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公司商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2:2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公司商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G•杰克•波罗格纳和罗伯特•J•林德奎斯特认为管理舞弊是由担负管理职责的职员从事的谎报公司或本单位业务水平的舞弊,其目的是从这类舞弊中寻求获得晋升、奖金或其他经济激励的地位象征的好处。他们将发生在企业内部的舞弊分为雇员舞弊和管理舞弊两类。管理舞弊,简单说来,是指管理当局采取不法手段,故意错报或漏报重要信息,生成误导性的财务报表,欺瞒投资者和债权人,以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近年来,各种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钻法律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利润,虚减财务、费用等手段粉饰财务报表,骗取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实则榨取他们的资金为自身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二、提高审计质量对控制管理舞弊的重要意义
(一)审计对管理舞弊防范的必要性一直以来,审计师被人们称作经济警察和经济卫士,自然地,在对管理舞弊的防范方面,审计届必须起到表率作用。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中第四条规定[2],“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是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故意错报,包括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导致的错报和侵占资产导致的错报。”由此可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必须要对管理舞弊实施审计。
(二)审计对管理舞弊防范的有效性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审计,就必须对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加以关注。但是,由于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充分性和相关性是对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所以审计取证环节也就成为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虽然管理舞弊的审计取证的模式在不断地进步,已由最早的账目基础阶段发展到制度基础阶段,再到现在的风险基础阶段,但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显然还不够完美,存在局限性。
三、加强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审计防范
(一)正确的高层管理理念
1.企业应追求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眼光要长远,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能一味的以牺牲企业未来的资源为代价获取短暂的眼前的利益。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或者说管理者应该是有远见的,他制定的发展策略应该是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之上的。一个真正意义上高素质的管理者,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一定程度上来讲应该是行业利益最大化、社会利益最大化。
2.正确的认识财务报表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只用一份正确客观反映公司业务实际情况的财务报表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对公司日后发展策略的制定有指导意义的。每个管理者当然都希望自身的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指标是健康的甚至是优秀的,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任,筹集更多的资金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可是通过舞弊等手段,粉饰出的虚假财务报表,纵使能骗取一些投资者和债权人投入资金,帮助企业暂时性的渡过难关,这个漏洞就会想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理性对待审计结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审计指出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为了给企业找的麻烦。审计出的问题恰恰是以前、现在或不远的将来会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管理者自身看待评价自己的管理成果,总是不能做到100%的客观公正,这是每一个自然人的本性也是不可能完全突破的局限性因素。而审计就如同照镜子,有机会通过第三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企业。企业应该珍惜利用每一次的审计结果,把审计当作是对自己的体检,及时的发现和治疗问题才可能帮助企业长久发展。管理者应该利用审计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自身还存在的管理方面的漏洞,及时地对管理制度和业务实施规范进行科学恰当的调整,使得内部控制更加健全。
(二)利用审计师工作
1.健全的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当今实行的风险性审计模式的一个基础。只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的,没有漏洞可钻的,才能确保审计人员在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后,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内部审计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这并不是可以通过空想就可以完善的,而是需要所有审计专家以及相关审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从发现的问题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起来的。不要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后就解决问题的表面程度上,在发现问题后,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寻到底是由于那个环节的制度或方法的缺陷的存在,才导致这个问题可能发生,进而建立更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彻底的杜绝同样问题的发生。
篇2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为拓展中间业务,在电子设备、通讯网络、资金清算、电子银行和基金托管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还不高,丰富中间业务产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空间还很大,如果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将有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扩大非信贷盈利资产,使现有以资产负债业务和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经营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存贷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经营结构转变。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了解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如果发起设立基金公司,有条件和能力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财品牌,利用自身擅长的理财技巧,将不同产品进行有效组合,打造富有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形成雄厚客户资源积累,最终走出银行业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层面。
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协议条款规定,现在距离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基金,进而过渡为混业经营,可以实现业务多元化,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自己发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拥有以下一些优势:第一,商业银行在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的几个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第二,商业银行拥有先进的业务技术系统和资金清算的强大优势;第三,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拓宽收入渠道,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于信贷领域;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可为基金客户提供全面、便捷的各项服务,通过结算、信贷、储蓄等服务手段,可以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投资特点及其他相关信息。
三、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模式研究
1.以德国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直接下设基金管理公司来开办基金业务。商业银行直接以全资附属的方式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这种模式一般在混业经营的国家中较多出现。由于该模式下商业银行对基金管理公司具有出资和控股关系,为了满足基金管理法规的要求,在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管理人的情况下,应有另一家商业银行来进行基金托管。
2.以美国为代表的由金融集团控股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来开办基金业务。该模式是由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在其旗下直接或间接设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托管银行等,形成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其特征在于基金公司完全独立于金融集团旗下的商业银行。从我国的国情和金融体系特点来看,我国银行走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模式最可行,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可以作为银行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的一个试点。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该模式开办基金业务,在法律和监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3.该模式符合目前分业监管的监管现状,监管成本较低4.随着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四、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
截至200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已达24.5万亿元,M2/GDP的比例已达189%,是世界比例最高的国家。但企业依然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以致民间融资异常活跃。中国金融管制过严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扭曲了社会融资的结构,同时也使全社会的金融风险集中体现在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商业银行直接设立并运作基金的风险不容忽视。就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而言,除了普通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外,还包括利益冲突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联动风险等。1.利益冲突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设立的基金和托管基金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2.联动风险。联动风险指某子公司面临的风险会迅速传染给其他子公司和整个集团,使整个金融控股公司出现问题;同时,由于我国自2003年以后不再发行封闭式基金,现在商业银行设立基金也要设立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份额不固定,投资者可以自由赎回,其流动性问题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一旦商业银行基金的流动性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放大到整个银行的流动性上,从而引发整个银行的风险。
3.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利益。为了营销基金,商业银行内部部门之间利用关联交易倾斜资源,出现“利益输送”现象。“利益输送”现象在基金市场上表现的很明显。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同时管理着很多支基金,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把资源倾斜到旗下的某些基金,从而打造几只所谓的明星基金。
五、小结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只是混业经营的第一步,也是中国金融改革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单一银行体系向多元化市场体系过渡的过程中的一步。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结构严重依赖于间接融资的格局下,商业银行设立基金有利于优化银行盈利模式,探索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实现混业经营的银行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几年来通过开办基金托管和代销业务,在人员培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能否给银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取决于银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商业银行要真正做好基金业务,必须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商业银行与基金公司在利益分配、风险预警与隔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基金业务推动银行改变依靠贷款规模增长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促进中国银行实现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摘要]2005年2月20日,酝酿已久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由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共同制定推出。这标志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本文试图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意义、模式及存在的风险等几个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公司治理从产生和发展角度来分析,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公司治理概念,主要是说上市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采取的监督和平衡措施。这种措施可以有效地对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进行划分和调整来,使得两者之间权责明确。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上市公司股东最大化利益,避免经营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出现利益背离现象。公司治理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1]。 广义的公司治理概念,主要是说上市公司为了协调上市公司和相关人员(股东、经营管理者、职工和投资意向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正是制度、非正式制度、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使得上市公司的决策更加科学有效,最终实现上市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处理好经营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利益、权责问题,并促进双方积极努力为公司服务,防止权责不明导致的治理混乱。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以合理的股权结构为前提的。股权集中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有效实行监管,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都存在国有股权的主体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很难保证国有股权人格化的形成。这就导致上市公司中的国有产权闲置。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从管理机制方面到管理力度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样不利于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有效约束,进而经常发生道德风险,造假、侵吞资产等腐败现象。这种内部治理主要依靠经营管理者进行控制的现象,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聘用和评估等竞争机制来实现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些竞争机制的评定标准主要是外部市场对公司控制权和价值的影响。这样的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上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竞争机制也代表了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所占股份比重过大,而且这些股份又不能在股市上流通。上市公司由于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股的买卖不足而发生了控制权的实质性转变,这直接影响了敌意收购机制和竞争机制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力度。
国有股所占比例大的股权结构保证了上市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充分实现独立自主。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其将部分资产改组上市以后,就会产生两套法人体系,这就会造成部分控股股东在市场圈钱的现象,给上市公司的资产造成影响,甚至损害了股份公司职工的个人能利益。两套法人体会对上市公司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下发生了价值扭曲,并且误导了投资者,间接的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例如,湖北兴化的一个尿素企业,其生产的尿素一直被某集团公司以高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进行收购。但是某公司不在对其产品进行收购,该尿素企业的业绩就出现大幅度下滑。在1996和1997年,该企业发行的股票每股收益为1元至3元,然而在1999年上半年,该公司发行的股票就出现大幅下跌,每股股票收益为-0.243元,发行股票在价格1至4元的落差。这无形中对公司中小股票持有者造成不小的损失。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盈利主要是靠中小散户来实现的。因此,我国股票市场应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
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本受到美国经济因素的影响供给比较充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国际资本市场来说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国际资本逐渐加大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投入力度。我国目前逐渐减少对上市公司的资产投入,将以前的国有控股转变为外资控股,并将以前的国有股票逐渐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和销售,甚至直接转让给国外投资者。为了让从国有控股向外资控股的转变变的更加平稳,就需要依靠被誉为中国“蓄水池”的基金,逐渐将这些国有股份消化掉。
篇4
本文针对小型商贸企业网络流量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云南省大理通源别克4S店为研究案例,利用案例公司现有的网络设备进行基于流量的网络管理构建,对网络流量异常进行检测,采用集中式管理,将各个PC的数据上传到网络管理服务器进行监测控制,掌握网络整体运行状况,实现全网流量分析,对异常流量进行流量监控,根据业务应用控制不同带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网络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办公效率,节省企业办公成本。
2小型商贸公司基于流量的网络管理技术
SNMP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由一组网络管理标准构成,其中包括应用层协议(applicationlayerprotocol)、数据库模型(databaseschema)和一组资料物件。SNMP与管理信息结构(SMI)、管理信息库(MIB)组成了TCP/IP网络管理标准。SNMP主要通过轮询或中断模式从被管理设备中收集数据[3]。
3小型商贸公司案例背景及需求分析
为研究和探讨基于流量的网络管理策略和方法,以大理通源别克4S店为具体对象。该企业是一家小型的商贸公司,为“四位一体”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涵盖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公司员工约50人,有15台计算机进行各种业务处理,2台服务器存储数据。公司通过核心路由器接入Internet网络,通过2台三层交换机连接计算机和服务器实现网络应用。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公司规模的发展,公司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业务逐渐繁忙需采用多台PC进行处理,信息量剧增要求处理响应速度快,公司多项经营依赖计算机网络与客户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因此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对公司尤为重要,对网络的有效管理能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保障4S店服务的质量与品质,客户反馈的信息与问题都需及时传递,只有可靠稳定的网络才能处理繁多的信息量,减少不必要的数据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并减少出错几率。公司目前以核心路由器接入Internet网络,利用网络管理服务器进行简单的网络管理,主要为接入网的管理,没有涉及网络流量控制。由公司的网络拓扑图得知公司的网络主要分内网的服务器群,主要管理公司内部信息,还有外网的商务活动区,通过交换机使各个业务区的计算机连接网络进行正常的业务处理。
4基于流量的网络管理技术实现
基于对案例的调查分析,目前大理通源别克4S店主要的网络管理依靠一台网络管理服务器,由于网络管理范围过于广泛,对控制网络流量的作用不突出,出现网络数据流量异常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规划公司首先增加网络管理服务器的数量以分担主网络管理服务器业务,实现信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其次设置监控点,对员工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一定的监测和管理[5]。最后还要考虑随着公司不断发展的网络拓展需求。为合理分配和管理网络流量以减少网络拥塞,分担主网络管理服务器的业务以提高网络管理的性能,在原有网络中的三层交换机处增加2台网络管理服务器进行基于流量的网络管理,核心路由器的网络管理服务器主要负责宽带接入管理及网络流量分配管理。形成网络的层次管理,提高网络管理质量,实现有效的网络流量分配及控制。为适应公司信息化需求的剧增,设置85个信息点,考虑今后业务拓展及客户需求,在公司原有15个信息点的基础上新增70个信息点。为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在网络管理服务器、三层交换机和核心路由器之间设置5个网络信息监测点。
5小型商贸公司网络仿真测试数据及其分析
5.1网络延时对比分析
基于原有公司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对比实施基于流量的网络构建后网络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做出仿真测试,通过前后两次的仿真,得到网络延时曲线图,如图3所示。为实现流量管理对网络结构增加了设备,故网络时延有所上升。可以看出,整个网络的延时高峰均为0.4微秒,改造前在收尾时为0.32微秒的时延,改造后网络延时在收尾低于0.4微秒,经过多次取值比较,得出改造后的网络延时波动不如改造前抖动大,稳定性得到提升,整个网络的延时虽然有所上升,但在设备容忍范围。由于网络节点数和工作业务的增加,网络改造后时延增加,但网络延时保持在了稳定的数值,没有太大起伏。所以,进行改造后的网络拓展性能保持良好。
5.2网络丢包率对比分析
网络改造前后的丢包率对比分析如图4所示。增加两台交换机的管理后,网络运行平稳,网络数据包拥挤情况减少,改造后的网络对拥挤数据包的接受处理明显提升。改造前网络的处理要经过一定的过渡阶段,约为0.11秒后才能恢复,处理的间隔会造成公司高峰期的网络拥塞。改造后的网络处理拥挤数据包的效率明显提升,处理间隔时间几乎为零,使网络运行更平稳。所以进行改造后的网络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
5.3网络负载对比分析
网络改造前后的网络负载率对比分析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图B中的子网最大负载为5200bit/s,而图A中的子网最大负载为8400bit/s,相差3200bit/s图B稳定后负载为2100bit/s,而图A稳定后负载为2900bit/s,相差800bit/s,在最高负载量和稳定负载量上都有了明显提高,说明改造后的网络提升了公司的网络业务应用能力。
5.4服务器响应时间对比分析
网络改造前后的服务器响应时间对比分析如图6所示。为扩展前服务器的运行性能,为扩展后数据库服务器的运行性能。可以看出,在网络负载增加后,其数据库服务器响应时间基本没受到太大影响。中响应时间有时会出现延长的情况,则是以一种平稳的方式一直保持,数据库服务器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
6总结
篇5
关键词:定向增发 折价 市场效应
一、引言
定向增发具有发行门槛较低、审批流程简单、融资方式灵活的特点,被认为是融资“pecking order”中仅次于公开增发的次优选择(Ferreira and Brooks,2007),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途径,2010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定向增发融资额分别为3300亿、3588亿和3441亿,后两年融资规模均超过IPO。
定向增发在国内股权融资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原因,除了近年来的政策支持,重要的一点是其用途并不限于融资功能,实施定向增发主要基于三个动因:首先是对大股东实施增发以收购资产,甚至是母公司整体上市;其次是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提高公司竞争力,或是实现战略重组;第三则是为新的募投项目筹集所需的项目资金。
二、文献综述
总体来看,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解释发行中的折价现象和股价的市场效应两个方面,并由此延伸到大股东利益输送、定增前后企业的绩效变化、定向增发的投资价值、定向增发盈余管理等领域。研究的出发点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和问题。
(一)定向增发的基本现象
定向增发折价、短期市场效应是定向增发现象研究的主要结果。
1、折价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私募的折价率约为11.3%-20.14%,而台湾地区的定向增发折价率约为20%。
2、短期公告效应
对于折价发行的定向增发股票,市场上基本上持乐观态度,而定向增发中的短期市场效应(公告效应),则并未发现一致的国际证据。Wruck(1989)最早研究发现,宣告日前后存在4.5%的异常收益,Hertzel and Smith(1993)发现1980-1987年间,NASDAQ106家定向增发公司的公告期超额收益为1.72%。一些学者对日本、挪威、美国、新加坡、瑞典等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但是Chen et al.(2002),Anderson et al.(2006)的研究没有发现显著的正异常收益。
国内方面,戴爽(2007)选取已实施定向增发的57家上市公司作为统计样本,发现了11.8%的异常收益,章卫东(2007)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规模的公告效应,且面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定向增发将获得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此后陆续也有学者发现股改后定向增发存在正面宣告效应。
3、长期市场效应(公告效应之谜)
与短期公告效应相反,Hertzel et al.(2002)发现,市场对定向增发的长期反应为负,三年持有期异常收益为-23.8%。Krishnamurthy et al.(2004)和Marciukaityte et al.(2005)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一问题被称为“Puzzling announcement effect(公告效应之谜)”。
公告效应之谜在我国目前尚无定论。吴育辉等(2010)分析发现,增发后的6个月时间段,股票具有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章卫东、李海川(2010)的研究表明,资产注入类型、注入资产与主营业务的相关性,将显著影响到定向增发股票的长期收益率,而与短期市场表现无明显关系。邓路等(2011)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5年业绩显著好于配比公司,定向增发后两年内总体上表现强势特征,原因是投资者对定向增发的公告反应不足。徐静,余斌(2012)则发现了公告效应之谜的现象,即短期内定向增发股票市场反应为正,而长期的市场反应为负。
(二)定向增发的影响因素
对于定向增发的影响因素,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形式的新股发行都具备的一般性影响因素;另一类为定向增发的特有研究成果。
1、定向增发的一般影响因素
(1)价格压力假说
Scholes(1972)指出,每只股票彼此之间不可完全替代,因此需求曲线应该向下倾斜,任何股票的发行都会导致价格下跌。有大量文献实证研究了股价和发行规模之间的关系,但是得到的结果并不明确。Loderer et al.(1991)对增发宣告异常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进行了检验,但是并未发现需求的价格弹性导致了负的异常收益。盖锐、熊发礼(2010)指出再融资将会导致企业长期财务指标下降,尤其是以包括定向增发在内的股权再融资行为。
(2)投资机会假说
Miller and Rock(1985)指出公司的投资需求为定值,任何再融资行为都是对未来现金流预期下降的结果,从而构成了公司未来收益的负面信号。Healy and Palepu(1990)认为股票发行体现了预期未来收益的波动性变大,经营风险将出现上升,再融资行为是一个“坏消息”。贺薇(2011)也得出了类似结论。顾馨、李双杰(2012)以2006-2009我国主板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定向增发对股权结构的改善有积极影响,70%左右的上市公司增发实施后业绩指标出现提升。
(3)财富转移假说
股票发行伴随着财富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重新分配,Galai and Masulis(1976);由于股权融资可以降低公司的债务风险,超预期的股票发行会使得财富从股东向债权人转移。因此,股票增发导致公司的D/E比例下降,同时出现负的异常收益,DeAngelo and Masulis(1980)。但是在韩国市场,Kang(1990)和Dhatt et al.(1996)发现配股前后伴随着正异常收益,其根本原因是股权融资使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概率下降。
(4)流动性假说
交易受限股票的折价均值达34%,Silber(1991);Brennan and Subrahmanyam(1996)、Fiori(2000)等发现,股票的流动性与收益率负相关。考虑到定向增发股票往往存在限售条款,因此其应当存在发行折价,并具有正的异常收益。
2、定向增发的特有研究成果
(1)监督效应假说
Wruck(1989)的监督效应假说指出,定向增发会带来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或是产生新的大股东,随着大股东利益与公司趋同,大股东可能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改善公司的资源分配,或者促使公司进行有价值的兼并收购,那么公司价值将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Hertzel and Smith(1993)以及Wu(2004)的实证结果并不支持监管假设。
(2)管理层权力扩张假说
Wruck(1989)还发现,如果定向增发导致管理层滥用权力,公司价值将会下降。基于此,Barclay et al.(2007)提出管理层权力扩张假说解释定向增发,他们认为管理层只会对不会影响其地位的友好投资者实施增发,因此定向增发对于非参与(不干涉公司管理)投资者来说是不利的,而折价现象正是对这种非参与的补偿。
(3)大股东利益输送假说
Cronqvist and Nilsson(2005)发现家族企业为不稀释控制权,不愿意选择配股和公开增发,Baek et al.(2006)通过对韩国企业集团的研究,对此提供了证据证明。张鸣、郭思永(2009),何贤杰、朱(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李传宪、何益闯(2012)指出大股东有更大的动机和能力借助定向增发进行隧道行为,而股权制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这一行为。邓路等(2011)也未发现直接证据支持大股东将定向增发作为实现利益输送的工具。从投资者保护,监管大股东行为的角度,郭思永(2012)提出,良好的投资保护环境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财富转移行为。
(4)信息不对称假说
Hertzel and Smith(1993)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的折价程度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正相关。他们认为,在支付一定的搜寻信息成本前提下,投资者可以观察到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企业的内在价值,而定向增发的折价就是为了补偿信息获取成本。同时,定向增发本身也释放了公司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投资者的认购就是对公司价值的鉴证。因此,定向增发公告会带来正的市场效应。Lee(1997),Kahle(2000)的研究支持了公司会凭借信息优势在股价被高估时实施股权再融资的结论。Anderson et al.(2006)对新西兰的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认购者对企业的价值挖掘付出了较高的成本,折价将作为他们投入信息成本的补偿。
(5)市场时机
Huson et al.(2006)提出,定向增发的定价和数量受资本市场的状况影响。当股市市值上升时,定向增发数量也会增加;定向增发折价与市场收益正相关。耿建新等(2011)发现公司长期经营业绩与长期回报率会出现下滑,其原因不是市场对短期公告效应过度反应的修正,而是投资者对募投项目过度乐观。卢闯,李志华(2011)研究发现市场错误定价是投资者情绪和定向增发折价的中间变量,投资者越乐观,定向增发折价越大。徐静、余斌(2012)进一步发现,无论是长期或是短期,市场低迷时定向增发的市场反应较之牛市行情下的市场反应更好。
三、总结
近年来,我国A股市场定向增发相关问题研究已经日渐成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我国定向增发市场开展较晚,研究样本的时间跨度相对有限,且市场环境、制度安排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很多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首先,除了最简单的融资目的外,国内的定向增发还被广泛应用于如并购重组、整体上市等领域,《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对以重大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为目的的发行和以筹集资金为目的的发行采取了不同的定价方式。然而由于定向增发一般以相对二级市场价格折价发行,定价水平较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谋取私人利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定向增发的定价机制,修正其缺陷已成为学界的一个重大议题。
其次,国内发行周期长于国外的私募发行,一般来说,从董事会预案公告到定向增发完成需耗时半年到一年,更有甚者可以达到两年以上。这其中主要包括董事会预案公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证监会审核通过,发行批文颁布,承销路演,股权登记。
最后,国内定向增发还面临着“九折规则”的约束,《管理办法》在定价基准日的规定上具有模糊性,公司可以自由选择基准日。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普遍选取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其原因可能是以董事会预案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方便董事会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对发行底价区间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分析—以安徽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
要做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理解房地产企业的特点以及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构成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成本控制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赢得最终的胜利。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房地产企业的特征
1、房地产企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综合性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房地产企业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1],不仅对房屋的建设要有详细的规划,同时对周边的公共设施也要进行全面协调和建设。
2、房地产企业的建设过程具有长期性
房地产企业从最初的资金投入到最终的资金收回,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到最后的房屋交付使用,要经历好几个阶段,比如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成本管理论文,施工阶段,物业管理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耗费一定的规划时间,而有时还会出现工期延后的现象。
3、房地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不可移动的,因此房地产商在选择项目开发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它的地理位置,那么,房地产商的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来进行综合评价,做出最后的判断。
4、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强的风险性
房地产的风险性便是由房地产企业资金密度高演化而来,每个房地产所开发的项目都要耗费巨额的资金,而筹集资金是有一定的风险,比如银行利率的升降、汇率的变动、政府的政策、市场经济等等这些经济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资金实际数额的变动。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构成要素
图一 房地产企业成本构成要素图
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构成房地产企业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有:地价、拆迁费用、成本、税费、利润这五个组成部分,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需从这五个构成要素出发,压缩开发项目中的地价、拆迁费用、成本、税费,同时,从企业经济效益来看,要扩展企业的利润,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一)安徽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最新项目——信达· 水岸茗都项目概况
1、项目规划
小区占地167.5亩,规划建筑面积22.3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绿地率近40%,建成后可容纳近1800户居民入住,小区配有停车位1400个,停车率近80%。小区配套设施有:社区幼儿园、五星级洗礼会所、超大露天游泳池、商业街等,十分齐全,让你足不出户及可满足日常的生活、休闲、娱乐所需小论文。
2、项目位置
“信达· 水岸茗都”综合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翡翠路与习友路交汇处,是安徽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继“银杏苑”、“花样年华”、“文景雅居”、“格兰云天”等项目后又一高品质综合住宅小区。“信达·水岸茗都”位于新城市中心的地段,南靠十五里河环城公园,向西沿习友路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奥体中心成本管理论文,北距天鹅湖仅一公里之遥。优越的大配套环境及完善的社区配套设施成就了信达·水岸茗都良好的居住氛围,也形成了信达·水岸茗都良好的性价比,让业主们轻松实现了品质居住。
(二)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程序介绍以及阶段划分
图二 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图
根据上图的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图,我们可将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划分成如下几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实施阶段、后期的物业管理阶段[2]。
1、项目的决策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是项目开发能否取得成功的奠基石,房地产所开发的项目经董事会批准初步立项后,转由企业战略发展研究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行性研究按五个步骤进行:(1)项目公司接受委托或集团公司董事会立项;(2)调查研究;(3)方案选择与优化;(4)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5)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的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它占整个开发费用的比重只有1.4%-2%,但设计的效果以及它的可行性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力能够达到74%之大,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设计的重要性。
3、项目的招标阶段
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不正常现象[3]。选择价格低廉同时质量有所保证的投标公司。
4、项目的实施阶段
工程建设中最让人头痛的事是“三超”,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这是长期以来都难以破解的难题[4]。这个阶段的所要做的工程量大,经常会出现些变化的因素,工程时间久,因此,这是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所在。
5、物业管理阶段
物业管理基本上可以分为经营、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它所执行的原则是: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三)“信达· 水岸茗都”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土地成本费用高
费用核算项目
前期估算费用(万元)
实际发生费用(万元)
差额(万元)
土地费用
7500
8400
-900
拆迁补偿费用
7260
8100
-840
基础设施配套费
1420
1470
-50
各项建设手续费
4988
5100
-112
规划、建筑设计费
456
425
31
小区配套设施费
2280
2100
180
财务费用
2660
3100
-440
管理费用
865
645
220
销售费用
1250
955
295
(二)利用套期保值策略来规避材料价格变动
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原材料价格的升降成为成本控制中的一个难点,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动的情况下,房地产商可以利用套期保值策略来规避这一问题。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化的一致性和到期的收敛性,房地产商应根据套期保值数量相等、时间相同或相近、方向相反、品种相同的操作原则,来进行选择套期保值的操作手法,套期保值策略的选择原则是尽可能冲销风险,当公司损益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正相关时,适宜做空头套期保值成本管理论文,反过来,当公司损益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呈负相关时,则适宜做多头套期保值,同时,房地产商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其主营业务上,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面临的价格、利率、汇率等风险最小化。这样,就可以回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发现市场价格的基本动力;锁定产品成本,稳定公司利润;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有利赢得时间,合理安排储运;有利提升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成本核算对象的正确确认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是:应满足成本计算的需要;便于成本费用的归集;利于成本及时结算;适应成本监控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应根据上述原则,参照下列条件,结合项目开发地点、规模、周期、方式、功能设计、结构类型、装修档次、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和管理需要等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成本核算对象。如下例子:
1、单体开发项目,一般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在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开竣工时间相近、由同一施工单位或总包的群体开发项目,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对象小论文。
3、对于开发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开发项目,可以结合项目特点和成本管理需要,按开发项目的一定区域或周期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4、根据核算和管理需要,对独立的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配套设施,不论其支出是否摊入房屋等开发产品成本,均应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于只为一个房屋等开发项目服务的、应摊入房屋等开发项目成本且造价较低的配套设施,可以不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发生的开发费用直接计入房屋等开发项目的成本。
(四)从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来有效控制工期
1、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前期阶段,应有效控制建筑设计的时间。当出现设计和施工同步进行的情况时,我们要依照工程建设的预定时间,马上向设计部门提交没个时间段所需要的施工图纸和相联系的基础设计资料,以保障施工现场的需要。
2、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中期阶段,应做好招标工作,同时保证机械设备以及所需材料的事前供应。通常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会由于资金拖欠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原料的供应出现脱节,房地产商因事前与供应商达成好协议,此外,还要处理好采购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原料采购与发放及时沟通的环节,避免内部出现不可协调性。
3、在签订合同时成本管理论文,需对工期的延期以及延误所造成的经济赔偿和相应的责任进行明确的条款设置,用以避免或减轻所产生的纠纷和赔偿。
4、对施工过程进行一个循环的计划管理。通过把预先设计的总工期计划于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想对照,查出施工过程的薄弱环节,对此,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形成一个未完工计划,再将未完工计划结合到总工期计划,不断根据实际的完工情况来更新总工期计划。
图四施工计划管理流程图
四、总结
文章通过对成本控制的含义、原则、意义的了解,以及明确房地产企业成本构成要素,总结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相关问题,例如:土地成本高、工程建筑中各类材料的变动、成本核算未能适应项目的需求、工期延误等,并对这四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篇7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嵌入,员工离职离职模型
2010年新年伊始,中国沿海地区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用工荒”,其中,仅仅珠三角地区的用工缺口分别超过200万[①],用工荒的直接原因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候,企业未能安抚好员工,大量普工离职回家,伴随2010年经济的复苏,企业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而忧心忡忡,很多企业的生产线因为工人的缺乏而无法开工。该现象不仅局限于普工职位,而且国内知识员工的流失率也居高不下,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有43%的关键职位人员和企业领导自愿离职,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工商管理论文,这一数字仅为5%和11%”[②]。降低企业的员工离职率,保持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由此可见,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员工离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主题
国内外关于员工离职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员工离职研究的初期阶段,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从宏观经济层面对员工离职进行研究,如:劳动力市场供需、工资、培训等。第二个阶段,1970年以后,工业心理学家开启基于员工态度的离职动因模型阶段,该阶段的员工离职研究主要围绕离职的前因、后果和控制三个方面,构建以态度变量为预测员工离职的前因变量的员工离职模型,同时也反映员工离职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最为典型的员工离职模式,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不断地扩展中介变量的前因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以提高这些模对员工离职的行为的预测力。国内学者叶孙荪,王玉芹和叶泽炎以国有企业员工——铁路运输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的员工离职模型,在该模型中,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离职之间不存在路径关系,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的负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为-0.35)大于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的负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为-0.28)。在国内外最具有影响力的离职模型——Price2000离职模型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员工离职倾向为结果变量,前因变量包括结构变量、环境变量、统计变量。
第三个阶段,基于工作嵌入的员工离职研究,在90年代后期,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基于态度的离职动因模型解释员工离职的方差不到10%。 Lee和Michell在离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员工离职并未伴随着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组织支持感等态度变量的水平降低,Lee和Michell于 2001年提出了工作嵌入别具创意的科学术语。工作嵌入可以形象化地描述为“工作嵌入就像一张网,使员工陷入其中,具有高度嵌入性的员工有许多紧密的社会联结,并能以多种方式嵌入或者陷入其工作与生活的网络中”。 Lee和Michell还把工作嵌入划分为横纵二维度的2×3子维度工商管理论文,即工作嵌入横坐标可以分为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纵坐标包括联结、牺牲和匹配。工作嵌入包括三个核心维度:联结、匹配和牺牲(也有国内文献翻译为损失)。工作嵌入的纵坐标划分为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由此,工作嵌入可以分为 2×3维度的二维模型结构。
工作嵌入是从整体上反映员工被镶嵌在组织中的程度,工作嵌入立足于描述工作的整体构念,其各个维度全面地概括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状况,具体说,工作嵌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既包括工作因素,又包括非工作因素,既包括员工的感性认识成分,又包括员工的理性认识成分,既包括主观认知,又包括客观事实。传统的离职研究主要集中于员工的态度层面和心理变化层面,对员工离职研究往往过于强调某几个态度变量对员工离职的影响,因此,对应的研究往往顾此失彼,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传统的离职研究变量为了尽量地捕捉员工离职的前因变量,其前因变量个数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增加,员工离职研究变得愈来愈复杂,而且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值得不断得到质疑。把工作嵌入作为员工离职研究的前因变量之后,不仅可以浓缩员工离职的前因变量,而且研究结论对于现实的模拟程度愈来愈高,因此,工作嵌入引入员工离职研究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十分深远。
总体上说,国外关于工作嵌入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工商管理论文,国内关于工作嵌入的研究基本还处于一片空白,目前,国内还很少有文献对工作嵌入进行跨文化实证检验,国内还没有具有高信度和效度的工作嵌入量表。在国内CSSCI文献检索中,输入“工作嵌入”检索2000年到2009年被引用的权威文献仅6篇,同样输入“工作满意度” 和“组织承诺”检索权威文献,其数量分别多达135篇和124篇。国外学者Lee和Michell提出工作嵌入的科学术语后,对工作嵌入进行全面阐述,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工作嵌入比所有的其他变量能较好地预测员工离,后来Lee和Michell把工作嵌入分为两个维度——工作内嵌入和工作外嵌入,进行实证分析工作嵌入的一系列结果变量,得出结论:工作内嵌入比工作外嵌入更能预测员工绩效、缺勤率和工作效率,工作外嵌入比工作内嵌入更能预测员工的离职率。国内学者梁小威,廖建桥根据组织核心员工的社会资本绩效观,开展基于工作嵌入的核心员工的流失率研究,得出核心员工离职的多路径中介链离职模型。国内学者王浩,白卫东通过实证研究,仅仅检验了工作嵌入与员工离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巨大,本文在国内工作嵌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工作嵌入与员工离职之间的关系。
二、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量表设计
笔者认真阅读Lee和Michell所设计的工作嵌入问卷和国内学者梁晓威、廖建桥所设计的企业员工生活质量问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国内员工工作嵌入量表,该量表总共包括34个项目,并在本论文中进行问卷效度和信度的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出问卷高的效度和信度。
国内学者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2000)研制出一套“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问卷”,本文在此基础适当进行删减,本文所使用的量表共24个项目。国内学者在研究工作满意度时工商管理论文,普遍从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工作协作、企业发展和工作环境五大方面衡量员工工作满意度,本文也使用类似的方法,从这五大方面设计量表,量表共20个项目。员工离职分为主动离职和非主动离职,非主动离职包括退休、开除员工等企业员工自然流动现象。主动离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危害性巨大,绝大多数研究离职主要研究主动离职,本文研究主动离职采取调查员工离职倾向的方式,该调查量表采用三个问题项目构成的问卷,包括:“我反复思考是否留在本企业,对于该问题,我经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我十分关注媒体上的求职信息,目前已经做好了离职的思想准备”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我经常跑招聘会或者通过网络投简历以谋取另外的一份工作”。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笔者抽取湖北省、广东省和浙江省45家企业的590名员工,通过网络或者邮寄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回收问卷,收集和统计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其中,45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数量大致相当。本次共发放问卷59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5.7%。其中男性员工占56%,女性员工占44%,调查已婚员工占占36%,未婚员工占64%,从年龄分布上看,员工年龄25岁—35岁的比例较大,占59%。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献探讨法、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7点计分法工商管理论文,即:从选项1到7分别代表从两个极端——非常反对到非常同意的7个等级变化选项)和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方法包括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以及AMOS6.0软件进行观察变量的路径系数分析。
三、数据分析过程与结果
(一)工作嵌入的跨文化检验
由于工作嵌入在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还没有适宜于国内文化和国民生活经济客观相符合的问卷,笔者自行设计工作嵌入的问卷,该量表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工作嵌入的概念内涵和包括的具体维度。
1.工作嵌入量表的信度检验
信度分析是一种测度综合评价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法,克朗巴哈a系数是内在信度分析最为常用的指标,如果克朗巴哈a系数大于0.8,则表示所对应的内在信度是可接受的。工作嵌入量表在SPSS16.0下信度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s Alpha=0.872,证明工作嵌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 工作嵌入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使用的因子分析方法来检验工作嵌入量表的效度,但是因子分析方法还可以检验工作嵌入这个变量的各维度的结构关系,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工作嵌入包含6个具体维度。
①因子分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通过对工作嵌入问卷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KMO值为0.649,这意味着因子分析效果良好,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该检验的卡方统计量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了原变量间是完全不相关的单位矩阵的假设。所以,工作嵌入问卷各变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适合于因子分析。
①因子分析的步骤
在确认工作嵌入问卷适宜于因子分析后,采用主成分析法求解因子载荷矩阵,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数据分析结果证实,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有6个,这6个因子解释总方差达到73.617%,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617%,这表明存在6个因子能较好地概括了工作嵌入包括的主要维度和工作嵌入涵盖的主要内容。Lee和Michell在提出工作嵌入这个概念时,同时也把工作嵌入分为2×3维度的二维结构模型,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大胆地假想这6个因子就是工作嵌入的2×3维度的二维结构,因此,中国文化下的企业员工同样具有工作嵌入的2×3维度的二维结构。
③6个因子的命名解释
然后采取正交旋转方式中的方差最大法(varmix)旋转这六个因子,得到了6个因子的旋转载荷矩阵,删除一些因子载荷小于0.6的载荷量工商管理论文,以求得旋转后的各因子的命名解释如表1所示。
表4 工作嵌入方差最大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Component
1
2
3
4
5
6
VC1
.698
VC2
.627
VC3
.60
VC4
.
.631
VC7
.700
VC10
.62
VC12
.757
VC13
.870
-
VC14
.807
VC15
.
-.205
VC20
.748
VC22
.639
VC24
.664
VC25
.759
VC26
.808
VC28
.868
.
VC29
.651
VC31
.697
VC33
.730
VC34
.698
在本研究中,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均对员工离职有强烈的负向作用影响,工作内嵌入比社区嵌入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大,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在该模型对员工离职呈现弱的负相关。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均有正向作用,即: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越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越高,但是工作内嵌入比社区嵌入对组织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正向作用更大,这暗示着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更多地与工作相关的因素相关。工作内嵌入和工作外嵌入对员工离职的效应部分是通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而产生。
工作嵌入预测员工的离职效力远大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这说明企业在预防员工离职时,企业管理层务必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让员工深深嵌入企业而“不能自拔”,特别是企业在外界具有强有力的外界因素可能会降低员工的工作嵌入度的时候,例如:企业核心员工拿到一份优秀企业的应聘书或者外部劳动力市场有很多可供替代的工作岗位时候,企业应该增加工资和福利等激励手段,增加企业员工的工作嵌入度。企业高层持股的激励方式也是这种观点的体现,企业高层持股使得高层像一把楔子一样深深锥入企业这个组织中。总体上,在中国特有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工作内嵌入比工作外嵌入更能够影响员工离职,企业在防止员工离职的相关管理上抓住重点,关注员工的工作内嵌入的程度大于社区嵌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的影响程度虽然小于工作嵌入,但企业的管理者仍然不可忽略态度变量—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作用,因为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的影响有部分效应是通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而产生。Lee和Michell在对某地区中心的大型金融企业实证研究中,工作嵌入被细分为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工商管理论文,工作内嵌入负向影响员工的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而社区嵌入比工作内嵌入对员工离职更有预测力,该结论与Lee和Michell的结论相矛盾。其原因可能与中国的经济状况有关,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工作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基本保障,国民在进行是否离职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地考虑与工作相关的影响因素,至于非工作因素,员工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予以考虑,但其权重远低于工作因素。
(二)本研究的缺陷与后续
本研究的缺陷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于后续研究的更正和修订。首先,在对员工离职变量进行测量时仍然以员工离职意向代替员工离职,事实上,员工的离职意向与员工的离职行为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由此而产生的研究误差仍然不可忽略。第二,本研究只把工作嵌入划分为两个大方面的维度——工作嵌入和社区嵌入,未能研究联结、匹配和牺牲对员工离职的作用。工作嵌入的后续研究方向表现为:首先,结合员工离职意向,长时间地跟踪员工,研究对象为员工的实际离职行为。第二验证工作嵌入的2×3结构维度中每个维度对员工离职的影响,更为深入而具体研究工作嵌入各个细小的维度对员工离职的发现,以期得到一些更重要的中介变量。第三,继续研究与整合工作嵌入与员工离职模型的前因变量,精简员工离职模型,得到一个变量更少而更有效度的员工离职模型。
参考文献:
[1].Allen, D. G. & Rodger W. Griffeth. Job performanceand turnover: a review and integrative multi-route model. Human ResourcesManagement Review, 1999, 9(4): 525-548.
[2].黄丽.知识员工工作嵌入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Maech,J.G,Simon.H.A. organizations[M].New York:Wiley.1958.
[4]Terence R. Michell&Thomos W.Lee. Why people stay: using job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2001,44(6) :1102-1121.
[5].叶孙荪,王玉芹,林泽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国企员工离职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3.
[6]杨东涛,宋联可,魏江茹.中国情景下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7.
[7]刘艳,王重鸣.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6,3
[8]张勉,张德.企业雇员离职的影响因素:对一些新变量的量化研究[J].管理评论.2007,4.
[9]梁小威.基于工作嵌入模式组织核心员工保持性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论文关键词: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间公路设施和城市内部道路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公路货运量在整个货运行业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公路货运的机动灵活特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更显优势。却在公路货运行业内,许多货运公司在组建自己的车队进入货运市场竞争中,与其他运输企业和货运展开货源的竞争,与货主间进行价格、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等成交条件的讨价还价显得无能为力。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创新调整,根据各企业经营的业务项目,在不同的岗位上,构建、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道路。
一、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投资不足,规模不大,资金紧张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2009年中国经营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超过512万家,拥有营运货车642万辆。其中:拥有10辆以上汽车企业不到2%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类似;普通载货汽车占比重95.16%,零担车、集装箱拖挂车、冷藏运输车及厢式汽车等专用汽车占比重偏小,仅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在开拓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业务中需要规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结算,因欠缺足够的周转资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业内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专业岗位人员配备不齐造成整体性管理团队不健全。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公路货运企业,既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组成团队。目前大多公路货运企业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特别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已到了影响生存问题。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运作不经济,操作风险过大。随着运输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路货运业务运作过程中,因企业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流程控制、人为的错误、制度失灵以及外部事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过大,造成运输服务质量差,因操作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运行条件
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行业特点造成,但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是每家货运企业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必由之道。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推行“单车核算”的保障制度。“单车核算”是指以从事公路运输营运业务的单台车辆的收支和配比综合费用,求取营运利润的核算办法怎么写论文。单台车辆是公路货运责任单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能适应货运市场多变的环境和符合货运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要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数据资料,是推行责权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内部交易价格与完成货运量任务的双行控制办法。内部交易价格是企业内部交易结算和责任结转所用价格。内部交易价格可作为部门之间合作,作业活动时空协调,经济责任承担的约束标准,更有力地推进责权利管理;同时,促使各责任单位以多种方式完成货运量任务,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量双行控制管理目标。
(三)执行“谁负责谁承担”的分配方式。调整负担运输产品成本是“业务”,转变为承担责任成本的是“部门或岗位”。为了实现责权利协调统一,调动各环节的责任人的积极性,在整条物流供应链里,做到责任明确,量化细化到不同业务流程和责任单位上与效率,效益,效果挂钩,充分体现“按时空责任分配”。
从管理模式应用角度上说,构建、运行每一种管理模式关键在设定运行必备条件和选用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开展执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业务或岗位环境下,企业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一)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岗位发生的费用支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建立成本中心,把发生收入全额上交,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在创新调整资源思维下,由于公路货运企业供给固定成本高,设施和设备专用性强,不同运输产品之间有独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运输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只能适应公路货运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的改变,当公路运输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不断增长时, 企业必然选择零担公路货运业务来满足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运输产品,建立一套对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的运输产品适合的一站式完整的运输单证,流程,解决一次运输过程中要与多方承运者发生转换成本,同时,处理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性成本划分标准。除了重视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预测、决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对货运企业的管理层要求会计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运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加强对运营成本事前预测、决策,及时地调整运价和运营标准成本,适应对零担业务和各种新开发的运输产品管理变动需要。更灵活,更实际应对竞争对手的变化。
(二)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货运行业,许多货运公司都在选择组建自己车队或建造营业网点的发展路向。当它们进入运输市场参与竞争,除了与其他运输企业开展的争取货源的竞争外,事实上面临着与货主间在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成交的竞争,也同时面临与其它的运输方式的竞争、宣传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运输质量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其实价格是竞争核心,在运输服务方式相似的情况下,运价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运价是货主选择承运者的主要因素;服务质量的竞争和运输质量是竞争基础,在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保证运输质量水准时,也就是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当价格与质量、服务实现有效地平衡,最终运营利润低于投资收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扩张发展计划的实现。
在考虑价格与质量、服务有效地平衡为出发点,凡建造每个营业网点都作为物流利润中心,让其成为既负责物流收入,又负责物流支出,并负责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使用一定数量资产的物流责任单位,亦即对物流成本收入的发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责任单位,该物流利润中心的领导者具有控制物流价格、物流业务和所有相关费用的权力,每个营业网点与货运企业的各操作部门之间提供货源、物流服务,其收入按内部转移价格结算,物流成本按其实际发生额转移,虽则其收支都是虚构的,但对于物流系统内部的某个部门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个成本中心,通过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将其确定为一个内部人为利润中心,这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每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意识,也了解物流成本的节约对本部门业绩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改善本部门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对货物运输质量事故所发生的货物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归入各物流利润中心承担,通过制定货物运输质量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对接,杜绝发生重大货运质量事故,严控货运质量事故频率,货损率,货差率;奖励达标的完成运量及时率,实现货物安全优质送达,承托双方都受益,各方经济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在利用利润中心管理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几个责任中心共同承担的费用,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就多负担,受益少就少负担的原则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费用不合理分配挫伤各部门的积极性。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要合理。这是合理评价各物流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促进各单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证。合理制度在内部转移价格,是加强物流系统内部资金、成本、利润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观评价各利润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物流内部结算价格是指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人为利润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物流的结算价格。一般可分为成本定价和利润定价两大类。成本底价是依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一般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定价,因为实际成本定价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转移不利成本差异,不利于分清责任。而按标准成本定价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但它不符合利润中心要考核效益、评定利润的要求怎么写论文。所谓利润定价法是指各利润中心之间结转物流业务是除成本之外,还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润确定转移价格;另外,也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
(3)除了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和对费用计划标准控制外,公路货运企业还需要衡量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销规模等方面的实际获利情况,主要环节是进行赢利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关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处理,把所获利润划分到各运输产品、货源地区、促销渠道、顾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较每个因素对企业最终获利的贡献大小以及其获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物流服务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
(三)公路货运企业以“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
市场是第一位的,客户也是第一位。“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盈利最大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对于一个多环节、多工种的联合作业系统的整车货物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来说,需要参与运输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者运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站场设置等,通过各种作业环节,将货物这一运输对象,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而制造企业的产前产后物流多采用整车运输,公路货运企业对于整车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管理应充分发挥主动发现、创新、整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及时了解市场的终端和供应链的始端变化信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如生产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货代以及消费者可用需求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链上的企业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询服务,实现物流链上最佳流程。
当今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选网络组织结构,打破单纯企业或集团内部的“运量—运力平衡”做法。推选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即:“两头小中间大”;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即:“链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担,整车,空运(或铁路)运输方式特点,优势构建零担联运快速干线。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合约,性协作,该模式适合城市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游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游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灵活的综合,以降低社会运营的总成本,最终让需求者成为最终收益者并得到满足为目标,实现相对“运量—运力平衡”结果,让供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货运企业存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客户个性需求变动大,而企业自身资源贫乏之下,企业管理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此,笔者认为,通过创造条件构建稳健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岗位,创新调整企业可利用的资源选取运行运营管理模式,扬长避短,创造合理运营管理环境为公路货运经营服务,适应货运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物流运输管理》王风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流运输管理》张敏黄中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物流运输实务》王庆功中国物资出版社
篇9
论文关键词:一体化,不完全合约,组织模式,选择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化,很多国家都加入了一体化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覆盖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全世界近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成员资格”[1]。因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一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模式选择时必然受到东道国与他国(非投资国)签订的一体化协议的影响,故在投资时也要考虑成员国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如关税减免、投资、经济合作等)及东道国所在的一体化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与限制。所以,在一体化下研究企业组织模式及区位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引入合约不完全性这一制度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出口、FDI与外包这三种模式对企业产生的盈利,研究一国企业进入一体化下各成员国应采取的国际化组织模式,以期为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参与一体化组织下的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二、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Antras[2](2003)等将跨国公司的区位和组织选择纳入一般均衡模型,运用企业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探讨贸易、投资和外包等企业组织方式选择。其中以Coase[3](1937)和Williamson[4](1975)为代表的交易成本论和以Hart和 Moore[5](1990)为代表的产权理论是目前分析企业边界的两大基础理论。
Either[6](1982)最早将合约纳入国际贸易一般均衡框架中分析企业内部化决策的内生性问题。该文分析指出当两国存在较大的要素禀赋差异时,合约能通过外部市场实现效率配置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因此不需要跨国投资;当两国要素禀赋差异小时,则合约需要通过内部化实现。Either 和Markusen[7](1996)则主要结合跨国公司的知识资本泄露风险来研究内部化问题,采用局部均衡分析企业在出口、FDI和许可之间的战略选择中国。模型进一步扩展到两国一般均衡模型,结果显示当两国要素禀赋相似时,一体化选择优于许可,这一结果与Either(1982)结果相吻合。Mclaren[8](2000) 研究指出,最终产品企业即可以通过竞标市场或通过与供应商后向一体化而获得专业性中间产品。若实施后向一体化,企业需承担一体化固定成本,而通过竟标市场则供应商存在被敲竹杠问题。对独立中间商而言,最终产品生产者数量越多,他们越容易找到买主,越不容易被敲竹杠。一国越开放或运输成本下降都能增加可获得的卖方或买方数量。Grossman和Helpman[9] (2002)构建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企业在垂直一体化和外包两种模式下的选择;Antras 和 Helpman[10] (2003)则将Grossman- Hart –Moore不完全契约模型引入贸易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在获取中间投入品时的所有权安排问题;进一步地,Antras[11](2005)结合不完全契约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得出新的观点:在企业边界内生产将首先被转移到国外,而只有在以后阶段才会形成独立的国外公司。Helpman[12](2006)强调了企业组织特性(如外包战略)对组织模式选择的重要性,更深入地揭示了在产业内贸易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模式的关系。
国内学者分别在契约理论与直接投资领域有大量研究,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走出去”模式还不是很充分。王勇[13](2002)、杨其静[14](2002)分别对契约方面的研究做出比较与总结。而胡国恒[15](2004)则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各生产阶段的所有权和区位结构,认为会形成出口型国内企业、横向型和纵向型国际生产三种均衡形态。
三、建立模型
考虑一个由三个国家W国、E国和S国组成的经济体,其中E和S国签订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使两国的贸易壁垒被削弱,其可变贸易成本为,假定一体化下的两国(E国和S国)经济是对称的,可设W国与E国或S国的可变贸易成本均为。故在E国和S国签订区域一体化协议下可变贸易成本有减小而保持不变则>。
设三国经济体存在一个由n个差别产品的企业构成的行业Y,消费者对行业内差别产品的Dixit—Stiglitz型偏好为:
U=,0
由效用最大化得出Y行业第i种差别产品y(i)的需求函数为:
y(i)= , 其中=(W,E,S)(1)
其中,为第种差别产品的市场价格,行业内差别产品的替代弹性为,代表不同国家的需求水平。
设行业Y的代表性企业y生产最终产品分为上游总部活动H和下游一般活动M两个阶段, H和M对y的产出弹性分别为和,最终产品C—D型生产函数为:
y=,0
设人力资本专用于上游活动H的投入,且在三国间自由流动,单位成本为1,一般劳动(如组装活动)用于M活动的投入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其边际成本为单位劳动。假定只有W国的企业才拥有生产差别产品的全部技术,除了满足自身市场需求外,还能够生产n种差别产品去满足E国和S国的市场需求,行业进入成本为F,进入一体化下各国的固定成本为,其中。此外,设H和y都是可贸易的,H的贸易运输成本为。
假设W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完全由本国厂商提供,在两阶段生产条件下,国外市场的需求,上游活动在W国进行,下游活动即一般生产活动可在W国或E国或S国进行,在E国或S国进行第二阶段生产即为国际生产。故只需比较分析W国在海外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总收益。
1、一体化的E国和S国在完全契约条件下W国进行国内生产
当两阶段活动均在W国国内进行时,假定上下游活动完全可以被第三方识别,双方关系受制于完全契约关系。由公式(1)和(2)得出Y行业在出清时,W国出口E国和S国的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为:
(3)
那么W国出口获得总的净利润为:
(4)
2、一体化的E国和S国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的跨国生产
当W国把下游一般生产活动转移到E国或S国时即发生国际生产,由于生产活动的两阶段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第三方很难辨别H和M的质量好坏,故双方关系为不完全契约关系。
不完全契约条件下,H和M双方通过事后谈判机制对销售收入进行分成,然后各方据其预期收入确定各自最佳投入量。用表示上游生产H对东道国的谈判水平,若W国只在国进行国际生产,那么另一方M的谈判水平为(),纳什均衡实现时契约生产条件下的H和M的生产属于两个企业,外部期权为0,关系准租金为市场销售收入;FDI下H和M的生产在同一个企业内进行。仿Antras(2003),若H在解除与M的合约后仍能获得的最终产品(),其外部期权为乘以销售收入R,M的外部期权仍为0,关系准租金为(1-)乘以销售收入R。令表示在FDI和契约条件下H所获得收入的分成份额,且有。
(ⅰ)W国仅在一体化中的一国进行跨国生产(以在E国生产为例)
W国和E国面临的总销售收入为:
(5)
假设
W国在E国进行跨国生产,S国基于一体化协议选择从E国进口的成本为,低于S国从W国进口本产品的贸易成本,那么分别对[]和[]求一阶导数,得各方最佳投入水平为:
(6)
那么进行跨国生产时的均衡价格和产品在三个国家销售后的净利润为:
(7)
其中,.
(ⅱ)W国在一体化下的两国均进行跨国生产
三个国家面临的总的销售收入为:
(8)
上游活动方H对东道国E国和S国的谈判水平分别为、,假定W国首先选择与E国或W国签订跨国生产协议的可能性均为1/2,那么H方对最终产品的预期销售收入为,两个下游生产方(E国和S国)预期收入分别为、(推导详见附录),分别对、、求一阶导数,得最佳投入水平为:
(9)
那么市场均衡价格和总的净利润为:
(10)
同完全契约相比,不完全契约降低了各方的投入水平,提高了产品价格,但整体的收入和利润下降了。若H方可以通过事前转移条款获得更多利润,而M方只能得到较少利润,那么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H方仍能够通过选择合适的所有权结构使总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即存在一个使所有权结构最优。
四、经营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东道国的供应模式选择
企业供应东道国市场的模式主要有出口、直接投资和契约生产,后两者称为寻求型国际生产。本文将后两者划分为一体化下的单国直接投资(单国以E国为例)、两国直接投资和单国契约生产、两国契约生产。
1、出口与国际生产——生产区位的选择,这里分为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出口与两国国际生产的比较,设其经营利润比值分别为、
(1)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
由公式(1)、(4)和(7)得
(11)
表示E国与S国市场规模的比值即。显然,时企业选择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所获得经营利润等值。当时W国的企业选择出口到一体化的两国;时选择在E国进行跨国生产,并出口到S国。
表示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密集度,对公式(11)求的偏导有,求其反函数可以得到出口与单国国际生产经营利润相等时技术密集度的临界值: 。当W国工资和贸易成本及H的运输成本既定时,如果产品y的技术密集度,企业在W国生产出口到E和S国;如果,企业将在E国进行国际生产。
除了受到技术密集度的影响,企业对出口和国际生产选择时还考虑要素禀赋差异、贸易成本、交易成本、一体化的两国市场间的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由公式(11) 可知: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即W国工资水平上升、最终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上升、中间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下降、一体化的两国间的贸易壁垒增加,均会导致经营利润比值降低、技术密集度临界值提高 ,促使企业进行国际生产。同完全契约相比 ,契约不完全带来的交易成本导致技术密集度临界值下降 ,限制了国际生产的发展。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国际生产倾向于契约环境较完善的区位。
(2)出口与两国国际生产
由公式(1)、(4)和(10)得
(12)
=1表示企业在出口与两国国际生产时获得的经营利润等值,当时W国的企业选择出口到一体化的两国;时选择在E国和S国同时进行跨国生产。相对于单国国际生产,两国国际生产不会受到两国间的贸易壁垒影响,主要受技术密集度、要素禀赋差异、贸易成本、交易成本的影响,W国工资水平上升、最终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上升、中间产品贸易运输成本下降均会促使企业进行国际生产。同理,存在,在最终产品贸易成本、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及工资保持不变时,若该产品的技术密集度,W国将选择在本国生产然后出口到E和S国;若,W国的企业将会选择在一体化下的E和S国进行国际生产。
因此,综合分析企业选择生产区位,可得出如下结果:当且时,W国企业会选择出口的方式,获取最大化的经营利润;时企业会选择一体化的两国国际生产,而在时企业更倾向于在一体化中的一国进行国际生产。
2、直接投资与契约生产——所有权结构的选择。在国际生产的条件下,一体化的单国直接投资与单国契约生产、两国直接投资与两国契约生产的经营利润比值为:
(13)
(14)
公式(14)中的,对公式(13)和(14)求的偏导有,,故存在临界值,当,时,上游活动方H对最终品的生产更为重要,技术含量更高 ,这样由H方去控制剩余索取权更为有利,可获得较高的事前效率,企业会直接投资于东道国;当, 时,使得下游活动方M在最终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得以提升,其讨价还价能力增强,H方会放弃对剩余权的控制, 选择契约生产。显然,同契约生产相比,FDI 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密集度。这也证明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推断:基于事前效率 ,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应赋予作出相对重要投资的一方。
3、综合比较分析
由公式 (11)可以分别得到出口与单国契约生产及出口与单国直接投资的临界技术密集度和,公式(12)可得出口与两国国契约生产及出口与两国直接投资的临界技术密集度及,通过和及的比较分析,可发现: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较低的行业, 且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不会产生直接投资。当时企业选择出口;当时企业选择契约生产。而在时必存在一个使得出口与两国契约生产获得的总经营利润相等,那么时企业选择出口,时企业选择在两国进行契约生产;同时,在时也会存在一个使得出口与在一国进行契约生产的总经营利润相等,故时企业会选择出口,时企业选择在一体化下的一国进行国际契约生产。
而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较高的行业,且,当且时企业会选择出口模式;在不考虑的前提下当时企业会选择在一体化中的一国进行直接投资;忽略的条件下当时企业选择在E和S国均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当存在及时企业会选择国际契约生产方式中国。
五、投资成本下企业组织模式及区位选择
在净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由于,不同供应模式的临界条件将因固定成本和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而发生变化。
1、一体化市场规模及固定成本下出口与国际生产模式比较,由公式(4)、(7)、(10) 、(11)和(12)可以得到临界条件下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上述公式中,分别表示出口与单国契约生产、出口与单国直接投资在W国获得总的净利润相等时的一体化临界市场规模,,分别表示出口与两国契约生产、出口与两国直接投资在净利润相等时的一体化临界市场规模。显而易见,这两种不同市场供应模式的一体化临界市场规模与固定成本之差成正比。当或时,W国企业选择出口;在且时企业会选择生产组织模式要视一体化市场规模而定: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只有在一体化下的总市场规模并且时企业才会选择国际契约生产,反之选择出口;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当时 ,企业在时选择单国契约生产, 时选择出口,在时企业时选择两国契约生产,下选择出口。
2、一体化市场规模及固定成本下契约生产与直接投资模式比较,由公式(4)、(7)、(10) 、(13)和(14)得出:
和分别表示单国直接投资与单国契约生产、两国直接投资与两国契约生产在净的总利润相等时的临界市场规模。显然,两种不同供应模式的临界市场规模也与其固定成本之差成正比。当且时企业会选择在一体化下的一国或两国进行直接投资,而在,时企业选择跨国生产模式需要根据一体化市场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在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时企业才会选择契约生产;上游活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当时若企业会选择单国契约生产,若企业会选择两国契约生产;当时,若时企业在下选择在一体化下的一国进行直接投资,时选择两国国际契约生产,而时企业在下选择两国直接投资,在下选择一国契约生产或两国直接投资。
总之,在上游活动重要性的减弱、技术密集度降低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组织模式逐渐由出口、直接投资向契约生产过渡。同时,由于存在固定成本的差异,企业对较小的一体化市场更多地以出口方式为主,伴随一体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契约生产和直接投资会逐渐替代出口方式。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国际生产特别是直接投资大多发生在投资成本较低、一体化市场规模较大的区位。
六、总结
本文为研究在一体化下企业进行跨国生产或投资及区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1)贸易障碍逐渐消除,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契约实施环境不断完善,都对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有重要作用;(2)契约的不完全性会限制企业的国际化生产,但完善的契约环境有利于国际生产的进行;(3)一体化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倾向于选择契约生产和直接投资;(4)企业在一国或两国进行契约生产或直接投资主要取决于技术密集度,贸易成本,市场规模,一体化协议等因素。
因此,企业在一体化下进行投资不但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扶持,也应采取积极的向上策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熟悉东道国参与的一体化经济体,从而选择最佳的组织模式“走出去”。
附录:由于存在“占先”优势,当W国与E国先签订合作协议(可能性为1/2)时,E国可获得的收入,剩下的销售收入再由W国和S国以谈判水平来分配,那么W国获得的收入最终为,S国所得销售收入为。同理,当W国与S国先签订合作协议(可能性为1/2)时,可以得到W国、E国和S国的收入分别为、、。这样可以得出三个国家的预期收入分别为:
,
,
.
参考文献
[1]worldbank.org/.
[2]Pol antras.Firms,Contracts,and trade structure[J].Th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ember 2003,1375-1418.
[3]Ronald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1937,4(16) :386–405.
[4]Williamson, O. 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J]. Free Press, New York, NY, 1975.
[5]Hart, J. 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1990):1119-1158.
[6]Wilfred J. Ethier.National and Inernational Returnsto Scale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J].America Economic Review72,1982: 389-405.
[7]Wilfred J. Ethier, James R. Markusen. Multinational Firms,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1,1996:1-28.
[8]Mclaren,J..Globalization and vertical structure[J].AER,2000,90:1239-1254.
[9]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Outsourcingversus FDI in Industry Equilibrium[J].NBER Working Paper ,October 2002:1-14.
[10]Pol Antras, Elhanan Helpman. Global Sourcing[J],NBERWorking Papers.2003:552-580.
[11]Pol antras,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Product Cycl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 2005,1054-1073.
[12]Elhanan Helpman.Trade, FDI, and the Organizationof Firm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XLIV .September 2006:589–630.
[13]王勇.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个比较[J],经济学动态,2002.7.
篇10
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200a年度述职报告
董事局各位董事:
依据董事局200a股东大会工作报告、《集团经营管理责任书》目标任务以及集团董事局决议、决定的要求,我代表______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向董事局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a年度工作回顾
沧海云帆,长风破浪。当___保安队伍伴随着新年的脚步雄赳赳、气昂昂亮身于___市委、市政府大院时,___物业举司上下无不振奋。这是___物业继20xx年1月首度接管洪江市行政中心、200a年1月接管中方县行政中心后,又一次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为过去的一年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为___在新的一年里的工作开启了美妙之局。200a年是___长足进步的一年,迅猛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___物业上下齐心,团结拼搏,默默奉献,认真执行集团董事局的各项战略决笫,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真抓实干,实现了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全年完成变现收入(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考核盈余(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综合收费率(略去)%;水电损耗率控制在(略去)%以内;实现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世纪花园实现湖南省“省级绿色社区”既定目标。___物业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势力、行业口碑良好、团队优秀善战的湖南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企业品牌进一步成熟
200a年,___物业在服务集团大局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精心营造市场、打造市场,先后接管了中方县行政中心、中方县国土局、市电力公司、市地税局、市中级人民法院、洪江市开元小区、市建设银行等社会物业的特约服务和专项服务,为企业创收120余万元。
服务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生命之源。年初,___物业明确提出了“打基础、抓基层、苦练基本功”的服务质量方针和“接一个项目、创一个品牌、树一个形象、拓一片市场”的品牌发展战略。
(一)、保安整体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有力。针对保安曾在值勤过程中屡屡出现执勤行为过激的现象,公司专门制定了《保安职业操守手册》,并于6月下旬组织全体保安进行了职业操守考试。公司还选派优秀保安人员参加全市安全重点单位的内保工作培训和鹤城区安全消防知识培训。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首届保安职业技能大比武于9月中旬在世纪花园隆重举行,12月上旬公司又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保安内务检查评比活动。通过炼兵习武,有效地促进了员工的精神风貌、军事技能、服务意识和质量标杆的提升。也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强、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员工。一年来,___保安先后抓获各类盗窃、抢劫人员20余人次,为建设和诣小区维护业利益作出了贡献。特别是___物业靖州事业部飞山新城保安员禹文彬同志,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劫匪,脸不改色心不跳,以其过硬的军事技能与劫犯展开英勇搏斗,最终将两名劫匪制服并扭送当地公安机关,保护了他人的生命财产。禹文彬同志赢得了靖州县人民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誉,靖州县人民政府还特地在湖南《潇湘晨报》发稿宣传。禹文彬同志的壮举彰显了___物业的精神品格,为___物业的品牌建设贴了金加了彩。
(二)、诉求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效率有了提高。全年接待诉求1980起,其中,世纪花园事业部1076起,湖天一色事业部356起,河西事业部251起,靖州事业部294起,已处理1906 起,正在处理74起,诉求处理率达到96.26%。
诉求处理及时快捷与否,关乎物业服务质量和企业品牌形象,它最能赢得业主的认可,也最能激发业主的不满情绪。今年,___物业尤其重视诉求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先后完善、修订了诉求服务管理规定和诉求服务受理程序,突出诉求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从维护人员敲门入户到穿一次性鞋套,佩带工作牌等服务细节进行了规范,使业主满意度明显提升。200a年入夏以来,___物业迎来了空前的装修高峰期,仅湖天一色小区装修户就达到310余户。___在坚持与业主、装修单位签订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同时,推行楼管员定区划片责任制,规定楼管员每天入户现场巡视签到,确保业主的装修活动基本规范,违规装修得到及纠正。欣慰的是去年来___物业未出现一起因违规装修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
(三)、温馨服务深得人心。去年8月,酷暑难当,而担负城区主要供水任务的市二水厂因供水泵房发生水锤事故造成全市停水,___物业组织全体员工夜以继日的为辖区业主免费运送生活用水,帮助辖区业主战水荒、度难关,把人文关怀、企业品牌送进了业主心田。
中方行政中心接管 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200A年度述职报告第2页
时,正逢大年三十来临,人们正忙于团聚过年,而我们的员工却在天寒地冻、在保洁任务十分艰巨、人员严重不足、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不分昼夜、不知饥寒、不觉困苦,硬是把___的工作标准干出来了,把___的形象树立起来了,把___的品牌打出来了。大年初一,当中方县领导看望我司中方事业部的员工时,高度评价,赞不绝口。开年之后,行政中心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一年来,中方事业部的保安、保洁先后拾到手机6台、各类有效证件及银行卡20余张、钱包2个,人民币数千元。中方事业部员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充分展现了___人的精神风范,受到了中方县各级领导和干部的一致好评,为此中方县人民政府特意为___物业中方事业部制作了3期电视新闻片,先后在___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二、积极应对市场,卖场物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0a年,针对河西武陵城家居广场二楼油漆经销商规模小、数量少、商家经营疲软,橱柜、集成吊顶、门业商户生意红火,而对商铺需求不断扩大的状况,___物业及时调整思路,不误时机地组织、动员油漆经销商退出二楼卖场。通过商场业态的调整体,使重新整合后的商场人气旺盛,商家稳定。河西事业部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在解决二楼通道问题上充分听取经销商的意见,果断提出了新开楼梯的建议,把原本的边角死巷变成了黄金旺铺,从而使广场自营的二楼商铺出租率达到100%。去年上半年以来,随着___福兴数码广场的建设进度,加速了我银河电脑城的经销商不稳定情绪的蔓延,其冲击态势咄咄逼人。在这非常时期,我们除了密切关注其招商动态外,千方百计收集信息,及时与电脑城的经销商们互通有无,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在迅速完成地下一层仓库改造工程的同时,先后三次组织召开了经销商(业主)座谈会,以求共识,共商大是,为银河电脑城的稳定与发展做了我们应该作的工作。目前,电脑城的部分改造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过程,经销商基本稳定,卖场稳步经营。
三、大力推进事业部制,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___物业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和管理的类型以住宅区为主,兼容商厦、学校、写字楼,其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服务外还涉及到银行票据的稽核稽查。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效率除了员工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敬业精神外,还应该有一个促进服务的好体制、改善服务的好机制。200a年,___物业推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目标考核、工效挂钩事业部制。按照就近、兼顾、均等原则,组建了6个事业部,把日常经营管理权与管理决策权进行分离。公司总部与各事业部签订了年度经营管理责任书。企业推行事业部制,既增强了员工的经营创利意识,又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能力,各事业部更加注重使用人力资源,主动开源节流。如:去年各事业部先后组织员工自己动手维护保养物业区内的基础设施,一改过去凡事就外请劳务的做法。湖天一色事业部仅建筑垃圾清运一项就节省2万余元。企业事业部制还训练了一批管理骨干。如:洪江事业部的黄德明、中方事业部的刘送长、法院项目部宋先求等,他们均能独立开展事业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把服务做得有声有色。
四、物业管理理论和社区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为进一步探讨物业管理理论,提高从业人员物业管理理论水平,___积极组织员工撰写物业论文,并参加全省房协专委会举办的200a年度湖南省物业管理论文评选活动。我司员工崔世荣撰写的《关于业主委员会运作问题的思考》、欧秀莲撰写的《物业管理企业打造优秀品牌的几点认识》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这是___物业组织员工首次参加省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获殊荣。几年来,___物业坚持创建工作不松手。200a年,世纪花园又获省级“绿色社区”称号,是湖南西部地区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住宅小区。在全省“爱国卫生周”活动检查评比中,世纪花园小区荣获优秀单位。___物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与业主的互动交流,旨在营造和诣氛围。譬如由___与业主联合演出的《拥军秧歌》参加集团庆“七一”文艺节目深得广大业主的好评。一年来,___物业还以集团大局为己任,力争在服务集团多作贡献,坚持不懈地常年协助房产做好交验房工作,譬如湖天一色三期工程共335套房子,因未达到交付条件,尽管前后进行了两次集中交房,但交房率不高。为了确保集团利益,湖天一色事业部全体员工在业主们的一片责备声中忍辱负重、默默工作,使三期工程交房稳定有序,现已交房266套,交房率达到79.4%;协助集团完成了___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的保卫、保洁工作;完成了洪江武陵城国际大厦开盘、冷水江武陵城国际超市开业、金滩春天材料商阻工事件的值勤任务。
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___物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和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物业服务还很粗放,精细化服务不够,执行标准不严谨,很多不经意的细节被忽略;延伸服务难有起色,尽管偿试了话费代缴、蒸汽洗车、家庭保洁、游泳训练等家政延伸服务,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效益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
2、保安“荒”已成困扰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员工年流动率不得超过1.5%的标准比照,200a年度在册保安总人数为143人,全年流动了68人,流动率为47.5%,远远高出现代企业员工流动比的标准,同时也大大超过同年度全国员工流动率21.7%的流动水平。究其原因,既有薪资待遇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也有保安需求结构不合理的因素,致使保安难招,招来难管,管严难留,保安队伍不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
3、小区车辆停放和管理成难点和焦点,业主不满情绪逐步显露,刮车现象日趋增多,纠纷增多。
4、员工学习还很封闭,没有机会走出去见识学习,开阔视野,使物业管理和服务上缺乏创新和活力。
5、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尚待进一步科学量化,员工苦乐不均现象还很突出,总部、事业部显现人员过剩迹象,员工瘦身势在必行。
6、部分物业的设施设备质量不佳,更新改造跟不上,维护成本难以有效控制,直接影响业主对我司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我司的工作难度。
7、因规模或大局原因,个别事业部出现经营困难,亏损加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xx年的工作构想
20xx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是___物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实现“四个确保”:一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保六争七,即:变现收入确保(略去)万争取完成(略去)万;二是确保(略去)%以上的资产回报率;三是确保综合收费率(略去)%以上;四是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完成上述目标的基本措施是:
1、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事业部制,重新构建事业部“责、权、利”体系,以事业部为基本核算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事业部不允许出现新的亏损。
2、继续推行品牌建设不动摇,一是抓“省级”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二是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在服务的行为、标准、程序上加以规范,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湖南西部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的第一品牌。
3、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制订和完善各事业部成本管理制度,重新设计办公用品、低质易耗品的使用标准,进一步健全物品采购、保管、领发、回收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严格履行物业维护维修填单报批程序和二次返修的惩处制度,确保经营成本有所下降。
4、改进员工培训方式,在有效利用周集体学习的同时,积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考取物业管理的相关资质,促进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在适当的时候与国内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建立培训学习基地,选派优秀员工挂职培训。
5、切实稳定好保安队伍。保安队伍是___物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___物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稳定保安队伍,我们必须在解决保安人员的薪水待遇上做点实事。在已经实行保安人员司龄工资加特勤补助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分步骤的推行12小时工作制,增设仪岗特岗补助,隐形增长保安薪金福利待遇。
6、加大物业盘活存量,实施重点项目“突围”战略。今年,我们将重点突围河西武陵城广场三楼招商、银河电脑城顶楼轻质仓储改造工程。