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20:3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轮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
2.以《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要求以及《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指导纲要》(目前未到,参考13年纲要)。
二、复习目标
通过一轮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为新科学习做好补漏;为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三、时间安排
1-8周(2月17日——4月8日)进步之旅四之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复习重点
1、课内古诗词默写和鉴赏。
2、课内文言文。
3、字词、文学常识。
4、名著阅读部分。
5、综合性学习部分。
6、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7、写作训练。
五、基本思路
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临界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纲要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老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特别是作文训练,不能因为进入复习就被忽视。而是要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3、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本轮复习主要是走教材,所以带领学生从复习教材内容做起。复习时先讲后练侧重于练。讲,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字词,二是综合性学习里的相关知识点,三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四是文学名著和常识。练,侧重让学生通过课堂回答和书面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4、多面辅、多反馈、多落实、多跟踪,确保实现目标。
六、具体做法:
1.重点字词
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过关训练,查漏补缺,每册用一课时左右时间。
2.文言文
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他们背诵、默写,做到人人过关并在知识巩固中总结文言知识,适当拓展课外文言文训练。课时以各册课本文言文篇目多少而定。
文言文是一轮复习的重头戏,拟订以专题的形式,这样有利于二轮的复习。
3、古诗词
古诗词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和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强化识记、理解、背诵、默写。默写的内容主要是诗词中重点句子、名句和重要句子、名句的赏析。诗句的默写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
诗句的赏析要告诉同学们赏析的方法并辅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每册辅以竞赛性过关测试。赏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诗句所体现的内容画面、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体现的思想感情„„
4、名著专题
主要依据《纲要》中指定的篇目,以提纲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以擂台赛的形式激励学生主动掌握。
5. 现代文阅读训练
先要引导学生俯下身子把学习新课时所学知识、技巧消化吸收——认真看课堂笔记。
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篇2
关键词:高考;化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63-02
随着高考第一轮复习工作的结束,二轮复习将接踵而至。尽管这个阶段时间较紧(约两个月左右),但对学生应考能力的提升仍具有很大的作用。结合具体的教学进度可参考以下建议进行复习。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数
中学化学的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高考的依据就是《考试大纲》。每年三月份,一年一度的《考试大纲》及配套《考试说明》就会与师生见面,它反映了命题的内容、特点和方向,必须认真研究。研读考纲,不但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而且可以从微观上细心推敲对众多考点的不同要求,分清哪些内容只要一般理解,哪些内容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又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复习中,要结合课本及复习资料,对照《考试大纲》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理一遍,既要横向串联,又要纵向并联。对《考试说明》中部分示范性的习题最好能要求学生认真练习,然后老师再仔细讲解。尽管《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进行了规定或示范,但高考试题并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由于高考试题容量有限,不可能涉及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中只有以“按《考试大纲》进行全面的复习”的不变应对“高考考试内容”的万变才是最可行的方法。
二、注重双基,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
从历年高考所考内容来看,高考所涉足的主干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几种重要有机物及其性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及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具体来讲包括三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反应)、三大理论(结构理论、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抓住了主干知识,就等于控制了化学学科的主要得分点。离开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任何有关提高考生能力的方法都是徒劳的。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应以以上几个专题为主线,结合《考试大纲》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近几年,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的特点启示我们,高考复习一定要降低难度,构建知识网络,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考纲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那些在考纲中要求层次较高的知识点,理所应当是复习的重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改变观念,筛选侧重能力考核的例题、习题,精讲精练
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决不可否认典型习题在巩固学科知识、训练解题思路与方法、提高实践与应用能力中的作用。但是过于迷恋做题、陷入茫茫题海、为题海所困往往只是低级的重复。做题的原则在精而不在多。做题要重视建立化学思想和解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一是审题,全面挖掘题示信息,抓要点;二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推理,深入严密思考;三是表达准确、规范整洁,避免出现书写上的低级失误,从而造成会做却没能得分的结果。在复习中要树立“让教师下海,让学生上岸”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在复习中要接触、拥有最大量的资料,通过精心研究、分析、比较、筛选,把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推荐给学生,并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近几年的经典的高考试题,要陈题新做,或将曾经练习过的试题再进行变形、分解、重组等等,进行在加工、再利用,尤其是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特别值得重视。试题讲解应注重方法,归纳技巧,培养锻炼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另外近年来高考化学试卷中对计算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值得重视。
四、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一直是化学试题中的重点考查内容,而且分值较高、相对难度大并有很好的区分度。从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的编制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对考生的实验能力要求较高。对实验的复习,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选择仪器和药品,合理设计实验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在实验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认真的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正确的解释和评价。对实验的复习可分步进行:
1.对每一个课堂实验再回忆一遍,部分重点实验有必要重做一次,加深印象。做实验时,不能仅仅会“照方抓药”,还要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对每一个实验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有了坚实的功底在遇到创新实验题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2.掌握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用途和相关演示实验,明确这些化学仪器的作用与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
3.领会教材中的每个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并会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与此同时带着相关的问题思考,如能否用其他方法或装置完成该实验或类似的其它实验等等。
4.培养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这方面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比较高的能力层次,平时的复习中要多训练,通过一些有代表性试题的练习,写写实验方案,训练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篇3
[论文关键词]学习支持 艺术设计 学习平台 深交互
当今是一个数字原住民进入高校,教育成为互为师生的时代。英国开放大学科诺尔教授指出开放的社交媒体以及社会性网络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学生和教师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掌控开放的资源和工具,未来几年数字化学习将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如何利用开放的资源和工具,并使其发挥最佳的效用。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需要开放的视角、探索的热情、创造的激情,而在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学习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对停留在Web1.0时代的网络学习现状提出了质疑:首先,基于网络的有效学习很少发生,资源的有用性和可得性常常受到质疑。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并不支持开放的学习探索,没有体现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特点,难以满足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需求。其次,为教学者设计的数字化环境缺乏“为学习而设计”的理念和工具。再次,尽管交互常被认为重要且必不可少,但多年的网络学习中,仍限于非实时的论坛答疑,缺乏及时、便捷、沟通无障碍的交互,我们称之为深交互。Web2.0这一新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创造共用”。个人创造内容,个体集聚内容,开放建构的理念为我们设计新一代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了思路。在学习平台的设计架构中,从以信息为中心转而为以信息背后的学生为核心,着重围绕个体的需求来构建个人化的网络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对资源支持及技术支持提出了共建、集聚、分享等需求,设计对作品的大量关注又带来直观、便捷的深交互要求。由此,学习平台的设计必须呼应师生对学习支持、学习服务的期盼。我们认为应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师生创造共用,采用Web2.0环境的社交网络为师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促进网上的有效学习。
一、学习资源支持服务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的《2010教育技术规划》在学习领域构建了“技术支持的21世纪学习模型”。该学习模型分析学习可建立于学习社区、专业及权威性资源或社会网络之上。资源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应摒弃为教而建的思路,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所有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标准化概念及能力的基础,即共同的学习经验之上,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的、基于小组的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以学习支持为导向的学习资源应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为满足学习的可选择及不同的学习进度和习惯,资源需要标准化和组件化。模块型的组件架构资源的组织利于个性化的学习。同时,资源的结构能够兼容、吸纳多种标准的资源,便于扩充和共享。其次,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要求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艺术设计类的学习资源更要求体现思维的碰撞,开放包容的创意。学习平台应为学习者提供创造共建共用的环境。再次,学习支持服务还对泛在的、微格的资源提出了需求。21世纪学习模型充分证实Web2.0时代学习社区和社交网络是互相交织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能在线,也可以离线。同时学习的泛化还激活了大量微格资源,资源的容量呈现细小、碎片化的趋势。最后,不同的学习情景对资源提出了不同类别的多样需求。通常的学习平台对个人学习情景的学习支持服务有较充分的研究,而缺乏对协作学习等群体学习的支持服务进行研究。要适应协作学习情景构建资源,必须考虑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分析,重视技术的潜在作用。
二、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支持和助学支持
传统的课程导学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概况介绍、教学计划描述、学习要求提出等,忽视导学作为吸引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第一眼球的作用,忽视激发学生好奇的兴趣、探索潜能的作用,忽视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及最新应用等最鲜活内容对学习的强有力支持。同时,传统的导学在交互方式上也仍限于非实时的留言、论坛等,显得单调而低效。我们认为在目前优秀的视频公开课等优质资源渗透进入学习者学习背景的环境下,导学应给予学生更多相关学习内容的背景资源、最新研究、延伸阅读、实际应用及存在问题等多媒体资讯,把前人的智慧、当前的研究以及现实的状态予以传递。可以采纳深交互的视频会议形式的网上讨论和线下的面授辅导相结合模式开展学习活动。交流的通畅、实时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冲动。
助学服务的关键是时效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的助学服务,有两类应予以特别关注:一是学生在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应用上时及完成过程性作业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帮助;二是参加学习活动时发表观点、见解,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响应和分析,以获得答案或产生成就感。深交互,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给予学习者发展个性和协作探索的自由空间。
三、激励促学为目的的管理支持
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当前的大学生“90后”正是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但同时专业学习的目标常常在几乎无限连通的网路中迷失,信息的过载使学习的效率低下。由此,促学服务对于落实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平台上学习管理的功能设计对激励促学的支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各种功能和工具意在支持学习绩效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促学服务利用学习平台的管理模块了解、追踪、分析和报告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当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时,激励、奖赏的反馈传达到学习者,让学习者在情感上获得成就感,释放了他们“竞赛”“表演”等欲望;当学习活动进行迟滞时,催促、提醒、警告等反馈传达到学习者,激发这些学习者群体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加快进度,提高效率。
四、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
在以上“以生为本”学习支持服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依照面向学习设计的软件系统设计理念,搭建了内嵌社交网络学习协作系统的以共建、集聚、分享为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平台面向艺术设计专业,重点构建面向视觉艺术专业学习设计的支持资源。以底层资源库为基础,设计了智能化的学习工具,如推送资源、智能检索、链接呈现等;学习平台加强了社交化的技术支持,如微博关注、主题维基、交互图形、视频会话、协作系统等;在接入学习点上,基于目前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学习平台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的接入学习。
学习平台的资源支持实现了标准化组件化。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需要不同起点的、不同级别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习者的水平差异和天赋高低更突出。适应这种需求,以相对独立的信息模块作为资源组件,以主题或专题串联各模块,同时设计一定的学习线索供学生选择。面向学习的平台功能设计还将常用的答疑、典型教师示范、作品评点等以热字方式链接弹出,将过程作业、主题拓展等操练性资源嵌入相关线索中,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可选择的所有类型的资源。
学习平台的资源支持细分了多种学习情景。对于小组研讨性学习创作情景,资源支持可细分为任务描述、学习指南、主题研讨、作品呈现及评点等栏目,技术支持则关注会话互动、评论、留言、展览及反馈等功能点;对于边做边学(做中学)的情景,资源支持将重点转为操作示范、操作指南、指导、作品呈现和评点,技术支持的形式也变化为视频点播、评价、答疑、求助和反馈;当学习已进入基于工作的学习情景时,资源支持更要关注岗位说明、行业标准、流程、指导、作品呈现和评点,技术支持随之以视频点播、评价、答疑、求助、会话互动和项目呈现等形式跟进。
学习平台体现了深交互的社交化。平台设计中内嵌了社交网络的学习协作系统。这一设计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用、集聚分享,另一方面使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助学成为可能。首先,平台设计了主题维基模块。学生在维基中建立主题,完善知识,共同构建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库,并通过标签等工具将资源结构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主题的讨论、互评价、案例分析、创意的表达等都是鲜活的学习资源,体现了学习的路径和经验,这些“活”的资源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共建的资源同时也是为所有学习者所用,而这种“共用”又是智能的。体现在学习资源的智能推荐和智能搜索的相关运用。用语义网络和本体技术来构建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资源中知识和主题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富有联系的。当学生在一个知识点遇到疑问,系统可以推荐相关的内容供他学习。这样发散的、拓展的资源链接尤其适合艺术设计领域的学习。其次,平台内嵌微博关注,可关注校内实名的同学,也可链接外部。旨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贡献性、创造性,集聚资源、分享创意、展示自我,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环境转移到充满友情、拥有广阔的展示自我空间的学习空间。嵌入的社交网络的关注、分享等功能可以快速传递创作思维,开展头脑风暴,更分享创意过程的草图、素材。线上线下的交流使小组创作更为便捷。再次,学习平台设计了交互图形、视频会话等模块实现无障碍的交互。学生及教师都可以在“交互白板”上对图形标注、圈点、评阅,实现便利的“图形讨论”。可视化的交互更能让学习者得到及时的反馈,并获得认同感。
篇4
2012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大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它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因为实践场地、活动载体、教育观念和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对社会实践课重视不足,开不出社会实践课,有的仅把课程放在室内,使社会实践课和社会脱节,失去了社会实践课的真正意义。
湖州中学“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创始于1997年,已坚持开展了17年。我们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和培训一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志愿者学生。同时,通过《湖州日报》和《湖州晚报》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和灾区亲属子女。每年结对帮教250户左右的家庭。学生的家教服务以功课补习、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指导为主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累积,我校在开展“义务家教”活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我省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我校的品牌活动“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模式,进行课程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
一、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美国教育学家于20世纪下半期,在体验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演化和发展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学习、社会服务与体验反思的全新课程模式――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并成功地将其普及到各级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据调查,全美有32%的公立中小学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其中高中占到了近一半;参与过服务学习活动的中小学生总数达到1200万。
服务学习包含三个要素,即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和体验反思。学生首先在校内接受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接下来的服务作好准备。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的需要,到社区开展相应的服务学习项目,获取第一手的实践体验。最后,学生对从服务中获得的直接体验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和思考,通过反思,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升华。服务学习把抽象乏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能增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反思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它不仅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同时也注重结构化反思。服务学习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以服务为主,而服务学习则将服务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力求通过服务来促进学习,经过学习来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在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受益者主要是接受服务的一方,而在服务学习中,学生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不仅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能得到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二、“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
学生通过参加“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也获得与服务相关的认识,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获得道德成长的机会,对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正是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根本所在,符合“服务学习”理论的定位。
“义务家教”活动的课程化,能确保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地学习和思考。“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规划可以参考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小学服务课程模式,如图1。这个模式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调研、计划和准备、实施服务活动、反思、展示与评估。它们彼此相连,循环互通,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模式的核心部分包括了社区需要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核心,一方面是社区的需要,许多家庭迫切需要我校优秀学生的课业辅导和兴趣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即培养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开展,可以遵循这个模式的五个步骤有序实施。调研阶段,在校内宣传发动,招募志愿者学生,了解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和热情。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计划准备阶段,制订开展“义务家教”服务的详细计划,明确具体要求。同时开展相关的课程学习,为他们顺利开展家教服务作好准备。实施服务阶段,学生具体上门为结对家庭提供家教服务的阶段。一方面学生们认真细致地备课,耐心全面地讲解;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走访和调查,帮助学生调整和适应。反思阶段,学生回顾整个服务过程,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之处,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展示和评估阶段,结对家庭对学生的服务给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开展自评;班级开展展示交流活动,大家一起分享活动开展期间的苦与乐,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收获;学校也会开展评比表彰,选拔先进,表彰优秀,树立典型。
在将“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服务学习课程时,也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既然是一门课程,就应该设置和重视“课程学习”的环节。然而,“义务家教”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有其特殊性。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以和家教服务有关的知识内容为主,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讲解练习等;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样与小朋友交流沟通,怎样与家长交流,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身心所具备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等;社交礼仪方面的一些要素,如怎样做到礼貌待人,怎样恰当得体地穿着打扮等。
篇5
《喜宴》讲述的是远在台湾的父母赶赴美国参加儿子婚礼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影片男主角伟同在纽约定居十年,事业有成,与男友赛门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而远在台北父母的一次次逼婚,使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怎料父母想赴美亲眼见证儿子成家。无奈,伟同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 “假结婚”。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
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冲突问题,在复杂的电影情节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本文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为基础,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唤醒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探讨如何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碰撞、冲突问题。
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在电影《喜宴》中的体现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用五个文化维度来进行描述和比较。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非确定性、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汤新煌,2006.08),它们对分析文化冲突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电影《喜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各种差异,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一个有效架构。
1、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霍夫斯塔德在《文化与组织:思维的软件》一书中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定义为:“在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松散,人人各自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相反,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人们从一出生开始就与强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内部集团结合在一起, 而这种内部集团又对这些忠诚的成员提供终生的保护。”(Hofstede, 1991: 51)
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的国家,强调群体和谐、个人与集体联系紧密,这一思维方式直接体现在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上。中国人在婚姻中重家庭而轻爱情,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的事情,婚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为家族这个“集体”延续香火,传承子嗣。影片中,伟同的父亲始终盼望着伟同能娶妻生子,使自己早日抱上孙子,于是影片中出现了父亲虽然因重病住院却仍念叨着要伟同娶妻生子的场景。为了帮助父亲实现愿望,为了完成自己传宗接代的任务,伟同决定与葳葳结婚。伟同深爱赛门,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取悦父母,伟同还是选择了与葳葳结婚。而西方人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以及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所以他们极其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片中伟同的同,美国人赛门,一个人在纽约生活,父母并未对他的私生活过多管束,赛门的生活基本与家庭这个“集体”是分离的,所以赛门能够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没有太多的顾忌。赛门选择同性恋生活实质就是遵循了西方自由恋爱和爱情至上的观念,仅仅是满足身心需要,而没有对于后代的顾虑,这是个人主义的重要表现。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不同还体现在中西方对待婚礼的不同态度上。西方婚礼不强调婚礼的隆重性,仅仅是一种证明婚姻合法的手段,在宗教和法律面前的宣誓以示对感情的认真、忠诚。中国人在婚礼问题上则特别强调隆重性、仪式性,并且将这种隆重性与婚姻的稳定和幸福挂钩。影片中,伟同和葳葳原本打算以美国的公证结婚来敷衍了事,但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影片中母亲说:“结婚是一辈子一次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心目中婚礼的意义――通过庞大隆重的仪式来强调婚姻的稳定性。并且由于见证人(宾客)多,还有婚姻双方大量的聘礼、嫁妆,以及“不能丢面子”的思想观念,也成为对婚姻长久性的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了隆重的婚礼,离婚、不幸福不稳定的婚姻就成了一种罪孽、反面的存在。这些无一不是对集体主义的体现。而婚礼上,伟同的中国朋友和亲戚起哄,罚酒、闹洞房等行为让外国人瞠目结舌,他们觉的这简直是疯狂至极,不可理喻。西方以尊重个体为出发点,而东方却是以尊重整体牺牲个人为宗旨的。闹洞房就是牺牲了新郎新娘的个人意志而取悦于整体意志的集中表现。
2、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霍夫斯塔德提出的第二个文化差异维度是权利距离。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霍氏的权利距离指的正是人们对权力在社会中不平等的分配状态所能接受的程度(彭世勇,2004.01)。具体地说,“权力距离是指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中),掌握权力较少的那部分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衡这一现象能够接受的程度。”(Hofstede, 1991:28)霍氏的研究表明,在权力距离不同的国家中,人们的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礼”和“上下等级”,要求人们对权利、地位、身份(以及辈分、等级、年龄等)比自己高的人必须要保持尊敬和礼貌。中国人注重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西方国家则提倡人人平等,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影片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餐厅老板几十年后仍然不改对伟同父亲的称呼,一朝为上级,一生为上级。另外,伟同也以其管理人员的身份,经常拿工资威胁下属。在家里,其父是一家之主,每次吃饭大家都要等他先动筷子品尝饭菜。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与距离。
3、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行为、情况或是前景有着不同的认识。霍夫斯塔德认为,“所谓不确定性回避就是文化成员对于不确定的或是未知的情况所感觉到的恐慌程度。这种不确定性给人们造成的恐慌表现为精神紧张或期盼未来的可预见性。”(Hofstede,1991: 113) 具体表现就是文化成员对于成文和不成文规则的需要。
笔者认为,片中中美两国人对同性恋的不同态度,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美国是由不同民族构成的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到达北美大陆后还始终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和处事方式,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使美国文化丰富多彩、兼容并蓄,所以美国人在对待新事物上就显得要开放、主动,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行为接受程度很高。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同性恋,但总体上他们能尊重同性恋者的选择,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在某种程度上能得到保护,所以,同性恋现象在美国人看来就没有那么奇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历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自给自足,与外界交流少,再加上封建礼教对人民正常生活的束缚以及中国人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行为接受程度较低,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是接受不了同性恋这一较新的事物的。所以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大多对同性恋者持怀疑、鄙视的态度,同性恋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片中中美两国人对同性恋的不同态度,深刻地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行为、情况或是前景有着不同的认识。
4、男性主义(Masculinity)和女性主义(Femininity)。
根据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社会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指的是,不同文化的成员有不同的性别意识;不同文化的成员对性别角色有不同的认识。霍氏认为,在男性化社会中,性别角色十分明确,即男性成员应该自信、坚毅,重物质上的成功,女性成员则应该谦虚、温柔,注重生活质量;相反,在女性化的社会中,性别角色常常发生重叠,即男女都应该谦虚、温柔,而且注重生活质量。
男性度与女性度,也称为“刚柔性”,即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对于男性文化社会而言,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男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对于金钱的索取,执着而坦然;而女性社会的文化成员则强调生活的质量、服务、关心他人和养育后代。(宋雯,2009.06)中国不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男人由于其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使他们从小的时候就受到长大之后要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这样的教育。而女人们自小被灌输的思想当中,更多的是教育其如何做一个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依照性别角色进行家庭分工是家庭模型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家庭模型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Samovar,2009:62)。中国传统的大男人和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女人只能在家里做家务事,一切要听从丈夫的,不能有自己的选择。片中伟同的母亲一生的职业都是全职太太,在心理上,更是把丈夫和儿子做为一生的事业,这一切都反映出中国式男性主义主导的社会。
篇6
关键词:生物;备考;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74-01
2011年的高考早已结束,2012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作为生物学科教研组长,以及11年高考高三生物学科带头人,我觉得有必要把去年高三备考工作进行一下总结,首先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反思,另外也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介绍给新的高三年级生物组,希望对他们的生物备考工作能有所帮助。
1.备考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合理备考,提高效率)
1.1 制定高考复习计划,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 制定高考复习计划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有三个:一是教材,二是考纲,三是高考试题。刚步入高三的时候,我们就组织本组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与09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并预测2010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备考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做心里有底,避免了复习计划的盲目性,加强了复习的针对性。
1.2 分析学生存在问题,针对学生存在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学科备考。我们分析学生存在以下问题,①基本知识落实不佳:②提炼信息能力不够;③科学思维尚未到位;④语言组织表达不清;⑤实验能力极度欠缺。
所以在复习中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针对性复习。
(1)回归课本,强化基础:(错别字、方程式、结论性语言)
在复习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学过≠知道――知道≠会了――会了≠对了――对了≠得分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注意到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的薄弱,所以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学中,该记的知识让学生记,该背的知识一定让学生背会,力争学生的基础过关。
(2)强化能力,信息转化:基于高考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命题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2010年高考很可能出现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绘图、画曲线、列表格等考查形式 ,所以在复习中加大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3)强化弱点,排查演练:进行针对性训练,并进行跟踪训练,尤其在高三后半段,每一次考试结束后,都要出一套跟踪训练,强化学生弱点,争取做到真正掌握。
(4)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科学、技术、社会(STS)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出并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进行设问的。例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产品、环境问题、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和端粒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目前正在流行的危害人们健康的相关疾病,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毒、禽流感等,都可成为问题的切入点。而根据这些背景设置的命题,往往是一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又融合各科知识的综合题 (实际联系理论 )。我们在复习中把这些热点问题融入到相应的知识体系中。
(5)选做真题,提升能力: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高考真题难度适中,设问角度巧妙,运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因而高考真题是所有试题中质量最高的,认真分析、演练近几年来的高考生物试卷,这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做法。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有助于学生摸准生物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并可从中发现复习过程中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地调整补弱。通过研究高考试题,还可以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做题时,从高考试题中体会高考命题思路,即“如何考”;从参考答案中体会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即“如何答”。整个一轮复习我们采用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本资料,让学生做了大量高考试题,使他们对高考题有了清楚地认识,既提高了分析、思维能力,又使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6)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把实验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首先是一门实验学科,引起学生的高度认识。在二轮复习中用二周的时间复习生物专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备考中的不足和教训:
(1)一轮复习拖的时间有点长,使得二、三轮复习比较仓促,不够系统。
(2)计划有时执行得不够到位,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时完成计划。
(3)新课标研究不够
(4)课堂缺少新意,满堂灌为主,还应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让自己的课变的色、香、味俱全
(5)考试大纲研究不够透彻
3.给基础年级的建议:
(1)及早研究考纲和高考题(全国卷、宁夏卷、海南卷、辽宁卷)
(2)尽快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复习中严格按计划进行,一轮复习尽快结束,力争在2月中旬结束,最晚二月底。
(3)精选习题,精编试卷,让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考试都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练习的目的
(4)加大对新课标的研究力度,把新课标的一些知识灌输的平常的教学中
(5)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外出学习赶早不赶晚
(6)力争建立和谐备课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共同搞好本年级教学
(7)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备考工作服务(学科网资源、高频考点、试题调研)
篇7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1、第一轮 基础知识回顾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回归课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知识点扫描为主夯实基础。回归课本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研究了课标和考纲后,将课本中重要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主要是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注重基础词汇、词组、常用句型和主要语法点等知识,并通过配套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2、第二轮 语法及专项复习阶段
本阶段将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对已学语法知识的遗忘和混淆,本着中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使学生从零散的语法知识过渡到系统的归纳和掌握上,使语法知识更加条理化,扎扎实实搞好语法知识的复习。在这一阶段,我们计划按考纲要求的语法项目,由易到难,对各个语法点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梳理,结合近几年河北的中考题加以训练。在复习语法过程中,复习几个语法内容后,进行一次小测。找出学生仍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加以补缺。
3、第三轮 专题复习阶段
本轮复习,主要目的是针对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通过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并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有了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可以通过模拟的中考试卷让学生更加熟悉中考题型,为真正的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4.第四轮 中考模拟训练
在第一、二、三轮复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训练,以学生为主,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查漏补缺。通过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彻底消除学生的模糊意识、强化考点。让学生互相阅卷、开展讨论,不懂的或不清楚的问题再由老师最后定夺、加深印象。
模拟训练是考前大练兵,是中考前的热身训练阶段。运用一些模拟题,模拟考试时间、考场要求、答题方式及答题卡等,对学生进行应考、应试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实施计划的具体方法
1、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在用好复习学案的同时,还要根据每课时的复习内容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复习讲学稿。
2、我们学校对于中考复习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即“归纳——讲——练复习模式”,实践证明它是科学和有效的。
首先,充分做好第一个“归纳”。这个归纳是在课前完成的,其目的是回顾、梳理和强化旧知。老师一般会将该部分的所有考点,依据考试说明进行拉网式整理,力求不遗忘任何一个考点。题目一般以中低档题为主,也就是说每一位同学都能顺利完成。我的作法是将有关考点的词、句结合起来,让学生每天完成十三个包含当天复习的重点词与语法的汉译英句子。
其次,把握好“讲”的环节。有了前面的“练”,同学们对该部分的知识点、考点和知识网络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课堂上老师要做的便是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深化和提高。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答案,学生检查,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努力跟随教师,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规律。
最后,做好巩固关。最后一个“练”是对“讲”的补充和强化。教师一般再次通过对模糊知识点的训练,使学生把教师讲的东西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一步非常重要,学生当时在课堂听会的知识,和自己真正掌握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最后一个“练”绝不能放松,否则会功亏一篑的。
篇8
【关键词】初三;数学;考前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三数学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而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应用能力。如何扎实抓好初三复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便砖引玉。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计划
制定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计划,是搞好初三数学复习的关键。制定复习计划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且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计划实施的效果不断改进复习方法。一般复习计划要经过3轮复习,如全面复习、专项复习和针对性补缺补差复习。第一轮全面复习,以课本为基础,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记牢所有的公式、定理,掌握解各类试题的基本方法。这阶段一定要以课本为中心,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加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总结方法,查缺补漏,学习集中在难点、重点、热点的内容上,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对各类题型进行专题复习,如“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熟悉、适应各类题型。第三轮复习主要是通过做模拟试题,检查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之处,进行补缺补差。在这一阶段中,重点针对中考进行适应性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训练答题速度、节奏、应试心理等方面的经验积累,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强得分能力。给学生模拟的试卷要有难度,批阅试卷要及时,是在批改完试卷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依据教材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
在进行总复习时,一定要立足教材,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网络。由知识的结构人手,将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引导学生对每个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点时,要注意对基础概念的总结,复习时还要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人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整体脉络进行归类总结。如初三下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有数,又有形,都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三、选择典型试题归纳解题方法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选择典型试题,分析试题中的条件和方法,可以“以点带面”,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前,“题海战术”的普遍现象还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热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其实很多复习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可以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很多,如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复习时可以采用多种题型进行变换,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四、联系生活强化数学方法的应用
由于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所以我们要立足于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思维水平,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关注身边的社会实际,社会热点,学习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理解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物,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深圳市南山区中考试题第23题,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A)计时制:0.05元/分:(B)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分。1.请你分别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每月应付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上网的时间为20小时,你认为采取那种方式较合算?本题是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分析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电话拨号入网收费问题。
总之,在初三数学的复习中,要依据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注意解题的多样性,重视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要关注社会强化应用,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程连松.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初三数学复习,池州师专学报.2005.10
篇9
>>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探讨 浅谈高三后期复习的策略 高三后期英语复习的几点建议 浅谈高三后期物理复习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的注意点 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三物理复习建议 高三化学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复习的策略探析 高三物理复习的策略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的尝试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现状与后期复习建议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浅淡高三后期物理复习方法和增分策略探讨 浅谈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学习策略及建议 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之我见 浅谈高三物理后期复习方法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冲刺的几点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的建议 高三物理后期复习策略的建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笔者相信,只要在后期复习中师生密切配合,巧抓实干,定会取得巨大进步,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物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55-01
高三复习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情况整个高三阶段都是复习时间。高三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为单元复习,时间:为上年9月至次年3月中旬,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时间为次年 3月下旬至4月底,第三轮复习为综合复习,时间为次年5月。高三后期复习通常指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该阶段是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的查漏补缺的重要过程,因即将面临高考,学生普遍感觉时间紧任务重,且刚完成第一轮复习,学生身心较为疲惫,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体策略
激励斗志,坚定信心;回归教材,夯实双基;考点同顾,防止遗漏;错题重温,避免再犯;强化重点,关注热点;定时训练,提高能力;规范解题,减少失分;自丰复习,强化落实。
二、复习建议
l、激发学生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心
经过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学生均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但对于知识的熟练应用以及较难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做综合训练时感觉时间紧且准确率不够理想。因而会造成学生对自己第一轮的复习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动摇学生后期复习信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第一轮的复习效果进行正确评价以及对后期的复习方向进行准确把握,树立学生自信心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应在后期复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及时指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短期内能取得明显成效)并协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另外,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督促也尤为重要。学生到后期身心疲惫,体能已到达极限,难免会出现懈怠等状况,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督促非常重要,课堂和学生的作业必须强化督促,学生作业最好全批全改,随时提醒学生。
2、指导学生制定后期自主复习计划
后期复习的主体在于学生,而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差异较大,学生应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制订后期自主复习计划,重点在于知识的查漏补缺和能力的提升,强化重点、难点、热点知识的掌握,提高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的解题和得分能力,同时学生应结合高考考点,以便在制定复习计划时遗漏考点,另外在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短期内效果要好,避免得不偿失。这些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教师要加强督促落实。
3、回归教材,夯实双基,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应统一安排课堂或自习时问让学生回归教材,可将高考考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考点阅读、理解教材,形成知识网络,犹其是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注重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注意结合考点回顾典型、重点题型。强化知识的记忆,比如记忆内容较多的章节,如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分子动理论、气体性质、电场、磁场、光学、原子物理等。同时不可忽视实验和阅读材料。
4、巧设专题,分类强化
专题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强化,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重点、难点、热点、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因此教师在专题的选择上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既要针对重点、难点、热点、典型题型、重点题型、常规题型,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不需要面面俱到,且难度一定要适中,切忌一味拔高难度,同时要注意控制专题个数和时间,讲、练、评有效结合,注重让学生动手,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和点拨。例如可设置以下专题:选择题专题、实验专题(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动力学问题专题、天体运动专题、动量、功和能专题、电磁感应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专题。
5、适度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教师应精选习题,切忌题海战术,练习题应以常规题型、典型题型、重点题型、知识的综合应用等为主;可充分涉及信息题,如与奥运体育项目相关的问题。(如接力、跳水、滑板等),新能源问题(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核能的安全利用等),航天科技问题(如神舟飞船、登月工程等);注重一题多变,陈题翻新等。教师应视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适度评讲,评讲时应侧重解题思路的形成、解题方法的归纳,题型的类比和延伸、解题技巧的把握,规范解题的示范等。
6、规范解题,强化技巧,巧抓得分点
后期复习一定要强化学生规范解题能力,强化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能力,强化解题技巧、巧抓得分点的能力,强化审题能力,运算准确度的能力,规避低级失误能力。如解选择题应先通读题干和所有选项,充分运用分析法,临界分析法、假设法、图像法、优选法、逆向思维法、赋值法、排除法、相生相克选项法。论述题应强化过程分析,状态分析,关系式建立,不确定时可采用模糊答题技巧。版面设计最好一分为二。强化过程量的准确计算,避免因计算失误而功亏一篑,浪费时间。培养审题能力应注重关键条件的梳理,排除干扰因素。同时记忆性知识拿捏不准时应相信第一印象,尽量避免仓促更改答案。
7、强化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得分
篇10
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关于中考化学复习发表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理解《课标》,研读《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化学学科的中考是初中化学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对初中毕业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是否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考核。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从而把握复习的量和度,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超标、拔高、拓展,防止对因超标内容和强化习题而干扰复习和误导学生复习。
二、制定复习计划,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
中考复习时间及精力有限,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根据全体学生的情况确定复习计划,然后引导每位学生根据教师的复习计划,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自我复习计划。计划应包括复习轮次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复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复习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了计划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循序渐进,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充分提高复习的效果。
各阶段和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开始就要在时间上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忌头松尾紧。一般情况下,在下学期三月份新课基本上就结束了,到了初三下学期四月份就开始转入全面复习,大体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教材,抓章节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分类划片复习,也就是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提高能力。
三、合理使用学习辅导资料
中考复习中可用于练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使用好资料可使复习效果更上一层楼。但近年来市场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泛滥成灾,有些资料东搬西抄,试题的信度、效度都很差。所以在总复习时千万不可见书就买、见题就做,以避免因针对性不强而导致徒劳无功、事与愿违。因此对学生每一轮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选择的配套资料和练习要有利于巩固双基,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要针对中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形成能力的关键点;要具有典型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体现课改精神。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施爱于教学中,应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分层辅导。教师要不断充电,转变教学理念,爱岗敬业,用高尚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喜欢你,他的化学就学得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练结合,多练、精练、巧练。教师的讲应该做到:①讲得要精。按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②讲得恰到好处。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练习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③要指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练,指练的数量而言;精练,指练的质量而言,练的题目要精选,要有成效,做过的题要真正弄懂,练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在层次上逐步提高;巧练,就是要练习从不同角度解题,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五、做好三轮复习
1. 在复习前期突出知识专题复习
知识专题的复习在知识点罗列的同时复习,突出中考中常考常见的知识点,以专题形式直击中考目标,同时强化部分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我所用的知识专题是相对农村中学比较薄弱的一种形式。如生化知识的综合,理化知识的综合复习;实验知识的复习,包括常用基本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制取,实验设计,方法原理,常规步骤,以及变量控制和语言描述等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造性发挥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如火灾与自救,水污染、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及其保护,铁制品的防锈,汽油、酒精等含水的鉴别,农药、化肥的日常施用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较难的知识点,弥补农村初中在化学实验方面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欠缺。
2. 在复习中后期主要用来形成知识系统,解决知识系统化的问题
在复习的中后期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强化记忆和专题介绍掌握较多的知识点,这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将全书按照不同的角度整合成不同的知识系统。按常规教学分类,可以将知识分为:①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一般结合知识点罗列,同时进行);②元素及其化合物;③化学计算;④化学实验。特别是用表格法、图示法能形象地将知识做成系统图,以便学生记忆和检查。在此过程中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析自我知识结构促进学习,唤起学习记忆,促进学生学习反思,结合教师提供的知识图,归纳旧知识,内化新知识,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个性知识结构。
3. 在复习后期解决强化练习问题
知识点掌握了,并不代表学生会运用这个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理科,练习的多与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做题熟练程度,熟能生巧。只有多练,才能从中掌握解题的奥妙之处。当然,这里的强化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多练是指教师需要精选题目,一般每类知识专题类型的题目选取四五道小题就可以了。着重是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万变不离其宗”。再加上学校模拟,教师模拟和学生自己的模拟资料,差不多就能够完成多练的要求了。特别是在比较正规的月考、模拟等考试中要精讲试卷,充分发挥模拟的强化功能和示范功能,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因为学生对正规考试的分数还是比较重视的,对试卷上的题目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抓住此时心理特征,通过精讲,解决学生心里知道但写不出来的毛病,或者词不达意、表述不清的毛病,或者解题步骤层次不清、答题规范性的毛病,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所巩固,提高综合素质,适应中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