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5:2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自动化技术应用
对于一些大型医院来说,实验室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从单个设备控制到组合设备控制再到连接整个实验室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方式从手动式向自动化转变,检验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以往在显微镜下是用肉眼计量细胞数,其所有的程序都是手动式操作,简单的血常规化验都需要近半个小时,现在进入全自动化控制,只需要一分钟就会检测出十几个项目,并且得出结论。而血培养在上个世纪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即可。结核菌的培养从过去的几个月得出结果到现在的几分钟就可得到结果,这都要归功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2标准化技术的应用
过去检测一种药物的化学成分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即便使用同一种方法,也会存在误差,所得到的结果和参考值不相同,给检测人员和患者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扰。目前,国内外很多的学术研究组织,都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并且推行一整套标准,使得整个国家以至于全球都可以使用的一套标准。方法标准化会带来很多的方便和好处,不但使得方法和结果的表达一致,而且有助于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药物的生产,从而能更好的控制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期,不仅可以快速的检测出各项指标,而且还能在不同的医院和地区使用检查结果,因此标准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使得医学检验向着检验医学转变,
2.基于管理方面看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2.1检验管理理念的更加科学化
检验医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多个学科组合而成的。现在的检验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并且检验范围也在迅速增大,包括数千种的实验项目,每天就会生成成千上万的检验报告。而如此庞大的检验体系就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每一份报告的发出都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上个世纪中期,几台显微镜就能完成常规检查,一台目测比色计就能够完成基本的生化检测项目,大多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来对整个检验科的检测质量进行管理。然而现在的检验科,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医生说的专业术语。另外检验医学的转变主要是医学理念的转变,突出了检验医学的科学化和自动化,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和体系,比如: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医疗人员的考核制度、检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设备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等,都有一套体系,有些已经形成了法律条款,为今后的检验医学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而这些转变无疑都是检验管理理念更加科学化带来的[2]。
2.2检验管理理念更加人性化
事实上,检验学科的发展主要是医学理念的转变。而当前的检验技术逐渐向小型化、床边化发展。床边实验是检验人员坐在病人身边检测各项指标,然后得出结果,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大方便,这综合体现了人性化服务[3]。上个世纪之前,检验科室的人员从事检验工作,医生将采集的标本送到实验室,等到检测结果出来再送到临床上,这个过程被叫做"医学检验"。从那之后,检测人员不单单只检查标本,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医学诊断,然后做出最后的判断,并且向诊断医生咨询诊断结果,这一过程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不单单是词语顺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医学管理理念的改变,服务模式的改变,工作内容和知识体系也受到深刻影响。
3.结语
篇2
首先,我国医学检验中的伦理学研究尚浅,由于历史因素、工作性质因素等,许多检验人员都没能重视医学检验中的伦理问题。其次,很多医疗工作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再次,检验结果回报周期过长。检验结果回报周期指的是从申请检验项目开始到检验结果取回的过程,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出报告的标本周转周期。标本周转周期越短说明实验室工作效率越高,但很多医院的这个周期时间却很长。最后,不合理的检验通知单发放容易造成患者隐私的暴露,当前有些小型医院会将检验报告统一放在某处,需要患者自行领取,这就给其他人随意翻阅的机会,可能无形中会暴露了患者的隐私。
2医学检验中的伦理原则
2.1自主原则
在采集检验标本之前,应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向其介绍医学检验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等,以免影响标本的检验结果。比如有些患者会过分担心自己的检验结果情况不佳,或因为怕痛等其它原因造成焦躁不安,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过程,或者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在标本采集前还应该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除焦躁情绪。并以自愿自主的原则进行标本采集,对于一些损伤性和风险性较大的检验,比如骨髓穿刺等,就需要患者自愿签署同意书,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争取家属的理解和合作,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此外,对于一些涉及患者隐私的标本,如尿检、便检、检查等,要给患者提供合适的标本采集场所,并做好标本回收工作。另外,一些昏迷病危的患者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尤其是无人陪同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2.2不伤害原则
有时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比如:氯化钾、血清蛋白、葡萄糖注射液等,会引起血钾、血清蛋白值以及血糖的假性偏高。但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如果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而片面的要求患者停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病情变化的风险。因此,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和病症的变化,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给予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个性化的检验方案。另外,在采集标本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人体质差异,一方面要保证标本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要最大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慎重选择标本采集器具,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3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就是指医务人员帮助患者保守医疗秘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伦理原则,也是医疗界最古老的一条医德规范。在医学检验中,它要求检验人员要遵守两方面的保密原则:
①不随意打听患者隐私,保密在检验中得知的患者信息;
②对于一些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检验结果,应对患者保密。
2.4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本是指每个公民在社会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享有公平分配的卫生资源以及参与权和使用权,而在医学检验中,公正原则更强调公正的内容,即在检验的各个环节当中,各个样本享有的待遇是相同的。
2.5有利原则
篇3
纯水在25℃时pH为7.0,但只要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因为一部分水与CO2反应生成了碳酸,而使PH值降到5.5左右。或者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pH值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也有些溶液加入少量强酸强碱,pH值基本保持不变。如在1L含0.1molHAc和0.1molNaAc溶液中,加入0.1mol强酸(HCl)或0.1mol强碱(NaOH)溶液后,pH值基本保持不变。这种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保持其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对强酸或强碱的抵抗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2.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溶液一般由两种物质组成,一种是物质是抵抗外加强酸,一种物质是抵抗外加强碱,这两种物质组成我们常说的缓冲对。
3.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1)弱酸及其盐的作用机制:现在以HAc(酸)—NaAc(碱)为例加以说明。醋酸在缓冲溶液中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仅有小部分醋酸分子电离成离子,大部分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HAc溶于水后,一部分电离成H+和Ac-,另一部分H+和Ac-又重新结合成HAc分子,所以HAc的电离是一个可逆反应。但是NaAc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Na+和Ac-,这样在溶液中就含有HAc分子、H+、Ac-、Na+,其中HAc分子、Ac-、Na+含量较多。当此溶液加入少量强酸(HCl)时,HCl溶液完全电离出H+和Cl—,溶液中的[H+]浓度增加,增加的H+会和Ac-结合生成HAc分子,破坏了HAc原有的电离平衡,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避免溶液中的PH值突然降低,而保持了基本不变;当此溶液加入少量强碱(NaOH)时,溶液中的[OH—]浓度增加,增加的OH—会和H+结合生成H2O分子,破坏了HAc原有的电离平衡,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避免溶液中的PH值突然增加,而保持了基本不变;由此可见,缓冲溶液能够抵御外加少量的强酸强碱。
(2)多元弱酸的两种盐的缓冲作用:现以NaH2PO4(酸式盐)—Na2HPO4(酸式盐)为例加以说明。NaH2PO4、Na2HPO4都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Na+、HPO42—、H+和H2PO4—,(H2PO4—还可以电离出HPO42—、H+,但电离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有外加少量强酸(HCl)时,HCl电离出的H+就会和溶液中的HPO42—结合,破坏了H2PO4—原来的平衡,使平衡向生成H2PO4—方向移动,只到HCl消耗完,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当有外加少量强碱(NaOH)时,NaOH电离出的中的OH—就会和溶液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H2O分子,就破坏了H2PO4—原来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着生成的H+和HPO42—方向进行,直到强碱中的OH—消耗完,建立起新的平衡,故PH值基本保持不变。
4.缓冲溶液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
生物体内的多数化学反应都是酶促反应,每一种酶都要在特定的酸碱条件下才具有活性。如胃蛋白酶只有在pH=1.5~2.0的范围内才具有最佳活性,超出这一范围活性大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在化验肝功能时,要在pH为7.4的缓冲溶液环境下才能准确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如果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不稳定,就会引起测定误差,造成误诊。正常人体血液的pH一般维持在7.35~7.45之间,为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保障。若pH高于7.45会发生碱中毒,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引发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血液能保持如此狭窄的pH范围,主要原因是其中的多种缓冲对协调发挥缓冲作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5.小结
篇4
1.1标本管理存在不合理性
标本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医院所有需要检验的患者的标本都汇集到检验科室,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如果稍微不慎,就很可能会出错。目前许多基层医院实验室的信息系统比较落后,标本管理还没有实现条码化管理,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没有实现电子化,使得实验室在进行标本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实行条码化管理或信息化管理,导致在标本管理中经常出现差错。
1.2检测结果确认繁杂
在临床诊断中,经常会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同一项目进行多次检验的情况,而检验结果呈现动态变化,甚至出现同一患者两次血型不同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查看检验报告是否出现差错。在这个环节上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良好的流程,要查出是哪一个环节出错,会比较困难。检验报告出错很可能是临床医生送错了标本,也可能是检验员工作失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结果的确认检测就会变得很繁杂。
1.3漏检、错检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医院每天需要检验的患者非常多,以抽血体检为例,在体检中,抽血检验存在多种项目,而抽血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如果这些工作都进行人工操作的话,很容易出现漏检、错检的现象。如患者名字贴错标本,体检的项目弄错,患者多报、少检项目等。
1.4医院内多个实验室并存
有些基层医院为了方便各个科室的检验,设置了多个同一性质的检验室,如门诊检验室、临床检验室、急诊检验室,这些检验室的工作性质一样,但却分属于医院不同的科室,除了这些较大型的检验科室之外,还有很多小的专业实验室开展临床检验。分散的检验室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让流程复杂化,很多患者要拿一个检验报告就要在医院内来回奔走,给患者带来很多不方便。而且同一性质的检验室并存,增加了检验流程的复杂性,虽然是在同一个医院内,但不便于管理。
1.5标本处理缺乏规范性
在检验前需要对标本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检验的规范性、准确性。检验结束后,标本也需要进行规范处理,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带来诸多污染。在标本处理环节上,很多基层医院都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由检验人员负责检验的标本,但是检验人员每天的检验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检验中,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标本处理上,如果让检验人员兼顾标本处理,就很容易导致标本处理工作出现无序的现象。
2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流程的策略
2.1改善实验室信息系统,促进标本条码化管理
检验科担负医院所有患者的检验,在信息时代应该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与各科室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标本管理信息化、条码化。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医生开检验申请单着手,为此医院应该对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将挂号者的卡换成带有条形码或者ID号的卡,这样一来,医生在开检验申请单的时候,可在信息系统上建立电子检验申请单,当标本送至检验科室,即可进行条码化或者ID号管理。通过改进、升级或者引进信息系统,推动管理过程信息化,规范标本管理。
2.2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检测结果管理
要加强检验结果的管理,就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所有的管理环节都可以在管理系统中一步到位。当患者在某一时间内同一个项目有多次检验结果,而且结果存在动态变化的情况,那就可以在系统中对这些检验结果进行确认、核查,从医生申请、检验员检验、质控把关,每一个环节在系统中都可以清晰查询。在进入系统后,还可以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分析,检查录入的结果,然后审定报告,确认没有差错之后再发送报告,如果存在差错可以快速找到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核实。
2.3促进仪器、设备双向通讯,简化人工操作
在检验标本多,检验项目繁杂的情况下,对标本进行分类,并归类到对应的检验项目需要花费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出错。例如,一个体验者抽一次血,就化验几个项目,如果要人工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类,错检、漏检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需要促进仪器、设备实现双向通讯,即是抽血的时候将不同的标签贴在不同类别的试管上,这些标签代表的是不同的检验项目,通过一起扫描即可辨别是要做什么项目的检验,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通过检测仪器还可读取条码信息进行检测,并形成报告单,以避免弄错患者姓名,降低错检、漏检的几率。在仪器、设备双向通讯的环境下,还利于优化检验报告的查询,如一些丢失、找不到的检验报告,可以在系统中找回。
2.4对同一性质的实验室工作进行整合
医院设立多个实验室,初衷是为了方便各科室的检验,但是检验室分散,也会让检验流程复杂化,增大检验科室管理的工作量,同时还给患者带来不便。对于同一性质的检验室,尽可能的合并,简化流程和管理,通过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提升检验工作效率。
2.5设置样本处理室
样本处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样本是否进行规范化处理,关系到样本是否会给环境带去污染。每天汇聚到检验科的样本众多,检验完成后,样本就需要进行处理,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为了优化这个流程,应建立样本处理室,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避免检验员一边负责检验工作,还要一边兼顾样本处理,既可以规范样本处理,还可以提升整体效率。
3结语
篇5
结果显示,我国检验医学论文数量逐年增加。1993-2002年5510篇,2003-2012年11649篇,论文数成倍增长。但2003年后每2年的论文数量差别并不大,都超过2000篇。2007-2008年数量为10年中论文最少的一个组别。
原因是“中华医学系列期刊”版权被万方公司整体买断,2007年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部分检验医学期刊已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虽然本文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检验医学论文数量的真实情况,但不影响论文数增长的态势。
2检验医学、临床检验、检验科等是检验医学研究的主要关键词
从表1可看出,医学检验、检验科、临床检验、检验医学、质量控制是我国检验医学论文使用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证明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关某种疾病或某种检测方法的关键词逐渐减少,如脑脊液、军团病聚合酶链应、糖尿病等;而质量控制、教学改革、管理、实验室、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等与检验医学相关的关键词比例逐渐增多,说明检验医学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层次和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
3临床医学、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和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是检验医学主要的研究领域
临床医学、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和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研究论文数量占前20个学科论文数的69.57%,说明这3个学科是检验医学研究最主要的学科领域。从表2还可看出,进入21世纪后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超过临床医学跃居第一,表明检验人员更加关注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范的研究。
篇6
论文关键词: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
谈到水肿病的治疗,现代临床医学主要关注的是肾病,并主要针对肾病排泄功能而进行利尿。祖国医学则认为水肿及水液停聚等病证,在针对肾脏、利尿治疗的同时,还应结合肺脏的调理与治疗,即进行“肺肾同治”。
一、祖国医学的认识
(一)中医关于肺“通调水道”的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需多脏腑综合调节,主要通过肺、脾、肾三脏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其中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被称为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脏实为水液代谢过程的“中转站”,人体的水液来源于脾,通过脾将津液上输于肺,肺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宣发将水液向上、向外输布;肃降将水液向内、向下输布。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医学检验论文,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肺的宣发、肃降一方面保持水道的通畅,另一方面调节水液的代谢。
如若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产生各种病理改变。肺失宣散,则水液不能透达皮毛或腠理闭塞,出现无汗甚至皮肤水肿等证侯免费论文下载。肺失清肃,水液不行、停聚,会出现水肿,如《医门法律·水肿》所说:“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肺、脾、肾为三纲矣。”肺失清肃又能聚而生痰,或留于肺、或停留在身体其他部分,出现多种痰饮之证。如《济生方·痰饮论治》中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宣,气道闭塞,水饮停膈。”同时肺的清肃功能失调,痰湿等阻滞,肺和呼吸道不能保持清洁、通畅也会影响疏通水道的作用。
(二)临床具体治疗
中医药在临床“肺肾同治”表现在,常常应用肺以利水的方法治疗水肿、水液停聚等病证医学检验论文,并将这种方法称为“提壶揭盖”法。
1.水肿
水肿的发生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水肿患者根据其病理属性分为阳水和阴水,其阳水之风水证的表实证和溢饮基本相同。水肿的治疗原则是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在临床中我们遵循原则治疗,同时配以宣肺、降肺的药物辅助治疗。如阳水的风水相搏证,患者可出现咳喘等证侯,常用麻黄、杏仁等药物疏风宣肺;湿毒侵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味消毒饮共同宣肺利水、清热解毒,也常配合杏仁、桑白皮等宣肺利水;如阴水中的瘀水互结证,患者出现肺气上逆等证侯时常用葶苈子、泽兰等泻肺逐瘀。
2.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聚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在临床溢饮可常见当汗出不汗出,出现肢体浮肿等临床特征;支饮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出现肢体沉重等证侯。痰饮以温化为治疗原则,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临床治疗中遵循这一原则,同时宣肺降肺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在痰饮病的治疗过程中常用葶苈子、桑白皮等泻肺气之雍闭而通调水道。葶苈子其力较峻,重在泻肺中之水气、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桑白皮药性较缓,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两者常相须为用医学检验论文,同时还常配伍苏子、杏仁等共同泻肺逐饮,平喘利水消肿。
二、现代医学研究
(一)水肿其形成过程
1.链球菌感染
肾小球肾炎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所引起,风湿性炎症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球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出现水肿等症状。风心病患者同样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心脏瓣膜发生病变,导致肺部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出现水肿的症状。
2.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
多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尘肺等疾病,反复发作导致肺功能和结构不可逆的改变,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构,产生肺动脉高压,肺脏的循环阻力增加,到达晚期会出现水肿等症状。如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压力增加,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其失代偿期会出现右心衰竭,虽为肺脏疾病引发心功能失常,但由于肺的循环阻力增加,同样导致下肢水肿等症状。同时多种心脏疾病同样可以导致肺部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发起喘息和水肿等症状免费论文下载。
(二)临床治疗过程观察
在现代临床医学治疗观察过程中,我们也常常发现,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如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及心源性哮喘等)引起水肿的患者。患者出现水肿、咳喘等症状。这种水肿情况在临床中常应用氨茶碱配合治疗,氨茶碱通常用于解除气管痉挛、平喘。而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在喘息症状缓解后,水肿症状也明显减轻。同时,由肺部感染日久引发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出现的水肿,针对其感染进行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肺部感染吸收或消失后医学检验论文,水肿症状也明显减轻。风心病治疗上关键在于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病,治疗肺部等呼吸道感染也可减轻全心衰的水肿症状。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同样发现呼吸系统炎症控制后,水肿等其他症状相继逐渐减轻。
观察发现,在其肺部等呼吸道系统疾病治疗痊愈后,水肿症状也逐渐减轻,这正是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的“提壶揭盖”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充分说明水肿病应“肺肾同治”。但由于只是临床观察总结,并无大样本临床研究支撑,故水肿病“肺肾同治”这一治疗原则应该被广泛重视,制定研究方法,并吸纳足够样本,多角度研究,最终得到统一结论,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篇7
1.1社会需要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相接轨,迫切需要将国际化的语言融入到医学检验中来。首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大多数高质量的医学检验期刊多为英语期刊,因此,要想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研究前沿和新技术,过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其次,伴随着高校间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而对这些学生而言到国外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国内开展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其更快适应国外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伴随着大量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及体检机构的兴起与发展,它们更加需要一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医学检验人才。此外,伴随着大量外籍人士来华工作,他们同样也需要能用其母语或英语交流的医疗人员的诊疗。可见,在医学检验学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专业需要
医学检验专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而且所用的检测器械构造、工作界面、配套的试剂及出具的报告单多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书写。作为一名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人员,只有能读懂这些文字,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从医学检验专业本身来说,不懂外语的医学检验人员已很难开展日常的检验工作。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这为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医学检验专业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劳动力,但是也对劳动力自身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医学检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临床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开展双语教学的难题及应对策略
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医学英文词汇很有限,如果就医学专业课程对其开展部分或全英语授课,这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恐惧与厌烦心理,甚至丧失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此外,作者所在院校生源多来自山东本省,存在着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且任课教师均为非英语专业毕业,所以口语水平也不高。因此,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掌握的医学英语词汇有限及教师口语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只在部分重点课程内容中实行中英文结合即双语的授课方式。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中,以《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中的血栓与止血检验部分的血液凝固一节为试点课程,以作者所在院校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3个班的154名学生为授课对象,对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意愿、对不同中英文比例授课方式的学生满意度及授课效果(课堂测试成绩)进行了调查。可以看出,随着英文授课比例的增加,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双语授课方式的满意度逐渐下降,且从课堂测试成绩也可以看出学习效果随学生满意度的下降也越来越差。但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比例超过了70%(72.08%),这优于去年的期末考试成绩(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比例为61.80%)。尽管今年的期末考试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全为英文,而且部分选择及问答题也用英文命题,但学生的成绩却优于往年,由此可见,双语教学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从根本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管《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双语教学在作者所在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就此作逐一探讨。
2.1学生
从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3个班的154名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5.45%的学生愿意学校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可同时提升专业和外语水平,能使其所学知识与国际先进的知识接轨,并有助于他们在大四进行的研究生英语考试。另有2.60%的学生不愿意学校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原因是他们担心自己听不懂,反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1.95%的学生对此持中立态度。因此,开展双语教学应因人施教,根据学生英语及专业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案,以医学检验专业知识为最终目的。
2.2师资
双语教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师资队伍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的好坏。双语教学对承担医学检验专业课授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医学检验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较好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熟练地跟学生进行交流。调查显示,96.75%的学生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包括发音、语速、流利程度存在担忧,另有29.87%、22.73%和57.79%的学生认为教师多媒体课件质量、授课方式以及个人形象对教学效果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开展培训班、进修、出国深造、外语讲课比赛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语言和专业水平。
2.3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74.68%的学生倾向于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20.13%的学生支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5.19%的学生倾向于中文教材。在教学中,每位授课教师应均有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对医学检验专业比较相关、难度适宜的是McGraw-Hill医学出版社出版的Hematolo-gyinClinicalPractice(第5版),定价为584.2元。鉴于英文原版教材的成本太高,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将教材章节整理后,采用复印装订方式制作了一份精简版讲义,然后分发给每位学生,这样学生可通过预习,大概理解每堂课的内容,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重点讲解,就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4教学模式及方法
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多为过渡式,即在学生刚进入学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一段时间后,则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最终目标也是达到全英语授课,对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来说,其实现的难度比较大。一般采用下列程序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在每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精简版讲义,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测试预习的效果。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重点专业术语采用在课程一开始就先讲解的原则,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听懂授课内容。对授课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讲解,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对用外语讲解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要对每个重要的单词穿插中文逐一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不时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授课技巧,如丰富的肢体语言、较强的幽默感、适当的图片及视频,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在每次课结束或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毕的时候,教师要以双语对此次授课内容作一小结,这样达到一方面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目的,另一方面让学生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一下,利于学好下一节的内容。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双语教学授课进度肯定不及母语授课,要在课堂中讲重点难点内容,其他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这样不仅解决了授课进度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双语教学的课程或内容,可以采用英文命题,中英文作答均可的方式,对英文解答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加分。
3结语
篇8
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发光免疫分析的40例检测者,年龄分布为25~55岁。调查的40例患者均为发光免疫检测,全身均无系统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现将40例检测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数20人,男9人、女11人,对照组人数20人,男13人、女7人。分组完全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分组,不考虑年龄、性别及疾病。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纳入和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25~55岁的发光免疫检测者;没有免疫缺陷等疾病、智力正常、自然状况一切正常;排除标准:存在感觉功能缺陷;先天性的疾病;高血压等。
3.方法:
实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生物发光法进行检测,即常规的生化检测。两组的用药方法用量相同,均对照组:生物发光法;实验组:化学发光法,根据就检测者检测出抗原抗体的速度进行评价。
4.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检测抗原抗体的数量和灵敏度作为评估标准。
5.统计学处理:
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成组设计的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当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数据显示P值小于0.05,表示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明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原抗体的速度快于生物发光法。
三、讨论
篇9
1.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大学二年级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共109名,其中男性42名,女性67名。全部学生均完成了基础医学课程等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并跟随带教老师进检验实验室学习操作至少5次,均具备一定实验室操作基础技能和具备一定的检验医学思维。
2.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授课老师讲解,学生听取讲解,被动接收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方式为:第一步,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案例,并设定相关的案例反应的知识点和思考问题,除了和理论密切相关的问题还可以预设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课余自行查阅资料,用以拓展知识面。学生准备为预先根据教师设置的案例进行预习,自行查阅整理资料。第二步,教学实施。因为课前师生均有准备资料,可以让学生分组组织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思路。教师对发言进行引导和点评,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让小组再讨论分析,最后总结讨论完毕教师根据资料准备充足程度、回答的全面性、问题的价值等进行成绩评定。按照教学方法在学习效率提升、自学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协作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提升、多学科知识融合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由教学专家审阅内容,认可后进行调查。共发出109份,回收109份,合格109份。将问卷整理分析。
3.统计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两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当中的效果反应比较。案例教学法各个调查项目的优良率为100%,均显著高于传统课程效果的评价(P<0.05)。
三、结语
篇10
检验医学内容更多的是形态学及抽象的生物学反应等常规示教不可能确切表达的内容。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将微观、抽象的内容转换成形象、宏观可视的图片或动画,能给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理解准确,记忆深刻,又便于教师的控制,具有使用方便、简单实用、控制灵活等特点,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幻灯在课堂中应用最广泛,每位教师应多掌握幻灯制作的技巧,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意美观,条理清晰,可以插入各种有寓意的图片,甚至是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偶像,比如当介绍自身抗体检查时,可以插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明星:迈克尔.杰克逊,但多媒体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师仍然要利用板书在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做为补充。
2精选教材
医学专业使用的教科书,与现代检验医学相比,内容滞后,脱离实际较远。比如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抽血时间现在已经改为0、1、2小时各抽血1次,而《健康评估》第3版教材仍是0、30分钟、1、2、3小时各抽血1次。目前,教材种类繁多,要精选能反映最新理论,贴近实际,指导实践的教材。有些教材,学生毕业工作后几乎不再使用,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指导临床工作。检验项目的卫生行业标准每年可能都会更新,教科书很难跟上这个速度,所以授课时,将现在的新理念,新标准传授给学生,免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使学生在生产实习时能更快的融入临床实际工作,思维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通教材,并尽量博览本学科各种权威书目,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籍,了解学科的新进展,新理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方能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
3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沟通应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长期以来,临床与检验缺乏沟通,造成双方不信任,不理解,不尊重,很难确保医疗质量。近10年,越来越多的检验专家提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并已经在切实的做着这样的工作,学会与临床沟通是检验人才的发展出路,也是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检验人员要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主动参与临床的诊疗中。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需要所有医护人员的配合与理解,比如分析前,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医生申请检验项目,需要医生对该项目的适应证、临床意义、采集要点等完全知晓,而且医生应知道实验室都开展哪些项目,如何选择。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需要与检验科沟通、联系。标本采集是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不合格标本大部分是检验分析前造成的,尤其标本采集过程,需要采集人员掌握采集手册,也需要检验人员进行宣教,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在分析后质控中,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患者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分析后的临床沟通工作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尤其重要,微生物检验医师要参加临床的会诊,并要给出合理的建议,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监测所在医院的耐药谱,细菌谱等等,这些将提升医院感染疾病的诊疗及感控水平,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林发全等认为无论在校教育,或是在职教育,检验医学应该改变过去不重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状况,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或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中增加检验与临床沟通的专题内容。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