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15: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合理安排时间复习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每一遍复习都有侧重点
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27-02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很多试题都是来自历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更加贴近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是否能很好地解读历史。针对这些新变化,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一、新课改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据统计,近些年的高考试题,纯记忆性的题越来越少,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多。比如,2012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史论结合,不能空发议论,第12题考查北宋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必须掌握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第29(2)、35(1)和(2)、36(2)、37题要求考生举例或结合史实进行说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些题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关的背景,却不能找到准确答案。学生必须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在答题时跳出教材,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另外,越来越注重以材料为背景进行答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比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非选择题全是材料题,选择题基本全是依据材料进行选择,还增加了看图题,这就加大了历史复习的难度,相比较而言,高考历史复习资料较为落后,跟不上高考变化的节奏,“题海战术”已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和复习。
二、新课改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提高历史教师的责任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高中历史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态度,明确自身的责任,对学生、教育负责,一方面要做好分内之事,创新批改试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会丢分,从而有效弥补缺漏,而不是满纸红色记号,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周密的复习计划、有效的复习方法,并将历史高考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于提高复习效果有重要作用。教师的亲和态度和责任心能感染到每一个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和考试特点,指定学生阅读一些历史著作,比如,《世界史纲》、《全球通史》,以及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著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93年》等。或者提取一些材料,依据教材知识来设计大量问题,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于复习时间紧迫,这就要求教师精选阅读材料,可以每天选取一段名著材料,复印成小条发给学生,并附加一问题,让学生随时阅读,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解读水平。比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这段话中的“旧工业”指的什么?旧工业的衰落与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
3.将前沿学术性的历史观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多查阅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著作,了解最新的历史学术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加工、评价,再介绍给学生。比如,唯物史观的最新发展、文明史观等一些新史学观,对这些观点的主要特点和主张分条讲述,并进行一定的训练。还要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最新观点进行灌输,比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结合李学勤先生的《走出疑古时代》,与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辩”派相结合,分析不同派别大师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进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全面看待已有的学术成果。这些新观点的融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其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历史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
4.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事件相结合。历史不等于是呆板、陈旧的东西,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事件有效结合起来,赋予历史学科以时代性。比如,2012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比较重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第35题从肯尼迪对和平的认识作为切入点,把学生导入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第36题围绕推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问题来设计,正值100周年。因此,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将历史学科特点与现实特征结合起来。
5.学生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以一周为单元制定复习计划,保证每天都有十分钟的时间回顾复习过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学会看教材、错题、练习,在看书时要集中精力,根据自己的习惯将教材中每一课的知识点依照背景、原因、目的、意义、性质、内容等板块进行系统化,并做相应的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看书要做到全面、详细、准确,还要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历史学习的情趣。对于出现的错题,要有针对性地总结反思,归纳出自己出错的原因,从而在以后的做题中避免出现同样情况。
总之,历史是文科生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要充分了解新课改下高考历史的题型特点,改变传统的题海复习方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将历史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高考历史复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必闩.高考历史复习思路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篇3
(一)高考情况
本届高三是大纲版教材的最后一次高考,高考命题必然要保持稳定,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同时,又必然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为后年的新课程高考作些铺垫,实现平稳过渡。
(二)学生情况
学生在分科后虽进行了一年的学习,但整个高二年级是学生最辛苦的一年,学科众多,历史学科课时相对不足,历史教学基本上是易内容,浅训练,散结构。面对选拔性高考,学生普遍性地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既不全面又不牢固,知识网络体系凌乱;主干知识模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差;概念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知识时序错乱,先后不分;审题不仔细,遗漏条件;思路不清晰,跳跃太大;表达不完整,挂一漏万;叙述欠准确,错误百出;书写不规范,杂乱无章等,无论知识、能力还是解题技巧都非常欠缺的,这为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二、明确三轮复习思路
(一)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形成骨架
第一轮复习时要做的事有很多,面对一大堆复习资料,学生根本不知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那就是基础。近几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分值增大,但若没有牢固掌握主干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技能和技巧不会发生变化。“死去才能活来”。所以,在复习时应帮助学生掌握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这也是考纲和高考的主要要求。
1.地位: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
2.目标:全面、细致、系统、扎实。
3.策略:紧扣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
(二)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形成网络
第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辅之以热点问题,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专题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题划分不科学,大而空;
(2)流于重复教学,只将相关知识进行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3)过多注重教师讲解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
(4)搞“题海战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
(5)不能正确处理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抓了专题丢了课本”。
2.以新的史观统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认识。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近年,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我们可以用新史学观思路来梳理历史。
3.专题复习的应对措施:依托教材,整合知识,形成网络。
(三)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
1.主要任务:坚持“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
2.主要方法:高三复习迎考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时刻,对于选修历史科的考生来说,面对涵盖古今中外历史的教科书和众多复习材料,往往有不知从何下手之感。
(1)反复阅读:指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反复通读相关的复习材料是最基础的一步。
(2)进一步梳理:阅读是基础,下一步就要进行必要的梳理,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3)加强训练:解题训练要有针对性、计划性,讲究实效
三、寻求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
明确了三轮复习思路,还需要找到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
(一)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
(二)帮助学生处理好复习备考中的几个关系
1.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教材为主,课外为辅。
2.主干知识与边角知识的关系:突出主干,兼顾边角。
3.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关系:借鉴利用,取长补短。
4.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切忌片面,勾连教材。
5.训练数量与训练质量的关系:跳出题海,注重技巧
(三)复习备考教学中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1.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2.树立串联引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学科能力。
3.树立知识重组意识,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整合。
篇4
一、制定计划,科学把握全盘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通过高三这一年使政治成绩在高考中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将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三政治总复习都是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不仅政治备课组老师要统一制定一份复习计划,而且学生也要参照老师的计划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制定好个人的复习计划。政治学科高考复习都是按照三轮复习模式进行的,大体如下:第一轮复习(2011年9月—2012年1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2012年2月—2012年4月):采用知识专题的方式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力求让学生准确地理解,熟练地掌握;第三轮复习(2012年5月):集中复习时政热点。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考生丢分,尤其是选择题的丢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导致的。因此,在政治复习时,必须夯实基础,过好三关。
一是依纲据本,过好基础关,将教材读“厚”。《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它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又是向广大考生正式公布的“透明度”最大、最全面、最可信的命题“信息”,它明确告诉了哪些要考,哪些不考。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逐个落实进行过关,不能抱有侥幸或猜押心理考攻或放弃某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不能留下知识死角,也就是要把将教材读厚。
二是构建体系,过好联系关,将教材读“薄”。孤立、零散地对待知识,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在考试答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狭隘,挂一漏万,少点漏点的现象,造成大量失分。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应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网络,也就是把教材读薄。
三是记死知识,过好应用关,理论联系实际。在第二、三轮复习时,将基础知识与时事材料相结合。近年的政治高考试题往往以现实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材料,创设一些新情景、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学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时事材料,这样做对解答主观题是很有帮助的。分析是建立在课本知识基础上的,因为无论时事材料多新、形式多活,我们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支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三、突出特点,把握学科逻辑思维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而政治学科的四大模块又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如:《经济生活》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为主线,形成“消费与交换、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块,构建基本框架;《政治生活》以参与政治生活的各个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公民、政府、人大、政党、民族、国际社会”组成知识框架;《文化生活》遵循从文化的共性到个性的逻辑思维特点,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为线索组成知识框架。
四、强化训练,提升答题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考查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一直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进行适度的训练,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一、制定详细的备考措施和策略
(1)第一阶段为夯实基础,单元过关。我们深知双基知识在高考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技能技巧的应用,这个任务在高一和高二完成。所以在这一阶段,做到扫清每一个考点,突出重点、难点,不留任一个知识盲点。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重难点再现。经过高一高二,学生大体掌握了基础知识,此阶段我们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把复习过程设计成一个个不断提出问题、捕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有效地节省时间,提高复习效率。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一阶段的考试题一般要有一定题量的能力题,以便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水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集错本(总结本),把复习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下来,不断揣摸感悟。
(3)最后阶段梳理知识脉络,自行消化。这个阶段有些同学错误认为高考已成定局,不重视回归课本。所以我们进一步梳理高考考点,使知识网络化,指导学生适度做题,注意多看课本,并提出在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策略:答题速度的快慢节奏,字迹工整,先易后难等。
二、具体做到四抓四落实
(一)四抓
1.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1)怎么看书是学生学历史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我们重视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看书要看正文,看目录,看大事年表,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课本,弄清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章节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熟悉课本知识,历史概念,基本知识(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历史意义、影响、评价等。
(2)指导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地理解,根据考纲上所列知识点,抓好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3)指导学生多次的反复记忆。遗忘快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大的苦恼之一,这也符合学生记忆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反复的记忆,给学生制订固定的看书周期,不断的反复看书反复记忆。我们还注意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对联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要求学生根据记忆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巧记历史。
为了做好上述的工作,我们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看书计划,具体每天看什么,看哪一节内容,把这些内容给细化,这样学生就很有针对性。同时针对学生看的这部分内容,我们每周出一套试题进行检测,这种做法能够非常及时的巩固学生的这部分知识,同时也能反馈出学生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程度,方便我们老师做好备考工作。
2.抓历史学科立体网络构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网络构建不仅在第二轮复习中,应该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的始终。旧教材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不能适应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指导学生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脉络清晰,主干分明,纵横交错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如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中国清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注重历史事件的纵向联系,如中国古代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比较等。这些都使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学历史,培养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抓好课堂40分钟
特别到高三了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时间不够用,恨不能把时间掰开几瓣用。学生的复习时间分两块,一块是课堂时间,一块是课外时间,其中课堂时间占主要地位,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避免课堂垃圾,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高度重视上好每一节课,注重精讲多练,力争使每位学生收到最佳复习效果。
4.抓练习精选,答题规范,应试技巧
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搞题海战术,但是题目必须有针对性的做。做题的目的是巩固知识点和补缺补漏,是了解知识点的迁移和变形,训练各种题型的解法。我们挑选的题目大都是高考的典型题目,或者是好的模拟题。
复习的不同阶段编制不同的练习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轮复习阶段,按照复习进度的章节编制单元过关系列和高考考点背书提纲,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典型题好题我们还要求学生反复做,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升华能力。给学生概括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技巧与点拨,结合试题详细具体讲解。把握好每一次讲评,努力把每一次讲评都当成是一次答题技巧的传授和规范答题的示范。
(二)四落实
1.落实学生复习计划制订和实施
有效的学习必须是有序的和有计划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些学生有了计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半途而废,必须要老师及时的检查跟踪。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计划中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进行定量复习,具体到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天的复习的看书量、练习量以及在一定时间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 教师进行及时的跟踪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2.落实讲评和错题纠正
每次考试后,我们都进行认真批阅,仔细分析答题情况,有些特殊学生还进行面批。通过试卷批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出具体错题量,发现具体问题所在,统计能力题与知识题的失分比例,以及与以前考试的不同之处等,并设计出几道与错的比较多的试题内容、题型相仿的备用题,做到举一反三。
3.落实考点的掌握
如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考点的掌握情况呢,除了单元和专题测验、月考等重要的途径外,我们还通过默写、单纯的选择题训练、学生之间互相抽背等多样的方式,对考试说明上所列知识点进行拉网式的复习,做到不遗漏一个知识点。
4.落实培优补差计划,抓好临界生
抓好优等生、学习困难生和临界生都是整体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也符合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我们对优等生着重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和检查每一个阶段的复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作业面批。而学习困难生和临界生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学生是学习方法问题,有些是态度问题,有些是基础问题,有些是能力问题,我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个案的归因分析,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针对每个学生性格特征落实好帮教的对象、时间、方式、每个阶段的目标等,建立学生档案,每一次月考后跟踪指导,找出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突破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沟通在高三比什么都重要。
三、自编资料,精选练习题,精编测试题
一套很好的复习资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书商给我们拿过来了一堆资料让我们挑选,但是我们一本也没有看中,于是我们就决定高三的资料全部由我们自编,在暑假我们就研究近六年的高考题,选出经典的试题,最后编成一本由250多页的资料,在上半年年底我们又精心编撰了一本220多页的二轮复习资料,这本资料有将近30万字。当学生拿到这本书之后,感觉非常的实用,有一位同学这样说到,“有了这本书的帮助,我就能历史琐碎繁杂的历史知识给串起来了,解决了我很大的苦恼”。
篇6
一年一度的高考让许多师生深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付出甚多,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经历和所思所想,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第一,认真研究学情和《考试大纲》,精心制定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他们知识的薄弱环节,精心取舍,合理规划,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让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吃得下”;在研究学情的同时,还要认真地研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法定性文件,它既是试题形成的源头,又是试题形成的蓝本。《考试大纲》既然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就理应成为教师复习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备考的依据。在研究学情和考纲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精心制定历史高考的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应以章节为主组织复习,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复习,不留任何知识的死角,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复习时还应讲究方法和技巧,不能只是新课的简单重复,有的老师在复习两次时,对两次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简单的重复一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后学生该要掌握的知识还是没掌握。我曾于课后和教师交流,建议他们每次复习课设计一个中心问题如“为什么说第二次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行小组合作和探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概念,这样印象会更深刻,效果肯定不一样。第二轮复习应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不应再注意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如进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时,我们可以以2012年观点评述题引入复习专题,然后让学生了解高考考点,在夯实基础、落实双基的基础上,设计三大探究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影响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寻找救国道路的因素、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以及探索实践中给我们留下的启示。第三轮复习则主要是查漏补缺,进行必要的考题训练。
第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阵地,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关键所在。作为高三教师必须认真算好时间帐,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为此,教师课前应该精心做好教学准备,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法,尽量做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代讲、以练促讲,以练促学,切忌“满堂灌”,更不能“抱”着学生走,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动脑,真正做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和脑到,将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乐学、好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可都是经验之谈。下校调研时,有的教师经常对我抱怨,课堂上自己讲得好辛苦,有的问题讲了好多次,可学生还是记不住,有的学生甚至听都不听,在下面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之所以如此,就是老师没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更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专家已经论证以前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方式是一种最低效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理解探究得来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牢固掌握。
第三,精心选择习题,规范训练作答,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7
一、认真研究高考,准确把握高考动向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各科教学的方向和指导。每年高考总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只要高考还存在,研究高考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首先是研究前两年高考试卷,主要是广东、宁夏和江苏卷,从中解读课改区高考试题的难度和能力要求、高考试题的出法、问法和试题回答的要求等。其次是研究去年和今年的考试说明,解读考试说明中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能力、内容的变化中分析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等。
二、制订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星期的教学都要事先有个统筹安排,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就认真制订了系统、详密的复习计划和教学方案,统筹安排整个一年的教学任务、内容。当然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作出调整。比如,我们除制订学期计划外,还要不定期地召开高三年级组会,统一协调各科复习进度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每周召开一次备课组会探讨疑难问题和教学进度。
三、注重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培训方面,我们积极参加省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高三历史教学培训和研讨会,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奋战在高三教学第一线的同行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教学之余,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教学理论,积极听取教学方面的经验,借鉴同行的成功教学范例,在加强听课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教学的教学方式。
四、整合教材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拓展知识点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网络。通常的做法是,将同一模块内的专题重新整合,或者将同一版本内的不同模块之间内的专题重新整合。比如,将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人民版必修第一册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结合起来,就可以弥补专题八在知识完整性上的不足。让学生完整清晰地把握1848年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1949年中国终于取得的伟大胜利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这样一条完整的线索。在学生具备基本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拓展相关历史知识与史实,讲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求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把握由“知”到“识”的飞跃,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去挖掘。
五、了解学生情况,培养学生能力
不根据本校学生情况进行的教学肯定是空对空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由于现在所教高三不是我从高一一直带上来的,刚开始进行教学工作时就存在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了解较少、师生关系需要重新建立等一系列新问题。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坚持常规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情况,这将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滴三总复习是学生成绩提升空间最大的时期,当然也是学生最艰苦的时期,在各门学科压力都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需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表扬、多鼓励,绝不轻易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用心去关怀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知道不管有多么艰难,老师也不会放弃任何人,不管有多么辛苦,老师也会和他们并肩作战,从而让他们树立信心。
篇8
关键词:师生关系;基础知识;各种方式;小组合作;图片;知识联系
众所周知,高考已经成为人才选拔的最重要方式,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在高考的重压下,如何做好地理复习,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据调查显示,由于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点相对繁杂,内容多样,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都无法掌握要点,学生的复习质量不高,复习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高中地理复习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如何改变以往单一的复习模式,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从而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地理复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师是复习进程的主导者,学生是复习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是提升复习质量水平的关键。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利用业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复习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复习计划,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高中地理有别于其他学科,它不仅对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众所周知,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教学内容众多,其中既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地球地图、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和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环境等人文地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高考前的总复习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帮助他们掌握地理学习的要点,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式应用,从而提升地理复习的有效性。具体而言,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总复习之前一定要在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之前提升学生的地理基础水平,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基础知识摆在重要位置,做好基础教育。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对人教版地理教材中我国气候特点进行复习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只有在保证学生充分了解地理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才能使复习更具针对性,才能提升复习质量。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
据调查了解发现,很多高中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成绩不理想,复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中地理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味地沿袭以往的复习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只知道运用课本,从头到尾进行讲解,复习手段毫无创新可言。为了切实改变这一弊端,提升高中地理复习质量,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复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复习法
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就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就教师提出的复习问题进行探讨,并派代表回答问题的对策。
2.图片运用复习法
高中地理知识与图形、图片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地理图像就是指用图片和图像的形式来表达地理知识的方法。具体而言,地理图像就是指在地理教科书、资料文献中用来解释和呈现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特征的图片。它能够提升地理复习的直观性,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地理知识,将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化,进而提升复习效率的方法。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对人教版教材中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将图片引入其中,帮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世界农业的具体分布。
3.师生互换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保证两者良好沟通才能提升教学效率。采用师生互换教学法,能够加强师生彼此之间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教学的不易,从而在复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例如,本人在进行总复习的时候,就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充当小教师,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某学生在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就将GIS与GPS混淆在一起,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就可以指出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艰辛,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4.跨学科知识联系复习法
中学地理课涉及面很广,地理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近几年高考大综合考试,积极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教学中要做到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下面列举地理与物理学科横向的联系。例如,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发生偏向,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的时候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有了以上物理知识和地理知识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地理现象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体会生活中的地转偏向力。地球上做着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的空间形成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两边地区的气流要向赤道方向流动。如果没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以北应该是经常刮北风,赤道以南该经常刮南风,但是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发生了改变,赤道以北向右偏,形成了东北风,赤道以南向左偏,形成了东南风。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也很明显。
总而言之,由于高中地理复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化,使得很多学生无法掌握复习要点,复习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保证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复习模式,做好复习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复习,并坚持图像、分组、活动等复习方式的运用,从而提升地理复习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寒冬.2009年―2011年新课标文综卷人文地理试题的“能力立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9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个人的学习,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6、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7、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8、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9、复习策略
(1)每节课默写一个重点知识点。
(2)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全面知识点。
(3)周测的进行,月考加强。
(4)强化学生复习资料:《名导学师》的知识梳理。
(5)用时间讲析资料上的练习。
10、学情
(1)学生基础性较差,识记能力差,有许多知识点学了即忘。
(2)除了优生以外,其他学生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学习是不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也就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学生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师生之间学科交流较少。
11、学生获得知识情况
(3)中等生成绩都没有办法突破,其实许多中等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可能是复习是没有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只是被动的接受。
(4)差生成绩一样持平,基本上非选择题是空白卷。只是乱填选择题。许多知识点讲过几次都没有办法作对。
三、对复习的反思
1、复习时(主要梳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和记忆。不需要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中,由于对应的知识,刚刚呈现,只需要简单再现,因而思维层次较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复习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课前的默写、背书等这些在上届学生试验基础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能够坚持到高考的日子。
3、对学生没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别是优生的需求与不足。工作不够细,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没有真正细化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当中的缺点和方法。
4、教师本人作题量不够,以致作题的能力质量下降。因为题量不够,很难站在高考的高度进行复习。所以高三教师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模拟题的演练。
5、复习的针对性较差,往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可是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中没能作到因材施教,导致中等生、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6、复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与屯中教师的复习交流,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料,屯中教师刚好是我刚毕业时的师傅,没有和她的交流学习是今年复习的一大失误。但与海口一中教师黄选英老师的交流与沟通稍多些。
四、今后的高三复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针对性,追求有效性。教学追求有效性就必须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复习一个专题之前先提出教师自认为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给学生作答,从而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漏点,大部分学生无法做答则细讲,和引导。多数人能够作答则少讲,少练。
(2)运用电子表格做一张学生学习情况表。此表的构件有利于了解学生抚恤后还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表中的反映情况帮助学习补充不足的知识,掌握了则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如果这些工作做到位的话那么学生的基础打的是非常扎实了。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2、要注意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的衔接,从高一就要树立学习的思想意识,要对高一、二年级历史教师多听课交流,使他们所教的内容有目的性,兴趣性,平常高考教研分析要及时在科组内反馈,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3、自己也要多看书,多作题,提高作题的质量,特别是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作题的方法和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应付高考中的试题,高考中的题目不可能出现平常练过的试题,只能是相类似的题型,因此教师提高、掌握、探究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是今后任教高三历史的重要工作。
4、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如读一些史学著作,加强对古文的阅读,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5、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
6、注意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衔接和联系,加强与初中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构建自己史学横向、纵向体系。
7、每次月考测试必须增加题量达到高考的题量,以通过考试带练,以便早点适应高考试题。
8、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细到第几周复习到哪一课。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高一三历史的教学特点及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认真的进行会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
篇10
杨开乔:2013年,广东省高考在考试科目、投档方式等方面都延续了往年的做法,保持高考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在保持普通高考考试形式和招生方式基本稳定的同时,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以深化制度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探索本科院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2012年,我们选择了个别学校试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制度,采用以高考成绩为基础、平时成绩和学校测试相结合多元化的综合评价选拔方式(其中,高考成绩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1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面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为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机制做了有益的尝试,社会反映较好。今年,我们在认真总结完善这种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又选取了一些学校,扩大试验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深入开展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改革探索,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做法,为建立多样化的人才评价和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
二是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招生改革。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行了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生单独考试、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五年制高职班等多种形式的招生考试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我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招生院校、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招生办法进一步完善。参加我省高职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主要是我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中绝大多数高校在高考中都是“热门”院校,招生专业主要是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而定,目的是为我省培养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
记 者:异地高考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广东作为外来人口输入大省,在这方面将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哪些相应的对策?
杨开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就推进我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做好我省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的工作分三步实施:
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我省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我省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4年起,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具有我省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等职业学院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并可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6年起,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对不符合在我省报考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知》指出,自2014年起,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生办同意,可在我省借考,但须回到户籍所在省(市)参加录取。
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具体实施后,我省将依据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人数规模,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争取国家适当增加招生计划,既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又保障我省户籍考生高考录取比例不受影响。
记 者:2013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达到72万人之多,创了历史新高,而招生方面是否有增量指标,这些指标在各层次的招生中大体的比例如何?
杨开乔:在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总体下降的大背景下,今年我省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数达到72.7万人,比去年69.2万增加3.5万多人,增长5.1%,考生数量居全国第二。日前,全国各省市各高校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正进行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编制工作。教育部要求各省属高校招生计划跨省招生部分总量应不低于2012年,计划增量部分重点向河北、广东等省市倾斜。要求部属高校要考虑各省报名人数占全国报名数的比例及生源质量等因素,加大招生计划的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分省计划。因此,预计今年各批次院校(包括一本、二本院校)在我省的招生计划都会有适当的增加。
记 者:2013年高考即将进入倒计时了,在这冲刺阶段,请杨院长对广大考生作些备考指导,鼓舞考生的信心,让学生备考方向更加明确,基础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