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05:1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考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考复习计划

篇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期中考试就已临近。这是新学期后的第一次考试,如何搞好期中复习,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复习的计划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否则就不会有好效果,复习也是如此。

复习计划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时间按排,②内容安排。

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从我们所学习的书本知识出发,将每天所需复习的各学科的内容详细地画在一张表格上,并确保复习任务按时完成。

同时制订复习计划时,还必须注意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重点加强对知识弱点的强化,如果自己在理科方面有欠缺,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应该在理科方面多花点时间,在某一学科上自己的成绩还不错,我们就应该少花一点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弱科。

二、复习的科学性

复习也是一门科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学会调整休息等。

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五至六遍,这样,希望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不断地复习,争取能够将书本知识完全掌握。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复习时,不能眼睛只盯着书本,在我们看一段书后,应该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尝试回忆,看我们刚才看的书本的内容是否记住了,是否理解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眼脑并用。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调整我们的身体和注意休息,一般地说,我们的大脑集中于某一学科的时间不是很长的,时间一长,我们的思维就可能处于停滞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争取在家复习时将所学的学科 都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这样保证大脑的高效率。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休息,不能一曝十寒。

三、复习的方法

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的时候心要静,要把复习当作看电视、电影、听音乐一样是一种享受,一道道习题从眼前经过,在心里留下印象;复习的目的重在“查漏补缺”,所以要先复习“不会的”,后复习“会的”,即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抓自已思维的易错点;把“不会的”弄“会”就是一种提高。比如说哪些词组、句型最容易错,哪些课文以前就背得不熟,哪些题目作业本上、试卷上自己经常做错,这些内容要安排时间先复习。此外,复习的时候还要注意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文理科要交叉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要循环复习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复习一定要回归教材,侧重双基;在回归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穿插一些综合练习题,以免考试中“手生”现象的发生。

篇2

1、时间安排: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轮:3月1日——4月25日,拉网式双基复习。

今年在这轮的复习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导引》、《榜上有名》这本资料为模板,《名师学案》为辅导。认真研读资料上的“知识清单”、“典例剖析”、“基础过关”、“跨越中考”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翻阅教材,老师针对集中问题点拨,达到用最短时间、最佳效果来梳理“双基”,之后学生完成资料上的训练题,起到进一步巩固检测的作用。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1、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如“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1、时间安排:2016年4月30日至2016年5月25日

2、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分析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结合试题编排,对各类题型特点,针对训练,提高解题技巧,重点知识系统复习。

3、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

第二轮:4月26日——5月25日,分块复习及提高

以《中考说明》为模板,按照上边的各版块分类、分块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轮复习:热点、重点知识复习,重新回到物理课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1、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6月10日

2、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3、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总之,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篇3

首先强调的是基础。争取在最后的几个月能够达到基础零失分,不要惊讶,中考110分以上的考生基本上都是零失分,方法很简单,把考试说明上的二字、四字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四字词语要知道解释。打印三份第一份可以借助工具书查找字音、词义;第二份,默写、第三份对错的加以改正,每月重复两次字音、字形、成语应该就没问题了。熟语、文学常识、都可以用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完成。病句常考的几大类型每天练五道题,坚持十天,你会发现病句很简单。

其次是综合性学习。这部分是大多数学生都会丢分的,要找典型题来练习,如材料题和图表题。材料题,首先是读清提干,然后是找准答题区间,去区间里找关键词、关键句来答题。对图表的分析要关注表头、关注表里的每项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关注、最大最小值。根据问题要求选取归纳的信息答题,建议做近三年真题模拟题。

阅读是中学语文的重点环节决不可掉以轻心。首先是必考文言篇目要会翻译,对内容熟练、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特别是文中的重点实词、和重点句式要进行汇总 ,准确翻译,加以记忆。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关键词、关键句的含义、句段的作用、词句的赏析以及拓展延伸的解题方法都要有明确的了解。说明文的材料链接和某词去掉可不可以等题型。议论文,找论点、论证过程及思路的把握、补充论据可以做为现阶段突破的重点,这些知识点的方法讲解在XX暑、秋、寒、春的讲义里明确讲解可以留心下。建议做近三年中考真题及一、二模题。

作文要做的是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在作文上也如此,首先对常考的作文类型进行新颖素材的积累,如:情感类、励志类、品格品质类等等。然后是结构思路的把握,要训练出属于你自己的结构模式,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也就是说材料如何变化,都可以用你的结构来驾驭素材。然后是语言要有文采,多积累四字词语、多用修辞、多引用古诗文、名言、名句等。最后是写作技巧的提升如开头、结尾的技巧、细节描写的技巧、和写出真情实感的技巧等是我们冲刺的重点,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立意明确中心突出的基础之上的。

篇4

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巧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尤其是函数中的重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初三中考考前30天数学复习时间安排:

初三中考考前第一招:知识整合(时间:1+14 ,1天整理14天仿真练兵)

1.红笔贴纸法。把做错的题用红笔画下来,并改正,写不下的要粘小条。每份都要自己批改出来,以备考前浏览用。

2.巧用小本本。在做题中总结解题的方法,和一些常用,但课本中没有,还必须要会的知识。这部分的知识要用小本笔记记下来做考前浏览用。

3.建立错题集。不要重新抄录题目再重做。要把你做的中考习题集留好,能订的订在一起,最好能用一个分页夹来装材料。

初三中考考前第二招:仿真强化(时间:15天)

1.限时完成。各学科要按中考的时间来做中考模拟题,不要看答案,限时完成并计时,做完批改,找出不足。有错误的卷子要留好订好。备用不能扔。把每次统一模拟考试的卷要留好订在一起。

2.使用技巧。要在解题的时候掌握技巧,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能用巧算的用巧算,能用公式的用公式,总之要在做题的时候学习如何使用技巧。

3.养成习惯。要在做题的时候养成边做边检查的习惯,如果这时候还有写错字,做错题,抄错题等不良习惯,这可就是你中考的杀手了。

初三中考考前第三招:压轴总结(时间:5天)

1.找各学校的压轴题来做,历年也可以,这是中考的方向。

2.找以往没出过的题进行复习,熟题也有可能变着样子出。

3.找同学或父母的朋友的子女互换压轴习题,加大见识。

考前第四招考前:浏览(考前一个星期)

1.把以前所有学过的知识点(册)和总结拿出看,这个时候会的就会了,不会的就还是不会了,只能如此了。

篇5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很有问题,学习过于浮躁,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复习时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

二、具体计划:

1. 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 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3 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是市调研考试,难度比重估计较大,而且这种题型也是近年来成都市中考的一种趋势和热点。而我们学生在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方面的练习会在每章每套模拟题中以一定比例出现,让学生适应这种考察方式,掌握答题技巧,尽量争取更多分数,以适应明年中考考察方式。

4 为了提高平均分,还应该准备一套针对差生的复习方法,计划在全班性复习的基础上,对差生“再炒一次回锅肉”,所以这次我在印资料的时候也每套资料多印了些,准备在复习时让全班同学都做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再给部分差生来一次“小炒”,争取让他们“回味无穷”。

当然,在实际的复习进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复习策略做适当调整,特别是个别学生做单独辅导,让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更上一层

三、复习时间安排

11.5——11.7 复习第一章内容。

篇6

我们知道一年一度的中考牵动着许多学生、教师、家长的心。 如何进行考前的复习,毕业班的教师一直都在探索着优化的复习方法。如果考前复习得法就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反之则会事倍功半。那么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班的教师如何搞好初三英语的总复习呢?

一、根据学生实际,紧扣 “纲” “本”,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

在中考复习前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相当关键。在制定计划前要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较为现实的评估,然后对中考前的这段时间进行一番较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教学大纲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大纲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教者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始终抓住这个主线去复习。在复习的全过程中经常对照计划或根据实施情况作必要的调整,这样便会目标明确条理清楚,达到理想的效果。

计划的制定要有充分的依据,要在充分把握大纲要求的同时,注重《学习与探究》一书与教本相结合。我们可把复习分为三个循环, 即三轮:第一轮: 以课本为线索,重点复习课文的四会单词、短语、句型。在复习的同时,除了要求学生记忆以外,还注重词句的拓展。第二轮: 以《探究 》一书为主,针对语法点进行复习。第三轮: 进行综合的训练,以达到查漏补缺目的。

二、讲练结合,循序渐进。

在复习中讲是十分必要的,但过分的或以讲代练是不可取的,应精讲精练。所谓精讲指教者要抓住关键,注意掌握规律,把教材的要点、重点、难点讲透。如复习语法时,首先要注意其用法的特征及其构成,然后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练习,引到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规则,不完整的地方由教者补充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结构。所谓精练就是精选习题,以巩固所讲的内容,沟通知识链。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中首先要注意消化。如果不消化的话,即使胸藏万卷书,也用不上的”。比如学生对 “if ”的条件状语从句经常出现时态配搭不当,教者要纠正这种错误,光靠多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此时只要精编几道习题让他们做一下,如They will come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Don"t laugh at them if they make mistakes next time...然后结合题目去分析、归纳,则学生就会很快掌握它。

三、 指导学法,提高效率。

在复习中许多同学不知如何复习英语,或是沉溺于课外资料中不能自拔,有的认为课文早已学过,没什么好复习,复课文时如蜻蜓点水,深入不进去。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佳,使学生“学而不精”。因此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是很必要的。.如记忆单词要扩展,把知识点转化为题型展开复习;英译汉中一个句子的多种翻译, “汤姆比琼年轻些。” Tom is younger than John. / Tom isn"t so old as John. / John is older than Mike. 复习过程中阶段性的检测是巩固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练习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消化了总结出来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一阶段,学生应当紧跟教师的进度,不做与复习内容无关的题目。同时老师还要强调讲评一关。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克服学生 “一看就会,一听就烦”的毛病,在这一阶段应分引导学生联想归纳综合与某些知识点先相联系的东西,通过归纳、综合对比等方式的梳理,大跨度立体式地复习旧知识,把过去破碎的松散的,呈不活跃状态的知识有机的串起来,学生始终在积极输出探索储存旧知识的状态中,避免了传统的乏乏讲解,学生的知识实现了网络化,记忆进入持久状态,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改掉“勤而不思”的坏习惯。如讲动词make / let / hear / see /…的句型时,除强调它们在主动语态里不定式宾补不带to,还可指出它们在被动语态里须加上to,例:He often hears her sing in the morning. She is often heard to sing in the morning.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就是在部分知识得到复习、巩固后,作“超前的推进”,即依据新的复习内容,穿插旧知识,编成对话,以完形填空的形式,检查单词、句型、情景的运用,挖掘内在潜力,培养敏捷的思维,活学活用英语。

五、强化听说,促进读写。

篇7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中考;章节复习;知识板块

在中考化学复习体系中,第一轮基础复习都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复习的基石,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们是如何进行这一轮复习的呢?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按教材章节的顺序为线索进行;二是按知识内容分成几部分进行,作为教师的我们该选择哪一种呢?这两种方式最终的教学效果会一样吗?

一、教法诊断,有的放矢

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辨析和应用能力。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教材比较熟悉,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找回记忆”,减少复习的难度,提高复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容易全面地抓住知识点。毕竟教材是复习的主体,教材可以对所有考点全面覆盖,做到不遗漏。

这种复习方法的缺点:一是复习所花时间较多,在本来就只有八、九周时间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其二是战线过长,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对将要复习的内容会逐渐失去热情,对复习课的投入也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有可能在复习完最后的章节时,又把前面的章节遗忘了,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复习。

基础复习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知识内容将教材分成几部分进行复习。比如可以将教材内容分成:我们身边的物质、基本原理和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几部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和综合,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第二轮提高能力的专项复习。①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梳理以及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②有利于形成方法体系,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及方法体系,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种复习方法的缺点:①一些基础知识不够好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复习时会有时清楚有时茫然,不利于解决学生以前留下的问题,更有甚者可能会是疲于应付,无所适从。②在这种复习过程中,有时会让某些具体的知识点呈现得比较直接,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可能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比较片面,有时是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有时甚至发生某些知识点的缺失。

二、优化选择,教改实践

这两种方法肯定是各有所长,在教学具体实践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总的原则是,对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比较勤奋认真的学生比较适合采用依据教材章节顺序的方法进行复习;对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学习投入相对较少的学生比较适合采用根据知识内容划分教材的方法进行复习。

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在采用依据教材章节顺序的方法进行复习时,强调“回扣式教法”,每周定时在周一的化学课上留出10分钟对前面某一部分进行回扣。教师在教学中布置作业,让学生“超前复习”,对课堂教学中将要讲解的习题,让学生提前作为课外作业进行“超前练习”,这样上课时学生有备而来,大大提高了听课的质量,也提高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同时我们对所讲例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习题和讨论,因此它又成了一种实施分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针对某些重要章节的复习时,我先布置学生进行单独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哪些是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和重点,

对涉及的重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对知识要点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由班级中的“领头羊”出来现身说法,并且交流为落实知识要点的精选的例题,然后由老师加以点评补充。在复习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疏理,学生广泛参与是复习效果的一个前提。

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在采用根据知识内容划分教材的方法进行复习时,一是强调让学生对书本的回归,强调以实验为主,让部分实验再进课堂,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相关知识的回忆带动复习进行;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找回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将个人、行、排、小组、本班之间的竞赛活动经常性地穿插在复习课中,在竞赛中强化记忆,突出心得,促进运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竞赛,内容具体可涉及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以及重点的典型例题的列举、分析、举一反三等,重要章节时进行出试题比赛等。在组织课堂竞赛时注意“精、短、快、广、活”的五要素。即:内容要精,时间要短,学生动作要快,参与面要广,组织方法要活。竞赛可以增强学生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也会驱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复习。还有就是学习某些文科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某些章节内容的复述比赛,如第六单元课题3进行CO、CO2性质

篇8

一、文字叙述型

文字叙述型计算题是各地市常出的一种题型,如漳州市近几年的最后一题都是这种题型,它是用文字叙述将实验过程表述出来的,有的直接给出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求其他的量,有的要将不纯物质的量换算成纯物质的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例1:(2010漳州)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 对空气造成污染,某火电厂利用石灰石粉末对煤燃烧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化学方程式为2CaCO +2SO +O 2CaSO +2O ) 若该厂要处理0.32t二氧化硫,需消耗含CaCO 80%的石灰石粉末的质量是多少?

剖析:本题考查有关不纯物与纯物质的换算关系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题中所出二氧化硫是纯净物的量可以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求出CaCO 的质量,然后利用质量分数把CaCO 的质量转换成石灰石的质量。

答案:设需消耗CaCO 的质量为x

2CaCO +2SO +O 2CaSO +2CO

2×100 2×64

x 0.32t

x= =0.5t

需消耗石灰石的质量: =0.625t

答:需消耗含CaCO 80%的石灰石粉末的质量是0.625t.。

二、标签型

标签型计算题通常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如食品、药品的商标或说明书为命题素材,解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有关综合的计算。

例2:图是“***”钙片商品标签图

(1)此钙片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6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40g,称量烧杯里剩余物质质量为51.7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请你再通过计算帮她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剖析:本题(2)中所给两个已知量都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先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2.5g+40g-51.7g=3.3g,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作出判断是否属实。

答案:(1)100。(2)0.5g。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O 的质量=2.5g×6+40g-51.7=3.3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2HCl =CaCl +CO +H O

100 44

x 3.3g

= x=7.5g 每片中CaCO 的含量 =1.25g

答: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属实。

三、图像型

图像型计算题是将实验数据标注在图像中,而题干中出现的数据较少,不足以满足解题的需要,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坐标轴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题干中的哪一个化学量的意义,并关注图像的起止点各代表什么意思,以及图像的走向特征,然后读取所需数据和解读相关信息,并应用到化学问题中,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结果。

例3: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g生铁与10G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右图)

说明: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与盐酸反应。

(1)铁完全反应共消耗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摇?摇 ?摇?摇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剖析:本题通过图中曲线图分析得出在盐酸73g时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接下来的曲线与X轴平行,说明此时盐酸已过量,铁已经反应完全,此时可读出稀盐酸的质量,再利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可算出HCl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即可求出铁的质量,进而求出生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1)?摇7.3g?摇;

(2)解: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 +H

56 79

x 7.3g

= x= =5.6g

Fe%= ×100%=93.3%

答: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四、表格型

表格型计算题是将计算和实验相结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数据,且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关联,这一题型在各地市的中考题中经常出现,解答时要领是先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弄清每个数据是什么物质的量,再通过组与组之间数据的比较,判断每组实验中哪些物质已经完全反应,哪些物质还有剩余,只有反应完全的那种物质的量才能代入计算。

例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则该密闭容器中甲待测值是?摇?摇 ?摇?摇?摇?摇,该反应属于?摇 ?摇?摇?摇?摇?摇。

剖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哪一种物质是反应物,哪一种物质是生成物,有题中数据可知乙和甲是生成物,丙是反应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甲是什么物质,进而判断是哪一种基本类型。

答案:待测值:23;分解反应。

例5: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13.6g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9.5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 + HCl=NaCl+H O+CO ,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

求(1)生成CO 的质量是?摇?摇 ?摇?摇g。

(2)混合物中NaHCO 的质量分数?

剖析:本题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分析得出t4时盐酸和碳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可求出CO 的质量为:210.0g-203.4g=6.6g,代入化学方程式可求出NaHCO 的质量,最后求出NaHCO 的质量分数。

答案:(1)210.0g-203.4g=6.6g

(2)解:设NaHCO 的质量为x

NaHCO + HCl = NaCl + H O+CO

84 44

x 6.6g

= x= =12.6g

混合物中NaHCO %= ×100%=92.6%

篇9

一、方法

中、后进生要想在最后一年的复习中尽可能弥补过去三年的亏空,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下大功夫、大力气的同时,方式方法的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如下:

1.方向选准,学会放弃

高考化学涉及两本必修,一本必选,三本选修。在此不能面面俱到,应与取舍。除必修和必选外,对于选修专攻一本――《有机》即可。其它两本主动放弃。此外,对于平时习题中的一些偏、怪、难的题目及高考不考的题型不要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学会放弃,否则既浪费精力又伤害自信,得不偿失。

2.配合教师,谦虚耐心

有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与任课教师的思路不一致:嫌其快或慢,难或易,不跟教师走,自己看或找人辅导,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1)再弱的教师其对《教材》的理解、对《考纲》的把握是高于学生的。(2)找人补课或辅导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一种弥补。正所谓:人靠每日三餐才能维持生命,靠输营养液只能解一时之急。每次化学课均应认真听、详细记、仔细“嚼”,逐渐积累均会有益。

3.加强锻炼,劳逸结合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高考复习有效时间也就270多天,要保证经常有好的状态,就该注重适当锻炼身体、合理休息、加强营养、劳逸结合。争取少生病或不生病。

4.注重效率,避免“内耗”

学一小时要有一小时的作用。当学不下去或不想学、无状态时,可以适时停止,看看其他科目,想睡就干脆休息,避免一种“耗”、“熬”的境地。

5.协调发展,统筹把握

高考化学,从《考纲》出发,各章节从基础化学方程式、概念、公式、原理出发,先死记硬背后逐渐应用,最后达到理解掌握。应把上述四本教材当做一个整体来学,避免厚此薄彼。

二、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要保证一年复习成效显著,心态至关重要。

1.自信

对于中、后进生要在不到一年的高考复习中使化学成绩有所突破,难度是有的。但千万不能头顶一个“难”字度过一年,要克服“愁”的心理、克服恐惧的状态。别人能学好,我为什么不行?无怪乎四本书,400多页汉字写的东西嘛。决心下大了,背也能背会,更何况该死记硬背的累加起来也不过八开纸单面四页罢了。

2.上进心

没有投入不可能有回报,不要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于中、后进生,我们已经落后别人了,要在一年复习中有收获、有成效,就必须要敢于付出更多,要下大决心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言行一致,把想法、口号付诸实施,强迫自己去干!(1)勤。勤是一种态度。要完成这项重任,它是前提。(2)动。动手,不能光看看、听听就行了。拿起笔去推导、演算、写出来、画一下,直至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是方式。(3)思。总结、反思。要有质量、有效率的进步,就要有“脑子”。反思就是一种长“脑子”的有效途径。(4)巩。巩固。虽有四本教材,但每隔三周左右应把前面复习过再巩固一下,避免时间长了形成夹生饭或全生饭现象。

对于上进心,必须且必要。好好投入还要看效果怎样,没有投入根本不可能有回报。这项是整个策略的核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定要付诸实施,确保言行一致。

3.自欺欺人

在精力够用,身心还行的情况下当学习遇到难度、不想学、不想做的时候,就要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自己哄自己:听听老师讲的课,做做讨厌的习题。再不行,还要硬着头皮顶下去,逼着自己去行动。

上述是从“软件”上提的一些策略。“硬件”方面应该具备的具体行动如下:

三、一轮垫底

高考化学一轮复约180多天,是整个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的基础,决定整个备考的成败。在复习中应注意:

1.扎实基础,确保入门

将四本教材中的基本化学方程式、概念、公式、原理自己动手摘抄、整理,强化记忆。对这部分内容,别无他法,必须记,必须会。可适当参考教师意见,把握重点。

2.细过课本,系统整理

对于中、后进生,四本教材可能量大。要善于从中汲取,整理体系。教材虽然看的细,但其框架、核心、精髓有限。教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整理,忌东拉西扯。

3.配套练习,应用巩固

掌握的如何,理解与否,练一下就知道了。练习不单是检验知识掌握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此关键是:(1)保证练到位,动手参与。(2)习题选好。量不在多而在精,题不在难而在恰。有的放矢,讲啥练啥。其题型、问法也争取与高考一致。

四、二轮提升

1.自己归纳,由厚到薄

在一轮的基础上,若各项落实到位,中、后进生是会有很大进步的。为进一步提升能力和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提倡中、后进生自己从教材中归纳,将主干知识梳理出来,由厚到薄。

2.模拟演练,真题强化

整个二轮复习,也就60天左右,与高考愈来愈近。其习题也应贴近高考,注重精选,举一反三。在练的同时,注意时间、正确率、得分率,逐渐与高考贴近。对于一些好的真题,部分中、后进生可能不完全理解。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在题目的数量上有所要求,争取讲一道会一道。在此,也是分层次教学的一种提法。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学生也有个体差异性,不可能整齐划一。一轮时,可以统一要求。但到二轮,特别是二轮的习题,应该分层次要求:该突分的突分、该上线的上线,只要保证有效,不磨洋工即可。

五、考前回归,查漏补缺

篇10

关键词:化学;学考;复习;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11

高中化学学考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起到指导和推动的作用,高中学考复习是整个中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同时也承担着进行人才素质教育和迎接达标考试的重要使命。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学生第一学期的十月就迎来了第一次化学学考。学考复习虽然没有高考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但也有时间短、内容多、对象广的特点,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生源一般甚至平均之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第一次考试就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为后续的科目和选考腾出更多的时间呢?笔者认为在化学学考复习中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取得最佳的学考成绩。

何谓学习动机?它是指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萌发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它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兴趣,应该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结构成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便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气氛,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几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化学学考复习中培养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知觉好奇

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内部唤醒状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对于各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考和选考上已经做好了选择。现在的学考应该是学生相对薄弱的科目,笔者所在学校尤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中下、学习习惯较差、自我克制能力弱的学生,更是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满和厌恶。如果在复习课上将化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感受知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知识产生于生活、所有化学原理基本都是借助对口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不断实验和研究得到的。比如,在复习硫元素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硫酸型酸雨着手,把酸雨的成因与防治、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工业生产和稀浓硫酸的区别知识串列起来。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萌发对化学的兴趣。所以,在高中化学学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把枯燥晦涩的化学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化学情景,并发现一些化学问题,使学生以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正确答案,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形成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师语言,激发思维动机

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枯燥乏味的语言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所造就的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催眠剂,后者则是兴奋剂。短暂的学考复习时间更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如:如学生对有些相似化学式容易混淆,容易张冠李戴,如生石膏(CaSO4・2H2O与熟石膏(2CaSO4・H2O),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CaSO4前系数的不同而加以区别。“一回生CaSO4・2H2O ,二回熟2CaSO4・H2O”,就像我们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的口头禅,这样就使学生很简单地把这两者区别开来。趣味性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充满情趣的语言也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能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当讲盐类水解规律时,可用“两军对阵看谁强,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谁强显谁性。”这种生动的语言,既突破难点,又风趣。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对别的物质的类似的创作欲望。教师运用语言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那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平时有意识地动一下大脑,查阅一些资料,相信你定能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复习势必事半功倍。

三、巧设实验,诱导探究兴趣

化学学考虽然时间短暂,但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适当的实验对整个复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和复习的内容繁多,任务艰巨,极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感觉。这时,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相关化学实验情境,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反应以一种直观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学考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学生既可以感受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又可以探究氯气的各个性质,尤其是使鲜花黯然失色,还可以制备生活中的漂白粉。种种必然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参与性,这样这节课定是兴趣盎然的,这节课的效率自然是高效的。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师语言、巧设实验等方式直接动机被充分激发之后,还要给予强化。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感受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都会使学生的动机演化为持久的学习情感。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又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钟 萍.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点滴体会[J].考试周刊,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