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4 23:4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校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首先,来到职校,就不单单是学校知识,还要学好技术,要把知识和技术相互结合。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所以我要制定我的学习规划,做到不浪费精力,能够充分发挥我的能力。
1. 合理安排作息,适当控制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学习状态是最好的。不仅要休息,还需要锻炼,学习的压力说大不大,但说小也是不小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学到知识和技术,还要在这同时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怎么能够抵抗学习的压力?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因为我比丰满,所以我需要进行足够的锻炼,保持好身体的健康。
2. 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学习老师所授的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发问,防止问题堆积成山……用心对待每一次的测试,然后找出自己所不足的地方,把它填满。另外,要重视课上听讲、记笔记。听讲是学习规律中的重要环节。
3. 保持好自己的学习心态,心态对于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学习心态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成绩更进一步,长时间学习以后要对自己进行放松,让自己的大脑随时处于清醒状态。
4. 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计划。在订计划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1. 自己知识和能力 2.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 3.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 4.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从实际出发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
5. 制订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的机动性。毕竟现实不会完美地跟着计划走,给计划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二】
一个漫长的x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xx.在这xxx的时刻,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一定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一定要在新学期取得新进步.
在新学期里,我有一个新的目标——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要成为行动的主人!我知道了成功不是靠梦想来实现,而是靠自己的行动……
当然,在新的学期中,在学习要有新的成绩,这就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责任,是我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就不会有进步和提升,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不都这样的道理吗?
我把自己的喜悦,悲伤都化作前进的助力和动力,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成功中是我们的喜悦,成功背后是我们辛勤的汗水,没有耕耘就哪有收获 没有付出哪有所得.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不但坚持每个星期看至少两本专业书以上,还坚持每次看完之后就写下读后感,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使自己以后有时间就经常打开来看看.
在做作业上,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写论文的作业就借助课外资料,希望以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
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选修课,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房地产管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系的内容,但由于我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浓,因此就报了来读.通过这个选修课,我大概了解到我国目前房地产的形势和基本的房地产知识,有一个比较概括的认识.
我想这对我以后出来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在现代这个社会,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是很必要的,房地产所介绍推销技巧,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有用的.即使我以后不从事这个行业,我相信我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一定的启发,起码在如何与人打交道上能够有个了解.
篇2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和煤化工专业大一新生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基础课。要学好这门课,实验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环境保护意识。
1.实验教学现状
通过亲身的实验教学工作,我发现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实验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操作技能水平比较低;实验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差,“照方抓药”,不认真思考;药品浪费严重,缺乏环保意识;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缺乏应有的自信心。针对上述现状,我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想以此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强化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选取
《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分析化学部分的四大滴定和吸光光度法。我在实验原理讲授过程中将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结合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实验的热情。如重量法的基本原理讲解之后,告诉学生化工厂区空气质量的检测,其中一项就是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测定原理就是基于重量法: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将其通过已恒重的滤膜,使悬浮微粒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出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在四大滴定原理讲完之后,我列出化工厂用水及排水需检测的指标有酸、碱度,硬度,氯离子含量,化学需氧量等都可用滴定方法解决。许多化工生产过程中,对水中氯离子含量要求特别严格,氯离子含量过高,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毒害作用,氯离子含量的测定常用莫尔法: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在讲解了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之后,介绍了室内污染的“刽子手”――甲醛的检测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另一类污染物酚类化合物,人类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酚,会引起头昏、出疹、瘙痒、贫血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而水中酚含量高于5mg/L时会使鱼类死亡。工业废水中酚含量的测定,也是用分光光度法。通过以上实际应用介绍,消除学生的枯燥感,使学生不再感觉学到的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而是和现实生活及自己将来的职业息息相关的,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树立环保意识,建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工业“三废”造成环境污染的短片,使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树立环保意识,并在课堂上及时引入绿色化学。所谓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品时,应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危险的化学试剂,并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使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美国Stanford大学Trost教授提出的原子经济性指标是量化绿色化学中的“绿色度”指标之一。通过引导学习,学生意识到化学工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作为准化工人,我们要意识到人类生活环境要改善,就要从自身做起。故在每次实验前都要认真预习,熟悉原理和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药品,达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养成节约药品、减少浪费的好习惯,也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思维模式。
4.强化具体实验操作过程
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通过具体的实验、实训获得的。故在基本操作训练阶段,我将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和容量瓶的操作方法给学生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用自来水和其他学生粗盐提纯的产品反复练习以上仪器的基本操作直至熟练。我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要求学生在练习以上仪器的使用方法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树立量的概念。分析实验的结果是否准确,既取决于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又取决于数据的记录是否符合仪器的实际精度,故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非常重要。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达标后,方可开始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为学生的后续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前都给学生几道思考题,如自来水总硬度测定实验的思考题:(1)铬黑T指示剂是怎样指示滴定终点的?(2)配位滴定中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3)用EDTA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哪些离子存在干扰?如何消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明白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在实验时就更有针对性。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学生就会自己检查,小组内部讨论来自行解决,而不是马上去问老师为什么。在完成了实验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写出本学期实验教学的心得体会,学生普遍写道:通过实验操作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不再害怕化学,不再恐惧实验,不再觉着自己高考失利,没有什么前途。学生相信通过三年的学习,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人。
5.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我系08级、09级学生参加“化工分析工”技能鉴定,学生娴熟的操作技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获得了在场领导的好评,通过率达90%以上。
职业教育的舞台很大,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的空间也很大,我将继续探索,为职业教育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沈玉龙,魏利滨,曹文华等.绿色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篇3
1.高职化学教学认识存在偏差
高职化学教学认识存在偏差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由于化学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基础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无法发挥基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化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大量存在,如此对基础化学教学的定位模糊,以致在高职教学实践中没有给予化学自身应用的重视。
2.高职化学教材内容较为陈旧
高职化学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从目前高职教材总的情况看,高职化学教材内容陈旧还普遍存在,虽然有些高职院校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一定措施的尝试和改革,弥补了化学教材内容陈旧的不足,但在教材设计理念上仍未脱离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其知识构建体系仍然以学术性为主,不利于现代化学教学的发展。
3.高职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弱
高职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弱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瓶颈。从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上看,高职招收的多为初中毕业生,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较弱,不利于基础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发挥。究其原因,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和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不理解,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于读高中将来考大学,不得已才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因此招收的学生中有思想、学习好、接受能力强的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索质较差,造成了高职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弱。
4.高职化学考核方法有待完善
高职化学考核方法有待完善也使得高职教学基础化学教学陷入困境。从高职院校基础化学的考核方式上看,当前的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考核内容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过分侧重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解决高职院校基础化学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二、解决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水平,在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更新高职化学教学理念
更新高职化学教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关键。在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中,更新高职化学教学理念,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合理定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将开放式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如问题解答式、自学辅导式、讨论式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促进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2.优化高职化学教材内容
优化高职化学教学内容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化学教材内容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高职化学教材内容,强化知识的实用性,无论是对化学体系的优化还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高职基础化学教学内容应该以够用、实用为度。因此,高职化学教材的结构体系应注重体现技能培养、淡化理论,真正落实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培养人才目标,应以专业需要为主线,实训教材为主体,实训技能为目标,实训理论教材一体化。
3.强化高职学生化学基础
强化高职学生化学教学对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至关重要。面对当前高职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对于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强化高职学生化学基础方面,可采取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有的方矢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具体说来,化学教师应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化学摸底考试,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二层次为基础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次为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
4.完善高职化学考核方法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还应完善高职化学考核方法。长期以来,传统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力求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目标对象,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在高职基础化学教学中,对于考核方法的完善,应建设技能考核为主,试卷考核为辅的考核体系。另外,还应重视学生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25-01
本校三校生在本期进入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有机化学是中专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校生高考必考的知识。由于有机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同分异构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的反应需要记住条件,而且还需要掌握反应的实质,因此,有机化学就成了中职院校化学的难点内容之一,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常常在平时的模拟考试及高考中严重失分,甚至留白板,让人非常遗憾。为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向同学们聊聊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1.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决心
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有决心。这些虽然与我们说的学习方法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但良好的学习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机化学与以前我们所学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知识联系非常少,也就是说任何同学都不可能有良好基础,所以能否学好,关键是自己是否想学好,想学好又能不能吃苦的问题。既然人人都没有基础,因此,以前成绩好的同学,不能骄傲,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在以前的成绩上睡大觉,否则,就要栽跟头;而以前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只要多付出,方法正确,是肯定能学好的。我想,只要愿意学好的同学,都要争取把有机化学学好,为自己树立信心,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2.对构建有机分子的模型要有空间想像力
在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如甲烷是空间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的正方形结构,只有搞懂了这个一点后,才能真正理解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而不是两种,又如,了解了碳碳单键可以任意旋转,而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不能旋转,才能真正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问题。在初学有机物的时候,若没有弄清各类典型代表物的结构,可以到实验室摆弄模型,培养良好的空间想像力。
3.要掌握典型代表物的化学性质
在无机化学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先重点学习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它的化合物的性质,然后根据通过元素周期表学习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去学习同族的其它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有机化学也要注意使用这一方法,如在"不饱和烃"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先重点学习乙烯、乙炔的性质,然后根据烯烃、炔烃之间的性质相似,去类推其它烯烃、炔烃的性质,当然,还要注意乙烯、乙炔和其它烯烃、炔烃不同的地方,特别是不对称烯烃与水、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的区别。
此外,课后还要抽时间想一想所学的这几类物质的典型反应有那些,反应方程式应如何书写等。如在学习"卤代烃"一节之后,就要回头想一想卤代烃的两个典型反应"水取醇消"是否掌握好了,若记不住,则说明还应及时复习巩固。
4.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讲授中,可运用提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进行质疑,以挖掘问题,引发思路,达到对实验内容的透彻理解。如在《乙烯的制备与性质》中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实验室使用或蒸馏乙烯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制备乙烯时的装置及如何检查气密性?乙烯制备时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在制备时温度控制在多少?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基本操作训练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与分离的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掌握实验和安全知识注意事项,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维护等;其次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该装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鉴别官能团的试剂与仪器,我组织学生一起配置、准备,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方法及要领,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各类官能团的性质、鉴别方法和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其实验印象,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实验现象完整记录下来,分析实验现象,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现场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还要进行实验考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
6.要牢记反应的条件
在中专院校三校生考试里,有机化学的考试题型主要是有机推断题。在这种题型中,很多时候是已知最初的反应物和最终的生成物,并且给出中间几步反应条件,要求我们同学推断出中间产物是什么。因此,记住重要的有机反应条件是必需的。如:有机物与卤素单质反应时,若光的条件下反应,一般是烷烃发生取代反应,而在催化剂(如Fe)作用下,则一般是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则一般是和烯烃或炔烃发生加成反应,NaOH的水溶液主要是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或酯的水解反应,NaOH的醇溶液则必是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与Ag(NH3)2OH反应则必定是醛基被氧化为羧基等等。
7.要熟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篇5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来说一般要经历从用制度管理到用标准管理再到用文化管理的发展阶段。从文化对中职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和运行影响的实际,能不能提出中职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和运行的文化管理呢?
文化对管理的作用日渐明显,人们逐步重视文化对管理的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从战略的高度、文化的视角提出了“企业文化”和“文化管理”这一新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方式 。所谓“文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管理的软要素作为组织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它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 ,培养法人组织的共同价值和组织员工的共同情感、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 ;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从中外管理实践看,文化管理能增强组织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使员工乐于奉献忠诚、履行责任和开拓创新,从而形成组织凝聚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文化管理的实施,将会使现代管理在21世纪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顺应时势、文化制胜。说组织文化管理的重要,是因为文化具有社会性,组织不是孤立的组织,组织塑造自已的文化要有社会基础,组织文化离开社会整体主流文化,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永远不会被社会认可的。
中职学校的管理机制最佳愿景就是集职业教育与企业运行于一体的组织管理机制,作为这样一种组织管理机制,要把文化管理列为重点内容来研究,那么它就既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又有企业运行的特征,所以我们提出在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时要与企业文化接轨。
在新的世纪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而文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着重探讨文化管理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特点 ,实施以人为本最终目的的管理。
二、审视中职学校管理机制
“机制”一词最早为物理学和机械工程研究领域中的概念,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后来引伸到生物学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给了社会科学研究以极大启示。由此,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到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社会学科中,其内涵也演变为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机制的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第一,具有自动实现系统均衡的功能。第二,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来实现系统均衡功能。在人类管理活动中,能否也设计出类似生物系统的机制,去自动引导、调节、控制人们的自身行为呢?这样可以使工作自动沿着事前设定的目标方向前进,减少管理费用,特别是减少人对人的直接管理所带来的弊病和不确定性
纵观中职学校的管理,一般的问题显然出在机制上,没有充满活力的师资和实训资源生成机制,没有与企业人力资源技能和素质文化等质量要求接轨的运作机制,没有行之有效的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一流的中职学校、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双师人才是不会凭空产生的。一个好的机制不但能够不断地造就人才,能够使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脱颖而出,能够使这些双师人才产生出高绩效,而且也能够使那些不是职业教育人才的转化为中职学校所需要的人才;而一个没有活力的机制,不但会消磨人才的创造力,使之变为庸才,会使人才产生负向的破坏力,还会使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用自己的脚去选择更有活力的机制;吸引人才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让人才为学校所用。中职学校是否能够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并不完全决定于物质的奖励,而在于能否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在于是否具有人才发挥其作用的平台,是否有随着学校发展而提升每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促进保障机制,更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学校文化保障这些机制的健康运行。除此以外,中职学校的一流质量还要与所培养的学生使用的企业来评定,是否能够在满足其人力资源需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时,较快地接受和融入企业文化。
中职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和运行的方式,一是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大趋势的需要和环境,由上而来的要求借推动,创新的适应性机制,例如: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的绩效考评机制、资助贫困生机制等;二是根据中职学校文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以自身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要求的激发活力机制,例如:初创实习实训中心形成一定规模后,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又解体分解到轻化工、机电、公共三个专业科室等;三是根据机制运行过程中,由下而上反映出随学校发展出现不适应状态,用建议推着进行改革创新机制,例如:为加强和建立终生职业教育体系,将职后在职、上岗前以及农民工培训;技能鉴定;函授等在教务处下专门成立机构,统配师资、实训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配置和创造办学效益等。但这些机制的创新和运行都与中职学校文化所影响的每个人认识和需求有关。否则,再好的机制都要由人来运行,要和我要干不仅完全不同,甚至还会产生消极情绪和内耗。所以在机制创新和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校的文化管理,用文化营造环境,充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和运行的文化管理途径
中职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和运行的文化管理主要是建立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用以及文化创建文明环境。
建立共同价值观也是学校文化管理不可或缺,甚至直接影响学校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来自于文化,组织的价值观来自于组织文化。中职学校价值观不是 校长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建立中职学校价值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管理内容。所以,用共同认同的文化来建立中职学校价值观,是文化管理重要内容之一。
中职学校的管理机制对学校价值观的提升首先是定位、塑造一个学校共同价值观,用共同认可的文化来做,是一条捷径。比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即是海尔的文化,也是海尔人的共同价值观。中职学校虽与企业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文化内涵不同,其文化和价值观定位也不同,有的用同样的文字表述,但内涵决不会相同,一个组织一个价值观取向,带有自身的特有个性,这与人与人的价值观不同是一个道理。价值观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它是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的不断传导、磨合,变成单位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并被社会认可才会真正形成。组织价值观是组织共同行为的前提,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执行力、共盈点产生组织的共同价值观。
我校提出:“一切从学校的利益出发”,并认同:“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对职业教育面向市场以后,用文化逐步统一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
建立行为规范也是学校文化管理最直接、最快的显性体现,自觉按规范行为,是文化达到最高层次的标志。人的行为规范来自于人的不同价值取向,道德、规章制度、法律、仁义忠孝、诚信、礼节礼仪这些都是行为规范。我国政府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信、敬业奉献”20字道德规范和20__年提出的“八荣八耻”也是行为规范。国家各行各业、各种群体、社会组织都有自已的行为规范。中国人民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有强制性的一面,但更要靠自觉行动去执行,这种自觉行动就来自于文化理念和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学校的行为规范与学校的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学校的管理机制,最终管理的落脚点就在单位组织的行为规范上,当一个组织群体都能做到自觉地行动统一、步调一致的去创造单位的价值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时,管理机制的工作就在运行中达标了。
我校提出:“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共同建立轻校美好的家园”,并在多年文化营造文明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在变成学校师生自觉的行为。例如:绝大部分学生见到老师都问好,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提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问候与微笑,试图形成轻校独特的问候微笑文化,并将其列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范畴。
用文化创建文明环境是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坚持七年不断创新完善取得较大成效的学校文化建设基石。对于管理机制的理念利用文化手段概念化,即用精辟的语言进行概括,使之较快较长远地深入人心,例如:20__年学校管理理念就概括为---“依法治校,以人为本”;20__年5月1日学校新班子成立一个月时全体教职工合影题词---“腾飞的起点”,通过两年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20__年创建国家级重点成功后,教师节提出“在奋起中崛起,在腾飞中翱翔”等。同时,对管理机制相配套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将原来的书本形式制度进行实用化重建,用做底线,支撑“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文化,并提出真正提升学校和个人发展的腾升空间是“以人为本”,要调动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大的发展平台,让广大教职工和学校把事情做到可圈可点,使每个人在学校发展提升的同时得到发展提升的学校个人共同发展提升的文化理念,对学校和学校里的人进行文化管理。
篇6
一些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时只是讲解具体操作步骤,认为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就实现了教学目的。教学操作孤立且机械,没有掌握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学生对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没有找到规律,也没有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调研,提出以下适合职业学校教学发展的四点对策。
一、计算机教学优化以教学环境为基础
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指多媒体与机房,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目前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引导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教学利用多媒体等必要手段,在实际中大多数学生都对计算机兴趣很大,只是由于上机机会较少。基于此要在硬方面的预算约束下,加强学校教学软环境的提升,改善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为计算机学习创造一个优良环境。
二、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提高学生积极性
职业学校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要以应用为基础兼顾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学科的规律,将素质、知识和技能三方面的提高作为目的,精讲理论知识、多做操作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改变过去以一张试卷确定成绩的考试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在教学中参照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或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标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开展教学,以符合社会需要与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不但可以测试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也利于促进学生多上机实践,加强课外学习,使自己尽快提高综合能力。
三、积极应用新教学方法
1分组学习法
鉴于多种原因使不同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能力具有一定差距,一些学生接受快,但也有一些学生接受慢,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要对学生水平进行必要的了解,以便于上机实践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与之关系不错且学习相对较弱的同学同分在该组内,上机实践时,由组长协助教师对水平较弱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众多真实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有目的地设置所需任务的情景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与求知欲,加强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在对知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通过这种方法驱动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计算机教学内容结合岗位工作相关的任务进行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时,讲授简单网页的制作时就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个人主页案例,再让学生对网页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案例讲授网页中图片、文字等网页元素的建立方法,接着可由学生提出该网页制作的实现方法。在上机实践时,学生可以参照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方法制作网页,对教学案例的模仿能够实现应学习掌握的内容。
四、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
篇7
【关键词】 小剂量美罗华; 血液科; 血小板减少症
中图分类号 R5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48-02
doi:10.14033/ki.cfmr.2016.7.081
近几年,血小板减少症病患总数逐渐剧增,该疾病不仅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加大了病患及其家属的压力,所以加强疾病防治尤其关键。临床上血小板减少症涉及不同疾病类型,其中以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1]。血小板减少症本身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类病症,当机体患上该病后,其皮肤黏膜就会出现出血症状,给病患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血小板减少症病患而言,临床上多以糖皮质激素疗法、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以及免疫抑制剂疗法等进行治疗,尽管大多数病患都能达到治疗效果,但是仍有部分病患无法达到既定治疗目标,且无法顺利停药,一旦用药减量,就可能会使病情反复,给病患康复带来诸多不利[2]。当前,国内临床医学正朝着个性化、人性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方向发展,小剂量美罗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医师及病患的重视和肯定,且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评价小剂量美罗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本研究以1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患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选择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通过深入分析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征,再对各项数据进行客观对比,重点探讨适合血小板减少症病患临床诊疗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2015年8月接收的1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患。年龄最大66岁,最小19岁,中位值(37.4±1.5)岁;男7例,女4例。所有入选病患在接受小剂量美罗华治疗以前,均已接受其他常规疗法,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因此转向于小剂量美罗华治疗,且所有入选病患均排除精神病病患、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以及心血管类病患等。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患均选择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即给予病患静滴美罗华100 mg, 1次/周,均维持治疗2 h/次,且在治疗以前给予甲强龙以及异丙嗪,用药时长控制在4周左右。在治疗过程当中,给予病患定期监测脉搏以及血压,每0.5小时一次,同时给予病患心电监护。
1.3 疗效评定指标
完全有效:治疗完成以后,病患血小板数量大于或者等于100×109/L;部分有效:治疗完成以后,病患血小板数量在50×109/L
至100×109/L之间;微效:治疗完成以后,病患血小板数量在30×109/L至50×109/L之间;无效:治疗完成以后,病患血小板数量不足30×109/L[2]。总反应率=(完全有效例数+部分有效例数+微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入选病患中,所有病患的临床指征均明显改善,不仅外周血的血小板总数显著上升。此外,病患完全有效6例(54.55%),部分有效2例(18.18%),微效1例(9.09%),无效
2例(18.18%),病患总反应概率达到81.82%,其完全反应概率也达到54.55%,效果突出。与此同时,11例入选病患中,存在月经量过多症状1例(9.09%),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该病患患有子宫肌瘤,已经转移到妇科进行治疗。此外,治疗程序中,病患出现心悸1例(9.09%),高热1例(9.09%),头痛1例(9.09%),皮疹1例(9.09%),出现不良反应率是36.36%,给予所有病患对症处理以后,都已经治愈出院。
3 讨论
篇8
1.使实习学生受到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敬业精神,增强对基础教育事业的适应性。
2.使实习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独立工作能力。
3.引导实习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总结一些基础改革的初步-经验。
二、领导小组成员:
三、工作要求:
1、教务处:安排实习班级及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实习指导老师工作,落实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2、总务处: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负责落实实习学生食宿事宜。
3、指导教师:负责向实习生介绍学生和班级情况;指导实习生备课和班主任工作并解答疑难问题;审批实习生的教案和计划,听实习生试讲、上课和主持评议会,检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评定实习成绩和写出评语。
4、实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守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遵守学校劳动纪律,尊敬班主任、指导老师,做到“手勤、腿勤、口勤”,积极主动向班主任、指导老师学习各项教学技能与方法,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技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习班级:
实习生共20人,分成五组,每组四人。
班级
班主任
任课老师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五、时间安排:
实习分见习、实习、总结三个阶段。
六、具体工作
3、见习安排:负责人:王芳芳
(1)10月16日参加学校数学主题研讨活动;地点:大会堂
(2)10月30日向实习生课堂开放;地点:大会堂
(3)其余时间实习生进实习班级见习。负责人:
4、专题介绍
日期
节次
内容
主讲人
地点
月日
1
学校教科工作介绍
会议室
2
学校德育工作介绍
3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介绍
(1)实习生做好个人实结。
(2)实习小组召开总结交流会,并对实习生作出小组鉴定。鉴定意见填入《实结》后,集中送交班主任、专业课指导老师。
(3)及时归还向实习学校所借用的物品,做好与班主任、指导老师的交接等善后工作。
(4)举行告别会。
(5)各组推荐一名实习生上实习汇报课。
七、联系方式
篇9
1. 消除无所事事的时间
使每一小时都变成富有成效的时间单位,我们一生中有些最重要的功课往往是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学到的。利用白天时间。
研究结果证明,白天学习一个小时等于晚上学习一个半小时。
2. 背诵型课程在课前要进行复习
一门要求背诵或讨论的课程,在上课前复习会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做,可以使你对所学的材料记忆犹新。
3. 避免过多的细节
在一周的时间表中排入过多的细节是浪费时间。这样说有两个理由:
第一,制定这样一个时间表所花的时间不如用来直接学习一个科目;
第二,你要想按这份时间表来工作学习是不大可能的。
4. 弄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需要睡眠
我们每天都有困倦和清醒的周期。如果你的学习情况允许的话,在困倦的时候就睡觉,在自然清醒时就学习。
5. 弄清楚自己应该学习多长时间
你上一小时课,就应该复习两小时,这个粗略的统计至多只在大体上有指导意义。学习时间实际上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生而有所变动。但是你可以从上课一小时复习两小时开始,在你搞清楚做完每门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后,再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时间。
6. 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医学研究证实每人每天必须有八小时的睡眠。我们应该清楚这一点,即学习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睡眠。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二级管理;策略
中职学校面对同城或周边地区同质化学校的激励竞争,经资源整合,出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办学势头。在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诸多问题中,传统科层级管理模式滞后已首当其冲成为瓶颈。教育部[2010]6号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文件中指出:“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设置若干专业部(系),实行校、部(系)二级管理”,为中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从而进一步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促进中职教育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校、部(系)二级管理模式概念和特征
中职学校校、部(系)二级管理模式概念,笔者据文献和实证概括为:运用扁平化管理理论,实行目标管理,并把管理重心和相应责权下移至部(系),确立部(系)的办学实体地位。
何谓扁平化管理?其源于企业,内核是:减少管理层级,简化组织结构,管理幅度适当,降低管理重心,加强部门合作的协调性,切实提高管理效益。中职学校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学校领导层面是学校管理的第一层级,校长是法人代表,对学校工作宏观管理和全面负责;学校行政科室由原来对部(系)实施行政管理的居间层,通过扁平化,变为与部(系)平行、平等关系,强化了协调、服务功能,与部(系)同为学校管理的第二层级。
中职学校二级管理模式概念具有如下特征:(1)以目标管理代替科层级模式的过程管理;(2)减少管理层级,组织结构扁平化;(3)责权一致的部(系),成为办学的主体之一;(4)学校组织管理活动对机构设置、人员职、责、权、利及相关制度的重新规范。
二、中职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实行校、部(系)二级管理模式,往往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 目标管理缺位。
二级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目标管理。美国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实行二级管理的中职学校,大部分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目标明确,但分解到部(系)和量化到教职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却不具体,缺乏可衡量性、可行性和时间限制,与SMAR原则要求存在差距或缺陷,致使考评失据、责权脱节,无法落实激励机制,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管理效益。
(二) 运行机制障碍。
不少中职学校名义已实行二级管理模式,但实际运行中仍然习惯沿袭科层级行政管理色彩的机制。例如,某职校布置一项一般性教学任务,竟然按“教学副校长教学处主任专业部教学副部长专业主任教师”等层面召开了若干个会议,相关信息因每开一次会议而部分流失或失真,结果是工作布置未达预期效果。
(三) 资源配置错位。
主要有几种情况:(1)学校教育资源大多以扩大校级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如会议室装修、广播系统更新、运动场所改造等,忽视了部(系)的教学平台更新、专业实训室建设、教育软件的配备等所需资源的迫切性。(2)没有处理好公共资源的管理工作,引发了部(系)之间争用资源的矛盾。(3)把优质资源集中配置到连年技能大赛成绩突出的个别优势专业,造成部(系)发展不平衡。(4)对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业务尖子,随意拔离教学一线到行政管理,使教学一线空虚。
(四) 执行力弱化。
首先是目标定位脱离实际,致使部(系)和教职员工工作缺乏可行性而流于形式;其次是部(系)负责人管理幅度增大,任务繁重,既要管理又要教学,对进入新角色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执行力受一定影响;另外,不少部(系)负责人原来就是行政任命,并非竞聘上岗,本身就存在执行力弱化的素质缺陷。
三、中职学校二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所谓优化,相对于一般情况来说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更加全面和系统;中职学校二级管理应该实现机构精干、责权明晰,重心下移、目标管理,制度完善、机制规范,协调和谐、高效创新的目的。笔者以“一、二、三、四、五”作抽象概括,即精减原有一个管理层次,结构扁平化;政、校二个管理层级机构简政放权,重心下移;学校三个层次的管理目标具体可行,形成体系;完善校内四个组织板块的管理制度;遵循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五个原则。
(一) 精减原有一个管理层次, 结构扁平化。
中职学校现普遍实行科层级管理,即学校行政层行政科室层部(系)层,其缺点是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二级管理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即精减原有行政管理性质的科室层,转变为与部(系)平行并列的单位,实现学校领导层级和部(系)(含行政科室)平面式管理结构,其结构模型见图1。
扁平化结构具有三个优势:第一,使校、部(系)沟通直接,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保证了信息质量;第二,实现管理跨度宽广,使各种组织有机融合,能提高信息快速反应;第三,组织架构简化,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二) 政、 校二个管理层级机构简政放权、 重新下移。
中职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属条条管理关系。二级管理的主体虽是中职学校,但政、校须捆绑式同时进行。“二个管理层级”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校级两个层面管理机构,其相关模型见图2。
实践经验证明,教育行政部门对待所属中职学校二级管理,要采取支持和放权的积极态度,帮助学校设置总体目标、理清教育部门有哪些权限下放学校、学校有哪些权限下放部(系),引导学校发挥管理自主性;学校本身也应主动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给部(系),使部(系)尽快适应办学主体的角色转换。
(三) 学校三个层次的管理目标具体可行, 形成体系。
目标管理是中职学校二级管理的重要特征,是指组织根据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它包括校级、部(系)和行政科室、教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学校以党的办学方针、学校在地方所处的教育层次和位置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要求,作为构建目标管理的依据;以打造自主品牌和特色品牌为总目标;此外,还分别设置中、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是阶段性预目标,短期目标则是学校年度具体工作任务,再逐层分解、量化到人。目标管理具体到人,是至为关键的一环。必须根据“SMART”原则确定绩效,即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员工可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有时间限制的。目标管理模型见图3。
目标管理体系中应包括完善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保障机制,使教职员工树立自我管理理念,养成积极工作态度,体会个人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四) 完善校内四个组织板块的管理制度。
校级、部系、行政科室和党群组织四个板块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中职学校二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社会形态管理必然是制度管理,它既是规范化措施,又是保障性措施,是确定管理体制运行的规则,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强制性。其模型见图4。
四个组织板块围绕着学校管理目标体系:(1)完善部系管理相关制度,包括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和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等制度;(2)完善行政科室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安全管理以及冲突协调和管理等制度;(3)完善学校层面的人、财、物管理相关制度;(4)完善学校党、团、工、教、学等群团组织的活动、办公及会议等制度。
(五) 遵循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五个原则。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目标的制定、管理过程的展开、内容安排、方法选择、制度建立等,都离不开管理原则的指导。中职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原则。实施二级管理模式,是涉及管理者思想观念转变、学校成员全员参与、提高学校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但是,学校管理模式对于维护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级管理方案关于机构设置、管理目标和相关制度等,都必须重新规范,内容繁复丰富,必须有序进行。在调研期内应充分做好学校成员发动工作,分层次召开各种专题研讨论证会,特别是下放给部系的目标和责权方案要全面具体,把改革的进度和教职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才扎实可行;否则,贸然推行新型管理方案,必然遭遇阻力,造成混乱。
(2)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学校坚持校本、师本和生本的三者互动,就是以人为本。其中,师本是校本和生本的连结点,教师始终处于学校管理的中心位置。要做好教师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并以此去实现整个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另外,对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在物质生活大为改善条件下,教师职业不再是谋生手段,他们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愿意在教育事业中展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合适、恰当的工作目标与其业务所长结合起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功利性目标与理想性目标的辩证统一。
(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管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管理,必须既有集权,又有分权。中职学校二级管理要确定隶属于部(系)工作目标的事权,经过授权下放,真正让部(系)成为拥有与工作目标相配套的人事和财务权力;要规范行政科室职能,促使其向统筹、协调和服务层面转化,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学校的领导层级应强化自身的办学权利和责任,把行使制定目标、监控考核、研究政策、宏观调控和对外联络等影响学校全局的管理职能权限,坚决集中在自己手中。明确划分校级的宏观管理权和部(系)级的微观管理权,做到合理的集权和分权,才能充分调动校、部两级办学积极性。
(4)责权利对等原则。责、权、利三者统一是科学管理体系的基础,岗位赋予的权力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并以承担相应责任为代价。学校管理活动中,每一个岗位都是责、权、利的统一体。在责权对等原则的前提下实施二级管理,意味着部(系)负责人担子更重、责任更大、相应待遇也有所提升,同时,也对部(系)负责人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化校、部二级管理,应从两个方面保证责权利对等原则贯彻实施:一是明确学校各层级的工作目标、职责、权限以及相应的经济利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体系,确保职、责、权、利之间不脱节。
(5)管理幅度相适宜原则。实行二级管理,学校要协助部(系)核定管理的幅度。因为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层层把关决策,充分说明了教育部门把握管理幅度的审慎态度;另外,部(系)一旦从办学客体转变为办学主体之一,从长期习惯于被管理身份转变为管理者身份,管理经验比较匮乏。若管理幅度太大,首尾难以兼顾,控制不了局面;若管理幅度太小,不成规模,难以打造特色专业。只有相适宜的管理幅度才能实现指挥的效率和保证运作的力度。
上述用“一、二、三、四、五”概括的中职学校二级管理策略,其中“一”是策略的必须形式;“二、三、四”是策略构成的内容;“五”则全面涵盖策略的形式和内容。只有全部落实,才能完善学校管理模式,优化教职工绩效,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的目的。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何贵林.通过和谐性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教育与现代化,2007,(1).
[2]薛天样.高等教育管理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职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