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09: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程学习计划

篇1

一、多元化单元教学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应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教学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处理、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对问题讨论和研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更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自己的反思。

笔者设计了多元化的单元教学计划,分层次设计出多元化的问题。如: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信息技术发展的利与弊有哪些?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是什么?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如何?如何获取信息、鉴别信息、评价信息?信息技术应用于哪些领域?在学生先了解了笔者的问题框架以及学习计划后,学生分组自主课外探究并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1)围绕“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展开辩论,深入探讨;(2)各组展示、交流多媒体作品,使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小组的演示文稿。这种多元化的单元学习,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多元化单元教学能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多元化单元教学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比如:分组所考虑的学生因素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互助沟通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硬件环境等。这样可以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多元化的单元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内容当中,掌握了搜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探讨精神。

三、多元化单元教学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学生通过完成整个单元计划学习,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能够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认识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到的技术、设备及对人的要求。

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比如单元模块任务中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化生活”演示文稿制作,或者制作网站,这种多元化的模块任务,让分层的学生能有效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加以辅导,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元化单元教学注重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多元化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综合性问题,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实现、颜色的搭配等,这都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交流和协作,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等。学生因为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也增强了协作的主动性。

比如“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这个单元教学任务的辩论,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使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值得探究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多元化的单元教学能有效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能有效切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能有效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展高中化学教育使教学增加了一个新途径,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资源共享。突破教学难点并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素质教育 。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信息技术 教学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引导,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促进他们智力、体力、品德、美感及个性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教师若想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须了解和把握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特点并注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工作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集合,新课改要求着眼干发展生的智能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必将带来一场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

一、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达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教师通过计算机教懂、教准、教活、教精,又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二、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日益普及,在30年前它还是少数精英们才能享用的技 术,如今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 户 。互联网技术的即时性、快捷性、共享性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对教育的影响也十分重大。《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0年7月)》显示:截至到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突破了4亿关口,较09年增加3600万人,普及率升至31.8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中39.4 %为高中学历(含在校高中生) 。在我国众多的网民中有大约14.3%的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功能,调查机构艾瑞公布《2004中国网络教育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44亿元人民币。艾瑞咨询预计2007年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1220万,同比增长25.1%。预计2010年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将上涨至2310万,是2007年的两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育成本,众多的网民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通过网络媒体接受最好的教育,这其中也包括高中化学教育。

三、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信息传输方式单一、信息传输速度慢,单纯的文字板书远不如三维图像易于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接纳。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命名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比较生疏,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练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现代计算机技术具备高超的图形处理能力,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高中生学习化学的难点之一就是难以对微观世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的障碍在计算机技术条件下被化解 ,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的新颖,声画的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计算机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可以很直观的展现化学反映的微观过程,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理论和化学公式的实质。

四、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特定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人一机操作,可进行教学、练习和检测。重要的是,它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全部学生答案迅速收集统计,及时分析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反馈教学成果。在练习或检验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都可了解任何学生( 或全班学生)的进度、成绩及任意一题的通过情况,这是过去常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还能随意调出需要重新讲解或答疑解难的问题,重点剖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计算机网络中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为知识反馈和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条件,缩短了反馈周期,也使教室中的每位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置于教师的掌控之下,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

篇3

利用多媒体软件构筑立体空间

化学教学中有两个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学化学教学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就是学生对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空间想象感缺乏,不能够正确地理解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等。对于微观世界的教学内容,如果单纯靠教师口授讲解,必将导致学生觉得枯燥和抽象。通过制作多媒体软件,就可以构筑出虚拟的立体空间,模拟出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及运动等,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那些模糊和缺乏直观感觉的概念。

例如,在化学中有许多分子和离子运动的内容,完全可以采取二维或三维动画的方式进行模型构造。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采用实物模型授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分子结构图,但是不能产生动态感,而采用多媒体动画形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在头脑中构造出分子结构图,也能想象出分子运动时的状况图,自然能够很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改进实验教学

对化学教学来说,实验课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对化学反应有直观的感觉和理性的思考。但是,由于日常的化学实验并不能够全部开展,特别是有些化学实验药品昂贵,同时由于实验过程中操作比较危险,有时还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因此化学实验的日常开展受到了限制。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自由地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操作,使得他们能够反复练习达到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真正理解。

但是,多媒体软件模拟实验只是改善实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复杂实验现象的能力,这是无论多好的模拟实验软件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仍然要强调学生应该多动手做化学实验,在实验中提升能力。

利用概念图软件形成知识网络

篇4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原来象征着高精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如今早已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信息技术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核,高中生的计算机考试,都在昭示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信息素质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且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课程的进行中去,让信息技术深入学生们的生活。而如何深入的进行信息课程,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这门课程,教学又要怎样去进行,做如何的准备,我们接下来讨论这个问题。

1.科学合理选择教材,奠定学习的基石

教材是最好的辅导书,以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选择教材,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而更新换代的背后其实是科技的进步在推动着,当然计算机是这些新科技的集大成者,所以教师要时时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每学期都要选择合适的课本。信息技术可以算是新贵,但是他的更替却早已进行,比如现在人越来越趋向于用WPS来代替Word,Excel等等,不光是操作系统,就连信息技术的核心,编程语言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先见意识,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将来能够正常的使用,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一边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另外学习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教室,更新电脑设备,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经常更新电脑设备,跟上时代的步伐。

2.应用灵活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的动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就是,它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讲解,还需要学生的操作动手的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教授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有老师提问问题,学生去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接下来就把讨论结果进行实际的操作,在电脑上进行验证,在告诉教授正确的结果,这种探索性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科学探究性。学生往往在操作的时候会遇到其他的问题,这是教师所充当的就是一个引导作用,有一个问题带出其他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发现和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会了思考,理解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在规律,经过教师的指点,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又电脑玩的好的学生带着完全不懂信息技术的“菜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培养班级的凝聚力。

另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当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现在的小学教室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教师在课堂的授课时,一般会运用到PPT的应用,这就会让学生在没有学过PPT的同时了解了一些关于PPT的知识,再比如社会科学老师会用到大量的图片,英语老师会时常播放一些英语动漫或美剧,这些都要运用到信息技术。

3.尊重学生创造思维,发现学习的乐趣

小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大人的老师,而这些小学生在创造能力和探索方面上有着大人所不能及的力量,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探索和发掘让好奇心去引领他们学计算机,要比教师给他们灌输信息知识要好得多。比如在教学“画板”这个计算机自带的软件是,我只是告诉他们那些是直线,而那些是图形,橡皮擦,其余的都没有告诉他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画一幅图画,结果就有人发现了有的线条能弯曲这个“秘密”很快一传十,孩子们都兴奋的在自己的白板上加上了曲线,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图画上加了颜色,当然也有的学生的白板变成了“红板”。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窝,纷纷为他分析解决的办法,最后还是细心的女同学发现了他的线条没有闭合,抱着试试的心态解决了这个问题。课堂的后半段我只是给他们讲解了放大镜,撤销等一些按键,这节课就结束了,但学生们的积极性却点燃了,直至下课还有一些学生赖着不走。

4.增加教师专业素养,为学生正确指导

教师为人师表,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做出表率,保证自己在课堂上用饱满的热情去为他们讲课,在课下积极备案,培养信息的敏感性,时时关注信息动态,不在网络上进行赌博,浏览不良网站;更要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电脑上特别是电脑教室中的设备上安装防火墙,安装绿色软件,定时坚持维护保养机器,防止病毒,不良网页的弹出,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有我们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当然也充斥着大量的暴力,的信息,而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一定要对学生加强监管,以免学生误打误撞进入系统文件进行更改删除的情况,也要避免他们打开弹出不良网页,更不允许学生在上课期间偷偷玩游戏,这都是要避免和杜绝的。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特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158-02

高中化学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方面有较大的改革。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改革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特点

1.突出了过程和方法

如在研究物质的方法时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对物质性质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符合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

2.突出了思维的开放性

如“实验现象”中的“思考”注重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用其它资源去收集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3.突出了实用性

教材在学习中引入“身边的化学”,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4.突出了教师处理教材的灵活性

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讲解。还可在习题中把一些知识点放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上,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学生水平进行灵活处理。

5.突出了习题与课文内容的互补性

如习题中出现的一些知识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突出了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性

新教材的内容,明确要求了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明确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转变观念

过去教师常常为增大课时容量,大多以传授知识、做一些演示实验为主,学生的活动、探究时间非常少,使学生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而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就是让学生不像以前只靠教师传授和演示、学生听和看,而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获得,是靠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从中获得新知识。这时学生在学知识、做实验中要求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这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转变,最终实现由“要学生学”向“学生要学”的转变。

2.教师可通过编制《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高中化学课本开放性的问题相对较多,学生在思考这些开放性问题时,很可能会提出与教师预想不一样的问题。另外,开放性的实验也比较多,上课前教师要尽可能得多准备一些实验药品,以满足学生所设想出来的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作好充分的准备,回答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因此,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和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有充分思考和准备,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完成这些问题,或是无法让学生有充分思考,这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可能会出现教师包办代替,又回到旧的教学方法上去。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编制《导学案》,《导学案》可分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并将《导学案》提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上课前作好预习准备,这样既可减轻学生上课的负担,还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期间教师应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

3.要切实改变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教学时,教师除了一定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进行外,结合实际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探究、训练”三个环节,力所能及的完成一些内容,加上教师讲解,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逐步消化所学知识,从而通过实现学生将课本上知识自己消化一些,教师讲解、讲评理解一些,小组探究合作解决一些,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清楚“活动、探究”,让学生来探究,千万不要成为教师来探究,教师不要按老教材的要求,力求知识的完整性,随意增补知识点,教师的补充练习一定要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教师手里的旧教材资料比较多,要注意选择和修改。

4.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发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科书以多种形式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紧密联系的内容,高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充分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关注化学应用的具体事例,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一些鲜活生动的事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6.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篇6

[关键词] 会计课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 问题; 改进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80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127- 02

所谓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是指在会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通过对信息资源及所涉及的知识资源进行充足的认识,并将其作为中心资源,再辅以信息技术平台与软硬件等,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开设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会计课程,并且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对会计基础性的知识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所有由信息技术提供的服务都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给予极大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具有直接与间接两种形式,而且更多的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于会计课程信息化学习的感受,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自觉的信息搜集能力及信息使用能力,从而最终也能够对于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效力进行更好地展现。

1 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事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环境也不例外。会计专业作为大学专业的一类,受大环境的驱使,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使得在具体教学环节当中充分融合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大大加强。

(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课程设计带来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手段也是层出不穷。新兴的信息技术必然会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就计算机的使用来说,新的财会计算软件时有更新,如何及时地了解新的计算软件的相关信息,并教会学生利用新的计算软件,以实现更高效率的会计工作,是摆在会计课程教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 信息化教学能够确保高校会计课程教学水平保持发展性,彰显出现代化。高校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是否具有较高的水平关键在于能否将先进的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而这也是体现高校学生培养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发展主流的前提下,高等院校对于会计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已经成为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前提,而这也必然要求其努力构建信息化学习平台,进而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推广来对会计课程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高水平人才。

(3)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会计课程教学设计带来挑战,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对于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树友林,2004)。目前我国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难问题。毕业学生人数多,所学知识转换为实践的能力差,市场大环境形势不好等都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几乎每个大中小型企业都需要财会工作人员,因此社会对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会计专业也不同程度上存在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据调查显示,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表示,在走上财会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关工作技能,而很多的脱节都是来自于对会计先进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会计课程教学设计若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会计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大有裨益。

2 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目前,高校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①对于会计软件的应用及管理环节存在不足。会计软件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但这一点在会计教学上没有明显的体现,很多高校依然以核算的灌输为主,这点是非常不正确的。②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由于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需要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工作,所以在硬件维护方面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例如,网络病毒的入侵和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等等。③缺乏较为专业的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人才。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会计信息化的要求较为简单,仅需对计算机的简单应用,而对各类型的财会软件并不能得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应培养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双重复合型人才。

篇7

关键词: 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 信息智能化 教学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教学模式必将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一种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将逐步形成。这种转变不仅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地提升,而且将极大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作为培养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专门机构,是一个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冲击的领域,必然会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前沿阵地。智能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迈向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的构建部分[1]。现代高端技术形成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存在的弊端,是我国高等基础教育改革重要部分和高等本科应用型院校走向现代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重要举措[2]。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智能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形式和作用进行研究,并构建信息智能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基本框架。

一、信息智能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收器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被动的心态。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两种现象:一种是对老师和书本盲目崇拜;另一种是对老师盲目抱怨,把学不好的责任全部推向老师。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问题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久而久之,求知的积极性和勇气慢慢失去。这就等于移走了创新型人才赖以孕育和成长的全部土壤。问题总结为:(1)教学资源严重不足;(2)以“学生为本”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3)虽然一些好的教学制度、培养方式在一些高等应用型院校得到推广,但是始终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高等普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4)教学效率低;(5)智能化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信息智能化教学模式优势

信息智能化教学模式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当前,以多媒体和网络[1]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为教与学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信息智能化化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构建实践教学和学习平台,让学习者充分便捷地体验动手操作和设计创新的困难和兴奋[3]。

三、信息智能化教学模式建设的具体举措

1.工科类课程体系改革

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标准的内涵和要求,高等本科教育培养应充分结合本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层次并结合当地职业市场特点及产业结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模式包括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标准,因此课程教育体系改革必然紧紧围绕其所基于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现代信息化、智能化产业技术涉及面广,对传统人才的全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必然促使高等教育下培养的人才综合要求提高。鉴于此,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必然随之发生改变[4]。

针对某高校新兴车辆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较薄弱,因此在信息化智能化大时代要求下的人才培养形势更严峻。基于该校现有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框架,结合信息智能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改革,应引入现代化课程,向着有利于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教学资源建设与专业发展及地方产业特色相结合

任何课程教学都涉及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针对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信息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应当通过综合利用网络、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建立基于Internet的智能化网络教学平台和兼容于此平台的智能化课件,协调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使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有效实施教学设计、组织、调整、管理和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状况等,发挥应有的作用。

尝试建立:(1)智能化教学平台。以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引入UG、CATIA专业软件,利用其强大的CAD/CAE/CAM模块整合理论教学与模拟教学资源。(2)智能化课件。以课程的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为一个小的模块,以知识的逻辑关系(如教学章节)或认知规律为线索构建知识系统。使其教学内容被组织成包含文字、表格、图片、声、像等多媒体构建超文件(HTML文件),发挥出现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育的优势。比如:配合各单元内容建立习题库,提供各种形式的习题及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定制使用专业门类网站;对习题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特点设置作业;在习题库的基础上建立相对习题范围较小的试题库和答案;针对学习者在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中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答。(3)师生无缝对接软件。考虑到教学秩序的维持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出勤和学时量,引入网页签到实时反馈至教师建立的对应课程微信公众号终端,实行教师与学生的无缝对接。

3.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不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其课程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上。一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则由课程间的依赖、衔接和配合构成。而实践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车辆工程专业因其特殊的背景,更需要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书本与实践的结合使学习者完全深入领会“想和做”的关系,形成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为此,车辆工程专业应着重加大实践教学模块的比重,通过智能选课系统,建立虚拟实验平台,进而重点进行实验室建设。开展实践教学竞赛及学生动手比赛,建立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考核指标,以零部件理论设计模型参数化分析数字化加工为主线的模拟实践创新应用平台。同时加强与地方汽车企业的校企合作,让教师和学生定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和学习,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四、结语

当前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为教与学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智能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造就了全新的教育环境,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教学成本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信息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普及和推广,智能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新世纪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蔡雪梅.试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远程教学模式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2).

[2]华子荀.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2(27).

篇8

1 信息技术素养

1.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是当今中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特别是中学化学教师。中学化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来挖掘学生的直观潜能、创设理想的课堂教学情景,使用超文本技术密集和优化教师的信息输出,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有些有毒、有危险的药品与实验以及常规方法难于实现的化学反应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某些不易观察或用普通方法不易操作和实现的化学实验;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学生又必须知道的一些化学内容,都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模拟,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素养。

1.2中学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还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计算机大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应用。在新课程中,中学化学教师应熟悉实验内容、了解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引导学生搜索查询互联网上相应的化学教学网站或进入校园网,浏览新课程中相关的化学内容知识。并将有代表性的网页,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中切换,供每个学生交流,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归纳总结成板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1.3化学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不仅仅要求教师拥有信息技术技能,还要提高学生对新课程的自主性学习程度。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像一个教练、指导者,而不是呈现者、表演者。

2 信息技术培训的误区

2.1误区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信息技术的操作为主,而没用对其进行先进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方面的培训,使很多教师虽然掌握了许多信息技术操作知识,却无法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所以,教师应走出这种误区,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曾经讲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停留在CAI课件的制作上,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2.2.误区之二,培训方法单一,实效差。很多培训单位对学科教师技术方面的培训都是基于对某个软件菜单功能的介绍,结果教师对某个软件学习了很长时间,但是并没有学会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使用该软件。

2.3误区之三,中学化学教师学会信息技术的使用后,却没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导致在日常的教学中,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网上收集、筛选、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得在教学中很难获得足够的课程资源,也就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解决中学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观念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由于信息技术对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课堂情景、突破重点难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老师应用得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个别教师容易对信息技术产生依赖心理,好像没有电脑就不能上课,课堂中间电脑出现故障就不知如何是好,这样教师反而成为电脑的“奴隶”了。

3提高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辅助条件

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一系列辅助条件的支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3.1技术与化学课程的融合,主要有三个途径:(1)以技术为基础的课程,如把化学课程转化为一个可选择和控制的传媒体或计算机的应用。(2)把技术用于课堂上的具体教学(3)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这对于发展学生有意义的能力和专长有好处。

3.2硬件与技术支持。良好的硬件与技术支持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保证。首先要保证教师接触技术的机会和技术发展的支持。其次,要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技术。课堂教学能够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

3.3专家与理论支持。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专家和专长教师的长期理论支持是必要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支持;(2)信息技术和软件支持;(3)技术运用效果的评价。

3.4环境的营造。首先,学校要考虑教师的个人价值观、经验和需要的一致性、技术使用的复杂性与可行性以及他人对结果的评价等因素,积极探索教师发展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其次,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相对舒适的物质环境、个人化的工作条件以及资源共享等鼓励教师采用新技术的要素。

【参考文献】

[1]刘巍.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2005(3):22-23.

[2]罗可熙.信患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中的学生适应性分析[J].广东省学科网站项目网,2006,1(11):2-3.

篇9

[关键词] 高校; 专业课;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Informat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研究过程[1-2]。高校的专业课程大都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理想课程。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设计流程

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条件下应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论”原理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3]。“三论”有4个基本观点,即系统的观点、信息的观点、反馈的观点、调控的观点[4]。信息化的教学可以描述为: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该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信息在系统各成员之间交流,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基于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收集教学信息资源,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情境,调整优化整合各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次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公正的评价系统和畅通的反馈渠道的过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5]。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结果,针对某堂课(或某几次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依据教学信息资源,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成员之间进行协作与会话,完成信息交流,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反馈教学效果。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5]。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是在吸收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发挥信息化条件的特长,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活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的讲授法对传统的讲授法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教学资源多数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资源库等提供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的集合体,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容丰富,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式教学[4]。

2. 案例法

在信息化教学下,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长处,学生可以在案例提供的情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创新能力,相互交流,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并把它们转化为知识。教员可以利用提供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它的缺点是学习时间长,不适应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和有课时限制的短课程教学。

3. 网络教学

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学习系统、辅助学习系统、实践环境和师生交互环境等等,学生可以在各个教师开设的网络虚拟教室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完成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的难度、进度,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论坛(BBS)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开阔思路、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模式。缺点是必须有教学网络平台,而且教员不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5]。

4. 讨论与探索法

信息化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容量、交互性的供讨论、使用的学习资源。虽然教师的权威在其中有所削弱,但有利于学生根据讨论主题的需要,从充裕的资源库中自由取用信息;有助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实现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想和智慧为群体所共享;有益于整个讨论群体共同完成对所涉问题的意义建构,从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6]。

转贴于

5. 其他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方法得到很好的应用,如:现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现场将有很多显示教学信息的显示器,通过这些显示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现场外在信息,还可以了解物体的内在信息;发现法,在发现法教学中,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7]。这些教学方法还可以结合视频、音频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十分繁多,而且各有特点,适用不同场合,这就需要教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认真的研究,寻找适应课程和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8]。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2) 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包括技术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技术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3)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包括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设计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4)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大学生的学习。包括教学计划中是否包含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四、结论

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但必须认清4种表象,即 “信息不等于知识”、 “活动不等于理解”、 “技术不等于教学”和“任务不等于智慧”[9]。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员主要研究“如何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学生有步骤地开展自主学习”的问题,使教学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点,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索活动,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完成意义建构,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海涛. 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的建构[J]. 辽宁教育研究,2001(7):52-53.

[2] 刘传领,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6(4):174-175.

[3] 骆轶姝,强莎莎,黄雅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践[J]. 计算机时代,2007(8):44-46.

[4] 刘贵富. 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59-61.

[5] 申志永,袁素娟. 信息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探微[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268-270.

[6] 胡晓光.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2005(7):213-215.

[7] 刘兴喜. 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86-87.

篇10

【关键词】Flash广告设计;课程创新;多元化考核

《电脑动画广告设计》以AdobeFlashCS5软件的基本使用,包括基本图形绘制、基本动画制作、ActionScript3.0脚本的基本语法和动画编程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Flas的基本制作技术。但是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软件操作基础及课程学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较低、课堂参与性较差、能力掌握不好。

1.绪论

1.1课程性质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广告起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传播速度,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宣传手段,其中利用Flas设计而成的Flash广告在现代广告推广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2][3]。鉴于Flash广告的广泛应用华北科技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电脑动画广告设计》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脑平面广告设计》,后续课程为《网页制作》、《现代广告学》,旨在通过系列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广告的基本设计理念和制作技术。

1.2存在问题

华北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Flash广告设计课程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相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的学时较少,致使理论课授课速度快、上机实验课学生练习时间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集中进行上机的时间不够,技能掌握不扎实。学生制作基本动画尚可,但完成的Flash广告缺少创新和生动的动画效果,并且作品缺少交互性。总结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学时少,学生基础弱,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不便,课后学生自己练习时不能及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打破了学习的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办法与创新方式

鉴于《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课程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环节、课程考核以及课外教辅环节都进行了创新,主要分为课堂内教学创新和课堂外辅助创新两个方面。

2.1课堂内教学

2.1.1优秀作品展示———-树立信心。在课堂上对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网络上常见的Flash广告进行展示,同时结合展示简要介绍Flash广告的概念和使用特性。通过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结束后应掌握的技能以及能够达到的水平。特别是往届优秀作品展示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课程学习的兴趣。2.1.2项目驱动教学———-明确目标。课程的上机实验环节中,以模拟Flash广告项目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参考优秀作品自己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Flash广告,同时撰写相应的设计文档,包括广告主题立意、广告的目的、广告受众、LOGO设计以及动画元素和动画场景设计等。通过Flash广告项目的实施学生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会更加明确,对最终完成的Flash广告项目也会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增强,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较好[1]。2.1.3创新考核方式———-积极参与。期末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的课程成绩都是由任课教师通过试卷考核等方式独立给出的,这种考核方式比较适用于客观性较强的课程,对于《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这种设计类课程而言则有些局限。创新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中,期末成绩以学生完成的Flash广告项目为考核内容。在课堂中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自己完成的Flash广告作品进行展示并做讲解,期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其它学生也可以提问并打分,由指定同学对打分情况进行记录,计算出学生打分的平均值,并与教师的打分求平均值作为该作品的考核成绩,对于课程成绩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给出。在这种考核方式中,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考核环节,由被考核人转变为考核人,角色发生改变参与性更强,且实现了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能够更客观、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情况。

2.2课堂外辅助

鉴于《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利用教学微视频和课程教学网站进行课堂外的教学辅助。2.2.1教学微视频:将教学中的难点录制成教学微视频,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微视频时长为3—5分钟,知识点尽量细化,方便学生课后参考学习或在课间播放。如录制利用ActionScript3.0语句生成元件实例并设置属性的微视频,并在视频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如利用new方法生成新的元件实例[4][5],以及addChild()函数、Math.Random()函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问题等。2.2.2课程教学网站: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网站,该网站的主要设置版块为:课程简介、课件下载、作品展示、交流论坛、课程视频、资源下载等。通过课程网站的搭建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其中的交流论坛方便了师生间的讨论,丰富了师生交流的方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图1为课程教学网站首页截图。教学微视频和课程教学网站作为课堂外的教学辅助手段,使《电脑动画广告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3.创新总结和不足

3.1经验总结

本次课程创新改革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方面出发,利用优秀作品展示、项目驱动实验、学生参与考核、课程微视频以及课程教学网站多个角度进行完善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时效,学生课堂参与性提高、学习内容掌握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图2是教学创新改革前后两个学年课程成绩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之后成绩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例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完成Flash广告的创新性和互动性有了很大的改进。

3.2存在的不足

作为综合性大学中的设计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还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学时较短,不能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讲授;课程缺少与市场营销专业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实践,虽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但是在课程实践以及实习过程中与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严重脱离。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增加课程的教学学时;积极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实践环节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雅岚.Flas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35-137

[2]林薇.论Flas在网络广告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4,(6):91-92

[3]韩仕梅.网络广告宣传中的Flas设计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107

[4]汪卫平,袁芳.基于Actionscript3.0的Flas设计与制作[J].软件,2014,(11):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