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21:1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继续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计划目标:
通过 学习,能很快地熟悉 教材,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认真撰写导学案。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4)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二、计划内容:
1、认真学习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等。
2、突出新课程教材改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需求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合自身,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参加国家、省、县教科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4、通过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5、常练教学基本功。
三、学习形式及措施
(1)以自学为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
(2)认真完成作业,作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篇2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冒泡排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57-02
一、引言
在《C语言程序设计》[1,2]教学过程中,常以冒泡排序来讲解排序的原理。冒泡排序原理简单,但过程相对繁琐。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先把冒泡排序思想讲述一遍,然后列出程序,解释程序执行过程,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自己很难独立编写出冒泡排序的程序。因此,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思想和编程方法,激发学生对编程课程的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根据需要正确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去消化、理解抽象的算法和程序执行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程序设计的直观性教学可以从基于动态可视化的方法来实现。
二、基于动态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一)使用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是在计算机内部进行的,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各种控制语句的执行流程、函数与子程序的调用和返回过程及参数间的传递,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即使实验课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学生也只能看到中间或最终的结果,是对程序正确性的验证,看不到程序的执行过程。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模拟不可能或很难看到的现象,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借助于课件,可以模拟程序的执行过程和各参数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控制语句的执行流程以及函数、子程序调用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一些算法的基本原理。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必要的课件,课堂教学效果远远超过详细的语言讲解。
针对冒泡排序算法的讲解,我们在PPT中内嵌了动画,动态演示对数字冒泡排序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不涉及程序代码的编写和讲解,着重讲解原理。具体演示内容如图所示:
(二)使用调试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借助调试工具,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变量的存储、程序的流程控制、数组及函数的调用。并且当学生掌握常用的调试技术后,学生可以自己独立解决编程问题,也增强了编写程序的信心,提高了编写程序的兴趣。并且,老师也不需要在实验课上疲于奔命地为学生排查错误了。因此掌握程序调试技术对教学双方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冒泡排序程序段:
总之,直观性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正确使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帮助学生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于冒泡排序程序代码段如图2所示:
我们可以使用调试工具逐行运行。通过观察Watch中变量i,j,a[i],a[j],a[j+1],t的变化,可以动态地观察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如图3所示,对应PPT中的冒泡排序算法的第二遍,42与16交换位置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将PPT中的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如第二遍与C语言程序代码中的外层循环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PPT与程序代码的互动,逐步地将冒泡排序算法程序每一步的操作,形象直观地演示给学生。
三、结语
本文以冒泡排序设计教学为例,利用PPT与程序调试技术为教学手段,引入了一种动态可视化的教学方法,着重建立了冒泡排序算法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联系,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和变换过程。因此,这种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春,孙大元.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孙大元,张玉春.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习题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An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Visualization Analysis for Bubble Sorting
WANG Yang
(Jilin University Public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Jilin 130012,China)
篇3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实一体化;生态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52-02
《旅游概论》这本书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规划教材,其中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学习,指导学生领会生态旅游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及解决旅游业现实问题。《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概论》第六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启发,本课的教学应承担起整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知识,提升学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活学活用能力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定位。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旅游从业人员应完全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三个层面的要求,具体体现为:
知识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学生的绿色旅游意识,培养学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依据:生态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本课力求通过学生社会调查实践,促进其旅游专业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及旅游课程生态教学进程中。
2.教学重点确立。教学重点: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实质。设计依据:教学目标中对知识目标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实现能力目标的基本出发点。
3.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突破点:结合秦淮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案例去具体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依据: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等无标准答案的学案设计,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实践的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解除学生思维的禁锢,发挥集体优势;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引发其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思考,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培养,绿色旅游意识得到强化。
二、教法设计
1.理实一体化,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该法是本课的主导教法,贯穿于整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生态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依据:本课通过将课前社会调查实践、课堂分组呈现、课后再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得益彰,使其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生态学习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所展示的秦淮河可持续发展情况的社会调查案例,提供正反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并明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途径和方法。
3.情境引导法:在研习的过程中,提供特定社会情境,学生以联合国、政府官员的角色进行思考、论辩、剖析,强化学生对于各种社会专业角色的认知,训练学生换位思考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4.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极为有效。
三、学法设计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旅游专业中专一年级学生,因生活阅历所限,其对地球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现状的认识不够深入。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学生特性,特确立如下学习方法:
1.任务引领法:课前、课上、课后分别布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社会实践或学习任务,引领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学习。设计依据:社会实践等学习任务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及实际生活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
2.实践感受法:课前布置的任务给予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感性认知材料,为顺利进入深层次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可能。
3.问题探究法:本课的学法设计安排是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的。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而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才可能让学生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探究思考。
4.小组讨论法:讨论对于提高思辩能力,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是极有效的;同时,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团队意识。
设计依据:课前,通过布置学生媒体学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生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课堂上,学生是合作者、整合者、探究者、建构者;最终达成理论的学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完全理实一体化的生态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为便于学生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课前安排学生分组,分别去旅游景点实地调查。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任务,各组在上课前将完成任务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并汇总制作成PPT交给老师。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学案指导的详尽,也是本堂课生态教学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本课的生态课堂教学包括导入新课、任务引领、探究研习、拓展总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以FLASH动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动形象地直接导入可持续发展理论。设计依据:通过FLASH动画的播放,营造气氛,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题的重要性,为开展生态教学活动奠定情境基础。
2.任务引领。各小组依次汇报完成课前任务情况:第一组:展示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第二组:展示南京秦淮河旅游可持续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三组:展示秦淮河周边景区环保实践活动及旅游可持续发展宣传活动情况;第四组:展示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都达到双赢的现实案例。设计依据:以学生媒体学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反馈的形式导入各知识点学习任务,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3.探究研习。四个小组汇报调查研究的结果,引出课堂的四个学习任务:(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2)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4)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研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指导者、组织者。学生则以联合国、政府官员的角色进行情境思考、论辩。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组与组之间则是竞争者。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生态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有效培养。设计依据:从四个学前任务引出对知识目标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奠定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课前社会实践、体验、感受,课堂反馈、交流,形成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生态学习氛围,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生态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4.拓展总结。拓展:借用训练团队凝聚力的拓展游戏(最小的空间站最多的人)来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要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及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游戏环节同时组织其余学生分组讨论并点评,教师小结。设计依据:在课堂上设置拓展游戏,一米的空间可以容纳N多人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到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有限,它既是一种对理论知识的及时巩固,又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再呈现、再认识。总结:结合拓展游戏的情况,总结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针对课前、课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理解、尊重、关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善于活学活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促成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所收获与提高,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5.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试运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社会实践,分析论证、探讨南京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2)自主研究:继续通过网络等媒体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都达到“双赢”的现实案例,并将此案例交流共享。设计依据:要通过教学,为学生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再实践中更深地体悟授课内容。至此,本课教学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的生态教学过程得以完整呈现。
课堂教学过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者、指导者、组织者的新型生态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学生从秦淮河可持续发展的感性认识升华到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认识。
本课的完整教学过程,采取“学中做”、“做中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生态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并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通过与传统理论教学相比较,本课理实一体化的生态教学设计,探索能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课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旅游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
参考文献:
篇4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而大学生社会化是指新生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知识、掌握经验、扮演角色、获得规范、适应生活、形成行为和自我的过程,其结果是使大学生进一步成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大学新生的继续社会化是指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为了适应新环境,顺利学习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这一过程将会贯穿整个大学历程。
大学新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高校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客服孤独、焦虑、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继续社会化,对他们在高校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新生继续社会化的特点
大学新生进入新的校园环境,生活方式出现了质的区别。独立、交往、自我管理都要求他们适应、计划未来生活,导致大学新生的继续社会化具有如下特点:
(一)环境的断裂和重组。
大学新生进入不同以往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社会,原有的环境断裂,新环境在重组,正如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言,大学新生面临着时空分离和时空重组。
在现代社会,时间与空间被无限延伸,不断重组为一个又一个新时空环境,导致社会不断发生重组。对大学新生来说,离开原先的环境,也意味着社会化进入新阶段,需要进行继续社会化,以掌握大学教育制度、体系、技能和规则,这也预示着其社会化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了位移,需要在新的时空结构中进行继续社会化,塑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新的时空结构。
(二)继续社会化的能动性与主动性。
大学新生在进入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其又处于塑造自我的重要阶段,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独立思考的基础和品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有选择的接受社会规范、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形成自我。
(三)继续社会化的实践性。
大学教育应试特征弱化,更加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必然途径和选择。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会是继续社会化在现代化变迁中的特殊要求,有利于大学新生处理和协调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推进大学新生继续社会化
(一)大学课程建设。
教学课程是大学新生进行继续社会化的一个良好方式。在推进大学新生的继续社会化的方面意义突出。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等因素,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开展通识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以学科及学生特征开展多元教学形式。
(二)大学社会实践。
制定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手册,指导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积极拓展课程见习形式,与大学生自愿服务行动、“三下乡”、科技创新等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大学新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力地推动大学新生的社会化。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重大。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针对社会热点问点开展讨论;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辟校外第二课堂,加深学生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以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
(四)校园文化建设。
篇5
关键词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教学系统;自动变速器;理实一体化
DOIDOI:10.11907/rjdk.161939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12503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4S店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走入了千家万户。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刺激了汽修行业的发展,汽车维修工需求量居高不下。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是政府和职业院校密切关注的课题。汽修专业实践操作十分重要,但某些客观原因无法保证一人一个实训工位,由于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系统,导致设备紧张或闲置过时。部分院校甚至出现设备操作不当,频繁发生教学事故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融为一体,设计和开发了一个虚拟教学系统,逼真呈现完整的汽车实训过程,将虚拟考核与教学资源相结合,学习内容以趣味性为主,改善了传统枯燥的学习方式,解决了职业院校实训中汽车设备价格昂贵,部件易于损耗等问题,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使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真正的接轨。
1 系统功能设计
本教学系统选取丰田U340E汽车自动变速器作为教学内容,结合企业调研及相关教学专家指导,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选取、整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合于课堂教学。将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情境,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原有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场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情境重现,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操作技能的目标。
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遵循情境化学习结构,将教学内容按岗位划分,对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教学媒体进行分析,得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将系统划分为知识链接、课外拓展、虚拟实训、技能考核[1]4大模块,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实现
以理论探索、方法应用、归纳总结为主线进行系统开发,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沟通桥梁。通过前期调研和专家指导,完成丰田U340E自动变速器的教学设计。系统研发阶段分为3步:①扫描模型。利用三维扫描仪对丰田U340E自动变速器各个总成部件进行扫描,记录拆卸顺序与注意点,拍摄拆装视频和照片,方便查阅;②制作资源。首先,利用3DMAX软件建模,构建模型资源库。其次,利用PhotoShop软件设计和处理图片,构建图片资源库。利用PPT、Word等办公软件设计开发教学内容,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最后,利用处理音视频的相关软件构建音视频教学资源库;③实现交互。利用Unity3D和C#语言整合模型资源库、图片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音视频教学资源库等,将各种资源嵌入至虚拟教学系统,实现用户和各种资源以及资源和资源的交互,构成一条完整的技术路线,最终达到教师利用虚拟教学系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的目的[2]。系统研发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3 系统应用
基于丰田U340E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教学系统,以虚拟实训为中心,通过知识链接、课外拓展模块夯实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不再驻足于理论层面,避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学校与企业相脱节的现象,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解决汽车实训基地实验设备获取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规避操作设备不当的安全隐患[3]。系统应用过程如图3所示。
3.1 教学活动
以项目教学为主,系统以项目情境化划分教学内容,应用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复习3个阶段,让学生能够对知识不断内化。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习风格、知识结构等制订教学计划,学生通过虚拟教学软件对理解性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虚拟教学系统监测学生是否完成导学内容,提供难点标记工具,方便讨论,为教师判断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依据,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阶段。将虚拟教学软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利用虚拟教学系统将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讲解。由于学习情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教学系统中的模型资源建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同时,教学系统专门提供基于问题的实践性学习场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学习。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
技能训练是虚拟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弥补现代教学资源、教学设备不足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虚拟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将企业生产情况融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实现以思促学、以知促行,发掘高级思维能力。
课后复习阶段。虚拟教学系统将汽修专业的整体知识结构分化为项目,将项目教学分化为情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习情境,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学生在课前和课中学习的知识更多呈现为零散型结构。因此,虚拟学习地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藉此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5]。同时,系统依据学习路径,自动推送学习任务,对原先的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实现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进入深入学习阶段,固化先验知识,提升技术技能。
3.2 考核
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是一个由体验、反思、思考、行动组成的持续、递归的学习周期,虚拟教学系统在学习周期中不断增加新的学习节点,创造新的学习路径。此外,教学系统依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推送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学生可以将考核作业提交至系统,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学生找到自己的盲点误区,调整学习进度。
3.3 教学效果评价
考核完成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而是下一个学习阶段的起点,系统将不断记录学习过程及更新学习结果。师生可对教学及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利用知识节点和学习地图,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进行组内互评和上下级互评,根据评价考核表,优化教学效果,完成一个周期的教学活动。
4 结语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操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虚拟教学系统正是利用三维技术和交互技术实现场景模拟,解决了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的缺陷,提高了汽修专业实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连栓,孙文苑.基于Virtools的冲孔模拆装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职教论坛,2014(18):8385.
[2] 降世婧.基于Virtools的发动机虚拟装配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 张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 强化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水平也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同时我国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大学生都表示,英语学习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只要个人付出一定的努力,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事实也证明,很多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十分优秀,也考取了四六级证书。但现实中却无法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也听不懂外国人表达的意思。根本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过于功利性,把英语学习当做继续升学或者就业的敲门砖,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学习目的,忽视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研究认为,个体学习成效除了受智力因素、外部条件等制约之外,还与性格、意志、动机以及信念等内部动机有很大关系。其中动机被认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变量之一。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维持学习者精力投入和学习热情的重要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强烈则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长时间的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如果学习者不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一切将无从谈起。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大学生摒弃传统的功利性学习动机,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学生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强化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1.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下,很多大学生根据考试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来制定学习计划,往往会陷入题海战术,以死记硬背等学习方法来短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大学生英语课程要求》中将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级别,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提高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为最终学习目标,尤其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有几个注意的问题:一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具体而详细,最好分别到每一周、每一天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督促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学习计划是动态调整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习者发现学习效果和学习计划有所出入时,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充分发挥学习计划的引导和督促作用。三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力和决心。如果过难,则会打击学习者的动力和信心。
2.加强情感驱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对学习活动最好的刺激莫过于兴趣,兴趣能使一个人的努力到达惊人的程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提出,情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重要的地位。首先,创设期望情感。教师和鼓励和期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要摒弃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思想,而是走进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学习后进者或者偶发性学习不良者要及时鼓励和引导,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及时解答。并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克服心理焦虑和不安情绪,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创设稳定情感。所谓稳定情感是指在英语学习中保持一贯的高效的学习动机,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冲击,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是长期的和持续的,并不会因为英语课程的结束、证书的考取等因素而结束。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学习伴随终身,毕业入职之后也要继续加强学习,因此要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大学生有激情和活力,个性张扬,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大学生学习成绩止步不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负责布置任务,为学生创设情境化的模拟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这里教师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教学任务的选择要与所讲授的内容相契合;二是教学任务不要紧紧局限于教材,最好和学生的专业方向相适合,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熟悉真实的工作场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活动予以指导和评判,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既意识到各自的问题,又能看到别人的问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这就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提高了要求,英语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要了解当前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发展特点,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前沿。
总之,学习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适时纠正其消极动机,并及时强化其积极动机,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84-0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老师要改变旧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现阶段学习英语的能力,甚至终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必须要了解自主学习的概念以及阻碍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单志艳定义)。通俗的说,自主学习就是使学生能自己参与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内在的驱动力,能积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监控并调整学习。
二、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
1、教师的课堂观念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虽然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部分教师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学模式,继续采用“填鸭式”“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陈旧、低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只能成为捆绑学生思维发展的绳索,有碍于学生个性塑造和思维发展,不利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恰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好,进而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毫无兴趣可言,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3、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成为优秀学生的保障。有些学生,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老师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严重的阻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成绩不是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预习,不及时复习,上课不会听课。在阅读习惯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声阅读,逐字阅读;②词汇量少,边阅读边查字典;③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点和语法分析上;④母语思维,阅读过程中把英语转化为母语翻译,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及途径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需要老师挖掘课程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听听优美的英文歌曲,做个简短的演讲或是讲个英语笑话,游戏,采访,排演小品,还可以利用活动课时间欣赏原版英文电影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对英语课持有一种期待,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2)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一定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计划要有灵活性,不能死板;计划要有层次性,长期计划结合短期安排。有了合理的计划,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会有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不会一味被动的接受学习。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引导学生采用以下阅读方法:①默读;②略读;③扫读;④寻找细节;⑤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⑥抓住篇章信号词来处理句子关系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
传统的课堂模式必然导致学生采用被动的学习方式。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任务型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都有助于实施自主学习。以阅读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的布置要难易结合,层层递进,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指导,帮助。
(2)改变教师的角色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而学生成了配角和群众演员。要想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课外书籍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仅只在课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或是课外书籍来自己寻找答案。这一类问题一般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是背景知识等。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愉快中学习。
(4)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①自主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反思并分析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和重建自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②生生互评:生生互评有利于学生互相监督,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篇8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责任人和设计者
(1)校长要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掌握教师成长的规律,了解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进而提出校本教师培训的思路与设想。校本培训不能是随意的,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而开展,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校本培训也不能是孤立的,它不仅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形式,因此,校本培训必须与整个教师继续教师培训工作结合在一起。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必须了解教师发展的理论和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求与计划,这样才能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
(2)校长要正确把握学校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以此作为制定校本教师培训计划的基础。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学校中的每个教师都需要培训学习,但在校本培训框架下,教师的培训学习应该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而开展,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学习行椤R虼耍校本培训的开展,必须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开展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远景,在此基础上制定校本教师培训的系统计划。这些都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是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
(1)校本培训的内容根据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选择,但就具体的学校和具体的教师而言,内容必须有具体的针对性。目前各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教师之间的水平也不一致,所以,不同学校的校本培训可以有不同的内容体系和重点。
(2)校本培训应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剖析与探究,以及小组的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等,都经历着学习的过程,学习与工作是分不开的。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的选择应紧密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展开。
(3)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体现了校本培训的灵活性。校本教师培训,可以是集中的培训学习,也可以是分散的培训学习或者是个体的自我学习;培训场所可以在教学课堂,也可以在课堂以外;可以有专门的培训者、指导者,也可以是教师间的互相学习。总之教师在工作中学习的灵活多样性是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
三、校本培训要促进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
(1)校本培训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教师不仅需要学习,而且还必须想要学习。校本培训要尽可能触动教师“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即使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要我学”的情况,也必须通过培训来改变这种思想。人们的学习行为有时缘于外在动因,但促使学习更有效的则是人的内在动机――获得自尊、更多的认知、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等。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活动很多,只要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些自主学习活动就可能更容易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成效。
(2)校本培训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参与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对自我学习的负责,这一点尤其适合校本培训中教师的学习。教师是成人,成人喜欢“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思考,以提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要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专业实际,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
(3)校本培训中要有教师个别化的培训与学习计划,以满足每个教师培训学习的需要。校本培训在本质上就是学校中每个教师发展的学习计划的统合,教师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教师个人的内在努力,也就是主动的学习。因此,校本培训的框架体系中必须包括适合教师个人的培训、学习计划,这样,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和最大化的效果。
四、校本培训要强调教师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就是在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会存在着学困生,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当然也存在着学困生。现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难点,如何做到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成为了语文教育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将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希望对于未来的初中语文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1.让学困生学会自信
一般来看,学困生大多数都比较自卑。这种自卑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于成绩不好导致的同学之间的轻视,可能是父母工作太忙而忽略他们等等。他们感到自卑之后更加不能好好学习,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就成为了学困生。所以,学困生转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让学困生学会自信。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学生成绩不好不是耻辱,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关心不关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也应该积极的给予孩子们关心;最重要的就是在课程上教师应该积极的给予学困生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就算问题回答的不够完美也应该及时的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努力,必定让学困生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他们才会更加的自信,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2.积极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的学困生都没有积极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学习是离不开兴趣的,兴趣作为导师学习才有动力。作者在此将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
2.1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多引用事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没有很显著的作用,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多讲解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事例或者故事,以此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学习陶渊明的诗词时,可以讲一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如果这些还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话,教师可以适当的讲一些自身的学习语文的经历以及经验。新的课堂模式必定会受到学困生们的欢迎,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2.2让学困生们尝到成功的感觉。很多的语文学困生不是没有努力的学习而导致的,而是因为学习之后没有很好的成果而放弃了语文的学习。适当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够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比如说,语文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出比较简单的诗词考试,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简单地语文诗词考试学困生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也是在隐形的增加学困生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2.3积极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学习。初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学生们还没有摆脱小学的稚气,也还没有高中时的锐气。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渴望新颖的事物,学困生当然也是这样。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来积极地开展围绕学困生的语文课外活动小组,比如说文学故事比赛、诗词比赛、观察写作比赛等等。让学困生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体。通过以上的这几种措施可以培养学困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如何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是学困生转化关键的部分。作者将这一部分具体的分为了以下三点:
3.1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学困生与一般的学生不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同一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优生一天就可以完成,学困生却需要两天。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导学生,比如说,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放宽对于学困生要求。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必定会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3.2教师适当的进行学困生的课外辅导。教师在了解学困生具体的语文学习薄弱的部分之后,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课外辅导。比如说积极地运用课间十分钟,或者是午餐时间等等,这些时间或许就能解决学困生很多的语文学习疑点。
3.3制订长期的学困生语文学习计划。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规划。不能简单地靠几次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就能实现,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必须制订关于学困生转化的长期计划表,分阶段的来进行实施,具体的规划课外辅导内容、大概时间等等。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实现之后,再来实行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计划。这样有步骤、长期的计划才能真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才算是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学困生转化要从培养学困生的信心、兴趣开始,然后逐步的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具体的转化措施还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总结。切实的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语文教学质量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初中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新颜,关善玲,冯本才,范晓红,郭洁. 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阅读理解监控的发展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3).
[2]杜成然. 学困生的转化之我见[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
篇10
下面笔者由反思性学习与计划性学习策略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一、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策略
1.由复习整理入手,展开反思学习
首先,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基石.在高考试题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便开放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进行灵活变通.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基础知识入手,进行反思性学习,学会总结与归类,善于发现知识点、题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系统.
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主要学习了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在复习时,学生可由函数性质与图象、表达式、函数值域与定义域、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奇偶性出发,将这些知识加以对比,并以表格形式来显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需注意结合函数图象与表达式,以提高解题效率.
其次,学生可由基本技能入手,展开反思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技能就是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步骤与程序展开运算、处理数据、图表绘制等.在考试过程中,不但注重知识的考查,也重视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整理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数学技能继续反思.如通过导数来求解某函数最值,借助定义来判断函数单调性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复习反思中需要熟练把握的.
2.由解题能力入手,展开反思学习
在反思性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解题能力入手,反思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
第一,反思解题过程.(1)审题.这是解题的前提.当弄清题意后,才能想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准确、快速解题.在解题时,学生要认真观察,敢于联想,提高审题能力,学会转化问题.(2)找出突破点.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的特点,发掘其隐含关系,并将其作为解题切入点,逐步解决问题.
第二,反思解题严谨性.在解题时,学生需全面思考问题,须有理有据.
第三,反思一题多解.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题方法,从而发散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灵活运用知识,学会知识串联,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在一题多解中,学生学会对比,并找出最优解题方法.
二、高中数学计划性学习策略
1. 引导学生自我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若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则能找准学习方向,为制定学习计划作好铺垫.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分析:
首先,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这主要可由横向与纵向对比来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其中,横向对比,就是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现状和班级学习情况加以对比,从而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全班学习中的位置;而纵向对比,则是学生将其当前的学习情况与原先学习状况加以对比,从而了解自己的发展趋势与学习潜力.这样,通过纵、横对比分析,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
其次,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由于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而言,其学习习惯与方法则有所不同,于是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特点.因此,在制定学习计划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学习状况,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特点.如有些善于想象,有些记忆力好等,然后依据特点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明确学习计划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这又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如课时目标、阶段目标、总目标等.其中,课时目标,即每堂课需完成的学习要求,如把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理解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直线的方程”时,学生需完成的课时目标: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斜率意义;把握由一点与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把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点斜式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依据条件求出直线方程;认识直线方程不同形式间的关系;把握直线方程各形式的互化等.而阶段目标,即依据学习阶段任务而设计的,如开学阶段、期中与期末阶段.总目标是学生经过长期学习而逐步实现的目标.这样,根据不同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科学安排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效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计划,从而增强课后时间利用率.如早晨与晚上,可进行知识记忆.当心情愉悦,能够集中注意力,且时间充足时,则可探究一些数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