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化学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篇1

一、        目标:

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        指导思想:

以考纲为依据,以教研室下达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充分合理利用剩余的时间,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        措施:

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3、             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             加强考练及作业批改;

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科成绩;

6、             加强学法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四、        复习进度表:

 

 

周次

日期

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6

12.15-12.18

碳族元素

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5

17

12.19-12.25

氮和磷

氨、氨盐、硝酸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原理及应用

9

18

12.26-12.31

电离平衡、水的电离

溶液的pH值

盐类的水解

酸碱中和滴定

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胶体性质及其应用

镁和铝

7

19

2006.

1.3-1.6

铁和铁的化合物

金属的冶炼

烷烃

5

20

1.8-1.15

烯烃、炔烃

苯、芳香烃及石油的分馏

溴乙烷、卤代烃

醇和酚

醛类、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12

21

1.16-1.23

乙酸、羧酸、酯

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

4

注:本表为初定稿,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高三化学备课组  徐文龙

篇2

(一)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要熟悉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引入?它有什么用?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那些其他物理量相似或类同?与谁有联系?怎样记忆它?等等。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五)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篇3

关键词:高三;有机化学;复习

高三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课程复习为主。与新授课不同的是,复习课的目的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为例,对上海新高考招生入学政策下的高三化学课复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一、“高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与高考考查方式

根据《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及其调整意见,高中化学等级考试中,“常见的有机物”约占20%,试卷由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综合题中必须有一题是关于有机物的,有机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化学涉及到的常见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重点是苯及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和酚、醛、羧酸和酯、油脂和氨基酸)。而在历年高考考察中,又偏重于对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的考察,以有机推断题为典型。

二、“高三有机化学”的复习教学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三化学课程的复习主要是围绕着“考点、重点、热点、难点”四个方面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学生要想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离不开对“考点”的了解,对“重点、热点”的掌握,对“难点”的突破。根据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特点和高中“有机化学”的考试要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而这些方法与手段的核心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1.做到心中有学生,做好课内外的衔接互补。为了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效率,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仔细查找学生的知识盲点、难点及易错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就可以快速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在复习“有机化学”知识之前,参考针对这部分知识的“考点、重点、热点、难点”,选编一套诊断性练习题,在学生做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精讲,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这样,通过加强课内外衔接互补,学生的练就有了方向,教师的讲也就有了目的,省略了不必要的讲评,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也就多了,解题能力也会迅速提高。2.做到心中有教材,重视教材的重整与利用。从教材入手,跳出题海。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教材是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无可替代。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主体”,将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宽和加深,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例如:有机化学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往往附有实验插图和实验操作,这些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新课的教学中,通常采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完成,且实验呈现的知识也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这些都要求学生务必掌握,也是各类考试的重点和热点。那么,在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用好教材中有关实验的素材呢?首先应让学生回归教材,结合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操作说明来了解相关实验知识:装置—操作—现象—方程式—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操作要点、应用、常见问题)等。比如: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三个有机化学实验要使用到温度计:石油的分馏、乙烯的制备和硝基苯的制备。复习时可以要求学生看书后,能将书上的装置图快速、简单地画出来,同时围绕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向他们提出一系列问题:①装置中使用到哪些仪器?分别起什么作用?②反应需要什么试剂或原料?③实验产生的现象?④产物是什么?如何提纯?⑤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很容易通过课程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说明以及笔记等再现初始的学习情景,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较快达到复习效果。3.把更多的学科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三教学除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乐于探索。这就要求把更多的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比如,有机推断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果教师选择历年来典型的试题,并跟学生一起总结一些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找到一些合理的方法,就能够化难为易。常用的有机推断题的方法有:挖掘隐含,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善作比较,及时调整审题方向;巧标结构,善用信息数据分析;借用流程,储存提取有用信息[1,2]。4.利用思维图建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建构主义观点,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认知结构网络,而思维导图能够促进这一过程的发生。思维导图是将纵横交叉、零碎易忘的化学知识逐步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立体交叉的结构体系,使化学知识有序化、系统化,从而实现教材的“从厚变薄”过程。这种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4]。在考试题目中,往往是把多个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某一情景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如:有机合成。该知识考查一般以有机推断为载体,要熟练地为目标分子设计出一个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案,除了一些有机合成设计技巧外,还要能够正确、灵活的应用有机化学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反应复杂多变,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会因为缺乏条理陷入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使得学生做题时总是忽略某些要点知识而不能顺利完成,造成学生听听都会,做做都错的局面。运用思维导图对有机物组成结构及其研究方法(官能团种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反应类型、根据合成路线等信息推断有机物、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进行总结和归纳,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4,5]。5.教学设计要优化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如:学习基础、兴趣、学习风格等,做到最优化设计,同时能够体现出教学的差异性,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目标优化,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把握好重点,避免因偏离教学目标而浪费时间、精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多元化、层次性,即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同时要注重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内容优化,在内容上,要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避免教学内容或习题的“新、奇、难”,并把握好复习的深度;应有效地落实基本点,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①角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高三有机化学的教与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知识探索与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②坡度: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出知识的层次性,先简单后复杂;在能力要求方面,要有一定的梯度,以便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有所收获;③精度:要突出课程的主干知识,抓住重点;在练习内容设计过程中,精心挑选、改编或者设计习题,力求做到精练、精评,充分地发挥习题的基础性与导向性的功能。(3)教学方式优化,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条件,将被动接受式学习、独立自主式学习、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优化,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如:基础知识、方法以及学科思想等。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充分激发和展示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小结

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化解“有机化学”这一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时,理念设计必须与上海新高考政策相一致,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钦忠.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8-40.

[2]吴翀云.浅析常见几类有机推断题的思维盲点及突破策略[J].化学教学,2016,(7):75-78.

[3]陈兴.例析有机推断题的技巧和方法[J].化学教学,2015,(4):79-83.

[4]宋睿.思维导图在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5.

篇4

让学生学会应用,逐步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知识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应用过程。其中知识的迁移是学以致用的关键,是连接学与用的桥梁。因此,化学复习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迁移分为正迁移与逆迁移。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流畅而序的迁移能力,避免思维的盲目性,快速实现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多举一些诱发学生迁移的例题,以思考题为主,培养他们的迁移惯性,让他们自觉、自发、自主的迁移;2)多给一些信息给予题,让学生通过现场自学所得信息,培养学生迁移的灵敏性,让他们准确、快速实现迁移;3)要求学生学会把解题所得,包括解题方法、解题经验、解题规律,逆迁贮存。这对备考的学生十分关键,也是让学生走出题海的有效的办法。

在再读课本中培养自学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用好课本意义十分重大:1)书本所列知识就是考试的“纲”,以书为本,不会离纲走题;2)复习中重温课本,可以拾遗补缺,温习课本就是对过去教与学疏漏进行补堵;3)阅读课本,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选择,不仅复习了旧知,又使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在复习教学中,一定要以课本为本,特别是第一轮复习,要按教材编排顺序一章一章过关,绝不能脱离课本而进行所谓的系统或归类。要求学生配合复习内容对课本进行2~3次的认真研读,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学生认真阅读高中试验修订本教材。

在解题中培养自学能力

化学信息题是考查考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题型。综合考试题中的材料题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对考生自学能力要求更高。学生临场最大程度地发挥,解答好材料题,平时必须进行针对性训练,即通过进行信息题的集中训练,达到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有针对性选择一些思考容量大、有价值、信息给予形式多样的信息题,进行先练后评的训练。特别要介绍自学信息材料和以不同表述形式的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突出自学的有效性与迁移的准确性。还应注意:此举不是检测,而是以信息题为载体进行自学能力培养训练。注重的首先是自学效果。另外,在平时的单元测验中,也要注重对信息题进行训练与考查。

有针对性地进行以自学能力培养为内容的训练

除了在解题中培养自学能力之外,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内容的训练也十分必要。为了节省时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关系到当前人类生活、生存、生命的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西部开发问题等科普读物、学术论文论著为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师精心编制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思考题进行阅读,有目的地训练自学能力及与自学能力有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为当前综合考试之所需,也是学生将来求生的看家本领。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面临选择,学生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判断时,教师或同伴已经告诉了结果,不仅是对学生选择权利的剥夺,也容易使学生失去选择的信心,产生依赖性。因此,复习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与空间,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与判断。如在设问时不要过早地给出结果,要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与教学气氛,让每个人都能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选择。

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

选择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有关。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或不全面,就会在做出选择时难以判断。因此,提高选择能力的根本是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以课本为本,以考试说明为纲,对基础知识进行扎扎实实地、疏而不漏地、有计划地系统复习,特别要强化第一轮复习的复习效果。当然,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注重学生选择能力培养,其意义远不在提高考生的解答能力,而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全面提高考生的选择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考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突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篇5

范文一: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我们以《金太阳考案》为主线,穿插周练试题,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建立以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综合提高”的二轮复习思路制定如下计划:

一、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为重点专题主干知识的巩固加强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题训练:

第二阶段以《小题大做》为载体强化客观题得分训练。

二、抓好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在知识专题复习中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加强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尤其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

1.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突出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

6.概率与统计、算法初步、复数。此专题中高考试题在各个知识点全面开花,一定的全覆盖。

7.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8.高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此专题中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重点。

三、抓规范训练

加强思维训练,规范答题过程

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要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通过训练过好四关: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准又快,为此,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认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学会踩点得分。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

2.加强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选择、填空题都是客观试题,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皆备、解法多样形、题量大,分值高,实现对“三基”的考查。每次小题训练应不断强化自己选择题的解法,如特值法、数形结合等,另外,在解答一道选择题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会在高考时充分利用题目自身提供的信息,化常规为特殊,避免小题大作,真正做到准确和快速。通过训练,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在50分钟以内完成十二道选择题和四道填空题,并且失误控制在两题之内。

四、试题讲解

重在解题思想的分析,即在复习中要及时将四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重在知识要点的梳理,即第二轮复习不像第一轮复习,没有必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但是要将重要的知识点用较多的时间重点讲评,及时梳理;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重在学科特点的提炼,数学以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应用广泛为特点,在复习中要展现提炼这些特点。

范文二: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以下列举各章节的重点,供参考.

1.函数与不等式(主体).代数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是“热点”.

(1)关于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常以三角函数为载体)、对称性及反函数等处处可考.常以具体函数,结合图象的几何直观展开,有时作适当抽象.

(2)关于一元二次函数,是重中之重.有关性质及应用的训练要深入、广泛.函数值域(最值),以二次函数或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值域,特别是含参变量的二次函数值域研究为重点;方法以突出配方、换元和基本不等式法为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二次曲线交点问题,都与一元二次函数息息相关,在训练中应占较大比重.

(3)关于不等式证明.与函数联系的不等式证明,与数列联系结合是重点.方法要突出比较法和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公式法.对于放缩法虽不是高考重点,但历年考题中都或多或少用到放缩法,故掌握几种简单地的放缩技巧是必要的.

(4)关于解不等式.以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目标,突出灵活转化,突出分类讨论.

2.数列(主体).以等差、等比两种基本数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极限等为重点.关于抽象数列(用递推关系给出的),讲练界限要分明,只限定可化为等差、等比之类.

3.三角训练中要抓基本公式的熟练运用,突出正用、逆用和变式用.近几年呈降温趋势.训练题型、方法、难度等达到教材水准即可.

4.立体几何(主体).突出“空间”、“立体”.即把线段、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置于某几何体的情景中.几何体以棱柱、棱锥为重点.棱柱中又以三棱柱、正方体为重点;棱锥以一条侧棱或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为重点,棱柱和棱锥的结合体也要重视.位置关系以判断或证明垂直为重点,突出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空间角以二面角为重点,强化三垂线定理定角法.空间距以点面距、线面距为重点,二者结合尤为重要.等积转化、等距转化是最常用方法.面积、体积计算,解答题涉及棱锥(特别是三棱锥)居多.因为三棱锥体积求法灵活,思路宽广.

5.解析几何(主体).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解答题应综合,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突出与函数的联系.

二.研究高考,科学安排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寓“灵活”之中.鉴于此,复习安排要做到:“二个加强三个突出”.

1.填空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高考采取了小题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训练每周至少1次,总量不得少于8次,达到大部分学生一节课完成,“优秀生”用30~35分钟完成,失分不多于2个题目分的目标.题目设计,数形结合(4~5个),组合选(2~3个),“估算”或特值法(2~3个).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近几年考题在“解法代数化”的基础上,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联系考查明显加强了.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根治.

3.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高考试题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让重视分析、注重选法、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4.突出“三多--发展”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练“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发散训练;发展一问为多问,一证为多证多算等.

5.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另外,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三、做到“四个转变四个突出”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解决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法是思维活动,只有在如何选上作文章,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偏差;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

一、高三化学复习中出现的“偏差”

1.机械式记忆,缺乏深层了解

高三的时候各科学习已经基本结束,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住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很多公式、定理等,将复习简单地和记忆画上等号,对如何理解知识、消化以及应用知识则不够重视。对于复习来说,记忆不是主要方法,也不能完全达成复习的目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培养思维能力,多给学生机会主动进行思考和应用,而不是单纯的注入式复习。

2.过于重视练习,对内在知识结构的整合不足

在我国,一提到高三复习,很容易就会想到无穷无尽的题海战术,教师希望能通过这种大量的试题练习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解答问题的熟练度。但是化学和英语、语文不同,在做题过程中是不会有语感形成的,化学更看重的是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解题方法,通过解题的过程能不能形成一个正确而完善的知识结构。一味地联系而不去构架知识结构,这样的复习虽然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3.复习内容和选材不真实,偏离实际

某校一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铝的冶炼的时候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工业上用铝土矿(Al2O3为主,含有少量SiO2以及Fe2O3)来提取氧化铝作为冶炼铝的原料,然后给出了工艺流程图,要求学生写出其中一些原料的名称以及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但是实际上工业生产中对铝土矿进行溶解使用的是NaOH溶液,而不是硫酸,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使用NaOH溶液进行溶解时,只需要对NaOH与Al2O3之间的反应进行考虑即可,因为Al2O3相比起原子晶体的SiO2来说与NaOH溶液之间会更快地产生反应,所以在工业生产的时间之内SiO2和NaOH之间的反应不需要进行考虑。而这个题目中先要使用硫酸溶解铝土矿将SiO2滤去,然后为了滤去Fe(OH)3,还要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不仅步骤繁琐,而且设备会受到酸的腐蚀,硫酸与Al2O3之间的反应速率也较慢。因此,工业中是不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生产的,这是一种纯理论的、不真实的做法。因此高三一线教师在选择复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从实践性方面来考虑,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二、防止复习出现偏差的具体措施

1.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针对学生机械式背诵化学式、题型等问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有效构建起一个知识结构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不断归纳和总结学过的知识。在开始复习之前,教师可以准备好复习提纲,并提供课堂例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前就主动开始自我复习,找出其中的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2.将练习题分类

复习中使用到的大量练习题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分为基础复习题、理解应用题和综合提高题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问题相互配合并且以科学的比例进行搭配。在这种层级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一定了解,从而对复习的时间以及侧重点进行安排。

3.找出复习的重点

高三复习时候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复印大量的资料发给学生,这些资料都是各种知识的大综合,不仅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而且贪大求全问题严重,将各种不同的知识块堆积在一起。这种复习方法不仅不能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反而会因为数量太多造成学生吃不消,自然也就考不出好成绩。教师在高三复习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自己在头脑中有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构架,结合适当的教学辅助有效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盲目地大综合只会使学生心中的知识点更加混乱。

参考文献:

[1]张陵陵.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复习偏差现象的解决策略与反思[J].新课程(中旬),2013, (12):160-161.

篇7

关键词:实验设计与评价;Fe3+和I-反应;高三实验复习;原电池;平衡移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6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20

一、问题提出

实验能力的评价与测量,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高考化学测查的重要内容,相关专题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学习重点和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中的高阶认知与操作技能,具体包括对实验课题、目的及原理的理解,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决策、评价和优化,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认知、判断、分析和处理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高考评价型实验题的分析[1]、实验设计课程的教学策略[2]、实验能力结构的评价测量[3]等,较少对具体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这类试题的难度介于0.3至0.6,显示多年来全省学生整体上在这类试题中只有一般的表现,值得引起广大高三化学教师的反思。但一些高中因班数较多或实验条件有限,无论在新课学习还是高中实验复习阶段,都无法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活动,而教师主要通过一定量的实验报告书写训练题目来培养、强化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导致学生在实验设计与评价上存在突出问题――不能将所学知识理论融会贯通、遇到新情境不能迅速辨析并进行有效迁移、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合理、实验评价无从下手。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创设真实、综合、连锁式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Fe3+与I-反应的实验情境,整合了原电池装置、常见微粒检验方案、化学平衡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3个核心学习任务,以驱动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决策、评价和优化。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4个问题:(1)如何创设真实、综合、连锁式的实验探究情境,以驱动学生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2)学生对本课教学过程有怎样的态度与评价?(3)教学后,学生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上的认知测试结果如何?(4)参与课堂观摩的教师对本课教学活动有怎样的评价?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取

以广州市某高中44名高三理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4人,女生20人。

2. 研究工具的设计

(1)导学案

笔者整合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自编导学案,在课堂上基于Fe3+与I-反应的陌生情境,创设3个真实、综合、连锁式的探究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学生问卷

为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笔者咨询过化学教育专家后使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自编问卷(见后文表3),量表的Cronbach α值是0.903,具有较高信度,符合量表编制要求;并发放“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测试题。回收有效问卷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听课教师评价量表

由于本课同时是“国培观摩课”,为了解参与观摩课的教师们对本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本研究采用自编Likert 5点量表进行调查(见后文表4)。整份量表的Cronbach α值是0.895,符合量表编制的要求。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 研究流程的说明

本研究的实施流程如下:(1)进行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设计导学案、量表、测试题);(2)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参与课堂观摩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3) 授课后第二天对学生发放“教学活动态度量表”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测试题;(4)分析整合资料。

三、教学实践

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本节课的问题主线、知识主线及能力主线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示。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3. 教学过程的实录

课堂上,通过“1+3”教学,围绕同一个反应情境,设计出3个教学环节(教学实录见表2)。

4. 教学效果的分析

(1)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态度与评价

在授课后向学生发放问卷以评价本课教学效果,量表Cronbach α值是0.903,具有较高信度。由表3可知:①题目的平均分均在4.46以上,学生对学习任务设计意图的认同度比较高,对陌生情境融入真实、综合、连锁式探究任务的教学过程评价较高;③题目2、3的平均分较高,表明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原电池装置的设计和微粒检验方案加深了理解;(3)题目10、14的平均分较高,学生的认同度较高,表明本节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优化和改进实验方案,落实表达的规范和严谨性。

(2)听课教师的评价分析

教学后发放问卷,调查听课教师对本次教学效果的评价,量表Cronbach α值是0.895,具有较高的信度。表4中稻荼砻鳎海1)教师们对教学环节设计的认可度较高,有较正向的态度(平均分均在4.20以上);(2)教师们对本课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正向评价较高。

(3)学生教学后测的认知分析

在授课后发放“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测试问卷,包含3道综合型实验探究题目,分别赋分10分,每道题目平均得分依次为8.5、8.4、8.0,得分均较高,说明学生掌握情况良好。进一步分析测查结果,学生在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过程等维度的得分较高,但在分析现象、论证猜想、推导结论及操作细节上得分较低,可能原因是学生对陌生情境仍缺乏快速辨别、分析和迁移的能力,同时真实的实验经历积累不足,这些有待在后续的复习备考中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反思与研究建议

反思此课例的教学,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如留给学生讨论和展示的时间应更多一些,应创设一些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等。对于如何创设真实、综合、连锁式的探究情境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高三实验复习教学,笔者有以下建议:

1. 精心选题

实验设计与评价专题复习的选题十分重要,好的题目一要有综合性,能促使学生联系复习过的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反应原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同时又能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和提升。

2. 保证时间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都需要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讨论后得出,教师要事先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难点,课堂实施时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在这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表达、迁移和创新能力。若安排的时间过紧,各个环节匆匆忙忙走过场,实验方案和设计都由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 落实实验

将真实的实验带入高三的复习课堂,不仅体现了实验设计与评价的目的――用更优化的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方案的实现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再者也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操作中巩固了实验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参与实验、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分组的尽量分组,受条件限制的可采用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实现“纸上写实验”到“动手做实验”的转变[4-5]。

参考文献

[1] 蒋小钢.立足实验素养考查的高考“评价型”实验题的命题特点[J].化学教育,2014,34(1):41-43

[2] 王科志等.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化学教育,2010,31(3):92-94

[3] 杨超怀.高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篇8

一、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一)碳链异构:指碳链长短不同以及取代基位置不同形成的异构现象。

1、烷烃:通过练习掌握方法(1)CH4、C2H6、C3H8均只有一种结构(2)C4H10 种

(3)C5H12 种(4)C6H14 种(5)C7H16 种(6)甲基、乙基均只有一种结构,丙基 种,丁基 种,戊基 种

解析:如C5H12,先主链为五个碳一种: CH3CH2CH2CH2CH3,主链为四个碳一种:CH3CH(CH3)CH2CH3,主链为三个碳一种:CH3C(CH3)2CH3。

小结归纳方法:主链碳由大到小,取代基由大到小,编号分析数目(快速、防漏),注意对称重复。

2、环烷烃:学会健线式写法(1)C3H6 种(2)C4H8 种(3)C5H10 种

解析:如C4H8,先四个碳成环一种: (环丁烷),三个碳成环加一个甲基一种:

小结归纳方法:碳环由大到小,取代基由大到小,注意对称重复。

3、苯的同系物:(1)C7H8 种 (2)C8H10 种 (3)C9H12 种

解析:如C9H12,除去苯环6个碳原子,还有3个碳原子,可做丙基,有丙苯一种;可做异丙基,异丙苯一种;做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邻、间、对甲乙苯三种;做三个甲基三种;共八种。

小结归纳方法:先除去苯环中的6个碳原子,剩余的碳按要求需要多少个侧链(取代基)就分多少个侧链(取代基),取代基由大到小,相同碳原子的取代基注意也可能有同分异构体,注意对称重复。注意苯环特有的位置(邻,间,对)。

(二)位置异构:指官能团在链的不同位置上形成的异构现象。如:1-氯丙烷,2-氯丙烷。

常见的官能团有:卤原子、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羟基、氨基、硝基等。

1、烯烃:(1)C2H4、C3H6均只有一种结构(2)C4H8 种(3)C5H10 种(4)C6H12主链碳为五个的有 种结构

解析:如(4)C6H12主链碳为五个,先画碳架C-C-C-C-C,加一个甲基有2种,C-C(CH3)-C-C-C和C-C-C(CH3)-C-C,然后往碳架上加双键,C-C(CH3)-C-C-C加双键4种C-C-C(CH3)-C-C,加双键2种,共6种。

2、一元饱和卤代烃(一元饱和醇、一元饱和醛、一元饱和羧酸相似)

(1)C3H7Cl有 种结构 (2)C4H9Cl有 种结构

(3)C4H10O的醇、C5H10O的醛、C5H10O2的羧酸均有四种结构,原因是

解析:除官能团外,余C4H9—(丁基),丁基有四种不同结构。

(4)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2O,在其结构中含一个—OH,两个CH3—,两个CH2—和一个—CH—,写出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

解析:先画碳架C-C-C-C-C,用—OH去取代中间碳原子上的H有2种,C-C(OH)-C-C-C和C-C-C(OH)-C-C, 主链碳为四个C-C(CH3)-C-C,用—OH去取代一个不同CH3—上的H有2种,共有四种。

小结归纳方法:先画出碳链排列发方式,再分析官能团位置,注意对称重复。

3、醚:①C2H6O、C3H8O均只有一种结构②C4H10O 种

解析:在醚键(- 0 -)的两边放烃基。如C4H10O,一边放甲基,另一边放丙基或异丙基2种;两边都放乙基1种;共3种。

4、酯:(1)C2H4O2 种 (2)C3H6O2 种 (3)C4H8O2 种

解析:在酯基(-COO-)两边放烃基。如C4H8O2,除去酯基中的一个碳原子,还余三个碳原子,-COO-两边不对称,左右两边烃基碳原子数可为0,3或1,2或2,1,共3种同分异构体

小结归纳方法:先把醚键或酯基位置放好,再往左右两边加烃基。

(三)种类异构:官能团的类别不同引起的异构现象。

通常单烯烃与环烷烃,炔烃与二烯烃,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醚,芳香醇与芳香醚,饱和一元醛与饱和一元酮,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酯,氨基酸与硝基类化合物,果糖与葡萄糖,蔗糖与麦芽糖等互为同分异构体。

例1、(08海南卷)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分子式为C4H10O的物质可能是饱和一元醇或饱和一元醚,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只能是饱和一元醇,丁基有4种,所以有4种。

小结归纳方法:先把碳链放好,再放不同官能团,把不同种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全加起来。

(四)含两个(种)官能团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分析

例1、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篇9

关键词: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非金属元素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41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设计思路

1.1 教学内容分析

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等,都集中在《化学1》中学习。新教材重视学科知识与科技、生产和社会的联系,改变了传统教材以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为主线的系统学习物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1》教学时元素化合物知识架构的严密逻辑性。

1.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1》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尚无多少理论内容支撑,也没有纳入到周期表中学习,因此学生感觉学习过的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在复习中如果仍按课本专题进行复习,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造成建构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1.3 设计思路

(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多、零散,运用知识网络图,打破以往围绕单一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工业制法、应用的线性教学模式,着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合理重组,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是复习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1]。

(2)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建构知识网络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不仅对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还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网络灵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3)围绕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展开,与氧化还原过程分析紧密联系。

(4)用不同类型学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2 过程方法

(1)先由学生按照学案自主复习,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绘制知识网络图(用时20分钟)。网络图不要求固定的格式,给予学生彰显个性的机会。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图(用时30分钟)。

(3)教师审阅学生绘制的知识网络图,查找出其中的问题,作课前诊断及辅导准备(用时60分钟)。

(4)课堂交流、讨论学生绘制的比较典型的知识网络图,讨论网络图的亮点和不足,找出大家都认可的核心知识点,思考并找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师生共同建构一幅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5)解析典型习题,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重点;学生自我训练主要反应,找出核心反应,同桌互评。回顾、小结,深化学习结果(用时45分钟)。

(6)完成课后作业(用时30分钟)。

3 学案设计

3.1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案

(1)回忆、阅读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画出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回忆、阅读曾经学过的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填写表1,研究表格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画出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回忆、阅读曾经学过的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在表2中填入各类含氮物质的化学式,画出表2中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写出能反映这些转化关系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 全体交流及教师辅导方案

(1)在跟氯有关的化学反应中,挑选4个最重要的反应,说明相应的转化关系与重要性。比较同学画的4份以及教师画的1份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2)交流学生和教师所画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质疑,批评;总结同价态硫化合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与不同价态硫化合物转化的反应类型规律。

(3)交流学生和教师所画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质疑,批评;提出问题:以氮气为中心怎么画?以硝酸为中心怎么画?以氨为中心怎么画?(课后完成)

(4)强调“回归课本”。

3.3 课堂检测方案

[检测1] 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图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命题意图]该题以NaCl转化应用为背景,从物质的溶解性的比较、物质化学性质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类型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关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

[检测2]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H2和HCl均可循环利用

C. 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D. SiHCl3摩尔质量为135.5 g

篇10

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精锐教育===是中国的高端教育连锁机构,由哈佛、北大精英创立。精锐1对1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品牌,学习中心遍布全国,倍受信赖。

 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 转分机99733

 (温馨提示 :家长您好,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校区地址、师资、收费标准等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课程辅导: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小升初;

初中一二三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中考;

高中一二三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高考

暑假各科衔接课程辅导,新学期课程提前学习 新初一新高一衔接课程 期中期末考后提高班

辅导形式:暑假、寒假、平时、课外时间 随到随学,灵活安排

 ====广州精锐金牌校区====

越秀区:中华广场学习中心 区庄学习中心

天河区:天河北学习中心 华师附中学习中心

荔湾区:陈家祠学习中心 广雅学习中心 芳村学习中心

海珠区:滨江东学习中心 东晓南学习中心 宝岗学习中心

番禹区:市桥学习中心

白云区:机场路学习中心

广州市口碑好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京翰教育:

建议各位家长拨打免费咨询下,看哪家离校区更近、收费价格、师资环境情况您更满意。

 广州京翰教育:

天河区 广州天河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5

海珠区 广州海珠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6

越秀区 广州越秀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