研究
在学科教学研究中成功地渗透了小学生“两纲”教育:
(1)“两纲教育”教案编制
通过学习理论、梳理教材、实践探索、总结提炼,结合显性学科(语文、品社、体育等)、隐性学科(数学、英语等)中“民族精神”、“生命教育”教育的元素在课内进行有效渗透和实践,形成部分《基础学科渗透两纲教育教案集》。
(2)生命(活力)课堂打造
生命课堂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我校用生命教材和学科课程构建生命课堂,以生命思想、民族精神与教学形式结合激发生命活力。
生命(活力)课堂体现了“多元智能”理念思想;注重团队合作交流,注重学生个性激励评价,减少绩效的评价方式,采用“非评价性评价”,让评价在课堂对话中展开,在日常行为上落实。具体体现在:
学会尊重: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
学会交流:师生之间在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采用对话、问答、说说、议论、唱唱、画画、跳跳等多样化的有效方式进行双向交流。
学会欣赏:在别人交流时,师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认真观看:在别人表现出色时,学会投以赞赏的目光、学会点头示意、学会给以鼓励和赞赏的掌声;当别人在同一问题上,有了新奇的想法和独特的创意之时,学会向他竖起大拇指,并说上一声:“你真棒!”。因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接纳别人和学习别人的长处。
学会合作: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师生间、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
学校已建立《育童小学活力课堂评价指标》,结合“两纲教育”,多次开展对外开放的教学展示活动。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中,你会惊喜地体验到渗透“生命(活力)的课堂”不再涛声依旧: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教师和学生共同生命教学正悄然形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正在走向师生和谐的心灵对话。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有效地加强了小学生“两纲”教育:
我校从生命安全的自我保护、生命质量的自我提升、民族精神的传承等角度开发“两纲”教育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各年级的教学实际,进行校《小学生“两纲”教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心灵驿站》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通过《快乐晨练》课程,养成健身良好习惯;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点燃学生生命激情;通过《机器人》课程,培育多元发展潜能。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扎实地推进了小学生“两纲”教育:
(1)以班级自主发展为目标,创建温馨教室
①丰富了班级文化的新内涵
我校以“特色项目班”为试点,全校积极推广的原则,在校内进行了实践和操作。采用“查摆问题、设计目标、寻找突破、规划发展”的四部法来对班级的现状进行思考和规划,使班级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德育室运用“目标制定适切、实际操作方便、整体要求提高”的三原则审核意见,通过班主任、班级成员自找,年级组的团队协作等方法设定目标,力求常规管理、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内涵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五(3)班是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排球特色班级,班中学生聪明但有些傲气、浮躁、缺乏包容、比较自我……针对这些情况,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班主任作了理性的思考,班级围绕着“学会磨练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目标,结合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排球运动水平的管理条例。班主任结合女排精神,让学生寻求脚踏实地的冲劲,通过全班讨论,通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为营造班级文化的信条;通过树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开展竞赛,提升学习斗志、成立小组,体现团结互助等形式把热爱学习、热爱排球运动作为创建班级文化的目标;通过以让四周的墙壁会说话,凸现一种排球运动与文化学习有机交融的文化底蕴;通过让手中的排球会说话,凸现“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富有自主活力的班级文化等手段,加速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班级发展的主题各有特色,发展的阶段也各不相同,侧重的要素也各有讲究。三(4)班制定了“影子读书时间”班级发展计划,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书,让书像影子一样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二(1)班“美文欣赏”班级计划,让孩子门通过阅读增加知识面,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班级自主发展目标,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内涵,彰显了班级特色、使学生更具个性化。
②美化了班级环境的新天地
“温馨教室”创建是一种民主、温馨、和谐的班级育人环境,通过精心布置,创建整洁、优美、富有意义的教室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能够在温馨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得到教育。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对一个班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开学第一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教室美化,努力使教室成为“三化”教室:“净化”教室,教室内的门窗橱无积灰、地面无垃圾、课桌摆整齐、物品放规范;“美化”教室,充分发挥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教育化”教室,精心布置教室中的2块版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以此来鼓励学生,同时又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促进,使班内小朋友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喜人现象。教室一角设有小小图书角,整齐地摆放着丰富多彩的各类图书,学生每天都能在课间到图书角得到优秀书籍的熏陶。这样的布置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在这样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每一位同学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用他们的欢声笑语度过每一天。
(2)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体悟民族精神和生命价值
我校依托科技馆、消防队、社区辅导站等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为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会环境支持。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习,民防实践活动、“迎世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充分利用主题节庆活动或当前教育形势,通过校外主题活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五、结论与思考
(一)基本结论
通过“两纲”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进而增强了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意义,积极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通过“两纲”教育实践研究,我们探索出了适合城郊结合部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两纲”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总结出了我校开展“两纲”教育的基本经验,同时开发出快乐健身、机器人等有关“两纲”教育的校本课程,并扎实地加以实施,其效果较好。
“两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两纲”教育的实施效果如何,涉及到如何评价的问题。考虑到教育评价的综合性、动态性、复杂性,本项目的教育评价只有初步的实践探索,仅是一家之见。
- 上一篇:意识形态工作学习计划
- 下一篇:中级财务会计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