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2 02:0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教师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教师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小班化模式;意义;基本路径

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追求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习成为一件独立、有效和自觉的事情,这一认识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所公认的观点。从社会的发展代际演变规律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不断持续演进和进步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实现其基本人生价值和目标的需要。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1.自主学习是学生掌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方式

我国加入了WTO之后,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世界,参与世界性事务,加大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英语的学习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英语教育是符合时展的事业,同时其也需要契合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的能力首要表现在学生需要进行很好的预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而在课堂之后学生也应当自觉完成老师指定的作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客观的效果评价,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其英语能力的提高幅度,这与其能否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各种资源有关,自主学习可以使得学生自主地利用资源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自学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自主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品质,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个体在获得学习能力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在先天性的语言天x和客观的基础上都有着差异,个体性的差异会导致每个人的学习风格和方法不同,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是平等的,面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必须接收统一的教学内容,学生会由于个体性的差异而在接受能力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其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补充自己课堂上的不足,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些都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进步,并增强其不断学习的信心,即使在学生遇到了各种困难,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可以帮助其克服困难,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这样的一种能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能力。

二、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路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传统教学包括英语教学在内都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唯分数论已经异化了教育的本质,而考试成绩则完全淡化了学生的个体情感表达和基本价值观,学习的功利性和势利化不断蚕食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基本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学习的生活体验也被进一步剥夺了,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背景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感觉到被尊重,学生不能体验到应有的快乐,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是个体认识和爱好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普遍认为兴趣是激发人的思想和引导人的意志努力的基本前提,并能有效促进智力型的学习。

2.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向指引

学习方向的指引是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法,方向的指引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宏观的观念指导,具体的微观策略路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路径就是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性的学习;第二个策略路径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摸索和学习的策略。

因此,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相应的合适的学习计划,同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做到的还包括收集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还可以对某类型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例如,在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进行记录,同时将准确率进行统计,还有对完成的计划进行记录。通过自主学习的记录分析,教师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进行合理性的建议改进。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老师的跟踪指导,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中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调整和改进,也可以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学生在获得教师对自己看法的肯定时、在听取同伴不同意见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得以培养,这种能力,将令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甚至终生的发展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篇2

一、创设语言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统式”,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枯燥,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浓。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从而使学生在新奇的状态下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授译林版《英语》《四上Unit8 Dolls》时,我引入了迪士尼英语歌曲《What a funny face! 》,这首歌形象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单词ears,eyes,nose,mouth,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歌曲中三组对比明显的卡通图片,帮助学生学习单词及句型,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单词富有趣味性,这符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单词。

二、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如在教授译林版《英语》《四上Unit7 How much?》时,学生认识了许多服装,老师使用多媒体显示服装商店,进行购物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显示多个专营商店,如快餐店、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店,教师用鼠标点击,多媒体显示该商店情景,营造商业氛围,学生、教师充当买卖双方,进行口语交际。学生顿感真实亲切,急欲表现,兴致极高,效果极佳,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上台表演,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的交际场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还从多媒体网络中寻找购物的情景对话,真正做到运用媒体寻找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自主探究。

三、扩大信息输入,培B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通过声音和图像、视觉、听觉、语言和情境的有效结合,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从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通过发现、展示、交流等形式,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如教师播放教学内容的动画,讲解其主要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着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随之得到提高。

四、开拓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学习风格、策略也各不相同,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个人主页;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交流学习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通学生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篇3

关键词:分组式教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无机与分析

化学是是研究化学基本原理、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规律和化学分析、简单的仪器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的课程,该课程是深入学习其它大学化学课程的基础。目前该门课程是我校化工、轻化、环工、生工、制药等专业的本科一年级学生专业基础课,共80学时,开课时间为第一、二学期,基本操作与化学基础实验2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化学与仪器分析实验3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使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主编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课程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涉及的四大反应和化学反应平衡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讲授,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分析化学中沉淀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和试样分解结合在一起讲授[1]。无机与分析化学理论课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疑问的机会少、相互交流的机会少。在讲到一些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章节如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时,往往有大部分同学觉得很难理解继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有必要认清单纯运用讲授法的缺点,改革教学方式,将分组式教学引入到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

一、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单纯运用讲授法的弊端

(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课上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在传授知识方面是高效的,但如果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体验,往往会使讲授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那么这样的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堂上相互交流的机会少,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广阔发展空间被限制在狭窄的认知领域,他们的情感体验被忽视,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容易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习状态和厌学情绪。

(二)不能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地区高中化学学习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化学,有的学生参加过化学竞赛并获奖,这就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材施教。而在大班授课时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基础好的学生容易“吃不饱”。往往在讲授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时,学习基础好、肯在课后用功的学生和学习基础不好而又不肯在课后用功的学生在几节课讲完之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学习用功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能跟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习不用功的学生抄袭作业,课堂上不注意听讲。长此以往,会出现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最终影响考试成绩,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和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提高和自由发展。

(三)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从教师那被动地“听”来知识,依赖于教师帮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学习上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沉闷的课堂氛围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往往会形成教师讲课讲得很清楚,学生听起课来很明白,做起题来很迷糊的状况。如果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不注重学法指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就更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对于上课不提问学生的教师来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的课堂就是满堂灌。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既没有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讨论,也没有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以学代思、重学轻思的现象十分普遍,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思结合。实验作为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虽然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但创新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鉴于单纯运用讲授法存在以上缺点,教师探索了分组式教学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组式教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有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外,还有高层次的需求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2]采用分组教学能够有利于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分组教学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在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学生完成自身所分担的任务,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运用分组式教学能够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对小组内部学习活动严格监督、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指导。

三、应用分组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由于是大班授课,因此如何科学地分组、合理分工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按寝室分组可以方便学生课后的交流学习,是一种可取的分组方式,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按学生学号分组、按学生自愿分组、和按寝室分组三种分组方式中,按寝室分组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分组的考试平均成绩。按寝室分组后,每个行政班有4~5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分组后要明确各组员在小组的任务,设立组长1名,负责组织组内的成员学习与讨论等;记录员1名,负责记录小组内各位同学的学习表现;材料员1名,负责收集学生讲课所需的资料;汇报员1名,负责向教师反映组内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员1名,负责检查组内学生作业情况;监督员1名,负责监督各组员是否履行自身的职责。组长可以根据组内同学的情况调整各组员的负责事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组长。

(二)严格监督、合理考核

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及课堂表现,与其平时成绩挂钩,并由组内的记录员协助教师完成平时成绩的记录工作。如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平时成绩按回答问题的情况加0~2分。主动讲课的学生按讲解内容和讲课情况在平时成绩中加2~4分。如果学生无故旷课或不能及时交作业等,则该组的每个成员的平时成绩都要扣分[3]。如果在期末考试中某小组学生的成绩没有不及格的,则该组平时成绩每人加1分。

(三)加强指导、注重沟通

分组式教学将一些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让不同小组学生自己讲解,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简介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这种方式打破了理工科课堂沉闷的气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共进。将学生分组并布置适当的任务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告诉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方面在课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课资料,如讲课用的讲稿等,指导学生制作PPT,在学生上讲台之前进行必要的试讲把关;另一方面,在学生讲完之后师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点评,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了解讲解过程中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存在问题的。

(四)注重总结、及时反馈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总结分为每节课的课堂小结和每章讲完后的章节小结。课堂小结要针对学生课堂讲课情况及时纠正讲解内容及方法上不恰当之处,鼓励和表扬学生讲解独到的地方。章节小结要提纲挈领,以图示的方式(如图1)帮助学生记住学习重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要求学生在每学完一章内容后自己将本章内容总结到一张纸上,使学生掌握原子结构、元素与化合物基本性质、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和络合反应有关理论及计算,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方法。对于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小组内批改作业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以免影响后继学习。

四、分组式教学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分组式教学实现了在课堂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在讲前言课时将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清楚,做好分组和任务布置。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教师提前布置的教课任务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由课堂到课外,让学生提前学习、做“小先生”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好无机与分析化学的自信。

(二)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讲授部分内容,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显著的效果[4]。课堂上经常爆发出学生们对同学鼓舞的掌声。教师在讲课时经常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把重点内容转化为问题提问学生。如在学习物质结构基础时四个量子数是一个重点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后提问学生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和意义。教师告诉学生每一组量子数都是薛定谔方程的合理解,一组量子数确定后就能够描述特定的电子运动状态。要求学生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区别开。同时,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讲一些科学历史故事如密利根油滴实验、光电效应的发现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三)实现了因材施教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避免好的学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教师将搜集到的多个学校的教学课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利用分组学习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才智,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化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基础差的学生,学生间互相学习,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与小组间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四)提高了学生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让学生在组内担任不同角色,讲解部分内容,既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提高了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内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精神,增强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学生通过承担组内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实现共同进步[5]。

(五)促进了教学相长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讲授部分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熟悉学生的理解方式,更有利于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指导者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信息,因此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并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教师在课后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给予及时点评并让学生做出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在无机与分析教学中应用分组式教学法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对于一些难点的内容还是应该以教师讲授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否则完全让学生代替教师讲授不容易把难点讲透,学生们听不明白就容易引起畏难和厌学情绪。分组式教学法实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对传统的讲授法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贾之慎.无机与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52-57.

[3]张华山,郭小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49-51.

[4]何春元,余维虹.高等数学大班课实施“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0(5):15-17.

篇4

一、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篇5

关键词:优化导入;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1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弊端,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如何将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及应用策略。

一、 优化新课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导入时,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往往是一笔带过,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就开始讲授新课。这样不利于初中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没有及时地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容易造成初中生的厌学现象。为了提高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我在新课导入时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比如,在讲“氧气”的时候,虽然学生对氧气并不陌生,但也只是一知半解,要让初中生深入了解氧气,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介绍氧气的用途的视频资料,让初中生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然后,我会提出几个探究性的问题: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对此学生会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进行新课讲授。

二、 注重情境设计,改善课堂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是近年来初中化学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初中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全面发展。但是,要注意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地位,不能让多媒体主导课堂,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率。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以吸引初中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金刚石与石墨”这一节时,化学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给初中生播放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尝试:有一次拉瓦锡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块贵重的金刚石上,希望仔细欣赏它璀璨的光芒。但是没有想到,在强烈的光照下很快金刚石居然烟消云散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让拉瓦锡既诧异又后悔。听了这个化学小故事,每一个学生都想要弄清金刚石到底去哪里了。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有效地激发了初中生的求知欲,也实现了师生互动,让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更加活跃。

三、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

新课标提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秀,化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进行引导和教学,给每个初中生安排任务,让他们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分组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差异,使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够学到知识。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运用信息技术是创新教育的体现,能够极大地激发初中生的潜力,形成浓郁的课堂氛围。

四、辅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记忆

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可以让化学实验更加真实,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还能够强化初中生的化学实践技能。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些化学实验步骤多、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因此初中生在做实验时容易出现错误的操作。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将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清晰的展示给学生,促进初中生的理解和记忆。微课顺应时展的潮流,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结合的产物,微课将会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总之,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微课,虽然目前来看微课无法取代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微课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组织拓展训练,增强化学素养

为了让初中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践技能,化学教师要经常组织初中生进行课外拓展训练,一方面让初中生应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实力。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组织拓展活动的时候要注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让化学学科更好地为初中生的生活提供帮助。比如我利用多媒体视听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某地化肥厂和造纸厂的污水处理情况,他们没有按照环保的标准进行处理,而是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然后,我让初中生去上网查找资料,自制简易过滤净水器,掌握净化水的原理。实验需要准确空塑料瓶、剪刀、胶塞、纱布、棉花、膨松棉、 玻璃管、沙子、小石子、污水等。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制作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给予及时的指正。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比较过滤前后水的颜色、气味、浑浊程度等,从而提出“绿色化学”和“保护环境”的理念。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 话题式复习 教学策略

话题式复习,指的是以话题为线索,依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及教学目标进行综合的、立体的教学开发与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并使得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将话题式复习教学法应用到九年级英语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率。那么,在九年级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话题式复习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恰当设计复习话题

话题式复习法的主要特点是敢于打破传统的某一课为单元的复习模式,而将具有共同话题的两课或多课放置在一起进行详细的、系统的复习,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与该话题有关的丰富内容。在九年级英语教学中应用话题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前提,是教师深度研读与挖掘教材内容,把具有共同话题的若干课或者单元挑选出来,然后对其内容进行整体的统筹与规划,再结合新课标具体的教学标准,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且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话题,最后以话题为线索展开复习教学。依据上文分析的话题式复习教学步骤,我们可将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相通性原则发现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与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在内容上有很大一致性,都与东西方“习俗”相关,因此我们就可将这两个单元放置在一起,以“习俗”为话题展开复习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将具有一致内容的单元组合在一起进行复习的话,可有效避免重复复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增强。

二、围绕话题展开复习

在恰当分析教材内容并科学设计了复习话题之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围绕所设计的话题进行复习活动。我们仍旧将上文总结的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中的“习俗”话题为例,分析Unit 2与Unit10中和“习俗”有关的内容。在分析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单元讲的内容都是与民族文化与习俗有关的知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比较学习,以加深对东西方文化与风俗差异性的了解,不仅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使得学生更好地握把东西方习俗的主要特点,从而为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在实际的话题式复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将先进的、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确保学生基本掌握两个单元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东西方习俗相关内容,将其改编成舞台剧进行表演,从而使得学生在有趣的表演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与“东西方风俗”有关的一系列知识。

三、引导学生总结应用

新课改理念倡导初中英语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用话题式教学法组织的九年级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以话题形式系统复习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复习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与话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并借助一定的训练形式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英语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使得学生可高效吸收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话题式复习法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发挥,这也是该教学法与传统复习模式的最主要区别。在实际的归纳总结中,教师应重申自身的教学引导者与组织者地身份,引导学生从词汇入手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推延到句子、语法、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比如Unit 2中的“the importance of……”与Unit10中的“It be important to do something……”两个句型都有做某事很重要的意思。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句型的理解程度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应用过程中切实掌握知识点。

总之,话题式复习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高效的复习方法,将其应用到九年级英语教学中,不仅可帮助学生快速寻找出英语知识的规律,而且还可提高学生英语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并且有助于复习质量的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应大胆探究话题式复习教学法的应用步骤与技巧,并积极将其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最终显著优化九年级英语复习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毛克民.九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英语教师,2013,11:44-50.

篇7

关键词:无机与分析化学 教学 归纳 专业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29-02

随着学校的院系发展以及专业的设置,一个学院具有多个专业的现象很普遍,我们学院现在具有七个专业环境、生物、食品、化工、应化、制药、材料。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之一[1],在其中的五个专业(环境,生物,食品,化工、制药)中开设,将该基础课与多个专业联系起来,既要讲透通用的基础知识,又要不脱离专业方向。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而乱,众多的化学事实和繁多的化学反应,单调,许多是独立的还互不联系,不易掌握。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刚完成高中学习来到大学的,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大学阶段的学习非常不一样,在大学里讲授的内容多,学时数少,进度快。一般来说,新生的自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忙碌而且辛苦,再加上大学阶段的管理相对中学松弛,远离家长,监管督促力度减小。一旦新生对基础课程不感兴趣,导致厌学,那么就会影响对大学整个阶段的学习。通过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细致严谨的观察力和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2]。

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和学院开设各专业的现状和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等进行了讨论。

1 适应教学发展,精选课程内容

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的课程数量在增多,而且每门科学新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各门课程的学时数却大量减少,20世纪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学时数大约是100多学时,用一年的时间来开设,现在60~70学时,用半年的时间来开设。时间缩短了一半,而教学目标质量不能缩水。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关键,那么对课程内容需要重新选择是首要的任务。

我们选取了浙江大学的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该教材量还是较大,如何将一些先进的内容以及基础的知识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反映出来,这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能力的综合教育素质的需要。所以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如,反映现代化学等的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和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增加了课程中知识的先进性,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机地处理好了基本内容与拓展知识面的关系,达到了完成教学基本要求。另外,我们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静态图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无机与分析化学有个整体,全面认识,化抽象为具体。经过这样教学内容上的调整和技术处理,无机与分析化学成为一门富有活力的基础课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很受欢迎。

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无机与分析化学作为基础课程面向我校的五个专业,教学内容有共同的部分,如热力学基本原理,化学事实以及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但是如果只讲解共同的部分,没有各专业的特色的内容,学生就会认为,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与他们的专业联系不紧密,没有必要开设,导致对学习没有兴趣,主动性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根据不同的专业,讲课的同时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如对环境专业的学生,讲解了重金属在土壤里来源、迁移以及危害;臭氧在大气中的作用;又如对生物专业的学生,讲解了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再如对食品专业的学生,讲解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同学感觉到大学的第一门基础课内容就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这么紧密。知道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目前世界的科学关注点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可靠的保证。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基础课程的兴趣,主动性加强了。

3 注重归纳总结,改进教学方法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而乱,基本理论部分,化学事实多,各种理论多而且抽象,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很抽象,学生无法想象,给教学带来困难;元素部分: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无规律可循,显得内容繁琐,学起来无味;定量分析部分:计算多、数据处理麻烦。我们把这些内容共性归纳,并有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物质结构原理,热力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按下面模式来讲解基本原理性质及其应用的关系(见图1)。

这样归纳起来,把显得杂乱无章,互不联系的内容联系了,以物质结构,热力学、动力学、四大化学平衡以及定量等基本理论作为出发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学习,做到互相呼应,使传统性的叙述性,以罗列性质反应现象为主题教学转变为是说理性,推理性的教学,从而体现出这些基本原理对无机与分析化学物性质学习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化合物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理解和对基本原理的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按照上述模式,学生就可以自学,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4 课堂内外并重,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过程,要树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关系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上,应该贯穿课前、课上和课后各个教学环节。需要改变对传统的课时和课程意义的认识,在课时和课程都不断的改变时,要及时调整课下和课上的关系。要求教师在课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的教学设想和安排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下要认真思考如何备好课,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做到课程内容非常熟悉;把握好课堂的时间分配和利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搞好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让课堂几十分钟的效率到达最大化。

学生在课堂上单纯地接受知识,是一种被动学习行为,这样培养学生成为只会读书本上的内容。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这样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也进行同步思考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讲述有关内容时提出一些思考,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来说,从理论上讲都能设计出一个原电池,那么就可以问同学,我们日常生活里,存在哪些氧化还原反应呢?这些反应能设计原电池吗?如能设计,能实际应用吗?还有,对环境专业的学生在讲解元素及化合物前,提出在同学们的身边存在因元素或者化合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吗?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思考课堂和课程需要讲述的内容,还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去积极思考,这样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兴趣很大,对于培养学生有观察思考的习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们基础课程,作用确实是非常大,从课下准备和思考,到课堂教学明显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授必要的课堂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中找问题、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是培样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到达具有创新能力的手段的基础。观察客观世界、善于发现以及思想敏捷的人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传授基础课程肩负着向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重任。要求学生勤思考问题还要讲究方法,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里去思考,有些争论问题要正确介绍和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并且要学习他人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总之,近年来我们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教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实践、检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有显型的文化和隐型的文化两种,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遗产。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生活样式的所有。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从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生理的遗传,不是先天所有的,是人类后天考学习传承,它的大部分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使人们意识形态中不自觉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反映的人类行为。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人类交际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渗透与运用,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原先的国家之内,已经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对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会以各自所熟悉的一切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的文化,因为成长背景的不同,便会在不自觉、不自知的情况下对对方文化产生误解、困惑、甚至排斥,这样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具体来讲,要避免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经营管理的方面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由此形成的冲突。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一种语言,进行文化对比,并能用它进行顺畅的交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也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从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入手,浅谈在这一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并能自如地使用它?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的交流中,要帮助学生能否及场地使用英语,换句话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这门语言。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就是要对学生文化意识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并提高。

自古以来,跨文化交际就一直存在着。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交际中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过程。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运用,经济的渗透不断深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频率与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是因为有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没有语言,便不会产生文化。而人们说话方式或行为习惯又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教育状况、、政治状况、经济情况以及价值观念都不相同,由此出现的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

目前,英语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人民交流的一个工具,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已经作为必修课成为每个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工具。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受能力,把学习语言的和英美文化知识同时进行,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简单的语言技巧,而是能够学有所用,对于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起到助力。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指导他们更加正确与熟练地使用语言,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的相处中减少交流障碍,选择恰当的交往方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型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首要任务。因为提供教学的主体条件的是教师,教师如果自身视野开拓、科研能力强、认知水平高,则“强将手下无弱兵”。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长期有意识地构建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教学理念,主动地获取、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校方能够让教师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密集有效的英语教学培训,派送教师赴英美国家的高校进行研修,让教师亲身体验英美文化,感受当地文化,扩大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拓展教学技能,必定能够提高了教师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

并且,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层面知识,还涉及到诸如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驾轻就熟。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学生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实际核心与真正主体。现如今,可以利用在课堂上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利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已经欣赏大量优秀影视作品这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英语课文有许多内容涉及到英美国家的风俗、宗教、著名的文化标志和人文价值观灯内容。比如说有关自由女神像的象征意义,巴比娃娃发展历程和社会影响,或者英美文化中对于婚姻的诠释理解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很好的材料。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英美人的过往历史,比较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总体说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要以教材为依托,进行英美文化方面的拓展,不能脱离教材的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挑选出富有文化内涵的有着丰富意味的词汇给予特别的描述和解释。让学生能够了解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典故或者深层的民族文化意义。

另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因为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有血有肉的了解。老师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例如《三个火》、《红字》、《简爱》等作品。因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和文化镜像。通过这些经典的文字的字里行间,学生可以对英美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有所了解,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宗教传统、词汇的文化内涵以及风俗习惯等知识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可以掌握英美文化的核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当今大量的英语影视作品的传播更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的好手段。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和普及,我们不出国门也可以领略世界的各个角落的风土人情。教师可以选择优秀影视作品介绍给学生。英美电影中美丽的场景、精致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而地道的口语对话可以丰富并且补充学生的词汇量和口语习惯,影视作品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背景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如何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可以从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资源开始。比如开展各种英语实践类活动、开展文化活动、建立校园英语爱好者交际平台、利用校内院报、广播站、校园网等资源。由此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大力发展社交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行为能力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网站、语音影像资料中心、资源库、英语学习网等学习网站数目众多,一些影视资料可随时访问下载和在线点播。有的教师还建立了QQ群或者小型BBS论坛用于资料交流,通过不断更新博客或者微博与学生实现双向的互动交流。校园中还组织了课外英语俱乐部同多定期活动组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组织“英语角”文化活动、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辩论赛或者英文歌演唱会等让增强学生有意地营造学习氛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体验于感受中满足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发展要求。以及成就感体验的心理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层次,培养懂得国际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人才就必须在大学时期把中外文化和英语语言已经各种边缘学科的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之中,才能适应国际交流和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不仅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还是一个文化相融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还要利用教学的阶段性原则,将适合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融于教学体系中。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英语时流利和顺畅,有能力顺利的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其文化背景,更要挖掘教材中深入的文化内容,避免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一些可能出现的交际失误,使语言学习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服务于沟通与交流。另外,教学中还要利用阶段性来施教。外语教学都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并且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同时也逐步的学习和接受外国文化。根据教学的内容、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来展开教学,由此,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与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意识的筛选,选择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的内容,避免一些敏感的、差异性大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和不同观点的包容心,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平相处。

四、结语

总之, 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这是时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语言学习本质和内在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必须的内容。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不断探索、学习,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前言,2004,

[3]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实践和方法[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 A. L. KROEBER, CLYE KLUCKHOHN. Cu lture: A Cr itica l Rev iew o f Concepts and Defin itions[M ]. New York: RandomH ouse, 1952

[5]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P53.

[6]Kim,Y.Y.(199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systems’theoretic view[A].In S. Ting-Toomey & F.Korzenny(eds.) Cross-cultural

[7] Hogan,R.( 1969).Development of an empathy scale[J].Journal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篇9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意识 文化移情意识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的制约。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其文化认知能力的双重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认知教学统一起来。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讲授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1.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文化移情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1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与文化移情(cultural empathy)概念。

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指出:语言是在文化环境也就交际的内在和外在环境中学到的。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又反映文化。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波特和莫瓦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使用。因此,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英语教学有密切的联系。

所谓文化移情,通俗地说,就是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外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它是跨文化交际中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以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沟通的技巧和能力。文化移情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交际中,更要体现在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1.2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文化移情意识的必要性。

近20年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精力过多地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对文化问题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在传统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了解。许多学生经常下意识地以本族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进行交际活动,频频出现语用失误。因此,仅有纯语言能力远不足以保证人们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有效的交际。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获得要依赖于情感上的吸收。学习者只有在最佳的包括移情、动机等内在的情感条件下,充满自信,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许多英语教师渐渐认识到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要排除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障碍,除了要加强学习语言本身外,还要努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知识,而后者往往是根本性的,因为许多语言现象是由文化因素来解释的。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学会文化移情。一方面,这可以帮助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语言知识变为主动运用语言知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适当原则、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2.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移情意识的途径

2.1采用对比,加强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差异的比较。

对于教材中那些文化含义不同的词汇、谚语、成语以及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注释和解说,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其次,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是还必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另外,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移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更有效地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移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焦虑感真正得到缓解,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利用移情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其英语水平。

2.2创造情境,克服思维定式,正确解析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

要识别所学文化特有的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并能够熟知它们的功能,而这一点显然是以辨认出不同文化的不同寻常处为前提的,如赞扬之语的功能是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假设交际、教学交际、针对际、谈论及性真实交际。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移情能力,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语言交际的差异,也有非语言交际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对外交往时,了解一些不同国度不同的示意动作或身势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身体语言与国内的习惯不相符,甚至正好相反。如拦车动作的差异:面向车辆,一只胳膊向一侧平伸,手心向前,做出停的手势。这种动作在中国常见,但在英语国家就有不同的动作来拦车: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方位晃动。但这一动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不能使用的,因为在那里这一动作被看成是的。

2.3明辨英汉价值观差异,设身处地,获取共鸣。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自身和其他事物存在价值的态度与评判,也在一定程序上体现着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如:赞誉常常被用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对别人的称赞语的回应,汉英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社会信奉生存竞争,因而西方人乐于表现自己,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所以英美国家的人听到称赞时的回应一般是欣然接受,有时还要感谢对方,以示对对方观点的赞同。在汉文化中,贬己尊人是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不同的文化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对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有充分的了解,要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提高移情能力,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验,去表达感情,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地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

3.结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组语言符号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已带有一种文化的色彩和社会的内容。语言中渗透了文化,文化又靠语言来记录和阐释。因此,学习一门外语,应与其文化教学相结合,必须学习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来消除母语文化的影响,给这种新的语言符号以新的文化内容。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一门外语。文化移情是在不同文化大环境下成长个体之间的交流中发生的,需要交际者跨越本民族文化立场的界限,接受并理解存在的差异。总之,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进行文化知识的输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强化学生的文化移情意识,打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言隔阂和障碍,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语言口头或书面交际的能力,才能取得真正的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Arnold,J.情感与语言学习[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篇10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虽然教学中存在两极分化是正常现象,但是教师应争取把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程度减弱。因此采取分层教育,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激发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教师工作的必修课。

二、减弱两极分化,改革教学方式

1.扎实基础,提高学习主动性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相比较于语文,数学这两个传统科目,英语这门与国际接轨的通用语言,在农村的接受程度却不容乐观,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要转变农村学子的学习观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化,学习英语是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让学生重视英语学习,主动去学习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适应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初中生处于性格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时应同时照顾两个层次的学生,在基础课讲解时,应当重点关注班上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多提问,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够加入到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来。

2.活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习阶段性和学习综合性,注重课程新老交替,在注入新的知识点之余,复习学习过的知识。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在学生分组人员的安排上,教师要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可以将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组。让学生之间能够互帮互助,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可以深入每个小组,了解具体学习状况,为学生们解答难点和疑点,也可以给小组安排任务,例如小组人员来扮演打招呼的路人,这样可以锻炼运用日常交际语言的能力。

三、避免两极分化,实施分层教育

1.教学内容分层

农村初中生英语教育需要进行分层教育,来避免两级分化,分层教育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两极分化趋势下,将学生按照基础水平分为两层,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制定,也要随之改变,第一层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英语教学上要让学生注重单词的日常积累,注重简单的语法练习,教师可以给这一部分的学生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从易到难的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准。第二层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做巩固提高的练习,可以开始着手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等,在习题布置的难度上,也可以适当的不断加大,让学生能够得到很多的锻炼和提高。

2.学习目标分层

初中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基础教育,在思想和心智方面都得到了逐步的成长,民主思想开始启蒙,教育要融入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班级实施分层教育是为了让各个基础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有进步,那教学目标的分层,则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属于自己的目标,英语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学内容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是非常空洞和片面的。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目标,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好的同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英语水平的到更大的提升,基础差的同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扎实基础,让学生重试英语学习的信心。

四、注重实际运用,分层教育理念

1.转变学生学习思维

农村初中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英语教育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甚至还有学生和家长被所谓的“英语无用论”所迷惑。他们认为英语的学习是毫无作用,认为将来不出国就用不上英语。同时很多农村孩子因为家庭比较贫穷,所以很多孩子和其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外出打工,承担家庭的生活责任。但是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教师应该在日常课堂中,多给学生宣传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要让所有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是需要大量学习和艰苦奋斗作为基础的,因此英语的学习更是必不可缺的。鉴于初中生大多数处于青春期这个迷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作为农村英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来制定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要让学生有梦想,有理想,要督促学生去积极的、逐步的去实现,去完成。教师要多鼓励自己的学生们,告诉学生:“你的出生地点与家庭并不能决定任何东西,但是,你一丝不苟和坚持不懈学习却能决定你将来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以及决定你能否过你想要的生活!”

2.转变家长教育思维

农村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对孩子的管教缺乏。将管教孩子的任务完全交付给学校从而一了百了,认为只凭学校就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学生。而且很多家长知识文化水平也比较有限,对孩子的管教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该如何配合学校和老师。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要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教育過程中来,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对于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教师应时常与学生的家长保持电话沟通,让家长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感状况,以及学习状况,要提醒家长们,多多关爱孩子们,因为学习永远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任务,一个优秀的学生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懂得教育的家长。

五、结束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英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将来影响深远,所以教师们在教学中应当抓住一切机会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虽然农村初中英语的两极分化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展现教师水平的绝佳机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尽量弱化学生英语成绩之间的两级分化矛盾,注重改革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锻炼机会和表现方式,多培养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再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师综合版2009,(4).

[2]卢玉玲.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J].中国教育发展研,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