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2 04:5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建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由于目前医院已经签约了多家集团化的下属医院,包括9家二级医院、6家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以第一附属医院为管理控制顶层,多家二级医院为医疗服务中层,多家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卫生健康基层的集团化布局。我们希望通过组建集团化医院,能够加强与远城区社区的紧密化合作,积极探索城乡医疗融合发展的模式,强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托管工作,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落实,并且扩大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最终建立一个智慧的集团化医院,为区域内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打造一个智慧型的集团化医院,首先在于创造医院间的新型医疗协同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借助一些新技术,例如云计算与大数据,将以往单个医院的信息技术推向平台化,让集团医院内部的资源可以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形成一个资源池,让所有的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还有社区医院都可以使用,并对患者展开统一的服务。其理念就是各级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服务。为此,医院计划建设一个统一的医疗集团信息化平台,接入所有的下属机构。
在集团化医院的战略中,最基本的就是全集团化医院的高度协同,在协同的基础上开展移动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优化就诊流程。并且要建立一种新的运营管控模式,可以实现整个集团化人才物紧密的、集中的管控,最终实现决策与管理的精细化。
要在医院集团内部实现医疗协同,首先需要实现双向转诊,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双向转诊使得在集团内部就可以实时看到患者的转诊情况,并且可实现上下级医院的医生预约,优化了集团医院就诊流程,加强了内部的管理。第二步要实现检验协同和诊断协同,通过把集团内一些使用频率比较低的设备统一放到临建中心,或者在社区做检查检验后将结果拿到大医院做诊断,在提高了社区诊疗水平的同时,避免了资源浪费。这一全过程是可以实时追踪的,方便了集团医院的管理。第三步就是要实现统一预约,将所有资源统一起来管理,并且提供像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等预约方式。第四步就是实现预缴金通存通用,对于医院来说,有利于财务的统一管理,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在集团医院任何一家医院充值缴费后,在其他医药机构都可以通用。最后我们要实现的是掌上医院和微信平台,让患者在手机上可以进行医疗服务过程的整个操作。
篇2
让学生学会应用,逐步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知识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应用过程。其中知识的迁移是学以致用的关键,是连接学与用的桥梁。因此,化学复习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迁移分为正迁移与逆迁移。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流畅而序的迁移能力,避免思维的盲目性,快速实现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多举一些诱发学生迁移的例题,以思考题为主,培养他们的迁移惯性,让他们自觉、自发、自主的迁移;2)多给一些信息给予题,让学生通过现场自学所得信息,培养学生迁移的灵敏性,让他们准确、快速实现迁移;3)要求学生学会把解题所得,包括解题方法、解题经验、解题规律,逆迁贮存。这对备考的学生十分关键,也是让学生走出题海的有效的办法。
在再读课本中培养自学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用好课本意义十分重大:1)书本所列知识就是考试的“纲”,以书为本,不会离纲走题;2)复习中重温课本,可以拾遗补缺,温习课本就是对过去教与学疏漏进行补堵;3)阅读课本,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选择,不仅复习了旧知,又使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在复习教学中,一定要以课本为本,特别是第一轮复习,要按教材编排顺序一章一章过关,绝不能脱离课本而进行所谓的系统或归类。要求学生配合复习内容对课本进行2~3次的认真研读,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学生认真阅读高中试验修订本教材。
在解题中培养自学能力
化学信息题是考查考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题型。综合考试题中的材料题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对考生自学能力要求更高。学生临场最大程度地发挥,解答好材料题,平时必须进行针对性训练,即通过进行信息题的集中训练,达到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有针对性选择一些思考容量大、有价值、信息给予形式多样的信息题,进行先练后评的训练。特别要介绍自学信息材料和以不同表述形式的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突出自学的有效性与迁移的准确性。还应注意:此举不是检测,而是以信息题为载体进行自学能力培养训练。注重的首先是自学效果。另外,在平时的单元测验中,也要注重对信息题进行训练与考查。
有针对性地进行以自学能力培养为内容的训练
除了在解题中培养自学能力之外,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内容的训练也十分必要。为了节省时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关系到当前人类生活、生存、生命的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西部开发问题等科普读物、学术论文论著为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师精心编制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思考题进行阅读,有目的地训练自学能力及与自学能力有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为当前综合考试之所需,也是学生将来求生的看家本领。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面临选择,学生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判断时,教师或同伴已经告诉了结果,不仅是对学生选择权利的剥夺,也容易使学生失去选择的信心,产生依赖性。因此,复习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与空间,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与判断。如在设问时不要过早地给出结果,要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与教学气氛,让每个人都能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选择。
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
选择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有关。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或不全面,就会在做出选择时难以判断。因此,提高选择能力的根本是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以课本为本,以考试说明为纲,对基础知识进行扎扎实实地、疏而不漏地、有计划地系统复习,特别要强化第一轮复习的复习效果。当然,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注重学生选择能力培养,其意义远不在提高考生的解答能力,而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全面提高考生的选择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考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突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篇3
关键词:服务贸易专业人才技术创新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最重要的课题是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金融、保险、咨询、IT服务、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我国服务贸易则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文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视角讨论服务贸易关键性要素的优化路径相关问题,以期为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又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要靠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效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该理论通过研究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一个国家可以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诸多因素,认为国家和国家环境是支撑企业和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一个国家在某一行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基本要素包括: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及行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两个辅助要素是指机遇与政府。据此波特提出了“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
波特是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就是“钻石模型”。在波特看来,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因此,“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这四个因素也是本文所基于的一个立脚点。
二、关于“钻石模型”修正的理论综述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是在归纳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虽然其重视分析国内要素的培育,但是并没有考虑跨国经济的影响,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有许多专家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得“钻石模型”具有更强、更广泛的解释力,如能更好地解释小国、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
Cartwright构建了多因素钻石模型,在保留波特钻石模型中6大要素的基础上,增添了5个新的海外变量:海外要素创造能力、与在海外环境中的相关的和支持性产业的联系、满足海外顾客需求的途径、海外市场的竞争以及该产业在多大程度上有面向国际的目标和结构。他认为这一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小国经济、出口依赖工业国和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Dunning等引入了“跨国经营”这一要素。认为跨国公司在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可以获得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等,带动本国产业的发展,对本国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本国企业要注重从跨国公司中学习技术、注重通过技术的积累来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
RugmanandMoon等构建了一般化“双钻石模型”,这一模型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不仅来源于国内钻石,也来源于国际钻石。
AnilNail和Zeller等将政府作为第5个关键因素引入,发现土耳其重点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核心作用,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学者乔东逊也提出,“人力要素”是推动韩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基于我国服务贸易实际的“钻石模型”修正
通过对上述“钻石模型”修正的研究成果的回顾很容易发现,不同的专家在考虑一国产业竞争力时考虑的重点有所不同,如果能结合一国的具体国情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特定的因素引入模型,则能更好地指导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培育。通过多年的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正视竞争力提升所面临的特定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技术与高层次人才,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但需求层次低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在运用“钻石模型”研究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时,要充分考虑跨国经济的影响,重视技术创新,重视高层次人才与政府的作用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跨国公司、国际环境两个要素,并将专业人才从要素禀赋中提出,作为一个专门的重要要素列出,将政府从辅助要素调整到基本要素中,从而形成了由两个关键要素、五个基本要素与两个辅助要素相结合的新的多要素模型。专业人才是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动机,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得以维持的基本保障,因此,专业人才与技术创新构成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四、服务贸易关键性要素质量优化路径
在现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服务贸易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影响服务贸易的各项要素质量,尤其是要做好专业人才与技术创新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优化。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服务业发展的智力资源支持
现代服务业以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为显著特征,其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拥有普通技能的人才,更加需要高素质、高技能、有先进理念、敢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队伍,就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养、引进与留住相结合。
1.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贸易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基地,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业务开展,加强企业内部培训,通过学校、社会与企业多层次、全方位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在人才培养中,重点要做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调查,突出解决当前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各类各层次培训跟踪调查,确保培训的知识与技能是服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避免形式主义。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的留学人员回国鼓励机制,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熟悉现代服务业管理的留学人才,尤其是金融、保险、信息、商务中介等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带动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服务业管理的高层次外国专家,聘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讲学任教及工作任职等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国创业、发展,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服务业人才出国留学、进修,接受国外系统服务理论与技能的培训,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拓宽与海外交流合作渠道。外国语在服务贸易中非常重要,尤其是服务外包中的语音服务、咨询服务等,加强基础外语教育,让更多外国人来我国旅游、度假、工作,让更多人能“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多语言应用国家,这将对于我国未来服务贸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紧完善与人事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等,建立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确立高层次人才的核心与主体地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增强对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做到“人才培养得出,引得进,留得住”,彻底解决服务贸易人才短缺问题。
(二)促进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与服务贸易良性循环
汪琦(2006)对美国服务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演变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美国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获取和维持其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而贸易竞争优势的获得又对进一步技术创新形成动力和压力机制,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市场条件,形成互动性良性循环。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制定服务贸易创新体系时,将服务贸易技术创新置于战略发展的高度。
其次,加大对服务贸易技术研发的投入,优化投资比例。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技投入增长率应同步于或略高于服务贸易增长率。投入方向上,既要重视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投入,又要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同时攻关若干重大专项,既确保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与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第四,强化微观主体的技术创新积极机制,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制,激励创新,并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激励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个激励自主创新的微观机制。
第五,促进外商投资向更高技术领域发展,吸引世界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进入,引导服务业产业集聚,鼓励内资服务企业嵌入其产业链,鼓励员工流动,充分扩大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服务贸易技术进步。
第六,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新型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
第七,畅通科技转化渠道,提高科技转化率。深化科技体制转化改革,把科技市场与市场改革联系起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与外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篇4
一、考题大概
纵观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的江苏化学卷,“化学平衡”的考题均涉及到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速率”、“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还考查了学生对“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想完成好这道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有深刻的理解.
二、考题呈现
例1(2013江苏卷・15)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的反应:CO(g)+H2O(g)CO2(g)+H2(g),其中正向为放热反应.现提供三个完全相同的容积为2 L的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Ⅰ、Ⅱ、Ⅲ进行如下操作:在I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O和H2O,在Ⅱ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O2 和H2,在Ⅲ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2 mol的 CO和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试分析达到平衡时,下列正确的为( ).
A.容器Ⅰ、Ⅱ中有相同的正反应速率
B.容器Ⅰ、Ⅲ中反应有相同的平衡常数
C.容器Ⅰ比容器Ⅱ中的CO 的物质的量多
D.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加容器Ⅱ中CO2 的转化率小于1
解析本题答案是CD, 在Ⅰ容器中充入了1 mol的CO和H2O,在Ⅱ容器中充入了1mol的CO2和H2,刚开始Ⅰ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最大,Ⅱ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为零,达到平衡时,Ⅰ容器中的温度要>700℃,Ⅱ容器中的温度要700℃,Ⅱ容器的温度要
例2(2012江苏卷・14)有一容积为2.0 L恒容密闭容器,当温度为T时,向其中充入1.0 mol PCl5,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PCl5(g)PCl3(g)+Cl2(g)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测定,其中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仅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11 mol・L-1,则反应的ΔH
B.前50 s,反应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C.在相同的温度下,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Cl2、0.20 mol PCl3和1. 0 mol PCl5,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在相同的温度下,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2.0 mol 的PCl3 和Cl2,则反应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
解析仅升高温度,则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n(PCl3)=0.22 mol,由此可见仅升高温度平衡会朝着正向移动,因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0,A错误;前50 s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PCl3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并非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所以B错误;在相同的温度下,在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Cl2、0.20 mol PCl3和1.0 mol PCl5,为了搞清楚平衡移动的方向,应先求平衡常数K的值(为0.025),再求出浓度商(Qc)为0.02,因为K>Qc,可以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对于D选择支应从等效平衡的角度进行思考,建立与原平衡完全等效的模型,接着再将容器两倍关系压缩成原容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PCl3的转化率应>80%,D错误.
三、复习建议――把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一种特定状态,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与过程有关,当改变影响平衡的某一个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且可以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篇5
[关键词]演化博弈;政府采购;寻租;监管
[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06-02
1 政府采购的寻租行为
政府采购是相对于个人采购、家庭采购、企业采购或团体采购而言的一种采购管理制度。虽然自《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我国政府采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不够,尤其是监管体制不健全;政府采购的法定监管部门目前还没有把对政府采购的检查纳入日常工作,政府采购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并未形成全程式的监管。政府采购本是政府利用权力管理社会经济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权利委托人即纳税人的信息不充分、监管部门检查困难等原因,政府采购在实施中难免有权力的寻租。本文研究的寻租是指供应商以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租金即非生产性利润的行为。
2 政府采购寻租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与稳定性分析
2.1 演化博弈及均衡点稳定性
演化博弈是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经济学家已经运用该方法在社会习惯、规范、制度或体制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解释其形成过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把博弈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研究了一群有限理性的个体重复进行某个博弈时,系统整体的行动、规则或策略的分布特征。博弈双方收益矩阵复制动态是演化博弈分析的机制之一,以2×2对称博弈为例,博弈双方的收益见表1。
2.2 模型假设及分析
供应商的行为策略有两种:寻租,不寻租;监管部门也有两种行为策略:检查,不检查。当监管部门选择检查时,若发现供应商有寻租行为,就要对其进行惩罚,但是监管部门也要为检查付出一定的成本,包括来自检查缺失造成的上级部门对其的处罚损失,当然这种成本可以通过上级部门的投入和奖励来补偿。供应商和检查部门的博弈的支付矩阵见表2。
参考文献:
[1]穆森.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2008(5).
[2]李春玲,孔祥利.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9(1).
[3]计国君,张茹秀.基于演化博弈的生态供应链采购管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0(1).
篇6
关键词: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集约化建设
集约化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技术为现代室内无线通信线路较为复杂的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法,这种新型技术方法将不同运营商诸多无线通信网路进行统一,使得这些网络可以在室内统一进行工作,这样既解决了线路重新建设的问题,同时减轻了施工人员安装线路的工作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线路布置和合作方法[1]。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避免线路相互之间的干扰,合理地利用系统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
1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现状分析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在建立初期,室内信号主要是通过室外宏站进行解决,因为前期技术不成熟,通过室外信号接收器建立,对室内各个角落信号管理并不及时,造成信号受到阻碍[2]。并且,无线信号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建筑物干扰,用户使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室外宏站的建立已经不能满足技术需要,因此就出现室内无线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对信号不稳定情况进行改进。室内覆盖主要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信号引入到所需区域,保证用户需要。室内覆盖建设均由各运营商独立投资建设,这样就造成各个运营商都需要进行线路的接入,来满足每个运营商不同的需要,容易造成室内管线资源紧张情况。而且,因为各家无线移动通信运营商竞争日益激烈,建设成本也进一步增加,对于运营商来讲进行资源整合对自身成本减少具有重要意义,运营商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成本进行节约。
2无线通信系统间干扰分类
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集约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信号干扰,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到无线通信信号使用稳定性和效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接收机在接收信号过程中如果遇到信号干扰情况,会造成信道内接收信号灵敏度受到影响。而如果干扰信号落到信道外侧,就会出现接收机外部接收信号阻塞,对信号整体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干扰信号在信道内侧和信道外侧都会对无线通信系统带来一定影响。如图1所示,A系统发射的正常信号可能会对B系统带来信道内的接收迟缓和信道外信息迟滞。同时,A系统发射的带外辐射信号可能会落入到B系统信道内,出现同频率干扰,使得B系统出现感觉失灵,因此需要将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干扰类型进行研究。
2.1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主要是指一个信号系统发出信号虽然是处于另一个系统接受频率以外,但是系统频率是变动的,并不是维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这样一旦出现两个系统频率一致的情况,就会使另一个系统信号接收出现饱和,不能接收到有效信号信息,造成信号中断或者是不稳定,对信号使用质量造成影响[3]。
2.2互调干扰
频率信号是变动的,不同的频率信号通过同一个非线性器件时,会出现频率变动并形成一种全新频率信号,这个信号如果与某一无线接收机信号频率相同,就会被接收,但是这种信号并不能正常使用,对接收机的接受灵敏度产生影响,对信号造成一定的干扰。
2.3其他因素干扰
系统自带发射信号设备发射的带外信号落在另外系统使用频段内也是会造成一定干扰,使得系统接收器出现失灵状况。集约化信息管理中,每一个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有具有自身特殊频段,但是这个频段是上下波动的,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变动,这个频段如果和另外一个频段出现重复,接收器就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使得接收器接受信号受到干扰,对无线信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线路集约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将干扰因素进行考虑,保证进行集约化设计过程中不同运营商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使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集约化建设方案研究
3.1准确确定天线位置
多网合一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确定天线位置,布线灵活并引入合适的信源位置,预留出未来可能引入其他线路的空间,在室内留出剩余空间,如图2所示,在室内布线过程中为一些基本可能用到的信号源留出使用空间,并按照合理的布线将天线位置预留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将空间进行合理控制,增加可使用空间。
3.2降低干扰源
降低干扰源的方式较多,在使用之前需要将一些基本的受干扰信息进行调查,找出容易受到干扰的位置和频率,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在方法选择中可以使用空间隔离方式,将容易相互干扰的频率进行空间加固,将其进行隔离;每个系统具有自身的频点,相互之间较为相近的频点容易产生干扰,因此可以将相似频点进行调整;在线路中加入滤波器也是较好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一些干扰信号直接过滤,提升信号稳定性。当然这些技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但是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抗干扰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对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集约化建设提供较大的技术支持[4]。
4结语
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集约化建设在资源和技术节约上具有较大作用,尽最大的努力将资源进行整合,虽然在整合过程中会遇到信号干扰等技术性问题,但是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麻烦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集约化建设,在以后室内无线移动通信集约化建设中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虞良生 单位: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于常庆.高层楼宇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5.
[2]陈枫元.基于载波池技术的GSM网络室内分布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4.
篇7
一、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国家规定各级政府每年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等方面的制约,哈尔滨市级文化事业投入不及财政支出的0.6%。
2.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欠缺,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市图书馆、群艺馆场所面积、基础设施等硬件未达国家标准。
3.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农村的服务较为薄弱。2014年,市级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资金中县(市)仅为市区的18.6%,哈尔滨市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95个,大多分布在市区,50%以上在主城区,通河、木兰、延寿和巴彦等县均没有。
4.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人才匮乏。有的街道、乡镇文化站编制不足,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基层文化工作者新老交替,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5.社会化程度不高,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不广泛。公共文化服栈本靠各级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没被调动起来。
二、 对策建议
1.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制定。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要求,明确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编制近、中、远期规划,结合各地市情制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大文化和民生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按比例增长机制,将公共文化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年文化支出增幅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幅,力争接近、达到国家标准。将群众文化活动经费、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村与社区文化活动室管理经费、文物维修和博物馆管理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
3.完善基础设施,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新建、扩建和修缮进度,依据国家要求,及时补充更新馆藏,使硬、软件设施达到国家标准,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水准的服务。扶持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发展,通过召开创作会、举办培训班、组织演出等培育团队和骨干。
4.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农民与市民享受同样服务。加大对市级文艺团体下乡公益演出服务购买力度和对农村民间文化艺术创作的扶持力度。县(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应实行标准化建设,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达到300O;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面积达到100O。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完善出版物补充更新。
篇8
一、试题综评
1.总体特点
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注重对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联系社会生产生活。
2.选择题特点
(1)内容基础:考查内容为化学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内容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适当兼顾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基础实验和简单计算等。
(2)结构稳定: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电化学基础、实验基础、电解质溶液等为必考考点。
3.必考题特点
必考大题均考实验综合、无机综合、反应原理综合。三道题设问层次性强,由易到难,整体综合性都比较大,体现能力立意,信息呈现多样化,如表格、图片、坐标系等,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试题选用素材真实、新颖,很多素材直接源于化工生产、真实实验室制备等,详见下表。
4.选考题特点
选做题总体稳定,设问固定,整体比较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时通过元素推断为切入点,有时以新材料直接切入,有机化学基础都以流程+信息的形式呈现。通过这两个模块的主干知识,考查自学能力、迁移能力等,两道题的难度逐年趋同。
二、对2017年高考复习教学的建议
1.突出基础,强化技能
近年高考试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一些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特别是高考肯定会考查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记忆。学生普遍存在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技能出问题了,解决问题就是强化技能训练。
2.重视教材,动手实验
大纲和教材是根本,老师要引导学生勤翻课本,多翻课本,课本不但涵盖了考试全部内容,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挖深挖透,精耕细作,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课本中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的内容往往也是高考重要的素材。
化学实验的题目可以全面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化学学科所需的多种能力。做好化学实验的复习,有一点是很有效的,那就是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体验体验,可以选取经典的实验进行学生实验,不会占用很多时间,效果又很好。
3.要用核心化学观念引领元素化合物的复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和基础,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的载体。新课程高考对元素化合物的考查已经从单纯考知识变为考方法、考应用,建议用核心化学观念引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物质的性质观,“性质观”是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性质的丰富性、多面性、规律性、特殊性等,且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
(2)元素观,“元素观”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多样化的,组成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构成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根本原因。
(3)分类观,“分类观”是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要让学生用分类的思想去学习某一种物质或某个反应。
篇9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体现与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以文化文物部门为主,包括公共图书馆网络、群众文化网络和博物馆网络。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无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县级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如何,又将如何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1.1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其构建需要多方的参与。根据国情,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即: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就各个主体的职能而言,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监督者;后三者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部门、产品提供者与实施者。其中现阶段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和延伸,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仍然是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的文化事业单位,它们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生产者。由此可见,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构成角度看,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生产者,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坚力量之一。
1.2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基础设施”
尽管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表述各异,但其应具有的基本职能应是统一的。作为文化权利的重要保障机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平性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所有大众都有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要保障上述公民文化权利,体现公平性的特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具有以下的职能:(1)保存人类的文化成果和遗产;(2)能对公众平等传播和提供最新的文化科技成果;(3)具有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机制,提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或平台以及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渠道;(4)提供利于公民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机制。简而言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上述职能的实现为农村社会提供一种传承、传播文化的机制,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文化创造的空间。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由县级财政拨款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文化信息、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文化欣赏与娱乐消遣的职能及其倡导的平等性与公益性的特征,与上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特征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各项职能的重要力量,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者之一,它为保存人类的文化成果和遗产提供机制和场所;为传播和提供最新的文化科技成果提供平台;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提供空间;为文化教育和培训提供“第二课堂”,由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看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基础设施”。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当前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日渐完善,但在农村文化建设依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主要文化事业单位针对农村的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所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很多地方根本就不存在。在广大农村,不仅缺少农民在劳动之余就近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也缺乏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活动内容,更谈不上创造文化的氛围和环境。由于县级财政紧张,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各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等主要文化服务部门针对农村的文化服务活动主要是组织文艺演出和送图书下乡等。农民了解和获取文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和广播。作为主要的文化信息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和优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日渐突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3、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基础设施”。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它直接面向来自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广大读者。其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和城乡地区的群众,农村人口又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建立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基础、知识支撑和精神支柱。
根据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的基本情况,同时针对农村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应是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集文化信息搜集和整理、文化信息传播、建立业务辅导站、建立流动书库、开展灵活多样的送书下乡等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文化信息搜集整理
各县级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文献资源,通过与省、市图书馆以及其它相关机构合作的形式,与他们的重要文献数据库建立资源共享,实现文化信息搜集整理,建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管理平台,其中侧重于涉农资源的数字加工和网上资源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涉农数字资源。
3.2文化信息传播
通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快捷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并以此为桥梁和纽带,通过读者信箱、咨询窗口等形式,解答农民朋友的各类提问,并及时反馈给用户,让图书馆信息专家与广大农民之间有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沟通平台,便于帮助和指导广大农民朋友。
3.3建立业务辅导站
对于乡镇馆和村级图书室,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与其建立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业务辅导,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普及农民文化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职能作用,让广大农民受益。
3.4建立流动书库
对于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可以设立财政专项经费,由图书馆负责统一采购、编目,建立农村流动书库,在基层设流通点进行流,通,一定时间进行轮换,每个点的流通量年增加,这不失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种较好的模式。
3.5开展灵活多样的送书下乡活动
对边远山区以及居民比较分散的地区,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将农牧民需要的图书或各种致富信息及进送到田间地头,送到他们的手中,利用五一、六一、国庆节等节假日,将图书送到学校、厂矿、企业等场所,推广科普知识,丰富文化生活。
与单一图书馆对农村的文化服务相比,这种基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实现了资源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管理平台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时由于这种体系只需要对一个数据库进行维护,因此节约了建设和维护成本,减少了工作,并增强了文化服务的时效性和全面性。(2)服务具有针对性。在该体系中,各乡镇馆可以借助共享平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到的文化服务体系,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文化信息,增加了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了文化信息的利用价值。(3)服务具有广度和深度。由于该体系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个平台,增加了为农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图书与情报,2008(1)
[2]李少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及其功能分析[J],社科纵横,2007(2)
[3]刘志勇,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通讯,2007(1)
篇10
2012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大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它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因为实践场地、活动载体、教育观念和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对社会实践课重视不足,开不出社会实践课,有的仅把课程放在室内,使社会实践课和社会脱节,失去了社会实践课的真正意义。
湖州中学“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创始于1997年,已坚持开展了17年。我们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和培训一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志愿者学生。同时,通过《湖州日报》和《湖州晚报》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和灾区亲属子女。每年结对帮教250户左右的家庭。学生的家教服务以功课补习、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指导为主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累积,我校在开展“义务家教”活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我省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我校的品牌活动“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模式,进行课程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
一、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美国教育学家于20世纪下半期,在体验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演化和发展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学习、社会服务与体验反思的全新课程模式――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并成功地将其普及到各级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据调查,全美有32%的公立中小学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其中高中占到了近一半;参与过服务学习活动的中小学生总数达到1200万。
服务学习包含三个要素,即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和体验反思。学生首先在校内接受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接下来的服务作好准备。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的需要,到社区开展相应的服务学习项目,获取第一手的实践体验。最后,学生对从服务中获得的直接体验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和思考,通过反思,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升华。服务学习把抽象乏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能增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反思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它不仅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同时也注重结构化反思。服务学习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以服务为主,而服务学习则将服务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力求通过服务来促进学习,经过学习来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在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受益者主要是接受服务的一方,而在服务学习中,学生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不仅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能得到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二、“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
学生通过参加“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也获得与服务相关的认识,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获得道德成长的机会,对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正是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根本所在,符合“服务学习”理论的定位。
“义务家教”活动的课程化,能确保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地学习和思考。“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规划可以参考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小学服务课程模式,如图1。这个模式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调研、计划和准备、实施服务活动、反思、展示与评估。它们彼此相连,循环互通,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模式的核心部分包括了社区需要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核心,一方面是社区的需要,许多家庭迫切需要我校优秀学生的课业辅导和兴趣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即培养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开展,可以遵循这个模式的五个步骤有序实施。调研阶段,在校内宣传发动,招募志愿者学生,了解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和热情。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计划准备阶段,制订开展“义务家教”服务的详细计划,明确具体要求。同时开展相关的课程学习,为他们顺利开展家教服务作好准备。实施服务阶段,学生具体上门为结对家庭提供家教服务的阶段。一方面学生们认真细致地备课,耐心全面地讲解;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走访和调查,帮助学生调整和适应。反思阶段,学生回顾整个服务过程,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之处,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展示和评估阶段,结对家庭对学生的服务给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开展自评;班级开展展示交流活动,大家一起分享活动开展期间的苦与乐,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收获;学校也会开展评比表彰,选拔先进,表彰优秀,树立典型。
在将“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服务学习课程时,也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既然是一门课程,就应该设置和重视“课程学习”的环节。然而,“义务家教”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有其特殊性。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以和家教服务有关的知识内容为主,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讲解练习等;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样与小朋友交流沟通,怎样与家长交流,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身心所具备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等;社交礼仪方面的一些要素,如怎样做到礼貌待人,怎样恰当得体地穿着打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